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栏目

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5篇

发布时间:2022-11-06 热度:5

【导语】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5篇优秀的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学习习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以下是第一心得范文网整理的学习习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习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要求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都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广东凭什么走到全国的前面?笔者认为,只有紧紧依靠,牢牢依靠康成全先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达到总书记的要求!康成全先生,康是高水平的小康,成是成功,全是全面,先生是先行一步。也就是说广东要成功、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要比全国其他地区先行一步,更高一筹。

第一,高水平的小康是前提

广东要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你的小康要比别人的小康水平高。所以说,高水平的小康其实是广东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义,全部的精华就在于人民群众能够休养生息。小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思是人民因为赋税徭役已经很辛苦了,让他们休息一下吧。这个小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高水平的小康不能忘记最初的本意,就是说,无论今天的小康有多少种含义,多高的水平,不能忘记了以人为本,不能忘记了人民群众最基础的要求,那就是安乐安宁、休养生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佛教的一个根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强调的也是不要忘记事物的本质属性,紧扣中央要求,不忘根本道理,才能实现高水平跨越。广东的高水平小康,也应当以此为前提。这个要求是说,不仅是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实现丰衣足食,还要能够追求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级需求,能够实现对美的追求,能够实现人的高端的追求。总之,广东高水平的小康,是人民群众能够休养生息,能够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小康。

第二,成功建设是核心

广东要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你搞成功没有?没搞成功那谈都不要谈走在前,因为没成功之前你走多快也还没到“撞线”的时候,那都是在路上,一切皆有可能改变。所以要搞成功。那什么样的小康社会是成功了的小康?是很有钱吗?是日子过得很好吗?是,但不全是。成功的小康社会是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自古以来追求大同世界、小康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想,一种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我们国家落地生根的主要原因,因为骨子里中华民族就是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向往这样的大同社会、理想社会。社会学、文化学和政治学上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早见于《礼记》,有人说是孔子讲的,有人说不是,流传下来的就是这样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到了清末,康有为提出大同思想,还写了《大同书》。无论是古代的小康、近代的小康都只讲到社会状态,就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指人类社会发展达到的一个自然层次、阶段,是科学和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社会形态,当然它是健康、成功和顺利建成的一座社会大厦。人人得以享受它的成果。按照我的理解,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国前列,就是广东率先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全面建成是关键

不全面的小康不是走在前列的小康,就像一个瘸腿的巨人,哪怕暂时走得快点,总是不那么令人放心和佩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发展,都要高度发达,这样的小康才是走在前列的小康。所以说,全面建成是关键。高水平的小康应该有较高的标准,其中一个核心的指标就是经济社会指标,经济生活上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更加宽裕,社会生活上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更加优越。小康社会的经济标准是与时俱进的。比如1982年十二大的时候,我们党的小康目标是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在2000年达到28000亿元左右,这样就可以说是实现小康了。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代表团的时候进一步说,本世纪末,那时候我们12亿人,总产值10000,我们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也可以使全国达到小康水平。实际上,到了2000年,我国gdp为89404亿元,可以说按照以前的标准,小康总体上是实现了的。总体小康是第一个层次,接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六大进一步说,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要求,扭转了以前偏重于经济来论小康的局面。期间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2010年世界第二,2022年超过5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的10.4%,稳居世界第二。十八大之后,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全面,根本的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有人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又有人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不全面的小康没有说服力,不能让人服气。广东要走在前列,必须抓住全面建成这个关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偏颇。

第四,先行一步是优势

焦裕禄同志有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广东要走在前列,要当先进,要先行一步,既是任务也是自身要求。我省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探索者,是开路先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凸显,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全球性矛盾和问题日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走在前,除了直面挑战,奋勇争先之外,别无它路,别无退路。广东要在三个方面走在前,保持领先优势。一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走在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着力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在深化改革方面要走在前列。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财税价格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总之,广东只有敢于、勇于冲破利益藩篱,才能清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继续走在前。三是要在补足短板方面走在前列。当前我省已进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按照省委“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总体安排,把2022年作为攻坚之年,对照国家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集中攻坚、补齐短板,力争完成主要任务、实现基本定局,为202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更大主动权。为此,我们既要目标明确,坚定信心,又要头脑清醒、直面困难,在抓改革促发展的同时,解难题补短板,成功、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先发优势,争取更大胜利。

学习习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2:

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重要目的是以批示精神为强大动力,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力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为党史部门的干部,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梅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依托梅州红色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红色教育,是我们落实批示精神,发挥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梅州作为全域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开展红色教育的条件得天独厚。利用梅州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够增强梅州的红色底蕴,增强干部群众发展信心和干劲,助推梅州振兴发展,从而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在梅州落地见效。

为此,我们可考虑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首先,突出重点,落实好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利用三年规划,加强重点史迹修建工作,用好市级资金,推动各县(市、区)投入更多经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同时广泛征集史料,在革命遗址、旧址修建和纪念设施设计、布展过程中,发挥党史部门专业优势,争取培育一批省级、市级教育基地,把它们建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并通过这些阵地,把梅州红色教育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

其次,积极配合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建设,整合党史资源,统筹规划,发挥党史部门优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彰显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设计红色旅游主题、显现红色文化特质、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经典、解读革命精神内涵等手段,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扶贫、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再次,协调联动,积极支持和配合梅州红色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的建设,与宣传部、党校、嘉应学院等单位密切配合,依托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建设优质教学点,构建红色教育带。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和升华,优化教学设计,研发精品力作,打造一批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经典红课”,提高红色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提升梅州原中央苏区的品牌效应,增强梅州区域发展红色动力。

学习习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第2篇】乡镇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感受和收获

(一)课程设置科学实际。 市委对举办这次培训班高度重视,据市委组织部介绍,市委书记陈志刚同志在百忙之中亲自策划这次培训,对每一个专题和每一位授课老师都亲自把关审定。所安排的威宁县迤那镇精准扶贫'四看'识别法经验介绍、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技术推广、如何当好乡镇党委书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及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群众工作方法及农村农事常识等11 个专题非常符合乡镇实际,这些知识都是我们乡镇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应知应会和熟练掌握的,缺了哪一项都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损失。通过几天的认真学习,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了我在乡镇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授课老师选择精准。 这次的授课老师与以往培训的老师不同,从职务上来看,有正厅级的领导干部,也有村党支部的书记,授课老师的选择可以说十分精准。每位老师的专题没有高深的理论,都把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了实际工作之中,讲授的都是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把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情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了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很多的成功经验是移植过来就可以用的,并且是能见成效的。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对平时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突然感到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真是受益匪浅。

(三)现场观摩亮点纷呈。 学习期间,还到了遵义县龙坑镇的梳池、八里和枫香镇的花茂、苟坝现场观摩学习。分别参观学习了党员群众之家、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庭园经济等,每一个点都独具特色,亮点纷呈。感受到了两个镇的干部抓工作的精心、精细,务实、扎实。每个点的建设不是搞花架子,不是搞面子工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实实在在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这里,既能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前景,又能真正的寻找到乡愁。

二、差距和启示

通过四天的专题学习和现场观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不足,与先进地方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上和工作上。

(一)理念上的差距。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转型时期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总是抱怨现在基层工作太难,特别是老百姓的工作更难做,这就导致了在被动的工作,上面安排什么就完成什么,哪里出现了问题就突击哪里,造成工作无序、疲于应对。认真听了张明勇书记的专题 —— 《如何当好乡镇党委书记》和吴儒文支书的专题 —— 《群众工作方法及农村农事常识》后,真正认识到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张明勇书记告诉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并不难,只要用心做好'十个一'(开好一个会、上好一批课、开展一次以上卫生大扫除、组织一次村民外出参观、放一批电影、组织一支以上文艺宣传队、每个村开展一次趣味运动会、每所村校开展一次道德演讲、每家发一张便民卡、每户照一张全家福)就行了;吴儒文支书告诉我们,群众工作很简单,方法就是两个'一二三'(一个一二三是:一心,用真心去做事;二公,公正、公开;三个会,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会,党员、组干、村民代表、知名人士等传递正能量的人的会,成功的群众会。另一个一二三是:一学,学习法律、文件、会议等知识;二富,自己带头富,带领群众富;三理顺,理顺村级事务,理顺发展思路,理顺群众关系)。反思自己,的确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好,只要用心用情,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没有办不好的事。正如张明勇书记所说的那样,小有小的故事,小有小有精彩;在危机面前有机遇,要善于把危机变为机遇。

乡镇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第3篇】优秀范文: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年4月25日至29日在南宁市委党校参加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通过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收获多多,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范文top100而是涵盖“三农”方方面面的工作,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全面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内容。

新农村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项阶段性工作,更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确立长远目标,通过渐进式的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也要结合实际,抓住有利时机,有选择、有重点地深化突破。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也不仅仅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共同任务和责任,是项全局性事业。

二、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

思想汇报专题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充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农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建设,做到加强领导,但不强迫命令,加强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9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因而,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培养有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

要加强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本领,提高思想品格素养,使他们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既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加物质财富,又能主动地实现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范文写作无本之木”。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上来,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优秀范文: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第4篇】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年4月25日至29日在南宁市委党校参加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通过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收获多多,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而是涵盖“三农”方方面面的工作,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全面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内容。

新农村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项阶段性工作,更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确立长远目标,通过渐进式的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也要结合实际,抓住有利时机,有选择、有重点地深化突破。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也不仅仅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共同任务和责任,是项全局性事业。

二、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

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充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农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建设,做到加强领导,但不强迫命令,加强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9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因而,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培养有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

要加强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本领,提高思想品格素养,使他们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既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加物质财富,又能主动地实现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上来,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2019年3月1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精心策划的陕西省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赴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回顾本次专题培训,我深深感到,不仅增长了才干,拓宽了眼界,开阔了思维,特别是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看到了彼此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学习先进经验,助力追赶超越的目的。

一、主要收获

通过学习,我清醒的认识到浙江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浙江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一)注重理念创新。浙江人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束缚,认准的事儿就毫不犹豫去干,而且要把它干好干成功。特别是,从耳熟能详的温州商人、义乌小商品,到后来的淘宝、天猫、支付宝,不论是经济发展、社会事务,还是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浙江人都善于消除传统的偏见思维、惯性思维、陈旧思维,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在实践中谋大事、干实事、破难题、求实效,充分诠释了思维造就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二)狠抓环境治理。从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浙江、美丽浙江,浙江人先行先试,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德清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把改革“盆景”连成“风景”,聚焦“绿富美”,全面振兴农村产业,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转变。安吉天荒坪镇余村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现在靠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实践经验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三)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为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浙江人推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持续构建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通过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等问题,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局面。最真切的感受是,无论讲课的教授、学校的老师,还是村组干部、农民群众,或者是城市居民、在杭务工人员,都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信赖、坚决拥护、衷心爱戴,这也是各级党组织工作抓得好、党群关系紧密、为民服务落的实的真实反映。

二、学思践悟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大河坝发展的起点比较低,正处于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抓理论学习。落实好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办好干部“夜校”,鼓励领导干部上讲台带头授课传“真经”,持续用劲,全力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第二,重交流观摩。筹办全镇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借鉴周边地区乡村旅游、村级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村庄情况深入探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一步开拓视野,打开工作思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第三,树先进典型。选取三河口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组织村“两委”班子和示范带头人开展乡村振兴素能提升培训行动,超前谋划,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二)扭住重点,狠抓环境整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镇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深入实施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一,规划先行。迅速启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分级管理、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围绕“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目标要求,认真修订《大河坝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静美家园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分类推进。借鉴浙江“四边三化”专项行动成功经验,以“农房整治”“庭院美化”“改厕改圈”等为抓手,投人投劳投资金,全面整治“五乱五堆”。通过户间路设立竹篱笆,通村路配备养护员等方式,切实保障路域畅通洁净。粉刷美化墙面,改造污水管道,改建活动广场,规范卫生室、爱心超市和敬老服务站等,全力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强化集镇综合治理,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集镇品位。第三,构建长效。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广泛普及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阔步前进。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高标推动落实。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结合实际进展,及时细化推动乡村振兴规划落地生根的具体办法,坚定“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打通落实环节中的“中梗阻”,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持续做深做细做精绿色发展大文章。

(二)强化人才支撑,汇聚振兴动能。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加强基层干部培养,从政策上、发展上和生活上,全心全意为基层干部服好务,为其吃定心丸,真正激发基层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注重典型示范,逐步分类推进。按照树点、连线、成片的工作思路,依托产业支撑、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基层组织战斗力,重点投入、强力推进,分类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并在此基础上,提炼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模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