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诗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唐诗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诗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独领骚坛气势宏,
群星璀璨傲苍穹。
谁人泼点江山墨?
一代风流赋未穷。
大家知道诗中讲的是什么吗?我想大家比我聪明多了,都想到了吧!对,没错,它讲的就是《唐诗》!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读《唐诗》的心得。
诗,那似青雾般漂缈,缭绕在我的身旁,朦胧中,我看到它背后的山青水秀。
诗,那似绿茶般的浓郁,穿透了我的身心,温暖中,我感到它心底的深情相思。
诗,那似龙腾般的气势,涌动着我的理想,飞腾中,我听到它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真奇妙!
首先,我感谢唐诗,感谢她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走进《唐诗》,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王之涣,闲静淡雅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的李贺,等等等等。
《唐诗》描写了祖国山河之美,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叙说了悠闲的田园之乐,讲述着生活中的点滴哲理。上至朝政国事,帝王生活,下至民生疾苦,儿女私情,种种悲欢离合都描写得诗情画意,诗中浮画,画中露意,意中达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对深厚友谊的珍惜;对国家盛衰的感慨;对壮志将士的赞美,在《唐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独爱《唐诗》,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谓城客栈;无论是“花论灯如昼”的元夜,还是“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地今人难忘。
《唐诗》使我看到了诗的千变万化,知道了唐代诗歌众体兼备,五古,七古,律诗,绝句,风格异彩纷呈,不仅在中国诗歌史上独占鳌头,在世界诗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捧一本《唐诗》,在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心也随它飞跃在大川深谷之中。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神中停留;在霓裳羽衣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读《唐诗》,恰适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白,可以在霎那间抛开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寻找灵魂的乐土。
读《唐诗》,体会咀嚼书的味道,每一页都有春的繁华,秋的凄凉;每一页都有夏的燥热,冬的宁静。从《唐诗》中,我们可免汲取养分,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诵读《唐诗》,让我们熟悉和掌握了一种文学,在文学之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有句俗话说:“熟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可以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它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渲泄。这就是诗歌的漫妙所在。
诗,真美妙!
大家感觉到了吗?诗也会呼吸,会流泪,会微笑,在爱与愁之间描绘出奇光异彩。
生活,原本就是一首长长的诗…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敬礼)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也是古典诗歌的一部分。那读了唐诗三百首,大家的笔记都写了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想查看更多优质范文,请上第一心得范文网。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唐诗三百首读后心得400字,我们来看看下文。
唐诗三百首读后心得400字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心得400字,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直到2010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虽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青春,行路人看见齐齐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嗷嗷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的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的跑到楼下,我很惊讶,小草活了,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中国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中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叔同的《送别》让我们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它其中蕴含着我们能体会到的母爱,和母亲为孩子的无私奉献。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中国!
读《唐诗三百首》,我了解了诗句背后的构思方法。以前每次写作文,总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写起来,内容也是不具体,语言晦涩,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渐渐感悟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抒发感情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描写景物时,有的从大处着笔,有的从细微处入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的语言也变得优雅起来。
读《唐诗三百首》,我感悟了亲情带给我的力量。有段时间,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我非常思念他们,干什么事总是提不起精神,心情抑郁。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时我想起了唐朝诗人韦庄的“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父母出去打工,是为了赚钱供我和弟弟读书,真是“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我又怎能辜负他们呢?
读《唐诗三百首》,我领会了踏实勤勉的情怀。期中考试了,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骄傲了起来,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作业也不认真写了。我又想到了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它们告诉我,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仍须踏实努力。
读《唐诗三百首》,我的谈吐气质有了明显地提升。当暖阳春日去踏青时,看到眼前优美的风景,妈妈问我,能描绘一下这优美的景色吗?“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我脱口而出,脑海中享受着诗与景相融合的美妙意境,心情更加的温暖舒适。
当暴雨将要来临时,天空狂风大作,我会想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意境,而不仅仅是一句“好大的风呀”;当暴雨哗哗落下,我又会想到“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的恢弘境界,而不只是说“这么大的雨”。
《唐诗三百首》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我学会了用典雅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使我认识到亲情的可贵,让我变得更优秀,更有气质。正如宋代苏东坡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像是一粒镶嵌在文学史上的明珠,使人无法忽视它的润泽闪耀。还记得从小接触到的第一首诗,便是翻开课本以后的“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之句。我想,上过这么多年学之后,谁心里又会不记得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呢?近日因为兴趣又重读了手边的这本古典诗词书。《蒋勋说唐诗》尽以唐朝诗歌为题,从初唐品评至晚唐,历数几位深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篇,并以作者的美学眼光和学识修养做了阐释。就跟随着书中的脚步,感受这大唐盛世孕育出的诗中上品吧……
打开书页就可看到单在诗人王维一人的身上便兼具两种气质。取过进士,晋过高官的他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气风发;以及后来晚年隐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容。
诗人李白一生以游侠精神仗剑天涯,写下大量诗篇,以他的天马行空让人学会放下一些事。心情郁闷不得志时不妨读读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十载,更要放开怀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什么要把时光浪费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时间有了紧迫性,人生虽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点甜吧。
而诗人杜甫与白居易诗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感召人们能够拾起一片心。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弱势群体的存在。《石壕吏》、《兵车行》、《卖炭翁》等诗篇描绘出的战乱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读来揪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大爱情怀在千古之下,仍提醒我们,在自身温饱的状态下也不要忘了这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时就更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不忘本,惜一饭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隐,诗作哀艳浓丽,却是往内收的,集中式的关注自身。“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句句只以自身出发抒写私情,而他这样私人化的生命经验却能让读者觉得字字句句也在写自己,曾几何时,我们都许在面对一地风景时感慨或怅然若失,失意于时光流逝或努力地为生活寻找一点小快乐,谁都有过自己与自己对话的片刻,也就特别容易引起共鸣。
唐诗发展渐变的过程就像是人的一生,从少壮到中年到迟暮,从慷慨激昂到忧国忧民再到惋惜哀伤。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唐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最终,唐诗中所有的情感都汇聚一处就是人情,体会边塞田园的碰撞,兼收并蓄的包容,李杜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微注小窗明”的点点欣喜。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诗歌失落了的时代,但诗情画意却也烙印在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水泥砖瓦的包围之下,读一读唐诗就如放飞心里的风筝,在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吟诵中寻到一种心灵的依归。最后,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读完这本书,就走出去忘掉,让诗魂融入血液。有一日,不拘你在哪里,祖国或异乡,看到那样的情景,便不自觉的明白了什么是“江天一色无纤尘”,什么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拥有这一晚春江花月夜。
微风吹拂着泛黄的书页。书页的翻动,勾起我的回忆,每一页每一个故事。儿时,父亲给予我一本书,名曰《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陪我度过几许春秋,由少年到青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能让我对古代生活产生向往,对诗人无比高尚品德的产生敬佩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冷,人冷,心更冷。李白对家乡的那种相思,化作一首诗,乘着月光,陪在游子身旁。我喜欢李白,喜欢他放荡不羁,喜欢他诗风飘逸,也喜欢他对黑暗社会的抨击。谁能读懂李白,谁将会拥有纯真的情感。被世人称作“诗仙”的李白,喜欢独自饮酒。看不惯世间官场的黑暗,受不了世人的贪婪,独自登高台。月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心中那份悲伤,或许只有对湖水诉说。没佳人的陪伴,只有一壶清酒,故曰美酒胜佳人,两三碗不醉,两三壶不归。日初,犹似大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忧思国家的杜甫,目睹着国破家亡的惨状,无比忧伤,使头发变得花白。年老心未老的杜甫,一心想报国,希望国强民安。我喜欢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喜欢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的痛苦,心却未曾屈服。也喜欢他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当国都长安失陷时,一首《春望》诞生了。没家人的陪伴,只有敌兵的追杀。自己逃过敌兵的追击,心却还在奔跑。因为他希望能与家人友人相聚。为了逃避现实,只好过上隐居的生活,或许这样做,能使内心好受些。于是便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
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没带来往昔的盛成年华。诗人白居易,也慢慢步入人们的视线。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我喜欢他,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对百姓的那份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诗不在意用华丽的诗词去点缀,而是用更真挚的语言去描写百姓的生活。他的品格一直在我心中独居上位。
品一口小茶,看着书,身影被阳光越拉越长。我还沉浸在山水之间,沉浸在悲伤与喜悦之中,沉浸在悠悠的琴声中。坎坷的诗词,教会我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希望。我品着茶,躺在摇椅上,摇晃,摇晃,摇晃……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教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资料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日我摘取其中一些描述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此刻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我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一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欢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完美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可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样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可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走进唐诗吧!
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我最初接触的唐诗,是骆宾王的《咏鹅》,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读着诗,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简短的语句中,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
接着,我接触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也丝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诗中,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了解诗人的情:
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可以算是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了,诗人离乡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返乡,可当夜深人静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便涌上心头……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也是令我着迷。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
离别之情:
赠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豪迈、出自肺腑的诗作,那种真诚情谊,却更能打动我。
要说朋友间的送别诗,最经典的,莫过于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了。高适与老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东西。其实那时候,两个人都处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适面对老友,并没有展现他的困顿与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董大,鼓舞他去奋斗、去拼搏。“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质朴而豪爽的人啊!
男女之情: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诗中的爱情,也只能够粗略的了解,但是讲述爱情的诗和词,其语言的细腻优美,也令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爱情诗,诗句的唯美,能够带给我心灵的战栗。
我特别喜欢这一首《题都城南庄》。最初接触这首诗,并不是在《唐诗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者为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流传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一年,崔护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无奈落榜,因返乡路途遥远,在长安逗留几日。清明节游玩时,他与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两人互生情愫,但都没有说破,最后,崔护与少女告辞。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来到了长安,想来寻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处却大门紧锁。崔护便在大门上题下此诗,怅然离去。
听完这个故事,再来读这首诗,终于能理解诗人的深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二人初遇时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怦然心动,二人的含情脉脉,两情相悦。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重回故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这便是“物是人非”罢。读后感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之情所在。
爱国之情:
我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了。爱国诗,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赏的诗人杜甫了。杜甫,人称“诗圣”,与李白和称“大李杜”。他的诗,风格完全与李白相反。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有着侠士的洒脱。而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背负了太多。他无法做到李白的潇洒,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饱含沉重与苦痛。读一读他的诗,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痛与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
杜甫的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他的很多诗不同,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诗人因战乱多年漂泊,备受艰苦,如今安史之乱已平,“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于是“涕泪满衣裳”。杜甫此时是悲喜交加的,回头一看,自己的妻儿哪有什么悲情,已经“喜欲狂”。亲人的喜悦带动了杜甫的喜悦,一家人兴奋的收拾起行装,预想着以后的美好是生活,“放歌”“纵酒”,多么惬意!在全诗的结尾,诗人的心早已回到故乡,计划起了回乡的路途……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深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不同姓名的人写得不同的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忠、义、孝”。
忠
忠就是忠心,这能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国的“诗圣”杜甫作的诗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诗,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爱国精神。如他写的《春望》、《登楼》、《登岳阳楼》……这些都是写诗人对国家的热情。有些诗人以赞美江山来表现出他爱国,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就是以赞美江山来表现爱国精神的!
义
义就是义气,这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说高适写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都是写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忍朋友离去。表现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孝
孝就是孝心,尊老爱幼,如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也表达出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的恩情子女无法报答。
《唐诗三百首》有许多经典名句,让人读了是回味无穷,感人肺腑。我喜欢读《唐诗三百首》。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一样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终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够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应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
98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