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乡村干部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6篇优秀的乡村干部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干部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第一心得范文网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范文top100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范文写作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范文写作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范文top100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第一心得范文网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部署。在疫情形势趋缓的当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和保障脱贫攻坚,对辉县市纪委监委来说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当地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的当下,辉县市纪委紧跟形势变化,及时将现阶段监督重点调整到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上来,紧盯境外返回人员申报、排查等关键环节,发挥派驻监督优势,督促统战、公安等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控监督,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但是,守住防止境外输入的大门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老百姓要的不仅是安全,还有脱贫致富的美好期待。然而,在河南省未退出贫困村序列的52个贫困村中,辉县市就占13个。对这样的“贫中贫”、“困中困”来说,脱贫攻坚原本就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加之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冲击,13个贫困村的现状可谓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辉县市纪委采取县乡两级纪委“监督到户覆盖到人”的方式,确保损害贫困群众利益的行为有人管,影响扶贫政策落实的事情有人问、有人查。紧盯“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等重点环节,对扶贫事实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精准监督发现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确保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尤其是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的要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确保实事求是监督,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力争圆满完成13个贫困村顺利脱贫的任务。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定位,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辉县市纪委监委来说,就是要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直面当前复杂局面、坚定必胜信念,依规依纪依法统筹打好疫情防控监督战和深度贫困“歼灭战”,坚定稳妥、扎实有效、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指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要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这为当前我们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员教育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充分释放党员教育管理“叠加效应”,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着眼“固本培元”,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让精神支柱立起来、强起来。“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之于个人,是根本是支柱,之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是奋斗坐标是精神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全党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我们党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常补精神之“钙”,拧紧思想“总开关”,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斗争精神,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全面常态学、长期深入学、结合实际学,推动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让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立起来、强起来,使党员成为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先锋力量。
着眼“补钙壮骨”,持之以恒加强党性锻炼,让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散一尺。实践证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补钙壮骨的“金钥匙”,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以遵党章、学党章为基本要求,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让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要依托各级党校主阵地和各类教育平台,通过集中训、重点训、示范训等多种方式,全覆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开展“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党费缴纳日”等党日活动,让每个党员在特殊的“日子”里铭记党员身份、牢记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充分调动广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员教育管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着眼“提质增效”,锲而不舍强化教育管理,让肌体细胞动起来、活起来。“大木百寻,根积深也。”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来完成。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一刀切”“一把抓”,灵活把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将党员教育管理与改革发展、依法治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精准施策,不断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坚持教育与服务并重,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流动党员建立“稳定的家”,解决流动党员“挂空挡”问题。要坚持简易便行、共享开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以全媒体理念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不断满足党员差异化、多样化、互动式的学习需求。要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推动“软任务”成为“硬杠杠”。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决策,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是亿万农民共同的奋斗。是每个行政村全体农民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
而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即单干!实行包产到户以来,农民的生产全靠自己,村委会、乡政府从不过问,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村提留、乡统筹、计划生育罚款是基层政府的首要任务。层层加码,农民与村干部的关系非常紧张。国家取消农村税费后,干群关系才和谐了。收合疗、收养老保险、果树保险成为新时期农村干部的任务。农民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有的问题,农民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农民根本不能解决。当农民的农产品、水果滞销,当农民的苹果每斤仅有几分钱时,多年来,无人过问!
乡村振兴提出已经几年了,在部分农村依然涛声依旧,没有一点动静。
因此,草民认为,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与单干的矛盾!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县乡政府、村委会、村官必须彻底放弃以前的工作理念,把党中央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真真正正落实到实处。
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乡村振兴就是实现全体农民的长期共同富裕。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根本主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每个行政村,应真真正正建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应建立乡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每个县,应建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把每户农民,真正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
关键是中国农村缺乏这样的带头人。造就千千万万吴仁宝式的带头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中国的村官队伍中,有的人个人致富有方,有的人捞才有方。如何把致富有方的村官,造就成能够振兴乡村的领头雁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为农村派遣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诸多途径,增强村官队伍的全面乡村振兴能力!
综上所述,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各级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任重道远。必须真真正正化大气力去完成!
6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8位用户关注
8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