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参观党校教师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6篇优秀的党校教师教师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党校教师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上周,一场名为《遵义会议的历史抉择》党史情景剧,让台下宁波市委党校的教职员工大呼过瘾。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这也对党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提升党校执教能力?这需要党校教职员工不断交流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筑牢“党性之魂”。对此,市委党校还专门邀请了吉林省长春市委党校优秀教师团队,结合“两学一做”进行示范授课。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学一做”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样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高度关注。此次市委党校邀请了长春市委党校副校长邵静野教授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进行专题讲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党委会十二条工作方法背后凝结着的党领导革命事业宝贵经验,及其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两学一做’党校当先行。我们要使全体教研人员能够深入地学习和领悟其中的基本思想,掌握更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接下来的‘两学一做’送课下基层的进程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幼儿园教师学习两学一做学习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那么党校教师作为塑造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灵魂的工程师,具体又该如何做?笔者以为党校教师当用“两学一做”导航,率先垂范,自觉争当四种表率,才能为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觉锤炼党性,争做政治坚定的表率。党性教育是党校和党校教师的必修课,党校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方针要求党校教师要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不断锤炼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讲:“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因此,自觉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教师的首要政治品格和从容应对任何风浪考验的压舱石,党性是党校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之基和立言之向。党校教师的党性体现在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上。党校教师的党性,根本是“姓党”,核心是“忠诚”。
因此,作为党校教师,必须要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要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做到“讲政治,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要自觉将个人的人生价值、理想追求与党校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必须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学党章、学党规、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同时,要根据不同对象灵活学习的形式,增强学习的效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
坚持刻苦钻研,争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党校教育的核心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党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必须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刻苦专研,不断学习,长期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党校教师不仅要坚持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养成勤奋学习、刻苦专研的良好习惯,而且要认真学习马列原著、研读经典,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且要结合学习,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理论问题,用自己研究的东西去启发别人,给学员不知道的知识,给学员不知道的信息,给学员不同视角的结论,这样才能引起学员的思考和共鸣,使学员在思考中受到教育。
同时,党校教师还必须树立向实践学习、向学员学习的理念,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与来自基层一线的学员多交流、多沟通,深入了解、认真研究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善于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经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回答现实问题,才能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级党员干部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动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两学一做”入脑入心入课堂,才能使党校教育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服务、为党员干部成长服务。
讲纪律守规矩,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自然就更谈不上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作为党校教师不仅要带头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明确“红线”在哪里,知道不可逾越“底线”, 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按党章办事,自觉遵守党纪党规,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而且要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好管理好引导好,使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把好私德关口,树好自已形象,为党员干部队伍增光添彩。
忠于职守,争做勇于当担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敢不敢负责、能不能担当,是我们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关键所在。党校教师是教育党员的党员、教育干部的干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必须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如果没有一股子螺丝钉的“钻劲”、“韧劲”,没有勇于当担的“拼劲”,没有咬紧牙关拼上去的勇气和信心,就很难把问题看清看透,把困难破解,就难以柳暗花明,实现“弯道超越”,稍有松懈我们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掉队落伍。
因此,党校教师必须要在“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定位,要有赶超进位、奋勇向前的使命担当,要热爱自己从事的崇高事业,时时不忘自己的责任、时时不忘组织的信任、时时不忘岗位的重要、时时不忘学员的期盼,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勇于在“两学一做”的实践中探索突破,在突破中推进工作的崭新局面。
这样,才能用自己过硬的本领、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定的信仰与政治品格以及丰富的学识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把党员干部送往理论和道德的颠峰;才能教育引导每一个党员干部,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而引领群众万众一心扶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慧、出实力、展形象,助推宏伟“中国梦”变为美好现实。
9月15日上午,xx教授为第**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讲授了《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研究》的专题。贺教授运用详细资料,引经据典,全面、系统和深刻地阐释了民生问题的内涵和特点,当前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的原因,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办法。专题讲授发人深省,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前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
民生是国家之本。民生问题好比水载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正确认识当前中国民生问题出现的社会背景
理性、客观看待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这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不是在普遍贫穷背景下出现的,而是在社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例如,1978年到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22年的近7%。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以国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1978年到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153元。
3.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生机盎然,民众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二、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焦点在于尚需完善普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机制。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如“择校热”高温不降,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因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而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2.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近年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许多大学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而一些地方又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3.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服务分配比例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民众对看病难、生不起病的反映强烈。
4.房价过高、上涨过快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5.分配领域存在不公问题,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6.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一些基本保障尚未实现全覆盖。
三、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要树立并强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中树立并强化这个理念。这一理念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一致的,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念不确立,改善民生就成了一句空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是现阶段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平均主义抬头。
2.要强化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综合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机制。改善民生,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其他问题,单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奏效。这要求政府部门密切协作,统筹规划,共同出台一套协同配合的政策,统一行动起来解决民生问题。 文章来源:0s.net.cn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当前要深化体制改革,立足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要把握社会公平主线,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是贯穿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线。当前,要针对老百姓感触最深的上学、看病、住房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从我国实际出发,尽快建立一个初级(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县级党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本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春生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这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对全体学员如何通过学习增强本领、尽快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重要论述,令我深受启发、倍感震撼。作为政府办研究室主任,作为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如何在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在认识上紧跟发展形势、在行动上紧跟领导步伐?我想,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四个字――“加强学习”,具体说,就是要正确理解一个概念、切实树立两种意识、真正做到三个结合。
“一个概念”,就是学习的概念。许多同志认为,学习无非就是读书、看报、记笔记而已,将笔记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和尺度,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时代的发展早已赋予了学习更宽泛的涵义,即:所有能够提高认识、掌握知识、获得信息的行为,都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正确理解了学习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两种意识”,就是要真正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实践证明,所有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人,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并能够坚持做到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招商引资、大上项目,还是应对各种矛盾冲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都对我们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肩负发展使命的科级后备干部,满足原有知识、原有能力,只会力不从心,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最终被时代抛弃,被社会淘汰;坚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必将眼界开阔,得心应手,有所作为,最终成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学习积蓄力量,积攒后劲,进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个结合”,即: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结合调查研究、结合发展大局。结合本职工作,就是要立足本职,努力学习自身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并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做到“一专多能”;结合调查研究,就是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企业和社区,了解社情民意,摸清基层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打法和工作思路,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发展大局,就是按照市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大讨论”、“抓基层、打基础”、“争做五个表率”和“三个走出去”等要求,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全市中心工作,在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准确掌握全市基本情况、比较优势、工作思路、工作动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将自身融入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从自身做起,从讲诚信、搞服务、抓落实做起,在思想上紧跟发达地区,在工作上紧跟领导节奏,在发展上敢于谏言献策,争作跨越发展的“局内人”,不作“旁观者”。可以说,做到了这“三个结合”,也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的。
“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形式、新任务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更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海林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实现事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共赢
在本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春生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这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对全体学员如何通过学习增强本领、尽快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重要论述,令我深受启发、倍感震撼。作为政府办研究室主任,作为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如何在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在认识上紧跟发展形势、在行动上紧跟领导步伐?我想,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四个字――“加强学习”,具体说,就是要正确理解一个概念、切实树立两种意识、真正做到三个结合。
“一个概念”,就是学习的概念。许多同志认为,学习无非就是读书、看报、记笔记而已,将笔记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和尺度,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时代的发展早已赋予了学习更宽泛的涵义,即:所有能够提高认识、掌握知识、获得信息的行为,都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正确理解了学习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两种意识”,就是要真正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实践证明,所有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人,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并能够坚持做到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招商引资、大上项目,还是应对各种矛盾冲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都对我们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肩负发展使命的科级后备干部,满足原有知识、原有能力,只会力不从心,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最终被时代抛弃,被社会淘汰;坚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必将眼界开阔,得心应手,有所作为,最终成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学习积蓄力量,积攒后劲,进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个结合”,即: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结合调查研究、结合发展大局。结合本职工作,就是要立足本职,努力学习自身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并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做到“一专多能”;结合调查研究,就是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企业和社区,了解社情民意,摸清基层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打法和工作思路,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发展大局,就是按照市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大讨论”、“抓基层、打基础”、“争做五个表率”和“三个走出去”等要求,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全市中心工作,在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准确掌握全市基本情况、比较优势、工作思路、工作动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将自身融入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从自身做起,从讲诚信、搞服务、抓落实做起,在思想上紧跟发达地区,在工作上紧跟领导节奏,在发展上敢于谏言献策,争作跨越发展的“局内人”,不作“旁观者”。可以说,做到了这“三个结合”,也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的。
“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形式、新任务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更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海林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实现事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共赢!
在本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春生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这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对全体学员如何通过学习增强本领、尽快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重要论述,令我深受启发、倍感震撼。作为政府办研究室主任,作为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如何在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在认识上紧跟发展形势、在行动上紧跟领导步伐?我想,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四个字――“加强学习”,具体说,就是要正确理解一个概念、切实树立两种意识、真正做到三个结合。
“一个概念”,就是学习的概念。许多同志认为,学习无非就是读书、看报、记笔记而已,将笔记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和尺度,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时代的发展早已赋予了学习更宽泛的涵义,即:所有能够提高认识、掌握知识、获得信息的行为,都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正确理解了学习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两种意识”,就是要真正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实践证明,所有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人,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并能够坚持做到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招商引资、大上项目,还是应对各种矛盾冲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都对我们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肩负发展使命的科级后备干部,满足原有知识、原有能力,只会力不从心,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最终被时代抛弃,被社会淘汰;坚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必将眼界开阔,得心应手,有所作为,最终成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学习积蓄力量,积攒后劲,进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个结合”,即: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结合调查研究、结合发展大局。结合本职工作,就是要立足本职,努力学习自身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并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做到“一专多能”;结合调查研究,就是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企业和社区,了解社情民意,摸清基层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打法和工作思路,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发展大局,就是按照市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大讨论”、“抓基层、打基础”、“争做五个表率”和“三个走出去”等要求,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全市中心工作,在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准确掌握全市基本情况、比较优势、工作思路、工作动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将自身融入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从自身做起,从讲诚信、搞服务、抓落实做起,在思想上紧跟发达地区,在工作上紧跟领导节奏,在发展上敢于谏言献策,争作跨越发展的“局内人”,不作“旁观者”。可以说,做到了这“三个结合”,也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的。
“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形式、新任务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更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海林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实现事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共赢
6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8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