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闭症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5篇优秀的自闭症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闭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一)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 2022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关爱自闭症青年的公益活动,感触颇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和平常人一样追求美好,向往光明。他们的心里,一定都编织着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尽管上帝对他们有些残忍,但换个角度,他们对人生不需要透彻,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被世事所扰,这是生活给予最好的安慰吧。
在地铁上,他们似乎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比如窗外茫茫飞雪,比如极速后退的铁轨……他们欢呼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感动了,似乎有种强烈的情感牵动了我的神经。尽管地铁上其他乘客对他们投来惊异的目光,他们不为所动,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我们呢,生活中不论做什么都会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总是要受到他人的困扰呢?这是我从这些特殊朋友这里所学到的。 我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应该多多参与这种公益活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关爱那些有需要的人,生活本不该那么功利,唯有爱是拯救人类唤醒人性的良药。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二)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拉拉手自闭症青年志愿活动,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其实内心非常紧张,担心他们会不理我们,担心他们会很敏感,担心会吓着他们……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并非那么难接触,总之他们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很多。这次的地铁三号线活动更是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他们。其实他们也只是个孩子,有着孩童的猎奇心理,有着孩童纯真顽皮,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我不禁有些心疼。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犹如星星一般,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充耳不闻,有语言却很难交流,有行为却总是与愿望相违。他们也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玩的特性,这次的雪地活动,他们也很开心的玩着,在雪上画画、写字……他们也有自己的脾气和烦恼,只是他们将所有的欢乐和痛楚都锁在心里,为自己构筑了一堵冷漠的墙,外人走不进,他们亦走不出。他们也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在地铁三号线'上天'的那一刻,看着窗外的雪景,他们笑了,我们都跟着笑了,因为他们很开心,所以每个人的心也为之而感动。
临别之际,我们送了他们每人一张卡片,上面有我们想对他们说的话,虽然很简单的几句话,制作也很简单,但寄托着我们对他们浓浓的感情。或许他们会不理解。
因为爱,所以我们在努力,因为爱的传递,所以构成了爱的世界。这群'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依然光芒闪耀,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是交流障碍,无法表达自己,使他们与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这些是他们的天赋,也许是他们训练了很久的成果,我相信命运给这些'星星的孩子'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开启一扇窗,这些小天使们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三)
以前只是听过有关自闭症儿童的信息,但从未跟他们有过接触。这次志愿活动给了我一次直接接触这群孩子的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第一次跟他们接触,开始时还担心自己会和他们相处不来,怕吓着他们,接触了才发现,其实他们也只是个孩子,有着孩童的猎奇心理,有着孩童的纯真顽皮。看着他们那可爱的脸,我不禁有些心疼。其实他们跟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爱玩的特性,但他们却只将所有的欢乐和苦楚锁在自己的心中,他们为自己构筑了一堵冷漠的墙,外人走不进,他们亦走不出。原本美好灿烂的孩提时光因为自闭症而失了色。
很多孩子都是由家长陪伴来的,有个小女孩,只要我们一接近,她就立刻跑开,完全抗拒外人。还有个小男孩,他要玩秋千,他妈妈要帮他换,他不让,非得自己换,结果自己又不会,结果他妈被烦怒了,打了他一巴掌。但他并未像其他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尽管眼泪湿了眼眶,他也只是轻轻抹去,继续他的玩耍,其实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更强。他虽然不肯与人交流,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倔强,自己的坚持。
这次志愿活动中,我相处的是一个自闭症相对较轻的孩子,他是由老师带来玩耍的,他不排斥与陌生人的接触。在玩的过程中,我不断露出甜甜的笑容来表达他心中的欢愉,期间我很多次主动逗他说话,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只是微笑,却不与我交流。或许长时间的自闭已经让他形成了不说话的习惯,作为一个志愿者,我觉得我们不仅应该要陪他们玩耍,更关键的是要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感触很深,我为他们心疼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他们的自闭?答案有很多,但我觉得父母为我们创设的环境很多时候对我们的影响很深,所以在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同时,更应开设对父母的教育课。特别不能像之前的那个母亲一样,一不耐心就打自己的孩子,而应不断给他们鼓励,因为鼓励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只有两者同心协力才能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融入到大环境中来。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四)
今年暑假期间,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宣传部的一名成员,我有幸参加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星星点灯'团队开展的关爱自闭症儿童服务活动。
当初选择爱弥尔,虽然不知道会遇到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但是依然充满了期待和自信,格外地珍惜这一次与'星星的孩子'接触的机会。虽然这一次的活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留在我的记忆中却很长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很清楚地了解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也更了解了自己。或许在我们短短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留下什么,我们不敢奢求通过我们这一次的到来能彻底改变一个孩子,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这一次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的一份记忆。
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来到了湖南爱弥尔。爱弥儿的老师十分欢迎我们的到来,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时我才了解到,原来爱弥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批志愿者过来帮忙,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就这样传承着他们的爱与责任,我希望我也能把这份爱与责任传承下去而且传承得很好很好。
随后,我们就进入了课堂一起和孩子们上课。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游戏课,都说孩子是爱玩游戏的,可这群孩子却表现得不一样,没有表现出小孩子爱玩的天性,只是在老师和志愿者们地手把手的教导下才勉强将游戏'玩'下去。 .在这个过程,有些家长因为孩子所谓的'表现不好',打骂孩子。当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只是为他们感到心疼,心疼他们为什么受到老天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哪怕连好好玩耍的权利都不给他们,我只是希望家长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为他们打开属于自己的那一扇窗。
接下来一节是识字课,在这节课中我发现一个事实,其实在这些自闭症儿童中有许多孩子一点都不笨,他能听懂老师和家长说的话,能根据不同的问题识别出不同的汉字,只是不愿意用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思想,可能他们需要的只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关爱,相信只要有了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究成为那一刻最耀眼的明星。
再在这里上完两节清洁课,我们就要离开了。刚才和上游戏课坐在我旁边的那一位小朋友看到了我,一直看着我——没有说话。我知道他还是记得我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了,是感动,还是高兴,我清晰地感觉到这一次的活动真的没有白来,付出的爱得到了收获。
就要离开了,或许以后和这群孩子相见的几率很小,但他们依然存在于我的记忆深处,祝福他们,希望他们都好好的。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点滴滴,我相信有了我们的关爱和期盼,他们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像正常孩子一样在蓝天下放着风筝、唱着歌。
9月28日,我与潘新艳、刘英、李琪等几位老师一起到园林、竹根滩、杨市等地,对5位新生(廖潜武、胡毅涵、余秋雨、王杰民、舒泓博)进行了实地家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段沧桑的经历。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近每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在聆听中心酸,在心酸中思考,在思考中引导。
唐氏宝宝廖潜武
我们家访的第一站是园林深河4组的廖潜武。廖奶奶介绍,廖潜武2岁才开始走路,3岁到武汉检查确诊为唐氏综合症患者。之后,奶奶带她去潜江市残联康复中心做过3年的康复。廖妈妈因为无法接受孩子的残疾事实,一直怀疑是孩子出生时奶奶在医院抱错了孩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之后从未回过家,廖爸爸也跟随去了武昌。廖奶奶介绍,廖潜武小时候去过一次外婆家,但妈妈和外公外婆无法面对这个残疾孩子,还常说要将这个孩子扔进井里淹死,也因为这个原因,廖潜武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就这样,廖潜武同学成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孩子。从奶奶的言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因为孩子的残疾,孩子及其家人平时受到了周边人的鄙视和怠慢,而且这些已经完全影响到了一家人的生活。针对廖潜武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对奶奶进行了细心的心理疏导,建议通过做亲子鉴定的形式消除廖妈妈与廖奶奶之间的误会,全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关心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家长提出了家校配合教育的明确要求。
星星的孩子胡毅涵
我们家访的第二站是锦绣潜城4岁4个月的胡毅涵。胡妈妈介绍,胡毅涵18个月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3岁时还不会说话,2022年至2022年7月,胡妈妈曾带他到江苏做了两年的康复。从家庭布置和胡妈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家长曾经参加过自闭症孩子教育的专题讲座学习,在结束专门的康复训练后,家庭的个别辅导一直在不断的跟进中。家访中我们与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胡妈妈一起探讨了自闭症孩子的教育问题,家校共育,家校共进。
学习缓慢的余秋雨
我们家访的第三站是竹根滩镇仁合村5组的余秋雨。我们去的时候,余秋雨刚好去了外婆家,余奶奶接待了我们。高大的楼房、整洁的家居、屋前的花草都在告诉我们,这是勤劳、热爱生活的一家子。余奶奶介绍,余秋雨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余秋雨也曾在小学就读多年,但是收获甚少。针对余秋雨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余奶奶提出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议。
目光茫然的王杰民
我们家访的第四站是家住泰丰街道白窑村3组的王杰民。家访前的电话联系得知,爷爷正带着王杰民在潜江东门菜场卖鱼。当我们在菜场外巷道里看到目光茫然的王杰民时,王爷爷正在卖鱼,周围不断有人来询问价格,看起来生意还不错。王爷爷介绍,王杰民的妈妈是一位智障人,上过学,能认识一些字,情况比王杰民要好很多,王杰民是遗传智障。因父母在外打工,王杰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王杰民曾在普通学校就读过,但是一直生活在同学们鄙夷的目光中,多年的普校就读基本上是一无所获。为了培养王杰民的生活能力,王爷爷就在假期带着王杰民卖鱼,让他帮忙收钱,学习认钱,学习杀鱼。可是情况不是很乐观,学习了很久,王杰民现在还是不能分辨钱的面值,有些顾客也会因为这一点而在王爷爷不注意时贪小便宜,少给钱。面对无奈的王爷爷,我们建议爷爷先在家里多教教王杰民,平时多带王杰民去商店购物,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瘦弱害羞的舒泓博
我们家访的最后一站是杨市周桥2组的舒泓博。看到我们的到来,瘦弱害羞的舒泓博就躲到了屋后,故意在那里扔石子,丢竹棍。舒奶奶介绍,舒泓博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两个孩子,舒泓博的挑食让奶奶煞费苦心。舒泓博曾经在普通幼儿园就读过,但是语言方面十分薄弱。到特校上学后,爷爷每次陪读回家都会抱怨舒泓博的不听话与小调皮。我们建议舒奶奶平时多有意识地和孩子交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访的5个孩子,就有4个是留守孩子,而且大多数孩子及其家长都生活在被鄙视、被不接纳的状态中,家长们心理压力很大;大多数家长都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无能为力。家访返程的路上,我们小组的老师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好这些孩子,如何更好地做好特殊教育工作。首先,我们要加强学校教育,关爱每一个孩子。其次,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再者,我们还要多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多争取社区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助残氛围,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理解、尊重残疾孩子及其家人。
自闭症培训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自闭症教师,在没有做母亲之前,我总有一种感觉:为什么我的学生有进步,而他们对我多是服从,但并不爱我?我自己也给自己找过借口,自闭症孩子本来就对人没有感情啊。
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的事业有瓶颈了,孩子有进步,但在社交方面进步的非常的慢,他们越来越对人不感兴趣。现在自己也做了母亲,体会到一个小生命从孕育到诞生成长,其中种种辛苦与快乐,我才发现以前我的想法是多可笑,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来自我们,但他又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与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个性。自闭症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也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也要被尊重被爱,我们爱他,他才会慢慢的感受到什么是爱,才可能有机会学到如何去爱。
自从我的观念转变之后,我发现我的学生都这么的可爱,他们也会跟我撒撒娇,拿出一个模型椅子教他说椅子,他也会傻傻的放在屁股下面坐,还得意的看着我。每次看到这种事,我都是觉得自己很幸福,觉得我的孩子对我是有感情的,觉得我是懂他们的。
很多很美好、也有很感动的经历,有机会再和朋友分享,下面我就归纳一下关于自闭症孩子语言训练的几点心得:
一、从孩子本来就有的发音开始
我的一个学生,他来我这里训练的时候,他就会发一个音“ba”,我拿出他喜欢的玩具,在我给他之前我要求他说“ba”,他说了,我就给了他,他发现他发出的声音能帮他满足他的需求,于是他很乐意发音,慢慢的我要求他发别的音,当然这些音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多是以“b”开头的音,例如“笔、抱”。如果孩子一个音都没有,那就从元音开始,一般是“a”按压孩子的腹腔的同时用压舌板辅助孩子长大嘴巴,但是如果孩子很抗拒也不要勉强,但和他建立比较亲密的感情之后再这样做。
二、从孩子的兴趣点开始
投其所好,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可以向父母等抚养人了解,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更了解孩子;也可以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在教室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诱发他发音时,把他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告诉他,模仿你发音就给他,当然这个音是我们第一点提到的他容易发出的音,如果是一个他根本发不出来的音,你又让他说,这会对他的打击很大,开始他如果能发出来,也不必很准,因为通常他是不会说的很准,只要他说了,我们就满足他。
三、进行必要的口肌训练
自闭症、发育迟缓、听障儿童,都会有口部肌肉比较迟钝或者敏感,导致他们很多的音发不到。例如,舌部比较迟钝,很多的舌尖音就发不出来。我有个听障的孩子,在四岁之前他都听不到,四岁时他装了人工耳蜗,他四岁之前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基本上都没有发过音,所以他的嘴巴的本体感很差,自闭症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很多到两岁多还不会说话,由于他们不会说话,他们的脸部本体感也会很差,所以有的时候孩子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发音,而抚养人又很着急,要求他们说,导致他们很挫败,抚养人也很灰心。口肌训练包括吹气,也可以吹口哨、口琴等,哈气、吸气,下颚训练,舌部的训练等,根据孩子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训练。
四、从情感开始
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情感。对所有的孩子,我要求自己先要接纳他们,无论他们的缺点还是优点,我都会接纳,我不会因为他们的不足对他们产生不满,我发现这样我的学生也会接纳我,亲近我,愿意模仿我。除了接纳他们之外,我会很爱他们,就像爱我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当母亲之后最大的改变,我相信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也能够自我疗愈。
以上这些,都是我对自闭症孩子语言训练的部分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自闭症培训心得体会2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诱发学习兴趣和促进交往意识
儿童对电视广告感兴趣,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电视广告节奏快、色彩鲜艳,因此在训练中所用的积木、木珠等,都选用色彩鲜艳的。由于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儿童产生了兴趣,就不会产生反抗的情绪,这是训练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
在接触与观察中了解儿童喜欢的食物,将他喜欢的食物,如糖和苹果等,作为诱发他交往的刺激物。因为他想吃而不得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这样以图片换物培养表达需要的目的就达到了。现在儿童想吃糖时会用图片交换,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促进交往能力
自闭症学生今后将要融人社会大环境中去,因此对他们进行融合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正是这个宗旨,通过班集体、校集体和正常幼儿的融合活动,有意识地让儿童融入集体的环境,培养集体的意识,久而久之,儿童对集体有了一定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虽然仍然不会与人交往,但老师拉着他一起参与活动,他也不再强烈拒绝了。从儿童身上体现出融合教育对培养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具体形象性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在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训练学习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实物帮助他理解与获得知识。不论是训练语言理解,还是训练交往活动,都采用具体、形象、实用的实物和图片等。正是这样儿童才容易接受,才会取得点滴进步。
(四)训练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刚开始进入资源室训练,儿童常常哭闹,很不配合训练。这时耐心、细致、反复训练就成为最重要的方法。在循序渐进中一步步接近训练目标,理解和接受指令,只有完成了这个目标,才能继续一步步训练完成指定任务等教学目标,依照儿童的能力,逐步加入新的内容,使儿童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综合儿童的训练情况,训练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困惑。
首先,在训练内容贯彻实施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讨的机会太少,虽然经常有联系,但在训练的内容、方法与措施的改进上,缺乏共同探讨的机会。如果取得与家长的共识,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的始终,不是课堂教学或个别训练就能解决的,平时的随机教育必不可少,这方面还要探索方法创造机会。
最后,随着儿童理解语言能力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大肌肉和小肌肉运动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改善,然而儿童的语言能力仍没有什么进展,这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自闭症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儿童的年龄尚小,应该还有希望。但是儿童回家后,由于路上的颠簸再加上家长一天工作的疲乏,训练的时间很短,有时只能作罢。这样就影响了他症状的改善。
自闭症儿童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作为训练者我们并不清楚,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更是教育者刻不容缓的责任,今后要探索的路还很长、很艰苦,要继续努力。
自闭症培训心得体会3
我刚接触自闭症儿童,没有相关的经验,如何使他们的情况得到改善成为困扰我的问题。这次我有幸参加由著名的特殊教育研究者杨宗仁教授主讲的“自闭症儿童游戏与文化介入”讲座,真是获益良多。经过三天的'课程,我获得很多自闭症儿童游戏与文化介入的观点和策略,使我获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启示和指导。
杨宗仁教授以大量的视频实例解说了游戏与文化介入的相关观点和策略:社会性趋向、社会性参照、游戏、分享式注意力等都与文化学习有关;强调从游戏与日常生活进行介入,让自闭症儿童从中自然地学会各种文化学习能力;在介入时特别注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
这次的讲座,留给我最深刻的有三点:第一、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游戏的权利,而且特殊儿童更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介入;第二、特殊儿童的康复策略与普通儿童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融会贯通;第三、对特殊儿童的干预应重视过程而非目的。
喜欢玩游戏,是所有儿童的天性。虽然特殊儿童在某些方面与普通儿童不一样,但我们不应该就此认为他没有这个能力或不适宜玩游戏,特殊儿童同样享有游戏的权利,而且游戏是自闭症康复最需要的一种广泛性介入策略。特殊儿童能从游戏中提升双向的社会互动、想象力、心智理论、情绪调控、思维弹性、五官知觉、社会沟通等。游戏的种类很多,一个游戏可以同时训练或干预特殊儿童的多个方面,训练或干预特殊儿童的某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游戏,因此,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游戏。相对于普通儿童的游戏,特殊儿童的游戏更需要贴近社会生活的情境,需要看准时机变化玩法,没有固定的游戏目标。游戏旨在让特殊儿童愉快、自然地学习普通的生活模式。
杨教授的自闭症儿童教学方法与普通幼儿园的教学方法相对比,我感到二者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游戏是儿童最佳的学习方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都能从游戏中自然地提升各种能力,同时能获得愉快的正向情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儿童最易于接受的,普通儿童能从具体生活中获得抽象知识,而特殊儿童能学会各种各样的生活模式、生活经验,使他们进一步靠近社会;动机和主动性是学习的关键,普通幼儿园通过形形色色的活动激起儿童的学习主动性,而特殊儿童更需要学习动机和主动性,当特殊儿童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其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特殊儿童的康复工作是长期的,我们不能期望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的改善,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干预应重视过程而非目的。每个特殊儿童的情况都不同,他们的康复进度自然也不一样。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地进步,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欣喜。所以我们不应该定下任何具体的干预目标,而是在干预的过程中灵活地引导他们进步。
在杨教授的演讲中,大量的视频和成功个案都是一对一的干预。而在我们学校是采用集体教学形式,那么杨教授的方法是否适用呢?我想,有一些方法还是可以使用的,如非口语训练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而游戏更应该运用到集体教学中,使特殊儿童在有趣的课堂上提高认知、理解等能力。然而模仿、主题游戏、剧本游戏等则较适用于个别训练中。
总的来说,这次的讲座使我加深了对自闭症的理解,学会了自闭症儿童游戏与文化介入的特殊教育方法。我认为,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都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都希望每天都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新的本领。因此,在自闭症儿童孤独的世界里,即使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一片漆黑,我们也要勇往直前去寻找哪怕是萤火虫那样丁点的光芒。
我是20__年毕业的新进教师,现从教于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中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并不深入,对孤独症更是了解甚少。通过这次为期六天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学习了关于孤独症一些概念特点、教学方法等。
在大学的学习中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谢鸣教授的自闭症选学课中,由于是学前教育系所以在实习也是在幼教机构中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类型的儿童。这次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孤独症的不同的看法与研究。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王梅教授的学识渊博、刘劲老师的风趣活泼、刘明清老师的严谨认真、柳瑞兰老师的来自于实践、胡金秀老师的学术的专业,这些都让我为他们的知识所折服!深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对孤独症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一想到即将入学的两位孤独症学生,我身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六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梅教授的课,她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但我更佩服她的是她深入到实践,实心实意为孤独症儿童发展的精神。我觉得这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所缺少的!只有真正深入实践的专家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给我上课时生动有趣又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印象中记得王教授在课中举了一个列子:一个孤独症儿童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她回答了七八次'因为近视'等原因,最后在儿童第九次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时她把眼镜摘掉了,这时儿童笑了,不再继续问了。此刻我想到了来我们学校预报名时那个一直问她妈妈'这里有个洞'问了10遍的孤独症男孩他想表达什么。他是否是想让他妈妈把手放进洞里,他是否是想把洞堵起来?他是否只是问问而已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柳瑞兰老师,在课的开始了解到了她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那时的我对她充满了同情!而在之后又知道她为了她的孩子不断学习孤独症的有关知识康复训练她的孩子同时又创建了康复机构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和家庭。那时我对她肃然起敬!那是怎样一种毅力才让她坚持到现在!那是怎么一种胸襟才让她忍着内心同样的剧痛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她让人同情同时也让人觉得可敬!她的课与她一样的朴实无华同时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特别是她所讲述的个训课的环境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学教法。她的课都是她多少年来的经验精华,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规律。我在她身上受益非浅!
自闭症育儿心得
自闭症儿童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是获得经验最重要的场所,教师要为他们创设健康的环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同伴之中,下面就是有关教育自闭症儿童的心得,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陈杰,4岁,刚入园时,其家长就和我们老师交流过,经专业医生鉴定:“陈杰是自闭孤独症儿”,正在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训练,但专家建议应让其同时接受普通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因而,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帮助。
虽然我已任教多年,其间也接触过不少性情孤僻、内向、少言寡语的孩子,但自闭孤独症儿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就如何帮助陈杰小朋友,刚开始我们也是束手无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陈杰喜欢以肢体动作代替口头语言,因而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常常是尖叫声伴随着挥舞的拳头是他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且性情乖戾、随性,在入园后的一个多月里,常随意的在活动室里闲逛、或围着自己的椅子转圈、甚至跑到户外的操场上狂奔,如果采取制止措施,就会引起陈杰的极度抵抗情绪-----拳打脚踢,撕咬。在网上咨询有关专家的观点后,我了解了自闭孤独症儿的特征:
1、人际障碍:对身边的人际系不感兴趣(包括其父母);
2、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发育慢、或不愿言语而以动作表达、或只对某个话题专注,
3、常有固著的行为:即行为刻板重复,或对某个物品或行为长时间的专注兴趣。且在咨询了专家的建议:“不要让孤独症儿感到孤独”我很有触动。如何排除陈杰对幼儿园新环境的恐惧感和排斥心理,让他对我们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就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对陈杰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在开学初的两个多月里,我们主要以观察为主,先顺从他的性子,慢慢接近他,抚摸他的身体、拥抱他。刚开始,陈杰的戒备心重,会攻击或推开接近他的人,慢慢的我们发现,在自由活动时间偶尔陈杰会偷偷的触碰老师的大腿,或突忽间的闪到老师的面前无邪的笑。我们及时的把孩子的点滴进步与家长交流,并希望通过家长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孩子,鼓励孩子继续恐固这种良性的行为,并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
三个月后的一个早上入园时间,陈杰妈妈欣喜的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刚起床就拖着我的手吵着要上学。”我热情的拥抱着陈杰来到他的位置上,并用商量的语气:“陈杰进步了,喜欢上学了,如果上课的时候不离开坐位就更棒了。”这个上午的集中活动时间,陈杰的离开次数明显减少。但下午的时间又出现了重复,搬着自己的椅子无目的的闲逛。无论老师怎样劝说也无济于事。在几次耐心的.观察后,我发现陈杰喜欢把椅子摆在后排女生尔岑的旁边,“是否他想与这位女生同桌?”我顺从陈杰的意思让他换位到后排的尔岑边,没想到就此溜哒了几个月的座位问题解决了。陈杰对新位置表现出难得的欣喜笑容。虽然,偶尔他还会起来溜哒,但不再带走椅子,且我让尔岑拉他回位置时也不排斥。从这件事上,我也感受到教育过程中,观察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我及时的就陈杰的这个变化与两位幼儿家长进行积极的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陈杰与尔岑小朋友的关系,必竟这是陈杰小朋友在幼儿园第一个主动建立的同伴关系,能否以此做为突破口,发展陈杰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关系呢?”双方家长表示十分赞同,并利用周末时间,常带陈杰到尔岑家玩,并逐渐的扩大同伴范围,效果是显著的。
学期很快的结束了,我们和家长也欣喜的看到了陈杰的进步:从刚开始的排斥、抗拒老师与同伴到现在能接受老师的拥抱和爱抚;与两个幼儿建立了良性的同伴关系;从原来的无意识的随意走动到现在能短时间的、安静的在位置上接受集中活动;家长的心情由原来的紧张、自卑到现在的欣喜、自信。我们体验到了做为老师的成就感。
但是,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就发现陈杰又有反复的现象:拒绝老师和同伴的友好;且表现出性情爆燥、警觉,对老师和同伴的亲近都会发出尖叫或出手攻击。我很着急却不知事出何因。在与家长多次交流后,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因为陈杰与爸爸不亲,常不让爸爸抱或接送,在多次受挫后,陈杰爸爸的情绪被激怒,于是采用强制或体罚的手段逼迫陈杰,几次之后,凡是有人接近他就会出现抵触情绪。我很理解陈杰爸爸的心情,但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把父子间的距离越推越远。在与其父亲的个别交谈后,我们建议他跟孩子道歉并多陪孩子做些孩子喜欢的事,让时间化解他们之间的隔阂,我们让他明白了一个事实:“自闭孤独症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需要多几倍的爱和耐心,而不是责备与体罚。”并针对陈杰的这段表现,我特别在每天安排一小段时间与他亲近、抚摸他、拥抱他;讲他喜欢的奥特曼故事,哪怕每天都是我在唱独角戏依然坚持不懈。在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离园时,如往常一样妈妈让陈杰与老师道再见,以前每次陈杰都是头也不回的撒腿就跑,这天陈杰却猛的回过身抱住我的大腿,嘴里模糊不清的嘟囔:“再见”。付出的艰辛在此刻间化为乌有。
此后的陈杰如开闸的洪水一泄千里,进步神速,不仅能和我亲近,还能和其他的配班老师主动接近,偶尔也会让其爸爸抱他上幼儿园,有一天早上,陈杰来得特别早,他妈妈欣喜的说:“从昨晚开始,嘴里就不停的念叨说:大林老师好、小林老师好!”我热情的拥抱了陈杰,及时的肯定了他的进步。
在全体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努力下,陈杰已顺利的进入大班学习,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与同伴、老师交流、合作;学会了安静倾听和习作;学会了表达自已的情绪和想法;还学会了用拥抱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陈杰的家长反应说:“特殊学校的医生导师说陈杰已基本康复,可以接受正常的普通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陈杰是我多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案例,他的成功是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成果,但陈杰的案例给我的教学生涯很多的启示: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爱的奉献者,相信有爱就会有奇迹。
5位用户关注
9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