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5篇优秀的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幼儿园教师艺术领域培训学习心得
聆听了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的《全面提升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讲座中对如何进行《情境创意美术》的有效教学作了细致的分析与解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分析了一直以来美术教学中的一般环节(成品→老师示范→幼儿作画→作品欣赏)的弊端,会导致美术活动结束后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久而久之幼儿对作画的兴趣逐渐减退,同时也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情境创意美术》这一课程的研发主要是通过情境引领技术指导、情境的有效运用,让幼儿建构新经验,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根据同一种情境创造不同的画面,从而让幼儿爱上美术,觉得美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对绘画的兴趣与日俱增。
下午,张老师就“美术作品如何富有美感并有个性的呈现展示出来”这一环节,给我们提出来许多好的建议和方法,还帮助我们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并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语言,将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成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以发展审美创造能力。使幼儿在做中学习,做中提高,做中研究。
以幼儿生活和兴趣的视角为基础,创设和选择与幼儿审美心理需要有机结合的`的场景和氛围,引导幼儿自由参与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套适合广大幼儿园普遍开展的幼儿园特色教育课程。
培训结束,大家意犹未尽。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心去观察世界,阅读孩子童真的语言,倾听孩子心灵的歌声,将创意进行到底!
学习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学习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直都在学习、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五大领域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去更科学、合理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孩子们将在五大领域中各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五大领域中去自主地获得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等。还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们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同时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参观水果店》的过程中,幼儿懂得要排队买水果,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店主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感兴趣,目的是喜欢读书,目的是爱劳动,目的是爱艺术,目的是有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目的是会做人,道德不差,目的是有教养,有能力,有品位,目的是幸福的人生。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总之,我们要善待孩子、包容孩子,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担当多种角色: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等。
学习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
《指南》的诞生让我们的幼教工作又有了一盏指引前进的明灯,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指南》对其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们不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学习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
通过李老师对《纲要》、《指南》的解读,使我明白: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指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艺术部分指出: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要让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艺术贵在创造,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不困住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保护他们的天真与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引导幼儿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 而在幼儿活动中和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对幼儿的要求过多,不要过重的培养幼儿技术上的能力,我们应更重过程,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就要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艺术存在于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的注意生活中的艺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艺术。我们应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就注重对幼儿艺术的培养与启发,让幼儿自信大胆的进行表演与创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幼儿拥有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愿或能力。
另外,在个别化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应更好的营造气氛,鼓励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艺术教育,克服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幼儿。重视音乐区的创设,活动室的不足应有幼儿的充分参与,美术区中应配备幼儿常用的创作材料和工具。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利用盥洗、如厕的时间组织幼儿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如欣赏名画、欣赏不同的建筑、欣赏音乐等,在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指南艺术领域的学习心得体会
指南艺术领域的学习心得范文1
通过李老师对《纲要》、《指南》的解读,使我明白: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指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艺术部分指出: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要让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艺术贵在创造,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不困住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保护他们的天真与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引导幼儿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而在幼儿活动中和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对幼儿的要求过多,不要过重的培养幼儿技术上的能力,我们应更重过程,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就要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艺术存在于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的注意生活中的艺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艺术。我们应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就注重对幼儿艺术的培养与启发,让幼儿自信大胆的进行表演与创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幼儿拥有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愿或能力。
另外,在个别化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应更好的营造气氛,鼓励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艺术教育,克服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幼儿。重视音乐区的创设,活动室的不足应有幼儿的充分参与,美术区中应配备幼儿常用的创作材料和工具。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利用盥洗、如厕的时间组织幼儿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如欣赏名画、欣赏不同的建筑、欣赏音乐等,在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指南艺术领域的学习心得范文2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对教师提出要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我们的生活缺不了美的事物,对美的渴望是每个人的权力,《指南》中也说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该满足孩子们,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举手之劳,我也确实当任务做了。这周正好是“春天”的主题,安排了制作活动,孩子们制作迎春花、桃花、梨花和柳条,有的是个人作品,有的是两人合作。我当时只是配合师父将柳条挂起来,在我布置好教室之后,维维走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们把春天搬到教室里来了,你看,花瓶里有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窗户上还有绿绿的柳条,真漂亮!”布置环境对我来说只是任务,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内涵,我被她的一番话感动了,忍不住夸奖她:“你说得正好!”她笑得可欢了。这段小故事告诉我: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能开拓孩子的思维,一定要重视教室环境。下次一定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美化教室,让孩子们成为教室里的主人!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们不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艺术领域包括美术和音乐,我觉得边听音乐边画画是一种享受,有着1加1大于2的价值。美术活动时可以播放一些与该活动相称的音乐,用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吧!
指南艺术领域的学习心得范文3
去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下面谈一谈我学习《指南》艺术领域后的一些想法。
随想一:《指南》指明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向与方法
《指南》中艺术领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一部分用两个要点来阐述。在每个要点里再根据幼儿的三个年龄段设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艺术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为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艺术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哪些艺术方面的合理期望,这样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想二:在生活中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的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千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接触山水、田野、公园、校园、动物、商店、街道、展览馆、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指南》的学习更加理解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得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对幼儿艺术教育来说,支持、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为此《指南》艺术领域将该领域的学习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来实现其核心的价值,引导幼儿艺术的方向。
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育于美得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和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得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根据《指南》的精神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感受与表现”。而不再重“技能训练”要从习惯于在音乐、美术活动中教艺术技能。转变为用多种途径去引导对美的感受与表现。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指南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呢?对于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指南》的核心要点是三方面:第一,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比如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场馆,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欣赏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第二,在审美体验中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不要将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幼儿;第三,支持幼儿饿审美情趣和爱好,如对幼儿收集的糖纸、瓶盖、果核、石子等给予鼓励。
对于引导幼儿对美的表达与表现,《指南》的核心要点是三方面:第一,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与表现,如对幼儿的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的行为给予认同;第二,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作品。让幼儿有机会模仿。自由图画和随意唱跳;第三,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与表现,如,在幼儿自由表现时,对幼儿的作品不要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通过学习《指南》使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不提供统一的范画让幼儿临摹,而是要提供图书、照片、绘画。在提供了这些作品后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过过多要求。又如音乐活动中的歌曲、律动和舞蹈那时反复的听和唱并跟着一起唱而学会的。因此指南所要求的方法,一是取决与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取决于我们的'价值理念。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用指南的精神指导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和理念。
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体会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提出了具体细化的目标和教育建议。
因此,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认真学习《指南》中的指导思想,将其中的目标融入到自己日常组织各类学习、生活、运动、游戏活动中,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建议,都将对我尽快适应岗位、尽早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提供莫大的支持。今年我加入了音乐专项组,所以我将自己学习《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心得体会,结合专项组的研究课题,汇报我的学习收获。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和表现美。”这表明了在艺术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而感受、发现、创造、表现的主体都是幼儿。
而在所有艺术活动中,音乐艺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每一个个体间都存在客观差异。怎样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在乐于表达、喜欢欣赏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正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今年我加入的音乐专项组,就针对这一主题继续进行探讨,研究音乐分组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和幼儿音乐能力发展间的关系,梳理各年龄特点的师幼互动策略。结合这一主题,我学习了《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内容,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1.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
在3—6岁阶段,艺术活动一项重要目标是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在他们的生活周围处处存在美。保护这份兴趣,引领着他们去发现、去感受,将各种事物的美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指南》中的艺术领域目标里,多次出现了“喜欢欣赏、乐于倾听、乐于收集、愿意分享”等词汇,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和主观愿望,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在音乐活动中,教会一首歌、一支舞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关键在于引发幼儿倾听、欣赏、表现的意愿,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也提示我,在音乐活动中,应设法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情境,通过环境、多媒体、教师自身等各种途径,吸引幼儿走入活动中。
2.尊重幼儿的感受与表达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不同于成人,而每一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对艺术的理解和演绎又各有不同,因而在艺术活动这一主观性较强的领域里,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各种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指南》中,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指导定位于“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氛围,提供素材,肯定和展示作品”,随后才是“适当给予指导”。这也提醒我,音乐活动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判幼儿的表现,不能用“像不像、好不好、一样不一样”来要求幼儿,而是尊重幼儿在欣赏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积极回应和鼓励幼儿自发的表现方式,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感受。
3.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整合式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脱离于其他几个领域单独存在。在艺术活动中,幼儿不仅作为一个个体在感受和表达,还需要与同伴合作分享、动手制作、用肢体表现、感受自然等等,融合了社会、语言、健康、科学几个领域。《指南》中,出现了“愿意与别人分享,能与他人相互配合,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的目标。因而,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光有音乐元素还不够,更需要产生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等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的初浅心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发展。
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体会3
本次的网络培训,让我对《指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真正体会到《指南》的精神,讲座中生动有趣的案例,丰富的知识理论,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对自己的思想、精神追求进行反思。尤其是对《指南》中艺术领域的解说,让我不得不对自己进行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
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音乐的内在规律;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除了音乐形式的游戏化,还可以在教学具准备上体现游戏的特点。在歌曲的新授中我们常常为幼儿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教具等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
我们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对幼儿的自由涂鸦行为要给予认同,而不需要教师教的,要求的。我们还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品,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自由涂画。让幼儿表达对事物的感受,用幼儿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当幼儿创作完成后,要给予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老师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要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达方式,我们要支持、鼓励,用幼儿的眼光去感受。对幼儿的作品不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将在《指南》的引领下,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和落实《指南》精神!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提出: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东西,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情势和作品,萌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还对我们教师提出要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我们的生活缺不了美的事物,对美的渴望是每个人的权力,《指南》中也说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该满足孩子们,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举手之劳,我也确实当任务做了。这周正好是“春天”的主题,安排了制作活动,孩子们制作迎春花、桃花、梨花和柳条,有的是个人作品,有的是两人合作。我当时只是配合师父将柳条挂起来,在我布置好教室之后,维维走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们把春天搬到教室里来了,你看,花瓶里有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窗户上还有绿绿的柳条,真漂亮!”布置环境对我来说只是任务,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内涵,我被她的一番话感动了,忍不住夸奖她:“你说得正好!”她笑得可欢了。这段小故事告诉我: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能开拓孩子的思维,一定要重视教室环境。下次一定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美化教室,让孩子们成为教室里的主人!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们不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艺术领域包括美术和音乐,我觉得边听音乐边画画是一种享受,有着1加1大于2的价值。美术活动时可以播放一些与该活动相称的音乐,用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吧!
5位用户关注
7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8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