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莲花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7篇优秀的莲花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莲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莲花》读后感范文(精选)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花》读后感范文(精选),欢迎阅读与收藏。
《莲花》读后感1
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宝贝的《莲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世上有墨脱这个地方,更没有在地图上见到过,但却一下子喜欢上那里,那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超脱凡俗。
佛家里,莲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观音与如来的莲花座就是一种圣明的象征,所以听说有一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自是神往。纪善生与庆昭前往墨脱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有着路经许多城市乡村都无法面临的危险情况,安妮的描写与叙述让人身临其境。或许墨脱真的是圣地,所以远离尘世,让世俗之人无法接近,也只有庆昭、纪善生、苏内河能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脱,到达与不到达都不会有太多的兴奋或是遗憾,因为他们一定会到达。想起那句古老的话,心诚则灵,心若是不诚,即使再怎样身体力行,也无法到达梦的彼岸。所以当许多人都无法到达墨脱而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畏艰难地走过一道道阴霾,穿越风沙,划破手掌,坚定希望,一直到路的尽头。
他们可以算是墨脱最虔诚的朝圣者。
他们的虔诚,他们墨脱的目的地,只因为一个爱字,是爱,不是爱情。当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会想到纪善生和苏内河,所以后来看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看着齐铭和易瑶,我想到了《莲花》。
纪善生因为年少时父亲的死去,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内心苦苦地想要挣脱却又一切顺从母亲,从不会反对什么,不做违背母亲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纳了苏内河。他从不和别人交朋友,从不试着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慕,自闭,沉闷,忧郁,与众人隔绝。他和内河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内河勇于接受,寻觅所有,而善生,只会冷漠地拒绝。所以她带着他在夏令营的一个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对着背睡在同一张床上,他枕着她的长发。后来,即使两个人已经十几年不见,依然通信,见了面,依然谈笑风生。再后来,即使内河死去,唯一可以帮她取走遗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没有爱情,却有爱,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纵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远地截然不同。
善生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几年之后有彼此离开。第二个妻子为他割腕自杀,虽然不曾死掉,可是爱情已经不在了。纪善生不会爱别人,不爱他的母亲,不爱他的妻子,他只会爱自己,如果还有,那就是内河,苏内河。
而苏内河,那个十几岁便与一个大她很多的美术老师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过去让她在别人的心里不再贞洁,加上没有父亲的阴影,除了善生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内河,她曾轰烈烈地爱过,美丽过,挣扎过,但到头来,最最受伤的,仍是当初爱得最深的,内河。
当年幼的苏内河在黑板的角落写下她的名字的时候,善生与她的一生,便注定终将颠覆。几番的风雨周折,寻觅挣扎,爱,受伤,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与善生背对着背,彼此难过,然后黎明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又一次寻找没有成果的爱。爱,她一直寻觅,却一直无法得到。两个人彼此温暖,只有爱,没有爱情。因为没有爱情,所以无需彼此折磨,因为有爱,所以善生在内河死后,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回她的遗物。有爱而没有爱情的彼此。
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诉我们,或者是我读到,世间种种万象,也许有些朋友同事同学,只会永远爱你,关怀你,给予你无尽的温暖,为你提供不需回报的帮助,可是,不能给予你爱情。
爱情不是爱,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苏内河与纪善生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所以会感动,不会感伤,不为爱情的爱。
莲花代表一种新生,超脱凡尘。18岁,不曾有过爱情,不晓得爱情的纯洁,但是,爱的纯洁,感谢安妮,我懂得了。
《莲花》读后感2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莲花》读后感3
20xx年12月24日安妮宝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国唯一没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往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自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过,还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坎坷与悲剧。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望内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墨脱,正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
《莲花》读后感4
“在这个粗鲁的时代,细腻是要有的;在这个赤裸的时代,含蓄是要有的;在这个鲁莽的时代,温柔是要有的……只愿人人心间莲花开。”迎着一卷墨味书香,我,缓缓翻开了泛黄的纸页,踱步进入林清玄缔造的“另类桃源”。
第一次拿起林老的书,没有那么多的注定,更无平身所期待的巧合。只是孩童单纯的向往吧。白净素雅的书画上镌刻着五个浓墨泼洒出的大字——《处处莲花开》。一瞬的邂逅,让心无由的安静,就若一桶掺着荷香的月光从头顶缓缓倾泻,释光散香。我只想觅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去了解这本书,认认真真地去访寻这个人,无关任何嘈杂。
开卷。一页页白纸黑字,更像一朵朵倾尽温柔描绘出的芙蓉花。每一字,朴实平淡,却又是在平淡中酝酿出一个最纯最净的世界。林老说:“以平凡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思,以温柔心除挂碍。”是了,说出这样话的人,怎能不拥有一个至善至美的心。怎能不从繁杂中道出一缕禅意?心又澈了一层。
细品林老的书,总会发现,书中万千总转过一个“禅”字。无论是处处绽开的莲花,还是一壶温来下酒的月光,亦或是缠绵于诗词间的微微茶香,佛性,深入其每一寸。也许是和两次隐山修行有关吧,林清玄执着于将最深奥的禅意化入笔下一纸素笺中。也有人嘲讽林清玄,他们说,林清玄文章的禅意总是浅之又浅,无需多想,早已自现,这样的文章只称的上“伪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是否定的。一个比喻便能尽述我的思量:林老就如一座跨越人佛两界的桥,他将佛性的“净”遍洒人间,诚然,他也将尘世的情怀融入“禅”中。“心美则万物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这便是林老对“禅”最好的解读。
莲花处处开,香意自散来。我欣赏林老的这份通彻,更愿意将林老对文字的追求化为我笔下的源源动力。
我多想要似林老般书写下如水如境的生命之态。我愿意在缱绻杂世中以情思、以淡然去凝结一抹厚重墨香。我渴望以己之笔,去勾勒出一条缓缓漫过赤裸脚踝的浅溪,让文字的畅意四散开来。我向往笔下的文字能还读者一份本心,诚如林老的文字之于冷血杀人囚犯。我在这边仰望那头林老那座高山,一颗飘忽的心似一页汲满灵气的白纸潜入无尽海底,懂得沉淀累积,无关功名。
最后,谨以林老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小感的结尾:
我愿意学习蝴蝶,再次蜕变,再次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头,也不忧伤。
《莲花》读后感5
彼岸的绝望之花开满蔷薇的岛屿花朵。对于花朵,安妮总有一中割舍不断的情结——莲花。'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污垢,在黑暗中趋于光。一个超脱幻想的世界的诞生。'
《莲花》讲述了庆昭和善生,在陌生和偶然中邂逅,然后结伴前行墨脱,运着善生心中的女子苏内河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简单,但其中关于每一个人:变幻的心里,隐秘的叙述却在荒芜苍凉的旅途中大篇大篇的展开,想读者诠释每个人千疮百孔的内心,最终所有的繁华,疯狂,挣扎,绝望,都在宿命的掌心中得于平息。
读到安妮的文字,总会被她的情绪所导引,被她的情感所震撼。在她的笔下人生犹如一场苦行,在这苦行中有鲜活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追寻'是莲花的`主题,绝决它的基调。文字简洁朴素,仿佛写在清冽的水中:——庆昭,善生,内河——故事浮现在眼前。这一过程仿佛是一场巨大的倾诉,发生在对话中。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独白,寂寞的大段独白。表面平静无澜,但内心早已暗涌成大海。无一例外,在安妮的小说中,必定有一个这样的女子:身处边缘,清冽暴力,分裂的生长,能把一切世俗的东西才在脚下,不懈一顾,但同时有需要大量的感情来填补内心的空缺。那种矛盾的痛苦以及性格的缺失,不喜欢担任何责任的存在,就如同身处绝境边缘,极端危险,却兀自迎风而笑,把正个世界抛在身后。内河,《莲花》中最大大的谜,也是承载关于一些边缘生活的载体:在她身上,我们再次读到她有别于众人普通生活的人生:没有亲情的独自成长,过早涉世,不被应许的爱情,颠沛流离———自由,孤独,桀骜,漂泊,人生。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善生,正如内河所说,整个人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因为他根本就不爱自己。善生的大半生,都背负着别人的夙愿与天长地久,沿着传统意义和主流世界设定好的人生轨迹慢慢滑行。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然而,却无奈,疲惫,空虚,厌倦生活,厌倦一切,直到最终放弃一切,失去一切。墨脱,内河,这是一个路途,唯一的,最后的,属于他自己的路!
安妮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永远都逃脱不了宿命的掌心。她在内河身上寄予了一种神秘的气质,受到命运的支配。关于内河的出生,她也描绘得相当唯美:母亲看到的河,由高山顶上的雪花和雨水融化而成,平静宽阔,闪烁只宝石半摧残的银亮光芒,跋涉过山峦平原,穿越过村庄,漫过家里的门槛,当穿越而过的时候,河面上绽放了大朵大朵的花,像粉红的灯笼,漂浮着远行。大和就如蛇一般缓缓滑行,除了后门,蜿蜒而去。这无意是对内河一生的概括:精彩,丰满,多舛!而善生,那一个同样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生命,一株失踪于晚石炭热带雨林中,从盐化石中被临摹,然后复活的植物:细而寂静的叶尖,独自不能被参照的意志。命中注定,他将从时空中消失,杳无音讯。毕竟,一开始,他就不属于这个世界,如同内河!
一如继往,书中的绝望,依旧多情而温绵。
高中时代的内河,幼小的完美主义者,渴望感情,追寻感情,带着火焰扑向他那郁郁不得志的美术老师——一个已婚的男子。她迅猛地扑向他,扑向她的爱情。而她的爱情,不过是拥抱镜中那个寻自我认同以及感情的女子,带者危险的使命!而他,只不过一个失败的容易手幻觉诱惑的人!爱恋如此纯粹剧烈,却终究无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灰飞烟灭,难以挽回。对感情的需索如此卑微真切,不过是需要来自另一个人的重视肯定。十年后,当她奋力推开善生,哭喊着连滚带爬地靠近尸床,紧紧拉着那男人的尸体不放,并持续地沙哑失声的喉咙发出歇斯底里的惨叫时,一切,不明而喻:苦难青春所留下的创伤,依旧明亮!时间终究不能愈合彼时的伤痕!其实,她对他早就没有了爱,也没有任何恨意。在医院,只看到自己沦陷于卑微苦难的青春,无能为力。心中有的,只是怜悯!这是多么虚无的一件事!'我们挣扎的意义何在?'绝望。无奈。
有的人即使在认识多年以后仍然很陌生,彼此之间总是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两岸,遥遥相对,不可触;。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这是一种直觉!。内河和善生,他们之间不是世俗层面上的爱情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意,包括忠诚,羞耻,疏远,信任,伤害,慰藉,温暖,冷漠。
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这个世界!命中注定他们最终将离去。
'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纪的光明已谢,是否会前往另一个世界。'
'来,来,来,善生,跟我来'熟悉的声音来自远方的召唤。
内河说自己是一个走钢丝的人,走过去是虚无。命中注定要漂泊一生。一直徘徊在世间的边缘。
《莲花开落》读后感范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莲花开落》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莲花开落》读后感范文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莲花开落》读后感范文,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莲花》读后感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花》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莲花》读后感
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宝贝的《莲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世上有墨脱这个地方,更没有在地图上见到过,但却一下子喜欢上那里,那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超脱凡俗。
佛家里,莲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观音与如来的莲花座就是一种圣明的象征,所以听说有一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自是神往。纪善生与庆昭前往墨脱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有着路经许多城市乡村都无法面临的危险情况,安妮的描写与叙述让人身临其境。或许墨脱真的是圣地,所以远离尘世,让世俗之人无法接近,也只有庆昭、纪善生、苏内河能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脱,到达与不到达都不会有太多的兴奋或是遗憾,因为他们一定会到达。想起那句古老的话,心诚则灵,心若是不诚,即使再怎样身体力行,也无法到达梦的彼岸。所以当许多人都无法到达墨脱而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畏艰难地走过一道道阴霾,穿越风沙,划破手掌,坚定希望,一直到路的尽头。
他们可以算是墨脱最虔诚的朝圣者。
他们的虔诚,他们墨脱的目的地,只因为一个爱字,是爱,不是爱情。当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会想到纪善生和苏内河,所以后来看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看着齐铭和易瑶,我想到了《莲花》。
纪善生因为年少时父亲的死去,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内心苦苦地想要挣脱却又一切顺从母亲,从不会反对什么,不做违背母亲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纳了苏内河。他从不和别人交朋友,从不试着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慕,自闭,沉闷,忧郁,与众人隔绝。他和内河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内河勇于接受,寻觅所有,而善生,只会冷漠地拒绝。所以她带着他在夏令营的一个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对着背睡在同一张床上,他枕着她的长发。后来,即使两个人已经十几年不见,依然通信,见了面,依然谈笑风生。再后来,即使内河死去,唯一可以帮她取走遗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没有爱情,却有爱,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纵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远地截然不同。
善生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几年之后有彼此离开。第二个妻子为他割腕自杀,虽然不曾死掉,可是爱情已经不在了。纪善生不会爱别人,不爱他的母亲,不爱他的妻子,他只会爱自己,如果还有,那就是内河,苏内河。
而苏内河,那个十几岁便与一个大她很多的美术老师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过去让她在别人的心里不再贞洁,加上没有父亲的阴影,除了善生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内河,她曾轰烈烈地爱过,美丽过,挣扎过,但到头来,最最受伤的,仍是当初爱得最深的,内河。
当年幼的苏内河在黑板的角落写下她的名字的时候,善生与她的一生,便注定终将颠覆。几番的风雨周折,寻觅挣扎,爱,受伤,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与善生背对着背,彼此难过,然后黎明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又一次寻找没有成果的爱。爱,她一直寻觅,却一直无法得到。两个人彼此温暖,只有爱,没有爱情。因为没有爱情,所以无需彼此折磨,因为有爱,所以善生在内河死后,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回她的遗物。有爱而没有爱情的彼此。
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诉我们,或者是我读到,世间种种万象,也许有些朋友同事同学,只会永远爱你,关怀你,给予你无尽的温暖,为你提供不需回报的帮助,可是,不能给予你爱情。
爱情不是爱,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苏内河与纪善生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所以会感动,不会感伤,不为爱情的爱。
莲花代表一种新生,超脱凡尘。18岁,不曾有过爱情,不晓得爱情的纯洁,但是,爱的纯洁,感谢安妮,我懂得了。
《莲花》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心如莲花,宝华庄严 ——读《处处莲花开》有感
莲,素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更是纯净、细腻、柔软、坚韧、芬芳的向往。“唯有保持莲花的心,才能从眼前的污泥中昂首挺胸吧!让人人心有莲花,来超越那好像扩散着的污泥。”这是原书封面上的一段话,其就代表着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行。
“然而不仅仅要有莲花的庄严,还要有蝴蝶那样的轻巧、敏捷、清醒、云水自由,随时准备起飞。像蝴蝶之吻般,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但取其味,不损色香。当社会到处充满着细致斯文的蝴蝶之吻时,我相信,花香会充满整个人间。”这是原书中的一段,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林清玄认为做事应当细致斯文、做好但不超其度的理念。
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爱的伟大、无私、令人震动。“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短短三十五个字,却深刻的烙印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而爱不只局限于海枯石烂、世界崩坏中,还有母女之间那轻轻的呢喃。纵使天人永隔,但母亲爱儿女的那颗心永远不变,那是比永恒更加遥远的。尽管爱让离别使人悲伤,但在纯粹的爱里,过程永远比结果来的重要。我们都应该回归到生命的中心:“爱”里来。
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许多对“禅”的哲学的感悟,如:“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这是拥有禅心的人才能感受到得境界,不拘泥于形式,人人平等,我想这才是禅心的最高境界吧!
就像 林清玄先生自己说的:“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
“在一个粗鲁的时代,细腻是必要的;在一个赤裸的时代,含蓄是必要的;在一个野蛮的时代,温柔是必要的;在一个丑陋的时代,美丽是必要的。”只有拥有一颗坚强而又柔软的心,才能开出一朵拥有耀眼的华彩的莲花。愿我们能永远保持内心的向往、期盼与祝愿,在污泥中自信的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莲!
读季羡林散文《心是莲花开》有感
人生就像是一只万花筒,五彩缤纷,包罗万象。人生漫谈,犹如静观万花筒的万象,这其中包含了季羡林老先生对人生的许多感悟。
如果说人生经历的事情是一场场游戏,那人生就是一切游戏的载体。但人生本身也是一场游戏。它的规则,许多人一辈子也参悟不透。
多少所谓大彻大悟的“闲人”,在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头巷尾,大谈人生。什么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归宿……感觉特别高大上,让人听不明白。事后自己又琢磨,还是不明所以,只觉得心头躁动,耳目不明。
然而看完季羡林先生的书,才犹如醍醐灌顶,对人生哲学,似乎也有点头绪了。书中三论人生。其中有一论是讨论人性。季羡林先生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对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锱铢必较大可不必。就像生命本就是一个精妙绝伦的复杂的生命体一样,它既是脆弱的,又是顽强的。人性也是如此。虽然人性中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同样拥有崇高而伟大的灵魂。不如换个角度,把人的本性归为生存和发展。放眼望去,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不论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还是植物,动物,虽然他们不能发声,但是他们却无一不用他们短暂的欣欣向荣的一生,来诉说着生存和发展的本性。即使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体,也一样为着生存,不断地适应着环境,求得自己的发展,这不就是它的本性吗?
心底莲花开,告诉我们,不论处于何种环境,不论人性善恶美丑,不论自己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被别人评价成性恶之人或是性善之人。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底线有节操。做一个像莲花一样的人。生存和发展固然重要,然而能出淤泥而不染,以傲然之姿亭立于世,才是最让人敬佩和赞美的。
再读《莲花》的感受
自从搬到这个新办公室,便失去了看风景的去处。一出门,便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白花花的阳光刺得人眼睛生疼生疼。由这个视野看出去,并没有什么养眼的绿色,或许是季节的关系,天地万物都散发出一种浮躁焦虑的气息,让人无法心平气静地站定。
在这样不宁静的下午,我又仔细读了一遍《莲花》。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那个冷静旅行的女子对人们说,不要去墨脱,因为会死。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真的有一条如此隐秘的轨迹不为人知,那么是否就真的有另一条隐秘的轨迹缓缓延伸过来,在命定的指引与昭示下,终于相互交会,两种不同的自省和暗涌,衍生出同样的对生命的执著或者拒绝。书香里,我仿佛真能看到一个光着脚的白衣女子,在手电筒温和的光晕下轻轻地呼唤,来,来,善生,跟着我来。
“一个人心的取向从头到尾会是一条完整的路径,波折周转,绵延各种景致,滋生许多枝蔓,然后在某个地方戛然而止,突然开阔或空旷。只是面朝的方向或许不同。它必定带着个体来临时天赋的倾向,拖曳着一路,不断消解和培养,并一直保有内心里的自我痕迹。痕迹不断延伸,向自我希望的完满方向生长,这是习性所致,就像葵花向阳,河流入海。”
这是某一位读者写给安的书评里的一句话。我把它整齐抄写在黑色皮面的笔记本里,一个一个清晰的手写印记让我感到莫名的心安。正如每个读过《莲花》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某一个人身上恍惚看到另一个自己的影子一般,我也能偶尔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某个瞬间。离群索居吗?无法在团体或群组里分辨出真实的自我吗?又或者,总是与外界保持一段冷漠的距离,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吗?……诸如此类,无论哪一种,我仿佛都能依此循到令人安定的因子,随时随地可以对自己说,原来我也可以这样真实地活着。
人人都在随大流不断改变自己,缝缝补补的表面,修饰掩饰的.内里,如同风往哪个方向吹,树上的叶子便哗啦哗啦地往哪个方向摇晃,这时,如果某一片叶子不愿跟随大家共同的方向,它便极可能会被风吹落,化作尘泥。你愿意做那一片掉落的叶子吗?这当然取决于你自己。不是要你标新立异,而是想让你遵循自己的意愿,真实完满地为自己而活。
我好像说得有些远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各自有各自的心灵需要成全。内河,是善生的莲花。墨脱,是庆昭的莲花。善生,是善生母亲的莲花。那么,你的莲花呢。
莲花安妮宝贝读后感
莲花安妮宝贝读后感
安妮的书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死。她一直没有放弃对死亡对生命的探索。以最平静缓慢的口吻低吟浅唱。
就像黑暗中慢慢渗出了温柔的光,照亮前路――通向真相的路。
安妮说,死亡是最真实的真相。她一度认为生是为了死。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我觉得生命因生而更加丰富,更具意义。你可以选择你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像死亡那样无法预知。
我不惧怕死亡,如安妮所说,死亡是一种超脱,超越肉体,凌驾于痛苦之上,向着另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而去。
像安妮一样,对一切坦然接受,我们终会得到穿越生命后的幸福。
莲花安妮宝贝读后感
读安妮宝贝的书,总是同样的心情,很压抑,很低沉,无法让人高兴起来,不管是八月未央,彼岸花,还是莲花。
安妮宝贝总是以她细腻的笔触,跳跃的文字,神秘的气息,来演绎一段段悲伤的爱情,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表现爱情的崇高呢?
颓废的文字中总是充满血腥,崇高的爱情产物总是医院里冰凉的手术台,总是血淋淋的阵痛和人性的堕落。
书中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纪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苏内河。苏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而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爱情就是背靠背,纪善生与苏内河从十三岁认识开始,就认为对方是唯一的朋友,每一次见面,同室而居,都是背对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尽管两个人没有最后走到一起,但两人一直深爱对方。苏内河先是同中学美术老师私奔同居,导致身败名裂,堕胎宫外孕,后又与公司上司同居,然后欧洲寻母周游世界,与法国人匆匆结婚又匆匆离婚,最后躲进墨脱支边教书。纪善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发展娶了公司董事长的小女儿,事业一帆风顺,但是他觉得和妻子貌合神离,只得离婚隐居在家。直到两年前接到从墨脱传来内河因护送学生而跌入雅鲁藏布江的消息,他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真爱,决定遵守承诺,去墨脱看望内河,尽管她已经死亡,化为莲花。在拉萨的小旅馆,遇到了庆昭--一个过时的'作家,两人结伴翻越丛林雪山去墨脱看望内河。途中,庆昭和善生仍然同居一室,却相敬如宾。庆昭被善生的深情打动,也发现了自己生命的动力,然而他们注定要各奔东西。一个平常的夜晚,善生偷偷离开了庆昭,在盛满水的浴缸中割腕自杀,在阳光照耀下,寂静无声地死去。
三个主人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自的创伤和阴影,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徒步探险,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旅途,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发现--爱就是背靠背,是无法逃避的。
38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