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城乡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城乡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在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中,县委领导对于我县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表扬,在聆听了县委领导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讲话后,我个人深深的认识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虽然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中间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不能忽视的,同时在分析过去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我认为在当前工作中,全县上下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既要树立打“攻坚战”的意识,更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克服厌战情绪,选准突破口、狠抓着力点,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确保我县整治工作不徘徊、整治效果上台阶。
在听了书记讲话后,我觉得,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件好事,但想要更加深入的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做到更好。我认为,首先,要通过扩大宣传,让广大群众明白,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要向广大群众讲充分、讲透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到这些工作中来。还要对广大群众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卫生新风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创造更多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上述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政府各级各部门还要切实做好动员部署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县人民都明白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他们的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转变大家的思想,让干部群众能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让大家感到满意,这样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将得到明显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并通过严格执法、精细管理,做好有关的具体工作,要以细致入微的工作确保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克服管理上的形式化、表面化和粗放化。同时,还要加强城乡绿化工作,下功夫治理我县局部地区“脏乱差”问题,做到净化、绿化和美化的和谐统一。
目前,我县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时有反弹,严重影响了县城的整体形象。我们必须依照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的标准,健全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整个城市管理有章可循。一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工作不力和不卫生、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创卫、创文工作顺利运行。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创建工作奖罚措施,对创建工作积极,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不力的,要予以严肃处理。四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增强社区的职能和责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齐抓共管的局面。
同时,还要落实领导责任,因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县城内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各单位各部门都是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要服从、支持、参与。要加大对创建工作的考核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深为一名领导干部,我认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亲临一线,及时掌握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督促检查,跟踪问责,根据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组织研究得力措施,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县治理办等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查漏补缺,解决问题,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咸宁建市比较晚,城乡一体化水平不高。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突出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在深化认识、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努力开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新局面。
一、必须在把握全局、深化认识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当前,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课题新挑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使基层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既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建设的根本保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党建的融合性、统筹度不够高,由此带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开展、流动党员难管理、农村党员难发展等诸多问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和实践活动平台。
二、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务必树立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发展的一元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工作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务必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的平等主体,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城市党组织要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引导农民工党员增强自信、自强意识,主动融入城市党组织和城市生活。务必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务必树立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建组织、配班子、管党员、选干部、用人才,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必须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上下功夫。明确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城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城乡党员实行一体化动态管理,党建工作城乡互促机制不断健全;城乡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增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理清思路。围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着力推进党建资源城乡共享、党建工作城乡互动、党的活动区域联动,着力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层组织互帮互助一体化机制,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把握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来谋划、部署和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互促共进;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推进探索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坚持试点示范、重点突破,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试点先行、重点攻坚,在成功破题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全面推进。
铜陵市城乡规划局 查文彪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活动,并推荐读书书目,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由于城乡规划具有极强的政策性、综合性。我在通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特别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要求而制定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加深理解xx大精神,发挥城乡规划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市提前八年实现建设小康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城乡规划系统的广大从业人员,尤其是我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城乡规划法》,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城乡规划法》的内容和实质《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条,与《城市规划法》比较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城乡统筹,最显著的进展是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是落实政府责任,其重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第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从内容上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强调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了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第二,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城乡规划法》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就从法律上明确,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同时,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三规合一”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体现了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规划编制要求;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突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第四,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对城乡规划评估,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详细规划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第五,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了针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规定了各项城乡规划的行政许可。第六,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了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以及全社会的公众监督。第七,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对规划师职业的管理,都有明确规定。第八,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镇总体规划由人大审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县城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定期评估须向人大报告。第九,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追究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明确对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的范围和数额;授予市政府强制拆除权。第十,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三、要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城市规划法》是1990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法》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及时优质修编了总体规划,大力推进规划编制,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优化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城市规划法》存在先天不足,例如就城市论城市,不能更好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植根于计划经济的土壤,不能体现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使得规划的弹性不大、刚性不强等,导致了规划常滞后于建设等现象的产生,影响和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发挥。这在我市以前的规划实践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契机。如何推进《城乡规划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首先要宣传好《城乡规划法》。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组织规划宣传,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宣传《城乡规划法》。要深入城市社区和广大乡村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力求《城乡规划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城乡规划法》顺利实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第二、加快完善铜陵城乡规划管理的地方规章。《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得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新规定急需制订。由于《安徽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正在制订之种,我市现在出台新的地方规定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可以做好前期研究工作,省里上位法律规定一旦出台,我们立即可以启动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针对我市规划管理的难点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事先制订相关文件,例如《建筑退让道路管理规定》,可以率先出台。第三、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抓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就是“谋全局和万世”。我市城乡规划体系基本覆盖了市域范围和各项事业,今后规划编制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向重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转变,二是向重点编制重要地段、重要节点和重大项目的城市设计转变。编制内容从过去注重提目标、摆项目转向注重提高人居质量和环境承载力,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处理好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第四、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结合铜陵实际,要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注重发挥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城市向新区拓展、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聚;在项目规划管理上要按照“透山水、重改造,多退让、降密度,建高层、提档次,上规模、齐配套”的要求,积极引导,严格把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在规划审批内部要加大两个分开。一是“技术审查要与行政许可适当分开”,做到行政审批建立在规划技术审查基础上,使审批工作进一步公开、透明,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二是“规划许可要与规划监督适当分开”,建立内部相互制约、监督机制。第五、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增加城乡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方式,努力做到阳光规划、和谐规划。坚持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制度,重大规划全过程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切实维护公众的规划知情权。以推进规划公开审批和规划许可听证制度为重点,切实维护公众的规划参与权。以执行规划许可公示牌等制度为重点,切实维护公众的规划监督权。第六、强化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坚持城乡规划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城乡规划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监督。加强城乡规划的批前、批后监督,依法处理和制止违法建设。同时,要严格城乡规划调整审批程序和监督管理,杜绝城乡规划的随意性。第七、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要加强规划设计队伍建设,完善规划设计人才引进和使用制度,健全规划设计人才选拔机制,优化规划设计人才的管理与服务,为规划设计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加强与省内外优秀设计单位合作,大力引进先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促进规划设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明显提升。要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选派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锻炼,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为城乡规划工作更好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咸宁建市比较晚,城乡一体化水平不高。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突出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在深化认识、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努力开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新局面。
一、必须在把握全局、深化认识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当前,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课题新挑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使基层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既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建设的根本保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党建的融合性、统筹度不够高,由此带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开展、流动党员难管理、农村党员难发展等诸多问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和实践活动平台。
二、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务必树立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发展的一元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工作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务必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的平等主体,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城市党组织要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引导农民工党员增强自信、自强意识,主动融入城市党组织和城市生活。务必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务必树立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建组织、配班子、管党员、选干部、用人才,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必须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上下功夫。明确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城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城乡党员实行一体化动态管理,党建工作城乡互促机制不断健全;城乡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增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理清思路。围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着力推进党建资源城乡共享、党建工作城乡互动、党的活动区域联动,着力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层组织互帮互助一体化机制,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把握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鄂南经济强市建设来谋划、部署和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互促共进;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推进探索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坚持试点示范、重点突破,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试点先行、重点攻坚,在成功破题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全面推进。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发展城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围绕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发展,连续六年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保持第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低;缺乏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步伐,建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创了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
一、坚持科学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二是实现了经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近年来榆林依托丰富的优势资源,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按照“加快做大建好”的要求,坚持实施“三个转化”的方针,强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业化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在榆林相继落地,煤炭、电力、油气、化工四大支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三是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立了环保优先、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下大力气关闭小煤窑、小兰碳厂、小油井,大大降低了污染排放,提高了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率,发展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四是实现了由生态恶劣地区向绿色生态名市转变。近年来,认真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三个百树”工程,全面推行封山(沙)禁牧、舍饲养畜。目前,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已占到沙地总面积的86%,实现了区域性荒漠化逆转。
五是实现了由强调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过去榆林强调经济增长,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现在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上着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绿色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在政治建设上着力推进依法治市,在文化建设上着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在社会事业上着力抓了“八大民生工程”,一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协同推进。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措并举实现农民增收。2007年全市劳务输出5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用三年时间使劳务输出增加到70万人,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
三、加快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
人口。重点建设1000个中心村,撤并“空心村”,使总规模达100万人口,努力加快城镇化步伐。重点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
落实政策,建立政策导向机制。落实好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和省上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落实农业四项直补政策。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的落实。实行农村低保制度。落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
加大投入,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提出的财政支农政策要求,增加市县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用于“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断与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相适应。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主导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的投入。通过政府支持一块、社会筹措一块、群众拿出一块、向上争取一块的“四个一”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为主体的投资格局。
深化改革,建立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搞好土地、户籍、林权l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整合或置换,让农户分散的宅基地集中起来建房,节约土地,改变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城镇化。大力建设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让分散的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让农民投身到农村二、三产业中发展并到乡镇、县城或省城购房,提高农民市民化。通过改革将进城农户的宅基地集中置换出来,为农村土地集中使用发展现代农业和城镇建设创造条件。
强化领导,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地市指导、县区负责、村组落实的责任制,明确分工,齐心协力,上下配合,务求实效。市上制定总
今年来,我县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揽,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壮大农村群众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帮忙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经过全县人民和彭州市贫困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__年上半年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3月26日,我县在彭州市葛仙山镇召开20__年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县扶贫办及16个定点帮扶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__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成扶贫办[20__]4号)文件精神,并对20__年的定点帮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县农工办领导就此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抽调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全面完成;二是要进一步发扬用心、友爱的工作作风;三是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拓宽工作思路,以产业扶贫,项目支持为重点,着力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四是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建立起工作互动和跟踪、督查机制,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落实职责
市上定点帮扶工作任务下达以后,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做好20__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郫委办52号),将定点帮扶各项目标分解下到达全县16个定点帮扶成员单位,并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目标考核资料。要求各定点帮扶单位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扶贫新路,保障资金投入,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力争在20__年年末,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基础实施、农村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严格督查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扶贫办多次组织各帮扶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邛崃市8个被帮扶村,就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等状况与帮扶镇、村进行磋商和交流;检查帮扶项目的落实和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并对帮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并予以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的开展。
四、进展顺利
截止20__年6月24日,我县在彭州市确定并正在实施定点帮扶项目16个,到位帮扶资金39万元;慰问贫苦党员、贫困户195户,发放慰问金4.5万元;圆满完成时光过半、任务过办的工作目标。
教师交流是指有组织、有计划互派教师的活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城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城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市教育局组织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两期,转眼即将开始的第三期让我期待已久的心转为激动与欣喜。杨局长主编《教苑放歌》套书的出版发行,着实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这些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切实感受到市教育局这一举措的力度和它的实效性。细读《教苑放歌》,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的累累硕果已挂满枝头。仔细品味,这果实醇美甘甜,沁人心脾。
“城乡教师交流是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杨局长的一番话道出了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市教育局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教育措施。陆续制定了划片招生制度、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有了这样的基础,从20xx年开始又推出城乡教师交流的新举措。第一心得范文网这一活动的实施为迫切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农村学校解了燃眉之急,受到了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的真心拥护。在《教苑放歌》中有一位学生家长这样写道:“感谢上级领导的正确决策!真心的谢谢支教的老师们!是你们用博学的知识、拳拳的爱心,让乡下的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暑假里同学聚会时,我见到小时候很要好的玩伴蔡子英,她的孩子在高密一个很偏远的乡村小学读书,上学期城里支教的老师教着她孩子所在的班,她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可喜变化,便对城里的教学产生了向往。现在经济条件也有了,蔡子英想把孩子转到城里来,但离家太远,转学手续又不好办,心里正盼着再去个城里的老师教她的孩子呢!
二、城乡教师交流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城里教师队伍的人才资源优势,把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他们随身带去的是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城里学校良好的养成教育模式,对农村教育教学无疑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和良好的促进。同时责任和义务会让城里的教师更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正像《教苑放歌》中杨玉秀老师写的“支教,对我而言,是一次意志的磨练与考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无疑给自己略显麻木懈怠的神经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学习、互补、共赢’是对支教的理解。感谢它,积淀了我的学习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底色。”康庄小学的赵公森主任到北关小学挂职交流,他在《教苑放歌》写道“每日工作在学习状态中;每日工作在科研状态中;每日工作在****状态中。”这三个“每日”也足以说明交流教师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的超前投入。在高密教育社区上,沧海桑田的一番话道出了支教的真谛“因了支教,我们在奉献中充实,在奉献中提升;因了支教,让我们萍水相逢,在互学中共渡人生历程。”
前两期的交流工作已圆满结束,而学习仍在继续,因为我们交换的是思想而不是苹果……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真正的作用点正像杨局长阐释的那样“从根本上说,城乡教师交流就是利用交流的魅力,第一心得范文网手机版实现双赢的效果。让我们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继续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工作力度,使城乡教师交流真正成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力器。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教育社区,给我们架设起了一个“用文化凝心聚力”的大舞台;城乡教师交流,便是我们“靠学研富脑修身”的主阵地。
城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2
20xx年4月22日,带着学校领导的嘱托,满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我作为城乡交流活动教师踏上了去实验小学学习交流的路途。我深深知道,这不仅是单纯要搞好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去学习实验小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这段教师城乡交流活动期间,我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努力创造条件,为架设教育交流之桥而积极努力。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不仅与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而且通过思想的交流,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我从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现将这次活动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对交流学习的认识和收获
到实验小学后,我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干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范文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与实验小学的教师一起,参加他们的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教学的对策、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他们把掌握的先进备课方法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在平时的上课中,与实验小学教师交流教学心得,随堂听课评课。学校还组织教师,举行公开课,双方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这期间每周我上课12节,听课共2节,通过与老师们的真心接触,我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而且还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更为实验中学教师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我从这里学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充实了自己。
通过开展了城乡教师交流,我被实验小学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折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已落实到课堂上。
二、交流学习的反思
对****流活动使城乡学校的教师在交流互动中,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次的顶岗实践交流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走进他们的校园,一种全新的的感觉油然而生,通过听他们的课、看他们的校园,接触他们的师生,我心中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让我深感城乡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通过上公开课、听课、评课,相互交流活动。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都让我耳目一新,使我的教育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办法。
3、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他们的“边学边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在我的心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以步提高。
三、交流的感悟
教师城乡交流,这是一种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方法的交流,是先进教研方式的有机结合,城乡交流使我得到了学习、取长补短,对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好每一堂课首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反复阅读教材,反复钻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料,设计讲究精美,创新,但是一定也要务实!说出来也许很简单,要真正做到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毅力和恒心!再一次感受到压力如此之近,让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我一步一个脚印的奋勇直追,范文写作快速前进!
城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3
本期,按照县局城乡教师对调交流活动的安排,我荣幸的成为新华中学的一名交流老师。回想这半年的时间,心里充满了很多的期许。在这段时间里,我接受了各位校领导和同仁的指导,感受颇多,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新华中学是一个优秀团队,领导和同事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与我分享,我感受到了新华老师的自信、睿智和学识渊博。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一、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我也领悟到作为一个初中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优秀老师课堂教学,并借鉴她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新时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丰富的知识,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要有较高的管理艺术,一是班级的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要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我们在教学中力求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应用学习、探究学习和交流合作能力。
二、修养师德,充分完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第一心得范文网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
三、深刻反思,认真寻找自身诸多不足。
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新华中学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经过这次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懂得理解学生、喜欢学生,要有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这里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我倍感荣幸,感谢你们。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回到原单位以后,我要更加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农村孩子得到更周到地教育,让每位学生更健康的成长。这几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
这篇内容讲的是关于教师、城乡、交流、教师交流、学习、教育、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究竟用什么具体创新办法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呢?笔者认为要着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格局。
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义
1、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同提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七大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这就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自身建设中要适应新课题带来的新挑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有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有的农村宗教组织的快速发展、房头宗教势力的抬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实行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才能提高农村群众对各种社会组织的辨别能力,增强与它们打交道的能力,增强群众反对它们的做法抵制进一步扩大范围的能力,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地位。
4、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党建融合度不够高,由此带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农村发展党员难等诸多问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的
1、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形成思路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经济社会城乡“一般齐”的统筹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党建分头改进、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2、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各级党组织要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富于创造性、符合时代性。
3、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党组织班子,配置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主要措施
1、健全领导管理制度。各级党委要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抓党建工作“主业”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县市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形势分析会,每年召开一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推进会,各基层党组织要制定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制度。各级“一把手”要理直气壮地加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安排、组织好相关工作:一是要求积极推行宣恩县“党员明白卡”管理党员模式,落实党员业务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二是要求落实依托扶贫工作组、小康工作队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等制度,认真开展“两联两帮”活动(机关支部联系农村支部帮助农村支部调整产业结构、自身建设、规划制定,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帮助农村党员找发展致富的路子、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大政方针);三是安排县市组织部、县市直机关工委要及时研究解决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县市可结合各地实际加强或撤销机关工委职能:撤销机关工委职能的县市要考虑将县市直机关工委所属的组、纪、宣职能分解到县市委的工作部门中去,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可由组织部实施;加强机关工委职能的县市可考虑将各县市直国家机关的党组纪检组长列入工委“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督导员”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管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由组织部、机关工委联合实施;四是安排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单位和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2、丰富组织活动载体。积极实施“支部联动”计划,组织县直机关、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合开展组织活动(如“结对共建”、“两联两帮”活动),让农村党员和城镇党员实现组织资源共享。积极鼓励城镇党组织把帮扶、带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农村党组织把党员带头向城镇转移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促进城乡党建共同发展。建立城乡党建互帮互促机制,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促共建机制,利用城镇党组织在工作理念、管理机制、人才资源、资金设备、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为农村党组织提供党建工作经费,培训党务人才,整合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实现经验、信息城乡互学共享,推进城乡党建工作共同发展。
搭建党员议事平台,全面推行党内重大事情“一事一仪”;搭建党员带动平台,引导城镇党员带动农村党员、农村富裕党员带动农村贫困党员共谋发展;搭建党员就业平台,在农民工党员和城镇下岗失业党员中开展提供优先就业岗位活动,通过合适途径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促进农民工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就业;搭建党员展示平台,积极创造宽松环境,在流动党员中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引导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返乡创业。
3、探索一体管理方式。在强化党员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岗位管理、动态管理和监督管理,着力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模式。对农村党员,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实行岗位管理;对外出务工党员,实行双向互动管理,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主动配合为原则,建立县流动党员管理部、乡镇流动党员管理办、社区、村级流动党员管理站,健全“三级联动”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实行动态管理;对非公企业党员,实行党员“用工优先、提职优先、加薪优先、培训优先”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党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企业党组织还可探索党员购物优惠(党的重大节日)促销办法,不断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和优越感。
4、建立党员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党内帮扶和服务群众机制,流动党员管理部要多途径、多渠道筹集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着力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流动党员管理办、站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助耕、助收活动,着力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后在农业生产中的后顾之忧。在县流动党员管理部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系统,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设立法律援助、政策咨询、来信来访、务工信息站,逐步完善流动党员的服务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5、建立人才互动体系。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定期从上级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乡镇、村(社区)任职、担任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鼓励实改非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充实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干部力量,改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动员、组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员干部到县市工作;选派县市、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分别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选拔优秀乡、科领导到县市级部门担任内设机构同职领导职务,提拔优秀党务干部到上一级岗位工作,加大从村(社区)优秀党员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
6、建立互帮互助体系。调整党建工作重心,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在经费、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适当倾斜。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统筹配置党建资源要素,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实行城乡党建联动发展。
7、加强检查考核评价。各级党委要采取巡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定期向县市委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领导能力、执政能力考核的主要内容,考评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通过两天在院里的《城乡规划法》学习(虽然中途有所早退的情况),颇有收获,结合自己的一点点工作经验与学习体会,总结下大牛们的观点,加深理解,深刻体会。
首先应该说,新版《城乡规划法》尽管有瑕疵,有部门间的利益纷争,但总的来说,体现了规划公共政策取向的一种必然趋势和走向,政策法规制定与学术研究不同,在对各利益主体的的矛盾要求的妥协下,最终的成果和初衷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的。
新版《城乡规划法》七章七十条,旧版《城市规划法》六章四十六条,增加了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监督检查两章节,删减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下几点转变:
1、赋予权力vs限制权力
要去怎样和不能怎样的转变。也标志着政府身份的一种转变——一个作为催化城市发展的组织者。当然,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从根本上制约了这一点。
2、规划体系对应政府事权
新版城乡规划法对应各级政府事权建立对应规划体系要求,分为国家(国务院建设部)、省(省政府)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市县政府),城市下辖镇、乡规划,村规划。没有再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大城市的分区规划,由此理解,二者不在作为强制性内容,但可作为前期研究以对后期下一层次规划作以指导。
同时,村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确立,也体现了城乡统筹的目的。
3、规划区划定
新版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市、县、镇、乡、村规划之前,必须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作为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范围,在规划区内划定建设用地范围,规划建设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发放用地许可证。
对于规划区的划定,存在较多的疑问
重叠问题
原则上,上级规划划定的规划区包括下级规划时,下级规划不再重新划定。
规划区外的建设活动管理
土地部门及地方性法律法规管理
规划区不是一个圈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线形工程规划区外建设问题
4、一书两证转为一书三证
配合国家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的要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更改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办理选址意见书。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需办理建设用地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村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需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5、规划审批的人大监督和规划过程的公众参与
编制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需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需经本级和上级人大备案。
规划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规划编制要征求意见和规划编制公示,详规和施工方案修改需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啥叫利害关系人太含糊了)。
6、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长期的市长规划、开发商规划造成规划严肃性不足,一任市长一轮规划,一种需求一种详规。鉴于这种情况,新版城乡规划法规定了五种城镇体系、城总规、镇总规修改的特殊情形。
规划修改不符合控规的不得审批。
7、完善规划程序
形成规划前期评估-制定-审议-实施-监督-规划实施评价一个循环的规划制定实施过程。
8、突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
落实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人大批准的最权威规划)的目标,与土总规相衔接,近期建设规划应作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点。
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三规合一的问题,似乎不大靠普,但如果能借助大部委改制的“春风”还是很有希望的。
总规大而全,全而无用的窘境应成为规划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关技术指标和专项法规的完善亟待进行。
。。。。。。
规划之路,任重道远
这一学期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一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辅导的科幻绘画《__》获__市二等奖,我班的__在市古诗词表演中获故事大王称号,为语文网络资源设计的脚本获__省三等奖,辅导的作文《__》获__市三等奖,辅导__在全国竞赛中获三等奖。'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等。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搞好城乡清洁工程不仅可以改变城乡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移风移俗,还可在建设****新农村,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最近广西各地都掀起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新高潮,七星区也加大力度,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治五乱活动,大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的进程。这一精心策划,战略部署,具深远意义的城乡清洁卫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前段时间,我有幸加入了我们广西师大“城乡清洁工程”服务队,开展我的寒期社会实践,在这短短的十来天内,我和同学通过对朝阳乡政府村委的了解和社区农村的深入走访,以及同在其他乡办进行调查的同学的交流讨论, 本人有如下一些体会。
朝阳乡地属桂林市郊区,拥有6个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是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委两级部门个别官员不为人民办实事,执法方式不当,村民们听说我们是为政府在做事,便不与配合反而借此机会大发牢骚。
(2)相关部门并不十分重视这项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没有落实到位,只做表面上的工作,引起村民的不满.
(3)没有长效资金来源,部分村民对政府收取清洁费用的方式不理解.
(4)道路问题未解决,民众意见颇多.
(5)垃圾池位置不合理,极不雅观,而且给居民倒垃圾带来不便.
(6)施工工地建筑垃圾乱扔,施工后并未清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7)一些废弃或者暂时搁置的荒地池塘水沟没有得到及时的整理,时间一长加之居民乱扔垃圾,恶臭不堪.
(8)居民对政府活动漠不关心,宣传工作还是不到位。
(9)民众意识淡薄,没有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10)环卫设施不到位或者环卫设施经常被盗,居民没有地方扔垃圾.
对于上述问题,我深刻感受到:
“城乡清洁工程”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这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搞好城乡清洁工程,一方面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提高防疫防病免疫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大家都知道非典的杀伤力,但我们搞好清洁卫生同样可预防非典,非典给中国的创伤极大,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投资软环境,有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不应简单地认为这是做秀工程,面子工程,走走过场,应付一下上级检查就可以高枕无忧。
由于国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可见到不拘小节的人和不良的恶习: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乱摆乱放,乱停车辆,乱张贴小广告,闯红灯,违章驾驶,公交车上年轻人看见老人小孩孕妇不让座,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禁烟区吸烟,在旅游区随地小便,在树木和古建筑上刻字等等。人的素质不是一时一日可提高,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小要抓素质教育,老师家长们责任重大,经过修养修炼才能成高尚之人,成年人也应加强学习和自身文明的修养。
一个地方的恶习陋俗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改变他们就要下大力气,下苦功,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天长日久地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村民养成良好的风尚和卫生习惯。南博会永久落户我们首府南宁,广西现在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广西沿海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极,积极参与和全力推进广西的开放开发,我们将加快和东盟各国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东盟的桥头堡,我们就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国客商贸易往来的前沿阵地。
作为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国度,我们既是礼仪之邦,更有理由崇尚文明,古人尚能提出: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今天我们如果连最起码的环境卫生都不讲究又怎么谈得上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你都不懂得清洁文明,又怎么能和邻里相处?又怎么能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岂不有辱先人,误人子弟,祸害子孙?在对外交往时岂不有失国格?
清洁卫生搞好了,民众文明,百业兴旺,经济发达则人民安居乐业,一个人也是面貌一新就振奋精神。城乡是我们的城乡,家园是我们的家园,如果自己的城乡和家园都不建好,给各地朋友和客人批评城市脏乱差,真没面子,多不光彩!我们的村镇不一定建有很多洋楼,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客舍青青柳色新,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沼气用上,村村通公路,家家看电视,建好新农村,开发绿色环保旅游,城里人节假日到村里农家乐,村里的人也富起来去城里乐。
全力搞好城乡清洁工程,同心建设美好和谐家园,街道整洁,街灯明亮,绿草如茵,窗明几净,这不难做到,全社会,无论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城镇农村都应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党员身先士卒,团员青年,少先队员,青年志愿人员,社区的老老少少都动员起来,知书达理的都教育家人和周围群众,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卫生,自觉爱护公物和注意公共卫生,我们不一定人人都上街大扫除,但一定要人人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能做到吧。家里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统一回收,不污染我们的地球,多用能回收的可循环使用的塑料袋,别让废旧塑料薄膜袋在我们的城市满天飞做得到吧?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安全生产,这些事都是举手之劳,但我们没用心去做,像下班后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关空调等。
让我们扫除一切陋习,张开笑脸迎来文明春风,“城乡清洁工程”和大家息息相关,因为我们生活同在同一片蓝天下,你我共饮一江水,同呼吸,共命运,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加大投入,通过整治五乱,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通过加大力度不断推进城乡清洁卫生工程的展开,城市会越建越大,将会建成文化,生态,和谐,富裕的现代化宜居家园,我们民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山更青水更秀人也美,从而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学习心得体会
养老并轨又有新动作!据报道,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终于解决,《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意味着横亘在这两种养老体系中的制度高墙终被打破,任由2亿多农民工自由穿梭。
“接续”之所以如此重要,盖因“流动”是这样迫切。在一个人口大挪移的流动时代,多少农民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摇摆不定:今年在大城市挥汗如雨,明年则打算回到农村创业,后年又可能重返城市,这是流动时代的“新常态”。然而,人在城乡穿行,养老保险是否也能游刃有余?很多农民工不愿意交养老保险,正是因为这个顾忌。
身体可以漂泊不定,但是关爱不应流离失所,对流动大军的关爱,不能被城乡二元所割裂,更不能被制度壁垒所阻断。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就是在回应农民工兄弟的利益诉求,在回答困扰社会流动的深层问题。无论在城乡之间摆动多少次,只要到60岁就能办理接续,那么农民工对养老保险还能有何顾虑?因为带不回农村所以不上保险,再也不是农民工内心的.痛。
细审之后就会发现,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城乡接续的物理变化,更体现在民生增量的化学反应。如果参保者到达退休年龄时,累加起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超过15年,就有可能在职工养老保险里面领取待遇,把新农保里的权益累加到职工养老保险里面。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参加过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时,尽可能将其引导到能够领取到较高待遇的制度。
城市和乡村,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接续”需要穿过多少山山水水,跨越多少障碍藩篱,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这正是改革勇气的生动呈现。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人们期盼更多改革能像养老体系接续一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千百年来,安土重迁、民德归厚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当乡土中国进入流动时代,人口迁徙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人们的内心仍然渴望安宁与稳定。希望更多政策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那样,给“流动时代”稳稳的关怀。
按照国际普遍承认的“就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时,就业结构偏离度农业为-0.3,按此计算,我省还有250万人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万人的存量,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850万人。XX年我省第一产业就业占总数的41%,而创造的商品性财富占20.4%,却供养着占总数64.42%的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省的比较优势,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农村内部就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尽快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我们不但不能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可能影响江西比较优势的发挥,甚至为未来养老带来很大的压力。解决我省农村问题“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也应多从林业、渔业、畜牧业中找出路,应多从工业化或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中找出路。
1.围绕农业产业化培育小企业、以创业促进农村就业结构的优化。就业政策不仅重视发挥人的求职热情,而且应把激发人的创业激情放在首位。因为,创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创造未来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基础。我省特色农业、林、渔、畜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我省农业在产业、标准、市场、信息等方面与国际市场和“长珠闽”的对接,为创业提供了机会。我省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促进我省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应把创业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准入门槛、提供一揽子服务等措施促进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政策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创业热情,努力营造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文化氛围。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兴办农业企业、扶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农、林、水、畜等领域创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创业、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等办法,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局面。
2.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转换能力。诺贝尔奖得主库兹涅茨认为,在新经济环境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使生产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不但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对农村职业培训投入纳入支农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培训,不断整合城乡教育、培训资源,运用培训成果社会指标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方针,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通过提高农民职业转换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林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领域转移就业。
3.以工业园就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劳动力与工业园区技术技能岗位对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意味着有限的就业岗位的重新分配。近几年来,随着江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东部地区产业向江西转移呈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特点,工业园区不但成为江西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满足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的需求,搞好工业园区技术技能岗位的对接,为企业配置优质人力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就业要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沟通工业园区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联系,引导农村劳动力经过职业培训在工业园区就业。
4.树立江西人力资源品牌意识,继续加大跨省劳务输出工作的力度。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的方针,在满足省内工业园区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泛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的劳务合作。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制造、建筑、家政、餐饮、经营管理等品牌,增强江西农村劳动力在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完善省外岗位的收集和筛选机制,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事业,加快“双百工程”建设,即在省外建立100个劳务输入基地,在省内建立100个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输出基地与输入基地的沟通与合作。
5.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尽快建成省及大城市有中心市场、县(区)有“一站式”服务平台、城市街道和建制镇有服务网点的劳动力市场网络,统一劳动力市场核心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共享,实现“一点登录,多点共享”的功能,实现全省劳动力资源库与就业信息库的适时对接和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内容,大力发展网上求职等网上服务,健全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发布制度,运用劳动力价格信息,引导劳动力的流动。积极推动职业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的工作水平,形成协调统一、竞争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县政府领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讲话心得体会
城市是展示一个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集中体现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加强城市管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不仅仅是事关城市的大事,也事关全县人民群众自身的切实利益。我在听了县委_____书记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卫生文明县城的讲话后,对于环境整治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仅仅只是打扫清洁卫生,把大家的生活环境变的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使城乡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房屋道路干干净净,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人民群众也会感到很满意,并积极支持政府工作,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是一件好事,通过开展治理活动,使大家对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在有肤浅的认识,治理工作既不摊派老百姓,又不增加县上经济负担,还能达到美化环境,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而这对进一步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和招商引资形象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听了_____书记的讲话后,我深切的认实到,要想做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只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才能切实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并为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做好铺垫工作,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是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卫生、健康、整洁、文明的生活环境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指标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基本标志,拥有健康和高质量生活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既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成果,两者紧密相连,必须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卫创文活动,可以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交通出行更加方便,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不断提升生活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充分享受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成果。
我记得_____书记在讲话中说道:“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是提升县城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的确,在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竞争,更是包括城市文明程度、卫生状况、管理水平等在内的软环境的竞争。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市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利于改善投资软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整治和创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看不准问题不行,抓不住重点也不行。我们必须要按照“全民动员、统一指挥,城乡同步、整体推进”的基本要求,突出“治脏、治乱、治差”三个重点,更加坚定不移地深入开展治理和创建活动。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影响力大,各项量化指标和测评标准,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决不能有“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走“突击一阵子、迎检花架子、走了老样子”的老路。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既要打好集中整治的“歼灭战”,也要打好防止反弹的“持久战”。实践证明,创卫创文能提升人气,增长财气,孕育商机;能深化招商引资,搞活商贸流通,激活市场经济;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理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德政工程扎实有效开展。
而目前,我们在环境治理工作上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虽然之前的一段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时有反弹,严重影响了县城的整体形象。我认为要强化措施,真抓实干,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为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严格执法,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既要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又要专项整治、重点突破。对于长期影响城市管理、破坏公共环境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要重拳出击,严厉整治。但在执行中,还要注意文明执法的问题,要树立和落实“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杜绝不文明甚至粗暴野蛮的执法。
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把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向广大群众讲充分、讲透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到 这些工作中来。要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卫生新风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创造更多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上述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动员部署,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一鼓作气,一干到底,确保如期实现工作目标,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7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