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农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7篇优秀的新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生活中,有关空气、水、土壤等污染事件的报道时有发生,一方面人们的生活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群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食品安全。
局系统各林业局地处秦岭腹地,林区水源洁净、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是打造“山水秦岭人文陕西”的重要区域。以高山果蔬、食用菌、中华蜂蜜等为主的“三秦森工”系列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但如何让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群体了解认知到认牌购买“三秦森工”系列产品成为我们营销的首要任务。为此,省局产业处牵头、省属五局派员参加了首届中国“新农人营销创新实战”,希望尽快完善产品营销策略。
一、学习收获与体会
(一)认识品牌经济,树立自有品牌,加快品牌推广。
品牌战略是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商标是企业产品品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信誉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
耐克公司可以一双鞋不做而用品牌控制全球鞋市场;可口可乐老板说,如果把他的固定资产全部烧光,他可以立刻凭借品牌的无形资产而重生。思想汇报专题众所周知的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的“二八现象”,充分证明了强势品牌蕴含的强大市场竞争力,品牌发展战略正在释放强大竞争力。学习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战略,树立“三秦森工”自有品牌,进行品牌包装、推广、宣传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二)利用线上拓展销售新渠道,搭建平台实现圈层经济新转化。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电商营销这一渠道当中。农业电商通过和生产者之间直接签订合同,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品牌,既可节约成本,也可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结合,赢得更大合作机遇。
陕西三万亩土豆实操者土豆姐姐冯小燕是第一个给土豆注册品牌、通过网络销售的人,她通过微信、微博等电子渠道发布信息,倡导“粉丝经济理论”,参与各类活动,通过陕北民歌、演讲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交流,取得信赖、实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褚橙、柳桃、潘苹果操盘手胡海卿抓住目标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将高端人群作为目标客户的推广策略,利用微博发布、名人效应、媒体联盟的支持,范文top100成功将褚橙包装策划为励志橙,实现了销售价格的大幅增长,利用多个热销网站和采取众筹等方式,创造了不打折热销的奇迹。
以上实例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一场革命,营销主体已由大众消费向圈层经济转化,只要把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属性的一群人组合在一个平台,提供特定服务,就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将新思维、新理念更好地应用于“三秦森工”品牌的营销推广。
(三)引进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提供休闲体验的综合服务。
创意农业是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它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空间。
结合系统高山果蔬、中蜂养殖、食用菌生产,适度发展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等服务配套的居民体验营销试点,通过消费者传递,实现营销突破。结合体验活动,发展森林旅游业,引导城乡居民体验乡村文化洗心、山林空气洗肺、小溪泉水洗血、有机食物洗胃的消费新潮流。满足多层次需求,创造效益最大化。
二、思考及建议
(一)瞄准目标人群,明确营销定位,进一步提升三秦森工品牌价值。
近两年来,系统上下着力打造“三秦森工”品牌,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较为稳定产品供应体系,对外加强了品牌宣传、强化了营销力度。“关注食品安全,陕西林业在行动”、“三秦森工,小时候的味道”“健康生活,品质服务”等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三秦森工”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经过学习,我们感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涉农行业中的种养殖业受政策、市场、气候变化等多因素制约,与其他众多产业相比利润较低。当前形势下,必须要走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6次产业,实现以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实现农业行业的持续发展。要利用好混合所有制企业三秦森工农林发展公司这一市场营销平台,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产品营销,范文写作实现公司+基地产销衔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将“三秦森工”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品牌价值。
(二)合理运用体验营销策略,向需要产品的人营销需要的产品。
体验营销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我们要遵循顾客参与、体验需求,可以适度发展太白蔬菜园、中蜂养殖、食用菌等产业的居民体验营销试点,把城镇中高端人群请到生产现场,亲眼目睹见证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过程,组织体验活动,感受品牌优势,创造品牌价值。通过消费者传递,发展圈层经济,针对性营销实现营销突破,使企业的产品销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深化“三秦森工”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秦森工”注册商标是凝聚系统上下心血打造的全体森工人共有的财富,也是局系统发展融入市场经济的见证,品牌是传递生产者信誉的有效工具。“第一心得范文网三秦森工”品牌经过前期的宣传和营销,品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打造品牌难,维护好品牌更非易事,因此,三秦森工品牌需要经营和维护,各基地单位要珍惜创建来之不易的自有品牌,要按照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坚持定期检测制度,聘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定期跟踪检验,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建立起真正属于我们的忠诚顾客群,提升品牌的无形资产,有效拓展市场份额。
这篇内容主要描述品牌、营销、三秦、发展、企业、实现、市场、农业,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新农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干部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注重文明礼仪,增强综合素质重要手段。
xxxx年7月20日至24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宜宾市首期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首先感谢县委组织部、人事局的关心、培养和推选,还要感谢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每一课学习都认真听讲、仔细笔记,课余时间也不忘与其他朋友沟通、交流。一周的集中学习虽然短暂,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今后工作中长期受益的。下面我将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于后:
一、重新认知自我,找准了定位
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工作已近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增添了不少新的认识。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工作的内容也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回顾到职时的计划蓝图和自我定位,已经不太符合现在新环境、新形势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了。市委组织部沈军副部长在培训班的第一讲中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让我深有醍醐灌顶之感,范文写作让我更深层地明白了大学生村官“为什么要招”、“究竟要干什么”和“究竟该怎么干”的道理。今后,我们要努力做群众喜欢的村官,注重把自己培养成能干、实干、奉献、廉洁的大学生村官。要正确定位,演好角色,尽己所能造福一方,切实履行好大学生村官的使命。
二、参观新农村示范点,开阔了眼界
7月22日下午,市委组织部精心安排了实地参观学习的内容,我们有幸参观了新农村示范点李庄镇安石社区、凉姜乡九里社区示范点。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思维眼界,将我们的思维从带有局限性的`传统农村引导到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安石社区积极进行产业富民、沼气利民、道路惠民等各项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养殖业(养鱼、养猪)、种植业(水稻、水果和经济林),建成了粮—沼—猪—果”生态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依托帅家沟水库,发展旅游业。接着,我们参观了安石社区大力引进的生态型项目—云辰乔木园林,该公司总投资约1亿元,年销售产值可达1500万元,可解决当地劳动力200个左右。将带上了走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九里社区那碧绿铺地的葡萄和西瓜着实养眼,九里葡萄是凉姜的招牌产品。为老百姓的充分就业与创业找到了实际的产业支撑,真正实现了凉姜镇人民既能安居又能乐业的目的。范文网专门成立水果协会,主要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引进、品牌打造、营销策略和农产品深加工。
通过参观发现,这几个示范区都是立足村情实际,拓展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打造专业品牌,通过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助推老百姓发家致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创造出了辉煌业绩。
体会一:要突破以个体为主进行传统生产,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分散的旧思维,努力适应生产机械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良化、营销体系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方向,拓宽农业发展内涵,并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进一步促进农工商各行业协调发展。
体会二:要突破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地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整合。
体会三:“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选择。“一村一品”,是指为了提高整个村的发展活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努力打造“一流”和“尖端”化。
要发展“一村一品”,就必须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县、乡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第一心得范文网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三、学到有用的工作技巧,拓展了思路
兴文县徐秋华副县长,通过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工作技巧和处理群众事务体会,从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重点难点、技巧三个方面为我们讲授了“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我深深认识到:心存百姓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为群众办实事,是赢得民心的保证;公开公平办事,是我们工作中的处事原则。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吴郁魂教授,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为专题,通过翠屏区谢坝村、南溪县长江村发展“一村一品”见成效,重点讲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意“生态、安全”,加大农副产品的加工力度和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业产业化在带动农民致富上的优越性,特别是打造“一村一品”这一途径的意义。
四、上级的高度重视,坚定了信心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争议性较强的话题,有人认为当“大学生村官”可以发财;大学生把“村官”作“跳板”,为了以后升迁;“大学生村官”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同时,有的“大学生村官”也觉得待遇不公平、身份太混乱、干事有风险没保障、前途不明朗、生活艰难、上级主要领导交流少等。所有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使个别人有了“混日子”的想法。
市委组织部精心举办的这次培训班,邀请了很多在学术或工作上有独特见解和有相当建树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讲课,他们在百忙之中的授课,是对我们身份的认同,充分体现了组织、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重视,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心。这次培训获益匪浅,机会难得,希望今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最后,再次由衷地感谢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和培养。
新农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新农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是篇第一心得范文网,讲的是关于发展、我们,工作、大学生、村官、通过、新农、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xx年12月23日)
我于12月18日至22日参加州委组织部举行的新农村建设学习培训班。几天来,通过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彩授课,同时与先进县领导的研讨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专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深刻见解,结合我今年主抓的四个新农村建设,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农业基础还处在滞后薄弱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范文top100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xx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4.8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中央十分关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10.7亩,现在只有3.7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xx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2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2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年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绝对差距是209元,相对差距是1∶2.57。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15—20年。现在全国仍有5万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作贡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xx年中国的gdp为8.95万亿元,财政收入为1.34万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万亿元思想汇报专题,而xx年,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8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2975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3397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422亿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xx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范文写作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9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十分明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生活中,有关空气、水、土壤等污染事件的报道时有发生,一方面人们的生活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群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食品安全。
局系统各林业局地处秦岭腹地,林区水源洁净、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是打造“山水秦岭人文陕西”的重要区域。以高山果蔬、食用菌、中华蜂蜜等为主的“三秦森工”系列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但如何让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群体了解认知到认牌购买“三秦森工”系列产品成为我们营销的首要任务。为此,省局产业处牵头、省属五局派员参加了首届中国“新农人营销创新实战”,希望尽快完善产品营销策略。
一、学习收获与体会
(一)认识品牌经济,树立自有品牌,加快品牌推广。
品牌战略是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商标是企业产品品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信誉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
耐克公司可以一双鞋不做而用品牌控制全球鞋市场;可口可乐老板说,如果把他的固定资产全部烧光,他可以立刻凭借品牌的无形资产而重生。思想汇报专题众所周知的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的“二八现象”,充分证明了强势品牌蕴含的强大市场竞争力,品牌发展战略正在释放强大竞争力。学习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战略,树立“三秦森工”自有品牌,进行品牌包装、推广、宣传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二)利用线上拓展销售新渠道,搭建平台实现圈层经济新转化。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电商营销这一渠道当中。农业电商通过和生产者之间直接签订合同,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品牌,既可节约成本,也可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结合,赢得更大合作机遇。
陕西三万亩土豆实操者土豆姐姐冯小燕是第一个给土豆注册品牌、通过网络销售的人,她通过微信、微博等电子渠道发布信息,倡导“粉丝经济理论”,参与各类活动,通过陕北民歌、演讲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交流,取得信赖、实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褚橙、柳桃、潘苹果操盘手胡海卿抓住目标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将高端人群作为目标客户的推广策略,利用微博发布、名人效应、媒体联盟的支持,范文top100成功将褚橙包装策划为励志橙,实现了销售价格的大幅增长,利用多个热销网站和采取众筹等方式,创造了不打折热销的奇迹。
以上实例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一场革命,营销主体已由大众消费向圈层经济转化,只要把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属性的一群人组合在一个平台,提供特定服务,就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将新思维、新理念更好地应用于“三秦森工”品牌的营销推广。
(三)引进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提供休闲体验的综合服务。
创意农业是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它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空间。
结合系统高山果蔬、中蜂养殖、食用菌生产,适度发展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等服务配套的居民体验营销试点,通过消费者传递,实现营销突破。结合体验活动,发展森林旅游业,引导城乡居民体验乡村文化洗心、山林空气洗肺、小溪泉水洗血、有机食物洗胃的消费新潮流。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满足多层次需求,创造效益最大化。
二、思考及建议
(一)瞄准目标人群,明确营销定位,进一步提升三秦森工品牌价值。
近两年来,系统上下着力打造“三秦森工”品牌,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较为稳定产品供应体系,对外加强了品牌宣传、强化了营销力度。“关注食品安全,陕西林业在行动”、“三秦森工,小时候的味道”“健康生活,品质服务”等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三秦森工”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经过学习,我们感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涉农行业中的种养殖业受政策、市场、气候变化等多因素制约,与其他众多产业相比利润较低。当前形势下,必须要走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6次产业,实现以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实现农业行业的持续发展。要利用好混合所有制企业三秦森工农林发展公司这一市场营销平台,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产品营销,范文写作实现公司+基地产销衔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将“三秦森工”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品牌价值。
(二)合理运用体验营销策略,向需要产品的人营销需要的产品。
体验营销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我们要遵循顾客参与、体验需求,可以适度发展太白蔬菜园、中蜂养殖、食用菌等产业的居民体验营销试点,把城镇中高端人群请到生产现场,亲眼目睹见证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过程,组织体验活动,感受品牌优势,创造品牌价值。通过消费者传递,发展圈层经济,针对性营销实现营销突破,使企业的产品销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深化“三秦森工”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秦森工”注册商标是凝聚系统上下心血打造的全体森工人共有的财富,也是局系统发展融入市场经济的见证,品牌是传递生产者信誉的有效工具。“三秦森工”品牌经过前期的宣传和营销,品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打造品牌难,维护好品牌更非易事,因此,三秦森工品牌需要经营和维护,各基地单位要珍惜创建来之不易的自有品牌,要按照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坚持定期检测制度,聘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定期跟踪检验,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建立起真正属于我们的忠诚顾客群,提升品牌的无形资产,有效拓展市场份额。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年4月25日至29日在南宁市委党校参加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通过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收获多多,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范文top100而是涵盖“三农”方方面面的工作,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全面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内容。
新农村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项阶段性工作,更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确立长远目标,通过渐进式的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也要结合实际,抓住有利时机,有选择、有重点地深化突破。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也不仅仅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共同任务和责任,是项全局性事业。
二、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
思想汇报专题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充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农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建设,做到加强领导,但不强迫命令,加强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9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因而,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培养有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
要加强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本领,提高思想品格素养,使他们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既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加物质财富,又能主动地实现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范文写作无本之木”。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上来,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年4月25日至29日在南宁市委党校参加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通过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收获多多,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而是涵盖“三农”方方面面的工作,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全面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内容。
新农村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项阶段性工作,更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确立长远目标,通过渐进式的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也要结合实际,抓住有利时机,有选择、有重点地深化突破。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也不仅仅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共同任务和责任,是项全局性事业。
二、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
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充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农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建设,做到加强领导,但不强迫命令,加强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9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因而,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培养有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
要加强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本领,提高思想品格素养,使他们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既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加物质财富,又能主动地实现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上来,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xx年12月23日)
我于12月18日至22日参加州委组织部举行的新农村建设学习培训班。几天来,通过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彩授课,同时与先进县领导的研讨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专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深刻见解,结合我今年主抓的四个新农村建设,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农业基础还处在滞后薄弱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xx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4.8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中央十分关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10.7亩,现在只有3.7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xx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2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2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年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绝对差距是209元,相对差距是1∶2.57。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15—20年。现在全国仍有5万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作贡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xx年中国的gdp为8.95万亿元,财政收入为1.34万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万亿元,而xx年,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8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2975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3397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422亿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xx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9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十分明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央对我国的发展建设目标有4个,即:建设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4个目 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设,更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用了五句话的要求,即: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20个字讲到了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等问题。把它还说具体一点,就是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向前推进。其主要任务有5条:
1.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的是4个方面:①调整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②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③大力发展非农产业;④大力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xx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等,改善人居环境即“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
3.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①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②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④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⑤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评选“五好家庭”等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要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面'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点'上,我们建设几个有代表性的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3、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管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4、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7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7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