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心得体会 > 综合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栏目

奥运的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热度:3

【导语】奥运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3篇优秀的奥运的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奥运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奥运的心得体会

【第1篇】奥运心得体会:北京奥运的政治意义

说到北京奥运到底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归根到底还是它的政治意义。这里的政治不是西方所指的那咱只是政党层面的政治,它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中国人民选择共产主义的时候,就自觉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注定了共产党要具有先进性,要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政治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实实在在的,国内发生的一切大的事件都可以看成是政治事件,这也是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可以倾全国之力,调动起全国人民的热情的原因。这一点同美国式政党制度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是资本主义的,谁上台也差不多。但中国不行,中国如果共产党下台,那就是社会制度的改变了,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否维持自己的执政地位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有人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入现代化开的一次盛大庆祝会,是约了世界人民共同分享中国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而中国人民就此洗刷了几百年来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的一次盛会。这话很对,新中国成立前饱受欺凌,时间之长,苦难之深,屈辱之重,世所罕见。自1840年到1955年左右,一百一十多年间就有数亿人死于战火,两次鸦片战争,义和团扶清灭洋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军阀混战,新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华大地遭受空前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步入新的发展轨道,但是因为种种方面的原因,1979年前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而由于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邢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等天灾人祸付去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人民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则是无比仇视加蔑视,极尽嘲讽污蔑之能事,中国人的屈辱在继续。

必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力大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是向世界证明自己已经摆脱贫穷落后的时候了,也是中国人民一雪百年耻辱的时候了,所以借奥运会的名义邀请世界各国人民都来坐坐,聚一聚,玩一玩,中国也尽尽地主之宜,这是很正常的,它超越了体育本身。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次庆祝,不在乎花少钱,也不在乎是不是赔本,只为盛会成功,客人们玩得高兴。中国人是善良的,爱好和平的,请曾经欺辱过中国的洋人的子孙来不是为了算老账,是为了结友谊,为了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样的心态下中国人民自然会全力支持奥运会,力保它的成功,并以极大的热情,极高的礼仪和极大的宽容对待自己的客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不允许有破坏这个盛会的行为出现的,因此对于客人的安全,奥运会的顺利开展全国上下都是一致的,坚决的。

那么举办过奥运会中国就变了吗?首先是有变化,通过奥运会增加了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开创了新局面,中国进一步溶入世界,世界更进一步接受中国。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增强了。其次是变化并不大,盛会举办完了,收拾下碗筷,打扫一下房子,生活还要继续,原来存在的问题,发展带来的问题仍将管观存在和出现,所以过分高估奥运会的作用也是有偏颇的。第三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从骨子里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的,他们会较之以前更加频繁地采取种种手段来破坏、限制中国,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

当前中国还是要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埋头苦干,坚持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再和平快速地发展它三十年,那时我们再把全世界人民邀请来开个盛会,当比今天更热闹更和谐吧。

我们期待。

奥运心得体会:北京奥运的政治意义

【第2篇】2008奥运心得体会:文明礼仪是奥运的最大遗产

无论从规模或内容上,奥运文明礼仪活动,都是近代以来相当大的一次文明礼仪运动,影响波及全国

8月7日,75岁的老木匠董恒吉,成了宣武区天桥街道永安路社区“最风光”的人,甚至比他前一天在牛街南口当火炬手“还要风光”。

这天社区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与火炬手分享激情”的横幅就挂在居委会院里。

哗啦哗啦的掌声刚停,老董就开始了他的“火炬手汇报”——表示自己能当火炬手“与各级党委干部的功劳分不开”——随后便聊起了8月5日他在中国职工之家见过的名人,包括罗京、于丹、宋丹丹、春妮⋯⋯“看到他们和电视里不一样,春妮电视上看是圆脸,一见到真人,小脸瘦着呢”——也许话说得急了点,老董稍有点喘不过气。

“汇报”完,社区的大爷大妈、孩子们,还有“文明拉拉队”队员拥上来和他一起合影。其间,少不了献花——那是他去讲过“文明礼仪课”的北纬路中学的两个孩子。

董恒吉能够当选火炬手,主要是因为他在文明礼仪推广上的一贯热心。从2002年当上宣武区文明标兵,到2008年6月北纬路中学校外德育辅导员的聘书,75岁的木匠董恒吉已经拿到大小10个荣誉奖状。

在宣传文明礼仪这件事上,老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曾经独立想改变在天桥、前门一带持续数百年的一个“不文明传统”——大夏天在街边上光膀子打牌乘凉——2003年董恒吉买了30个棉布背心,试图挑战这一习惯,但是没有成功。

但就在他“失败”之后不久,北京市出台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奥运行动规划》,使得他这一看似有点“堂吉诃德”式的民间努力,同奥运目标共振了起来。

也正因为这个,2008年3月,他成为宣武区唯一一名来自社区的火炬手候选人。

重构

现代西方礼仪在晚清波及到中国。来自中世纪欧洲武士习俗的握手礼成为当时的时髦。然而,近现代中国对于现代文明礼仪的倡导,已不是纯粹效仿西方,而是加入了相当的对传统文明习俗的标榜。而这一种由政府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思维在亚洲并不孤立。对于亚洲大多数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而言,无论印度、中国、日本,都曾不同程度的期望采取重申传统的方式来构建民族自信与自尊。

“礼仪推广兴起最早在亚运会,接着就是奥运会。”北京市礼仪学校校长李柠介绍。这所学校成立于1988年。 当年6月4日,北京举行迎亚运青年礼仪大赛。9月国家体委训练局出版运动员指导手册。这一消息刊登在9月18日《人民日报》上,同时还配了《礼仪非小事》的评论文章。

但上世纪80年代的礼仪推广效果并没有持续深入民间。一个特征是80年代的礼仪类书籍,言必称外交和外事活动。1986年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现代西方礼仪》一书,集西方礼仪大全。此外的若干本礼仪书中无一例外地提到西餐吃法,在各书的序言中均提到毛泽东或者周恩来会见外国客人的故事。事实上,在198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青年之友丛书》中专门集合一本文明礼貌常识。其中专门包括了如何与领导交流的礼仪细节。90年代以后这一思路在礼仪书中消失,而单独发展为机关礼仪。

上世纪90年代,《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曾开办关于礼仪的报道或讲座。1993年年底,北京市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其内容已经与80年代提出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有相当的差异。

倒计时

为了充分利用“奥运窗口期”,使之成为中国国民文明整体提升和培养公民意识的一个契机,首都文明办推出了“五大文明行动”,这“五大行动”涉及北京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光是2005年首都文明办编纂的《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印数就达到430万册,曾组织过6次免费发放。

在这本“初中文化程度皆能看懂的书”中,将现代礼仪归纳为个人和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工作礼仪、服务礼仪和涉外礼仪。

据文明办新闻发言人郑默杰介绍,“通过普及教育,市民们知道了‘握手应在3秒以内为宜’,了解了‘初次拜访友人不超过10分钟’,懂得了与外国朋友交往必须掌握的‘不问收入、年龄、婚姻、信仰’等‘八不问’等等”。

而减少随地吐痰和倡导排队,一直是首都文明办关注的焦点。郑默杰介绍“随地吐痰现象已经大幅度降低”。而排队倡导,则具体体现在上下班高峰,北京差不多每个车站都有三四名疏导员指引大家排队。

此外,关于观赛礼仪的培训也是重点内容之一。此前,北京市各区均成立了文明拉拉队。据记者了解,早在2007年9月,丰台区云岗街道就从所属9个社区组织50人的文明啦啦队,进行模拟演练。 “文明礼仪是奥运会留下的最大遗产。”北京市首都文明办新闻发言人郑默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据她在大街上观察,随地吐痰的人“的确比几年前少了许多”。

刚刚过去的16天,完美的场馆设备、精良的赛会组织、微笑的志愿者,成为了感动世界的一幕又一幕。在这所有的感动中,中国观众的文明观赛也成为另一个被关注的焦点。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日刊文表示,奥运会开始几天来,中国观众的热情不仅限于针对中国运动员,即便在一些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中,中国观众也是举止妥当,很有礼貌地鼓掌。

同样地,德国《焦点》周刊8月18日也赞扬“中国观众的掌声充满人性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观众表现得很理性,走出国籍的界限”。法国《世界报》也写道,中国观众的“狂欢中并未出现春天奥运火炬在西方传递受阻时的那种民族主义情绪。中国观众不是英国足球流氓,他们是来享受快乐的,这里的气氛相当好。

秦轩 文/李赫然

2008奥运心得体会:文明礼仪是奥运的最大遗产

【第3篇】2008北京奥运会心得体会:后奥运的中国开放问题

京奥刚刚闭幕。许多人都在问:“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将走向何方?”

对于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这场华丽的奥运表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我注意到两个外国人的评价几乎一致。一个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马克·汤普森,他在参观新华网时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而开放的中国将会让世界更加亲近她。另一个是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他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更是直言不讳:没有开放政策,就没有奥运会。

以他们的识见和眼界来说,我想这是对中国一种如实的评价。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这些年来,中国的开放程度有目共睹,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开放,甚至超过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入世。可以说,入世锁定了中国开放的不可逆过程。京奥本身也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既然中国的开放是大势所趋,那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继续开放和向什么开放?这的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我为后奥运时期开放所设置的行动图分三部分:先从放开对媒体的管制,解放表达开始,让媒体有自由报道和民众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不仅是因为新闻自由和表达自由是人的若干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也是因为,惟有放开媒体管制,并自由表达,才能有效缓解当前中国日趋激烈的社会矛盾。当前严重的社会腐化和日渐积累的民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无法自由监督和民众没有表达和申诉的渠道所致。

可以说,开放媒体和表达是后奥运时期一项成本较小而收益较大的选择。它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说有代价的话──只是政府和官员不得滥用权力的自由,但由此却可避免民怨衍化危及社会的暴力行为,并帮助执政党及时清除自身的腐化因子。所以,中国的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应该改变过时的思维。其实,有时候这更多是一个习惯而不仅仅是理念问题,习惯了媒体监督,就不会把这当作多么可怕的事情。

后奥运时期的第二项开放应针对民间经济和民间组织。改革30年来,中国的对内开放一直小于对外开放,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民间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公平对待;社会方面,民间组织的发展受到过多限制。没有民间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目前日益扩大的财产收入和贫富差距,而要发展民间经济,就必须打破一切对民间经济的歧视政策,把对国企和外资开放的领域同时也向民企开放,让民企可以自由地进入大部分行业,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的活跃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四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初步显示出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间组织的建设性力量,但目前,民间组织的发展所受的限制比民间经济还多,应该放手让包括外国非政治性的基金会和环保组织等在内的民间组织有一个自由的发展。

第三项开放则是政党的开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前置条件。很多条件现在根本还不成熟,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是我为后奥运时期的开放所设置的行动图。中国的宪法规定了人民有言论、集会、游行、结社的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利。上述开放不过是落实宪法已有的规定而已。如果有人担心这会导致社会出现不稳或外部势力渗透,我认为大可不必。很多事情不怕出现问题,就怕不去做。事实上,京奥对外媒自由采访、外刊进入的规定以及示威区的设立等,不也没影响京奥的顺利完成吗?所以,对后奥运时期的开放,我们根本不必担心什么。

(本文作者邓聿文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多家报刊专栏作者和特约作者

2008北京奥运会心得体会:后奥运的中国开放问题

《奥运的心得体会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