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热度:60

【导语】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3篇优秀的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第1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是本教育经典书,下面给大家分享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1566范文网范文网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范文写作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2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二次认真地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次读后的感受与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浏览,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只是有一个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读,对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适合本班级发展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作者在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它们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短短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的字眼,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动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很早就淡出学生的成长舞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质低;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长们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异常艰难。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家校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而不是仅仅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不关己事。

其次,要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级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编辑或转发一些教育经典语录或案例故事,无形中对家长起到引导作用;适时转载一些优秀的育儿经,与家长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范文网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或座谈会。指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只一次阅读,读后仍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潜能生的转化,我一直认为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事倍功半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敢苟同。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现任教班级中有一名叫吴权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1566范文网范文网不想学习。我对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看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1566范文网范文网手机版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掩卷遐思,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仍回荡在我耳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孜孜不倦地拜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4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的确如此,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首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我是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识和能力,例如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菲浅。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

近期,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惩戒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我班上的文同学平时属于活泼好动,管不住自己又经常会招惹别人的小孩,开学初期我就已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我抱着满腔热情试图感染他,改进他。然而收效甚微,他也时好时坏,犯错不断,我也曾想到过放弃他。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文同学他也想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也想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和同学相处。也确实调皮好动,管不住自己,我如果一味地只盯着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任何优点,我只会越来越急躁,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慢慢地我放平心态,不再用惯用的口气和他说话,有时还会表扬他做的好的地方。对他的要求尽量细化,一小步一小步的来。平时有时间就和他谈心。是啊,只有真正走进他的心灵,才能触及到他,对他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才能让他慢慢地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睦ナ导市卸!币虼耍颐怯νü⒑献餮暗墓餐澹醚谛挠胄牡慕涣髦刑逖橹兜男纬晒蹋」芩堑挠镅院苡字伞⒑芸尚α⑸踔敛煌暾谴锏乃枷肴词且恢碌模灰淌σ皇钡亟谜⑻嵘萄у男чκ鞘置飨缘摹nㄓ姓庋颐遣拍堋罢业胶⒆幼罴训难**绞健保拍芨诱印敖淌φ纳矸荨薄q吧洗嬖诶眩紫仁嵌辉敢舛越睿暗背梢患嗖钍拢肥担笆且冻鲆欢ǖ拇鄣摹!拔蘼垡桓龆械饺绾卫眩加φ毖щ崴伎肌sφ笔故榧晌目炖值脑慈s镅杂φ苯胨木袷澜纾晌鋈说牟聘弧!毖奥浜蟮亩颐窃诎镏鞘保皇侵苯痈杷鸢福且徊讲揭**プ约貉扒蟠鸢福顾щ崴伎肌?/p>

三、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学生想要改变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教师书读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是篇1566范文网范文网,主要描述教师、我们、学生、自己、建议、教育、他们、斯基,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第2篇】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1

透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推荐读书心得。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到达我们想要他到达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

我们教师就应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到达,有些是到达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到达,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盼与忍耐:对不一样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群众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最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3、把基础知识持续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能够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终生牢记的程度。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但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一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但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之中:他们在盖楼房,但是墙基在裂缝。

感悟:我是一个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也深深地体会到,许多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智力不好,而是基础没有打好。只要认真的辅导,他们是完全能够赶上去的。

我们必须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牢记终生的程度。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2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完美的、善良的。

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我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此刻学生面前,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信心,也能够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主角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务必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

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决定自我的讲课状况和学生的理解潜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

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善;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简单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就应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

总之,我的课堂就应有一种协调、融洽、简单、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我、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到达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我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能够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潜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

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3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4

最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这本书中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5

我认识了《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这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轻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长者送给我们年轻人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书中,这位长者那么执著而真诚地对我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蓄”,他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让我获益良多: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要集中”

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孩子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孩子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过了一部名著上的一部分故事,对它已经有了了解,那么我们在看由它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或看书时,我们就会看得特别认真,想办法将这个故事与这部名著里的其他情节联系起来去理解,你理解的越多,脑子中这个故事的前后联系越紧密,你就越爱看,对这部名著的思想理解得就越深刻。

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书中的知识,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毕竟很多建议是老教师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发展学生,也要发展教师自身;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这样才能在自己这个工作岗位上,虽然过的平凡,但也充实,不至于“蜡炬成灰泪始干”。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6

最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深受触动。《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读到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几年来真正读过的书有几本?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闲暇时会抱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闷头大睡,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

教师不读书,就会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淘汰自己,冷静下来一想,觉得大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从教10于年来,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深感自己的老本真的已经不够用了。那么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牢记大师的建议: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至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还强调指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那么从大师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读了大师的这些建议后,我对班里的同学进行了分析,觉得确实是这样的。

拿到文章后一般能够流利读下来的同学都是成绩比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后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的几位,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我想,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是一种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多布置阅读文章的作业,给同学们多讲讲故事,以此来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辅导,将从阅读方面下手,进行新的尝试,从“根“上解决他们贫困的原因。阅读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吧!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与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他曾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所有所有的一切,带给我们的不是抱怨与痛苦,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与成功。读到这些,审视自我,深感渺小,我们距离苏霍姆林斯基竟然是那样的遥远。是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句话我们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可是我们饯行的又有多少呢?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我想,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读《给教师建议》一书,受益良多,其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其理论和精华只有细细地品位才能感悟和吸收。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同时我将听从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读书将成为我心灵的自觉。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7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恐怕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的教师。

这本书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切身感受得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这是一本对一线教师极具帮助的书,打开书本,与以往的章节式不同,密密麻麻的100条“货真价实”的建议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这些建议可谓是非常全面,不仅有生动形象的事例,也有科学的理论分析。他不仅关注教师、关注课堂,更关注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所以他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提醒我们要关注差异。

他在第一章提到:为什么一些一年级就落伍或者不及格的学生到了二三年级会变得越来越可怕。是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关注到与其他孩子脑力发展的差距,这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缺陷。我们照顾到的永远是集体,而总是忽视一些个体。正是这样的一些个体,才是我们教育者最应该去关注的。

本书有多条建议都关注到了对后进生的教育。何为“后进生”,大众眼里的“差生”,而教育专家们是不容许有“差生”这个概念的。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开篇所说,他们不是“差”,只是与他人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要在这些差异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导致后进生学习有困难的原因较多。不仅是孩子本身的一些差异,也取决于教师的后天作用。为什么同意是一位学生,在不同老师的课堂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呢?成绩为什么也会有差别呢?这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模式、对作业的反馈等。

而在苏霍姆林斯基亲身的经历中,他遇到过不少的后进生,也举了一个关于“费同学”真实的例子。后进生比起别人,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障碍更多,那么扫除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是阅读。阅读能教会他们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的多了,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更敏锐。

而对于教师来说,想要翻阅在教育生涯中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8

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我精心背出来的课无动于衷?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40分钟?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我的苦口婆心转眼就忘的一干二净?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起码的认真规范书写都做不到?

翻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来感受书中涉及到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许多道理,使我有瞬间解决心结的感觉。如在开篇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他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尽其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

我们总喜欢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的要求也总是一样,所以每次都会在某些学生犯错误,某些学生学不会知识时,生气郁闷,甚至在耐心再教育之后依然没有进步时忍不住咆哮,抱怨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学生,读过第之后忽然就不再纠结,“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是教育技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再如书中还谈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同样,在第48条建议‘要思考,不要死记!’中也提级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师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自己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啊,这一点是我平日里试图努力尝试的,可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心思,由于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响,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以后会加大这方面思考的力度。

每天读一点,进步多一点!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9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觉得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

如他提到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建议,我觉得获益非浅。苏霍姆林斯讲到:“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顽强地克服困难。因此,不管是面对犯错的学生,还是面对某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拥有热情,才能无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钻研,合理地运用空闲及有效时间来工作,学习。

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这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同时,我觉得做为老师应该要多读书。

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刻都告戒我们要努力读书,读好书。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流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我想,最要是读书。所以,让我们做一个乐学的教师,因为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通用)

【第3篇】最新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的确如此,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首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我是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识和能力,例如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菲浅。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第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

《给教师的建议》是杜殿坤先生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翻译而成,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内容全面而又清晰。

这本书是将原书的两册合并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它囊括了学生与教师、上课与下课、劳动与学习、时间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它又将这些内容用一百个小标题分别标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相互割裂而又有机统一。比如说,它的第2条建议谈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结尾时它指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紧接着,它的第3条建议就谈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就这样,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独立性,把一本厚书变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让读者倍感轻松。

第二,见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理论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这本书与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理论分析十分精辟,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动的实际事例揭示出来的,对读者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教之友《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比如说,在第19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问题上,它根据很多教师要求后进生只读教科书,甚至只背书不思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那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然后,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第三,语言朴实而又生动。

追本穷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独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编译下,它同样具有了语言的朴素美。比如说,在第14条建议的开头这样写“民间教育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试问,这么朴实的词语,这么经典的比喻,我们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见到呢?再比如说,在第76条中论述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这样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发展……”类似深入浅出的文字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极便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师学习,又如和同事交流,轻松而又愉快。

【第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00字范文

刚做教师时,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平时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的只言片语,却从来没有机会整个系统的读到这本书。其实也明白当老师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平时的忙碌却让我感慨长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有幸凭借云舒写的平台,让我利碎片化的时间终于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本完整的书。首先是打卡的方式从外界监督这我把十二讲认真听完并反复听以加深理解,作出详细的笔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对全书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实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及对全面发展的论述和我们现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论是一致的,把教育变成一种需要,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者。

当我终于完成十二讲的学习任务时,感觉对自我是一种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忙里偷闲,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完成专业的阅读。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他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生动的实际事例与精辟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很多都能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分章随时阅读,根据书中内容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样我每天不管多忙总要细细地品读半个小时,感觉思考颇多,也收获颇多,不仅品味到了阅读的妙处,最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章节,感觉书中提到的老师的生活现状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处,而书中的指导方法又像是为我开出的良药。

【第6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第7篇】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心得给教师的建议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心得范文1:

借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我是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识和能力,例如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20xx年至20xx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菲浅。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心得范文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心得范文3: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第8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孙 艳 红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是实验室,有多少学校能真正重视它的建设呢?

建议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都是说培养学生记忆力的。

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也就是要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他说,假如我们把六年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这些不随意识记的东西要和随意识记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不一定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也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由不随意识记随时能勾起随意识记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随意识记(比如阅读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会是死记硬背。

在这里,苏氏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学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也就越容易。这种现象,想想也不难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他就会举一反三,从而在他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识树”,里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识有了遗忘,他也会很快地从某一根枝条出发,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个所需要的部分知识。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概念,让他所掌握的知识如中药铺中那一个个排放整齐而有序的药匣子,如何需要哪种“药材”,就会很快地抽取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每一种知识所伸展的触角都要有所了解,只有他的触角伸得越长,他才会很快地找到。“学前期和小学学习期,是为牢固的记忆力打下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儿童通过专门的背诵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

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卢 广 莉

我最近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我有几点体会。

一、 如何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二、 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

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三、 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书中众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

位上。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四、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进步。

王 璟 娜

通过读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我”做起,从“心”做起!

一、一切始于责任

责任心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树立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小学教育是启蒙阶段,小学生善于模仿,而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心灵纯洁,可塑性很大,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去效仿,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们姑且保守地计算,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学生,那么工作三十年就会有五百名学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响。有人说:责任,人人具备了它,一个民族将振兴;一个民族具备了它,一个国家将走向繁荣。而作为教师,有了责任心,你将影响的也许会是一个人的一辈子!一旦我们有了较强的责任心,那我们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就会如花朵绽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

我认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应该把它看做一份光荣的事业,必须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担负起这份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计报酬地工作着,享受着这份责任所赋予的快乐。

二、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如今的我,走进教师行列已十几年,也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家长对子女殷殷期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学生每天早读午写不能迟到,自己就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门口,不管风吹雨打或身体不适都从没更改过。开始还有个同学迟到,但当他们来到教室,看到老师已在教室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准时到校了。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消灭错别字,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练写粉笔字,做到板书秀丽简洁,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圈出错别字,并示范一个正确的字让学生对照改正;在写《学生手册》中的评语时,我先打草稿,反复修改,注意用词准确,书写端正。我要求学生礼貌待人,五讲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在家长、学生面前,主动和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及时了解情况,从不摆架子。批评学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语。这样,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那时当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学生特别爱模仿,许多家长都对我说:“老师,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总是模仿您的样子当小老师,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也在学呢!”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无比舒畅,也真正体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三、坚持学习是切实提高质量的保证

都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学习,才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领路人的角色。把握每个时机给自己充电加油,做到每时每刻都是最佳状态,才能迎接挑战,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若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走出这一步,我们的学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读书,教学相长,充实自己。

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称为“园丁”、“蜡烛”、“人梯”……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不正是人们对我们满怀的期望吗?我们只有把“提高质量”始终放在心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负人们托付于我们的重任啊!

【第9篇】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通过读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我”做起,从“心”做起!

一、一切始于责任

责任心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树立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小学教育是启蒙阶段,小学生善于模仿,而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心灵纯洁,可塑性很大,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去效仿,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们姑且保守地计算,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学生,那么工作三十年就会有五百名学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响。有人说:责任,人人具备了它,一个民族将振兴;一个民族具备了它,一个国家将走向繁荣。而作为教师,有了责任心,你将影响的也许会是一个人的一辈子!一旦我们有了较强的责任心,那我们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就会如花朵绽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

我认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应该把它看做一份光荣的事业,必须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担负起这份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计报酬地工作着,享受着这份责任所赋予的快乐。

二、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如今的我,走进教师行列已十几年,也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家长对子女殷殷期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学生每天早读午写不能迟到,自己就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门口,不管风吹雨打或身体不适都从没更改过。开始还有个同学迟到,但当他们来到教室,看到老师已在教室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准时到校了。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消灭错别字,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练写粉笔字,做到板书秀丽简洁,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圈出错别字,并示范一个正确的字让学生对照改正;在写《学生手册》中的评语时,我先打草稿,反复修改,注意用词准确,书写端正。我要求学生礼貌待人,五讲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在家长、学生面前,主动和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及时了解情况,从不摆架子。批评学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语。这样,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那时当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学生特别爱模仿,许多家长都对我说:“老师,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总是模仿您的样子当小老师,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也在学呢!”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无比舒畅,也真正体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三、坚持学习是切实提高质量的保证

都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学习,才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领路人的角色。把握每个时机给自己充电加油,做到每时每刻都是最佳状态,才能迎接挑战,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若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走出这一步,我们的学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读书,教学相长,充实自己。

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称为“园丁”、“蜡烛”、“人梯”……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不正是人们对我们满怀的期望吗?我们只有把“提高质量”始终放在心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负人们托付于我们的重任啊!

【第10篇】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书中所谈的每一个问题,不仅配有生动的实例,而且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娓娓道来的教育教学实例,让读过此书的教师们,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在这本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一共谈及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并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古往今来,“书籍”一直都被誉为人类的朋友,因为它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坦率来说,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学习的楷模。他之所以能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和广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正因为不断地读书,不断地积累,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这本被誉为“学校生活百科全书”的《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尽在1566范文网范文网。

【第11篇】202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第71条

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类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另一类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方法。】

随着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演讲法在文学课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而在数学课上则具有另外一些特点。对劳动过程或劳动技能的演示法,要根据劳动与理论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来决定。学习自然常识时的观察法跟学习物理过程时的观察法,不仅由于感知知识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也由于脑力劳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智育的成效取决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取决于许多细节的灵活变换,而这些细节则受着具体环境的制约,是无法在教学论里事先加以规定的。实践之所以是理论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正是因为在实践里才能展示出理论的全部的多方面性。【实践是知识运用的磨刀石。】

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学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运用知识的性质上,体现出道德发展和智力发展相统一的真正本质。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因学生而定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的,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这也要求教师手中的方法要多一些,能够有选择性。】

例如,在五年级的历史课上学习希腊——波斯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点和信念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学生的进一步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道德面貌,并不取决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和背诵得多么牢固。在这里,知识的运用是间接的:所运用的并不是每一个别的具体事实的知识,而是对历史事件的思想的、道德的评价,这种评价表现在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态度上,表现在他们的积极活动的性质中。

有经验的教师力求做到,使儿童对于希腊人反对外国入侵者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的赞赏钦佩的感情,永远保留在他们的意识里。教师分析历史事实,揭示教材的思想内容,是服从于教育目的的:使儿童确立热爱祖国的情感,不仅从当代的思想角度去认识历史事实,而且加深理解这些思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讲述教材时可以引用教科书里没有的鲜明生动的事实。教师并不从所讲述的材料中把应当让学生记住的事件单独划分出来(有时候也会有这种必要),在课堂上并不使用那些促使学生去识记这些事实的教学方式,而是让不随意识记的规律起作用,即教师引用的补充材料(鲜明生动的事实)越多,则学生对主要的、基本的东西理解得就越深刻,记忆得就越牢固。【也不是说学生头脑中拥有的第二套教学大纲的内容越多,越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补充材料学生自己阅读都起这样一个作用。】

历史叙述法应当始终用丰富的鲜明生动的事实来揭示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在历史叙述法中,譬如,与数学叙述法有所区别的,就是这里没有必要在第一次感知教材时,就进行目的在于随意识记的专门工作。否则,就会削弱教材对于学生的意识和情感的思想影响。教师在文学、历史课上的叙述中引用的补充事实越多,学生对于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思想思考得就越深入,体验得就越深刻;而哪里有对于思想的情绪的感知,哪里就有不随意识记(它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保卫祖国的思想对于儿童是亲切而珍贵的,儿童们也常常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历史事件越是鲜明地受到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光辉的照耀,就越有可能把叙述法和谈话法结合起来。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和语文教师都能根据教材的教育目的来使用谈话法,让儿童说出自己关于祖国保卫者的英雄行为、勇敢精神的感想,使重要的政治思想在儿童的意识里变成个人的信念。儿童并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消费者”,他们对于祖国保卫者的命运是深为关心的。在历史、文学课上,谈话法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在明确教育目的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补充大量的相关的内容,只要教学目标是清晰的,而且是面对越抽象的东西,越可以通过形象的感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惊喜层次。】

在这种历史课上,没有必要让学生以熟记为目的而独立阅读教科书(除非教学和教育的目的提出这样的要求)。这种课不需要编制图表、详图、示意图之类的东西,那样会削弱课的思想方向性(要做这类作业的话,可放在复习期间和把知识系统化的阶段进行。)同样地,在文学课上着重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美学价值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顺便地复习教学大纲的其他章节。【学习方法的选择要因课因内容而定,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

语法课上的教学方法则是根据完全不同的条件决定的。如果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某一章节时,他们主要是在第一次感知时,当堂获得知识(而后实现知识的发展和深化)的,那么在学习语法的某一具体章节时,学生对知识的第一次感知,仅仅好比是先学一下以后许多课的一个纲要,在以后的各节课上,这些知识的实质性的东西还要反复出现,还要经常地再来回顾第一次感知的东西。在这里,教学以及识记的过程,就在于对同一个概括(规则)所阐明的许多同类事实进行逐渐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在学习语法时,学生的课外实际作业(课外阅读、就某一条规则做些练习等)就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语法是一个长期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语法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不断熟知的内容,而对于情感的体验能够明了就可以,所以在这两种课中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在实践中立于善于积累这样的方法,从而形成我们的教学经验。】

我们在低年级和中年级的语言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考虑到学生理解语法规则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使学生对规则的思考跟做练习、独立地解释活的语言事实相结合。【这里就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经验了。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取舍。】正因为如此,我们把“解释事实和现象”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一方法里,知识的深化是跟知识的运用紧密结合的,这样也加强了不随意识记的作用。要想把某一材料在记忆里保持得很牢固,就要给学习这一材料分配较长的时间。对于那些用来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许多事实的规则、公式或其他概括性的原理,如果教师想在一节课或几节课里就让学生掌握它,那就不可避免地不但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肤浅的,而且会使他们的智力变得迟钝,使他们的智慧的创造力受到禁锢。学生不会使用语法规则,正是这种匆忙地学习教材的结果。【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反思,有些知识是需要长期不断加强的,有些只是理解即可,对于不同的知识处理方法是不相同的,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教学的有效性都是无益的。】

在我们的语法课上占优势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解释活的语言事实和现象。学生通过解释语言事实和现象,来逐步地理解语法规则的实质。教师为每一条规则选编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去完成;而对于那些只有思考过更多的事实才能理解规则的学生,还要挑选一些补充性的个别作业。对这些学生,有时发一些练习卡片,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正字法材料。【需要长期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这种练习绝不是盲目的,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选编,让学生进行了训练。】在语法、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以前所学过的规则、定律、公式是用来掌握新的规则、定律和公式的,因此这些学科的教师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运用作为最重要的复习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其实一直在运用这些方法,只是我们不善于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

教学方法要与智育的任务相适应,这一点也决定着课的结构和课的各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校全体教师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制定了课的结构。在制定课的结构时,我们遵循下述几条原则:

(1)把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跟第一次感知知识和知识的发展、深化、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巩固知识就不作为课的一个阶段了。知识的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完成专门的练习、实验室作业和其他类型的独立作业,而且包括掌握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2)运用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仅是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我们力求通过知识的运用来经常获得反馈联系,即教师要不断地得到关于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每一个学生取得了什么成绩的信息。教师是否能及时地得到关于每一个学生脑力劳动情况的信息,取决于是否能正确地选择让学生运用知识的题目,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力量和能力,特别是考虑到脑力劳动的独立性和个体性。【所以习题要有选择地进行,不能随意,这也要求教师要学会自己编制整理适合于学生的练习题。】

(3)掌握知识过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如果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某一章节的时间为3小时,那么这绝不是说,过了这3小时,学生就完全掌握住这些知识了。知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地发展和深化的。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既是在课堂上,也是在完成家庭作业以及在自学(阅读参考书、准备报告和提要等等)的长期过程中始终进行着的。为了巩固、发展和加深知识所要进行的实际作业,应当分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完成。【不断的加强与巩固】

以上述原则为依据的课,其特点是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多样性。在一至四年级的绝大多数的语法课和数学课上,教学常常是先从实际运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开始的: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规则、规律性、定义和其他概括性的东西的理解。例如,目前在语法课上学习的是非重读元音字母的正写法,教师就可以从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则的实质的许多教学方式中选择一种:让学生抄写一系列句子,解释这些句子中带有非重读元音字母的词的写法;或者,让学生从阅读课本中把带有这一类词的句子挑选出来;或者,根据一定的标志和特点把带有非重读元音字母的词分类集中起来;或者,让学生用带有非重读元音字母的词句,等等。

【第12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023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第13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023范文

今年寒假,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书中所谈的每一个问题,不仅配有生动的实例,而且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娓娓道来的教育教学实例,让读过此书的教师们,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在这本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一共谈及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并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

(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古往今来,“书籍”一直都被誉为人类的朋友,因为它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坦率来说,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学习的楷模。他之所以能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和广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正因为不断地读书,不断地积累,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这本被誉为“学校生活百科全书”的《给教师的建议》。

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么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通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通过与书籍结为朋友,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才能让我们真正胜任教书这份职业,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养成看书,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职业素养。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必将会积淀成我们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引领我们积极向前。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