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习科学实验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学习科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科学实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_____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009年3月30日,通过学习中央党校科学社会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牛先锋教授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讲座录像。我深刻的感受到,经济发展是解决好社会矛盾纠纷的基础、前提。朱先锋教授说,“凡是财政收入多的地方,矛盾纠纷好化解”,因为很多人民群众的信访案件都与经济利益有关,能够满足了群众的经济利益,很多矛盾容易化解。同时,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纠纷也加大了,朱先锋教授说原因在于“经济收入上去了,差距却拉大了”。因此当前的人事争议仲裁和相关案件的信访工作中,我们应当注重经济杠杆的作用,搞好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主体不是客体,也不是自然的主宰;“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发展的力量之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人为本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所以,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依法合理解决好人事争议仲裁和信访是_____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办公室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工作。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和信访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敏感工作,要自觉把相关工作放在首位。对待人事争议案件和信访工作,无论其反映的情况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情理,是否属于法律救济的范围,都要真诚关注,及时处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认为,学习是基础,实践是目的。要将制度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切实提高学习实践的实效不断推进人事争议仲裁和相关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和相关信访工作新机制、新格局、新秩序,对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处理好统筹要求与人事争议仲裁和相关案件信访工作时,首先要坚持谁办案、谁负责的原则,协调各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其次,要把坚持依法办理和以情办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理每一起人事争议和相关信访案件;同时对人事争议和相关信访人反映的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请求,可以争取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也可以协调各方解决,最大限度地维护法律的权威,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事争议和相关信访人的实际问题。再次,要把总结经验和创新机制相结合。在人事争议和相关信访案件中总结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应该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对这些好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有效整合、系统规范,着力构建一套系统的工作模式。弘扬创新精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仲裁办要在如何规范仲裁程序,畅通信访渠道、排查化解矛盾、完善应急机制等方面多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确保人事案件得到及时、依法、有效的处理,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经济建设是强国之路。中国自古就有“落后就要挨打”的训戒,我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作基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就是时刻提醒我们在经济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不能违反客观规律来办事,要有全面的观念,运用协调的方法,达到全面和持续发展,换取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的最大利益,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不断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
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协调推进。
统筹发展的任务就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总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迫切需要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我们各项工作之中,只有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了,才能牢牢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工作,达到运用自如。同时,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十分丰富,简要地说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公平、正义将成为规划工作人员重要的价值目标。
目前,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主题。结合我国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作为村镇规划科的一名普通科员,在学习过程中,就城乡统筹发展中规划工作人员的价值立场谈一下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规划工作人员的立场
在传统模式下,规划工作者往往存在两种立场。一是协调,即协调各既得利益团体的之间的纷争,使各种“话语”趋向于统一;二是关注弱势群体,往往以带有强烈同情色彩的“话语”进行道德上的自我“标榜”,由于其提出过激的举措往往严重侵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听起来更像是喋喋不休的抱怨,即使在其自身看来,也更像是“道德秀”而缺乏可行性。此外,从其立场来看,其考虑的也仅仅是弱势团体的利益,而缺乏整体通盘的考量。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重要内容即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此背景下,规划工作人员的价值目标也相应地应从“社会平等”转会“社会公正”。
作为城市规划局一名工作人员,按政府行为行事本无可厚非,但规划更多地涉及公众利益。因此,规划过程不是单独面对官吏,也不是使所有人成为兄弟。一名合格的规划工作者不应一味地迎合权力,但是也并不应陷入没有理智的同情。规划的声音并不是单纯权力的代言或者道德的呐喊,而应是理性的判断。规划工作者必须理性、公正、永不懈怠,坚持“科学”与“发展”,不单单是描绘一个发达的物质世界,更多地是规划一幅美好和谐的社会。
二、统筹城乡发展中规划工作人员的责任
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价值取向应为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我们既不应偏向于城市,也不应偏向于农村。
在我国以往发展过程中,农村为支持城市发展已付出太多。由于农业及工业收益率的巨大差异,农业生产无法产生持久的激励,资本等生产要素更趋向于工业所在的城市,此外,还存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剪刀差,农民工以廉价劳动支撑起的城市快速扩展,以及城市空间在扩张过程中对农民土地的侵占等问题。
目前,随着工业的积累,工业基础的不断增强,转折点已出现,农业应成为接受“补助”而不是受“挤压”的部门,一旦农业利润不再作为积累流向工业部门时,农业就获得了利用自身积累来寻求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在“发展”的要求下,较为理性的选择将是仍以城市、工业化、发展经济为中心,适度的关注、反哺农村、农业,以营造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统筹城乡并不是农村、城市完全放开的“新乌托邦”,大量农村人口的急速涌入势必造成城市有限公共服务的崩溃。将“三农”问题转变为城市问题,城市将会同乡村一样落后,部分城市的过激改革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的休克疗法足以使我们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让农村与城市完全相等,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城市与农村回归各自的角色;我们不需要是否让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争论,而是需要解决如何使农民平稳地转变为市民,同时规避和解决在此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由此,我们的职责主要在于逐步放松制度分割及垄断,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的眼神,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均等化。
三、个人感想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总体上我们可能并没有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与西方的城市规划有很多大的差别,所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更多的是对西方规划的学习与借鉴。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两者的巨大差异,我国城乡规划工作者承担着更为巨大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转型。
如果“以人为本”奠定了城市规划工作者价值的基础,“科学”与“发展”将应进一步成为规划工作的核心与升华。回想每个规划项目以及日常的工作,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份责任与机会,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规划工作者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才能成为“事业”,“规划事业”也将成为个人不断奋斗的永久动力。
总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一门值得我们长期学习并付诸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再认真学习研讨的学问。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充分发挥出“科学”与“发展”的优势,用科学发展观更新理念识,为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认真体会。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四、“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地区差距问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着和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
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大力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也大力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努力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气象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解放思想心得体会
党中央决定,从xx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通过参加中国气象局两次集体学习,感到深受教育。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需要,意义非常重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的理解就是以民为本,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这个过程成为造福人民的过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提高素质、保障权益、惠及人民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有我们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学会用好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解放思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导
解放思想作为我们党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灵魂。要在加深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要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解放思想;要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要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在解决问题上。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就要在原有思想基础上突破前人,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我认为解放思想的衡量标准,是从“三个有利于”到“四个有利于”的转变,也就是说在“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一条“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其核心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纵观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开拓前进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气象事业每一次重大进展,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通过思想的不断解放,从而催生出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举措,为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和活力。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始终是至关重要的。正是由于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的不断转变,改革的不断深化,气象现代化建设没有一刻停滞、气象业务服务开拓没有一刻停步,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服务没有一刻松懈。
三、解放思想是气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近期,中国气象局党组研讨了当前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气象业务服务的能力与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日益增长需求的不适应;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三个系统发展的不平衡;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各轨道业务发展的不平衡;气象现代化体系的三个体系发展的不协调;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不协调;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区域、省、地(市)、县级气象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破解气象事业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
气象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新特点,用时代要求审视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工作,积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领导干部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各项决策部署的原则下,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勇于开拓,改变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僵化、半僵化状态,改变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的简单机械方式,改变回避矛盾、避重就轻的好人主义作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为中心,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主题,着力完善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的体制机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紧紧围绕气象业务服务,以实现五大气象科技新突破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着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支撑业务的机制的建立,深化“一院八所”的改革,重视和发挥省级气象科研所在省级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支撑中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气象人才体系,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进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为重点,着力完善选人、用人、培养人的体制机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气象领导管理体系,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中心,以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民主决策、科学管理、高效运转、有效执行的体制机制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课题。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和形势下,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我们党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标志就是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促进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就是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协调发展,实现制度、体制、机制、机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工农业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改革与稳定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社会人文环境和社会人文传承能力,保持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人文资源、政治资源的有序利用和社会文化的有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实质。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既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迫切需要,发展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来解决。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是要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好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责任心不是上级强制压下来就会有的,那是被动的工作,如果在这种心态下工作,就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会有创新。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为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一生的事业对待,把自己的追求与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熔入单位这个大的集体,时刻想着自己是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想单位所想,忧单位所忧,围绕自己所在岗位上的工作,把如何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作为天天需要思考的问题。
2是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境界。干好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奉献精神,就要求我们继承弘扬人口计生系统优良传统,就是要有忘我的工作作风,先公后己,先考虑大家,后照顾小家,要想到单位发展了,才有自己的进步。讲究奉献,就意味着少谈个人所得,就要消除'干多少事,就拿多少钱'和'拿多少钱,就干多少事'的消极观念,树立单位的发展和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
3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热爱伟大祖国,强化理论武装,提高业务理论实践水平,严格守纪和廉洁自律,弘扬人口计生系统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促进本职工作内涵发展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xx年,受组织之命,我赴东莞塘厦镇跟班学习。当地喝茶之风十分浓厚,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是要在品茶中联络感情,互通信息、洽谈贸易,这里的人爱茶、好茶,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塘厦,听当地老人说,塘厦原本是不喝茶的,兴起这饮茶品茗之风,与改革开放很有渊源。喝茶与改革开放有何关系?对于这个说法,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向当地一好茶、知茶的朋友请教,朋友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啦!改革开放了,很多港商、台商来塘厦办厂,他们好喝茶嘛!生意总是要坐下来谈的!喝着高山茶谈生意感觉是不一样的”。?朋友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从他的话中,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两个硕大无比的字,那就是“亲商”,与此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塘厦人居然能够以改变自己长年养成生活习性来迎合外来的投资商,这种思想解放的境界,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宣传部门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我认为宣传思想战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宣传普及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使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人心。
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心。因此我们要以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为着眼点,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立足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认真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在方式上,积极挖掘、整理、开发各类资源,借助手机短信、大众传媒、网络等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们开展的“三进”活动和“四下乡”活动。哈密市近两年开展的科技、法律、文化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和每年都开展的科技、法律、文化、卫生下乡(简称“三进”和“四下乡”活动),为丰富广大农牧民精神生活,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不论是“三进”还是“四下乡”活动,都是阶段性的。因此,我们一直考虑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春节前,哈密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市文联在大泉湾乡圪塔井村就进行了一次旨在打造一支不走的文艺骨干队伍的有益尝试。我们以“咱村也有文化人”为主题,借助乡村大舞台,选拔出一批热心于文化活动的农民骨干,并通过现场pk的方式,评选出并分别授予他们戏曲、唱歌、编导、创作、器乐等门类的乡土文化人称号。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朋友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富裕起来的农民朋友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对此,更深一步的思考便油然而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我市村级文化活动室一个个拔地而起,各类文化体育器材也在源源不断地送往农村,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些阵地?如何吸引更多地农牧民参与其中,不断汲取营养和丰富精神生活?今后的“文化下乡”活动我们就计划改换一下方式,让农牧民来当主角,我们城市的文艺骨干可利用农闲,下到各个乡镇、村,去当教练、当编导、当评委,协助农民朋友编排一台晚会、组织一次文体活动?我相信很快,全市各乡镇的文化活动水平以及广大农牧民的整体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农牧民生活富裕了、精神充实了,遵纪守法了、明理诚信了,社会也就自然安定了,社会安定和谐了,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我想这就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打造“强而精、富而美”的和谐哈密所作的最大贡献。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具体到宣传思想工作上,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主要内容,时刻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宣传思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媒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发扬民主;另一方面,更要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鼓舞人心的作用,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公正、以理服人,最终实现有利于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在和谐中进步,在进步中更加和谐。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动我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润滑剂、催化剂。新疆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处于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站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主动权,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抢先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要求,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当前,我们任务就是紧紧围绕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年来,全市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等主题开展宣传报道,使各族群众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为全面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倡导自信、开放、创新的意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就能在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活跃的情况下引领社会思潮、增进社会共识,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各族群众,从而不断巩固和维护各级党政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根据这一思路,市委宣传部在已取得连续三届“自治区文明级城市”荣誉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又确立了三年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近期我们还要推出一批刘玉莲式的先进人物,并计划于今年3月,对评选出的道德模范进行隆重表彰,以此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先进典型,营造尊重模范、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要在全力打造哈密瓜文化、哈密大枣文化、哈密奇石文化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在年内摘得“中国观赏石之城”的桂冠,为促进哈密市经济快速发展搭建平台、再立新功。
总之,科学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现实命题,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一次从理论素养到工作实践的考量和检阅,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更加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一名宣传干部,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宣传思想工作自身的功能价值,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向组织、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工作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精彩答卷。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共中央文献教研室编辑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摘编》两本书供我们学习。这两本书分别收入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收入了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中央文件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通过近期的开展学习,我感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几点体会: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关心群众、让群众有该有的权利,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3、“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就是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参加学院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坚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必须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踏入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推进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学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期间,我们要高度重视学风的培养,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踏踏实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锻炼好身体,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我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我们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带动宿舍成员及全体同学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一名预备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自己的处人处事能力,着力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
官兵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自觉是向上的动力
自觉,就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亦是如此。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信、知、行的自觉基础之上,才能让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
变“要我信”为“我要信”,信仰才能情感认同、头脑清醒、理性自觉。信与不信、真信与假信,学习实践效果大相径庭。近几年来,笔者有机会多次参加部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事迹报告会,时时被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感动着,耳濡目染引发了一些思考。这些先进人物之所以学习实践成效显著,其中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科学发展观坚信不疑。实践证明,只有真心信仰、真情热爱、真诚拥护党的创新理论,并且以此主导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深入,卓有成效。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才能兴趣盎然、深钻细研、坚持不懈。有的同志说:“工作忙得不得了,哪有心思和时间学?”诚然,每个人都有干不完的事,但真正影响学习的不是工作忙,而是没兴趣缺动力,还没达到“我要学”。个人自学,往往有计划无落实,集中学习往往“书在人不在”或“人在心不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每个官兵的使命任务,又是每个人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这种使命意识、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就能够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必修课,找到行之有效、切实管用的学习方法。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系统学习领会,深钻细研,领悟其精髓要义,才能学懂弄通。
变“要我用”为“我要用”,运用才能心口如一、说做一致、达到信、知、行的统一。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既要对事,又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推动部队建设实践;对人,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和行动,修于心而笃于行。学习成果是一朵绚烂的花朵,要使这一花朵结出丰硕之果,就必须根植于实践的土壤。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表征。作为国家、社会来讲,是我们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作为个人来讲,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和社会实践来看,它是顺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而产生的,其理论主旨,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合乎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要求。从这一点来讲,科学发展观包涵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抓住这个理论主旨,着眼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能力,在学习实践的各个环节狠下功夫。
一、搞好理论武装,打牢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基础
党的理论把握的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经验凝结,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人生的指路明灯。理论学明白,理想才坚定,精神就充实,动力就充足。
作为真理捍卫,筑牢精神支柱。人是精神动物,任何积极的人生都离不开理论的精神支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创新理论既是党先进性的政治旗帜,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灵魂。把党的理论作为真理不懈追求,牢牢捍卫,毫不犹豫地置于精神家园的制高点,我们才能更加清醒的瞻仰未来,更加客观地审视自我,更加热情地投入生活。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和考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不管多么艰苦的环境,不管经受什么样的诱惑,范文写作都会斗志不减、乐观面对,矢志不渝。
带着感情学习,开掘前进动力。理论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感情的。归根结底,理论一方面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另一方面理论还为人们创造着利益。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最能实现和彻底维护人民利益的科学理论。只有从利益的角度着眼,对理论本质的揭示才深刻、才彻底,对党才能无比忠诚,对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坚信不移。理论武装愈彻底,对党感情越深厚,前进动力就越充足。
结合工作感悟,扎深实践根基。理论不是空洞的书斋教条,而是生动的实践总结,成熟的理性经验,现成的科学教义。我们搞好理论武装,就是要紧紧围绕其来自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的基本属性,在具体工作中思考感悟,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学出答案,在贯彻上级指示中学出思路,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出办法,在牢记组织嘱托中强化责任使命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在个人成长进步中不断加深体会,坚定信仰。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素质
按客观规律办事,最终要靠实践来落实。这就是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盲目蛮干、生搬硬套,也不畏首畏尾、浅尝辄止;既要学“大禹治水”的顺势而为,也要学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与坚守。
会掌握范文top100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是工作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越来越为明显,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被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所包围和影响,借助各种现代工具,学会采集、选择、整理和消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新的形势任务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和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大项任务和工作要点,以及本级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基层单位现状和需求等等,都是干好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必须牢牢掌握。除此之外,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现代科技知识等相关信息,也是提高本领所必备。掌握的信息越丰富,头脑就会越清醒,对工作形势的把握就会越客观理性,遇事才能迅速反映,作出正确判断。
会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做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开展工作首要掌握的方法。会抓重点,首先要会找重点内容。单位的中心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政治性敏感性强的工作等,作用大、影响广,无疑是重中之重,应高度关注。其次要把握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不同的事物,都有各自规律,同一事物的关键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其特点规律,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及时抓住关键点,牵住牛鼻子。
会协调落实。讲求协调,历来是我们所极为重视的工作方法。这不仅是中国人情文化的传统使然,更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点和事物多样性观点的科学方法。第一心得范文网正因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是多样复杂的,所以许多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尺子量、用规章制度的模板来套,而必须予以灵活协调变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提高落实质量,求得目的实现。做好协调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准工作政策规定,把握好事物的度,不能只顾一时效果而违背原则、偏离方向;也不能为了协调而协调,只求一团和气、大家都好,工作质量却大打折扣,“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会总结反思。总结思考是工作的收官和升华阶段,同时也是创新的开始,解放思想的钥匙。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坚持思考,就象牛的“反刍”,营养多在这个阶段得以提取、吸收一样,才能消化吸收获取的经验教训,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得以深化、升华。养成思考的习惯,日积月累,经验和知识就会日渐丰厚,能力素质就能得到较快提升,做事就能应对自如,推陈出新。
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各类人才蓬勃涌现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从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唱响“科学的春天”到新世纪初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人才强国”战略,从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无不体现全党全社会对人才的关切和重视;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协调发展,从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应用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到“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无不显现各类人才的巨大推动作用。
世间万物,人最宝贵。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3come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人才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当年,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这些年,我国积极开发人才资源,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然而,“重物轻人”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对3come于人才资本投资和招才引智,一些地方更热衷于物质资本投资和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很难形成推进发展的持续拉动力,加上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实现科学发展更面临一座座难以逾越的“火焰山”。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把人才作为支撑科学发展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依靠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该如何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点。
高效的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环境、教师、学生、教学用品、教材及辅助书籍等,当然,还包括宝贵的时间。这些资源按照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着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无疑是多样的、复杂的、多变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高效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环境、教学用品、书籍、时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教师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课堂的全局,努力体现资源整合的优势,寻求满意的课堂效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发展。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办学就要求创建宽松、平等、民主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创造和谐的使者。
和谐的第一要件是平等。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和谐。教师面对的受教者在性格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有责任将优秀教育资源平等地奉献给他们。假如教师的微笑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话,我们就有必要让它成为所有学生共享的资源。
和谐需要宽容。教师不可能要求只面对不犯错误的学生,学生是年轻的、单纯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打死”,就全盘否定,这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教师需要有一种成熟的心态,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包容学生的错误,因为包容不是纵容,而是比某种惩戒方式来得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宽容,才能为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创建良好的平台,这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学生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
在和谐中,学生才能找到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之路。和谐的校园就是阳光,就是温暖,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和谐中成长,在成长中和谐,这是科学发展观下的教师重要的使命。
我想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人文素养而非简单的人文知识的人,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力奉献优秀教育资源,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优秀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自身、让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教育都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疾控中心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疾控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干部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定正确工作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公安民警,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范文写作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员的庄严使命。
我们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公安部提出的“和谐警民关系、信息主导警务、规范执法行为”三大警务以及市局提出的“一三三二”发展战略“六做”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技能,在分局的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带领全所民警共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认真履行公安职责,切实为民办实事,努力实现辖区社会的政治和治安稳定,为**区跨越式发展作贡献。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判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社会各类矛盾将会越来越多,各类稳定和治安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我们只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才能不断开创派出所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将各项公安工作做硬做实做出成效。
四要提高廉洁自律能力。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和公安机关公安民警的形象。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不断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做到警钟长鸣,第一心得范文网以身作则,洁身自好,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更好地献身公安事业。
根据局党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我按照要求,认真研读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参加了市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及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初步认识,下面我谈谈第一阶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是确保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交通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及重要“纽带”和“桥梁”,是造福于民、共享福祉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是凸显人格魅力、铸就交通精神的“生动华章”。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态度怎么样、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市交通贯彻落实的成效;交通科学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全系统干部、职工投入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新需求,新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解决交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且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我们就无法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会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所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保山交通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确保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
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必须要真学真懂,在深化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要真信真用,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上有新进步;要真查真改,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新进展。因此,我认为在学习中应当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首先,要坚持深钻细研真领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其次,要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再次,要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最后,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原著;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三、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是确保学习取得实效的必然途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联系交通部门的职责和交通行业管理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局党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受教育,促工作,见效益”的具体工作要求,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四条原则,紧扣“解放思想出思路,科学发展解难题,三个服务上水平”这一实践载体,研究、找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日常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
总之,我将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交通行业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尽心尽责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着力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科学思路,转化为破解难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能力;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甘于吃苦、敢于负责、善于解难、乐于奉献,“5+ 2”、“白加黑”、拼命干,为保山交通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自己感觉体会颇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立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知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特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因此,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支配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和保证着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人民网强国社区
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适应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大力搞好经济建设,又要积极促进社会进步;既要推动城市建设,又要狠抓农村发展;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又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要注重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速度和结构的关系,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统筹兼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总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更大的政绩。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当前,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越位”、“缺位”现象。所以,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更好地覆行职责。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产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扩大就业。三是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市场监管。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范围,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信息服务。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四是加强民主、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9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