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幼儿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6篇优秀的素质教育幼儿园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素质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就快要结束了,虽然平时接送时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老师们也会通过博客或发消息告诉家长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不过毕竟了解的很少,而学校举行的亲子活动就是让家长能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更能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作为家长,总是很希望能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学习,而通过孩子所知道的总是嫌少,所以非常感谢幼儿园领导和老师们为家长和孩子组织这样的亲子活动,使家长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更让家长和孩子有这机会来增进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
活动中,欣赏到了孩子们表演的幼儿体操,从小班的生涩,中班的进步再到大班的娴熟,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出色的表演,心里真是无比的欣喜,我知道这其中渗透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随后是孩子个人的比赛,孩子们全力拼搏,开心快乐的去完成比赛,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自由而奔放,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时间仿佛都在这一刻定格。接下来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每个活动环节都体现出了老师们为此精心设计,让家长、孩子共同在游戏中找到快乐。每个游戏其实都有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游戏结束后,老师都会讲解给家长,这个游戏的过程是锻炼宝宝的哪些方面。例如行走平衡木是锻炼宝宝们的平衡力;抛物是锻炼宝宝的专注力、身体协调力等等。
户外活动结束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吃饭的情况,从小班时老师阿姨要给不会吃饭的孩子喂饭,中班都能自己吃了,到现在的大班一般不用老师再说都会自己吃完了,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吃的开心的样子,家长们心里更开心的!老师们还精心布置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教室的任何空间都形成了教育的园地。给人“移步换景”的靓丽感觉。通过这里让我们的宝宝们掌握着各种生活常识。也让家长能更多的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很多几乎都是老师们自己亲手制作的。
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们用心的呵护、教育,不只是孩子们开心,我们也在这些活动中重温童年!同时也让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了更深的接触与了解,成为了朋友,也有了更好的交流!更让孩子、家长充分的感受到幼儿园就是宝宝的第二个家。再次衷心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茁壮地成长!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从小班到大班在礼貌教育上有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家庭中的皇帝和小公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教师自身素质教育对幼儿潜移默化的熏陶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指出:“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的去读;要有文明礼貌德行为,必须走进环境,点点滴滴的熏陶。”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
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往,教师都会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们真正走入了孩子们的世界,溶入了孩子们的心灵,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孩子们也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习得了各种礼貌用语。
二、充分发挥同伴教育资源的榜样示范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例如:在班中我们设置了小动物摘果子的比赛墙面。根据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次数的多少为小动物增加果子数量,从而评选出文明之星。
三、加强家园联系,做到家园一致
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样也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试想:如果一个家长满口脏话,动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有怎能做到文明礼貌的去对待别人呢?家庭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家园一致,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发展倒向,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四、以活动为载体,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
1、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将现实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2、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注重幼儿实践的机会。
3、通过主题活动,深入读幼儿的教育。
大班年级组要评优质课了,作为年级组长的我当然不敢怠慢。在确定科学活动“蚂蚁的生活”为参评活动资料后,我便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些前期的准备活动。我让孩子们去幼儿园各个角落寻找蚂蚁,看看蚂蚁最爱在什么地方活动,蚂蚁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没过多久就完成了任务。我正想把孩子们带回活动室,忽然有个孩子问道:“教师,蚂蚁最爱吃什么东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糖,有的说面包,还有的说青草……这不正是我公开活动要探索的资料吗我心中暗喜,及时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这个教师也不明白,你们能够回去问问爸爸妈妈,也能够查查资料,然后把蚂蚁爱吃的食物带到幼儿园来,下次活动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公开活动开始了,我先让孩子们介绍自我带来的食物,然后猜哪一种食物是蚂蚁最爱吃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进取。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几个孩子也发了言。开头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让孩子们按组把带来的食物分别放在塑料圈内侧。再把装着小蚂蚁的瓶盖打开,放在塑料圈中间,让蚂蚁爬出来,然后观察蚂蚁往哪儿爬,最终各小组按蚂蚁聚集多少给食物排行。很快2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经过观察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即蚂蚁最喜欢吃糖等甜食,不爱吃青草。我正想请孩子们轻轻地把蚂蚁装回瓶子,进入最终的总结、评价环节,突然一个孩子说:“教师,小蚂蚁还没吃完东西呢!”“吃不完就搬回家吧!”另一个孩子之后说。“那它们怎样搬东西的呢刚才我们没看见呀。”“教师,先别把小蚂蚁装进瓶子,我们再看看吧,也许吃不了那么多,它们就会搬走。”看来孩子们余兴未尽。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半小时的活动时间就要到了,如果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就会大大超时,从而影响我这次公开活动的评比结果,因为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教师对活动时间的把握是否恰当。于是,我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说:“小蚂蚁累了,让它们回瓶子休息吧。”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只得很不情愿地把蚂蚁装进瓶子。就这样,活动“圆满”结束了。
在评价、反思的时候,教师们就针对“活动中如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环节”作了探讨。有的说用趣味的游戏情境吸引孩子,有的说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常规……其中有位教师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孩子不愿停止操作,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和探索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像本次活动,孩子们不愿意把小蚂蚁装进瓶子,是因为孩子还想明白更多关于蚂蚁的秘密,这时教师完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继续探索、发现,没有必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强拉到下一环节。我认为能充分尊重孩子需要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这位教师的一席话提醒了我,确实,有些活动,异常是探索性科学活动,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活动结构的完整性或对活动时间的准确把握,而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活动的教育目标、结构、资料和时间,使活动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师对孩子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孩子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坚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能够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构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教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必须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教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教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教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理解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必须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期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经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确定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构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靠性,这种损害是任何此刻知识都无法弥补的。
此刻,多种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观盛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而师幼间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和幼儿者说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把与幼儿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
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应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一样,从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二、真诚的应对幼儿,是师幼实现对话的基础
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一样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
6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8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