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干部心得体会
栏目

干部家风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2-09-04 热度:3

【导语】干部家风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3篇优秀的家风干部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干部家风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干部家风心得体会

【第1篇】2022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

每位党员都积极主动地立家规、正家风、传家训,争做一名廉政为民、家风清正的合格党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问题作了生动论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他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又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对家庭建设问题的生动论述,既亲切温暖又发人深省。

中华家风各有不同,但基本认同是重视知识、文化教育和道德培养,讲究俭朴、谦逊、敬老、善良、懂礼、和睦、诚实、与人为善等。

家风是家庭的性格,是家庭的形象,是家庭的魂魄。对党员干部家庭来说,家风涵养作风、折射党风、关乎政风、影响民风。建设、传承、弘扬好家风,以纯正家风涵养良好作风,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

好家风才有好家道。家道亦治家之道,是家庭赖以发展与维系的规则和道理,“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所表达的就是人们慎终追远、敬祖承德、家风永续、润泽后世的观念。好家风才能出好子弟。“父慈子更孝,夫唱妇亦随,老少皆同乐,家和万事兴”。虎父无犬子,曾国藩、左宗堂、张之洞、梁启超后人往往是一时俊彦,没成为“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好家风是文明道德的涵养池,一张永不失效的文明通行证。蔓藤没有枝干支撑,永远匍匐在地上;林木无主杆,不能成为参天大树。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枝干,支撑起文明脊梁。

好家风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家风沉淀了优秀的民风民俗,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家教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比如,毛泽东《祭母文》说母亲传承的家风是“首推博爱”,还有“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但呼儿辈,各务为良”。这些例子表明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核心价值观,同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来的我们的民族品格,其精神血脉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平安”,好家风为权力增设防线。严是爱,宽是害。良好的家风是传家宝,让家人终身受益。毛泽东要求子女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周恩来针对亲友“进京做事”的要求,定下了“十条家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焦裕禄“书记的女儿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的家规,成为子女一生的骄傲。无论是一代伟人,还是党的优秀干部,他们良好的家风带出家庭廉洁作风,家庭廉洁作风又涵养着良好家风。

家风不正则政风难平,很多贪官腐败分子的堕落起点,正是始于家风这道“防火墙”失去效力,家风淡然、家规失范、家庭不睦,是导致干部腐败或全家“一锅端”的一大原因。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坑夫”“坑爹”“坑子”“夫妻沆瀣一气”“情人反目”“小三杀手”的例子历历在目,警钟长鸣。廉洁治家、从严治家是廉洁从政的重要环节,绝对不可小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曲有声的赞歌。家风好不好,家长、“掌门人”起主导作用。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只有以身作则,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能为家人作出榜样,才会有威严、有说服力。严以修身是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做到严以修身,除了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还要靠家规家风的潜移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家风是领导干部严以修身的必修课。维护好家风是干部一生研究的课题。

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促进党员干部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最近,各个党支部都在开展“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主题活动。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向注重家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

那么,该怎样把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呢?如何真正抓准抓实抓出成效呢?

我们党支部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提升家风建设活动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通过寻找身边优秀的家规祖训,总结提炼自己家庭的家教心得、家训家规等,使“好家风好家训”得到了传承和学习。要求每个党员围绕“立家规、正家凤”说出自己的座右铭,促进党员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

三是要求每个具体书写能力的党员通过此次的活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每月的党员统一活动日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组织讨论交流等方式大力营造“立家规、正家凤”的良好氛围,组织引导广大党员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融入家庭建设,主动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所有党员及党员干部务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高于爱家、爱妻、爱子之情。

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建设、培养良好家风,推动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4月27日,黎平县统计局开展“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主题活动。该局每位党员都积极主动地立家规、正家风、传家训,争做一名廉政为民、家风清正的合格党员。

切实立家规

家规好则家风正,家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借鉴古今圣贤家规家训,由古昔今,深刻领会立家规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思考家规的本质所在。例如,学习周恩来的家风家规,在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做上下功夫,对照周恩来的家风家规思考如何定立自家家规。

党员干部立家规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和党的优良传统,对照“两学一做”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采取召开家庭讨论会等方式,与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深入交流、反复商议、形成共识,严肃认真地制定有约束力、有自身特点的家规。

党员干部立家规要立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的家规、家训。党员干部的家规应该体现三个字,即“公、忠、能”。公,一个家庭有了“公”的风尚,则能拒诱、无私。忠,既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又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坚持真理、修正谬误,也指应尽的道德义务。这是家庭传承的基本,是敬老爱幼的源泉。能,便是能力、才干、本事。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家庭成员能保证一个家庭得以长盛不衰的根。党员干部家规的内容要做到见党性、知底线,立得住、可传承。

带头正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良好家风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夯实道德根基、涵养清廉之风。家风正,则政风清、子孙兴。

关于家风,习近平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话对我们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深情期盼。党员干部务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等同于爱家、爱妻、爱子之情。良好家风的形成要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家风、营造良好社风、弘扬传统文化,并将之代代相传、永不停息,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正家风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立家规”,带头“行家规”,为身边人树立榜样。党员干部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有没有按照自己定立的家规为人、做事、当官;道德品德是否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是否做到为人公道正派、勇于担当;是否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工作作风是否扎实,是否有作风飘浮不实事求是的现象;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家人;是否做到生活朴实,不奢靡不浪费。

党员干部正家风要以身作则。坚持立言立行,带头行家规、严家教,带动家庭成员守家规、正家风。党员干部应该认真践行“四讲四有”,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子女教育、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等方面作表率,带动家庭成员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严格传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党员干部传家训要严格,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党员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党员干部传家训要广泛,党员干部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延续乡村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党员干部常写勤廉征文、常议勤廉家风、常说勤廉家事、常绣勤廉美图,共同营造清正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2022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

【第2篇】2022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体会(范文)

家风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要努力传承前辈的优良家风,使之成为引领我们健康成长的潜在而无形的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一

《xxx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国风国运。党员干部应争当家风建设的“排头兵”,以好家风立志、正行、肃纪,凝聚民族复兴、祖国兴旺的磅礴伟力。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但人世间有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父爱。让我无法超越,只有一生追随,努力靠近。每当想起与父亲生前相处的点滴,教我惭愧,催我自新。父亲一生平凡,工作能得到领导认可、群众信任,对子女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可受用一生。

父“关照”塑逆境向上品格。从宜宾师范毕业分配到长宁工作的我满怀信心,估计应分配到乡镇中心校任教。因为,我既是班上团支部书记,又是校三好学生,难道不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吗?后来才知父亲已给我“疏通”关系,分配到“交通靠走、宣传靠吼、护院靠狗”的三个乡镇接壤之地——井江乡下寨小学。当时之郁闷、苦恼,现在仍记忆犹新。父亲知道我一时难以接受现实,晚上回家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孩子,你是下寨村考上的第一个师范生,是我的骄傲,也是村上的自豪,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家乡穷的根源在哪里吗?没想过用你所学知识改变一下村上百姓的后代吗?父亲的反复劝导,让懵懂的我幡然醒悟,尔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年早出晚归的教学、家访、付出,班里数学平均成绩从33.3分提高到80.7分,名次一下从全乡第十二名升到第一名;语文平均成绩从56.6分提高到78.7分,名次从全乡第八名升到第一名,学生人数也从接手时的23人增加到37人,直到3年后离开,创下寨小学教学成绩之先河,受到区乡领导和学生家长一致好评。虽然离开下寨小学三十多年,教学业绩仍在家乡流传,激励着一批批后来者。每当忆及此事,心中对父亲又增加一份尊敬,是他给初入职的儿子人生一笔宝贵财富,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叩谢敬爱的父亲,让我学会从平凡做起,困难求真,逆境图强。

父“另类”立担当作为榜样。父亲平凡一生当过兵、代过课、卖过布、担任过乡管委会主任。不管到那个部门、那个岗位,从未诉过苦、埋过怨,更不要说与组织讨价还价、挑肥拣瘦。父亲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任区财政所长期间,一位县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父亲曾与他同过事,对父亲工作较满意,想与父亲吃个饭、聊会儿。父亲拒绝了,拿着草帽就下村处理群众问题去了。事后问父亲为什么不去?“吃啥饭,村上农民兄弟还等我去解决一大堆矛盾纠纷,哪有时间闲聊,百姓的事等不起。”父亲说得是那样谈定,为民办事又是那样坚决。父亲工作四十余年,不论在什么岗位总把工作放第一位,群众事装心中,从没因私事耽误过工作。“踏实做事、清白做人”是短暂一生写照;“言出必行,事必躬亲”是勤奋一生缩影。父亲用言行立标杆、树榜样,让子女们一丝不敢在思想上有所放松、行动上有所放纵。唯有一生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不畏艰辛、不惧牺牲,方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值此清明节即将来临,提笔成文、回忆点滴、仓促之间、难表心意,惟能躬耕进取,以不负父亲所望!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二

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一顶廉价的草帽,一身泛旧的衣服,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一支老式英雄钢笔搭配笔记本……自年幼之时,我对爷爷印象便是如此,而最难忘的就是常在爷爷桌边的那一壶清茶。

爷爷的茶是一杯“民心茶”。年幼时,我经常听奶奶提起爷爷年轻时当电工为村民维修电路,当书记带领村民挑沟、垫桥等故事。爷爷年轻时为了抓紧工期经常带村民工作到深夜,睡在桥墩下,桥面过车的声响让他留下睡眠障碍的问题。尽管家人经常劝说爷爷早些休息,但我看到爷爷还是挑灯夜战,或是读书学习,或是批改文件,或是查看各种图纸,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身边的那壶茶水总是陪伴。爷爷常说,茶叶是土地的馈赠,扎根土地中滋长又回报百姓,我们共产党员也是一样,我们是农民的孩子,是黄土地的儿子,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理所应当。也正是如此,年幼的我在春耕的田间地头、在兴办村集体企业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在楼房化改造的施工现场……都看到了爷爷的身影。在爷爷的茶中,我感受到了一位党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执着力量。

爷爷的茶是一杯“信仰茶”。大学阶段,我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作为老党员同志与我进行了深刻的谈话,这也是从小以来我与爷爷之间最深刻、最神圣的一次交流。爷爷一如往常地泡好了茶,并为我准备了一杯,爷爷说:“这杯茶既是老党员同志对新党员的欢迎,也是代表我们全家对你的庆祝,还包含着对你的深切期望。既然选择,就要坚定地终身信仰;既然加入,就要做好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爷爷教育我,一名年轻党员同志要虚怀若谷,就像第一泡的茶水多是会被倒掉一样,很可能一些年轻新潮的想法不会被认同,甚至是被误解,一定要多听批评、多看实践、多问前辈,只有这样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做成一件好事。爷爷的茶指引着我在党的教育和光辉下不断成长,增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

爷爷的茶是一杯“清廉茶”。两年前,爷爷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当我在葬礼上见到全村父老送上的“两袖清风”的挽联时,我才明白爷爷常说的“功过后人评”的意义,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一杯清茶不仅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更是对自己不慕名利、清廉为官的要求。整理遗物时,我们在床下的储物箱里发现爷爷几十年来的荣誉,而放在最上面的是“优秀共产党员”证书。看到这些“未曾提起的荣誉”和桌上那个不再有茶水的空杯子,我泪流满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孙欲孝而祖不待。爷爷的离开让我难过又让我成长,如今的我,走出校园,也像爷爷一样选择了基层。我会将对爷爷的缅怀与思念化为终生学习的动力,化为不慕名利的洒脱,更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的兑现,让脚下沾满泥土的芬芳,让青春留下鲜亮的色彩。清茶一盏,留香后人。爷爷泡的茶是一种回忆,是一种激励,更是对我们后辈的一种家风传承。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永不磨灭、代代相传的灵魂、信念,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影响着整个国家国民的精神风尚。好家风如玉璧,其纹路脉络就是家庭成员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好家风如根脉,其蜿蜒走向就是绵延后代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品质。善良、勤奋、刚毅、果敢、孝悌、节俭,是我们一家代代相传的家风。

祖一辈节俭与勤奋。我出生于河南范县黄河滩头的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家风淳朴,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却用朴实的语言和踏实的行动教会我做人做事。很小的时候,两位老人就教育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但要还,还要记得别人的好;教育我们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强凌弱,更不能做违法犯罪和违背公序良俗之事。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物资缺乏,生活窘迫,自己家吃饭都显得捉襟见肘,两位老人还时时接济邻居,善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爷爷为人勤劳、奶奶生活节俭,具有俭朴清正的风骨。他们以一种不经意、不张扬、不显眼的方式,一言一行,都是给孩子们立下的做人规矩、成事规范,潜移默化指引着我们前行。

父一辈刚毅与奉献。我的大伯是村里的生产队长,我们村当时是县里的模范村,大伯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去县里开会,他总是自带两个窝窝头和一块咸菜,不占村里一分钱的便宜,是村干部的楷模;二叔“闯东北”来到了黑龙江绥化,在黑土地上带领村民耕田种地,以忠厚正直、脚踏实地、仗义刚正的“好村长”著称;我的父亲16岁来到辽宁抚顺龙凤矿,是一名矿工,千尺井下,苦干实干,成长为一名工友敬佩的党支部书记。从记事起,父辈们那种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勉节俭、吃苦耐劳的人,是一个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的人。家风,就这样与我日日相伴,浸润我的心。

孙儿辈坚定与拼搏。那些藏在祖一辈、父一辈言传身教中的观念,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要求,正是我们的家风。家风,是一句话中蕴藏的道理;家风,是一件事中昭示的规范;家风,是时时处处自身言行中展现的形象;家风,是一生一世传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励我们成长的力量。现在,我们孙一辈长大了,无论是远在河南老家的、远在黑龙江的,还是辽宁抚顺的,都在良好家风的浸润下成长成才,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其中多为党员干部。变化的是岁月,弘扬的是家风。我们都崇尚节俭,反对骄奢;崇尚勤勉清廉,反对铺张浪费;崇尚仁爱宽容,反对欺诈霸凌;崇尚勤勉耕耘,相信播种就有收获。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誓言,弘扬着善良、勤奋、刚毅、坚韧、孝悌、节俭、拼搏进取的家风。我们也将教育、引导我们的孩子,让良好家风在孩子们身上一脉传承、代代赓续。

“忠厚传家久,初心继世长”。家风,沐浴我成长,并将浸润我的一生。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四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知家风的重要性。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显赫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无不堪称经典:清代纪晓岚主张的“严”字就是纪家的家风,曾国藩崇尚的“勤”就是曾门的家风……他们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传承家风的良好风貌,这些优良家风都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说到家风,就想到了父亲,父亲以前是一名乡村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写毛笔字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我的心里,父亲的毛笔字是写得很好的,横竖撇捺、一板一眼,绝不拖泥带水,像极了他的为人,忠厚正直。

疫情暴发,作为党员的父亲,笔下写的都是“三山起,鏖战瘟神,山河无恙春风吹”的忧心忡忡,于我和弟弟而言,感受到的不仅是父亲的焦虑,更是对我和弟弟无声的教诲,没有国哪有家,如今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的我,更是体会到了爱国的使命之重、为民服务的责任之大。在扶贫工作中,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和老百姓的沟通上可能会存在问题,每一次打电话给父亲“吐槽”,本以为父亲会站在我这一边,但每一次都会被他“教育”得服服帖帖,他说:“老百姓其实很单纯,你要有耐心,不能随便生气。”每次听完父亲的“教育”,我都会重新审视自己,自己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其责,把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为工作离家很远,少不了抱怨,父亲可能觉察出了我的负能量,把易经中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悔恤其孚”用毛笔字誊抄下来后用微信拍照给我,还细心地把具体翻译给写上了,以这样的方式把坚守纯正的这份思想传递给了我。从小和父亲很少交流,到了大学和工作以后,对父亲的陪伴也越来越少,在他心里,就像易经中表达的那样,只希望我能坚守纯正,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不争不抢,做好本职工作。良苦用心,让我真正感受到父亲心中那份火热的爱。

“百善孝为先”,这是经常出现在父亲毛笔下的五个字,父亲总是不善言辞,所以,他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言行,无论是对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他都能做到无微不至,所以,从小,“善”就已经根植到了我和弟弟的心中。

而今,一个人在新的岗位上,路途未知,但我会谨记父亲家风家训,脚踏实地,坚守纯正,与人为善。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永不磨灭、代代相传的灵魂、信念,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家风的好坏决定个人一生的成败。

我生于普普通通的家庭,家风淳朴,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却用朴实的语言教会我做人做事。我印象中,餐桌是教导我最多的地方,因一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筷子,我哭过、被打手心过。长大后,我才明白:“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家风,就这样与我日日相伴,如沐春风浸润我的心。

一合一闭,是相互配合。筷子通过我们运动手指关节,一合一闭,便能夹、拨、挑、扒、撮。小时候,我笨拙、强硬地将他们“分离”,试图让它们再次“相遇”时夹起饭菜,但稚嫩的小手似乎使唤不动筷子,便委屈哭着要放弃,而父亲总会说中国人哪有不会用筷子的?于是,我只能跟着模仿,某一天竟学会了。筷子的一合一闭,让我想到工作中有分工、有合作。工作中,我们既要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做好分内工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又不能只局限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以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方一圆,是把握尺度。筷子一端方、一端圆,一端粗、一端细,容易辨别,方便使用。记得,刚使用筷子时,不懂“门道”拿错方向,父亲就会耐心教我辨别:“圆的一端是用来夹菜的,因为灵活,靠近方的那端才是拿筷子的地方。”步入社会后,我知道方与圆,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所谓方,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脚踏实地的人,做一个不尔虞我诈的人;所谓圆,就是要学会处事——学会做事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学会能全面兼顾。在这一方一圆中,我们要学会把握分寸,学会为人处事,才能立于世而不败。

一拿一放,是世代传承。记得,小时候吃酒席总会像“馋猫”一样赶紧下筷,父亲就会敲我手背,教我尊重长者与客人。但我总不长记性,每次看见喜爱的饭菜,就是按捺不住,想要霸占一盘菜,而父亲立马用严厉的眼神盯着我,我便只能放下筷子,耐心等待。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明白餐桌表现是考验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如今,身为母亲的我,也开始在餐桌上给孩子“立规矩”。我想,这就是传承,教会孩子拿起、放下,尝“酸甜苦辣”,教会孩子谦让、明礼、守规矩,教会孩子做一个有品性、有教养的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餐桌又是家庭重要课堂之一。小小的一双筷子,伴随我们从咿呀学语到正值年华,再到白发苍苍,贯穿我们一生,在“形影不离”、无声无息中教会我们礼仪、道理。如今,我们应让好家风蔚然成风,引领社会新风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

2022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2022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体会范文三

《xxx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国风国运。党员干部应争当家风建设的“排头兵”,以好家风立志、正行、肃纪,凝聚民族复兴、祖国兴旺的磅礴伟力。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但人世间有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父爱。让我无法超越,只有一生追随,努力靠近。每当想起与父亲生前相处的点滴,教我惭愧,催我自新。父亲一生平凡,工作能得到领导认可、群众信任,对子女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可受用一生。

父“关照”塑逆境向上品格。从宜宾师范毕业分配到长宁工作的我满怀信心,估计应分配到乡镇中心校任教。因为,我既是班上团支部书记,又是校三好学生,难道不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吗后来才知父亲已给我“疏通”关系,分配到“交通靠走、宣传靠吼、护院靠狗”的三个乡镇接壤之地——井江乡下寨小学。当时之郁闷、苦恼,现在仍记忆犹新。父亲知道我一时难以接受现实,晚上回家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孩子,你是下寨村考上的第一个师范生,是我的骄傲,也是村上的自豪,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家乡穷的根源在哪里吗没想过用你所学知识改变一下村上百姓的后代吗父亲的反复劝导,让懵懂的我幡然醒悟,尔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年早出晚归的教学、家访、付出,班里数学平均成绩从33.3分提高到80.7分,名次一下从全乡第十二名升到第一名;语文平均成绩从56.6分提高到78.7分,名次从全乡第八名升到第一名,学生人数也从接手时的23人增加到37人,直到3年后离开,创下寨小学教学成绩之先河,受到区乡领导和学生家长一致好评。虽然离开下寨小学三十多年,教学业绩仍在家乡流传,激励着一批批后来者。每当忆及此事,心中对父亲又增加一份尊敬,是他给初入职的儿子人生一笔宝贵财富,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叩谢敬爱的父亲,让我学会从平凡做起,困难求真,逆境图强。

父“另类”立担当作为榜样。父亲平凡一生当过兵、代过课、卖过布、担任过乡管委会主任。不管到那个部门、那个岗位,从未诉过苦、埋过怨,更不要说与组织讨价还价、挑肥拣瘦。父亲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任区财政所长期间,一位县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父亲曾与他同过事,对父亲工作较满意,想与父亲吃个饭、聊会儿。父亲拒绝了,拿着草帽就下村处理群众问题去了。事后问父亲为什么不去“吃啥饭,村上农民兄弟还等我去解决一大堆矛盾纠纷,哪有时间闲聊,百姓的事等不起。”父亲说得是那样谈定,为民办事又是那样坚决。父亲工作四十余年,不论在什么岗位总把工作放第一位,群众事装心中,从没因私事耽误过工作。“踏实做事、清白做人”是短暂一生写照;“言出必行,事必躬亲”是勤奋一生缩影。父亲用言行立标杆、树榜样,让子女们一丝不敢在思想上有所放松、行动上有所放纵。唯有一生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不畏艰辛、不惧牺牲,方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值此清明节即将来临,提笔成文、回忆点滴、仓促之间、难表心意,惟能躬耕进取,以不负父亲所望!

2022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体会范文三

《干部家风心得体会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