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怎么写195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92人觉得有帮助
陶行知的教育名著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类书读完后想写点心得,其实并不复杂。刚开始得想想自己到底从书里学到了什么,这个很重要。比如说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那你就得琢磨一下这句话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让你觉得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该结合起来。
有些人写心得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一些经历也放进去,这样挺好的。你可以回忆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后来又学到了什么。比如有一次上课,老师讲的东西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当时就觉得好无聊,后来想想,要是能联系到生活中就有趣多了。
写心得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用特别正式的语气。如果你平时说话比较随意,那就照着这个调子写,这样反而显得真实。当然,也不能太随意了,毕竟还是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先随便记下一些关键词,像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然后围绕这个词去展开,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有时候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写得有点偏题了。比如本来想谈教育理念,结果写着写着开始吐槽现在的教育制度了。这种情况得注意控制一下,别跑得太远。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段话跟开头提到的主题还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的话,就赶紧拉回来。
写心得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点个人感受。比如读完这本书后,有没有改变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者习惯。像以前总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现在想想应该不只是这样,应该更注重学到的东西能不能用到实际中去。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忘记交代清楚背景,导致别人看起来有点懵。
书写注意事项:
写心得的时候,不用太担心格式什么的。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行。要是觉得自己写得有点乱,没关系,回头再看看,稍微调整一下顺序就好。记得多用些例子,这样能让别人更容易明白你的观点。
【第2篇】读陶行知教育专著心得体会怎么写1400字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典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面对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的办学行为。负责地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发展,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三、实践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____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69人觉得有帮助
读陶行知教育专著心得体会怎么写?这事得从实际出发,先把书好好啃一遍。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很接地气,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真正能用到教学里的东西。我开始看的时候就想着照搬,后来才发现不行,得结合自己的情况才行。
刚开始写心得,别急着下笔,脑子里先过一遍书里的重点。比如他提倡的“生活即教育”,这不是说教育只发生在课堂上,而是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的机会。我试着把这个想法融入到日常教学里,发现学生对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还挺感兴趣的。不过有时候想得太复杂,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原本的思路,写着写着就写成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后来只能重写。
写心得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陶行知提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就想起班上有个孩子特别爱画画,我就鼓励他多画,结果他的绘画水平提高不少,还带动了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这样的事情记下来,既真实又能让别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不过这里有个小问题,有时候举的例子太多,反而显得啰嗦,后来就挑几个典型的写。
写心得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有自己的感悟。陶行知讲了很多实用的方法,但每个老师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全盘照抄。我觉得自己的理解很重要,比如说他在书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我就琢磨着怎么把它应用到数学课上,结果发现这种方法确实能让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写心得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卡壳的情况。比如我想表达某个观点,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就胡乱写了一通,后来才发现这段话前后不搭,只能删掉重写。还有一次,写到一半突然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太普通了,没什么新意,就停下来想了半天才继续写。写心得的过程就是这样,有时候顺利,有时候就得慢慢磨。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后最好能找同事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可能会指出一些我没注意到的问题,比如语言表达上有些地方不太清晰,或者某些部分论述得不够充分。不过有时候自己觉得挺好的一段话,他们却觉得没什么用,这就需要平衡一下,既要保持自己的想法,也要吸收别人的建议。
【第3篇】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怎么写1450字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是篇,讲的是关于他们、教师、自己、行知、教育、思想、学生、先生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6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体会,关键是要有感而发,不能空洞无物。就拿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来说,这可不是随便翻翻书就行的。得先把他的主要思想搞明白,像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还有教学做合一之类的,这些都是他特别强调的观点。
其实刚开始接触这些理论的时候,难免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比如我第一次看到“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时,还以为就是说多带学生出去玩玩就行。后来慢慢琢磨才明白,他是想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当然了,要想真正理解陶行知的思想精髓,还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比如,他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里提到,教、学、做应该是统一的整体。起初我觉得这个挺难实现的,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总觉得精力不够用。但后来尝试了一下,发现只要合理安排,效果还是不错的。像讲到物理实验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解原理,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最后再一起讨论结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再一个,陶行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盯着考试成绩,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提出新想法。记得有一次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本来以为他们会敷衍了事,没想到大家积极性特别高,还提出了不少改善社区环境的好点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学生真的能给我们很多惊喜。
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有些家长不太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觉得太花时间了,不如多刷几道题来得实在。这时候就需要耐心跟他们沟通,解释清楚这种教育模式的好处。刚开始我也挺头疼的,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说服所有人。但后来发现,只要坚持去做,慢慢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支持。
【第4篇】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个人心得体会900字怎么写950字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许多文章都给了我一些启示,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学合一》这一篇。陶行知先生在这篇文章里阐述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怎样来做一个老师。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他说的教学生学的意思就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而应该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经验知识,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就拿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的知识,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个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教师,他的课堂会日渐单调、陈旧,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让学生获得快乐与帮助呢?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12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体会,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就行。不过要是想写得有点深度,那得花点心思琢磨。就拿读陶行知的教育名篇来说,先别急着动笔,先把书里的关键点找出来,心里有个谱儿。
比如,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这话说得挺实在。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学东西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得结合实际。这就提醒咱们,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最好能联系自己的经历。比如小时候上学时遇到的事,跟陶行知的理念是不是有点像?哪怕只是个小片段,也能帮着把文章撑起来。
写的时候别老想着追求完美,有时候稍微随意一点反而更有味道。我就见过有人写心得,写着写着突然冒出一句“这让我想起以前的一次考试”,然后又跑题了。这种话乍一看不太严谨,但其实挺自然的,因为人脑想事就是这样断断续续的。
书写注意事项:
用词方面也要注意点。有些词看着普通,但用对了地方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像“启发”、“感悟”这类词,写心得体会时就挺好使的。不过也有时候会不小心用错,比如把“启发”写成“启法”,虽然发音差不多,但意思就差远了。这种小问题平时多留意点就行。
还有一点,写心得别太拘泥于形式。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堆砌华丽辞藻,结果反倒显得空洞。不如就用最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像聊天一样,想到什么写什么,只要逻辑通顺,别人看了也能明白你的意思。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之后最好能放一放,过几天再回头看看。有时候当时觉得没问题的句子,隔段时间再读就会发现问题。比如我曾经写过一句“陶行知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后来发现“世界观”这个词有点大,换成“观念”可能更贴切些。这种调整能让文章更顺畅。
【第5篇】____陶行知教育集读书心得怎么写950字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他的文集中可以学到教育的精髓。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也就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解放儿童高层次的潜能,从事高级的思考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就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够欣欣向荣。
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把孩子们扣得太紧了!每次开夕会时,我都向学生宣布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学生没有足够自由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从而也就失去很多创造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有一次,上完圆的新课后,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用圆画出自己想画的图案。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百花齐放”,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圆规下的圆“千姿百态”,创造出了一个由圆组成的美丽世界。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教育大师的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个启发者,诱导者,带着学生走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应该是一个培植者,培植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具有创新的原动力。
____陶行知教育集读书心得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0人觉得有帮助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博大精深,想要写出一份有深度的心得体会并不简单。刚开始得明确自己的目标,是想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提升教学能力,还是单纯想了解他的思想体系。这决定了你写心得的方向。比如,如果你是个老师,可以从他在乡村教育中的实践出发,结合当下教育现状去谈。要是学生的话,就侧重于他的平民教育观对自己学习态度的影响。
写心得前最好多翻几遍书,把重要的观点记下来。比如他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你可以从这句话入手,谈谈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不过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时候会漏掉一些细节,像我有一次就忘了记录他关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具体例子,后来又回去补的。这提醒我们做笔记时要尽量全面。
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陶先生的文章平易近人,所以咱们的心得也别搞得太过学术化。可以用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思路容易跑偏,就像我曾经写到一半突然想到别的教育家的观点,结果花了太多篇幅去比较,偏离了主题。这个教训就是提醒大家写心得时要始终围绕核心展开。
书写注意事项:
陶行知特别强调行动力,所以写心得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受到启发后尝试改变教学方法,或者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当然,有时候实际操作起来没那么容易,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说我刚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法时,学生们反应冷淡,心里挺沮丧的。但后来慢慢调整策略,效果才逐渐显现出来。这样的经历可以写进心得里,显得更有说服力。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之后别急着提交,最好能搁置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有时候刚写完会觉得挺满意,但隔几天再读就会发现不少问题。就像上次我写完后过两天再看,发现有几个句子不通顺,还有个地方逻辑有点混乱。这时候就需要仔细修改,确保文章通顺又有条理。
【第6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怎么写1250字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心得体会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这篇内容讲的是关于学生、教师、自己、先生、行知、就要、教育家、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 d)收藏下。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39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体会,说到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就拿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说,得先搞清楚他是谁,他都写了什么,为什么现在还有人提他。有些人可能觉得看几篇文章就够了,其实不然,真正理解一个理论体系,得从书本开始,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慢慢消化。
我刚开始看陶行知的著作时,有点摸不着头脑,总觉得那些话跟现实隔了一层。后来慢慢琢磨,才明白他的理念很接地气。比如他说“生活即教育”,乍一听挺普通,但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咱们做教育工作也好,写心得体会也罢,都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是光喊口号,不联系实际,那写出来的内容就空洞无物了。
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实。不是那种刻意追求感人肺腑的真实,而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当然,也不能太随意,毕竟还得有点条理。比如,你看了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案例,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他这么做,背后有什么深意。如果只是照搬他的原话,那就算不上心得体会了。
有时候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思路乱了。这很正常,因为人在思考的时候难免会有跳跃性的思维。这时候不妨停下来,喝口水,缓一缓,再继续写。别急着追求完美,先把想法记下来再说。等回头再看时,可能就会发现新的角度。
还有一点要注意,写心得体会不能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得考虑别人能不能看懂。毕竟写文章不是自言自语,是给别人看的。所以语言上尽量通俗易懂,避免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比如我有一次写的时候,本来想用“深刻领会”,后来改成“好好理解”,这样感觉更贴近生活。
其实写心得体会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喜欢列提纲,有的人则喜欢边写边想。我觉得没必要拘泥于形式,只要能把内心的想法清晰地传达出去就行。要是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妨多看看别人的例子,但千万别照抄,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改。
【第7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怎么写1200字
假日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选》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着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26人觉得有帮助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学起来挺费劲,但要是想写出点心得,倒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我刚接触这个理论的时候,觉得那些概念有点绕,后来慢慢琢磨,才找到一点门路。
刚开始写心得,最好别急着把所有的想法都一股脑儿塞进去。比如,你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小例子开始,就像我那天在学校看到一个小孩子画画,画得歪歪扭扭的,但我没笑他,而是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跟我说那是他想象中的城堡。我当时就突然想到,这不就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应该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
写心得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很多,但一动笔就乱了。我有一次写心得,写着写着就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写成了“教做合一”,好在我自己发现了,赶紧改过来了。不过这事提醒我,写之前最好先把相关的概念理清楚,不然容易写岔。
还有个事,我觉得写心得的时候,用一些专业术语能让文章看起来更有深度。比如讲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我就会用上“创造性思维”这样的词。但用多了反而显得生硬,所以得把握个度。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多用几个专业术语,结果自己读起来都觉得拗口。
书写注意事项:
写心得的时候,千万别光顾着抄书上的内容。我曾经写心得时,把陶行知的话几乎一字不落地搬过来,结果写完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新意。后来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他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真实,也更容易打动人。
写心得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灵感枯竭的情况。我有次写心得,卡了好几天,后来无意间翻到了一本老杂志,里面提到陶行知当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故事。那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后来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了比较满意的心得。
其实写心得最重要的是真实,哪怕写得不太完美也没关系。就像我写心得的时候,有时候会漏掉标点符号,有时候句子写得啰嗦,但只要心里想着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好。比方说我写到陶行知强调的爱满天下,就想到自己小时候老师对我的关心,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心得体会不是写给别人看的,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所以写的时候不用太拘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更自然。
【第8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怎么写1100字
有关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范文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让我体会到了我们要时刻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爱学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44人觉得有帮助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事,说起来我也摸索了不少路子。刚开始接触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时,总觉得有点抽象,后来慢慢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反而就在咱们日常的教学活动里藏着呢。
比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算术,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公式和例题,那效果肯定有限。但要是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去超市买东西、算账单,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陶行知强调的“教学做合一”,就是这个意思吧。当然,实践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老师会忽略细节,比如布置任务时没交代清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这种时候就需要多点耐心,重新引导一下。
还有个例子,我记得有一次带学生们种花,想让他们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结果有个学生把种子埋得太深了,根本没发芽。我当时也没急着批评他,而是让他自己观察土壤湿度、光照条件等因素,最后他自己找到了问题所在。这种通过失败来学习的方式,我觉得挺符合陶行知的思想。
要把陶行知的理念用好,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有时候我也会遇到困惑,比如如何平衡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书本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实际,那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变,别死板地套用某种模式。
书写注意事项:
我觉得作为老师,还得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这句话让我反思了很久,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倾听学生的想法?有一次开班会讨论学习计划,我发现不少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只是平时没有机会表达出来。从那以后,我就试着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其实,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没必要追求多么完美,只要真实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就行。我刚开始写的时候,总是担心语言不够优美,后来才明白,关键在于是否能打动人心。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些例子,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写下来也自然流畅。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跑题,比如本来想谈教学方法,结果不知不觉扯到学生管理上了。这种情况下,就得回头看看,是不是偏离主题太远了。
18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