【导语】论语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论语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怎么写800字
《论语》是记录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著作,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推崇为儒家经典。全书20篇,其中涉及
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很久就想仔细阅读这本书,吸取其丰富的营养。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粗略地看了一些篇目。因为自己的古文知识还比较浅薄,主要借助译文才能略微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也算有了一点肤浅的理解吧。
作为教师,在阅读中对其中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感受最深。对于学习这个问题,《论语》第十五章中讲到:“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意思是说自己并不是学得很多又都能记得住的人,而是用一条中心线索把所学的内容贯穿起来。这让我很有感触,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理解,要融会贯通,多么不容易。
又如第七章《述而》中讲到:“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都理解吸收进去,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现实中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已不知神游何处。学习时他们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参考书,考试前拼命记公式,于是地理不看地图,历史不看年历,平时考试可能结果不错,但绝不可能有完整的知识概念。
现在的学生读书都要求“高效”,应付众多的考试,对策就是临考前借助参考书复习资料强迫记忆最快。但如此又怎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又怎能要求他们举一反三呢?面对这种问题,孔子当年的一句“不复也”可以说道出了无数教师心中的“悲凉”,但我们能够放弃吗?不能。如何去做,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的。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22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体会,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未必那么简单。尤其是像《论语》这种书,里面的东西不太好直接套用到生活里,但又确实能给人启发。想写好心得体会,就得先琢磨透书里的意思,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空洞。我以前写的时候,老觉得自己的理解太浅薄,像是浮在水面上,抓不住核心。
读《论语》,得反复读,多读几遍才能有点感觉。有些人读一遍就觉得自己懂了,其实可能只看到了表面。就像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光看不琢磨,等于白看了。我刚开始写的时候,总是东拼西凑,抄一些别人的话,后来才发现这样不对劲。真正的体会是要自己慢慢悟出来的,不是照搬别人的感悟。
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得把自己的经历放进去。比如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就想到自己在单位里,经常看到同事的优点。有一次,有个新来的同事特别细心,做事条理清晰,我就向他请教了一些方法,后来发现工作效率真的提高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放进去,文章就不会显得空洞。
写的时候别太死板,想着一定要写出什么高深的道理。有时候随性一点反而更好。像我有一次写的时候,本来想写得很严肃,结果写着写着,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的一件小事,就顺手写了进去。没想到这部分反而成了整篇文章的亮点。不过,写,有时候会遇到卡壳,不知道怎么往下写。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暂时放下,去做点别的事情,等脑子清醒了再回来写。
用词方面,我觉得不用刻意追求华丽,平实一点反而更有说服力。我见过有些文章,用了很多生僻词,乍一看挺唬人,但读起来很费劲。写心得体会,关键是要让读者能看明白,而不是炫耀自己的词汇量。当然,适当的引用也是必要的,但引用太多反而会喧宾夺主。
书写注意事项:
写心得体会,心态很重要。别想着一定要写出多么深刻的东西,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就好。我有一次写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生怕写不好,结果越写越别扭。后来调整了一下心态,想着就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写起来反而顺畅多了。所以,写东西的时候,心态放松一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之后最好能找别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有时候自己写的时候没注意到的问题,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别人的意见不一定都对,这时候就得自己拿主意了。毕竟写心得体会是自己的事,别人的意见只能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第2篇】____论语读书个人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550字
最近的几节语文课上,我们都是在讨论《论语》。看了视频后发现,《论语》中大部分的资料都提到了君子。我想,君子这一词,应当是孔子毕生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他教导学生要奋斗的目标。在孔子的理念当中,君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像一张白纸一样洁白,同时又带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贵。虽然他不必须是大富大贵的富家子弟,但却散发着高贵,令人敬重的气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孔子梦想,世界上根本不会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就连提出这一理论的孔子,自身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可是我们还是要向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发展。虽然不能成为完美,但至少做到接近完美。要成为君子,就要学会培养自我的高尚情操。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异常是要坚持下去的时候。我们此刻身处中学,所以同学之间都应当是没有猜疑,大家赤诚相待的。可是当我们身处社会中时,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身份,地位的差异,使得人们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以往读过一本书,在里面贯穿其中的一句话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所以,即使是我们自身怀着赤诚之心,秉承君子之道与人交往,还是得处处细心。可是我也相信,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秉承君子之道,在人们的相互感染下,整一个社会的氛围也会有所改变。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5人觉得有帮助
说到写心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抄几句经典,再拼凑点自己的感想就完事了。其实这不对劲,心得得真有东西才行。像我刚读《论语》时,也迷糊过一阵子。书里的句子挺难懂,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细琢磨才发现,它讲的是学习的乐趣在于不断复习。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以前没注意到?后来试着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结果越写越顺畅。
心得,最好结合自己的经历。比如我那次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学到不少管理方面的技巧,正好能跟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应上。当时我就写了这么一段:“那次培训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像孔子说的,身边人都是老师,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学到新东西。”这样写既不空洞,又显得真实可信。
不过,写心得也不能太随意。有些人喜欢堆砌华丽辞藻,结果反倒弄巧成拙。我觉得还是得平实一点,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就行。比如我写到“君子不器”时,就没用什么复杂的话,就直白地说:“君子不该只专注于一种技能,而是要全面发展。”这话虽然简单,但我觉得比那些绕来绕去的句子强多了。
写心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时候写着写着思路就乱了,甚至会跑题。记得有一次写心得,本来想谈诚信的重要性,结果写着写着却扯到了工作压力上去,最后不得不重写。所以,写的时候得随时提醒自己别偏离主题。
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小问题,就是引用原文时别太多。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读过书,恨不得把整段话都抄进去,结果弄得像论文似的。我觉得适当地引用就好,关键是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比如写到“吾日三省吾身”时,我就没直接照搬原文,而是改成了:“每天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做错的地方。”这样写既简洁又自然。
其实写心得最难的就是开头和结尾。开头要是不好,后面再怎么努力也救不回来。我记得有一次写心得,开头写了半天也没写出重点,结果整篇文章都显得松散无力。后来我吸取教训,开头直接点明主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最后说个经验,写心得时别光顾着自己写,多看看别人的感受也有好处。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给你灵感。像我写到“温故而知新”时,就是从同事那儿听来的启发:“老知识也能带来新思路。”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于是赶紧记下来。
【第3篇】论语的力量读书心得怎么写1000字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30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其实挺有感触的,特别是关于《论语》这样的经典书籍。刚开始得静下心来,把书里的内容好好捋一遍。有些人喜欢先看注释,我觉得这样也不错,毕竟古文不太好懂,注释能帮你理清思路。不过,要是全靠注释,可能就少了点自己琢磨的乐趣。所以,最好自己先试着理解几遍,实在搞不明白再去翻注解。
写心得的时候,可以挑几个印象深的地方,比如孔子讲仁爱那段,他不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特别重要。你可以想想这句话放在今天会是什么样,跟朋友相处的时候要不要也这么想?再比如孔子谈孝道那部分,提到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但背后的意思还是值得借鉴的,就是别让家人担心。
有时候写着写着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说用词不当。比如我本来想写“孔子的话让人深思”,结果不小心写成了“孔子的话让人深省”,虽然两个词差别不大,但仔细想想,“深思”更合适些。还有一次写到“君子喻于义”,本来想用“忠于义”,后来改回来才觉得不对劲。这类小问题平时多留心就好。
书写注意事项:
写心得别太拘泥于形式。有的人喜欢条理分明地列几点体会,但我个人觉得随性点更好。比如今天读到某句话,突然灵光一闪,就赶紧记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更有生气。当然,要是太随意也不行,至少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像我刚才提到的“深思”和“深省”的区别,如果没弄明白就随便写了,读者看了可能就会疑惑。
小编友情提醒: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结合实际生活。《论语》虽然是老祖宗的东西,但很多道理放到现在依然适用。比如孔子提倡的谦虚好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都挺重要的。把书本上的东西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写出来的东西才会鲜活,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
【第4篇】论语今读读书心得600字范文怎么写1150字
《论语今读》主要通过以下这两方面来解构《论语》,即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的“半宗教”性质与“半哲学”性质。说它是“半宗教”,主要缘于其雅俗共赏的普遍性、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及“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更是称,“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倒有些像西方基督的《圣经》一书了”,“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而说它是“半哲学”,则因为虽然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但其中孔子对其学生问题的回答中处处反映了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正因为是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并非《圣经》。也正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图,《论语》也不是《理想国》。”李泽厚先生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其所试图阐述的观点所在。
然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光学习而不思考,则相当于盲目地接受知识。不经过自己的一番考量,别人说它对,你就认为它对,别人说它错,你就认为它错,这样所学习回来的知识,是不会在脑海里停留多久或是对人造成多大影响的,因为它来自于表面的记忆而非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学了就是白学,所以即使学习了,人还是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好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中航行,由于缺乏方向,“思考”这艘大船是会迷路的,它有可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前进,却对前方的风暴暗礁毫不知情,所以是十分危险的,要趋吉避凶,踏上正途,只能靠“学习”来当这艘大船指南针。而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来阐述这种有关学习和思考的求知观:“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确如此。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4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要是想写好,得先把书看明白,这一步很关键。《论语》这本书,大家都知道,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对话集,里面有很多处世的道理。但要是照本宣科地抄下来,那就算不上心得了。我自己的做法是,先挑几章反复看,比如“学而篇”,看看孔子讲的学习方法,是不是能用到自己身上。我有时候会试着把孔子的话翻译成现代的话,这样更容易理解。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比如,《论语》里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想起小时候跟同学闹矛盾的事。那时候我不太愿意别人抢我的玩具,现在想想,自己也不该去抢别人的。把这样的故事写进去,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当然,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忘记一些细节,比如孔子在哪一章说了什么,这时候可以翻书核对一下。要是实在记不住,就老实承认,说自己忘了,这也算一种诚实吧。
有些人可能觉得,写心得就是凑字数,随便写几句就行了。其实不然,写心得也是个锻炼思维的过程。写的时候,脑子得跟着转,想想这些古人的智慧到底对不对,能不能用。有时候,我会把心得写得有点长,因为怕字数不够,但后来发现,写多了反而容易乱。所以控制字数也很重要。要是写得太啰嗦,读者看了也会烦。
还有个技巧,就是别把心得写得太高大上。《论语》虽然是经典,但孔子也不是神,他的想法未必都适合所有人。我在写心得时,有时会故意放低姿态,说自己理解得不够深,这样显得真实。当然,有时候写得急了,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点,比如孔子提到的某个观点,我可能没注意到,导致写出来的东西有点片面。但这没关系,写心得本来就是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第5篇】论语的读书心得五百字怎么写250字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9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就行。《论语》这书挺厚的,里面的东西多,要是想写个五百字的心得,就得挑点重点看。比如说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这个大家都知道,可真要做到就不简单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记住了就完事了,但其实反复琢磨才重要。
我以前看书的时候,总是觉得能记住几句名言就好,后来才发现,这样不对劲。每次读《论语》,都得想想它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谁都懂,但具体到生活里,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比如朋友间闹别扭,有时候就是没注意这一点。所以写心得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空了。
写心得别光顾着抄书里的句子,要把自己的理解放进去。像孔子讲孝道,他不是光讲形式上的孝顺,而是从心里去尊重父母。这就要想想自己平时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如果只是表面功夫,那写出来的心得肯定没什么说服力。
有时候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思路乱了,这时候就停下来想想,别急着往下写。我有一次写心得,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前面的观点好像有点矛盾,就停下来重新理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是因为刚看了别的书,脑子里混进去了些别的想法。
写心得的时候,字数也是个问题。五百字不多,但也不少。写多了怕啰嗦,写少了又怕说不清楚。所以开头最好直奔主题,不用绕圈子。比如可以直接说自己最近读了《论语》的某一部分,有什么感触,然后慢慢展开。要是写得太散,别人看不明白,自己也会觉得费劲。
【第6篇】孔子名著论语读书心得-论语读后感怎么写700字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后来,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非常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应该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应该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知道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8人觉得有帮助
读《论语》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机会,特别是想从中学到点什么的时候。书里头那些短短的话,藏着不少学问。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表面上看挺简单,但琢磨起来很有意思。它提醒我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反复去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道理。
说到写心得,其实没有固定格式。有些人喜欢按章节逐条分析,也有人喜欢挑几句特别有感触的句子展开聊聊。我,更倾向于先找几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比如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就想起刚进单位那会儿,总觉得老同事的想法老土,后来慢慢发现,他们处理事情的经验真的值得借鉴。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长吧。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思路就有点乱了。就像那天写心得,本来想谈一下“君子喻于义”的意思,结果写着写着就扯到了朋友间的相处之道上去了。后来想想,这也挺好,毕竟《论语》里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忘记标点符号,或者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引文出处。但这些都不影响整体的意思表达。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要是照搬别人的解读,就失去了写心得的意义。当然,完全脱离前人的研究也不现实,适当的引用还是必要的。只是引用多了,就容易显得像是在做功课而不是分享感受。所以得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尊重原文,又要能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独特见解。
记得有一次写心得,因为太急于完成任务,没好好构思就动笔了。结果写出来的内容东一句西一句,完全没有重点。后来重写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只要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哪怕语言再朴素,也能写出有深度的东西。所以,写心得之前,不妨先花点时间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最后要说的是,写心得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你会发现原来模糊不清的概念渐渐清晰起来。至于怎么写才算是好的心得,我觉得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要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感悟,就算是成功的。
【第7篇】论语译注读书心得范文怎么写1000字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许有点夸张。但论语的重要意义是不能忽视的。《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读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基本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孔子对“孝”的理解,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不减当初。近年来,空巢老人等词汇的问世,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这一问题;还有文化名人于丹对论语的解读,也有“孝敬之道”这一篇节。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读: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看过如此之多“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在现在这个经济,科学都非常发达的时代,最最基本的“孝”竟然被人们所忽视。小孩子们,在家都被宠着,哪里知道“敬”父母;在成年人们追逐自己梦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竟都忘记的自己的父母。忘了他们独自在家中,虽是不缺吃,不缺穿,但是,他们并不幸福。他们一年到头也难见他们朝思暮想的子女一面,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他们只求一声问候、一起吃个饭、常回家看看.......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回头看看那为我们而白了的头发,为我们而皱了的脸颊。
论语中的“孝”让我们拾起那颗久违的“孝心”吧!!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6人觉得有帮助
说到论语译注这类书的心得体会,其实挺有意思。这书里头有很多古人的智慧,但现代人看的时候,可能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比方说,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话谁都懂,但要是没点基础,还真不好完全理解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写心得的话,得先把书好好看一遍,最好多看几遍。每次看的时候,脑子里要记着一些关键点,比如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还有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之类的。写的时候,不是光把那些翻译照搬下来就行,得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孔子讲仁,那仁到底是个什么?有人觉得是善良,有人觉得是爱,你可以想想自己怎么理解的。
有时候写着写着,会遇到些难题。像是某个字的意思,古代和现在差别很大,这时候就得查资料。网上有不少相关的解读,但别全信,要自己琢磨。要是碰到特别难的地方,可以问问身边懂的人,他们可能能给点有用的建议。
写心得的时候,不要光想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塞进去。有时候少即是多,挑几个最让你感触深的点来说就挺好。比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挺大的,让我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有点混乱。比如刚才说了孔子的仁,转头又开始谈他的学习观,这其实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写东西,有时候思路会乱,重要的是写完后自己看看,觉得通顺就好。要是觉得哪部分写得不好,回头改改就是了。
我觉得,写心得最重要的是真实。要是装着很懂的样子,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信,那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写的时候,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就行。当然,也不要怕写得不够好,毕竟谁也不是刚开始就能写出完美的东西。
【第8篇】论语读书心得笔记怎么写600字
我喜欢经常翻阅家里的《论语》,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对我的感触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在河边,必须是先抬头看天,看到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一天一天过去了,想到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过去了。再低头看看河里的流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这时孔子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所以李白有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像水转瞬即逝。
我们有时是这种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像水一样快。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愉快,天南地北地谈论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很开心的时侯;当我们很认真地听课的时侯;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天就变成了昨日。有时是另一种感觉:当我们玩电脑的时侯;当我们只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在课堂不认真听讲的时侯;时间过得真快。就在我们后悔自己老是浪费时间,厌恶自己的时侯;时间又过去了。就像水一样,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刚流来的水就又流走了。我们的时间每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没有一件事不用时间啊!从我们出世以来就天天与时间赛跑啊!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也好好珍惜别人的时间。不要再让时间像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走了!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58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其实挺有感触的,特别是像《论语》这样的经典书籍。开始的时候得先把书好好读一遍,别急着下笔,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会很表面。读的时候可以随手记一些觉得特别有道理的话,或者是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这样后面写起来就有东西可写了。
有些人喜欢从头到尾顺着写,我觉得这方法不错,但也不是唯一的路子。你可以挑印象最深的一章或者一句开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比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就想,这话说得真对,现在很多人都忙着学各种新东西,却很少停下来想想这些到底有什么用。我就试着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平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会跑题,这个需要注意一下。有一次我写到后来就忘了初衷,扯到了别的事情上去,结果整段话显得有点乱。所以写的时候得时不时回头看看是不是偏离了主题,要是发现跑偏了,就得及时调整回来。还有,有时候字写得太快,就容易漏掉一些标点符号,比如逗号什么的,我自己就经常犯这种小问题。
如果觉得自己写得太平淡,可以试着加点个人的观点。像孔子提倡孝道,我觉得这一点到现在依然很重要。现代社会很多人忙于工作,回家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了,这确实不太好。所以我在写心得的时候,就多谈了谈这个话题,还举了些身边的例子,感觉这样写出来更有说服力。
书写注意事项: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引用原文,这样不仅能增加可信度,还能让自己对书本内容理解更深。比如说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想这不就是说做人要将心比心嘛。把这个想法写下来的同时,还可以想想生活中有没有违背这个原则的时候,然后反省一下,这样文章就更有层次感了。
写完之后别急着交出去,最好能放一放,过几天再拿出来看看。有时候刚写完会觉得挺满意,可隔段时间再看,就会发现好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我发现我之前写的一句话,“孔子讲仁义道德,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句话就有点啰嗦,改了一下变成“孔子讲仁义,我们该继承发扬。”简洁多了。
其实写读书心得没什么固定套路,关键是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当然,写的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或者担心写得不够好,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多写几次,慢慢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了。
70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