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扶贫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扶贫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扶贫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某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0月29日,参加了市扶贫办组织的《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听取了市委戴秘书长所作的学习辅导。11月3日,县老区办又组织全体干部对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的再学习,尤其是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有关重要论述进行了详细的学习。通过学习辅导,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初步的掌握了解,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开拓了工作思路。下面谈谈个人对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人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力拼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极大地解放和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思想汇报专题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作为一级政府的扶贫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十七届三中全会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抓住机遇谋发展,关键在人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好扶贫工作,就必须提高扶贫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以上是《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扶贫工作者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的第一心得范文详细内容,涉及到扶贫、工作、农村、发展、三中全会、十七、精神、学习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在政府系统'三学三提升'活动期间,我通过集中学和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更深入领会了国家关于扶贫政策的相关要求、重要意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为下一步做好我村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中央扶贫政策,深刻领会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按照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要求,为切实做好驻马畈镇永林村精准扶贫工作,我先后参加了民政局党组组织的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系列讲话,栗战书主任来我县开展扶贫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讲话和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认真思考,实施精准扶贫,在当前我认为至少有三大重要意义。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2022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2022年1月19日,他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一系列论断,为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同时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精准扶贫有着必然的联系,前提是必须通过扶贫消除了贫困,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小康梦。
土牛村驻村第一书记
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能够身处脱贫攻坚一线,参与到这项伟业中来,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思想引领行动,2022年8月,《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称《摘编》)在全国发行,为新时代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同时,让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坚定了信念,开阔了思路,掌握了方法。强化责任担当,践行实干作风,在扶贫一线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绽放无悔的青春。
一、沉下心来识真贫
《摘编》第三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只有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才能解决好“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全村几十户贫困户,家庭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情况,有无劳动力情况,致贫原因等,都要心中有本账,做个明白人,只有找准“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才能采取不同的脱贫举措,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总书记说的“精准”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把底数摸清,把情况搞明,把问题查实。
二、带着真情扶真贫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说到“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的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悠悠爱民之心让人动容。身为扶贫干部,要关切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积极回应遇到的现实困难,视群众为亲人,带着真情做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暖民心,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过“我们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家底薄落,群众有许多困难要解决,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为群众办实事。有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愿。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是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很多时候,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但是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上的小困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哪怕是陪着留守的老人唠唠嗑,拉拉家常,他们的心也是暖的,也能感受到帮扶干部带来的温暖。许许多多点滴的事情虽小,但架起的是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爱心桥梁,汇聚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扑下身子真扶贫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结合村实际,户实际,采取相应的扶贫举措,做到因户施策,因村施策,才能取得相应的实效。不能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积极落实各项扶贫举措,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立足村实际情况,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同时,扶贫必先“扶志”、“扶智”,激发其内生动力,做好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引导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出水才见两腿泥”,只有扑下身子,花一番“绣花”的功夫,才能实干出实效,让脱贫攻坚工作赢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更要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脱贫攻坚中让青春充满奋斗的底色,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厚实和丰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贫困问题呈现出新特征,扶贫工作遇到了新挑战,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针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立足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情实际,积极践行精准扶贫理念,系统谋划和推进扶贫开发,探索走符合甘肃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
一、强化重中之重地位
在分析和把握全省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我们明确提出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凝聚了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作出这样的判断和定位,是基于四个源自。
源自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党全国人民致力实现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对于甘肃这样一个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欠发达省份来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和洼地、难点和重点都在贫困地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来对待,确保贫困群众不掉队、贫困地区不拖后腿。
源自价值追求和对群众期盼的回应。扶贫开发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甘肃80%的贫困村和6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大沟深、高寒阴湿和灾害频发地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极为紧迫,需要各级干部带着强烈的责任和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从2022年开始,我们在全省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由省市县乡1.5万个机关单位、40多万名党员干部对口联系1.6万个贫困村、67万户贫困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面对面解困、点对点帮扶,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在对口帮扶下,全省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进入了减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群众增收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二、践行精准扶贫理念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害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具体实践中贯彻精准扶贫理念,关键要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坚决防止六个代替。
对象精准,防止平均大数代替准确户数。围绕解决对象精准的问题,去年甘肃组织力量对417万贫困人口进行了详细摸底、登记造册,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统一了识别标志和数据口径,对贫困户基本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对贫困村基本做到了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单位、有脱贫时限,从根本上杜绝了贫困对象被平均的现象。
内容精准,防止普遍要求代替特殊需求。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因素很多,贫困群众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用力。针对老百姓最有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事项,我们抓住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了一整套扶贫实施办法。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重点解决村道硬化、安全饮水、农电保障、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保护等最现实最基本的问题;在发展富民产业方面,瞄准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精准发力;在强化公共服务方面,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扶贫提出具体目标要求。例如,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工作中坚持雪中送炭原则,瞄准了精准扶贫的滴灌口。
方式精准,防止习惯模式代替思路创新。随着扶贫的深入推进,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必须把精准扶贫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市场的办法聚集资源,用方式的精准破解难题。例如,我们实施了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同时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3:7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生贷款损失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负担;结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源资产参股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明确到2022年70%的贫困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特色产品,不断拓展扶贫方式和手段。
考评精准,防止泛化考核代替攻坚评估。考核既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为了实现精准考评,甘肃出台了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方式,辩证分析贫困县的发展成效和个人作用、主观努力和外部条件、当前工作和长远影响、前任基础和现任成绩,重点考核贫困群众的收入是否真正增加、贫困地区的面貌是否真正改变。这套考核办法,盯住的是扶贫成效,引导的是精准施策,促进的是真抓实干。
保障精准,防止常规支持代替倾斜支撑。保障要精准,就不能只提一般化的措施,而是要盯紧资金、项目、组织、人才、作风等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手段精准用力,确保政策倾斜到位、实际效果到位。如在资金保障方面,一方面坚持争取国家资金、筹措省内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并重,尽可能地扩大扶贫资金总量;另一方面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有效整合扶贫资金389亿元,确保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由财政向每个贫困村注入50万元资金作为基数,设立农民资金互助社,解决群众急迫的资金需求。在组织保障方面,建立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并包抓两个以上贫困县、两个以上贫困村,其他省级班子领导都参与包抓贫困县和贫困村等制度,同时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保持奋发进取状态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曾经激励陇原人民创造了全国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集中连片推进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三个第一的典型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不断自加压力、开拓奋进,大力弘扬四个秉持的精神。
始终秉持穷则思变、不甘滞后的精神。甘肃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培养了穷则思变、穷不丧志的精神品质,锻造了正视滞后、不甘落后的意志力量。在扶贫开发的新时期,我们要继续秉持和发扬这种精神,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努力闯出一条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子。
始终秉持争取外援、内生动力的精神。实现脱贫致富,既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更离不开内生动力的激发。我们要不断强化视野外拓意识,尽最大可能把域外各种力量汇集过来,寻求更多扶贫帮手和扶贫资源。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变等靠输血为强身造血,激励群众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艰苦的努力,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生活。
始终秉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规律,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不做超越实际的事情,确保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情实际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切实遵循规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到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到贫困地区了解掌握工作进展,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效体现规律,因贫困原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真正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业绩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始终秉持艰苦创业、韧性奋斗的精神。我们不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弘扬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决消除绝对贫困,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以舍我其谁的狠劲,干出一番让组织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的业绩;以奋斗不息的干劲,善于在破解难题中造福百姓,敢于在应对挑战中推动事业,乐于在勤勉奉献中成就人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懈奋斗。
8月3日,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代表分组考察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小河参加考察。
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布楞沟村、临夏县达沙村、定西市临洮县车刘家村等地,详细了解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危房改造等工作。在布楞沟村史馆,通过一幅幅图片和实物展览,考察组看到了近年来布楞沟村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庄由过去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的贫困境地成功脱贫。在车刘家村,去年的一场地震曾让村内大部分房屋受损成为危房。通过政府补助,采用钢结构加固等模式进行危房改造,让群众在短期内即实现房屋安全稳固,抗震级别提升至6级。考察组一路走一路看,与群众、干部亲切交流,观摩精准扶贫取得的成绩。
齐同生对甘肃省奎年来精准扶贫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他表示,甘肃省立足省情实际,全力聚焦精准脱贫攻坚,探索出具有甘肃特色的脱贫路子。甘肃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给兄弟省区极大鼓舞和激励,探索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宁夏愿与兄弟省区一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携手前进。
学习精准扶贫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某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0月29日,参加了市扶贫办组织的《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听取了市委戴秘书长所作的学习辅导。11月3日,县老区办又组织全体干部对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的再学习,尤其是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有关重要论述进行了详细的学习。通过学习辅导,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初步的掌握了解,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开拓了工作思路。下面谈谈个人对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人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力拼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极大地解放和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作为一级政府的扶贫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十七届三中全会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抓住机遇谋发展,关键在人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好扶贫工作,就必须提高扶贫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扶贫方面的重要思想、重要论断、重要举措,对于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纪委书记,必须深入学习《摘编》,学思践悟,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处于疲倦、厌战、涣散状态,就不可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激发大家的拼搏精神,鼓劲加油、滚石上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讲政治是最鲜明的站位,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将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大政治任务交给纪检监察机关,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重托,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考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深刻认识到切实加强专项治理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任务,是重大德政工程。
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压倒一切的职责使命,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特殊政治意义和重要职责使命,绝不能仅仅把脱贫攻坚、专项治理作为一般性工作任务,要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高度,把专项治理作为纪检监察工作“一号工程”来抓紧抓实抓细,坚决整治发生在贫困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不断提升全县专项治理工作质量。
习总书记说: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
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
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
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现在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习总书记说: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扶贫方面的重要思想、重要论断、重要举措,对于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纪委书记,必须深入学习《摘编》,学思践悟,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抓紧抓实抓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处于疲倦、厌战、涣散状态,就不可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激发大家的拼搏精神,鼓劲加油、滚石上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讲政治是最鲜明的站位,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将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大政治任务交给纪检监察机关,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重托,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考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深刻认识到切实加强专项治理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任务,是重大德政工程。
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压倒一切的职责使命,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特殊政治意义和重要职责使命,绝不能仅仅把脱贫攻坚、专项治理作为一般性工作任务,要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高度,把专项治理作为纪检监察工作“一号工程”来抓紧抓实抓细,坚决整治发生在贫困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不断提升全县专项治理工作质量。
突出特色亮点,找准工作措施,持续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把专项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十九届中央纪委谋篇开局的新招实招,制定印发了专项治理三年工作方案。自治区纪委也制定了三年专项治理工作规划,全面实施“6+2”机制,今年重点围绕“6个聚焦,6大行动”部署开展专项治理提升年活动,强调要在“专”上做文章,在“治”上下功夫。市纪委按照中央提出的“一年见成效、两年抓巩固、三年促提高”的专项治理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了“排查去存、重拳遏增、巩固深化”三年“战役式”治理行动,今年以“清风入户”行动全面落实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年活动。我县根据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相应制定印发了专项治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当中的“重拳遏增年”,我县以“大数据+微治理”工作模式为抓手,以开展“三查三改”活动为着力点,深入打造专项治理“一县一特色”,全面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年活动。
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针对性、方向性、普惠性的惠民政策,是为了普惠广大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是为了促长贫困偏远地区人口的内生动力,是为了解放贫困偏远地区的生产力,是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为了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同步调但至少要跟得上、赶得紧、不掉队;是为了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同样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是在2022年全面实现各地区的脱贫摘帽,但是即使到了2022年,也并不是能消除存在的绝对贫困,所以说到期任务并不能主观认为已经完成,只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截止目前,至2022年,还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当前阶段的任务是紧迫的。“脱贫攻坚”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三大攻坚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以此反复提在重要工作日程中作为研究专题,其他两项任务也是繁重的,“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是极其重要的,其他工作就不例举了。政策是层层部署,精神是层层传达,责任是层层压实,压力是层层传导,效果肯定是有的,成绩是看得到的。最终的目标任务还是靠一线基层干部亲自抓落实、抓效果,抓得好是典型、抓不好也是典型,就看怎么抓?肯定是真抓实干,不搞偷工减料,不搞形式、奢靡、教条三个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不变的硬道理。不过脱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看贫困偏远地区群众的实际评价和生活现状。我们会说,不断加强提升帮扶干部的综合能力——业务能力、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等等,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这些方面,综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提升能力是必须的,但是在基层这类工作、生活、学习三者兼顾并平衡得非常好的典型人才是很少的。我认为关键还在人,党员关键在以身作则,干部关键在以人民为中心,在以此前提下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肯定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样也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还能体现人民公仆的根本宗旨。
近日,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刷屏网络。照片中,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出现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这既是层层压实责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各级扶贫干部的无声动员。
答好“附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2022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带来了一场“大考”,引发了农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五级书记”同框照片为我们上下同心打好脱贫攻坚战树立了坚定信念。只要党员干部绷紧弦、加把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韧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必将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当好“指路明灯”,谱写脱贫攻坚“致富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大家共同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模式。要进一步开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扶贫干部和村居干部大培训,讲深、讲透、学透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小额信贷等各类政策,确保政策学习无偏差、政策贯彻不走样。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深化完善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通过资金、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户广泛受益、持续增收。
当好“扶贫卫士”,确保扶贫成果“可持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过去,我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复杂,未来有更多“硬骨头”“硬钉子”等待我们一一解决。各级扶贫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组织的重任、群众的期盼,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力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好“全身体检”,多找差距、抓落实,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胜利就在眼前。我们要坚定信心、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尽最大努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2年12月29日至30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2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信心决心不动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决兑现党的庄严承诺,积极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认真查缺补漏解决问题,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启动脱贫攻坚总结加强宣传,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些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八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推动脱贫攻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理论武装、目标标准、精准方略、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合力攻坚、较真碰硬、群众主体、防范风险,经过八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不仅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而且带动了整个农村的发展,广大农民受益,产生了大量“溢出效益”。
会议强调,2022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新决策新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省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凝心聚力做好我省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只争朝夕、加压奋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受到的损失补回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到2022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越是决战时刻,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松劲麻痹思想;越是困难面前,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攻克最后堡垒。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广泛开展培训,凝聚干部和群众行动自觉。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打牢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提能培训。对扶贫干部,要增强干部自身能力素质,让干部通过培训将各类扶贫政策措施都烂熟于心,真正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对贫困群众,要增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将“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技能技术,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产业,尽快摘掉贫困帽。
会议指出,今年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预计2022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展顺利,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均超过计划,“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22年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全国共排查出520多万人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目前已解决500万人。脱贫攻坚巡视和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效显著,考核指出的地方1094个问题、中央单位定点扶贫439个问题,督查巡查指出的155个问题,地方自查发现的5778个问题,整改基本到位。精准帮扶举措持续落地见效,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等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强力推进,扶贫协作协议和定点扶贫责任书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实际完成数均超过去年,其中,东部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9亿元,动员社会捐助款物6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483亿元。中央单位向定点扶贫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7亿元,引进帮扶资金63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154亿元。扶贫资金投入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结果全部公告公示,扶贫资金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扶贫领域作风和能力建设持续向好,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基层干部负担进一步减轻。脱贫攻坚宣传动员更加有效,组织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营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浓厚氛围。
会议强调,202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一,确保实现目标。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对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保障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二,巩固脱贫成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要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保持队伍基本稳定,保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稳定。要强化责任、坚持精准、聚焦重点、防范风险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各项任务落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用消费扶贫来创新推动社会扶贫,完善建档立卡丰富脱贫攻坚档案。
三,确保问题解决。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继续开展督查巡查,对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西部省份开展常态化督导,对所有脱贫摘帽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四,保持昂扬斗志。加强脱贫攻坚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和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培训,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7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