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管理科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科学管理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科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林业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强化信息管理增加林农收入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党的政策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作用,特别是退耕还林,不但从根本上起到了生态保护作用,且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信息滞后,给林农经济收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对我县林区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从1999年至今已实施了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6.4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11万亩,荒山造林4.88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工程涉及22个乡镇337个行政村,21362户,受益91857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改善了秦岭北极的生态环境,对调整农林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把退耕还林称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另一方面,林农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一是政策兑现直接收入5862.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4533.52万元,管所费689.33万元,种苗费639.5万元,户均累计收入2744.3元,平均每户获得收入457.4元,平均人均106元;二是把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范逐年扩大,并形成了一批绿色特色产业,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县新增核桃面积3.2万亩,板栗面积2.2万亩,花椒面积3.1万元,其它杂果1.2万亩,宝加利亚玫瑰面积0.2万亩,如华胥镇上许村,全村退耕还林20xx亩,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加上花椒,大杏果品收入和林下复合套种的药材,年收入208万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891元;三是退耕还林后,土地面积减少,大部分农户有了富余劳力外出打工等也增加收入,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是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据省2类资源调查显示:全县从实施退耕还林前的36.7提高到现在的50.1,二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岭区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20xx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1800吨/平方公里·年。三是杨沙和浮尘天逐年减少。四是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有了明显增长,达到17目39科98种,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高兴的说,退耕还林以后,蓝田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
二、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全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共计有10万亩坡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再加上生态移民建房等项目工程占地,对全县粮食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补助政策利益的驱动下,有不少地方存在“全户通”和大部分土地退耕的农户,由于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国家现行补助政策到期,这部分农户依靠土地获取生活保障的机率降低,影响了基本生活。此现象在秦岭山区表现尤为突出,如小寨乡南寨村退耕后人均耕地不到0.5亩。
(一)林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潜力不大
由于信息滞后,广大林农对信息了解不够。林农有盲目种果林的现象,影响了林农收入。调研显示,岭区和原区退耕后栽植的桃、杏、花椒等挂果周期短的树种,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稳定的经济收入,林农生活暂时不用操心,但是随着树木的老化和品种的退化,还需引导农户及时更新树种。在中、高山区退耕后栽植的油松、国槐、侧柏等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在短期内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收入,农户由于经济信息少,只知栽经济林能赚钱出现盲目栽植现象,如葛牌镇石梯沟村史占曹、刘红卫等户退耕后栽植的核桃实生苗,因产地条件差,估计到20xx年以后才能初挂果,现在他们在砖厂拉加椰车挣苦力钱维持生活。
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中曾经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对于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对社会主义大学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
从表义上来说,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基本逻辑,体现客观现实;发展就是要继承和革新,有所变化,能够反映时代性。而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应用于我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为本,基本要求就是以我校“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点,全面深化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途径、方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学生工作理念创新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的学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的实质就是在总结中革故吐新,核心也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国际化轨道,这就必将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去衡量办学水平,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也必将向国际标准转变;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灵魂;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快,学生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等等。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迫切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全面创新,而思想是先导,要创新必先更新观念,转换脑筋,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不切实际的“高、空、虚”的工作理念中解放出来,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推动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工作理念创新的核心内容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保证学生工作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六个方面创新学生工作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高校学生工作的传统的做法就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依靠和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为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个工作价值目标上。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素质的人才标准观。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创造力将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成为关系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力量,那种“唯文凭、唯分数、唯专业”传统的人才观已不合时宜。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方面,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创造力的发掘,训练、强化、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才能,积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新世纪的人才应是能够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实现,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者担当使命。
3.树立突出主体、开发潜能、激发创造的工作方法观。传统的学生工作常常是管而不导,堵而不疏。这种治标不治本、浮在面上的学生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进行需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惩戒来进行学生的需要
诱导;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砺、利益驱动来进行学生的需要驱动等等,激发创造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学生弄清是非,权衡利弊,从而使学生正确规范自身行为,确选择调整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结构。而教育观念要打破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的模式,适当地提倡拉开档次,铺开阶梯,允许有部分人先走上去,另一部分人再扶上来的育人的阶梯原则。
4.树立体现互动性、层次性、整合性的工作体制观。高效的工作体制可以促发主体的工作热情、兴趣,使主体在工作中不断产生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成为主体不断产生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的不竭动力;也可使整个工作群体形成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体制重心的错位,造成协调、服务部门忙于应付具体事物性的工作,而无暇对整个学生工作进行协调与把握;二是体制基层的虚位,学生工作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整个学生工作活力欠缺,创造力不够;三是体制的整体创造力的空位,造成领导机构、协调部门、基层组织的脱节。面对新世纪的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要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体制理念的创新,其中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上层和基层相互激发工作活力与创造力;二是体制的结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三是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务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形成“上”有“决策层
”,总揽学生工作全局,把握带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原则;“中”要有“协调层和监控层”,对学校总体学生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协调和监控;下”要有“责任层和落实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实行工作重心的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这样整个工作网络就会形成一个动态、灵活的高效的“金字塔”型体系。
5.树立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服务内容的科学工作内涵观。教育、管理、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主题,但在新的时期这三大主题的结合方式以及它们三者自身的内涵就存在理念创新的问题。传统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面对新的形势:学生人数激增,学分制的推广,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等等,传统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时宜,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学校学生工作要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能。一是要创新教育内涵理念。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界定。而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教育内涵来说,就是要进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全面成才教育。而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从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向启发式、引导式、激发创造式的教育转变。二是要创新管理内涵理念。学校学生工作要从传统的以本本上的制度和手中的权力去管理的模式中走出来,注重“导向管理”。管理的内容要从点上的管理到整个层面的深层次管理;管理的对象要从个别管理到抓典型的管理;管理的依据要从校纪校规的管理上升到以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高度层次;管理的手段要变直接管理为主到宏观和导向管理为主,变教师管理为主到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总之,就是要从被动式、强迫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民主式的管理,从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三是要创新服务内涵理念。学校学生工作要从管理型的工作模式走向教育型、服务型的工作模式,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优化校园软硬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服务的内容要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服务方式要在引进社区管理方式的同时,实现服务最优质化、物质利益的最小化。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投资者和消费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对学生社区进行物业化管理,健全社区功能,构筑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文化社区;提供勤工助学服务,扩大勤工助学的网络与途径,帮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考研、出国、创作发明等;提供就业服务,健全信息网络,加强政策、心理、技术各方面的指导等。
6.树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工作新途径观。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要转换教育观念,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主动超前介入网络教育平台,这是把握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制高点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学生工作进网络时应把握三个要义,一是要找准学生工作进网络的立足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科学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学生“接受正确,有益的信息,抛弃错误、有害的信息”的能力;二是探究学生工作进网络的切入点,采取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生理特征及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三是要把握学生工作进网络的融合点,“进”不是简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持续发展。其次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近年来,党内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搞了不少次,比如“三讲”、“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较好地统一了全党同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创新实践了一批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铺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不良风气和倾向。本人认为,为了使即将分批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更加实在的成效,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稀里糊涂,当门外汉,搞瞎指挥。但是,学习只是途径,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应用。学而不用,顶个屁用。应该说,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外延等概念和理论并不是不知晓、不懂得,而是知之不行、学之不用,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造成了学与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这样,无论是对个人决策还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真理,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更要应用应用再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离开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将会走弯路、走错路。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既抓好理论学习,又突出实践特色,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创新体制机制,为从根本上、长远上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既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事求是查找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理论指导实践,是将抽象变为具体的过程。为此,必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空对空”,而应“实打实”。
三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是学习的主体,群众是实践的对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都是为了群众得实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干部的模范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山绿水、和谐安宁、美满幸福,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引导和带领群众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共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四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学习实践,离不开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实践方式。但是一定要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要服从于、服务于科学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创新活动、创新实践,都不能一味地追求名字的好听、响亮,而要更多地关心、关注其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坚决做到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形式坚决不搞,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坚决不做。要以内容统领形式,而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造势而造势,将学习实践活动搞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五是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主要的障碍是,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总是“爱近恶远”——对基层干部眼前的成就看得多些,对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似乎还不太关注。这就形成了干部任用中的一个导向性问题,还容易使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里,一方面,需要改革干部任用方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价值观,要有“不怕今人说不好,就怕后人骂脊梁”的忧患意识,把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和得失看淡些,把党和国家的千秋事业发展看得更重些,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文件中走向当地发展的实践中,并在生动、实在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党中央号召,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着重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搞好舆论引导,坚持统筹兼顾,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应该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间、原则和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接下来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掏出真心、付出真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深刻理解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并贯彻到实践中去。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在当代中国,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但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范文写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众之心,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尽心竭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重民生”的活动主题,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物价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民生息息相关。去年5月以来,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过快过高上涨,给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的价格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把着力解决物价过快上涨问题作为我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减轻物价上涨压力的措施,我们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也采取了各种得力措施积极应对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范文top100目前,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虽已大幅回落,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众仍希望进一步降低过高的价格水平。对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和谐。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委党组针对物价工作的特点,研究确定了物价局的活动主题是“稳物价、强监管、重民生、促发展”。“重民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价格工作的全过程,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因此,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一定要紧扣活动主题,正确处理好“稳物价、强监管、重民生、促发展”的关系。在“重民生”方面,要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等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关注和维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三、以利民、养民、惠民为出发点,加强收费管理工作
收费管理工作是物价工作的重心之一,与民生关系尤为密切。收费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不断完善利民、养民、惠民收费政策。针对我区目前收费总量仍然偏大的现状,继续组织力量进行收费清理,能够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可以降低的收费标准从低安排。思想汇报专题已经出台的收费减免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坚决纠正各种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二是充分听取人民的呼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今后的收费改革中,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更重视群众的参与,积极探索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更自觉地依靠群众推进收费改革,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攸关的环保收费改革、教育收费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数字电视收费等部分项目的收费改革,使收费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群众的要求,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讲清楚道理,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是更加注意照顾和保护弱势群体。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也有一部分城乡居民因为种种原因,生活还比较困难。特别是由于物价的过快过高上涨,加重了这部分群众的困难。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收费政策调整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因节能环保需要提高收费标准的,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降低并有所改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这篇内容涉及到群众、人民、收费、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价格、科学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科学发展观在我理解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持续发展。其次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近年来,党内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搞了不少次,比如“三讲”、“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较好地统一了全党同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创新实践了一批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铺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不良风气和倾向。本人认为,为了使即将分批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更加实在的成效,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稀里糊涂,当门外汉,搞瞎指挥。但是,学习只是途径,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应用。学而不用,顶个屁用。应该说,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外延等概念和理论并不是不知晓、不懂得,而是知之不行、学之不用,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造成了学与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这样,无论是对个人决策还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真理,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更要应用应用再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离开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将会走弯路、走错路。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既抓好理论学习,又突出实践特色,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创新体制机制,为从根本上、长远上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既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事求是查找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理论指导实践,是将抽象变为具体的过程。为此,必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空对空”,而应“实打实”。
三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是学习的主体,群众是实践的对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都是为了群众得实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干部的模范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山绿水、和谐安宁、美满幸福,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引导和带领群众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共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四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学习实践,离不开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实践方式。但是一定要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要服从于、服务于科学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创新活动、创新实践,都不能一味地追求名字的好听、响亮,而要更多地关心、关注其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坚决做到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形式坚决不搞,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坚决不做。要以内容统领形式,而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造势而造势,将学习实践活动搞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五是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主要的障碍是,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总是“爱近恶远”——对基层干部眼前的成就看得多些,对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似乎还不太关注。这就形成了干部任用中的一个导向性问题,还容易使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里,一方面,需要改革干部任用方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价值观,要有“不怕今人说不好,就怕后人骂脊梁”的忧患意识,把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和得失看淡些,把党和国家的千秋事业发展看得更重些,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文件中走向当地发展的实践中,并在生动、实在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党中央号召,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着重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搞好舆论引导,坚持统筹兼顾,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应该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间、原则和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接下来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掏出真心、付出真行。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下面结合城市建设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聚精会神地搞好经济建设,就离不开投资金、上项目。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将土地、矿产、环境、水文、交通、文化遗产等资源实施最佳组合,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优先发展交通、电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在挖掘潜力和资源条件中选出“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好项目。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拉动内需消费,推动经济形势向良性循环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不断引进推广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工程建设中的生产能力,使工程领域里的科学发展不断上新水平。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民生工程、建民心工程,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上项目、建工程,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现代工程规划设计应该围绕人们的吃、穿、住、行全方位地人性化布置。科学、合理、有序、创新地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最佳环境,创造最便利的条件。便捷的交通、繁华的街市、明亮的灯光、畅通的电信、优美的环境、可靠的基础设施、舒适耐用的住房大厦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工程建设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就是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用质量优良的工程产品为人民服务,为人们建设满意工程、放心工程。所以要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是核心,工程效益是成果,安全文明是保障的关系。
三、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要因地制宜,注重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努力创造开拓投资环境,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工程,保护环境、绿化环境、保护文物,在建设经济、文化融为一体精品工程上下功夫,在节能减排、节水、节电上下功夫。杜绝今年建、明年拆,今天铺、明天挖,反复投资、反复施工的短期行为,杜绝投资巨大没有实效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杜绝用途单
一、管理维护费用年年大出血的“无底洞”工程,使工程投资、建设、使用、管理、回收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现实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自觉的行动,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努力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监督管理市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本人就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谈点个人体会。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必然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必然性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近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举办了全国治安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专题报告会,让人很有感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治安管理局始终重视在推动实践上下功夫,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治安管理部门承担着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治安民警特别是派出所民警扎根群众,是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力军。本次远程教学就是紧紧围绕和谐警民关系这一中心,向基层一线的社区民警求计问策。实践证明,这一举动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报告会一结束,即有海南等地治安系统的领导、民警向治安管理局反映,这样的报告让人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对学习实践的指导性非常强。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派出所民警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建立起警民鱼水关系。邱娥国、陈勇琦、刘奕鹏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派出所民警的杰出代表,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向治安管理局机关和全国治安系统民警介绍了自己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先进工作方法和理念,自然容易在广大治安民警中引起强烈共鸣。
“我也要学‘邱娥国’。”专题报告会结束后,邱娥国说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让人同样很受触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无论形势怎么变,公安机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始终没有变,这是公安工作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与时俱进、取得快速发展的根本经验。邱娥国说,“邱娥国”这三个字现在已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变成了一种“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象征、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由各地公安机关和民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不断往里面添加着新的内涵,他说自己作为公安系统的一位老模范,从不担心“后继无人”,同时,作为一名已经退休两年的老民警,自己也要向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的“邱娥国”学习,继续为钟爱的公安事业献计献策、贡献余热。
从三位社区民警的事迹可以看出,他们所做的实际上都是派出所民警日常工作中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小事、琐事,他们通过这点点滴滴的小事、琐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走进了群众的心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正像孟建柱部长曾经讲过的,把简单的事办好了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办好了就不平凡。三位民警的事迹雄辩地告诉我们,群众在我们的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重,只要我们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治安管理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近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举办了全国治安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专题报告会,让人很有感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理论思想。其本质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也是学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学生工作的使命在于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工作者必须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和教育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又教会学生学会自尊和尊他,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既教育学生积极探究自身价值,学会选择和挑战,又要客观评价自己、社会和他人,增强和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力;要求学生既要有完善的人格、健全的体魄,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情感控制力。学生工作的使命还要求学生工作要积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要维护学校稳定大局,为学校的教学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撑的平台,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生命财产的安全,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学生是发展的人,在校是“准社会人”,毕业是完全的社会人。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必须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克服学生是“管”与“教”的对象。学生工作必须实现由“防御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学生发展的规律性和科学性,适时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始终让学生在接受先进的教育中求发展。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始终把学生看着自己的朋友、亲人,以平等、信任、友爱、宽容与学生对话,沟通心灵,用“学生”的心和眼去体验和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在开放、发展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表现。具体到学校学生工作上,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思想。通过学习我认为应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注重安全教育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层次不齐(有大专、有中专)、性格各异。尤其是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可谓娇生惯养,且自我意识强。安全意识差,所以在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关注生命,注重安全,切实建立起学生管理长效机制、预警机制,及快速反应机制。长效机制即大会小会必讲安全;预警机制就是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快速反应机制就是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保证信息畅通,对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要求责任老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做出初步处理,第一时间上报系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除了注重生命安全外,也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对问题学生及时积极引导,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注重法纪教育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学生也不例外,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是根本的保障,所以在学生中要大力而广泛的进行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新生进校后,要集中时间、集中组织学习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并进行考核,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人。
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注重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切实做到关爱学习、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情感上、学业上的困难。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人品,工作中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情,使管理与教育寓于其中,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注重素质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未来生产力的主力军,在校期间注重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围绕这一点,我们要经常性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将素质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如各类演讲比赛、宿舍卫生评比及各种技能的竞赛等等。并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尽早尽快让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切实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总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时刻想着学生、时刻为了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
交通道路运输管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这对道路运输这个基础性产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县交通局党委召开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及机关党总支的集中学习和自学,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如何结合行业实际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做好服务,实现我县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自已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一、充分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理论精髓,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了我国国情和发展趋势,明确回答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内涵不断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威力。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本质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经提出,就很快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同,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提高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根本上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是要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党员和干部素质如何,最终决定党执政能力的高低。要使全省运管行业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执政能力,首先就是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实现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制定符合我省行业实际的政策;需要我们不断扩大运输市场的规模,确保行业稳定有序发展;需要我们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打造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需要我们积极协调,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工作中时刻体现科学发展的内涵,将科学发展观体现行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三、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进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学习和实践的统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要以创建“六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活力型)为载体。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而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道路运输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协调、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道路道路运输管理科学发展能力。
当前,税费制度改革,使交通道路运输管理以及对市场的监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践,开展以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动机和目的。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要以保护和发挥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功能为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目的,以发展壮大道路运输服务产业为己任,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把发展作为道路运输管理的第一导向,把服务作为道路运输管理的根本宗旨,把执法为民作为道路运输管理的根本目的,在道路运输执法中把该管的一定管好,切实把行政管理职能转到行业监督、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培育、发展和规范独立公正、规范运行的行业协会,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
道路运输管理,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这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相一致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执法思路,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企业的诚信考核,增强相对人守法意识,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建以人为本、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道路运输服务品牌,树立道路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真正实现学习科学发展观与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相互促进
国土资源管理局国土局局长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土资源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领会十七大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有关重要论述
国土资源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是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十七大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有关重要论述。十七大报告中,与国土资源工作直接相关的就有20多处,既对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也明确指出了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要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要严格保护耕地,增强农业综合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等。对这些重要论述,我们要重点学习、加深理解,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向,为今后研究问题、规范管理、谋划发展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对××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全局,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保护和利用国土资源,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对××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一)加强县情宣传,倡导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土面积26.8万公顷,地貌特点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耕地面积13542.98公顷,人均耕地仅0.51亩,基本农田面积22896公顷,保护率达80.1。××虽然辖区面积大,但山坡地多、可建设用地基本涉及耕地、有的还涉及基本农田的实际,决定了我们实际可供建设的土地不是很多,而且每占用1亩耕地,就要增加两名“失地农民”。××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用地量大幅度增加,加大土地供需的矛盾。目前我县在土地管理方面还存在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粗放浪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农村空闲住宅多、空心村多,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等问题。土地和矿产都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们要大力开展国情、县情宣传教育,不能走外延式、粗放式的资源利用道路,不能盲目扩大建设占地规模,不能放纵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要求。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只有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才能加快发展,才能科学发展,才能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化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我县实现跨跃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持续发展。其次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近年来,党内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搞了不少次,比如“三讲”、“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较好地统一了全党同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创新实践了一批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铺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不良风气和倾向。本人认为,为了使即将分批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更加实在的成效,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稀里糊涂,当门外汉,搞瞎指挥。但是,学习只是途径,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应用。学而不用,顶个屁用。应该说,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外延等概念和理论并不是不知晓、不懂得,而是知之不行、学之不用,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造成了学与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这样,无论是对个人决策还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真理,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更要应用应用再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离开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将会走弯路、走错路。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既抓好理论学习,又突出实践特色,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创新体制机制,为从根本上、长远上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既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事求是查找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理论指导实践,是将抽象变为具体的过程。为此,必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空对空”,而应“实打实”。
三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是学习的主体,群众是实践的对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都是为了群众得实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干部的模范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山绿水、和谐安宁、美满幸福,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引导和带领群众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共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四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学习实践,离不开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实践方式。但是一定要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要服从于、服务于科学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创新活动、创新实践,都不能一味地追求名字的好听、响亮,而要更多地关心、关注其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坚决做到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形式坚决不搞,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坚决不做。要以内容统领形式,而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造势而造势,将学习实践活动搞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五是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主要的障碍是,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总是“爱近恶远”——对基层干部眼前的成就看得多些,对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似乎还不太关注。这就形成了干部任用中的一个导向性问题,还容易使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里,一方面,需要改革干部任用方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价值观,要有“不怕今人说不好,就怕后人骂脊梁”的忧患意识,把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和得失看淡些,把党和国家的千秋事业发展看得更重些,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文件中走向当地发展的实践中,并在生动、实在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党中央号召,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着重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搞好舆论引导,坚持统筹兼顾,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应该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间、原则和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接下来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掏出真心、付出真行。
总之,作为一名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本人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反思不足,积极对照整改,努力弥补差距,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
企业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市场主体(企业)的资格合格。企业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是基础性工作,做好这一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企业监管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年度检验、日常巡查监管、专项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监管方式,来保证市场主体(企业)的资格合格。在开展企业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监管工作,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我们必须强调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一切问题依靠加快发展来解决。企业监管工作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相统一,克服“一管就死”的错误做法。必须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企业监管职能的目标。要依法降低门槛,扩大领域,只要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和项目,都要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要改善准入机制,积极促进国企改革,积极协助引进外资,促进对外开放;要充分利用市场准入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
监管与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摆在我们企业监管工作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只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发展”与“监管”的内涵、精神实质和辨证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把握,有所作为。监管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监管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只有以发展推动监管,监管才是实在的、有效的监管。企业监管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对职能作用的认识。要深化对企业监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建立健全有利于投资创业的市场主体准入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要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的统一,把促进发展作为企业监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企业监管职能作用,营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件规定,我们在监管工作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认真加以落实。
二、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企业监管工作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努力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统一,克服“官本位”错误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监管与服务之间是辩证的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监管就会缺少优质高效服务的贴近度,因为优质高效服务是监管本质的体现,而没有优质高效服务,就会出现监管的盲目性,因为监管是优质高效服务内容的延伸。只有通过严格监管与优质高效服务才能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监管机构应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严格监管,强力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同步,监管与规范并举,树立大服务理念和大发展意识,推进工商“四化”建设,真正把监管过程变成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过程,寓监管于高效服务之中。企业监管的过程,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过程。要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切不可把监管与服务对立起来。
企业监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监管对象为本,以企业为本,把广大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多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服务企业是我们企业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宗旨。要深化企业监管对服务经济社会作用的认识。履行企业监管职责是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转变观念,改进管理,提高效能,把服务贯穿于企业监管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监管信息对宏观经济调控、市场主体投资和市场交易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充分挖掘,综合利用,强化信息服务。湖南省工商局推出的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活动,是服务企业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应当大力推进,真抓实干,务求取得实际效果。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监管与执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监管与执法是内在统一的。执法是工商部门实现监管任务的手段之一。要严格依法行政,否则不仅难以完成监管任务,还会因自身行为的不合法,导致对监管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侵害;实施行政执法,要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企业监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办事,规范企业登记管理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企业监管工作应当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监管执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不断发展。比如,通过监管执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支持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等。总之,通过监管执法,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监管与维权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统筹兼顾也是企业监管工作的根本方法。要深化企业监管对保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作用的认识。在企业监管工作中,既要保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又要增强依法维护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意识,做好确权、维权工作,同时还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统筹兼顾国家与企业的利益,统筹兼顾经营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严惩各种违法侵权行为,是构建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的法定内容。工商部门监管与维权也是统一的。在落实企业监管目标——发展经济、实现企业监管宗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维权是企业监管的主要任务。要通过监管执法和规范指导,努力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创建和谐市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力争企业监管工作上新台阶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企业监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企业登记管理职能作用,营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把提高服务水平、维护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登记指导,利用企业登记管理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强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严格企业登记审查,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办事,规范企业登记管理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强调服务,并不是不要监管,企业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责。企业监管工作就是要通过年检、日常巡查监管、专项检查和查处违法行为等,保证市场主体资格合格。这些工作抓好了,监管职责才算履行好。做好企业监管工作,必须积极推进 “四个转变”,即:“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一是要充分利用年检手段。企业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是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第一次把关,年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的又一次把关。年检要严格审查许可证件,凡未取得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件过期的,在企业取得有效的许可证件或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后才能予以年检。对企业经营地址、法定代表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深刻理解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并贯彻到实践中去。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在当代中国,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但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众之心,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尽心竭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重民生”的活动主题,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物价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民生息息相关。去年5月以来,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过快过高上涨,给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的价格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把着力解决物价过快上涨问题作为我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减轻物价上涨压力的措施,我们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也采取了各种得力措施积极应对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虽已大幅回落,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众仍希望进一步降低过高的价格水平。对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和谐。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委党组针对物价工作的特点,研究确定了物价局的活动主题是“稳物价、强监管、重民生、促发展”。“重民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价格工作的全过程,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因此,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一定要紧扣活动主题,正确处理好“稳物价、强监管、重民生、促发展”的关系。在“重民生”方面,要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等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关注和维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三、以利民、养民、惠民为出发点,加强收费管理工作
收费管理工作是物价工作的重心之一,与民生关系尤为密切。收费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不断完善利民、养民、惠民收费政策。针对我区目前收费总量仍然偏大的现状,继续组织力量进行收费清理,能够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可以降低的收费标准从低安排。已经出台的收费减免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坚决纠正各种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二是充分听取人民的呼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今后的收费改革中,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更重视群众的参与,积极探索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更自觉地依靠群众推进收费改革,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攸关的环保收费改革、教育收费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数字电视收费等部分项目的收费改革,使收费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群众的要求,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讲清楚道理,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是更加注意照顾和保护弱势群体。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也有一部分城乡居民因为种种原因,生活还比较困难。特别是由于物价的过快过高上涨,加重了这部分群众的困难。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收费政策调整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因节能环保需要提高收费标准的,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降低并有所改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