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心得体会 > 综合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栏目

本学心得体会15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热度:15

【导语】本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本学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本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本学心得体会

【第1篇】校本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没有教学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当前的新课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校本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第2篇】体育教师校本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观念的问题,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师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去“包装”。如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明显的演戏的味道.缺少了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使体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的陆续出台,在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一致的理解和欢迎,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如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还有,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不应进行一刀切,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太大,某个同学可以轻松拿100分的项目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及格比登天还难,严重挫伤部分同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应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考勤、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体育基础知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各方面的综台,主要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使之热爱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通过校本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新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分析、评判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全校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校本之日,也就是教育真正得到振兴之时。

体育教师校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3篇】本学期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本学期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第4篇】习___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读本分十二个部分的问题,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于中国梦的;有关于深化改革的;有关于军队建设的;有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等问题。

学习了读本,我们都放下了心,___,习___,高瞻远瞩,针对我国现状,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讲话,这些讲话精神,无疑是全国今后工作的指南,全国人民要好好学习它,领会它,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习___的讲话精神,拨开了云雾,使我们看见了真理。习___的讲话,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学习了读本,大家都表示,要把读本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把读本精神领会好,学习好,运用好。

习___的讲话,是新时期___最重要的文献,使我们看清了形势。我们要认真学习读本,充分领会习___讲话精神的真实意图,在工作中好好运用。

不管党的建设,军队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习___的见解都非常独到和深刻,而且这些见解都非常新。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军队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军队要能适应新的战争,能打胜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人不能破坏自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习___的讲话,为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指明了方向,讲话精神是重要的,是深刻的,只有好好学习它,领会它,我们在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习___的讲话,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思想,是推进全国工作的科学指南,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学习和利用,深刻领会。

习___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校本学习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的校本学习已经结束,再次回首,在这其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也让我有所领悟。在校本教研培训中我认识到了: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心得体会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本期的培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及专业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校本学习

校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2022年暑期教师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们学校领导组织教师个人进行了生本学习,在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关于生本的一些知识,也有许多感受。

我想不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应该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乐而积极,从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七年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参加生本教育学习后,我觉得是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过多的去研究了教师如何去教,对学生的学研究的不够,可以说还很欠缺。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观念落实不到位,学变成了服从和接受。二是教学成果的短视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一节目标迅速达成经常给孩子吃“压缩饼干”。结果造成学生的创造力丧失和对学习冷漠。三、忽视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构建,在分数与排名评比中,让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们在观念转的还不够彻底,对新的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够扎实。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两样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洞悉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教育者将无所作为。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这方面的努力。通过学习我把自己新的认识向大家做一汇报。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者这一理念。生本的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先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果树成长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即使看到了花开,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虽然自己也拜读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论著,但因为学习时间较短,理论水平不够,有些认识如有不当之处 请给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2022年暑期教师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7篇】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三间房小学 董承龙

暑假期间,我们学校领导组织教师个人进行了生本学习,在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关于生本的一些知识,也有许多感受。

我想不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应该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乐而积极,从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七年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参加生本教育学习后,我觉得是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过多的去研究了教师如何去教,对学生的学研究的不够,可以说还很欠缺。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观念落实不到位,学变成了服从和接受。二是教学成果的短视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一节目标迅速达成经常给孩子吃“压缩饼干”。结果造成学生的创造力丧失和对学习冷漠。三、忽视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构建,在分数与排名评比中,让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们在观念转的还不够彻底,对新的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够扎实。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两样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洞悉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教育者将无所作为。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这方面的努力。通过学习我把自己新的认识向大家做一汇报。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者这一理念。生本的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先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果树成长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即使看到了花开,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虽然自己也拜读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论著,但因为学习时间较短,理论水平不够,有些认识如有不当之处 请给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8篇】乡党委书记读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是一本好书。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阐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全面介绍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高度概括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回答了当前我国民族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有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在这本书里面我了解到: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______,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

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

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作为一乡党委书记,我一定要带好头、领好路。坚决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讲政治的高度,在自己学好《读本》的同时,要时时处处的监督全乡其他在职人员的学习,努力形成全乡讲政治、讲大局的社会氛围,为小康觉拉、平安觉拉、稳定觉拉、和谐觉拉、小康觉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党委书记读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9篇】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我听了林崇德 教授的讲座《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感触很深。像这样一个严肃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很多老师都很不以为然。我不由得想起了学校例会时,每当校长一讲话都要先说师德的问题,大家就会很敏感地猜测是不是又有同志做了违反师德的事了……今天听了林教授的讲座,这种错误的理解荡然无存。林教授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国家从上而下反复讲师德,并不是我们的师德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所以要常抓不懈。”老教授慷慨陈词、声若洪钟,阐述了究竟何为师德。他的风采令大家折服。林崇德教授认为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就是要落实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提高师德与业务能力”,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不断提高能力,砥砺品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林崇德教授在自己的人生字典中首先给师德加上“师业”的注解,即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和勤业意识。

林崇德所理解的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在他看来,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理想的认同、情感和行动。这就是师德第一个表现:“师业”。

展示“甘为人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让青年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前进”的师者风范。在林崇德教授对“师德”的定义中,“师爱”是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林崇德教授认为,如果把学校称为“德行的博物馆”,那么教师就是起着看守作用的“门卫”,看守着人类持续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真理、美和正义。

林崇德教授总是强调他的事业心,也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他把热爱学生看作是其事业的核心。他一直提倡对其学生‘感情投资’,包括学习问题、工作问题、职称问题、婚姻问题、住房问题等等,使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牵扯进去,以致于母亲笑他说:“你应该把家搬到单位里去,为你的学生做牛做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学生感情投资的点点滴滴。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10篇】金工实习的心得体会本学年

金工实习到此刻,最脏的活估计要算拆装了,两只手沾满油垢,这是本次实习的第一印象。可是拆装是一项比较重要实习过程,它能够帮忙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各种器件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今日教师给我们的任务是对车床的主轴箱和托盘进行拆装,并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以及各工件内部的工作原理。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我首先进行的是对托盘的拆装,对于简单的旋掉螺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问题在于如何找到能够拆卸的突破口,在自我的反复观察和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将一个完整的托盘彻底支解了,内部结构更多是靠齿轮来传动的,有些额外的设计如插钢条等是为了增加托盘的稳固性,经过润滑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机件内部的磨擦,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在自我的仔细摸索下,安装起来真实简便。我们做的第二项工作是拆装主轴箱,拆的过程明显比第一个简单多了,拿掉主轴箱盖,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一环套一环的齿轮和乌黑的汽油,在大家的团体动手讨论和观察下,最终将这个恐怖的装置了解清楚,随着外手柄的摇动,齿轮总共能够进行6种的工作状态,抽油箱在齿轮的转动下,压缩汽缸,把油从箱底抽送上来,起到润滑齿轮的作用,又能够实现汽油的循环利用。

拆装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但和同学在一齐共同研究器件,共同呼吸汽油的怪味,共同为认识到某个环节的工作原理而欢乐着。

金工实习的心得体会本学年

【第11篇】保育员心得体会大班及本学期目标

在我们托班的教室里,每次吃点心或是喝水时都会听见“嘭嘭”的敲击声,无论你是大声提醒还是轻声教育,孩子们亦然是我行我素。

一天下午吃包子,我请孩子们在杯架上一个一个拿回自己的小水杯,先拿到杯子的孩子又开始拿杯子敲击桌子,一不小心,达达把杯子敲到手上了,他哇哇大哭起来,我灵机一动,安慰一番达达后,就趁机说:“哎呀,小水杯生气了!”孩子们诧异的望着我,“你们平时老是敲小水杯,现在把它敲疼了,它就发火了。”我神情严肃的说,“以后还敲不敲小水杯了?”我问达达,小朋友也看着达达,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现在孩子们吃点心或是喝水时,小朋友们很少用小杯敲击桌子了。偶尔有用轻声提示一下,他们也就停止了,我既欣慰又深深感悟到:托班的孩子对很多日常现象喜欢拟人化,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会言语,我想,只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引导。顺应他们的特点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保育员心得体会大班及本学期目标

【第12篇】幼儿园绘本学习心得体会

20_年4月20日,我在镇江市中山路幼儿园听了两节绘本课教学,并听取了关于绘本教学的讲座,觉得受益匪浅。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

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

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幼儿园绘本学习心得体会

【第13篇】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习心得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习心得

【第14篇】师德为本学习心得

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立足本职,以身作则,脚踏实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自己成为一名让学生信服、让家长放心的好教师。自认为从教十多年以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首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在本职岗位上,我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学原则,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宗旨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为自己定下了明确的工作原则和奋斗目标,并努力去为之不懈追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我注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我坚信“以爱才能唤起爱”,不断激励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其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总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我坚决做到诚信立教,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成为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人民教师。

师德为本学习心得

【第15篇】优秀教师培训读本学习心得感言

“科教兴国”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优秀教师培训读本学习心得感言吧。

优秀教师培训读本学习心得感言篇1

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搞好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xx大明确提出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初,抓革命促生产,使新中国渡过了重重的困难,国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小孩送入了课堂,把富民强国的希望寄托在新一代人身上。我们的学校在那个时期确实为祖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绽放出人力资源的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文革期间,我国的人力资源库几乎空白,人力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产几乎停止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拨乱反正后,我国重新恢复了高考,并且实行了改革开放。教育的重要作用重新为我党所认识。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校教育为社会造就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才,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制订出新的战略目标。

“xx大”提出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和人才兴国的战略指明了方向。国家要繁荣昌盛,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支持,而人力资源的打造,就得优先发展教育。

纵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以及东方的日本,它们在发展初期,无不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尊师重道蔚然成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今后能及时赶上它们,也要打好教育这张牌。

因为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发展要靠教师。就目前来说,教育的发展,首先指的是学校教育的发展。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取得的成绩来看,学校抓好素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学校优先发展教育,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适龄儿童的入学工作,努力做好防辍保学工作。

通过这几年我搞“普九”材料员的切身体会,深知普九不是空喊口号,需要学校认真做好学生的入学、保学、转学等工作,对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农民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工作尤为重要,他们的学籍变动大,住地变化大,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流失、辍学的情况。因而学校不仅要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防辍保学工作,规范平时的学籍管理,应该抽出业务能力好,责任心强的骨干老师,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二)优先发展教育,必需优先发展教师。

学校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主流,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育的优劣。因此,优先发展教师是保证优质教育的前提。试想一个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能有好的教育吗?有好的教学质量吗?因而我党提出吸引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是非常明智的。我们在发展教师时,不妨多考虑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种种因素,从根本上保证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优先发展教育,还应抓好学校环境建设。

我们不怀疑破草房、烂板凳、无黑板,也能培养出人才,但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相反,一个整齐划一,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而环境优美的校园,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前那种陈旧的校舍已经不适合人才培养了。因此,这几年国家在“普九”中特别重视学校校舍的改造,而且事实证明,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有利。

总之,优先发展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期望,努力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做好服务工作,使学生能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同心声。

优秀教师培训读本学习心得感言篇2

12月19日至22日,我参加了省教育厅在阜阳市举办的“赢在课堂---皖北骨干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一批省内外著名课堂教学专家的精彩讲学及示范课。这次活动采取集中培训方式,以“赢在课堂”为主题,以学科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为重点,以有效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评价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与行动参与为主要形式,对解决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难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真诚感谢省教育厅为我们送来如此丰厚的名师智慧盛宴。名师的引领,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微妙的化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常常感觉不够用,一晃而过,不一会儿就该下课了。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每分钟的时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常常萦绕我们脑海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呢?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教授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下面就结合自己参加学习的体会,对实施有效教学谈点肤浅的思考。

在当今的教学生态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内功的比拼和效益的竞争,那种拼时间、拼消耗的死揪蛮干型的原始粗放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唯有高擎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旗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有效教学,我认为它应当包括这样四点教学理念:(1)教学占的时间不在过长,而在单位时间内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否都能尽力体现出实实在在;(2)教学的内容不在过深,而在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定位是否精准;(3)学生的作业量不在过多,而在这些作业是否经过筛选组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4)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在过重,而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保持及保持的程度。归结为两句话:只有教师重负荷,学生才能轻负担;只有教师付出真功,才能呈现有效教学的理想境界。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这些主要教学环节上尽量做到精致。

一、关于备课

1、要深入文本。要养成深入研究文本的意识和习惯。备课的基础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要潜心研究文本,分析教材,做教材的知音。要达到以下三个境界:一是进入文本,其基本要求是谙熟教材内容。要抛开那些教参资料,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形成自已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二是跳出文本,其基本要求是探寻文本的相互联系。包括从教材中跳出来,从整单元、全册、整年段的宽广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努力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修炼的阶段,一种提升的过程;三是回到文本,其基本特征是达到“原来如此”的悟境。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教材,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及更具高度的把握。

2、要以生为本。我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句话是偏颇的!因为它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一定要根据具体学情去确定教学目标。而每个教学目标又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目标;第二层次是中等学生必须达到、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是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3、要规范流程。国外大凡知名企业都有企业流程管理效率标准;当然,在流程意识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因程式化而相对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同时,不同学科的流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可千篇一律。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备课、上课时有没有流程意识或板块意识,反映着课堂教学的定位和追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洋思中学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杜郎口中学提出“预习-展示-反馈”三板块一体,课堂教学实效明显提高。

4、要“课后备课”。“课后备课”或称撰写教后反思,一般可以从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教的效果两个方面去写,写的时候对思想及文字的要求不要过高,着重于留下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真实素材。如能形成这样的职业习惯,则终身受益无穷。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后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很值得深思。

二、关于上课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就普遍意义而言,课堂教学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其关键词是“实在”;第二境界,是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其关键词是“和谐”;第三境界,是魅力教学的审美境界,其关键词是“美感”。

就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即第一境界的常规教学而言,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有三个具体问题提出来探讨。

一是教师的状态。我认为有效课堂教师应做到三个“带进”:一是“把激情带进课堂”。不管自己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教师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二是“把微笑带进课堂”。和善的态度其实是用教师的眼神、语调表达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三是“把趣味带进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机和情趣是实现教学高质量的源头活水。

二是课堂的提问。教学之路就是问题之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课堂应当向问题敞开,更要向有价值的问题敞开。但课堂提问的确是一门学问: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了60多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占40秒,这犹如林中路上的60多个路牌,让人心疲神乏。而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同样在上这节课时,着重提出了三个问题,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什么力量使它开出了第一朵花?为什么课文取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三个问题直指对象本质,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打开心灵,激活思维,因而十分有效。 一个有效的问题从何而来?它来自教材、学生、教师教学需要的三位统一。首先,教学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发现。能否从普通的现象、常规的教学资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及思考深度。其次,教学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这取决于教师的爱心。最后,教学的问题还来自于教材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从教学预期和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之中找出的问题,应该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即便大汗淋漓,也会乐此不疲。有了兴趣,再重的担子也是轻的;没有了兴趣,再轻的担子也挑不动。如何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回答是8个字: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因为这个问题是活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的前提有三条:一是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自然喜爱并心生敬意;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甚至富有磁性的教学语言,学生必会如沐春风;三是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应方法和手段尽量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略。

三、关于作业

我认为,教学质量的比拼有60%在课堂,有40%在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中的问题,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教师在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教师片面搞“题海战”,作业量大,使学生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产生厌做作业的心理,同时,作业量过大必然导致批改马虎草率,难以把握学生巩固知识的真实情况;有些教师不善于根据具体学情精选作业题,造成了作业题针对性不强,学生训练的效益不高;有些教师批改不及时,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实际上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不少教师讲评时采取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等简单化方式,使得讲评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的效益,建议如下:

1、作业题不能照搬教辅资料,不能重量轻质,一定要加以精选,提高针对性;

2、作业批改提倡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如果课务重师,提倡着眼效益,多元批改。可采用师生共批、轮流面,自批互批(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随堂批改(简单的作业可通过小组比赛等方法,当堂完成批改)等。

3、倡导做好错题建库的工作。学困生一般都要有一本错题集,把作业中易错的试题订正在一本特殊的作业本上。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二次练习,这应当是非常见效的一招。

4、作业讲评要遵循遗忘的规律,适时讲评;讲评时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具体可分三类:第一是不讲类:简单的题;第二是略讲类:难度中等的题;第三是详评类: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错误率较高的题,要展示教师的思考与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

教学质量的竞争十分激烈,有效教学的探索十分漫长,有效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靠我们广大教师的倾情付出。虽然我们的工作十分辛苦,精神压力也不小,但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苦并快乐着”的人生体验;只有深谙苦与乐的辩证法,才能打开通向职业幸福的按钮!

优秀教师培训读本学习心得感言篇3

我们阅读各类书籍,认真学习《教师教育读本》,领会其精神,学习是无止境的。 特别是看到《读本》中最后那几十页介绍我市那些优秀教师的事迹后,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生命是一种过程;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

我想,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些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很多人眼中,应该算比较优秀的吧,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感觉不是滋生我的骄傲的,而是鞭策我更加优秀的动力。因为我知道,优秀的不止我一个。因此,我常常想:“我应该如何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啊,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坚持,坚持不下去,谈何习惯?所以我认为,如何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关键是在坚持优秀的行为,你能坚持多久?一天?一个月?一年?坚持到你不在意了,就成习惯了!

对于我而言,我应该坚持的是什么?第一,应坚持一颗爱一切学生的心。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好,不仅仅代表成绩好,再差的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只要你能看到他的优点,就会喜欢他的。第二,应该坚持多与优秀的人交流。“近朱者赤”这是千古名言啊。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就能学到很多书上讲不清,说不透的东西。第三,坚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教学钻研上。既然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何来底气?

对我而言,先做好这些吧!

优秀教师培训读本学习心得感言

《本学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