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战国故事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2篇优秀的战国故事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国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500字战国故事读后感1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故事。
在齐国,有一位女子嫁给了一个读书人。而这个读书人曾经有过前妻,因病不幸去世了,还留下一个孩子。齐女非常贤惠,过门后,对那个前妻留下的孩子非常疼爱,并未因此子不是自己亲生而冷落、疏远这个孩子。后来齐女也生下了一个小孩。虽然是普通百姓家庭,但读书人和齐女为人善良,本本分分的过日子,虽然日子清苦点,但夫妻相敬如宾,全家人都很和睦。
不幸的事情却突然降临到这个普通家庭头上。天有不测风云。齐女的丈夫不幸身患重疾,一病不起。后来逐渐就不行了。临死前,读书人含泪拉着妻子的手留下了遗言:“可惜吾病不济,愧对妻儿。吾死后,望吾妻善待两子,勿要偏心,勿要偏心。”——就是说,我前妻生下的儿子和我们生下的儿子,希望你同等对待,千万不要疏远前妻留下的大儿子。齐女含泪答应了。夫妻就这样悲伤的诀别了。
夫君去世之后,家中好似塌了半边天。生活压力愈发繁重。可是齐女咬紧牙关,顽强度日,独自担负起养育、教育两个儿子的重担。这位母亲对两个儿子都很疼爱,有时对夫君前妻所生的大儿子还多关照些。这两个儿子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相当懂事,为了养家糊口很小年龄就开始劳动了,有活都抢着干,兄长照顾弟弟,弟弟也照顾哥哥。两个儿子对母亲都很孝顺;兄弟俩相处的就跟同母兄弟一般,在外面也不惹事。虽然日子清苦,但母亲心中很欣慰。
祸不单行。好像命运暂时就是要找这个穷苦人家的麻烦。一日,兄弟两人从田间干活回家,路上碰到了一个专门爱欺负别人的臭无赖。那臭无赖自己不小心摔坏了罐子,却硬说是弟弟路过时给碰坏了,恶狠狠的威逼弟弟掏钱赔偿。兄弟两个都是老实人,据理力争。结果那臭无赖见讹诈不成,哥俩又老实,上来得寸进尺就死抓住弟弟不放,再往下,当着哥哥的面居然动手打人,弟弟被逼还手,与这个无赖扭打。可是弟弟年轻,无赖又强壮,弟弟一下子就挨了不少的打,又被打到在地上。哥哥在旁起初是替弟弟争辩,眼见弟弟挨欺负,当时就不干了,随手抡起锄头就打,没想到一下失手击中了臭无赖的要害。那臭无赖倒地后挣扎了一刻就死了。这时围观的人就多了,有人去官府报案,找来了官吏将兄弟俩擒住。
官吏质问:“汝二人害命,是何人所为!?”哥哥马上说是自己。弟弟马上争上来说,是我打死的!——哥哥立即不干了,又说,是我打死的!——就这样兄弟二人争着说自己是凶手。官吏又问围观的人,结果谁也说不出。因为争斗时只有三人在场,被打的臭无赖还死了。官吏这下也迷糊了,无奈将兄弟俩全都带走了。因为没有目击者,臭无赖还死了,兄弟两人仍然争相说自己是凶手,迟迟无法定案;就这么个案子居然拖了一年多。后来地方官无奈,将此案上报朝廷裁决。宰相亲自看了此案的卷宗,也迷糊了。死者头部有重伤,分明是被打死的,而且致命一击明显是一人所为;可为何这兄弟俩要争相做凶手?
后来齐宣王无意当中知道了这件事,对宰相说:”若将二人全部释放,必将令有罪者免受惩处;若将二人都杀了,也必将令其中一人蒙冤。孤意,将此兄弟二人之母召来,使其母参评哪一子善良,哪一子凶狠。知子莫过父母。”宰相遂领命。
宰相召来了兄弟二人的母亲。说:“汝二子行凶伤人致死。今上以慈悲为怀,欲仅处死一人。汝为人母,愿令哪一子伏法?”
齐女哭曰:“如此,即将吾小儿处死尔!”——也就是说,把我的小儿子杀了吧!宰相顿感意外,问道:“为人母者,皆疼爱小儿,汝却令小儿赴死,何故尔?”——这话也有试探之意。
这位母亲哭着说:“小儿系吾亲子,大儿乃夫君前妻之子。夫临终曾有言,须善待大儿。吾当年已许矣。今若处死大儿,留下小儿,乃以私爱而废公义矣!夫君已故,吾不忍欺夫君,亦不欲行仅爱亲子而弃夫君前妻之子之事矣!”
宰相嗟叹不已。立即将此事上报齐宣王。齐宣王见到这位母亲宁可失去亲子,也不负前夫临终之托,对去世多年的亡夫情谊至此,守信至此,不以疼爱亲生小儿子的私爱而损害对夫君的“守信之公义”,大为感动。亲自下令将这兄弟俩全都释放。并授予这位母亲“义母”的尊号。
这位齐女,这位母亲,所坚定不移坚持的“公义”,居然就是一个:守信。对我的亡夫守信。善待大儿。不因他不是我亲生儿子冷落她、出卖他。为了这个“公义”,为了这个守信,居然连亲生儿子都能含泪舍弃。那时的人,把这类质朴无华的小事——“守信”,把这类今天人看的很小的小事,看做“大事”。——春秋时期的中国人,活的质朴。那时的文化思想,那时的人,远无后世什么“八股文”、追求花架子等一类洗脑文化的束缚,更没有今天所谓的现代人那些花花绿绿的思维。通过这个故事和其他不少春秋故事,我觉得那时的人虽然貌似比今天的人“愚”,但是比今天的人质朴、可爱、纯真。他们往往为了一句圣人或先贤的格言或文化思想,就能认真学习领悟并实践多少年甚至多少代;一件我们现代人看着不起眼的小事情,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上至王侯、学者,下至有些普通百姓,却往往都能踏踏实实去做。为了一个“道理”、“义”、“诺言”、“诚信”,那时的人有的居然会以生命相许。难怪有人说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是思想质朴纯真、思想蓬勃、思想灿烂的时代。那时的人,活的质朴、刚烈、纯真。看看那个时代的《乐府诗集》,质朴当中有高贵典雅之气;有浪漫之气;有纯真之气,跟唐诗宋词都是两种风格,更不用说毒害后世中国的“八股文”了。再看看春秋战国时代传今天到的那些无数个四字成语,我们的小孩还在学;这些成语外表和内容朴实无华,可是内涵的道理却经久不衰,能涵盖我们身边无数的大小事物。真是大道无形,大巧似拙啊!——就是“实事求是”这句话,也不是近代发明的,而是汉朝发明的。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多少宝贵文化啊!
本文最后强调一下。这个齐女为守信忍痛割爱的故事,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我作为今人,在今天用电脑替古人发个原创(据说电子计算机的基础原理也与中国古代的八卦、《易经》有关),我也借光发篇文章。另外,我可不是借着这个故事提倡打架,今天的法律环境是现代的,打架、打人、打死人可是要付法律责任的。像这个故事,按今天的法律套,结果不可能一样。这是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故事。所真正弘扬的和令我对这位母亲尊敬的,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那就是——这位母亲守信。“信”,古人把这个字踏踏实实奉为高一等的东西而认真去做。“信”、“孝”、“仁”、“礼”、“勇”、“义”、“智”、“严”,在那时的古人眼中都属“公义”。——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比今天的人质朴多了,简单多了。
今天我们号称现代社会,连一个老人倒在地上,都轻易没人敢去扶。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居然是这个样子(当然不敢说代表全部,但这样的事情本身却有代表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不能割裂的!
500字战国故事读后感2
外国人常说,没去过长城与故宫,就等于没来过中国;有中国人说,如果不了解春秋战国历史,就不算真正的炎黄子孙。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成形于并且膨胀于历时550年的春秋战国。
翻翻我们的书本,一鼓作气、不自量力、老马识途、假道伐虢、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窃符救赵、毛遂自荐、唇亡齿寒、远交近攻、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这些脍炙人口的成语,都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有人说,中国三分之二的成语,出自春秋战国。虽然言过其实,但可以说,我们读历史,讲文化,如果不了解春秋战国,那么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春秋时代的特色,概括起来就两个字,一个是“乱”,一个是“霸”。周天子对天下失控,所以就会“乱”。正因为“乱”,所以需要“霸”来维持秩序。但正因为大家都想要“霸”,所以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诸侯旗。霸中有乱,乱中有霸,乱得精彩纷呈,霸得波澜壮阔。
战国时代的特色,概括起来也是两件事,一个是“你争我战”,一个是“变法求贤”。从春秋到战国,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从几千、几万人到几万、几十万人。战得恢宏,争得惊人。黄河水,浪淘沙。当弱小诸侯被一个个淘汰时,有见识的诸侯国便开始革新变法,由弱变强,由小强到大强;便开始求贤用贤,由败转胜,由小胜到大胜。因为有“你争我战”,所以才有“变法求贤”;因为有“变法求贤”,所以胜利理所当然、失败也理所应该。因为有“你争我战”、“变法求贤”,所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些形成于春秋末和战国时的不同流派争芳斗艳、各显其能。到底何种观点最适宜?何种思想被推广?春秋战国的舞台一一检验。
如何自立,如何求强?如何避祸,如何消灾?春秋战国时期有着许许多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对任何时代的人们处世、立业,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折射出的仁、义、信精神,闪烁出的礼、智、勇光芒,为万世称道,从某种角度说,更为今人所惭愧。
正因为此,历经数年,作者撰写了长篇历史纪实小说《春秋战国》。它以《左传》、《国语》、《史记》、《战国策》和当今考古发现为素材,并借鉴了《东周列国志》和一些民间传说情节,经反复查验、构思,创作、撰写而成。相比同类历史小说,本书除了是正统的、唯美的、完整叙述春秋战国主要事件的历史小说外,还有以下几项特点:
一是注重内涵。作者是《读者》杂志签约作家,写小品文20余年,有一股严谨、求实的精神,现今把这部百万字长篇小说当成了千字小品文来写,在注重观赏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艺术性、思想性。在注重内涵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可读性。撰写本书时不像一些娱乐性小说盲目、任性和随意,而是努力将这部书写成精品、力作和佳篇。
二是注重史实。作者是山东的一名文化工作者,这些年先后到过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浙江、重庆、江苏、安徽、甘肃、内蒙、宁夏、江西、福建、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认真参观那儿的博物馆,领略当地的山水和风情,努力让本书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历史情节、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基本符合史实。在注重史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彩。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很多,本书只留下精髓,放弃一切平淡和低俗。
三是注重逻辑。作者曾被评为《演讲与口才》杂志创刊20周年最优秀作者,写过数百篇演讲口才、做人处世、组织行为、政坛风云类的文章,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智慧恰恰是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作者在处理故事情节、构思人物对话时,不是海阔天空、恣意而为,而是让其合情合理并且新颖独到。在注重逻辑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流畅。把一部时跨500余年的历史写成一部系统小说,确实有点儿难度。为此作者动了很多脑筋,让一个个诸侯国都有了各自鲜明特色,让君主、政客、将军、说客、刺客、壮士、美女、平民、少儿等一个个历史人物出场简短而且有力。整部小说,没有生拼硬凑,而是一环紧扣一环,段与段紧密相接,看了这段想看下一段。
撰写长篇史实小说《春秋战国》的指导思想是:在尊重历史、交代清楚的基础上,方便今人阅读和理解。所以在人名处理上,按今人习惯,姓加名或氏加名,如“姜小白”,而不是古书中出现的“小白”。在人名处理上,还尊重今人熟悉的称呼,如姜小白做了国君后,本小说改用“齐桓公”这个人物称谓。虽然“齐桓公”是其逝后谥号,但依照当今流行文法,使用“齐桓公”。不过在小说的人物对话中,齐桓公生前,不出现“齐桓公”,在其逝后才在人物对话中出现“齐桓公”。
500字战国故事读后感3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小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长达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众多的人物一起组成了书中绚丽的场面。
书中有许多个性不同的人物,最让我敬佩的人是勾践。他在越国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夫差即位为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于是,勾践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亲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种训练的越国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晚了。 上个星期,我用了两天的时间阅读了这篇记录长达上千年的故事——《东周列国志》。这故事之所以那么吸引我,是因为它记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是中华的文化宝典。 这本书,可以让你走进一个战争时代,但是它却不比《三国演义》这故事差,也是一个精彩的战国故事。这本书,讲述了秦国、齐国、楚国、赵国等几个国家的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也同时缔造出春秋时期的英雄。 虽然这是一个讲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斗争的故事,但是里面却涌现出舍己为人、不怕困难、尽忠报国的人,如管仲、鲍叔牙、介子推、豫让、蔺相如。其中介子推这个人最让我欣赏、敬佩,虽然他只在这本书里出现了几个故事,但是他却使我对他念念不忘,他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给了饥饿的君臣们吃,这真是没人能够做到的事啊!这难道不是舍己为人的精神使他做出这样伟大的事?
的确,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也是有不少的人和例子,如我们最熟悉的清洁工,还有我们亲爱的老师,虽然他们不是为了舍己为国,但是他们也为我们付出了代价,这也是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大家的回忆里,应该还记得那牵动亿万人心的那次5·12时间吗?在地震的一瞬间, 许多人都在想着如何逃跑,而也有一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那些在废墟里无辜的人,甚至连生命也送给了死神。还有,在灾区中,谁都没有无动于衷,许多志愿者都在救援伤者,为他们牺牲了个人的时间,无偿而不怕艰苦地去救人,这还不像那一千多年前的忠臣介子推的精神那样吗?因此,每个人都要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心。 人说好人会有好报,而介子推却被烧死在晋文公的一把火下。虽然介子推死了,但是他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渗透在我的心中,渗透在读者们的心中!给
500字战国故事读后感4
中午,我在书柜里找书看,无意间翻看到一本《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是林汉达的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众多诸候国的兴旺衰弱,弱肉强食,以及治国之道。
书中有一身武艺,办事周到的颍考叔;有文武双全,细心胆大的曹刿;有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百里溪;有任人为贤,合并诸候的齐桓公,还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贤荐贤的鲍叔牙。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管鲍之交。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朋友,长大了又一起做生意,一块儿打仗。因为家境贫困,管仲总是占鲍叔牙的便宜。有人说管仲“揩油”,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和他是朋友,我乐意多给他一些。”
到了战场上,管仲进攻时,能在后则后,退兵时,能在前则前。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很勇敢,他是为了家里的老母亲而这样做。”正是由于鲍叔牙对管仲的相知相惜,他的行为感动了管仲,也感动了后人。
每当读到这里,我常为鲍叔牙的这种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高尚品质而感动,他不计较个人私利,知贤荐贤,竭力举荐管仲,执掌齐国政事,自己甘居下位。管仲才有了用武之地,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名垂千史。鲍叔牙对管仲的知交知心,令管仲不得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想想古今中外,很多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欺骗朋友,出卖朋友,甚至是最好的朋友。知音是何等难求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没有一个知已的朋友,当他受酷刑时,无人救赎。他多么希望有一个象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啊。
人与人相处,就是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拥有真正的朋友。请珍惜自己身边真正知心的朋友。
500字战国故事读后感5
中午,我在书柜里找书看,无意间翻看到一本《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是林汉达的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众多诸候国的兴旺衰弱,弱肉强食,以及治国之道。
书中有一身武艺,办事周到的颍考叔;有文武双全,细心胆大的曹刿;有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百里溪;有任人为贤,合并诸候的齐桓公,还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贤荐贤的鲍叔牙。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管鲍之交。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朋友,长大了又一起做生意,一块儿打仗。因为家境贫困,管仲总是占鲍叔牙的便宜。有人说管仲“揩油”,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和他是朋友,我乐意多给他一些。”
到了战场上,管仲进攻时,能在后则后,退兵时,能在前则前。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很勇敢,他是为了家里的老母亲而这样做。”正是由于鲍叔牙对管仲的相知相惜,他的行为感动了管仲,也感动了后人。
每当读到这里,我常为鲍叔牙的这种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高尚品质而感动,他不计较个人私利,知贤荐贤,竭力举荐管仲,执掌齐国政事,自己甘居下位。管仲才有了用武之地,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名垂千史。鲍叔牙对管仲的知交知心,令管仲不得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想想古今中外,很多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欺骗朋友,出卖朋友,甚至是最好的朋友。知音是何等难求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没有一个知已的朋友,当他受酷刑时,无人救赎。他多么希望有一个象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啊。
《战国故事》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获得了一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的《战国故事》一书,拿到书以后我就开始认真阅读了起来,读完以后我感动受益匪浅,感慨许多。
这本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比较著名的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以脉络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一个恢弘雄壮的战国历史画卷。目录当中有许多著名的战国故事,如:商鞅变法、悬梁刺股、合纵抗秦、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玉一统中原。
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就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很好得向我传达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品质。蔺相如与廉颇均是楚国重臣,他们之间一个从文一个习武,虽然职位不同,但是都是为国家尽心尽力的人。他们两人因为政见不同产生了分歧,后来当廉颇通过调查研究以后发现确实是自己的过错,就果断承认错误,并且负荆请罪,体现了很好的为人品质,而蔺相如虽然被人得罪了,但是当看到廉颇的道歉,也愿意原谅他人,这体现了他的宽仁大度。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
读完《战国故事》,我深受其中丰富多彩的故事所影响,战国实实在在是一段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恢弘历史,值得我们从中学习与借鉴许多道理。
44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