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面发展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4篇优秀的全面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面发展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就灵魂,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一个人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无益于社会。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共创海师美好的明天。
xx年5月3日,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党支部在今天开展讨论课,讨论的题目是:学生党员与自身的全面发展。各位同志都做了积极的发言,下面谈谈我的个人观点以及感受。
我认为学生党员与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目标明确;第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一、目标明确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就想航行在浩瀚的大海的一只小船一样,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彼岸。有了目标,那就应该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去计划,我们不要做空想主义者,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理想目标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将党和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目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大是大非面前分得清主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党和国家的利益。
所谓“学生党员”,首先是学生,其实再是党员。作为学生,我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学习。我们应该树立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作风,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汲取书本里的知识,主动汲取党建、形式政策方面的信息。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学会“扬弃”,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更好的引领广大同学。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做好规划,将规划落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党员队伍状况,直接决定着党的威信、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抓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坚定立场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重要前提,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政治合格的根本保证。作为学生党员,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一名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共产党员,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是想不想学,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必须是认真学习,反复学习的问题,并且要真正学懂,联系实际贯彻运用。只有刻苦学习,掌握了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使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抓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宗旨、服务社会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体现。xx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党的事业是奉献的事业,共产党员在平时工作中要默默奉献、不求索取,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只有这样,才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三、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经历了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何才能运用到实习当中去呢?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大敢假设和想象,敢于去创新,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在校学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风,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理论以及文化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艺术设计的实际中去。具体说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扎实学好理论知识。第二,指导学生调查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必须对自己所在的政党有深刻、切身的了解,我们心中必须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党,相信组织。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经受理想信念和党纪观念的考验,才能经受外来的冲击。我们大学生党员应该带头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主动刮起理论学习之风,才能更好的引导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目标,真正做到“党员是一面旗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整表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第一心得范文网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把握,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思路源于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2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目标任务,既鼓舞人心,又艰巨繁重,能不能实现好、完成好,关键在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全面把握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思想汇报专题,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识统一了,思路理清了,才能自觉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篇第一心得范文网,涉及到发展、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建设、城乡等方面,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1 社会主义和谐剧团的内涵
改革开放的30年,时光的变迁,剧团的发展,折射出社会改革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天天向上的轨道。这30年里,各文艺团体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努力抓改革、促创新、求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剧团们不仅要组织大量精彩的演出,为广大观众提供脍炙人口的艺术盛宴,还要逐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面向市场、贴近群众,努力把剧团真正办成“人民的剧团、艺术的殿堂、精神的家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坚持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相结合、多组织上演艺术水准高、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剧目。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源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剧团,必须从社会分子抓起,戏曲团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角色。一个和谐和理的团体,应该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能让团部人员和睦相处,关系协调得当,逐步建立和谐的思想环境、和谐的制度环境、和谐的创作环境,为建设和谐剧团提供充足的动力。
2 构建和谐团风的现实意义
党的工作方针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剧团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物质基础。和谐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和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优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人与人和谐相处,培养具有高尚的价值和道德信念的职业精神,建设高尚的道德文化。不断增强剧团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谐剧团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敬业奉献,高雅文明,蔚然成风,工作人员,德艺双馨,充满热情,勤学苦练,秩序井然,管理制度完善严谨,敢于创新争先。神奇的凝聚力和价值认同感,使剧团全体员工在彼此信任、相互关爱中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出无尽的艺术创造力。
3 构建和谐剧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我为科学发展鼓与呼”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剧团的全面发展考虑,着重培养后备人才,在创作优秀剧目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剧团遵循党的“二为”方针,在省、市、区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关怀、爱护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深入体制改革,重视培养人才,讲究科学管理,使剧团“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新局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多利用福建文化网、办专栏、出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报道和交流有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邀请、组织文艺戏曲团体,积极给人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庆祝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收成、新变化,也充满了对牛年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它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引领和指导全省文化艺术研究和创作,对剧团建设、剧团改革及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积极倡导文艺批评,繁荣和推动福建的艺术创作,努力向一流优秀的文化建设智库目标迈进,为构建和谐剧团文化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4构建和谐剧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越剧为例)
在剧团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贯彻党的工作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越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不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中宝贵而有意义的文化资源。繁荣发展越剧艺术事业,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福建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大力推动越剧艺术乃至福建的整个文艺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中国越剧的百年发展历程,带给我们许多艺术启迪和实践体会。发展越剧艺术事业,必须铭记越剧艺术创作的责任与使命,继承和创新优秀越剧艺术传统,强化越剧艺术精品建设和品牌建设意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不断培养优秀越剧人才,推出精品力作,推动越剧艺术取得新的辉煌。
中国越剧,经过100年的风雨历程,已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它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是精神的生动体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全国人民深深地为越剧而陶醉!越剧使人民群众始终怀有一种独特的深厚感情,我们有责任做百年越剧的薪火传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与时俱进的极积精神,积极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发展和谐剧团,繁荣活跃越剧文化,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越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越剧真正成为精湛的文化品牌.。
5 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海西两个先行区中,福建着力打造海西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对台文化交流走在全国前列。福建还有一大批文化工作者,正在将现代文化艺术,融入海西文化特色,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剧团的综合实力,促进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总结经验,对于继续解放我们的思想,打开我们的思路,剧团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制胜的道路。只有剧团内涵发展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心;以科学的运行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为着力点;强化艺术人才建设,用人才建设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效益。我们热切期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越剧事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越剧艺术新发展。热切期盼越剧界着力推进艺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人精品,实现越剧艺术新跨越;热切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热情呵护越剧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发展活力,促进越剧艺术新繁荣。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越剧这朵民族文化奇葩一定会永葆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文化系统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探索适应剧团的建设,增强剧团组织的凝聚力,要做到政治上更加坚定,业务上更加扎实,作风上更加过硬,行为上更加自重,艺术上更加精益求精。让剧团坚持科学发展观,自强不息,勇敢走出一条继承、创新、改革、发展之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这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这也是社会和谐的缩影。
沈敏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农村、农民无私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农村的改革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wmjy.netcn转载请注明出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的改革发展,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积累改革经验、拓展改革领域、完善改革措施,推进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农wmjy.netcn转载请注明出处!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从全局上统筹谋划、从战略上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往往决定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心得范文网最近发表了名为《优秀范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的心得体会》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努力提高党委班子的战斗力
团结是党委班子的生命。坚持党性原则、维护团结统一,提高党委班子的战斗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们从统一思想入手,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一班人”讲党性、讲团结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提高。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自觉性
我们把坚持党性原则,提高团结的质量作为班子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抓住不放。一是靠学习教育,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政治意识。首先,搞好政策法规学习。xx年新班子组建之初,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和有关规章制度,增强了班子成员的政策法规观念,强化了班子成员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使“一班人”思想上有约束,行动上有章法。其次,澄清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消除庸俗思想,使“一班人”自觉抵制来自人情、友情、亲情方面对党性原则的干扰,做到坚持党性原则心中有数、言行举止心中有“谱”。再次,开展专项整顿。广泛发动机关干部,深入进行以讲党性原则、增强团结为主题的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深入查摆以往班子在团结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剖析危害,深挖根源,增强了“一班人”讲原则、讲团结的政治意识。二是靠组织纪律,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责任意识。从几年来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在影响党委和部队建设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讲党性、讲团结不好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党委班子才会有战斗力。
为此,我们从增强班子成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入手,先后提出了“靠政治统班子、靠集体强班子、靠制度管班子、靠感情融班子、靠形象立班子、靠事业兴班子”的基本要求,连续3年开展专题教育,集中解决讲原则、讲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去年,指挥部三级党委书记培训班结束后,结合贯彻《指挥部关于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的意见》,支队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党委班子的奋斗目标,在坚持原则、提高团结质量上确立了新的标准,增强了人人讲原则、讲团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党委班子的战斗力。三是靠书记带头,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表率意识。一个班子是否团结,党性原则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关键在正副书记。只有正副书记团结无间,才能搞好“一班人”的团结,才能把部队带好,第一心得范文网把任务完成好。加强正副书记的团结,我们感到必须要做到“三个一”:突出一个核心。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上不搞个人说了算,不争你高我低,始终做到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揽责不推诿,互相帮助不护短,互相关心不冷漠,努力营造“正副书记一个核心”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声音。对于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磨擦和不同意见,两个主官要从维护班子团结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不偏听偏信,不回避矛盾,多启发引导,少左右袒护。坚持一个步调。在班子生活中,党委正副书记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做到事前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再提交常委会议研究,从而保证了党委班子步调一致,促进了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提高。
二、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抓住根本问题,夯实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基础
坚持党性原则、维护班子团结,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立足经常,在抓源头、范文写作打基础上下功夫。一是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坚强的党性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素养作支撑。解决党性原则不强、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本途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党委中心组在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总书记关于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党性原则、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一班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保证班子讲党性、讲团结的高质量。二是抓住集体领导这个关键。集体领导是坚持党性原则,增强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党委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能否严格坚持党性原则。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正副书记自觉做到不划框子、不定调子、不固执已见、不仓促“拍板”,让说了算服从说得对。
凡是政策规定不明确的问题,主动请示,不擅做主张;凡是搞变通、打“擦边球”的建议,一律不予采纳;凡是有悖于党性原则的歪风邪气,坚决抵制。对干部任用、士官选改、工程招标、大宗物资采购等敏感问题,实施党务政务公开,防止“暗箱操作”,敢于接受党性原则的检验。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我们重新修订完善了4个规定:《机关正规化管理规定》、《干部管理规定》和《经费物资管理规定》、《伤病员就医管理规定》,对人、财、物的管理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落实不打折扣,强化了各级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要求办事的自觉性。为了使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真正成为“一班人”的自觉行动,思想汇报专题每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都把坚持原则,维护团结作为重要内容;每次党委机关集中教育整顿,都认真听取群众对班子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召开常委会研究改进措施;每次常委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间都开展健康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践证明,健全维护班子团结的长效机制,“一班人”心就齐、气就顺、劲就足,班子内部的磨擦就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得到提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明了当前我国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如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这将成为今后我们全部工作的根本指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靠科学发展,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要靠科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根本。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监狱工作,是关系到我们监狱事业的成败,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最终实现。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它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对发展的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还指出:发展要统筹考虑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确定监狱工作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转变观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中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法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理论指导。监狱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作为政法工作的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预防和惩治罪犯,可以讲,监狱机关是站在维护国家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 “火山口”、“炸药库”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就必须改变那种政治敏锐性不高、专政意识不强,“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优患意识,法制意识,在监狱工作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监狱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围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监狱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当树立“五种观念”:
(一) 强化依法治监意识,树立法律至高无上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一项内容和要求就是依法治国,监狱机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行为就是要依法治监, 依法治监的主体是指监狱机关和监狱人民监狱警察,其客体是指被改造的对象罪犯。无论是主体和客体,都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坚持法律至上才能保证依法治监的发展方向;依法治监才会产生崇尚法律至上权威的观念。
(二)强化文明执法意识,树立依法保障罪犯人权的观念。要做到文明执法,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罪犯,正确处理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要强制罪犯依法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又要依法保障罪犯的法定权利,二者均不能偏颇。《监狱法》从十个方面规定了罪犯的法定权利,监狱人民监狱警察要牢固树立执法和守法观念,严格遵守司法部颁布的《监狱人监狱警察察六条禁令》,在此基础上切实保障罪犯的法定权利。
(三)强化行刑公正意识,树立以公平、公开促公正的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于公平正义的内容对监狱执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求监狱人民监狱警察的一切执法活动必须客观、适度,体现公平、合理,必须严肃、严格、严明。二是要求监狱执法工作必须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并要形成完善的狱务公开制度。三是要求监狱执法工作程序必须规范,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纠正只重视执法的结果,忽视执法的处理程序的倾向。四是要做到公正与效率并重。
(四)强化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意识,树立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大局观念。监狱执法工作必须落实法治理念关于“服务大局”的要求,首先要明确监狱工作的性质和职能,即: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工作的任务是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对此,每位监狱人民监狱警察应感到肩负的责任艰巨而光荣。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作好本职工作,全面提高改造质量,降低罪犯回归社会后的重新犯罪率,在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尽心尽力尽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五)强化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意识,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执法工作应体现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所以监狱执法工作在崇尚法律至上的同时与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政策是不悖的。为此,要求监狱执法工作做到:①依法治监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劳动改造罪犯思想、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的依法治国思想作为监狱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③要在执法工作中,将贯彻党的主张与维护党的利益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监狱工作的始终。④要强化执法监督,按照从严治党的标准从严治监、从严治警,使监狱执法工作始终置于党的监督之下。
“四个全面”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真抓实干 加快发展
近日来,我通过学习《人民日报》连续刊发的《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初步领会“四个全面”精神。通过对文章和相关资料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意义重大
“四个全面”,是习xx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确立了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深远
“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三、实现东坡交通梦,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构建一个融入全省交通主枢纽、对接次枢纽,内通外畅、相互衔接、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标准适用,形象优美的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体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出行要求。”这是东坡“十二五”规划中编织的“交通梦”,要实现融入成都一体发展的大交通格局。“东坡交通梦”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交通大格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交通梦”。
形成成昆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蒲丹洪市域铁路、遂资眉雅铁路、成雅铁路“4纵2横”6条铁路,形成成乐高速、成乐高速复线、遂资眉高速、蒲丹东青井高速公路、蒲彭仁简高速公路“2纵3横”5条高速路的交通规划正一步步实施,一个又一个的“交通梦”终将变为现实,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掷地有声的回应。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更是我们东坡交通梦实现的重要保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我们干部职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戮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落实,实现东坡交通梦。
四、立足本职,贯彻落实
(一)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下一步,我要更加注重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精神。持续抓好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通过持续不断学习改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提高党性修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二)强化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从深入群众中汲取营养、学习智慧,在以文辅政、办文办事的具体实践中,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强化履职尽责,工作力求圆满。按照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三个尽量:一是尽心尽力。努力研究工作,在创新中增强动力,在敬业中有所作为。二是尽职尽责。加强与同志们的沟通交流,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大胆管理,不搞“无事一身轻”。三是尽善尽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要有尽善尽美的追求。工作上力求圆满,尽可能把问题想深一点,把困难看多一点,把工作做细一点,不留漏洞和遗憾。
(四)强化廉洁自律,筑牢思想防线。坚决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终,自警自励,防微杜渐,绝不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以“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以“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从思想上切实筑牢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努力提高党委班子的战斗力
团结是党委班子的生命。坚持党性原则、维护团结统一,提高党委班子的战斗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们从统一思想入手,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一班人”讲党性、讲团结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提高。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自觉性
我们把坚持党性原则,提高团结的质量作为班子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抓住不放。一是靠学习教育,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政治意识。首先,搞好政策法规学习。xx年新班子组建之初,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和有关规章制度,增强了班子成员的政策法规观念,强化了班子成员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使“一班人”思想上有约束,行动上有章法。其次,澄清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消除庸俗思想,使“一班人”自觉抵制来自人情、友情、亲情方面对党性原则的干扰,做到坚持党性原则心中有数、言行举止心中有“谱”。再次,开展专项整顿。广泛发动机关干部,深入进行以讲党性原则、增强团结为主题的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深入查摆以往班子在团结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剖析危害,深挖根源,增强了“一班人”讲原则、讲团结的政治意识。二是靠组织纪律,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责任意识。从几年来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在影响党委和部队建设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讲党性、讲团结不好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党委班子才会有战斗力。
为此,我们从增强班子成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入手,先后提出了“靠政治统班子、靠集体强班子、靠制度管班子、靠感情融班子、靠形象立班子、靠事业兴班子”的基本要求,连续3年开展专题教育,集中解决讲原则、讲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去年,指挥部三级党委书记培训班结束后,结合贯彻《指挥部关于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的意见》,支队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党委班子的奋斗目标,在坚持原则、提高团结质量上确立了新的标准,增强了人人讲原则、讲团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党委班子的战斗力。三是靠书记带头,不断强化讲党性、讲团结的表率意识。一个班子是否团结,党性原则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关键在正副书记。只有正副书记团结无间,才能搞好“一班人”的团结,才能把部队带好,把任务完成好。加强正副书记的团结,我们感到必须要做到“三个一”:突出一个核心。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上不搞个人说了算,不争你高我低,始终做到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揽责不推诿,互相帮助不护短,互相关心不冷漠,努力营造“正副书记一个核心”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声音。对于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磨擦和不同意见,两个主官要从维护班子团结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不偏听偏信,不回避矛盾,多启发引导,少左右袒护。坚持一个步调。在班子生活中,党委正副书记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做到事前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再提交常委会议研究,从而保证了党委班子步调一致,促进了党委班子战斗力的提高。
二、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抓住根本问题,夯实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基础
坚持党性原则、维护班子团结,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立足经常,在抓源头、打基础上下功夫。一是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坚强的党性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素养作支撑。解决党性原则不强、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本途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党委中心组在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总书记关于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党性原则、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一班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保证班子讲党性、讲团结的高质量。二是抓住集体领导这个关键。集体领导是坚持党性原则,增强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党委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能否严格坚持党性原则。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正副书记自觉做到不划框子、不定调子、不固执已见、不仓促“拍板”,让说了算服从说得对。
凡是政策规定不明确的问题,主动请示,不擅做主张;凡是搞变通、打“擦边球”的建议,一律不予采纳;凡是有悖于党性原则的歪风邪气,坚决抵制。对干部任用、士官选改、工程招标、大宗物资采购等敏感问题,实施党务政务公开,防止“暗箱操作”,敢于接受党性原则的检验。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我们重新修订完善了4个规定:《机关正规化管理规定》、《干部管理规定》和《经费物资管理规定》、《伤病员就医管理规定》,对人、财、物的管理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落实不打折扣,强化了各级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要求办事的自觉性。为了使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真正成为“一班人”的自觉行动,每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都把坚持原则,维护团结作为重要内容;每次党委机关集中教育整顿,都认真听取群众对班子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召开常委会研究改进措施;每次常委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间都开展健康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践证明,健全维护班子团结的长效机制,“一班人”心就齐、气就顺、劲就足,班子内部的磨擦就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提高党委班子战斗力,必须把好重点关口,增强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质量
看一个班子有没有原则性战斗性,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能不能按原则办事,是否公平公正地解决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在选人用人上严格标准程序。支队机关地处省会城市哈尔滨,每年都有说情、打招呼想调入机关工作的干部。支队党委依据《军官任免条例》和干部工作纪律,对用人的标准和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比如,我们把考核干部的标准,细化为理论素养、思想品德、敬业精神、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6个方面,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凭印象、凭感觉、凭关系选人用人的现象。xx年底,我们在研究干部时,市里一名领导要求对一名营职干部晋升给予考虑。党委研究时认为,根据考核情况,这名同志目前不具备晋升条件,不能因为领导打招呼而降低标准。于是耐心地向这位领导做了解释工作,并得到了理解。
近3年来,由于我们在干部任用上实施“阳光作业”,以往那种乱猜疑、乱议论的现象不见了。二是在经费管理上严守制度规定。认真坚持“党委理财、集体管财”原则,对大项经费开支、从预算、支出到验收、签批,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实施全程监控;工程建设,坚持咨询论证制度,工程招投标,由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监督;大宗物资采购,一律由经办部门写出专项报告,经审批后,集中购买,较好地防止了虚报冒领、私事公办等问题。xx年,支队党委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处理“呆死帐”37.5万元,清还历史欠账39.8万元,得到了总队党委的充分肯定。三是在难点问题上敢于较真碰硬。正视矛盾、解决问题是检验党委班子原则性战斗性强不强的重要方面。党委每季度分析一次部队建设形势,重在揭露矛盾、查找问题;鼓励官兵通过意见箱和热线电话及时反映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不因问题小而忽视,不因单位声誉受损而遮掩,不因犯错误的人有背景而迁就照顾,不因矛盾棘手而回避。今年在选送优秀班长提干工作中,我们除按程序选拔推荐外,组织由支队领导和警务、干部、作训、纪检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考核组,先后二次集中考核,筛选掉了一些因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子女,受到了部队上下的一致好评。事实表明,党委坚持原则、讲团结,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强,部队风气就正,士气就高,各项建设就会取得成绩和进步。
作者:佩剑将军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提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追求和千秋大业。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强调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些新要求,是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扎扎实实把这些新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第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深化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30年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改革开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还面临着繁重的任务。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在改革方面,面对改革攻坚阶段的艰巨任务,我们要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政府管理体制等各项重大改革,努力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切实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开放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大国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的复杂局面,我们要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完善资本跨境流动机制,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促进科学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但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压力增大,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煤电油运保障供应难度加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如果我们不抓紧采取措施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出现了人民内部矛盾多发多样的状况。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关键是要正视矛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解决矛盾的本领,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保持了粮食基本自给,实现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平稳的发展。在国际交流和影响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全面指导下,保障和扩大粮食生产,应当坚持两个依靠:依靠政策指导,依靠科技发展。
依靠政策指导,就需要政府在全面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立足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政策。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统筹安排,实现科学指导。
第一,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实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保证土地使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坚持和完善现行土地承包和经营体制,必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理论之一。
第二,保护和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粮农收入,带动农民积极性。随着我国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加强,粮食价格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冲击;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工轻农的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粮价的合理上涨。充分利用国家经济指导职能在市场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价格,稳定粮农信心,提高种粮积极性,是保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三,稳定涉农产品价格,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保证各项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和市场供应,对设计农民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保证生产资料价格不上扬,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补偿,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优惠,保持粮农种粮的热情,增加收入。
依靠科技发展,这与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用科学的力量来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主要又必须立足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二是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重点在于高效种子、幼稚化肥、环保农药等方面的研发,使国家能够在生产资料领域控制农业生产的主动权,依靠自主科技发展自主农业,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即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避免走工业生产的高产值、低利润的重复道路。
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坚持两个依靠,无论国内外形势多变幻,都可以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市场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读书笔记:监察室立足纪检监察职能
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变化,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已经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些年的实际工作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如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不深,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的融合不够,以实际行动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纪检监察机关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通过学习,感到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保证这一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切实增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服务的自觉性、坚定性。
1、指导思想上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到实践上,都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工作、用反腐倡廉工作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自觉地把纪检监察工作纳入到省委确定的“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中去,与经济运行协调服务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努力防止和克服单纯就纪检抓纪检、就业务抓业务的倾向。
2、思维方式上要适应科学发展观。要适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正确处理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关系,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正确处理抓好重点工作和全面履行职能的关系,正确处理履行自身职责和发挥好其他部门作用的关系,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3、工作思路上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战略全局来找准纪检监察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主动深入中心工作的实际,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从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二、增强自身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
纪检监察工作要真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取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
1、提高政治敏锐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坚定政治方向,在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正确立场,旗帜鲜明。要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特别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信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较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提高自我防腐能力。在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的同时,还必须自觉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加强自我约束,增强纪律观念。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以更严的纪律意识、更强的法制观念,投身于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廉洁高效地做好工作。
3、提高具体业务能力。新形势下要服务、保障科学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这不仅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掌握好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财会审计知识,而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达到具有过硬的办案能力、较强的宏观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自觉增强履行职责的神圣感,自觉增强反腐倡廉的使命感,自觉增强贴近群众的归属感,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感,自觉增强爱憎分明的是非感。
三、认真履行职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监督、惩处等各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1、切实履行教育职能,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融入反腐倡廉教育之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之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一要加强思想作风教育,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教育和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发展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筑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防腐拒变能力;三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倡导廉洁从政氛围,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廉洁环境。
2、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促进科学发展落实。要紧贴省委和委党级的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了解党员干部执行省委和委党组的决策和措施的情况,确保政令畅通;要突出监督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问题背后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要不断整合监督力量,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创新监督形式,加大公开力度,使领导干部权利运行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
3、切实履行惩处职能,解除科学发展障碍。要充分运用惩处手段,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突破口,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只顾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中梗阻'现象,严肃处理违背科学发展观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尤其是查处违反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的各种腐败问题;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各种办事拖沓、效率不高、作风不实、办事不公的现象,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4、切实履行保护职能,营造科学发展导向。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模范遵纪守法,认真落实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把保护党员干部融入教育、监督、惩处等各个环节,使党员干部少犯、不犯错误,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导向。一是在教育中要着眼防范,帮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保护和爱护干部。二是在监督中要前移关口,健全监督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及时帮助,避免违纪违规行为发生。三是在实施惩处中要综合分析,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而受到错告、误告、诬告的党员干部,要及时给予澄清,消除影响;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失误的,要教育帮助,鼓励他们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搞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甚至违纪违法的,要坚决查处。努力形成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教育失误者、查处诬告者、惩治腐败者的良好氛围,为落实科学发展凝聚力量,提供人力支持和保障。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提出我国工业布局的思想,后来又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一系列新认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建设就缺乏物质条件。必须坚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要按照总体布局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要正确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也不可能实现。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持续提高,享有的**权利和法制保障更加充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更加丰富高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活力,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总体上资源紧缺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整表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把握,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思路源于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2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目标任务,既鼓舞人心,又艰巨繁重,能不能实现好、完成好,关键在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全面把握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识统一了,思路理清了,才能自觉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14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