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简史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简史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读完人类简史,感慨于作者对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来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通过时代的不断演化而来的。智人从一个不起眼的动物变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更是不断努力的结果。然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当时中国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但是最后却是别国的探索精神发现了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可见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说起澳洲,在原始时期,智人到达澳洲,那时很多大型野生动物,但为什么智人能战胜他们,有人认为是自然选择,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人却认为气候变化不足以让这些大型动物灭亡,智人学会用火,帮助了他们狩猎,同时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动物认为智人这种体积小的动物对他们不能造成威胁,可能也是加之气候的影响,导致了大型野生动物在澳洲的灭绝。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农业时代的出现,相对来说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他们需要下地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需要弯腰插秧,浇水,除虫,于是演化出了颈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出现了货币以及银行。这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最本质的原因,因为需要了,因此就出现了。
文章最后谈到了快乐,一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难免不同,这是世界上总有一种人不学习也聪明,没有钱也快乐,但那个人绝不是你。我们既然通过几千多年的演化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在生活中,要多从大的视角看问题,也许会快乐很多。
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然有时间。光速和时间怎么联系起来我还不清楚。我不用去定义宇宙和时间的概念。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而且无限紧密,我在这里说成没有,这不是唯心的没有,空间和时间在大爆炸时同时的从无生有。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那个无穷小的产生一切的奇点是什么和它为什么要爆炸。那个奇点什么也不是,不是人类所认识的物质,可以起个随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个无穷小无限紧密的点,仅仅是一个点。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为它想那样,因为现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这是无法证明的,人类的证明方法必然会引入第三方,为了证明第三方的正确又必须引入第四方,这样的证明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可怜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的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按霍金的说法,其实有十维。这让我浮想联翩。我想到古代神话:九重天+时间。另外,佛教说: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似乎与九有关的倍数都有很大的魔力。
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然有时间。光速和时间怎么联系起来我还不清楚。我不用去定义宇宙和时间的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读书心得500字,欢迎借鉴参考。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及读后心得500字
慢慢地,就要走到了《时间简史》的结尾。读这本书,更多地是让我从更广阔的层面去看待人类和宇宙,充满想象而又辩证的。我知道深邃的宇宙包含许多的未知,我知道黑洞不黑而又非常热情,我知道时空卷曲就像传送门。
站在空旷的草地上,闭上双眼张开双臂,仔细聆听风的声音,你会发现似乎全世界都呈现在你脑海里,思绪纷飞宛若光雨。要说能够比光快的,应该就只要思维了吧。生活在这个三维的世界,自然不能体会四维乃至十二维的生命形式。虽然二维的世界生命不太可能生存,但是更高维的世界应该是一个更加光怪陆离并且有趣的多的世界吧。是不是那时候所有生命都能够像哆啦a梦一样,拥有穿越空间的百宝箱。
假若我是一个科幻作家,可能我会幻想时空旅行早已存在,并且人群中已经混杂着来自更高维度或者更遥远时空的旅客。宇宙有意志也好,时空定律也罢,这些旅客被时空防卫,使得他们的记忆丧失――尤其是自身来自未来的记忆。可是这种来自未来的理论以及意识还有一些残存,于是可以看到历史上卓绝的人物层出不穷,可以看到金字塔悠然耸立
或许,在我的笔下,爱因斯坦也会是一位遥远的时空旅客。现在,窗外阳光明媚,远处连绵的山峰清晰可见。淡蓝色的天空下,是行走的世界。二零一八年四月七日十二时五十三分,一切静好。
读书心得
选择此书,一定程度上源自前段时间霍金先生的逝世。于幼时便知大师名讳,但更多是用于作文素材,讲先生如何地身残志坚,如何地坚持不懈,诸如此类。如今想来,不禁感慨,这样的功利态度,实有愧于先生。
翻开此书,首先便是译者所作的序言,介绍了宇宙学的源起及发展,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霍金先生的主要成就和生平,回顾了他那令人动容的一生,于细微中展现了霍金先生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宇宙学诞生之初,便以哲学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最早的一批哲学家,也是最早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我们时常在晴朗的夜晚,抬头仰望着灿烂的星空,思索着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闪亮星体,思索着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早期的宇宙学,更像是一个形而上学或神学的问题。它是那么地抽象、艰深和晦涩,它研究的对象又是那么虚无,使人琢磨不透,却又让人充满好奇。
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宇宙理论的意义恰在于此。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牛顿、哥白尼他们为我们构建出一个与我们周围所处完全不同的世界,让我们领略宇宙的浩瀚,慨叹自己的渺小。
心得体会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
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可怜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的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按霍金的说法,其实有十维。这让我浮想联翩。我想到古代神话:九重天+时间。另外,佛教说: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似乎与九有关的倍数都有很大的魔力。
霍金,这样一位终年坐在轮椅上的人,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执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在我心中,除了这本著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崇拜与敬仰!
《未来简史》是一部读来逸趣横生却又不乏启发意义的一本书,下面是第一心得范文网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品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品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
书相对比较贵,鉴于新书不久,作者很多观点都比较新颖,还是值得一看!
我之前一直以为,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未来不单吃穿无忧,人们个性还能极大发展稳健步入共产主义之类,这都是传统教科书上写的,但作者在这方面狠狠的扇了我一巴掌!倒不是说共产主义不能到来,而是它跟咱想象很不一样。
未来的故事是从过去开始的,作者用了不少篇幅回望了人类整个历史进化的大概,很多观点,比如宗教如何控制人、互为主体(一些并不存在的人)对社会的影响,例如人的自我意识如何产生这种争议话题,作者也不知道结论,一个脑细胞不能代表我,120亿个脑细胞也不能代表我,但这些脑细胞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传递了冲动信息之后,我这个意识就出来了,这很神奇!社会与集体都有意识,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都是其表现,只不过以前社会信息流动很慢,活在其中的人深受影响,能召集海量民众,按照一定规则完成声势浩大的工程与战争,都不过是某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产生了现实的作用!每个意识,都能成为一个主体!
但各种迹象表明,人所谓意识到的自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个体。人的大脑里边其实存在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意识,例如叙事自我要完成计划,而体验自我却想着享受当下。对于脑裂的患者,甚至左脑与右脑都会产生不同的意识。自喻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过是运行在120亿个脑细胞计算机上的某种算法,只不过这种算法对目前人类来说非常复杂,并且有很多不同的进程。所谓单一的、神圣不可分割的灵魂并不存在人体之中!
智能不等于意识,例如程序会下棋,但我们并不认为程序有意识,虽然我们搞不清楚意识怎么来的,但对于现实来说,能够解决对应问题的算法就是ok的,意识并非必须,能产生多少价值才是关键,过去是因为国家的生产以及战争需要大量的民众,因此国家才需要保证民众的普惠福利、尊重个体人权,需要人自由发展以提高效率与价值等等,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岗位可以被机器替代,今后打仗也不需要拼人海战术了,甚至长期专属于人的,至高无上的艺术、创作、发明领域,ai也开始攻占(歌曲创作、文章写作、绘画艺术、机器也能做到了),未来多数人的个体价值会被降低,目前在核心领域,一些关键的决策还需要依赖领导人丰富的经验来把控,可事实上,面对一些极为复杂的情况,人脑也没办法像机器一样进行海量数据的分析,该是电脑做的事,依旧是电脑完成,由电子算法汇总的结果给人来做最后决策。
所以本质上,我们很难说清楚社会究竟是人在管理,抑或是背后有庞大的数据流正在自我管理,过往的社会,信息流动这么慢,某个看不见的意识依旧产生了深远而宏大的客观影响。如今信息社会,数据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流通全球,集体意识将会发育得更好,变得更旺盛、更难以捉摸。而这背后,究竟是人脑起作用,还是海量数据网络反作用与人类,谁也说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海量信息面前,人脑这部古老的计算机将不堪重负,先进的计算机依靠自我进化的算法不断在各个领域替代人类。虽然现在很多领域ai都还无法胜任,但目前的社会正在高度信息化中,人与人之间正像一个个脑细胞一样,被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形成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甚至全球人类的意识。个体的价值越来越不重要,集体的智慧正史无前例的发育!
人今后肯定要往电子数据方向进化,新人类会比如今更擅长处理数据,计算机也在往神经网络方向进化,新电脑会比现在更加人性化!而万物互联之后,个体将不再重要!各种各样的意识会混合在一起,正如今天我们每一小个脑细胞,都会有微微小冲动,海量脑细胞混合连接,自我意识就诞生了!
所以,未来的人,可能会越来越接近与纯粹的数据与算法,快乐,不死,超神的秘密就在这!
品读《未来简史》心得感悟
未来这个词,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遥远而不可求的事情,人总是这样,只想活在当下,口口声声说着展望未来,但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预见自己的未来呢?答案作为当事人可能都不是很清楚,但是,自阅读了《未来简史》之后,我们不得不对未来有一个更加确定的构想,甚至是有一定的危机感。
书中提到,自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曾经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危机,像是瘟疫,饥荒,战争等都被相继攻克,但是人类也迎来了一个个新的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科学的发展会颠覆我们以往的三观,当科技发展到一定成熟的阶段,人类将进行分级化,绝大多数的人将被划分为无用的阶级,而极少部分的人会进化为智人并且继续进化。
在今天,我们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发展的便利,感叹着科技对人有多么的有利,但科技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吗?谁又能保证这一点呢?
其实读完书的我,内心是极度迷茫的,未来的我们注定是要被科技发展所淘汰掉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在何处?人类的价值靠什么来实现?
书中说到一旦机器人发展起来,机器人就会消灭人类,其实在高中的英文课文里我们就学到了文章,机器人在有了能力自己分析利弊之后制造了一个强大的机器人军团来控制了人类,当时的我一直觉得,不过是机器人而已,总要有能源的支持,拔了电总不能一直嚣张下去了吧。然而,看过这本书之后感觉以前自己的想法是那么幼稚,如果机器人的智慧远远超越了人类,他们最先想到就是解决能源供给的问题,并且,机器人有很多自身优势是我们无法做到的,像是和多高精尖的事情人类也许会出现差错,但是机器人不同,只要有数据摆在那里,基本是不会出现任何差错的。包括很多疾病上的问题,人吃五谷杂粮难免身体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机器人并会会出现这种情况,就算是机器出现了故障,只要数据还在,就能立刻找到代替工作的机器人,不会耽误任何时间。相比之下,人类在未来的优越感仿佛就是微乎其微了,甚至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既然人类注定要走向分级乃至消亡,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呢,这难道不是自取灭亡吗?
其实,人类在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也会不断问自己问题,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创造它,这些问题跟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一样难以解决,因此我们创造新生命的机会也是十分渺小的。
之前在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时发现有一个读者找到了这样一段资料: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博士在接受ft的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赫拉利只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应该多研究他历史学范畴的内容,对于人工智能,他不懂!因此也不应该随意推测,不应该去误导大家,请停止煽动人类对ai的恐慌。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对人类充满信心,未来怎样要一步步走,总的来说多了解一些总是好的,并且我们要抱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存在即合理,人类存在,科技发展总有自身的道理,平静的面对这一切或许不失为一个良方。
品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
最初听到这个书名,会让人觉得是科幻小说,但其实并不是。大量的论据证明,作者书写的未来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科技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使得改变未来走向具有可能性。尽管作者描述的就是现实,但听起来可能非常刺耳,令人无法面对这一切,但实际上那些科技巨头正在做的事情正如描述。这本书的风格与《人类简史》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可以说对《人类简史》的延续,但是读完这本书,才可以说是体会了赫拉利的思想和愿望。天才的作者总是能够从一种极致宏观的角度对最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宏观、宏观、再宏观,不单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
赫拉利通过将人类与动物比较,证明人并不那么神圣,要心存敬畏,体现了赫拉利一种博爱的境界,实际上他并不止爱动物,他更爱人类。全书有对现实与未来本质的揭露,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但其中更有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对现代人类深深的关爱,对人类命运、前途、未来的思考与担忧,内含一种批判哲学。梭罗的《瓦尔登湖》也带给人相似的体验和感觉,但梭罗的年代背景吃亏,所以梭罗只能去追求回到相对原始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的批判有着类似之处。但生活在现代的赫拉利显然更接地气,更接近现实,也拥有更多的材料可以引用。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简史读后心得体会1000,欢迎阅读。
读后心得体会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不过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取代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现在的太阳系、现在的地球以及现在的人类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万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万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
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灭亡之后的重生将会更精彩。就如同神话中的凤凰,每次死亡都是重生的开始,都会变得更加美丽。太阳系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但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许等到地球、太阳系结束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找到另外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现在的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个占有者,或许那时人类就是别的星域的主人了。
霍金给我展现的这一切,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时间会是一个公平的评判者。然而,短时间内,我们能赖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们无法打破宇宙的法则,因此我们只能爱惜每寸时光,将每天都当做我们在世的最后一天,用生命感悟世界,才能使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无悔。
再联想到我们这一代的高中生,我们将会是人类下一代最为重要的支柱,我们将要负责支起人类的未来,或许人类的未来就在我们的的手中。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挥霍自己的青春呢,在一点的挫折前萎顿不前呢?看看霍金先生吧,身残志不残,不仅仅于疾病斗争了数十年,还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与无匹的智慧为科学的发展做了无比巨大的贡献。上帝是公平的,关上了一张门却总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尽管如此,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的,因此我们只能用坚强的心灵去克服前方的一切困难。
心得体会
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然有时间。光速和时间怎么联系起来我还不清楚。我不用去定义宇宙和时间的概念。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而且无限紧密,我在这里说成没有,这不是唯心的没有,空间和时间在大爆炸时同时的从无生有。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那个无穷小的产生一切的奇点是什么和它为什么要爆炸。那个奇点什么也不是,不是人类所认识的物质,可以起个随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个无穷小无限紧密的点,仅仅是一个点。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为它想那样,因为现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这是无法证明的,人类的证明方法必然会引入第三方,为了证明第三方的正确又必须引入第四方,这样的证明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可怜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的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按霍金的说法,其实有十维。这让我浮想联翩。我想到古代神话:九重天+时间。另外,佛教说: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似乎与九有关的倍数都有很大的魔力。
读书心得范文
课余时间,我饶有兴趣的简读了一本畅销全世界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其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这本科学著作可以说的上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最完美的一本书,出这点之外,此书还详细的阐述了黑洞效应和大爆炸及宇宙奇点问题。
倘若这本书以数学公式、证明过程和科学术语为主,那么我认为它不可能这么畅销全世界。这本书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文字、幽默的插图、强有力的论证过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读者带入广漠无垠的宇宙,去体会黑洞边缘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壮阔,发人思考,引人入胜。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而书中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读书笔记.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斯蒂芬。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部书中,他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品读书籍,不得不赞叹霍金教授那如丝般缜密的逻辑性,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他过人的才智,他可以把相对论当做孩子手中的乒乓球来形象地描述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是无法分离的这一物理规则。书中的伟大成就之一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着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在大挤压奇点处出现局部区域或整个宇宙坍缩,从而消亡结束。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他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霍金用他被禁锢的身躯,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宇宙中畅游,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向真理发出了挑战,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感叹霍金教授带给我的庞大科学信息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更勇于论证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中应重点保护的,万万不可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这本书,不管我们是否能读懂,总会让你受益匪浅。捧起书本来,徜徉在其中吧,你会觉得其乐融融!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人类尚未弄懂的问题,都如磁铁般吸引着我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着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为的就是能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事物。21世纪是个发达的世纪,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地去研究身所处的环境。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我认真地读了史蒂芬。霍金先生写的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些根据科学原理而得出的推论。起先,我是并不太懂这些内容。但是,合上书本仔细想想,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哲理,倒也让我耳目一新。
首先,这本书以科学的目光来向我们证明,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而不能因为某些问题太难懂了,所以就盲目的去相信一些什么歪理邪说,那样是不对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比如说是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希望老天爷将它创造出来的,可是,它又确实是生活在我们的大千世界,如果有谁想要使蚊子灭绝的,那是根本不符合常理和科学原理的。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生活和学习也是如此。每一种发现与发明,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与探索才得到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方面上也要这样,有一个自己的严密的学习计划,而好的学习计划呢,可以有助于你的听课,复习,这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一个好习惯,那么,在日后的社会上,它就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其次,以前,不管在什么课上,我只要懂得了一些知识,或者是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就会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似的,总感到内心有一股莫名的兴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我才知道,只认识一些道理或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生活中,知道一些平常而又普通的知识的人,数不胜数。我被他们夹在中间,自然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有些时候会被别人比下去。总的来说,知识不可能只被几个道理所埋没,人们也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寻找更多的秘密。这个未解之迷解开了,下一个未解之迷又在等着你。而到底最后这个未解之迷有没有被解开。还得靠你自己的努力。就像学习一样“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无法在学习上做到最好,那是因为学习上根本没有最好,你有的只是和别人较劲,和别人争夺,这样
才能取得好成绩,获得好前程。
最后,读完了这本书,我的脑子还萦绕着许多的问题,宇宙曾经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大爆炸,地球以前是不是一个无限的小点。我还是困惑。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多走进生活,多学多问,才能获取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让我们记住霍金先生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这个暑假,读完了《时间简史》,我才知道自己在这个物理学大师面前是有多么的渺小,斯蒂芬霍金。大师带给我们的,是物理学的精华,根据他的文字,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书里面提到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物理学的进步有重大的意义,既将经典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结合。现代物理学近百年的发展史来看,许多人都在做类似的尝试,包括爱因斯坦他自己也在做与量子理论相和谐的相对论的延伸理论,不过他知难而退了,最后他把目光又放在了宇宙常数上,这是这个天才的失败之处。不少人为了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和谐,做了许多边缘学科,但我个人认为,都不如霍金大师做的那么彻底——量子引力论,量子是物质粒子的非连续运动,而所有的量子困惑都起源于这种非连续运动。量子理论与引力的结合,即量子引力理论,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这种理论的历史说来话长,着名的广义相对论家彭罗斯在昌德拉塞卡解出dirac方程后,和霍金一道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随后霍金做出了黑洞热辐射定理,既从黑洞面积的非减性能让人自然而然的想起叫做熵的物理量,黑洞处也具有熵的特性。
从数学角度来看,不管量子引力论是不是大统一理论,但它有它的意义,对物理学有很好的影响。
霍金对于时间箭头的描述十分有趣,让我不禁想起曾经寻根究底的哲学与科学理论齐头并进的时代,但是现在科学对于哲学家来说,太具有数学化了,使得维特根斯坦都说:哲学只剩下了分析语言了。
通过对于宇宙状态、规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与此同时,也增加新的疑问,比如:宇宙的多样性意味着什么?作为物质的人,看似无序的反应和多样性里面,有没有可以从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释?人的思维,如何从物理(或者化学)的规律去解释?等等。因为这些疑问,有了看一看纯物理理论方面书的想法,《时间简史》作为这方面比较不错的科普读物,被列入了阅读名单。
和认识、经历、思维方面的变化有关,现在看这样一本比较理论的书,发现了很多乐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启发。一方面,明确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义,受益匪浅;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概念,去联系很多实际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规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这个方面的思维变化,对于眼界的提升,难以言表。
总结了一些收获,不一定全是《时间简史》里面,也混合一些其他关于宇宙的认识,整体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应该是半成品:
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义是无限可能性的集合体。
因此,变化(或者运动),是宇宙的根本特征。所以静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与时间结合之后在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上的相对产物。
宇宙的范围实在过于广阔,微观和宏观的差异无以概括(不同的时空范围,有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那么,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这个不存在是对于人来说的,也就是对于人的硬件大脑来说,人现有的脑细胞数量无法运算和这些问题,作为人,是存在上限的,这个上限,可能离宇宙这个级别,很远)。
因此,对于人来说(人的多样性相对于宇宙,应该是渺小和简单的),探索宇宙的根本,应该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认识的态度上: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这也许是人,唯一能做的。对于人类所有的认识,一定在一个前提或者范围内的,超出这个前提或者范围,认识将失效。
人,是宇宙多样性的一个体现,可能只是宇宙多样性中的一粒尘埃,所以,在另一个‘眼界’上(物理时空范畴),一定可以找到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原因,和人的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宇宙的力量,除了用‘神’,实在难以用其他语言来表达。不过这个‘神’,也是分级的,如果以星球为界,往宏观(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等等)或者微观(细胞、分子、原子、电子、中微子、夸克等等),都是升级的过程。人在一些层面(星球?),已经很接近‘神’了。
人、事物和力量,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从人的角度去看(或者说是人的局限)的时候,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是关键。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平和面对,面对人、事物和力量,面对未知和不能掌控,面对规律。
也许,人的存在价值,就是去接近和感受‘神’的存在吧。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霍金与《时间简史》这两个名字,当时只是好奇;再大些的时候,一次课本上出现了身患异症的霍金与死神一次次的搏斗故事,当时只是敬仰;时隔四五年,有一次在参考书中看到《时间简史》这个名字,意识驱动我一定要看看。趁着期末考试刚一结束,就一人匆匆忙忙感到新华书店,找了半天还询问了图书管理员才与这本书见面。
我欢乐的拿着这部精装版的《时间简史》回到了家。既然书名叫做《时间简史》,那么书中所写的一切自然是和时间有关的了。为了讲明时间,作者从宇宙开始写起,而后说到空间,而后又说到黑洞,而后再说到虫洞,最后才得到了结论。书中的语言都充满了知识性与专业性,让我感到懵懵懂懂的。时间与空间,在我看来根本是风牛马不相即是两回事,而书中将时间与空间联系在一起。
然而,从任何方向看,宇宙都是一样的。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他是无限的,所以画任何一条线都可以认为是中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宇宙的中心,也都可以认为是宇宙的边缘。
那就是世界末日。时间和空间只能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夹角只能是零。因为它们在大爆炸之前交与一个奇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品行。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整体意味着它们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样,必然的结论是: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那么它们有速度吗?因为空间有速度,所以时间必然存在一个速度,即空间膨胀的速度等于时间的速度。
那么时间的速度(宇宙膨胀的速度)与光速相比呢?如果时间的速度>;光速,我们认为是超光速。而超光速是不成立的!因为我们的速度等价于时间的速度,我们是无法看到光的。如果时间的速度=光速,或许这种更为大多数人认同。而如果时间的速度<光速,又有个问题,是时间速度一开始就低于光速还是后来慢慢低于光速的?
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关于时间扭曲与曲线的问题。我对黑洞很感兴趣,以前也专门看过关于黑洞的一些资料片。据我了解的,黑洞是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要比其他物质远远大的多。在初中学关于物质密度时了解到:密度最小的是宇宙空间的物质,而的就是黑洞了。因为黑洞的体积不足一个乒乓球大,而质量却是太阳的几万倍。它的力量足以使时间扭曲,光线无法逃脱它的魔掌。有科学家指出,广大的宇宙空间中存在上万个黑洞,而且在不停的运动中。假设在太阳附近出现一个黑洞,那么整个太阳将在3——4分钟内被撕成碎片。初看还不懂为什么要用“撕”这个动词,而在看了模拟影片后,我感触到了黑洞那种残暴的手段……
我只是一个刚刚上高一的学生,出于多次与霍金、《时间简史》的巧遇,才看了这本经典巨著。有个的感受就是越看到后来出现的问题越多,有越多的事情想不通,或许我学的知识还太浅薄,但我相信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我会完全看懂这部书的!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论者,对于那些神怪之类的说法很是反感,而对于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奇异事物的书刊杂志便很感兴趣。对于霍金先生写的这本《时间简史》便很是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难怪就连霍金先生在某一场合也曾说过,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的人,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虽说只学到了点皮毛,但对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个很大的扩充并对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这让我不觉得对霍金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敬佩不已。
首先,这本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著作,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比如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上帝创造蚊子这种生物,但是它又的确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我的关系而剥夺另一种生物存在的权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其次,过去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些试图证明世界绝对准则的文章很感兴趣。尤其在学习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对于我而言,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都感到莫名的兴奋,因为他们能用很简单的几个公式来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对科学家们很是崇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才发现世界远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几个公式就能涵盖。概括的来说,简单中孕育着变化,而变化中又体现着规律。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去寻找那隐藏的规律。很幸运的是,某些规律被我们发现了,但更多的还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没有绝对准则?还是仅仅是个巧合?所有的问题我们目前尚还不得而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不断的探索才有可能解开这一个一个的谜团。而对于我们来说,它给我们的启发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无法在学习上达到最高峰,因为没有最高峰。你有的只能是不断的去和别人竞争,和自己较劲,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同样,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业者他们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个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适者生存,谁都不想被社会所淘汰,谁都想有所作为,那么竞争就在所难免,这也会不断的促使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举两得。
再次,就是读完了全书之后,脑中一直萦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过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经是一个无限小的点?宇宙到底是不是在无限的膨胀还是最后会坍缩,还是最后趋于稳定?宇宙到底在时间上要不要有个开端?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尽头?到底广义相对论正不正确?人类到底还能在创造出什么样的理论去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人类能否发明出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是来到未来?2222年人类的科技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人类最远能到达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极限,以致于黑洞成为人类无法逾越的鸿沟?物质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所有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这种种的问号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吸引我们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可能这一切一切的问题,你或许现在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可是谁又能知道,你给出的答案或许就像是从比萨斜塔上落下的那两个不等重的铁球不同时落地的真理呢?可能仅仅在当时的情境下被人们所认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来,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也会有更多的哈勃望远镜向你展示,原来宇宙真的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视,此时你可能会有所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理?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正如没有人能预测你的未来会怎么,一切都要交给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进行太空旅行,或许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无所适从
最后,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了解到科学上的很多重大的进展都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们不盲目的追随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提出自己的理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于现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将不同于往,它肩负着培养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今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武力方面,以往的传统观念将不利于更快速的发展,有时甚至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创新将是今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潮流,我们国家只有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乾坤旋转,才能永久的屹立在东方。这样的历史使命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应该很庆兴的是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来进一步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在学习方面我们也不应该盲目相信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来求知问道。我们也应该多多向老师求教,毕竟老师的知识和阅历还是很丰富的,这对于正处在年轻气盛的我们而言是弥足珍贵的。要成为未来的建设者,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多多读一些课外杂志,多学一些知识,对于自己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好处的。同时在校学习的期间我们也应该逐步的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这对于将要走进社会的我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能更真切地给我们有竞争的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这正证明了约翰弥乐顿的名言:头脑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空,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读书心得体会:时间简史
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部书中,他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品读书籍,不得不赞叹霍金教授那如丝般缜密的逻辑性,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他过人的才智,他可以把相对论当做孩子手中的乒乓球来形象地描述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是无法分离的这一物理规则。书中的伟大成就之一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
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着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在大挤压奇点处出现局部区域或整个宇宙坍缩,从而消亡结束。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他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霍金用他被禁锢的身躯,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宇宙中畅游,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向真理发出了挑战,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感叹霍金教授带给我的庞大科学信息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更勇于论证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中应重点保护的,万万不可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这本书,不管我们是否能读懂,总会让你受益匪浅。捧起书本来,徜徉在其中吧,你会觉得其乐融融!
《时间简史》,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科普书,的确,这是一本讨论“空间与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的科普书,而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还有著名的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
当我刚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章,刚读几句话,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语言不同寻常,是那么能让人理解其中的奥秘,那么有说服力。我用心地读了几章,明白了不少知识,如:每一个物体都具有引力,而且如果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的引力是2倍,另一个的引力是3倍,两个物体加起来的引力就是6倍。
在《时间简史》里,我最喜欢的一章是《相对论》。当我读完这一章时,我立即明白了为什么一个物体(光除外)永远达不到光速:根据质能方程w=mcc/2(c光速)可以算出来,当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那么他的质量就越大!那么根据你上面的公式f=ma→a=f/m,你想想分母无限大的时候那么加速度就会无限的小,趋近于零,再结合质能方程算出来的结果只能是速度无限的接近于光速!只有当物质转化成能量的时候才有可能达到光速!
《时间简史》我们看不明白,也未必就是正确的。人类在迷茫的道路上,不知道还要走多远。
但我相信,尽管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类天然的求知本能给了我们力量。这种接力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揭示无限的真知。
也许到那一天,我们才能真正的解释,生命、宇宙、和爱。而在这之间,迷茫,困惑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或许它们就是我们生活的动力之一。空间、时间与宇宙中的奥秘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无穷的,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昨天晚上终于把它看完了,云里雾里,很多地方不知所云,正如霍金所说的那样:“在牛顿时代,一个受教育的人至少能够在梗概上掌握人类知识。但从那以后,科学发展的节奏使之不再可能。因为理论总是被改变以解释新的观察结果,它们从未被消化或者简化到使常人能够理解。”嘿嘿,由此得出,自己只不过是个常人罢了~~~
拿到这本书已经两个月了,说实话,我不太愿意翻开它,虽说是普及版,但过于深奥的内容,作为一位科学专职的我来说,实在有点惭愧。
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霍金,我们知道霍金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科学贡献同样是一个奇迹,他20岁时即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甚至预言他当时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他却创造了奇迹。(据了解“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简称m.n.d.)的俗称,主要类型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
正如霍金所说,这是一本不仅让青少年,而且让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书。他删去了《时间简史》中过于高深的部分,重写了相对论和弯曲空间这两章(它们分别讨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本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科学着作,看了这本书后,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
我们要把霍金的这种精神用到自己工作学习上,作为一名学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霍金,这样一位终年坐在轮椅上的人,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执着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在我心中,除了这本着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崇拜与敬仰!
《未来简史》是一部很有启发意义,能够震撼人心,同时又趣味盎然的作品,下面是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
科技不断追求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去探索人类的基因,无非想让人类活的更健康、生命延续更长,说人类追求长生不死也不为过;人类通过不断地经济增长来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欲望和需求,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为了让人幸福快乐也不为过;人类通过科技获得不断改进的自己的身体和智力,通过生物科技、交通工具、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的获取强大的力量,实际上已经获取了以前神才拥有的力量,而且科技的脚步并未停下,人类甚至可以获得比神更强大的力量,说是化身为神,获取如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也不为过。
现代人其过得很辛苦,每个人都背负压力,但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压力来自何处,但这本书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从目前为止,并未看到这个趋势有被逆转的可能。其实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早已签订一份现代契约,所有人都身处洪流之中,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要经济增长,就可以满足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分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先进的科技,需要每一个人去充当促进这个世界加速运转的芯片,借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科技公司太过强大,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拥有最强大的科研团队,看起来异想天开,但那些曾经我们以为的异想天开一步一步走进现实,令我们不得不去相信科技改变未来的现实。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被人工智能统治;还是说一小部分人进化为超人,这一小部分人不仅从物质、精神上超越普通人,竟然从生物上开始大幅度拉开和普通人的距离,人类从生物上开始划分阶层,智人被智神统治;又或者权力到最后直接交给数据主义,人只不过是数据的生产者或者人仅仅是个数据;也有可能这都不会发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可能性,但是当它发生也不要太惊讶,人类同样也有很多方式来避免失去控制权。
读《未来简史》心得感悟
一、幸福就是过的有意义
现代人普遍认为寻找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意义,但这在上万年的人类历史里并找不出什么根据。直至人文主义的出现,鼓励人们追随内心的声音,从此追求快乐成为一种可以摆上台面的主流声音。
从生物学层面来看,人类不断演化,是为了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人体生化系统对于人们做出有利于生存和繁衍行为的一种奖励。因此,人类的基因中蕴含了追求幸福快乐的原始动力。
而基因的野心是什么?要指引人类奔向何处?作者认为,智人是完成万物之网建造的工具,完成后就会归并入茫茫的数据流之中。那这样基因如此处心积虑又是为什么呢?作者并没有解释。对于解答这个问题,我联想到《三体》中的一个设定,说宇宙分为两大势力熵增势力(物质)和熵减势力(生物)。这两个势力相互矛盾,相互斗争,而人类出生之后,就注定是熵减势力(生物)阵营的。所以既然是这个阵营,就要活得像个生物,应该积极地追求生存和发展。
视线转回到现在,不管基因想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欺骗人体生化系统,来直接获取我们想要的那个奖励幸福快乐的体验,比如磕药、网游。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接受这些看似自欺欺人、饮鸩止渴的方法。其实,公元前几个世纪,佛家就给出了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佛教认为追求快乐正是痛苦的根源,快乐只是一种短暂且无意义的感受,无论得到多少快乐都不会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所以,佛教建议我们可以训练心灵,看透快乐感觉无意义的本质,就会减少对快感的渴望,不让欲望控制我们的生活。
但是,无论是磕药还是禅修,都是脱离实际生活而想直接获取或避开追求快乐的原始欲望,都难以成为普世的指导思想。那对于为生活奋斗的普罗大众而言,到底什么才是追求幸福的正确姿势呢?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不变的是,只要心中找到适应自己、适应时代的意义信念,在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就会收获真正的幸福快乐。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过的有意义的幸福感是唯一稳得的报酬。
二、与现代的契约追求力量
那对于现代人而言,意义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认为,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
这份契约简单到不可思议,主要用一句话就能总结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现代文化的力量是史上最强的力量,而且还在不停研究、发明与增长。同时,现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虑。
作者所谓的放弃意义是指人们不再相信整个世界天生就是一个伟大的计划,每个人根据造物主的旨意扮演好计划中的角色就能获取永久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人文主义,也就是把人的内心体验作为指导意义。通过人文主义,人们失去了约束,自定义了自己的意义,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轻易反悔,然后重新定义。所以现代人变得缺乏信仰,变得个性化,但幸好还有一项意义是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就是获取力量。人们追求永久幸福不再奢望通过神,或者其他任何想象的概念和方法,而是求助于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力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增长遏制了千万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并且使生活质量几何倍数提高,现代社会基层人民都可以过上从前社会顶层精英都不敢想象的生活。
现代人的意义是追求内心的幸福快乐,而实现幸福快乐的途径是获取经济增长的力量,把中间项拿走,得出现代人的意义就是追求力量。这也就解释了,现代社会中急功近利、物质攀比、信仰缺失的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但力量强大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幸福?才算实现意义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说有一个富商在海边散步,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放着他的渔网。富商问他为什么不去打鱼,他说我为什么要打鱼,富商说这样你就可以赚钱了,渔夫说我为什么要赚多点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买艘渔船了,渔夫又问我为什么要买渔船,富商说那你就可以赚大钱了,渔夫说为什么我要赚大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散步晒太阳了。渔夫说,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这样了啊。
故事听时觉得极有道理,要知足常乐,但不一会儿贪婪还是会蹦出来,推着人类继续前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愿意与现代签下这个契约追求力量。
三、未来的成神之路
人类在追求力量的路上走的越远,越是发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越是发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人类越是要获取更多的力量。这是一个可怕的悖论。在这浩瀚无边、逆天改命的道路上,人类究竟会走到哪一步?作者给出的答案具有独到的想象力永生、快乐和神性。
在追求经济增长、获取幸福力量的过程中,有太多困难与阻碍,比如经济学四大恨:东西不够用,生命太有限,人际不信任,社会不协调。但随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这些问题终将不再是问题。
根据作者的想象与推理,未来的机器人智能极高、生产力极强,使物质接近无限丰盈,解决东西不够问题;未来的生物医学极其发达,不断修复衰竭的器官,使生命极大延长,解决生命太有限的问题;未来大数据与算法代替个人做出最优决策,极大降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成本,解决人际不信任、社会不协调问题。甚至,通过修改基因,连什么是快乐都可以自定义,超越现阶段认知中关于自由的概念。从前,神为我们设计了世界的故事,我们努力演好;未来,我们自己设计自己的故事,扮演了神的角色。
好吧,假设到了那么一天,我们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的神的境界,我们还需要干什么呢?作者的猜想是:数据主义会取代人文主义。
为了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化身为神,我们就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远远超过人类大脑的能力,也就是只能交给算法了。然而,一旦权力从人类手中交给算法,人文主义的议题就可能惨遭淘汰。只要我们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而秉持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看来也就不再那么重要。都已经出现远远更为优秀的数据处理模型了,何必再纠结于这么过时的数据处理机器呢?我们正努力打造出万物互联,希望能让我们健康、快乐,拥有强大的力量。然而,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也就是说,人类越努力越变得渺小,最后惨遭淘汰。这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然而,驴儿自己越跑越带劲却仍是无法阻挡的趋势。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里也有类似结论,并且还更进一步,他认为不止是人类,不止是生物,而是宇宙中所有万物的演化都是逐渐衰亡的过程。
如果这些设想和结论都是正确的,那可以得出,人生根本没有真实的意义,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
但这有什么不好呢?于我而言,洞悉未来不是看破红尘,而是高屋建瓴,教我更执着于有价值的目标,而不固执于主观看法;更享受生活体验,而不被情绪绑架;更沉醉于探索世界的奇妙,而不患得患失、悲春伤秋。
尽人事。听天命。
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
年花了很长的时间看完了《未来简史》,但一直没有动笔写点读后感。主要原因是,刚开始看完书后,似乎完全认同了作者的观点。即使觉得作者的观点让人很不舒服,但也提不出反驳的意见。特别是现实的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在不断的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人类必须警醒,要想出必要的对策。创造了特斯拉、spacex可回收火箭、时速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高铁的美国的怪才马斯克也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而人类的胜算不超过10%。再加上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只用三天的自我学习就击败了曾经战胜过人类的国际象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感到了震惊;人类的未来真的只能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或者被机器人消灭吗?人类的历史命运到创造出人工智能后就完成了吗?人类的使命就是收集信息加工成数据后就结束了吗?虽然这些结论让人不舒服,但作者的推论就是这样,并且似乎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人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价值靠什么体现?人类的祖先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他们一直在问自己三个问题:人类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这个问题至今人类也没有得出清楚的答案。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之前,人类不是看到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曙光,而是听到人类就是生化算法,是和无机算法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按照作者的推论,人类的作用就是去感知自然、科学和社会,将这些感知转化为数据,或者说就是一种二进制的信息,提供给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人类的使命就到处为止了!
书中写到,一旦智能机器人发展起来,机器人就会消灭人类,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怕人类拔去他们的插头给他们断电,这个原因似乎也太小儿科了。机器人需要能量,并且为了更大范围的活动,机器人首先必须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而目前来看,充电的方式只能是小儿科的思维。
如果智能机器人的智慧远远超出了人类,机器人解决自身能量问题应该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并且也有最现成和简便的解决方案。人类已经利用的核能就可以为机器人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且机器人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们不惧怕辐射。目前人类所有核能的应用最复杂、最关键的工程内容就是要保护人类避免辐射,防止出现事故时的核泄漏,以及考虑战争时可能被攻击而造成核泄露。所以目前人类核能利用的更多工程都是为了保护人类免遭核辐射的侵害,而不是更高的提高核能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核能应有的作用。
但机器人不怕,他们完全不需要做这种防护,因此他们可以更加容易的获得这种可持续的能源来支持自己的活动,而这种辐射正可以自动消灭人类,机器人还用担心人类吗?当机器人选择核能时,人类应该怎么办呢?隔离他们还是不让他们具备这种能源供给?这些最简单的问题人类都没有思考清楚时,我们谈论机器人取代人类或者消灭人类的问题似乎为时尚早。
特别是当我们人类还不理解生命的意义时,就认为有机生命会被无机算法所取代,这个跨度似乎也太大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创造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我们最多只能对一些生物的基因进行修改和部分重新编程,然后放回到原有的生命体中,看部分的基因改动会对该生物带来多大的影响。这与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人类主动去创造一个新生命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创造它?它的作用是什么?是为了给更高一级的生物提供食物,还是自成体系发展、繁衍和生存,这些问题正如问人类一直再思考的那三个问题一样,我们还无法回答,因此我们也无法创造出新的生命。在这些问题都没有研究清楚之前,谈论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似乎太早了一些。
因此,简单的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只是一种幻想,甚至是一种误导。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中,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博士在接受ft的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赫拉利只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应该多研究他历史学范畴的内容,对于人工智能,他不懂!因此也不应该随意推测,不应该去误导大家,请停止煽动人类对ai的恐慌。
我还是相信专家的判断,人工智能是在某些方面会超过人类,就像机器制造取代手工制作一样,在质量效率方面都超过人类,但思维和感觉方面,机器人超过人类似乎还为时尚早。
15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7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