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修养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修养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修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论*党员的修养》一书是刘少奇主席在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的整理。看过本书有两大深刻的感受:第一,它主要就*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外阶级斗争中的素养而讲:第二,它有着重讲述*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素养而讲。
1939年的国情和我们目前的国情是完全不一样了。那时我们既要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又要处理革命统一战线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可谓处境艰险啊。
而如今,世界上虽仍然存在战争,但那只是局部战争,类似二战的大规模战争是不大可能爆发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基本上可以说是和平稳定的,而且我们党内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我有了疑惑。起初我想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本书,这本在现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过了时”的书。
通过学习我想到了两个理由:首先,刘少奇主席的这本书是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来剖析中国*党党员的自身建设。既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是科学的,那么刘少奇主席的理论也应该是科学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此书中讲述得非常系统,很详细,也列举了不少实例。它可以教导我们如何比较好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当前我国的具体的国情中。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我们年轻的*党员或者想要入我们伟大的当的预备党员或者是申请加入我们党的入党申请人也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阅读学习这本书,掌握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 在书的最后,刘少奇主席讲道:“现在我把上面所说的一些问题作一个简单的直接。
*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这就要求: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主义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 主观主义自古有之,虽然在不断纠正,但仍然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阻碍。
我们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有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而这种只有“善良之心”的人在我们如今这个社会中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
而且,没有实践和坚固的理论支持,也是易变质的,搞不好会对党产生损害。像王明、陈独秀等人,之所以会犯大错误,也是有这方面的倾向的。
在学校的党章学习小组的学习中,讲师也曾提醒我们要严肃认真地考虑入党动机的问题。我们究竟因何要入党呢?此书中,刘少奇主席为我们列举了当时存在的一些自私自利的入党动机,它们有些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党员中。
但是刘少奇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认真实践来纠正我们的这些错误。树立起科学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
“
《谈修养》读后感范文(精选)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修养》读后感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修养》读后感1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其中的“谈读书”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
文中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选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
在读到“谈冷静”这一章节时,我也有许多感触。
文中说“一件事常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头脑不冷静的人处之,便如置身五里雾中,觉得需要处理的是一团乱丝,处处是纠纷困难。一个冷静的人常是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张皇失措。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风格向来当作一种美德来欣赏赞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班级由于学生众多,性格各异,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个别学生行为怪异,言行让老师和学生无法接受,不时惹得我们勃然大怒,但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发怒后,除了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影响了教师形象之外,对学生有何教育意义呢?不仅没有,有时甚至因我们的发怒,反而伤害了学生的心,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业绩,老师只有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才会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有的老师就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的想一想,他们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不犯错误,老师教书育人从何谈起,就因为学生容易犯错误,老师能有效的帮助他纠正错误,才体现出老师工作的重要性。从《谈修养》中我还读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传千古,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同样,在工作中,一个和谐的集体,不是仅仅只靠一个人就能创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优点、缺点,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工作和生活都会很愉快的。
《谈修养》读后感2
朱老前辈,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谈修养》读后感3
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但人类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更增加了我对朱光潜先生的瞻仰之情,大师就是大师,人虽然已然远去,但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像先生讲的“这是一本小册子,我知道,像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助读者晶莹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这本书由先生写的二“谈心式”散文组成。从青年人立志、抵抗力、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处理、价值观、处世、交友、读书甚至做人应该具有的冷静、美感、如何看待性爱等个人主观特质分门别类写起。娓娓道来,析理深入,从先生自身实践经验说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说服力,读后感同身受,很受启发。
先生在第一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一文中说道,现在青年人,有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有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来的那一点浅薄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生只在忙“糊口”。先生以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实际经验和独特视角去分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状态,“有管做官,无官教书”的定论和分析,虽然适合那个时代,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相比有点不同,但工作中缺乏进取的研究学问的精神现状,却与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如出一辙,令我深感敬佩,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句句入我心扉。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跨入社会、接触社会时间不长,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确如先生分析,大量的时间用在人事和工作上。像我有一同学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学物理学,毕业以后从事的是乡镇政府的计生工作,与其聊天问之以前所学,只是淡淡一笑,几乎不沾边,时间长了大学原来所学几乎耗之殆尽。这种只为了升学,只为了成绩的教育体制,在先生的文字里有所体现,我们当下的实际情况比先生所处的时代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先生的文章中多次提问,“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前途岂不是很暗淡?”这一系列问题穿插在说理分析当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但在文后还是提出了希望和解决的办法“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际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这里先生用了一种反问,否定式的语言提出,青年同志应该有自省意识、意志力,下苦功夫努力克服,这与孔子的“吾日三省悟身”的道理一致。先生说世间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绝对没有愚蠢者、怯弱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的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这些话是在说理,但又像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显得十分生动,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烦闷大半起于理想与事实的冲突”,先生在“谈立志”篇中对理想现实之间的冲突,给予了鞭辟入里的解释和分析,“人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去改变它。”每当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反复诵读,觉的概括其中的道路就像珍珠一般,显得晶莹剔透,倍感珍惜。
先生对实现理想也给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三次主义诠释:“此时,次身,此地”。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当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第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活在当下,不妄之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眼前想做、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大家满意,理想总会在充实的过程之后实现。
在这本书中,像如此的道理还有很多。“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这样的语句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读来觉得神清气爽,不知觉中提高了觉悟,促发了你对生活本身、现状的思考,我想这样的好书我的多读读,用心去思考、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挑起肩上的重担,用无悔二字来书写美好、崭新的青春!
《谈修养》读后感4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可是,当我读了第一谈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觉得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的、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东西。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迷茫,希望从接下来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中又提及到"奋斗"一词,我认为如果人生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在青年时代的我们如果设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向前。如果在过程中受到些磨难。这是对人生的考验,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都说一个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然而,我觉得人只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智对待,认真思考,不骄不躁,困难就能迎刃而解。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要想强大,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看现在,还要看将来。而祖国的将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因为我们,作为哈工大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出来的人,就要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他人,尽可能的改变周围的环境与气氛,使之朝好的方向发展。朱老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凌。所以我非常赞同朱老先生所说的,"必须要摒弃而且消灭社会上一切侥幸苟安者、颓废因循着和夤缘幸进者。"
前几日,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摄像机,跟着主持人,询问"你幸福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老先生表示,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肉体,也包括心灵。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感也就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此主义";它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一个人的品德涵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与此同时,它还让我懂得,在工作中,一个个人能力强大的集体里,只靠一个人是不能有所发展的,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谈修养》读后感5
修养,离我们的生活不近也不远,平日里我们喜欢以“修养”为名去赞许、褒奖一个人,但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以“这人真没修养”去埋怨他人,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恨和不满。
不知道是社会浮夸之气的影响还是自己潜意识的作怪,每每听到他人提及“修养”二字,心里不免感到一种“远离或陌生感”,似乎觉得在当今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听说某人很有修养,第一反应就是此人在往脸上涂粉施黛,有扮演“淑女”之嫌。曾经我也清清楚楚地听到众多人夸某老师极具修养,谦谦儒雅,如仙风鹤骨,似超尘脱俗,可私下接触后却感觉相差甚远,心里很是不舒服。所以我的真切感受是,当下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真实”,真实地面对自己后,才能与“修养”同行。
当然梁老处在不同的社会年代,其所指修养的内涵与深度则应不可同日而语。《谈修养》文中也提到“修养是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我们自己是活的人,是生命,要认识自己的生命,认识人类的生命,而使生命之力量增强”。此种“修养”乃是一种生命自我认识后的再次升华,而不是“作秀”,更不是“掩盖”与“包装”。“修”即修去人的各种邪念,“养”乃养出人的一身正气。孟子曾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可见古人是很善于静心自养,修身向上的。
在我心中,具有“修养”品行的人总应从里到外都特别干净清爽,同时又流淌着力量。他主动远离不良的社会俗气,更懂得与虚伪告别;他身上不仅有着婴儿的纯粹与活泼,也有着老人的睿智与包容;他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柔和但不失影响力的光芒,能让身边的人有种在大海深域中自由翱游却不怕失去方向的勇气,能让接近他的人内心趋向宁静、温暖、自由和幸福;他还能启迪我们在脚踏实地中去蓄长弹跳及创作的本领;他更能告诉我们不要渴求去改变某种生活状态,而应慢慢陪养、行成新的生活姿态……
文中提到了“要思想上有出路”、“要发愿”、“要反省”、“要有规律的生活”的修养方法。虽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是需要人一辈子去修才能做到的。而只有修了后,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放弃“我执”,生命中就会有一道曙光划过,照亮你前方的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自我的局限,懂得从另一次角度去看待世事,必然有豁然开朗之境的到来;只有修了之后,我们才明白“我”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能量的暗耗就会从此停止,原来我不仅可以让自己幸福,还可以让更多更多的人幸福;只有修了后,我们才明白作为“人”,其实我们很幸运,痛苦与机械开始逐渐被远离,理性被用在主动的、有意义的、创造性的生活中,美丽、温暖、幸福的世界也在“理性的卷轴”下慢慢展开;只有修了后,我们才明白我们的生活可不再混乱与纠结,即便没有那么多规章制度挟持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能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不失规律。
真正的修养,总是在很轻很淡中给人一种很美很暖的味道。我很喜欢,我很向往,我也在进行。
《新时期师德修养》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时期师德修养》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时期师德修养》读后感
记得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深深地记住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毕业后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这个传道授业的角色。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师们不时地遇到困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结果发现,新的时代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更高要求的使命,尤其是今天读完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中的第二个主题——师生交往中的师德,让我想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但是,现实中,真正具备这种品质的教师真的是凤毛麟角。而我也看到了自己相对于一名师德高尚者的差距。
主题中的几个案例都很真实、生动,尤其是案例“老师我服您了”让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压力之重,明白原来学生是用来保护的。案例“嫩绿的小草”和“什么叫台风”又给我狠狠的一击,提醒我教师的终身学习是绝不能掺假,也必须要坚持的。还有案例“请老师也对我笑笑”让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地多些微笑,把自己的微笑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微笑是阳光,花儿需要,草儿需要,所有生灵都需要,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做教师的要吝啬呢?所有的孩子坐在了自己所带的班级,那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并对他人生的发展负责啊!
如果要当好新时期的教师,那么这本《新时期师德修养》就特别值得一看,只有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真正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踏入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队伍。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再是道德的唯一榜样,而是用自己的爱去工作。这种爱有它自己独特而好听的名字——“师爱”,它是师德的核心,有了这种爱,教师教育学生就有了感情基础,我想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会实现其根本的功能。这种爱是神圣的,是别人所无法给予的,所以我要敞开自己火热的胸怀,给我的学生再多一分关心、多一份爱。
合上这本还没看完的书,眼前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心中想起自己的学生。都说谁的孩子像谁,尤其是脾气秉性,那么我们做教师的有那么多别人的孩子,责任重大呀!所以我想:在新的时期,教师应该怎样当不用再思考了,教师就该这样当——做一个一点一滴都能让高尚师德闪闪发光的人民教师。
凡是能提高自己的书,要多看。
《新时期师德修养》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读后感范例
小议劳动与节俭 ----《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读后感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可以说是万物之源。而节俭也很重要。对任何事物都得节俭,这样才能够富裕起来。劳动与节俭,结合在一起,用劳动获取了东西而又节俭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劳动,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举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商贾,母亲是一位明星,家里非常富裕,从小就有人侍候着她,她什么事都有人替她做,弄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父母要她学学家务,她也懒得不做。终于有一天,她父亲为了一笔生意,赔上了一大笔钱,供不起她了,她必须自己工作挣钱,但是由于她很懒惰,没有单位要她。她只能给别人抄抄信之类的。工资很少,只能勉强糊口。一个人,不劳动,就落到了这种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呢?现在孩子都是独苗,父母倍加呵护,从来都是娇生惯养。到了学校里,每天早上的值日生都做不好,真难想象将来怎么办?但是,也有些同学很热爱劳动,家里人不惯他,他就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到学校里做值日也是又快又好。像我们班的吴晓达,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很勤快:一旦值日生缺了,他总是替他们干好;老师有事让他干,他也总能照办。看来,那些娇生惯养的`人应该多向这些人看齐才对。
节俭,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你走上富裕的大道,如果不注意节俭,它也会使你倾家荡产。举个例子:有个农民,家里很穷,只有一间破屋子和几亩薄田。后来,在村上掀起一股致富热潮。这位农民也搭了一个蔬菜棚,没过几年就有了好收成。他的钱也多了起来: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还在银行存了款。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村上有很多人都参与了赌博,他也参与了进去,一赌便上瘾,又勾上了一大帮狐朋狗友,从此挥金如土,成天赌博,不务农业。一年后,农田便荒废了,他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这个例子,足以反映刚刚那句话是对的。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有很多零花钱,而且很会花。花完了要,要到了花。他们根本不掂掂这些钱的份量。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平时又要买这买那,从头到脚都要名牌,生日还要大操大办,宴请同学……根本不体谅父母。而且有了这些还不满足,还提荒唐要求,乱花家里的钱,给父母造成负担。当然,也有注意节俭的好孩子,像我们班的杨静,她每个月有100元,得自己交午餐费、订报费之类的,剩下的钱就成了她的零花钱,她总能很合理地把它们安排好。而且有了这些钱,她就不会再向父母要钱了。
劳动、节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让我们热爱劳动,注意节俭,做一个道德修养高的小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后感1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我满怀希望和憧憬跨进江南大学,觉得自己的又一理想将要在这里起航了,我的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从这里开始。
早在报名之前,我就想:“在大学里,我要努力学习,用我的青春去为我的将来而拼搏,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是我们插翅飞翔的起点,我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去为我的人生写下灿烂的一笔。”来到江南大学以后,我一直牢记着我的诺言。但当军训结束后,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活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在来大学前的那些豪言壮语都是骗自己的,我根本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于是我开始苦恼,烦闷,那些理想什么的都变成了泡影,变成了骗人的谎言。
就在我最烦恼,最迷茫的时候,我们上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节课“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这节课上,老师教我们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怎样脱离烦恼,怎样才不会迷茫,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等等。于是从那以后,我一直在调整自己,努力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我发现每次我迷茫时,我就会想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为每次课上,老师总会放一些激励我斗志让我不断前进的录像,诸如钱伟长、裘法祖等一些名人的介绍。我也发现我现在冷静多了,不再冲动,不再为一些事而郁闷,烦恼,我学会了调整自己,学会了要开朗,要乐观,因为老师经常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录像,这些录像有些是关于法律的,有些是关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这些录像告诉我们要有健康的心理,生活才会美好,人生才会快乐,不懂法律的人很容易犯法,而懂法的人则很少犯法。老师还经常叫我们写一些大学规划,人生规划等等,我觉得这些作业布置得特别好,因为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这样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混混噩噩度过大学四年,甚至我们一生。
至于体会,我感觉要说的太多,首先我觉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很有必要上,也应该得到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它给我们的知识,人生的道理太多太多,它引领我们前进,让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每个大学生素质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怎么我们学计算机的考研也要考《思想政治》之类的啊?”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我也觉得这是必须的,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必须先把《思想政治》过关,毕竟我们常说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想若是一个高学历的人因为思想问题而被某个大公司拒之门外,那多可惜,多丢脸啊!所以,同学们,重视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吧!这样,你会觉得你学到了很多,也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成熟很多。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提到意见嘛!我觉得没多少可说的,只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讲讲课本上的`内容,毕竟知识来源于课本,然后才会超越课本。这既是我要提的意见也是我的建议。
在此,我想谢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谢谢我们的老师,你让我了解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你的课给了我充足的动力。真的希望你能伴随我们四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后感2
在初进大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由一种开心激动新奇的感觉转变为迷茫不知所措,自己突然变了一种身份,于是我们尝试开始定位自己即将所处四年的这个环境,寻找着自己的新的前进方向以及前进动力。
恰好是在这个时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引领我们引咎发问,引导着我们去认识自己和如何正确面对我们即将步入这个社会将会面对的一切事情。
大学阶段是我们短短的整个生命周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我们永远会怀念的一段时期,更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我们的个性以及处事方式都基本成型,而在当今这个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很多大学生都迷失了自我,他们不再为曾经的理想而奋斗,不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只是很多损友,抽烟喝酒,以及上网玩游戏,各种颓废各种不上进,甚至有的连自己的道德良知都丧失了。
所以我觉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修养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而正是此门课程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我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教会我应该如何在爱国主义的精神指导下,成为一个四有青年,为目标努力,合理保护自己的各种权益,以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来学习成长进步。
这本书在绪论中便提出了我们这些刚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不久的学生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首先我们要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它有着众多教书育人的良师、有着先进的仪器设备、有着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在这本书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正值青春韶华的青年,感情当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这本书中,它教导我们大学生对待爱情应该持谨慎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结果。我们还学习了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如基本的礼仪知识等。我们还做了很多与学习有关课堂活动,诚信现状分析”活动使我们对诚信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决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读书心得交流会,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看过的书,在课堂上向他人展示自己读书时最深刻的感想!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流后每个人就会有两个思想!
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让我们都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我觉得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指南,对于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分析事物都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
其次,有助于我们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
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我么每个人都必须要有这个认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
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1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因此了解和弄清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首要标准。在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必然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师爱岗敬业,必然期望自己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人的培养教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取得成效必然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及廉洁从教都是为人师表应有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无比重要,只有谨记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规范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出好的学生。总之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把这次的学习收获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2
假期我静下心来重温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深刻地体会到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高尚的师德“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道为师之先”,就充分的说明教师的德将是必备的品德之首。
道德是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古人非常注重“德”,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观。现代教育更需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为学生开启知识之船的首航者,更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现代最为朴素的教育观云:教书育人,或者更贴切的说应换为育人教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品德和学识的崇高要求,人们对其职业称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教师更要在书本知识外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导向”和“榜样”的力量更是举足轻重。故既会言传又会身教,以身作则,具有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会使其所学终身受益,这样培养一名品学兼优、品德高尚的学生才不为空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会时时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让爱成为和学生沟通思想的桥梁,视学生如己出,不厌其烦,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他们循循善诱,让学生情愿敞开心扉,用感恩的心去聆听教诲。对特殊群体的学生更是宽容善良,因人施教,始终不离不弃,并不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地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为自己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添了一块基石。
一、了解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含意
1、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一种应然性的规范或准则,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种实然性的品德,应当是教师应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理解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与构建,并从理论到实践环节都给予明确的指引。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之魂。身为教师就要明确如何将职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师。
2、爱岗敬业,时代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化成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有了专业化的发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爱岗敬业。
3、“教师的爱好比一部车,感情是发动机,而理智是方向盘,教师的驾驭水平则取决于如何协调好二者。如果学生是乘车人,学生的美好人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我们的言行、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确了理解如何爱学生。
三、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时代的需要。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高为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
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四、用以德立教的“爱”开展工作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五、高尚师德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4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理论水准,于是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从中知晓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无疑,这将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教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能宽容和理解,并给以真诚的激励,营造出民主、温暖、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想象丰富而开阔,思维活跃而流畅,记忆快捷而有效。这显然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认识自己、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学生耳闻目染教师的风范,同时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被信任,自然就减少猜疑、狭隘、自私、自卑或狂妄,更多表现出坦荡、宽容、友好善良、乐观自信、通达、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常获得积极而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显然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
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失误有弥补作用,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激励作用。教师也是人,谁能无过。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学生经常领受老师的无私关爱,他们就会用情感去过滤老师的失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会激励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5
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愉快,心理也很轻松,觉得读一点什么,就拿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读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书中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现就我学到的知识与我的工作实际做一些比较,把心得体会做一下笔录。
师德将蕴含着无尽的价值,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教师职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抟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景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
第一,必须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沿途又红又专的方向前进,这是结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和教师,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信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育成才。
第三,对社会负责,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
所以我现在止停留的现有水平上,是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需要的,只有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赶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的教育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6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和关爱学生。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加强师德,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为基础。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学海无涯,人在一生中要学会做很多东西。学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要做一个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样,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读了是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讲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从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学习了新的东西之后,我就要时常地去复习、熟悉它,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没有学习这句话之前,我从来不重视认真复习,每次上课看到同桌记笔记,我也跟着记,下课后同桌认真复习,把上课的笔记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着他一样学,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学习了孔子的语句,我真正理解了学习,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自从真正理解这句话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理解了学习,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而且要用心把知识记忆理解好,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论语》中告诉我们的永远是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德行美好的人,必须要每天都几次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替别人办的事有没有办?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办好?跟朋友交友:有没有诚实、平等、友好、关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去鼓励和帮助朋友?在朋友获得成功时,有没有真心的替朋友开心?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有学会了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了,我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不吃不喝,放声大哭。学了《论语》,我发现自己错了,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从而反省自身,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高尚的品德。
《<论语>;十二章》多么让人受益啊,在这里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在与人交往上要心胸豁达,充满欢乐,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养身心,努力成为一位品质高尚的人。
《谈修养》读后感1
朱老前辈,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谈修养》读后感2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可是,当我读了第一谈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觉得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的、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东西。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迷茫,希望从接下来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中又提及到"奋斗"一词,我认为如果人生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在青年时代的我们如果设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向前。如果在过程中受到些磨难。这是对人生的考验,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都说一个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然而,我觉得人只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智对待,认真思考,不骄不躁,困难就能迎刃而解。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要想强大,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看现在,还要看将来。而祖国的将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因为我们,作为哈工大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出来的人,就要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他人,尽可能的改变周围的环境与气氛,使之朝好的方向发展。朱老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凌。所以我非常赞同朱老先生所说的,"必须要摒弃而且消灭社会上一切侥幸苟安者、颓废因循着和夤缘幸进者。"
前几日,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摄像机,跟着主持人,询问"你幸福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老先生表示,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肉体,也包括心灵。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感也就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此主义";它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一个人的品德涵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与此同时,它还让我懂得,在工作中,一个个人能力强大的集体里,只靠一个人是不能有所发展的,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谈修养》读后感3
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但人类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更增加了我对朱光潜先生的瞻仰之情,大师就是大师,人虽然已然远去,但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像先生讲的“这是一本小册子,我知道,像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助读者晶莹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这本书由先生写的二“谈心式”散文组成。从青年人立志、抵抗力、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处理、价值观、处世、交友、读书甚至做人应该具有的冷静、美感、如何看待性爱等个人主观特质分门别类写起。娓娓道来,析理深入,从先生自身实践经验说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说服力,读后感同身受,很受启发。
先生在第一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一文中说道,现在青年人,有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有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来的那一点浅薄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生只在忙“糊口”。先生以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实际经验和独特视角去分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状态,“有管做官,无官教书”的定论和分析,虽然适合那个时代,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相比有点不同,但工作中缺乏进取的研究学问的精神现状,却与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如出一辙,令我深感敬佩,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句句入我心扉。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跨入社会、接触社会时间不长,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确如先生分析,大量的时间用在人事和工作上。像我有一同学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学物理学,毕业以后从事的是乡镇政府的计生工作,与其聊天问之以前所学,只是淡淡一笑,几乎不沾边,时间长了大学原来所学几乎耗之殆尽。这种只为了升学,只为了成绩的教育体制,在先生的文字里有所体现,我们当下的实际情况比先生所处的时代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先生的文章中多次提问,“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前途岂不是很暗淡?”这一系列问题穿插在说理分析当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但在文后还是提出了希望和解决的办法“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际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这里先生用了一种反问,否定式的语言提出,青年同志应该有自省意识、意志力,下苦功夫努力克服,这与孔子的“吾日三省悟身”的道理一致。先生说世间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绝对没有愚蠢者、怯弱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的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这些话是在说理,但又像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显得十分生动,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烦闷大半起于理想与事实的冲突”,先生在“谈立志”篇中对理想现实之间的冲突,给予了鞭辟入里的解释和分析,“人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去改变它。”每当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反复诵读,觉的概括其中的道路就像珍珠一般,显得晶莹剔透,倍感珍惜。
先生对实现理想也给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三次主义诠释:“此时,次身,此地”。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当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第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活在当下,不妄之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眼前想做、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大家满意,理想总会在充实的过程之后实现。
在这本书中,像如此的道理还有很多。“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这样的语句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读来觉得神清气爽,不知觉中提高了觉悟,促发了你对生活本身、现状的思考,我想这样的好书我的多读读,用心去思考、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挑起肩上的重担,用无悔二字来书写美好、崭新的青春!
67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