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党的领导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党的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的领导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
我们广大政法干警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在各项政法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是党的先进性和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也是政法工作肩负的重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决定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法干警,也不可能完成好肩负的职责和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政法机关的广大干警,就要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努力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认真学习党章的各项规定,忠实履行党员的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政法工作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占领法学舆论阵地,武装广大政法干警的头脑。
这是落实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思想保证。我们广大干警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和含义,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议、决定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各项政法工作中,落实到各项执法活动中。
同时,要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对党关于政法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各级政法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作为政法干警,要敢于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不正当的干预,既是法律观念的表现,也是党的观念的表现,广大干警都有责任抵制这种干预,维护党的威信,维护法律权威。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是对政法干警的根本政治要求,每一名政法干警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80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是把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取得全国执政地位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把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作为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离开了这种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党不可能在旧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长期斗争和反复较量中胜出,不可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可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拥护和支持,也不可能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抓住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会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范文top100也给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新的内涵。这就决定了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必须在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地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今天,我们党处于全国的执政地位,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行为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坚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些新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才能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和历史使命。
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密切相联的。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上,体现在党始终主张的“三个代表”上。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体现在每个共产党员按照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上。思想汇报专题人民群众对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不只是看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主张,更多的是看党员的行动,看这种行动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可见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载体,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终要靠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体现。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党员队伍是好的、有战斗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赵景顺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和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保持党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更加紧迫。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保持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有些党员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者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或者对国家发展大势看不清,对现实问题认识模糊,精神萎靡不振等。这些问题,不仅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第一心得范文网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度。中央作出的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就是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第一心得范文网精心整理了《领导干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心得范文网精心整理了《领导干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党委班子是题中要义。提高党委班子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战斗集体是个基础。实践中,作风不民主、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武断式决策;意见不统一,当断不断、议而不断的被动式决策;仓促开会、急于表态、硬性拍板的****式决策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与班子和谐建设的基础都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首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
一、立德方能和谐,在加强官德修养中坚实和谐基础。
加强官德修养既是为官之本,也是班子和谐之基。一要靠人品塑德。做官首先要做人,做人首先要修行。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庄子曰: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就是说,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按照修行养德,以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俗话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品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缺少人品的人无事生非。一个班子朝夕相处、同舟共济,没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是难维系志同道合、思想汇报专题荣辱与共的。品格是做人的标准,是为官的首选资质,官德是领导干部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它高于一般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官德连着形象、连着威信,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官德修养作为一生的砥砺课题,努力塑造******人高尚的道德品格、宽广的革命胸怀,正派的领导形象、无私的人格魅力,把巩固党的事业、维护党的形象、增强班子的团结作为人品官德,以崇高的品行实践党的道德观。二要靠学识养德。领导干部崇高的思想道德要靠渊博的学识和理论诠释。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养的过程,就是一个养颜的过程,就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座右铭,为官一时,修养一生。职务可用一纸命令来解决,学识要靠学习来积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责任,当作厚积薄发的修养之源、为官司之本,坚持今日学一理,明天懂一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孜孜以求的学习中提高素养,升华境界,增强政治领导能力、素质影响能力,以开阔的眼界、丰富的学识和崭新的理念提升自己的领导魅力。三要靠诚信树德。诚信是一种境界,一种声誉,是做人的品行和质量,是道德品质的外在体现。十八大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有现实针对性。范文top100一名党员如果对党失去诚信,就可能改变政治立场,丧失革命气节,背信弃义。一名领导在群众中没有诚信,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威信,众叛亲离。成员在班子中失去诚信,就不会有亲和力,向心力,影响力。成员之间没有信任感,缺少合作基础,和谐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中国典籍上讲,“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把诚信看作是“天理”和“良知”。作为一个班子,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要把诚信作为立身为官的基石,都要培育言行一致的思想品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信守诺言的做人准则,以诚实守信维护班子的威信。
二、规矩方能和谐,在严肃党规国法中立起和谐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一个单位,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作保证,就是一个涣散的集体。和谐不是一团和气,任何一种先进理念的建立和运行,都有其自身的规则。领导班子是单位团结和领导的核心,负有管理单位和模范实践双重职能,对单位管理不严就是领导失职,自身要要求不严难以服众,班子的和谐就是要体现在管人先要正己、严下更要严上,在共同维护组织纪律中立起和谐的标准。一是既要严格执纪更要带头遵纪。班子成员是单位的直接管理者和责任人,必须要依法从严守纪。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问题,有的反复出现,屡禁不止,得不到彻底根治,与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不松、失之于软有很大关系。问题出现在下边,根子在领导机关,严人不严己,严下不严上、正人不正己也是个祸根。自身形象不好就做不到对下严格要求。因此,领导干部执纪首先要守纪,不能在纪律面前搞“双重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下要严,对己更要严,不但在一时一事严,在时时处处都要严。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放纵自己,放纵自己就是渎职,渎职的职务越高,危害越深,影响越大,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越多。二是既要监督别人更要接受监督。班子成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在权力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如果不慎重用权,在权力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用权失控或“权力真空”,失去监督的权力最容易导致****。作为党员干部,都要有监督别人和接受监督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同志感到,监督下级容易,监督同级和上级较难;有的感到监督别人可以,被别人监督既不情愿也不自在,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上级的事、第一心得范文网组织的事、主官的事,只要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个人监督抹不开面子,拉不开脸子,影响情绪、影响感情、影响团结,甚至把被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缺少信任,是被人监视、盯哨,心理上不好接受。要认识到,自律很重要,他律更有必要。领导干部是本书,上上下下都在读。少数人“河边湿鞋、中箭落马”的教训警示我们,有效监督可以成就一个干部,失去监督可能毁掉一个干部。作为一个班子,无论谁出现问题,个人和集体都会受到影响,都会损害班子的整体形象。因此,每名班子成员都要抱着对组织和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相互监督作为关心爱护干部的政治责任,把监督别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把接受别人监督作为对自己的职责,把接受别人监督作为对自己的负责,既要监督别更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教育管理之中,有效监督之下。三是既要坚持原则更要守住小节。不守政策就是不讲党性。在热点敏感问题上,常常面临原则与关系、政策感情两难选择,作为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守住政策和原则这条底线,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党性原则面前,坚持正义、树立正气,保持气节。保大节更要守小节,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少数领导干部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范文写作敢越雷池,腐化变质,其教训就是从小事开始、慢慢膨胀的。细节决定成败,小节有时会决定命运。因此,在事业面前要学会奋斗,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名利面前要学会放弃,小节面前要学会坚守,要像孔老夫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经常反省自己:在用人上是否公道正派,在用钱上是否清正廉洁,在生活作风上是否洁身自好。任何时候都不能失节、失义、失德,任何时候都不为物累、不为名或、不为利迷,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有序方能和谐,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坚持和谐原则。
依法办事、按序运行以,反映了和谐的内在规律。党委班子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字”方针的要求,按照民主集中制抓和谐。一要坚持集体领导,按政策办事。坚持集体领导,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党委决策首先要是个政治问题,决不是单纯的工作方法问题,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涉及单位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内容多繁杂、问题多么特殊,无论破什么、立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决策都要用与政策“对表”,决不能偏离方向、违背政策,甚至集体“闯红灯”,确保党委领导在政策原则内运行。二要坚持民主集中,按程序办事。程序决策是现代政治和领导科学的重要理念。《党委工作条例》对议事决策规定了七条原则、八个步骤、十项制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体系,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议事决策中的具体化,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出现失误,往往是坚持程序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因此,要确立坚持程序就是坚持法规的意识,过一道程序就是过一道关口,该走的步骤一定要走到位。要确立开放决策的意识,畅通渠道、广开言路,防止“民主不够、集中不力”的问题,杜绝“家长制”、“一言堂”,防止落人专断的“陷阱”。要优化决策“路径”,正确对待“争议决策”,酝酿不充分、讨论不深入、意见不一致不轻易拍板。重大决策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权衡决策成本,强化成本管理,不能把投入当政绩,最大化规避和减少决策风险。要建立决策论证平台,畅通建言、咨询渠道,打破封闭的决策围城,坚持公示听证,走好阳光、开放、问责“三道坎”。三要坚持分工负责,按职责办事。落实党委工作,必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工作中推诱扯皮、越权失职、争功诱过和视而不见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名日集体负责等于无人负责。因此,要确保党委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依据首长分工,按职责抓工作,按职权抓落实,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要大胆负责到底,不能上推下卸,不能有了好事往身上揽,有了坏事往别人身上推,有了矛盾上交给组织。要正确处理分工与分权的关系,分工不是分权,更不是分家,而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区分责任,划分任务,落实工作。要强化整体意识,对相互交叉、相互关联的工作要主动协调,对有失误的工作要相互补缺,全面抓好党委工作的落实,做到分工不分家。
四、作为方能和谐,在增强本领中抬高和谐的层次。
进取和奋斗奠定和谐,学识和胆识催生和谐。班子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自身建设的团结协调上,更应体现在领导水不、整体素质和打赢能力的全面提高上,体现在与当前形势、民生任务、群众需求的积极适应、主动作为上。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个团结一心、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班子,才是一个高层次、有战斗力的班子。一是抓工作要充满奋发的革命热情。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是昂扬精神状态的动力源。把建设有战斗力的班子作为共同的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导向,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把党委的意志和决心变为指导基层的实际行动,这是一个班子成就事业的基础。二是干事业要练就过硬的现代素质。思维改变世界,知识决定未来。作为一个集体,少数人的素质好不代表整体素质好,人人都过硬才算班子强。因此。个人综合素质要全面,专业有特长,在班子中形成优势互补,彰显一个领导集体综合优势集成的强大威力,实现班子的整体过硬。三是求作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单位发展,谋求人民幸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不能为了多出成绩、快出成绩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更不能搞了晚挂彩、装潢门面,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烂尾工程”,这种虚假的、泡沫式的政绩“作秀”,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偏离了科学发展的政绩观,不但难出真绩、难成大事,而且坏思想、丢了作风、失掉前程。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绩观,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单位长远建设,加快基层基础建设上。要尊重客观规律,着眼长远、立足急需创造经得起检验的政绩。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征。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专门就依法治国问题召开全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表明了党对依法治国的重视和决心,必将成为中国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全会公报反复强调了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达13处之多。法治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澄清了人们在党和法的关系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法治国家,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法治模式。一讲到法治,就与多党制、竞选、司法独立等联系起来,法治中国必然既具有法治的公平、正义等共同特征,也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如果离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就会迷失方向,造成思想和行动混乱,就不可能保证法治国家目标的最终实现。
作为政府推进型的法治建设,离不开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党组织的推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全会要求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特别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80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是把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取得全国执政地位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把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作为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离开了这种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党不可能在旧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长期斗争和反复较量中胜出,不可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可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拥护和支持,也不可能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抓住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会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新的内涵。这就决定了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必须在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地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今天,我们党处于全国的执政地位,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行为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坚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些新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才能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和历史使命。
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共产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密切相联的。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上,体现在党始终主张的“三个代表”上。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体现在每个共产党员按照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上。人民群众对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不只是看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主张,更多的是看党员的行动,看这种行动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可见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载体,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终要靠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体现。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党员队伍是好的、有战斗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赵景顺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和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保持党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更加紧迫。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保持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有些党员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者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或者对国家发展大势看不清,对现实问题认识模糊,精神萎靡不振等。这些问题,不仅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度。中央作出的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就是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领导班子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强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关乎党的事业全局。党的事业要顺利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优良的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自觉端正自己的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靠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代表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种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麻木不仁的态度和作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要深怀爱民之情。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人民鞠躬尽瘁。党员领导干部要像他们那样,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凡事总是想着群众,多与群众交朋友,努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到爱民、为民、富民,不断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要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看上去琐碎,却是事关一家一户生计的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关心解决这些“琐碎”的事情。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的实惠。 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增多。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特别要善于协调和处理群众的利益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办理有着落,事事落实有回音。对一些符合政策规定,能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对一些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确实难以解决的,要讲清楚道理,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认真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务实。就是坚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衡量其政绩;要进一步改进干部的考核标准和方法,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要把干部实际为群众做了什么,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作为评价他们工作的主要方面。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搞假政绩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要力戒浮躁之气。浮躁之气,败坏了党风,也影响了干部的健康成长。它反映了一些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是思想不正、党性不纯的表现,实质是个人主义在作怪。克服浮躁之气,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做工作要立足于当地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感情贴在民心上,把成绩归功于集体,养成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的作风。
三、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绝不是小事。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在制度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领导干部的利益是正当的,但决不能把获取个人利益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个人价值,关键在于追求和实现什么样的个人价值。在当代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做出成绩和贡献,只有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只有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不息,个人价值才是崇高的,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领导班子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强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关乎党的事业全局。党的事业要顺利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优良的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自觉端正自己的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靠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代表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种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麻木不仁的态度和作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要深怀爱民之情。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人民鞠躬尽瘁。党员领导干部要像他们那样,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凡事总是想着群众,多与群众交朋友,努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到爱民、为民、富民,不断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要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看上去琐碎,却是事关一家一户生计的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关心解决这些“琐碎”的事情。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增多。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特别要善于协调和处理群众的利益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办理有着落,事事落实有回音。对一些符合政策规定,能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对一些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确实难以解决的,要讲清楚道理,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认真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务实。就是坚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衡量其政绩;要进一步改进干部的考核标准和方法,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要把干部实际为群众做了什么,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作为评价他们工作的主要方面。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搞假政绩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要力戒浮躁之气。浮躁之气,败坏了党风,也影响了干部的健康成长。它反映了一些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是思想不正、党性不纯的表现,实质是个人主义在作怪。克服浮躁之气,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做工作要立足于当地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感情贴在民心上,把成绩归功于集体,养成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的作风。
三、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绝不是小事。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在制度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领导干部的利益是正当的,但决不能把获取个人利益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个人价值,关键在于追求和实现什么样的个人价值。在当代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做出成绩和贡献,只有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只有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不息,个人价值才是崇高的,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可用十个“新”来概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论断;对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认识,我们要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新高度,我们进一步充分认识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市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西区将以文化岛建设和旧城改造为契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新阐释;对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新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方向,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要求文化的兴盛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必然催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先进文化是生命力,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系、血脉之所依,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基。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而一个民族的衰败,也一定伴随着文化的衰落。中华民族虽屡经磨难却一直发展至今,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第二,先进文化是推动力,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思想先导。回顾世界近代史,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如果没有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不可能有西方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就不可能有当年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在古代中国,汉唐之所以成为盛世,其原因也是因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强盛,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只有不断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先进文化是凝聚力,是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进军号角。想当年,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可见,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像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和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永远奋发向前。
第四,先进文化是生产力,是现代知识经济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不仅赋予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而且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和更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它们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落后;其经济社会出现的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所以,发展先进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第五,先进文化是影响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显著标志和外在展示。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形象的最好体现和展示。人们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与否,往往首先是从它们的文化来感知和评判的。这些年,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形象大大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在世界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同。所以,优秀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就是一个民族的印记。
二、抓住文化发展的大好战略机遇期,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各个地区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壮大本地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应当有所作为。推进文化建设具有一定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这是我们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障。二是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三是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连续举办了三届的长寿文化节和盆景艺术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日益凸现,全市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文化发展的筹资途径越来越多,筹资渠道越来越广,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把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推进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第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第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实际,具体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改革文化治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各种成分兴办文化产业的体制氛围。政府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投入方式由养人、养单位向养成果、养事业方向转变,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事业,努力使我市文化产业能在全市产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市广电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盆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红十四军纪念馆等重大设施。这些重大设施建设应加快启动。尤其要加大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建好市、镇两级图书馆,而且要建好社区和村的图书室,最终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络。
第四,要坚持继续与创新并重,加大我市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历史悠久,自古名贤辈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这是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在保护、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使长寿、长绿、长江等文化品牌越做越靓,越做越好。
第五,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的对外宣传,不断扩大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第六,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制定鼓励性政策,出台具体措施,积极培养一批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的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带领群众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真正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基层广泛开展起来。要在现有的文化设施中组织好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在全市开展大型的文化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纳入目标考核,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事业建设。
第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认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大文化观念,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广开改革和发展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使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南通市乃至全省前列。
第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实现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汲取历史文化的营养,大力培育和弘扬“精神”,增强广大市民了解、热爱、建设的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四,大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形成文化的整体优势。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害在人才。要建立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储备、管理、激励和文化单位社会保障体制与机制,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尤其是注重提高文艺家的原创能力,支持和鼓励文艺家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五,完善资金保障制度。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市财政应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对外文化交流等给予大力支持,资金投入应根据经济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其次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8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9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8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