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短板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5篇优秀的短板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板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发展总会遇到“短板”。找“短板”、补“短板”,既是为了清除发展的障碍,更是为了找准发展方向、强化发展根基,让发展更有目标、质量、效益和速度。以下是第一心得范文网整理的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1:
这段时间,我市找“短板”活动如火如荼。从市委、市政府到机关部门,再到普通群众,都在放大海宁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认认真真找不足、寻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找短板,首先就要解放思想,解决“面子”问题,消除“鸵鸟”心态。只有敢于正视发展的短板,勇于找出短板,才有机会消灭短板。
短板怎么找?要对照标杆找短板,突出重点找,干群齐心找。跳出海宁看短板,和先进发达地区比一比,和勇于“弯道超车”的西部地区比一比,把找短板的眼光放得更高远一些。要把找短板与当前有效投资、招商引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及各部门(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精准发力,发挥补短板的最大成效。而且,有些短板还不容易发现,得借助“外力”,让两代表一委员、市民监督员、热心市民共同参与进来,一起帮忙寻找。
找短板,更要补短板。找到短板后,不能讳疾忌医,只有强化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针对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等不同领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具体举措,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才能让群众看到补齐短板的真正实效,才能达到这项专项行动的真正目的。
补短板并非一劳永逸之事,要杜绝“一阵风”吹过。通过这次补短板活动,我们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和不足,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还会冒出新的短板。一项有利于发展、得民心的好行动,贵在坚持。只有注重长效、着眼长远,补齐补好短板,才能提升“木桶容量”,汇聚发展新动能,让海宁踏上更为广阔的新征途。
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2:
解放思想找“短板” 齐心协力补“短板”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继续转变理念,进一步营造解放思想的浓厚氛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指导和推动河北改革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把大讨论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把思想转到这些新的理念上来。要继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究河北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把中央和省委的最新精神学通吃透,真正做到“八破八立”,切实增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要继续强化舆论引导,树立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进典型,作为学习、对标、赶超的标杆;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都要广泛宣传大讨论的推动措施、经验做法和积极变化,继续营造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激情工作的浓厚氛围。要把新的发展理念付诸实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把共享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要继续查找问题,补齐影响发展全局的诸多“短板”。要将大讨论引向深入,必须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以“三查三看三对照”为载体,找出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对照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查找问题、补齐短板,看一看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不是符合,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路径对不对头,看一看我们的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选得准不准确,看一看我们的工作安排和工作举措是不是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符合的,就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要认真调整、改进和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纠正。要对标先进地区查找问题、补齐短板,进一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跳出自身看自身,跳出河北看河北,放开视野看京津、看全国、看世界,以学习补缺的心态和开放的视野到先进地区考察,看到差距、开阔视野、完善思路,虚心学习他人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工作经验。要对照民情民意查找问题,补齐短板,打开大门,广泛开展“我为协同发展献良策”活动,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把各方面的智慧汇集起来,认真思考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存在的问题,找到与群众利益和愿望相悖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省委书记赵克志反复强调,河北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这个判断十分准确而深刻。解放思想大讨论要真正见到实效,就要切实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真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围绕转型发展抓改革,重点围绕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的宏伟目标抓改革,围绕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可持续的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确保经济稳定和保持中高速可持续增长。要转变管理职能抓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创建更多融资平台;改进企业支持方式,以更好的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转变体制机制抓改革,各地各部门按照操作简便、务实管用、社会认可的原则,围绕落实中央改革要求、实现中心任务目标、对标先进地区做法、弥补单位自身短板、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有效果的改革举措“一招鲜”。对关系全省大局的新政策、新机制、新突破,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切实可行地纳入全省改革整体规划,形成长效的体制机制。
要继续整顿作风,进一步保持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将解放思想大讨论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省直机关抓起,对全省干部进行一次作风整顿,特别是要突出省直领导干部。对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思想上不重视、开展工作不积极的,严肃批评;对敷衍应付、整治工作不认真、走过场、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切实发挥警示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大讨论要引向深入,就要真正点燃工作激情,实现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要通过专项整治和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把工作当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扎实做好。要引导党员干部凡事都要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做每一项工作都要力求细致、精致、极致,精心谋划、精确研判、精准发力、精准实施,用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在日常工作中,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少一分等靠要,多一些闯钻拼,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工作常态。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从政环境,让夙兴夜寐、激情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
要坚持领导带头,进一步实现河北改革发展新突破。坚决贯彻省委书记赵克志关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要从省委常委、副省长,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开始,坚持问题导向,重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要求,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着力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上下功夫、谋突破、带好头,不断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各单位一把手要真正把大讨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抓落实,围绕大讨论重要节点、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大讨论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大讨论能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河北改革发展是不是实现新的突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的大趋势,以世界眼光谋发展;按照新的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以战略思维谋发展。要以新思维、新观念认识把握优势和机遇,善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历史机遇转化为现实优势。要敢于开拓、敢抓敢管、敢担责任,对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特别是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抓住制约发展的瓶颈,以创新的思路直面问题,以超常规措施攻坚克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把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引向深入、抓出更大成效,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汇聚更加强大的力量,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解放思想破樊篱,对标先进补短板,以下是第一心得范文网整理的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大讨论心得体会2022,欢迎阅读参考。
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大讨论心得体会2022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宣传部安排,农村工作局党委采取五项举措,在全局范围内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讨论活动。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召开干部大会和农工局组织群、宣传群对13个社区、局机关、蔬菜公司党员干部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各党支部按照局党委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开展讨论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王永康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以及《长安新语》系列文章等;
三是认真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各党支部分别采取集中学习、自学、辅导讲座、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讨论活动,把学习讨论与查找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把本单位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在思想解放方面存在的差距;
四是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局党委成员、两委会干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对照、边总结,根据查找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撰写心得体会。局党委成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两委会干部、局机关干部每人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
五是查找问题加强整改。各党支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不同层面和社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搞好开门评议,形成有效互动,对开门评议过程中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原因,找出症结,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要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解决2—3件影响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使讨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篇2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大讨论心得体会2022
学而不思则罔,大讨论的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要在开展培训、加强学习的基础上,善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断激荡思想火花,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最终更新理念观念,解决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思想方面的“短板”。
对标以思,凝聚共识。用“五大发展理念”审视思想和行为,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标准标尺,来对照,来思考。想一想、看一看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做法是否适应、是否合乎“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在思想上对标“指挥棒”,才能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找准方向,提升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朝着远大发展目标昂扬前行。
思以查缺,找准关键。思想决定发展思路,观念决定工作理念。要认真思考,查找我们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在思想上查缺,也要在行为上、工作上查缺。查思想上是否解放,观念上是否更新,行动上是否统一,工作上是否发力。查工作方向是否摇摆、思路是否明晰、力量是否集中。实事求是地去查找、发现我们的发展差距与不足。思缺查短,有助于选择好突破口和关键点,充分释放我们跨越发展的潜能。
思以调校,精准发力。思是一个消化改造的过程,从思到悟,从感悟到调校,就是增强功能的升华过程。对那些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对那些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坚决纠正,对那些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彻底摒弃。针对那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老大难问题,认认真真“把脉”,仔仔细细“开方”。通过调校,突破地域封闭和破除思维定势,重新审视工作路径,创新思想、创新做法,增强功能,精准发力,把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思以补短,促进发展。短板既是问题,也是方向,更是潜力。短板不补,枉费功夫。强化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思考,围绕孝感的产业、三农、改革、城乡一体化、法治及民生等短板再思考一番,悟出发展之道。立柱架梁,补齐短板,增强功能,让孝感发展大厦矗立得更牢更高更久。
“思之深,则行之远”。让我们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高举“解放思想”大旗,敏思善悟,忠信笃行,为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凝心聚力,再续辉煌。
篇3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大讨论心得体会2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补短板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深刻阐明了补短板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根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彰显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体现着亲民爱民、造福百姓的深厚情怀。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重要论述中蕴含的发展观,切实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补短板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任务的理性思考和科学把握,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内核的我们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
这一重要论述,遵循事物发展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基本规律,强调缩小内部发展差距、提高发展均衡性;进一步阐明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强调扩大木桶容量、更好发挥组合效应;科学回答了短板与潜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挖掘发展潜力、变劣势为后发优势。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方法论,切实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补短板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具体实践、战略举措,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这一重要论述,运用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统筹兼顾法,强调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解决法,强调科学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运用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瓶颈突破法,强调从解决部分突出问题着力,实现整体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重要论述中蕴含的群众观,切实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补短板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条红线,处处体现出真挚的爱民情怀,处处流露出改善人民生活的深刻忧思,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补短板就要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前进方向,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重要论述,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我们开展补短板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的要求,扎实推进“补短板”的浙江实践。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创新活力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取得新发展,全面完成2022年度全省科技创新“八倍增”目标任务,指标完成度均居全省前3位,实现赶超发展;被省委省级政府评为“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被科技部正式批准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可谓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2022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665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647件,增幅135.29%,增幅列全省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4件,列全省第三位。这些数据,更能准确反映我市的创新实力。
还有两个指标不得不提, 2022年全市研究和试验发展(r&d) 经费占 gdp比重约为2.52%。全市300家“双高”培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5.21亿元,同比增长22.11%;上缴税金25.09亿元,同比增长22.45%;实现净利润34.50亿元,同比增长34.66%。这些“双高”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发展壮大,依靠科技创新孕育核心竞争力,它们已然成为企业梯队中的排头兵。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但也存在创新资源不多,缺乏综合性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等短板。所以,市科技局局长王志芳在会上指出,今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省科技创新“八倍增”的目标任务和市“四个年”活动要求,以翻篇归零的心态,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重点重大项目、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我市科技工作将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目标,着力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和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出台《湖州市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加强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经费“阳光工程”,建立健全经费使用检查机制和倒查机制,建立目标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创新券实施,继续带动和引领全省创新券推广使用工作。深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实施首期规模1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保证保险,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加强科技、人才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大力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团队建设,加快项目产业化进程,强化科技人才服务工作,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育,努力新建和提升一批科技人才创业平台,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培育创新主体壮大高新产业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天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22年,主要从事于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2年天能能源科技锂电池销售额预计达8亿元,比2022年增长4倍,从2022年起的近5年锂电池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3%,销售额几乎是每年翻倍增长。“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取胜,收入得到高速增长,是因为公司重视科技研发,把科技研发作为企业五大发展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本次大会上,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文说,“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目前,公司拥有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石墨烯锰基材料三种锂电池技术,研发的电动汽车用动力型复合正极锂电池荣获2022年浙江省新产品,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电池荣获浙江省专项资金支持,三元锂电先后通过德国bsato认证和国家16949检测……然而公司探索新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息, 2022年,成功发布首款石墨烯锰基锂电池新产品,并于同年通过浙江省新产品鉴定。石墨烯锰基锂电池项目荣获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预计两年后该产品将投入市场使用,这将大幅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与续航里程。这样的科技创新企业,显然已跻身行业一流。
还有像德尔法电梯有限公司,浙江天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虽然产值、销售并不大,纳税贡献并不算多,但已经凭借科技的金钥匙打开了创新大门,让国内外客户和同行刮目相看。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企业强则区域经济强,企业创新要素全、创新活力足则区域经济强、创新活力足——企业就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群体。
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不断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突出“高技术、高成长”中小微企业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中小微“双高”企业。重点加强高技术、高成长的工业“双高”企业培育,建立健全“双高”企业培育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制度、市领导联系服务制度、专家联系指导制度及监督考核通报制度,推进相关政策和服务的落地,争取到2022年底,培育规上“双高”优势企业70家以上、“双高”培育企业中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5家以上。孵化培育省级科技型小微企业累计达到1300家以上,积极研究国家高新企业认定调整政策,做好对接工作,着力培育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高企累计达500家以上。
构建创新体系助力经济腾飞
在大会上,湖州市区政府副市长李上葵这样要求:“要着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着力优化科技创新要素配置;要着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已经为我市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勾勒出清晰的框架。
事实上,在今年的科技工作重点中也有体现。
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六重”工作要求,今年我市将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集聚科技资源,强化科技服务,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进高新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德清县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的建设,重点研究打造湖州科技城。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加快制定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及《湖州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重点围绕湖州科创园“微总部”、德清地理信息“梦工厂”、吴兴科创园“众创空间”等抓好建设与培育工作。发挥湖师院和湖职院作用,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培育和打造。进一步加强对7家省级以上孵化器的指导,突出对民营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加速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目标,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共建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加速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同时培育市级研发中心15家以上。
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我市将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合作。推进中科院湖州产业化创新成果交易大市场的建设运行,完善中科院湖州科技大市场网上服务平台、科技信息遴选及成果转化、科技宣传与展览展示、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科技人才再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网上技术市场。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2家。深入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依托中科院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筹备组织好第七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力争全年新组织实施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项目。深化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加快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步伐,重点建设并做大做强现代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高从堦院士膜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湖州研究院和13家中科院湖州产业化创新中心。全年新引进重点创新载体15家。
立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我市将全面深化以项目实施为主体,平台建设和企业培育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大力提高农业和社发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推进科技富民和科技惠民。实施农业科技主体培育工程,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4家左右,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2家左右。实施信息化示范建设工程,指导德清、安吉建设好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大科技专项,引进、研发、示范一批环保技术项目和环保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全市“五水共治”、大气防治、土壤治理等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深度治理,加快推进环保领域先进成熟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此外,我市还将围绕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专利战略二十三条政策,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热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知识产权引擎作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争取全年全市新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企业不少于20家,通过贯标认证企业不少于8家。争取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不少于10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不少于40家。推进专利权质押和专利保险工作,力争全年专利权质押及贷款总额达到4亿元,专利投保金额500万元以上。加强产业专利信息分析预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建立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引进或培育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探索重大科技经济项目评议工作。加大专利行政保护力度,实施“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计划”,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争2022年全年累计开展专利相关培训30次以上,参加人员累计3000人次以上。
2022归零翻篇开新局心得体会
春满人间时,群英荟萃季。
我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迎来了县两个会议的召开。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各条战线、带着43万蟹乡儿女嘱托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又一次聚首,他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描绘新的历史蓝图。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回首历史,倍觉不易。过去的五年,是三门发展史上大有作为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始终保持定力,坚持既定战略方向不动摇,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全县综合实力迈上新水平、沿海开发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特别是去年,全县上下狠抓“六个十大”落实、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打造美丽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为“xx”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各级干部埋头苦干、敬业奉献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一年来,县人大紧紧围绕大局,依法履职、积极工作,在推动转型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法治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大有作为;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促进履职成果转化、营造团结民主氛围、提升政协工作水平等方面可圈可点。
成绩鼓舞信心,未来仍需奋进。未来五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五年,县第十二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明确了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次县两个会议将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务必以翻篇归零的态度,谋划赶超跨越的新业。在夯基础扩总量上,多建务实之言;在深改革激活力上,多献睿智之策;在追标兵立标杆上,多鼓实干之劲。务必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振奋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为打造幸福三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筹谋善作,洒汗出力。
众心所向,无往不利。我们相信,全体代表、委员定会以对历史、对人民、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为三门的发展履职尽责。我们也坚信,本次县两个会议将是一个开启新征程、凝聚新能量、实现新突破的大会。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天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22年,主要从事于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2年天能能源科技锂电池销售额预计达8亿元,比2022年增长4倍,从2022年起的近5年锂电池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3%,销售额几乎是每年翻倍增长。“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取胜,收入得到高速增长,是因为公司重视科技研发,把科技研发作为企业五大发展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本次大会上,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文说,“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目前,公司拥有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石墨烯锰基材料三种锂电池技术,研发的电动汽车用动力型复合正极锂电池荣获2022年浙江省新产品,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电池荣获浙江省专项资金支持,三元锂电先后通过德国bsato认证和国家16949检测……然而公司探索新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息, 2022年,成功发布首款石墨烯锰基锂电池新产品,并于同年通过浙江省新产品鉴定。石墨烯锰基锂电池项目荣获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预计两年后该产品将投入市场使用,这将大幅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与续航里程。这样的科技创新企业,显然已跻身行业一流。
还有像德尔法电梯有限公司,浙江天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虽然产值、销售并不大,纳税贡献并不算多,但已经凭借科技的金钥匙打开了创新大门,让国内外客户和同行刮目相看。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企业强则区域经济强,企业创新要素全、创新活力足则区域经济强、创新活力足——企业就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群体。
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不断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突出“高技术、高成长”中小微企业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中小微“双高”企业。重点加强高技术、高成长的工业“双高”企业培育,建立健全“双高”企业培育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制度、市领导联系服务制度、专家联系指导制度及监督考核通报制度,推进相关政策和服务的落地,争取到2022年底,培育规上“双高”优势企业70家以上、“双高”培育企业中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5家以上。孵化培育省级科技型小微企业累计达到1300家以上,积极研究国家高新企业认定调整政策,做好对接工作,着力培育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高企累计达500家以上。
构建创新体系助力经济腾飞
在大会上,湖州市政府副市长李上葵这样要求:“要着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着力优化科技创新要素配置;要着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已经为我市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勾勒出清晰的框架。
事实上,在今年的科技工作重点中也有体现。
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六重”工作要求,今年我市将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集聚科技资源,强化科技服务,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进高新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德清县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的建设,重点研究打造湖州科技城。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加快制定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及《湖州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重点围绕湖州科创园“微总部”、德清地理信息“梦工厂”、吴兴科创园“众创空间”等抓好建设与培育工作。发挥湖师院和湖职院作用,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培育和打造。进一步加强对7家省级以上孵化器的指导,突出对民营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加速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目标,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共建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加速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同时培育市级研发中心15家以上。
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我市将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合作。推进中科院湖州产业化创新成果交易大市场的建设运行,完善中科院湖州科技大市场网上服务平台、科技信息遴选及成果转化、科技宣传与展览展示、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科技人才再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网上技术市场。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2家。深入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依托中科院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筹备组织好第七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力争全年新组织实施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项目。深化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加快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步伐,重点建设并做大做强现代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高从堦院士膜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湖州研究院和13家中科院湖州产业化创新中心。全年新引进重点创新载体15家。
立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我市将全面深化以项目实施为主体,平台建设和企业培育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大力提高农业和社发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推进科技富民和科技惠民。实施农业科技主体培育工程,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4家左右,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2家左右。实施信息化示范建设工程,指导德清、安吉建设好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大科技专项,引进、研发、示范一批环保技术项目和环保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全市“五水共治”、大气防治、土壤治理等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深度治理,加快推进环保领域先进成熟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此外,我市还将围绕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专利战略二十三条政策,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热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知识产权引擎作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争取全年全市新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企业不少于20家,通过贯标认证企业不少于8家。争取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不少于10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不少于40家。推进专利权质押和专利保险工作,力争全年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达到4亿元,专利投保金额500万元以上。加强产业专利信息分析预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建立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引进或培育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探索重大科技经济项目评议工作。加大专利行政保护力度,实施“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计划”,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争2022年全年累计开展专利相关培训30次以上,参加人员累计3000人次以上。
2022归零翻篇开新局心得体会
春满人间时,群英荟萃季。
我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迎来了县两会的召开。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各条战线、带着43万蟹乡儿女嘱托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又一次聚首,他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描绘新的历史蓝图。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回首历史,倍觉不易。过去的五年,是三门发展史上大有作为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始终保持定力,坚持既定战略方向不动摇,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全县综合实力迈上新水平、沿海开发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特别是去年,全县上下狠抓“六个十大”落实、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打造美丽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为“xx”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各级干部埋头苦干、敬业奉献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一年来,县人大紧紧围绕大局,依法履职、积极工作,在推动转型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法治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大有作为;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促进履职成果转化、营造团结民主氛围、提升政协工作水平等方面可圈可点。
成绩鼓舞信心,未来仍需奋进。未来五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五年,县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明确了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次县两会将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务必以翻篇归零的态度,谋划赶超跨越的新业。在夯基础扩总量上,多建务实之言;在深改革激活力上,多献睿智之策;在追标兵立标杆上,多鼓实干之劲。务必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振奋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为打造幸福三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筹谋善作,洒汗出力。
众心所向,无往不利。我们相信,全体代表、委员定会以对历史、对人民、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为三门的发展履职尽责。我们也坚信,本次县两会将是一个开启新征程、凝聚新能量、实现新突破的大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补短板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深刻阐明了补短板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以下是第一心得范文网整理的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2022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2022心得体会(一)
找短板,解决问题一个不能少;补短板,需要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集体参与,同样一个也不能少。
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自主命题,当成党委政府的实践命题、重大考题,考的是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这是一种攻坚破难、披荆斩棘的气势。查找短板,其实也是查找党委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短处,补平这些短板给浙江政治、经济、文化、法治、民生、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所留下的缺憾,正是为了补足短板带给人民生活质量的不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补齐短板,首先需要找准短板。省委省政府在这次查找短板过程中明确提出的“三改一拆”不能半途而废、“五水共治”不能歇气、特色小镇要彰显特色活力、有效投资要优化项目环境、交通建设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安全稳定要筑牢防线,这些既是浙江在社会治理中的长处,也是高标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短板。所以省委在这次开展的查找“短板”专项工作中,把长处当成短板查、把成绩当成问题找,正是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能够不仅抓住重点、更要着眼长远,不仅巩固成果、更要精准发力,实现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高台阶的小康境界。
找准短板,首先需要展现诚意。对此,省委要求各地各部门自己找,人大政协帮助找,发动群众一起找。既向社会传递了查找短板的诚意,又向民众展示了找准短板、补齐短板的决心。
人民群众小康水平的高质量,意味着党委政府工作的高要求。对此,省委提出,必须以坚强有力的行动回答好这个命题,做好这个考题,其实是向全省人民立下了一道军令状。如同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高水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纲领与目标,既是对全省人民的承诺,也是对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所表达的决心。找短板,解决问题一个不能少;补短板,需要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集体参与,同样一个也不能少。
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2022心得体会(二)
发展总会遇到“短板”。找“短板”、补“短板”,既是为了清除发展的障碍,更是为了找准发展方向、强化发展根基,让发展更有目标、质量、效益和速度。
中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杭州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中央近日提出的“短板”问题,对于杭州来说,也会存在,而属于杭州自身的个性化“短板”,肯定也存在。这些“短板”或大或小,如果找不到、找不准、补不好,必然影响杭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22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g20峰会举办之年。发展的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勇气与担当,“坚持持久战、打好歼灭战”。目前,全市各地各单位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开展查找“短板”专项工作。这是杭州发展进程中一场重要的“歼灭战”,打赢这场战役,也就赢得了2022年乃至今后杭州发展的先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找“短板”要先解放思想,解决“面子”问题、“鸵鸟心态”,如此才能正视发展“短板”,勇于找出“短板”。同时,有些“短板”是不明显的、容易被忽视的,这就更需要下大力气把“短板”找出来。为此,专项行动不但要求各地各单位自己找,还让市委市政府研究找,人大政协帮助找,而且不是为了找而找,是要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如把查找“短板”与谋划“十三五”规划、筹备g20峰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结合起来,尤其是g20峰会的安保、服务细节等问题,就更不能有“短板”、有遗漏,要发动全市上下围绕办好g20峰会圆心找“短板”,确保万无一失。
发展中的“短板”决不能任其发展。找到“短板”之后,关键就是尽快彻底解决。解决“短板”问题,一定要深入下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民生法治、精神文明、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强化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补齐补好发展和工作中的短板,眼睛向下抓基层、补齐补好基层和基础上的短板,练好内功强本领、补齐补好干部能力和素质上的短板,形成合力,拿出具体举措办法,让大家看到实效。
坚决找“短板”,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把好事做好、力求尽善尽美的决心。当前,服务保障g20峰会是头等大事、当务之急,但各项工作还要追求长效、质量、惠民。因此,全市上下都要以此为契机,立足现实、把握大局、着眼长远,齐心协力补齐补好“短板”,提升“木桶容量”,增强改革发展的协同性,充分有效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确保杭州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更好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实现乡村振兴亟须解决乡村发展短板心得体会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84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