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耐心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3篇优秀的耐心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耐心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有太多的教育家推崇爱的教育,因此老师们也积极将“爱”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然而作为教师,光有满腔的爱而缺乏耐心,我想那并不是真正的爱。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缺乏耐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在这重要的一年里,我再一次接触到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很开心,因为我期待弥补过去对待一年级学生经验上不足的遗憾;我也很苦恼,因为和之前的班级相比,新一届的小朋友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每天,小朋友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从耐心处理到应接不暇直至丧失耐心。幸运的是,在我身边总有前辈老师帮助我,指导我,鼓励我。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词语:“感统失调”,也叫作感觉统合失调,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学习能力障碍。对于这一词语的认识和了解,我想我得感谢同办公室的王老师。王老师也是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当其他同学已经快速、整齐地排好队时,他却仍是慢慢悠悠地踱出教室,手上还莫名地不知在玩着什么;当其他同学能够自觉地在作业本上画好计分线时,他却连计分线该画在哪儿还不知道,甚至在老师帮助放好直尺只需他画上一笔的情况下,他竟然偏离直尺,径直往别的地方画去……
直到有一天,王老师回到办公室,对我们说:“这个孩子有感统失调,我好心疼他。”然后,王老师开始尝试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可家长们的态度却让她感到失落。面对家长如此消极而又有点抵触的情绪,王老师用一个真实、成功的事例最终说服了家长。原来,在王老师原来的班级中,也有这样一位感统失调的学生,然而由于发现的时间较晚,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了。面对孩子因为长期服药而体质愈差的情况,家长们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与陪伴下,孩子后来在初一摸底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二的好成绩,走上一条不一样的希望之路。王老师深知7岁是帮助孩子治疗感统失调的黄金时期,因此她在教学中对这个小朋友充满了耐心。
当他又一次手舞足蹈地从教室里出来排队时,王老师鼓励他:“你今天能做到快速排队,真棒!王老师期待你下次能安静、整齐地排到队伍中,好吗?”直到他能做到排队快、静、齐。当他还是不会画计分线时,王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手把手地去教他,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不再有错误。
王老师说过:“如果说自闭症的孩子是遗落在地上的星星,那么感统失调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就在几天后,我偶然的发现我们班也有一个“小天使”。在小尹同学接连四天的迟到后,我忍不住把他堵在了教室门口,问他:“你知道你今天又迟到了吗?”结果却只换来了他漫不经心的.一句“我知道啊。”同一天,在我不知强调了多少遍课间安全问题后,他依然在玩危险游戏,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问:“老师有没有说过课后不要玩危险游戏呢?”竟然换来了他同样的回答。我又问:“你是不是没听到老师说的话呀?”他回:“好像是的吧。”这时我才意识到似乎有那么点不大对劲。于是我赶紧联系家长,值得庆幸的是,尹妈妈每周坚持着让孩子接受注意力训练。对于家长这么重视孩子的问题,作为老师,我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支持与配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也试着去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耐心指导他的不足,另外,每天我都会和家长分享他的作业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进行鼓励。随着家长与老师的耐心陪伴,小尹同学的表现越来越好,我相信他将来会变得更棒!
耐心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我们不追求事业的辉煌,只需保有一颗平常心,用朴素的爱与耐心对待学生即可。
李知遥,网友们喜欢叫她春添妈妈。做过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现在做一点兼职的工作,读了很多书,还在一家孤残儿童救助中心做志愿者。她说:有了儿子马博浩之后,她才真正成长起来,不断地自我改造,她要做一个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且是最有耐心的妈妈。
儿子马博浩
男孩儿
小名:春添--小小
血型:a 型
出生时间:2022年4月29日
耐心对待孩子的宣泄
一天,儿子春添在蛋糕店里发起脾气来,指着柜台里12寸的大蛋糕嚷:“我就要这个蛋糕,这个、那个,全要。”李知遥想,儿子是因为起床得太早,所以状态不好,于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拉着儿子的手温和而坚定地说:“妈妈知道浩浩困了,心情不好,我们回家休息一下吧。今天上午真是很累啊。”“不行,我就要这个蛋糕,就要,还有那个、这个、都要,”儿子指着4、5个蛋糕对妈妈说。李知遥说:“是啊,我一定帮你买这个漂亮的蛋糕,但不是现在,而是你的生日。要不等到下个月姥爷生日也可以,但现在一定不可以。”春添像受了打击一样大哭,嘴里还哭嚷着“我就要,就要。”李知遥搂着儿子在怀里,在蛋糕房的一个角落,没有打搅他,嘴里认可着:“是啊,妈妈爱春添,妈妈知道春添真是很伤心。”就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春添终于抹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对我说:“妈妈说话算数。”李知遥急忙回答:“妈妈当然说话算数,姥爷生日一定要让浩浩来挑蛋糕!”于是春添渐渐恢复了情绪,和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孩子都会哭闹,都会有不可理喻的时候,李知遥说,妈妈要理解并允许孩子有时候也会心情不好,这时不要急着训斥孩子,而是要和孩子“共情”,表示妈妈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即使孩子长时间哭闹,家长也要让孩子尽情宣泄,不要企图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孩子停止哭闹,因为这样做的坏处是,孩子在停止哭闹后可能已经忘记了哭闹的原因,从而干扰了孩子通过哭闹学习或宣泄的过程。而如果妈妈能够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冷静、温和,孩子大哭后是明朗的,快乐的,你和他讲什么,他都是愿意接受的。
耐心对待孩子的探索
初冬的一天晚上,李知遥从婆婆家接春添回家,当他们走到马路口,春添兴奋地说:“妈妈,看,挖土车在挖沙土呢!”住在城市,春添几乎从没看过这种景象,于是李知遥配合着儿子,开心地说:“我也看见了,这么大的挖土车啊!”她和儿子心有灵犀似的,谁也没说什么,找了一个不会被沙土溅到的安全的地方,静静的看着司机在操纵挖土车。挖土车把沙土铲起来,再倒在停在路边的大卡车的车斗里,一次一次的重复着,春添看也看不够,还小声说了一句“真棒啊!”20分钟之后,李知遥终于觉得站在寒风中好像有点久了,摸了摸儿子的小手,冰凉的。不过,仰着小脸儿的春添,好像没在乎这么多,依旧专注的看着挖土车的一举一动。于是李知遥没有打扰儿子,只是把他的小手紧紧地握在自己手里,希望可以暖和一点。终于将近半个小时,儿子开始讲话,告诉妈妈挖土车是怎样铲起来土,怎样倒在大卡车的车斗里,然后怎样倒车,再去铲土……李知遥认真地听着,不过也看到旁边别的小朋友在跟妈妈等红绿灯过马路之前,羡慕地看着她和儿子,又看了一眼大卡车,就被妈妈强拉着过了马路——那个小孩子一定也希望像春添一样,能够站在那里看看在工作的挖土车吧?
40分钟之后,挖土车的工作完成了,春添开心地跟着妈妈回家了。也许这天晚上的情景会长久地留在春添的记忆里,它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耐心对待孩子的执拗期
春添从2岁3个月左右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最爱说的字就是“不”,刚开始的时候李知遥说“简直气坏了”。于是看书、上教育网站咨询,很快了解了孩子是怎么回事,于是李知遥不再和孩子“教劲”,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灵活性来对待春添。建议孩子喝水,春添一口回绝:“不喝!”于是李知遥说:“好吧,那就别喝了。”孩子反而会说:“我喝!”吃东西前,一直很讲卫生的春添开始坚决不洗手,妈妈不去强迫和指责,只是很平静地说:“好吧,那就算了吧。”多半孩子一溜烟跑到洗手间去了。实在不洗的时候,妈妈只是要求孩子用勺子吃,看着他不直接用手就行了。当孩子不爱睡午觉时,李知遥就采取加大孩子上午的活动量的办法,孩子实在不睡,那就算了,大不了晚上早点睡。无论什么情况,李知遥都努力做到不让坏情绪控制自己,不和孩子“顶牛”。
执拗期,是多数孩子成长都要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要承认这一客观规律,接受孩子这一时期的表现,耐心和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挑战,这个阶段就会顺利地过渡。有些妈妈难以接受孩子变得“不听话”,在这时候和孩子进行权利斗争,非要争个“是与非”,结果是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伤害了亲子关系。
妞妞转眼就五岁了,站在家里墙壁身高贴纸前,已经到110cm了。孩子一天天在长高,心智也在一天天发育成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欢乐有喜悦,有其乐融融的亲情,也有很多时候跟她做着斗智斗勇的较量。观察着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时会很着急,担心她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担心她做事磨蹭,担心她不会跟小朋友交往…...但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孩子成长有自身的规律,过多干预会出现拔苗助长情况,反而对孩子成长不利。结合近几年的育儿经验和学习到的育儿知识,我们确定了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细心观察,耐心等待,悉心指导。举个数字描红的例子:
刚上中班时,我们给妞妞买了一本数字描红书,哄着教她试着描,刚开始她很有兴趣,很认真的描,而且坚持了几天。我每天花几分钟很认真地教她按笔画顺序规范的写,数字1写得没问题,数字2写得有点倒,其它几个数字都还像模像样,问题的是7反着写,8画两个圈,9笔顺不对。因为她愿意写,而且每次能坚持写十几分钟,我和妈妈都鼓励她,但一说她写的不对她就不愿意,让她按规范的写法她不干,说:“就是这样写的!”我在旁边着急呀,这样写成习惯了到时怎么纠正呀,还不如不写,到时老师在课堂上教,一次性养成好的书写习惯,着急归着急,但我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总不能为了写对数字揍她一顿。
数字描红热了好几天,孩子的兴趣没那么高了,之后偶尔会自己翻出描红书描一会,错误的笔顺笔画依然错误。这样过了几个月,到了春节后,有一次她无意间在白纸上写了个数字9,笔顺还是不对。我趁她情绪不错,跟她讲她的写法不对,给她示范正确的笔顺,她接受了,我鼓励她按正确的笔顺写了二三十个,写出来还像模像样。
回顾这数字描红的过程,我揣摩孩子的认知规律。刚开始她对数字描红很感兴趣的时候,应该仔细研究了数字的形状,用自己的大脑和很少的经验加工形成自己对数字的深刻理解(用大人的观念看是错误的理解),我在旁边教她正确的写法,但很难改变她已经形成的理解,所以她坚持自己的写法。过了几个月,刚开始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加工形成的数字写法已经淡化,我教她的正确写法才开始接受。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我赞成这个说法,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不如意的时候,我会想到这句话。等待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需要研究孩子认知规律,研究孩子成长中的具体问题,学习教育方法技巧,找到合适时机给予指导。
3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