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爱乐之观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爱乐之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乐之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
塞巴斯蒂安的音乐人生也是精心设计过的,不声不响地,浓缩了整个歌舞片的历史,也浓缩了他的人生。他出场,弹着朴素的爵士钢琴,拉着路灯灯柱,模仿《雨中曲》。渐渐地,随着他加入流行乐队,走了弯路,他的曲风变了,手下的琴,变得千姿百态,有红有黑,有金有粉,有电声键盘,有背带式键盘。但在故事的最后,他又回归到最初,弹最简单的琴、最朴素的曲。
电影里的细节,往往给人意外之喜。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仅仅一包花菇就有许多戏份,串起好几段故事。鲍起静的邻居,送了她一袋花菇,在送出手之前,先小心地撕掉包装上的标签。鲍起静拿到花菇后做成菜,和儿子一起吃。第二天再次开饭时,饭桌上是另外两道菜,但一只小碗里却盛着两只花菇,显然是头一天剩下的。花菇说明了时间,也说明了他们的节俭。
而在《八月照相馆》里,女主角身上的衣服一直在变化,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她和男主角情感的进展,她越来越会穿衣服和化妆。那些衣服,说明了她越来越深沉和缤纷的人生。
电影里的这种细节之美,像是扔给观众的礼物,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节的,就像是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了最秘密的礼物,得到最秘密的满足。一天一天,我们沉浸在这种秘密的满足里,也用这种细致的秘密的满足,去重新布置人生。这是电影不会消失的原因。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2
《爱乐之城》有着精致的长镜头、优美迷人的歌舞、令人唏嘘的爱情观以及众多献给电影迷们的致敬彩蛋,使它得到了电影爱好者们的热捧。但回到普通大众层面,它有着天然的劣势,其形式是近年来几近绝迹的歌舞片,节奏又较一般影片要来得缓慢。 此前影片曾在武汉举行试映,观影者涵盖院线经理、电影从业者以及随机选择的普通观众。一部分观众看到影片末尾时泪流满面,直称是“中国目前拍不出的好电影”,另有一些观众则在影片中段的缓慢平淡中昏昏欲睡。 其实在专业影评人中,对此片的评价也有分歧。《爱乐之城》目前在海外的电影评论网站中都获得高分,国内豆瓣网等网站评分也一度高达9分,不少海外媒体都将之评为年度最佳。但影评人周黎明认为:“《爱乐之城》虽好,却不是神作。它没有《悲惨世界》的荡气回肠及思想厚度,也没有《悲惨世界》同步录音的大胆尝试。”在他看来,各大奖项热捧《爱乐之城》一方面源于奥斯卡热衷的“献给好莱坞的赞歌”,与前几年的《艺术家》《鸟人》等相似;另一方面因为片中的纯真梦幻,恰符合美国当下逃避现实的疗伤心态。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3
《爱乐之城》讲述的是一对患难情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程中偏离初心,但最终都完成了梦想蜕变,却彼此走散的故事。起初,我只看了影片的前五分钟,觉得不是很合我的胃口,后来得知它竟斩获了8项国际大奖,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部影片,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好励志!
男主角酷爱爵士乐,但是,爵士乐在那个城镇却没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哪儿的人门并不喜欢爵士乐,但男主却坚持追求自己所爱,尽管他生活困难,尽管他被一个又一个的酒吧老板拒绝,尽管他被现实无情的打击,但他从未失去希望,从未放弃梦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与女主交往一段时间后,男主签约了一支乐队,在那里,她弹奏的不再是他一直钟爱的爵士乐。再加入这只乐队后,男主越来越忙,虽然知名度提高了不少,钱也赚的不少,但是男主渐渐丢掉了他的梦想,迷失在这座爱乐之城中了。我不禁大惊,生活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打垮他,那究竟是什么让他向现实妥协呢?是对女主的爱?是为了两个人的生计?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一个满怀梦想的人却放弃了梦想的权力,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能在心底慢慢祈祷,希望他能重新拾起梦想。
女主角米娅是个编剧兼演员,虽然他有很高的表演与写作的天赋,但由于背景一般,始终没有机会成功参演。但米娅有着比男主更执着的追求,她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不断的投稿、投简历,虽然没有回应,但她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男主的鼓励与帮助下,她成为了有名的演员。
最终两个人的事业都很有起色,但两人的感情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在影片的结尾,米雅领着她的丈夫无意间进了男主开的俱乐部(这一直是男主的梦想),在两人目光对视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电影对往事做了假设,假设米娅与男主一路走来从未分开,甚至还有了孩子。但其实,错过的东西再怎么追也只能是枉然。错过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中学习。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追梦路上必然会荆棘不断,我们在斩断荆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因为你一旦忘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你便失去了破荆斩棘的勇气与动力,否则,你的心灵就会迷失,也许你将永远被困在一座城中。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是男女主角对梦想的坚守与付出,我以为,每个人至少要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梦想是现实最大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而你,你会为你的梦想付出一切吗?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4
复刻经典 歌舞片重回黄金时代?
一部《爱乐之城》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歌舞片怀旧热潮,正如导演达米恩 沙泽勒所言,《爱乐之城》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影迷心中掀起波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复制了经典好莱坞歌舞片元素。想必很多影评会在影片中看到《瑟堡的雨伞》《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西区故事》《洛城故事》《无因的反叛》等等经典影片的影子。
刘硕在《今日影评》中分析道,影片开场舞致敬了《洛城故事》(又名《柳媚花娇》)的开场舞片段。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穿过铺满布景板的街边,长椅上坐着一对正在热吻的情侣,致敬《瑟堡的雨伞》。米娅与塞巴斯蒂安在好莱坞山间散步,塞巴斯蒂安情不自禁抓住路灯杆跳起舞来,致敬《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部分。米娅和姐妹们起舞的片段致敬《西区故事》中的歌舞片段。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坐在长凳上起舞致敬了《陪我婆娑》中的冰上起舞。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星空中起舞的浪漫片段致敬了《红磨坊》中男女主人公在巴黎的星空下共舞定情。米娅试镜穿的红色外套致敬了《无因的反叛》中男主人公身穿的红色夹克外套。米娅在试镜失败后回到了住处,闺蜜们蜂拥而上展示了一场服装秀,致敬了经典歌舞片《油脂》中恋爱受挫的少女桑在房间里和闺蜜们上演的“假发秀”。 片尾,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穿梭于“幻想空间”合着音乐起舞致敬《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结尾部分。
导演痴迷爵士乐醉心逐梦 小众偏爱终获大众认可
作为一名年轻的“85后”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没有成为先锋艺术的代言人,而是醉心于复古。对此,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表示,很多导演一生拍的电影都是一个主题。很多年轻导演在刚刚初执导筒的时候,往往拍摄的内容就是他最感兴趣的、最有情感表达力的题材。《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他最大的标志就是他非常地喜欢音乐,尤其是爵士乐。
《爱乐之城》是达米安 沙泽勒导演的第三部影片,之前的《爆裂鼓手》、《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也同样是与音乐相关的电影。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存在。达米安 沙泽勒甚至会把音乐作为一个角色,呈现在他的影片当中,而音乐的呈现则与歌舞片紧密联合。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表示,达米安 沙泽勒之所以能够复刻这么多经典的歌舞片,和他的喜好是息息相关的。
从《爆裂鼓手》到《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到《爱乐之城》的配乐,不难看出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对于爵士乐的痴迷和偏爱,他把一个自己非常小众的爱好搬上了大银幕,朝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和电影梦想一步步前行。
坚守梦想爱情未完成 返璞归真重获电影本真
的确,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认为,达米安 沙泽勒最重要的主题还是在表达对梦想的坚守,从创作上来讲这是他的一个褒义上的任性,他把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融入到电影当中,把他自己的情感植入到这个男主角的身上,传达给观众。
《爱乐之城》让观众在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蹈当中去认认真真地看两个人怎样恋爱,怎样实现梦想。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单纯很纯粹的故事。影片中的时光来到五年之后,男女主人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那个看起来过于理想化、几乎难以成真的梦想,却都失去了曾经攥在手掌心的踏踏实实的爱情。当曾经让米娅一闻倾心的钢琴旋律再次响起,米娅和塞巴斯蒂安会对未实现的爱情心有不甘吗?
与爱情有关,与梦想有关,刘硕在《今日影评》中称,《爱乐之城》表现了现在所有的人最关心的、生活中不可能避开的两个话题,所以当观众看到电影的时候,当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问题扑面而来的时候,想不感动都难。
《爱乐之城》中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商业片的浮躁,文艺片的炫技,只有唯美的色彩、质朴的故事,是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它让观众在优雅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观影旅程。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用近乎偏执的纯粹向好莱坞黄金时代做出了完美的致敬,而这种致敬也让当代的观众重新看到了返璞归真的电影本真。或许,这就是《爱乐之城》打动所有人的原因吧。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5
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
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
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
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娅为着塞巴斯蒂安不为人认可的钢琴演奏迷上了他;她弃了上流社会的富裕男友,和一贫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当这对恋人租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中过着贫穷生活时,米娅从未抱怨过爱人,她没觉着爱人经济条件差是“对不起她”;相反,当塞巴斯蒂安为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乐队四处巡演时,米娅却想放弃他了,因为他“放弃了梦想”。
想想我们周遭的现实,多少女人为经济的困顿抱怨男人,会为着5000美金的月薪帮男人戒断梦想,会把爱人的价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娅不是,她要“诗和远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诗和远方”,她也要陪着爱人追求“诗和远方”。很多人说,《爱乐之城》告诉我们,爱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为米娅之爱求而不得。我们常常以爱之名逼爱人与现实苟且,我们常常被所谓的爱囚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表层。米娅之爱,是爱应有的样子,但世间诱惑太多,此爱难求。
米娅之爱也凸显了《爱乐之城》的高级之处:它在一个看上去很俗套的爱情故事中,加入了这一笔超凡脱俗,叫我们俗世男女反思爱的真谛。塞巴斯蒂安与米娅这对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目送对方到达了他们追求的远方,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
关于观看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
最近上映的好莱坞新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情节再老套,换一种方式表达,抓住细节,依然可以成为经典,《欢乐好声音》如此,《爱乐之城》更是如此。
剧情很简单,两个生活在洛杉矶的文艺青年,相遇了,相恋了,最后却因为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分手了。五年后偶遇,他们都变成当初想要成为的样子,最终以相视一笑泯恩仇结束了这段意外邂逅。
电影的最后一幕,不知道唤起了多少人内心的渴望,让多少人达到了情绪高潮,他们想起了那个曾经放弃的人,那段曾经错过的感情,拍着大腿恍然大悟: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啊。
也有人认为电影的结局两人的相遇太刻意,我却认为导演处理得很完美。两人在分手时并没有半点为了现实放弃爱情的感觉,相反,当时两人的感情是温柔且克制的,互相都对对方充满了美好的祝福,就是两人坚定信念,为了理想各自前行,简直积极向上。最后两人都完成各自理想,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自我又体面,这就是happy ending不能更圆满了。
导演其实已经非常温柔了,如果结局是女主功成名就,男主穷困潦倒,再见物是人非,那才是真的狗血加虐心了。所以大家就别纠结前任不前任、爱不爱、放弃不放弃了,两人的梦想都已实现,已经很完美了。
看电影是一件个性的事,这一点在《爱乐之城》上表露无遗。朋友圈里的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观后感”,不少人还是抓住了电影中除了爱情之外的重点“追梦”,陈思诚看完在发朋友圈说“忘记多久没在电影院看得泣不成声了”。他因两位主角追求梦想的剧情而感同身受。
追梦人追梦之路尽管坎坷,但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就是happy ending。
关于观看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2
复刻经典 歌舞片重回黄金时代?
一部《爱乐之城》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歌舞片怀旧热潮,正如导演达米恩 沙泽勒所言,《爱乐之城》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影迷心中掀起波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复制了经典好莱坞歌舞片元素。想必很多影评会在影片中看到《瑟堡的雨伞》《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西区故事》《洛城故事》《无因的反叛》等等经典影片的影子。
刘硕在《今日影评》中分析道,影片开场舞致敬了《洛城故事》(又名《柳媚花娇》)的开场舞片段。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穿过铺满布景板的街边,长椅上坐着一对正在热吻的情侣,致敬《瑟堡的雨伞》。米娅与塞巴斯蒂安在好莱坞山间散步,塞巴斯蒂安情不自禁抓住路灯杆跳起舞来,致敬《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部分。米娅和姐妹们起舞的片段致敬《西区故事》中的歌舞片段。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坐在长凳上起舞致敬了《陪我婆娑》中的冰上起舞。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星空中起舞的浪漫片段致敬了《红磨坊》中男女主人公在巴黎的星空下共舞定情。米娅试镜穿的红色外套致敬了《无因的反叛》中男主人公身穿的红色夹克外套。米娅在试镜失败后回到了住处,闺蜜们蜂拥而上展示了一场服装秀,致敬了经典歌舞片《油脂》中恋爱受挫的少女桑在房间里和闺蜜们上演的“假发秀”。 片尾,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穿梭于“幻想空间”合着音乐起舞致敬《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结尾部分。
导演痴迷爵士乐醉心逐梦 小众偏爱终获大众认可 作为一名年轻的“85后”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没有成为先锋艺术的代言人,而是醉心于复古。对此,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表示,很多导演一生拍的电影都是一个主题。很多年轻导演在刚刚初执导筒的时候,往往拍摄的内容就是他最感兴趣的、最有情感表达力的题材。《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他最大的标志就是他非常地喜欢音乐,尤其是爵士乐。
《爱乐之城》是达米安 沙泽勒导演的第三部影片,之前的《爆裂鼓手》、《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也同样是与音乐相关的电影。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存在。达米安 沙泽勒甚至会把音乐作为一个角色,呈现在他的影片当中,而音乐的呈现则与歌舞片紧密联合。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表示,达米安 沙泽勒之所以能够复刻这么多经典的歌舞片,和他的喜好是息息相关的。
从《爆裂鼓手》到《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到《爱乐之城》的配乐,不难看出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对于爵士乐的痴迷和偏爱,他把一个自己非常小众的爱好搬上了大银幕,朝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和电影梦想一步步前行。
坚守梦想爱情未完成 返璞归真重获电影本真
的确,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认为,达米安 沙泽勒最重要的主题还是在表达对梦想的坚守,从创作上来讲这是他的一个褒义上的任性,他把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融入到电影当中,把他自己的情感植入到这个男主角的身上,传达给观众。
《爱乐之城》让观众在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蹈当中去认认真真地看两个人怎样恋爱,怎样实现梦想。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单纯很纯粹的故事。影片中的'时光来到五年之后,男女主人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那个看起来过于理想化、几乎难以成真的梦想,却都失去了曾经攥在手掌心的踏踏实实的爱情。当曾经让米娅一闻倾心的钢琴旋律再次响起,米娅和塞巴斯蒂安会对未实现的爱情心有不甘吗? 与爱情有关,与梦想有关,刘硕在《今日影评》中称,《爱乐之城》表现了现在所有的人最关心的、生活中不可能避开的两个话题,所以当观众看到电影的时候,当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问题扑面而来的时候,想不感动都难。
《爱乐之城》中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商业片的浮躁,文艺片的炫技,只有唯美的色彩、质朴的故事,是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它让观众在优雅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观影旅程。导演达米安 沙泽勒用近乎偏执的纯粹向好莱坞黄金时代做出了完美的致敬,而这种致敬也让当代的观众重新看到了返璞归真的电影本真。或许,这就是《爱乐之城》打动所有人的原因吧。
关于观看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3
《爱乐之城》讲述的是一对患难情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程中偏离初心,但最终都完成了梦想蜕变,却彼此走散的故事。起初,我只看了影片的前五分钟,觉得不是很合我的胃口,后来得知它竟斩获了8项国际大奖,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部影片,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好励志!
男主角酷爱爵士乐,但是,爵士乐在那个城镇却没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哪儿的人门并不喜欢爵士乐,但男主却坚持追求自己所爱,尽管他生活困难,尽管他被一个又一个的酒吧老板拒绝,尽管他被现实无情的打击,但他从未失去希望,从未放弃梦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与女主交往一段时间后,男主签约了一支乐队,在那里,她弹奏的不再是他一直钟爱的爵士乐。再加入这只乐队后,男主越来越忙,虽然知名度提高了不少,钱也赚的不少,但是男主渐渐丢掉了他的梦想,迷失在这座爱乐之城中了。我不禁大惊,生活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打垮他,那究竟是什么让他向现实妥协呢?是对女主的爱?是为了两个人的生计?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一个满怀梦想的人却放弃了梦想的权力,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能在心底慢慢祈祷,希望他能重新拾起梦想。
女主角米娅是个编剧兼演员,虽然他有很高的表演与写作的天赋,但由于背景一般,始终没有机会成功参演。但米娅有着比男主更执着的追求,她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不断的投稿、投简历,虽然没有回应,但她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男主的鼓励与帮助下,她成为了有名的演员。
最终两个人的事业都很有起色,但两人的感情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在影片的结尾,米雅领着她的丈夫无意间进了男主开的俱乐部(这一直是男主的梦想),在两人目光对视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电影对往事做了假设,假设米娅与男主一路走来从未分开,甚至还有了孩子。但其实,错过的东西再怎么追也只能是枉然。错过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中学习。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追梦路上必然会荆棘不断,我们在斩断荆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因为你一旦忘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你便失去了破荆斩棘的勇气与动力,否则,你的心灵就会迷失,也许你将永远被困在一座城中。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是男女主角对梦想的坚守与付出,我以为,每个人至少要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梦想是现实最大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而你,你会为你的梦想付出一切吗?
关于观看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4
《爱乐之城》讲述的是一对患难情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程中偏离初心,但最终都完成了梦想蜕变,却彼此走散的故事。起初,我只看了影片的前五分钟,觉得不是很合我的胃口,后来得知它竟斩获了8项国际大奖,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部影片,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好励志!
男主角酷爱爵士乐,但是,爵士乐在那个城镇却没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哪儿的人门并不喜欢爵士乐,但男主却坚持追求自己所爱,尽管他生活困难,尽管他被一个又一个的酒吧老板拒绝,尽管他被现实无情的打击,但他从未失去希望,从未放弃梦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与女主交往一段时间后,男主签约了一支乐队,在那里,她弹奏的不再是他一直钟爱的爵士乐。再加入这只乐队后,男主越来越忙,虽然知名度提高了不少,钱也赚的不少,但是男主渐渐丢掉了他的梦想,迷失在这座爱乐之城中了。我不禁大惊,生活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打垮他,那究竟是什么让他向现实妥协呢?是对女主的爱?是为了两个人的生计?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一个满怀梦想的人却放弃了梦想的权力,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能在心底慢慢祈祷,希望他能重新拾起梦想。
女主角米娅是个编剧兼演员,虽然他有很高的表演与写作的天赋,但由于背景一般,始终没有机会成功参演。但米娅有着比男主更执着的追求,她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不断的投稿、投简历,虽然没有回应,但她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男主的鼓励与帮助下,她成为了有名的演员。
最终两个人的事业都很有起色,但两人的感情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在影片的结尾,米雅领着她的丈夫无意间进了男主开的俱乐部(这一直是男主的梦想),在两人目光对视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电影对往事做了假设,假设米娅与男主一路走来从未分开,甚至还有了孩子。但其实,错过的东西再怎么追也只能是枉然。错过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中学习。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追梦路上必然会荆棘不断,我们在斩断荆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因为你一旦忘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你便失去了破荆斩棘的勇气与动力,否则,你的心灵就会迷失,也许你将永远被困在一座城中。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是男女主角对梦想的坚守与付出,我以为,每个人至少要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梦想是现实最大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而你,你会为你的梦想付出一切吗?
关于观看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5
查看辞典,la-la land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洛杉矶的代称,一个是指不切实际的愉悦的精神状态。这部电影妙的地方就在于,一语双关。
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满怀梦想的青年男女。而mia和seb,一开始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里不起眼的两个人:一个在咖啡厅打工却被工作束缚住手脚,一个做些无聊的乐队表演生存下去。他们的梦想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的支持和鼓励。没有mia,seb就会成为那种“长大了,对现实妥协”的乐队成员;没有seb,mia就不会辞去工作,不会写自己的剧本,也不会最终拿到去巴黎拍摄电影的机会。
整体来说,梦想这一条故事线是俗套的(即使mia最后试镜的那一首歌非常动人):经历重重磨难,最后两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主题,是爱情,而非梦想。因此梦想的部分,俗套一些也不要紧。而且梦想的实现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两个人的爱情。
“city of stars, just one thing everybody wants… it’s love”.
电影中几场描述爱情的戏都令人印象深刻:一开始两个人在路边高唱“a waste of lovely night”,一边情愫暗生;两人夜闯天文馆,飘向星空共舞;最美好的,莫过于五年后,seb在音乐声中的幻想:截然不同的故事开场,不曾缺席的重要时刻,皮影戏里的期待和兴奋,定格动画里前往巴黎,油画世界里漫步塞纳河边,灯光和星空上起舞,充满回忆和温馨的家庭记忆,最终和现实重叠的时空......
在我看来,这就是la la land的所指。la la land在梦想外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我们终于没有实现的爱情故事。
这些幻想现实吗?未必见得。
这些幻想美好吗?毋庸置疑。
但是不论如何,最后seb和mia对望,浅浅一笑,确认了上一章节的结语:
“i am always gonna love you.”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
看完《爱乐之城》,身边有好几个女孩都在哭,我飞快擦了下眼睛走出影厅,也没再跟人讨论。但是每当想到它,依然心里会钝一下。
这是一部已经被身边的朋友零差评的电影,我对它期待得太久,等到真正自己去看的时候,几乎是努力的让全身每一个细胞专注,去感受它。这样“用力”的去看一部电影,已经很久没有过。
“电影已经让人生厌了。”自己经常会这样说,也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好的电影总是那么的郑重、得体、精致,享受电影有时候其实是一件体力活。我渴望一部真正年轻的,热情的,纯粹的、张扬的,讲爱情的电影。于是等到了《爱乐之城》。
开场第一个长镜头,即是在堵车公路上的歌舞。不同的人从车中走出来载歌载舞,流畅唯美。巧合的相见,小演员与爵士钢琴家的爱情,故事按部就班发生。
或许题材有些陈旧俗套,但是它如童话般美好、浪漫。夕阳或者星空,在蓝紫色的背景下满是情意。它是让你愿意一直跳舞、唱歌、追逐梦想的那类电影,谁会在乎短暂的失意呢。
如果你不喜欢一部感人的爱情片,身边的人总会说,冷漠。但不是的,我总觉得,如果被情节感动,那么大多是因为你看片太少。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细节。那是电影帮你串联或者回忆起的,你自己的故事。
约会的天文馆;在山顶休息时脱下的高跟鞋;幻想中mia演独幕剧sebastian拼命的鼓掌;试镜唱完歌之后两人在夕阳下闲聊,mia突然深情望着sebastian说:“我会永远爱你”;再相见,sebastian下意识的说“欢迎来到seb’s”。再大的爱,也是从这些小的地方来表现。看电影时,你会想起谁呢?
艾玛斯通不是专业歌手,瑞恩高斯林为了影片从零开始学习弹钢琴,坦白说,《爱乐之城》作为歌舞片来说不算是最好的,但这竟然是我爱的部分。低吟浅唱,喃喃而语,情真意切,舞蹈脚步轻快随性,音乐总是在情感到达的地方才顺势涌出。这些歌舞不是为了展示给观众,而更像是用来取悦对方。
更何况它还有那么多让人惊喜的迷影梗。mia工作的咖啡馆对面,就是《卡萨布兰卡》的取景地;sebastian在山顶跳舞致敬了《雨中曲》的经典动作;两人约会去看《无因的反抗》;巴黎的场景致敬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些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金色碎片都被导演小心收拢起来,为影片带来更多光芒。
我最喜欢的,是mia试演时讲述的关于姑妈年轻时候来到巴黎,纵身跳入塞纳河还为此感冒了整个月的那一小段。艾玛斯通就站在那里由紧张的讲述变为轻松的吟唱,光束打在她身上。这是全篇精心编织的浪漫光影梦中,唯一不费吹灰之力就腾空出窍美妙到所有镜头都不可比拟的部分。
就像圣诞节《真爱至上》总是最佳的观影选择一样,今后的情人节,我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重复看《爱乐之城》。如果五年后mia走进爵士酒吧,跟sebastian重归于好,它可能只是一部还不错的爱情片。但是没有,一曲终了,回到现实,谁也没有奋不顾身,谁也没有离不开谁,两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一切不过幻想。
这是最让大家唏嘘流泪的一段。在我看来这也是最好的感情结束方式。我可能和你再没有以后,即使幻想里很美,即使依然爱你,我依然接受不完美的结局。但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个现在,都是最美好的。电影里的春夏秋冬又一冬,爱情来来去去,从没有减少过。
情人节的浪漫也是如此吧,我们见证了一段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却开始学会珍惜所有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不知道这段感情的终点在哪里,但记住,我的梦想里有你,此刻的你,永远的你。
每个纪念日都对是曾经的见证,但是情人节,是要带着一种不问过去与将来的决绝的爱意。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
看完爱乐之城的首映,时隔一天后,头脑里不断回味,还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悦感,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想借着片子,谈谈一些关于电影的个人理解。
在影迷这个圈子,很多电影都被戏称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爱之类的标签,言外之意,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个固定群体的认可,“豆瓣神片”简单来说,一般都是偏重情节的作品,它们或者剧情有神走向,结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谓有极深刻内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词等元素有些极强的共鸣。这些,似乎都是通过影片的一个结果,来评判的。我想说的是,其实享受电影,更应该的是享受过程,而爱乐之城,就是这个过程最完美的体验。
这么说并非贬低爱乐的剧本,但假设把导演换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仅仅成为了所谓的“豆瓣神片”,享受电影的乐趣。不仅仅体现在剧情带来的情绪中,演员的一个微妙动作,一帧巧妙的构图,一次有趣的运镜,都会带来惊喜,当影片中处处都有这种惊喜时,佳作就诞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电影中,电影同音乐剧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也成了很多音乐剧,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尴尬的地方,镜头怎么参与,怎么更立体的布景,剪辑的取舍等等都是蛮有难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惨世界,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lalaland好在作为原创,可以自由的设计这些,同时考验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场面调度能力,而达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虽然没有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摄影机的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音乐响起的时候,摄影机毫不吝啬的推进,拉回,摇动,可能在一次运动后,背景已经变得天马行空,配合着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感情的充沛,替他们由衷的快乐与伤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绪,心情的宣泄,本片对这一点把握的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作为电影,没有泛滥到无聊的曲目数量,适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听。
达米安真的是太会拍高潮了,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场面调度能力,几场歌舞戏,无论是男女主单独还是群戏,都把音乐节奏和摄影机运动,人的运动轨迹,剪辑的节奏。心里活动和背景结合的满分!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视听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从头到尾的复古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经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几分情怀加持。
所以说,过程完美大抵如此,当有人做到了,再抛去一切只说剧情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还是要说下剧情,其实这个剧情也很用心,有几处前后呼应很赞,但就像开头说的,很可能换个导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话虽如此,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那个结尾的,可以说,这是最坏的结尾,也是最聪明的结尾,作为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如果电影是场梦,我愿梦到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带上纸巾,免得哭鼻子时没纸。结果,这包纸巾根本就没开封。我期待这部高分电影带来一个惊喜,结果拆开音乐剧的包装,只看到一出彻头彻尾的陈词滥调。
我能理解为什么朋友喜欢这部电影。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想着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洛杉矶赢得世界的关注。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坠入爱河。当事业开始起飞时,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东西。中国观众早已熟悉类似的主题,比如“北漂”。不少观众可能正经历类似的遭遇:胸怀梦想而生活拮据,充满热情却不被人理解。看到男主角被亲人质疑时,我们都想冲着屏幕喊:
“走开,别管我们年轻人的事!”
生活出现巨大的裂缝,这本是吹起激昂号角的时候,男女主角的应对却一点也不主动。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个成功的乐队,放弃自己对爵士乐的坚持,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他最终靠着乐队的收入开了自己梦想的爵士乐吧,但在我眼中,这一成功充满了讽刺的味道。如果说男主角的成功还能起到点反省作用的话,女主角的奋斗简直玛丽苏到家。她之前的面试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创作的话剧恶评如潮。当然,剧本不敢随意枪毙女主角,所以还是生硬地安排一个星探“发现”女主角的才能,给了女主角一个面试的机会。面试的题目是讲一个故事。女主角思忖良久,开始讲:
“我的阿姨跳进了塞纳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角接下来絮叨了一堆关于梦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谓的梦想就是做跳入塞纳河这样常人不做的事情。但没关系,电影里的女主角还是因此获得机会,并成为大明星。
整个电影就像女主角讲的故事一样,看起来饱含深情,细想起来却没什么道理。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是如此。两个“北漂”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最初爱上我,或许是因为我那时的落魄,能让你对自己的感受好一些”。我当时以为电影会以此为契机,探索更深刻的面包与爱情的道理,没想到电影接着在世俗故事里无法自拔,再不愿深入讨论。电影的最后,女主角成为大明星,和丈夫一起来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男女主角幻想着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这原本是升华电影主题的一个好机会。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两人的爱情继续依然要建立在物质成功之上。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没有其他可能。如果我是剧作家,我大概会把幻想的桥段换做两人在贫贱生活中相濡以沫。毕竟,那才能衬托出所谓成功的本质。
但导演一定不想这样。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载歌载舞的励志mv。
关于观看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1
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
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
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
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娅为着塞巴斯蒂安不为人认可的钢琴演奏迷上了他;她弃了上流社会的富裕男友,和一贫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当这对恋人租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中过着贫穷生活时,米娅从未抱怨过爱人,她没觉着爱人经济条件差是“对不起她”;相反,当塞巴斯蒂安为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乐队四处巡演时,米娅却想放弃他了,因为他“放弃了梦想”。
想想我们周遭的现实,多少女人为经济的困顿抱怨男人,会为着5000美金的月薪帮男人戒断梦想,会把爱人的价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娅不是,她要“诗和远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诗和远方”,她也要陪着爱人追求“诗和远方”。很多人说,《爱乐之城》告诉我们,爱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为米娅之爱求而不得。我们常常以爱之名逼爱人与现实苟且,我们常常被所谓的爱囚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表层。米娅之爱,是爱应有的样子,但世间诱惑太多,此爱难求。
米娅之爱也凸显了《爱乐之城》的高级之处:它在一个看上去很俗套的爱情故事中,加入了这一笔超凡脱俗,叫我们俗世男女反思爱的真谛。塞巴斯蒂安与米娅这对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目送对方到达了他们追求的远方,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
关于观看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2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爱乐之城》,终于在上映的第一时间去看了。导演达米安·沙泽勒说,他想用“爱乐之城”给洛杉矶写一封情书,想要用这个影片体现所有年轻艺术家在梦想和现实中经历过的挣扎。而我看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做到了。
其实刨去歌舞片的外壳不谈,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爱情故事,两个初到好莱坞的年轻男女,他们在这座城市中相遇相知相恋相守又相离。
只是这个故事发生在纸醉金迷的好莱坞,就注定这是一场让人难忘终生的刻骨铭心。
艾玛斯通在片中演绎的是一位初到好莱坞闯荡的妙龄女郎,从小她的心愿就是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
在咖啡馆打工之余,她三不五时的拿着剧本出现在各大影视公司的试镜现场,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出镜的机会。
而高司令饰演的是一位对爵士乐疯狂痴迷的绅士,钢琴技艺超群,却只能在餐厅给客人演奏在他看来无聊透顶的jingle bell为圣诞助兴。
大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似机会无数,但它不一定就会落在你的头上。这两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即使他们曾经有过什么辉煌的成绩,但当身处于一个人才济济的犹如世界中心般繁忙的城市,他们就也变得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
那些泼在身上的咖啡渍,那些接到电话的欣喜和之后的失望,那些我们心中怀揣的珍贵理想,在他人眼里却只是过时而无未来的古董。
这些那些的起起伏伏,对于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打拼的人们来说,都是可以直指人心的全然理解。他们离开家人父母,背井离乡。
电影片头那首激动人心的歌曲,同样代表了他们初次离家时的无限遐想。
而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初的理想在和现实的对抗中,或失败,或剥落,或体无完肤。这时候的我们,就像片中的两位一样,站在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分岔路口。
站在这个分岔路口,艾玛斯通和高司令做出了决然不同的两个选择。艾玛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而高司令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加入到了一个新潮乐队中,跟随着时代步伐,实现了和他原本期待所不一样的另一种成功。
而在这之前,他们有过一次的争吵。艾玛认为高司令的选择是被迫的,那不是他想要的理想。而他说,这是他想要的,只是他的理想变了。
所以,这里也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当理想变得无计可施,我们是应该放弃还是坚持,亦或是灵活变通,曲线救国,亦或者,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理想呢?
电影的最后,导演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残忍,而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童话。一场无人喝彩的个人舞台剧,让失望回到家乡的艾玛获得了出演电影的机会,并由此成功上位,实现了她的明星梦。
而高司令,最后也成功的实现了当初他向艾玛许下的承诺,开一家属于自己,或者说属于他们的酒吧。
说完理想,我们再来说爱情,但其实,爱情也属于理想中的一种,所以本质上是类似的。
首先,他们俩无疑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否则也不会在一次次的交错中,在浩若星河的城市里,还能有机会走到一起。
但就像某句话所说的那样,快乐都是相似的,而悲伤则各有不同。你可以发现,在剧中,两人热恋的镜头仅仅用一首歌的时间就完成了,而他们的争吵、分离、重逢和告别,则在一次次的考验着我们心中对于爱情的各种疑问。
当我认为他不远千里来到她的家乡,他们一起返程之后,结尾会是一个大的快乐结局,但电影和生活一样,也总是无处不在的要给你惊喜。
艾玛最终嫁给了另一个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而高司令依然单身,不过他终于开了一间自己的酒吧,名字就是艾玛之前取好的。
影片最后,艾玛和丈夫阴差阳错的走进了这间酒吧,再次遇到了高司令,当她离开时,他们对彼此的相视一笑,让我想起前不久看到梁静茹出现在五月天演唱会上的一段视频,而距离上一次她作为演唱会嘉宾出现,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
在视频里,阿信说,今天是复刻演唱会,但应该没有要复刻其他东西吧。台下的歌迷听到这里,立刻炸开了锅。因为这句话里隐含着五月天团员玛莎和梁静茹的一段情。
他们曾经相恋四年,一起入行,进同一家公司,一起从新人一步步的成长,之后,一个成为情歌天后,而五月天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摇滚天团。但最后的最后,却只能以“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后”收场。
他们的故事,就和片中的艾玛和高司令一样,而且同样身处娱乐圈,也就更加让人不得不把他们的故事代入其中,况且,他们还有着极其相似的结局。
在演唱会上,当梁静茹准备唱“听不到”的时候,她默默的走到了玛莎身边,当她唱到“软弱的电话 又打给你”的时候,她和玛莎相视一笑。
这一幕像极了电影的最后。一笑泯恩仇,过往的喜怒哀乐都在这一刻化为云烟。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是不是长久的感情都不容易走到最后,或是,分手之后的两人是否能够继续当朋友,亦或者,我们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失去的一段漫长而珍贵的感情?
这些问题,和上面谈到关于理想时提到的问题一样,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别,都会在面临同一问题的时候,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就像电影的最后,导演用一段平行时空的镜像,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的可能和结局。
其实,随着年纪渐长,你会发现,有时候选择本身或是结局本身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片中的两种结局我们都能接受,而对一切接受的能力,就是你在理想和现实中获得的最大战利品,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好奖赏。
记得高晓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说,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我们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把他看透,然而等他到了四十岁才发现,四十不惑的意思其实是说,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因为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全明白,可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太想明白了。
我觉得,他说的这些话也是在讲一种接受,接受有些事情我们就是想不明白的事实。所以,片中的两位,和现实中的两位,他们也都接受了命运留给他们的结局,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谓的成长。
那我们是该庆幸还是遗憾呢?
我选择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好在当时年轻的我,爱过年轻的你。
恩,爱过,就已足够。
这个结局,我接受。
关于观看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3
《爱乐之城》在电影节巡回演出中吸引了观众,赢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和几项最高奖项,上周五在部分影院上映,本周末上映。这部电影是对过去电影音乐剧的现代致敬,本周获得了高票房和七项金球奖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女演员,音乐或喜剧。但所有的注意力,影片能不辜负它的炒作吗?对于那些相信这种轻飘飘的音乐幻想的观众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导演达米安·查泽尔的电影以电影放映机的形式呈现以洛杉矶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开场。收音机播放着各种各样的音乐,然后俯冲的镜头落在一辆车里唱歌的女人身上。
随着这个色彩鲜艳的音乐数字从一个声音发展到多个声音,再到出现在一辆面包车后面的乐队,再到穿着原色服装的舞者在汽车上做跑酷运动,轻快的音乐数字几乎无法抗拒。事实上,在最近的一次放映会上,观众们对这一提议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集的结尾是演员米娅和坐在她身后汽车里的爵士音乐家塞巴斯蒂安之间的“相会”。当她没有向前移动时,他会对她按喇叭。她向他竖起中指。影片讲述的是mia在工作室的咖啡馆里的工作,然后是她的海选,还有她和其他三位有抱负的女演员合租的公寓。她的卧室里装饰着英格丽·褒曼的头像,比真人还大。霓虹灯俱乐部的招牌和香槟的嘶嘶声让人想起了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纵观影片,引用有许多音乐剧,仿巴黎舞蹈结局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和1954年版的职业轨迹情节剧的“恒星诞生”,以及“俄克拉荷马”的梦想芭蕾舞和爵士俱乐部场景从“滑稽的脸。
手机和普锐斯的笑话提醒着观众,他们完全处在现代社会。这种新旧之间的斗争是沙泽尔这部胶粘诱人的电影中充满感情和浪漫的核心。塞巴斯蒂安想要开一家爵士俱乐部,他对自己从未有过的过去充满了怀旧之情。他是一个不加掩饰的“浪漫主义者”,斥责他的妹妹劳拉让她的话听起来像是一个脏话。相比之下,米亚则是一个年轻时看过老电影的现代女演员。当然,这些异性相吸,尤其是当他们表演歌曲和舞蹈二重唱,“一个可爱的夜晚”,引用他们对彼此漠不关心的原因。很迷人。在这一幕中,这对情侣的浪漫戏谑虽然有点老套,但却很可爱,很难不被和蔼可亲的表演者逗乐。影片实际上是在恳求观众接受它,并被它迷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斯通和高斯林在他们的第三部电影中产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从唱片上看,他们的歌唱得很好,但并不特别,他们的舞蹈也很强劲。但是金格和弗雷德,他们不是他们也不想。高斯林的确会弹钢琴,而且弹得相当得体。
影片中更令人神往的一幕是mia和sebastian在rialto的一个深夜秀上相遇。查泽尔对他在洛杉矶的位置非常挑剔。当屏幕打开《叛逆者》中的天文馆序列时,这些想要成为恋人的人之间产生了火花,但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燃起了火花。只有当这对夫妇离开里亚托号去真正的格里菲斯天文台时,影片才会变得神奇,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场景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里,就像在电影中一样,音乐和舞蹈是角色交流和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此外,查泽尔明智地将舞者们安排在完整的画面中,而不是像罗伯·马歇尔在《芝加哥》中所做的那样,让观众沉浸在舞蹈和浪漫之中。他们的双人舞永远不会令人厌烦。《爱乐之城》是一部刻意的异质之作,玩弄时间和观点、幻想和技巧,但其目的是让人着迷。在好莱坞的泳池派对上,一个早期的音乐数字是令人愉快的,即使摄像机潜入泳池,旋转到令人头晕目眩的效果。塞巴斯蒂安与凯斯(john legend,和蔼可亲的约翰·传奇)在一个乐队里表演的关键片段,有一个朗朗上口的曲调,即使关键是塞巴斯蒂安在演奏他讨厌的音乐。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相信了这两个疯狂的梦想家。查泽尔在一个场景中捕捉到了这一点,米娅演唱了一首歌《试镜》,这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在黑光的包围下,米娅发自内心地歌唱,慢慢地让她瘦弱的声音渐渐建立起来,从脆弱变成了骄傲。在这个高度感人的场景中,斯通传达了巨大的情感。影片是一个值得展示的壮观的石头的才能,她是令人心碎的自始至终。只要惊讶于她的表情就可以了。第一次,她面带微笑,期待着在剧院的约会。第二次,她沉思地回忆起去那里的经历。再一次,过去和未来的主题在这个简单的时刻上演。
影片可能更同情mia,因为她的角色有着更大的戏剧性曲线,但高斯林也在最佳状态扮演sebastian。一开始的场景是他在比尔经营的酒吧里弹钢琴为他的《鞭子老爹》导演客串了一把。塞巴斯坦听腻了圣诞音乐,停了下来。镜头围绕着他旋转,当他演奏着心中的爵士音乐时,营造出一种悬念。这是一个短暂而又尖锐的时刻,揭示了他性格的真相。他是一个纯粹主义者,必须在一个不欣赏他的世界中摸索前行。查泽尔在他的电影中加入了许多例子,说明他的大梦想家被迫长大,或面对一个他们可能不喜欢或不想要的现实,但这种轻浮的方式从来不会给观众造成任何打击。
同样值得称赞的是,影片几乎令人恼火地有益于健康。这部电影没有使用毒品,尽管有时角色会喝酒。没有性爱,只有激情的,浪漫的亲吻。可能没有一个角色吸烟。看一部当时就能拍成电影的电影真的很让人耳目一新。然后sebastian扔了个f-bomb,提醒人们这部电影有现代的感觉。《爱乐之城》是奥斯卡的领跑者,也是我们这个沮丧沮丧的现代世界的必备补药。愤世嫉俗的人不应该急于否定查泽尔迷人的音乐传奇。就像棕榈树和云朵一样,这部电影也有一两个妙招。批评者会抵制,但他们会错过《爱乐之城》的许多乐趣。
关于观看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4
影片中有三个片段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第一个场景便是女主与男主在一起后男主听到女主与妈妈的电话交谈,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决定去加入朋友的乐队,然后弹奏着他并不喜欢的音乐,妥协于最后认为爵士乐已经落后没有人再会去听,在他们巡演时女主在台下看到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呐喊声一片的时候,她却深感困惑与不安,也许所有人都觉得,哇,那个人太棒了,但世界上唯独只有最懂你的人知道你真正要的是什么。在临时惊喜的餐桌上,她问到男主梦想时,他的回答让她失望,他为了她放弃梦想,寻求安定,也许她当时不提,他们最后会像片尾的结局,但她是懂他的,亦是爱他的,也爱他的梦想与音乐,欣赏并认可他的一切。也许这就是我认为结局不完美的完美吧。
第二个片段是,他鼓励她去面试,在等待通知时他们的对话,我们以后怎么办?去完成你的梦想,我会永远爱你。多庆幸对方都非常的理智。第三个片段,就是片尾五年后的她来到了他开的俱乐部,他为她演奏了那一曲,五年前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我们共同经历过得一切好像还是昨天,若那天晚上结局改变,故事的结局也随之改变,但我们都深知这不会发生,而所有内心的波澜与情节只能通过这一首曲的时间,曲终,生活依旧继续,最后他们相视而笑。我愿你好,我会永远爱你,你亦永远在我心中。即使后来你与我全无关系。
关于观看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5
我从来不觉得对一部电影的褒扬会被评论为过誉,因为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形式,会引起人的共鸣,所以能与我有感情交融的电影我一定会毫不吝啬地献上赞扬,更别说在视觉上是如此靓丽的一部电影了。
电影开头穿插着介绍了两个逐梦的年轻人是如何失意,再到茫茫人海中的无数次相遇,有人会说这太巧合了,是啊,因为这彻头彻尾就是一场梦!电影里的桥段也有预示,比如在星空中舞蹈的时候,好莱坞的歌舞片似乎都喜欢把人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一边叹服它的美好,一边叹惋它的虚无。但两个人的感情绝不是虚无的,虽然不能采用普通爱情片的叙事手法,开头交代的两个人的背景已经足够推动故事的发展了。接着就是道出各自的梦想,后面的剧情其实不用多想,我想讲的是里面的歌舞。
客观来说,舞蹈的编排是赶不上黄金时代的,但导演懂得扬长避短,通过各种调度使节奏很到位,演员卡动作也很有张力,鞋子踏在地上的踢踏声悦耳清脆。为了更有代入感,剪辑很多淡出、叠影,溶化的手法,包括片头和结尾,都是极富年代感的字体和画质。服饰设计有沿用也有革新,裙子肩膀的裁剪和甩起来的裙摆都像极了黄金时代的风格,但是显得更加轻盈,裙子上也没有繁杂的装饰,融合了现代设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场景真是美绝了,对于一个很注重电影美术设计的人来说,每一处的场景构思都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美到可以让每个对憧憬美好的人做梦,你能想象一个满天繁星倒映在深色的水面上,两个人踏着星光翩翩起舞的画面吗?虽然也是借鉴,但好莱坞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还有就是导演通过镜头的晃动推拉切入到场景的镜头也要加分,让观赏的人没有停歇的机会。其实导演的剪辑能力在《爆裂鼓手》中就可见一斑了。
在渲染情感的方面,歌舞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首歌的歌词都很应景啊,再加上导演对节奏的掌控能力,情感爆发处震撼人心。相比高司令,石头的表演跨度更大,特写镜头很多,其实石头的表演能承受这么多奖项也是电影本身加成了。
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一个冰冷的事实横亘在两人面前,现实是一道跨不过的坎,有一个怀揣着独立音乐人梦想的同学告诉我说,看完后想了很久,太有带入感了。我觉得,每个向现实低头的做梦者都会感同身受,女主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让人幻想的地方,看完电影真的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但换个角度来说,都要感谢彼此的相遇,像歌词里写的
'i felt it from the first embrace i shared with you,
从我与你第一次相拥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了
that now our dream.they've finally come true
我们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结尾的蒙太奇太巧妙,前后呼应也很好,好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桥段,看一次哭一次,现实和梦境的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分崩离析, 让戏外的人驻足遐想,忘记伤痛;戏中的人载歌载舞,含泪前行。
唯梦永生!
爱乐之城观后感1
查看辞典,la-la land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洛杉矶的代称,一个是指不切实际的愉悦的精神状态。这部电影妙的地方就在于,一语双关。
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满怀梦想的青年男女。而mia和seb,一开始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里不起眼的两个人:一个在咖啡厅打工却被工作束缚住手脚,一个做些无聊的乐队表演生存下去。他们的梦想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的支持和鼓励。没有mia,seb就会成为那种“长大了,对现实妥协”的乐队成员;没有seb,mia就不会辞去工作,不会写自己的剧本,也不会最终拿到去巴黎拍摄电影的机会。
整体来说,梦想这一条故事线是俗套的(即使mia最后试镜的那一首歌非常动人):经历重重磨难,最后两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主题,是爱情,而非梦想。因此梦想的部分,俗套一些也不要紧。而且梦想的实现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两个人的爱情。
“city of stars, just one thing everybody wants… it’s love”.
电影中几场描述爱情的戏都令人印象深刻:一开始两个人在路边高唱“a waste of lovely night”,一边情愫暗生;两人夜闯天文馆,飘向星空共舞;最美好的,莫过于五年后,seb在音乐声中的幻想:截然不同的故事开场,不曾缺席的重要时刻,皮影戏里的期待和兴奋,定格动画里前往巴黎,油画世界里漫步塞纳河边,灯光和星空上起舞,充满回忆和温馨的家庭记忆,最终和现实重叠的时空......
在我看来,这就是la la land的所指。la la land在梦想外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我们终于没有实现的爱情故事。
这些幻想现实吗?未必见得。
这些幻想美好吗?毋庸置疑。
但是不论如何,最后seb和mia对望,浅浅一笑,确认了上一章节的结语:
“i am always gonna love you.”
爱乐之城观后感2
看完爱乐之城的首映,时隔一天后,头脑里不断回味,还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悦感,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想借着片子,谈谈一些关于电影的个人理解。
在影迷这个圈子,很多电影都被戏称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爱之类的标签,言外之意,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个固定群体的认可,“豆瓣神片”简单来说,一般都是偏重情节的作品,它们或者剧情有神走向,结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谓有极深刻内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词等元素有些极强的共鸣。这些,似乎都是通过影片的一个结果,来评判的。我想说的是,其实享受电影,更应该的是享受过程,而爱乐之城,就是这个过程最完美的体验。
这么说并非贬低爱乐的剧本,但假设把导演换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仅仅成为了所谓的“豆瓣神片”,享受电影的乐趣。不仅仅体现在剧情带来的情绪中,演员的一个微妙动作,一帧巧妙的构图,一次有趣的运镜,都会带来惊喜,当影片中处处都有这种惊喜时,佳作就诞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电影中,电影同音乐剧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也成了很多音乐剧,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尴尬的地方,镜头怎么参与,怎么更立体的布景,剪辑的取舍等等都是蛮有难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惨世界,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lalaland好在作为原创,可以自由的设计这些,同时考验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场面调度能力,而达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虽然没有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摄影机的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音乐响起的时候,摄影机毫不吝啬的推进,拉回,摇动,可能在一次运动后,背景已经变得天马行空,配合着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感情的充沛,替他们由衷的快乐与伤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绪,心情的宣泄,本片对这一点把握的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作为电影,没有泛滥到无聊的曲目数量,适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听。
达米安真的是太会拍高潮了,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场面调度能力,几场歌舞戏,无论是男女主单独还是群戏,都把音乐节奏和摄影机运动,人的运动轨迹,剪辑的节奏。心里活动和背景结合的满分!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视听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从头到尾的复古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经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几分情怀加持。
所以说,过程完美大抵如此,当有人做到了,再抛去一切只说剧情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还是要说下剧情,其实这个剧情也很用心,有几处前后呼应很赞,但就像开头说的,很可能换个导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话虽如此,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那个结尾的,可以说,这是最坏的结尾,也是最聪明的结尾,作为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如果电影是场梦,我愿梦到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观后感3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带上纸巾,免得哭鼻子时没纸。结果,这包纸巾根本就没开封。我期待这部高分电影带来一个惊喜,结果拆开音乐剧的包装,只看到一出彻头彻尾的陈词滥调。
我能理解为什么朋友喜欢这部电影。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想着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洛杉矶赢得世界的关注。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坠入爱河。当事业开始起飞时,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东西。中国观众早已熟悉类似的主题,比如“北漂”。不少观众可能正经历类似的遭遇:胸怀梦想而生活拮据,充满热情却不被人理解。看到男主角被亲人质疑时,我们都想冲着屏幕喊:
“走开,别管我们年轻人的事!”
生活出现巨大的裂缝,这本是吹起激昂号角的时候,男女主角的应对却一点也不主动。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个成功的乐队,放弃自己对爵士乐的坚持,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他最终靠着乐队的收入开了自己梦想的爵士乐吧,但在我眼中,这一成功充满了讽刺的味道。如果说男主角的成功还能起到点反省作用的话,女主角的奋斗简直玛丽苏到家。她之前的面试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创作的话剧恶评如潮。当然,剧本不敢随意枪毙女主角,所以还是生硬地安排一个星探“发现”女主角的才能,给了女主角一个面试的机会。面试的题目是讲一个故事。女主角思忖良久,开始讲:
“我的阿姨跳进了塞纳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角接下来絮叨了一堆关于梦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谓的梦想就是做跳入塞纳河这样常人不做的事情。但没关系,电影里的女主角还是因此获得机会,并成为大明星。
整个电影就像女主角讲的故事一样,看起来饱含深情,细想起来却没什么道理。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是如此。两个“北漂”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最初爱上我,或许是因为我那时的落魄,能让你对自己的感受好一些”。我当时以为电影会以此为契机,探索更深刻的面包与爱情的道理,没想到电影接着在世俗故事里无法自拔,再不愿深入讨论。电影的最后,女主角成为大明星,和丈夫一起来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男女主角幻想着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这原本是升华电影主题的一个好机会。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两人的爱情继续依然要建立在物质成功之上。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没有其他可能。如果我是剧作家,我大概会把幻想的桥段换做两人在贫贱生活中相濡以沫。毕竟,那才能衬托出所谓成功的本质。
但导演一定不想这样。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载歌载舞的励志mv。
爱乐之城观后感4
对于高司令这回在电影里塑造的sebastian这个角色实在是让我惊喜的,对比那年开始尝试转型的《疯狂愚蠢爱》,这部片子似乎似乎更加能看到ryan扎实的全方位演技。
印象里的高爷永远是个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天蝎男,不喜笑,阴郁,神秘,性感,这种气质从当年的the notebook也或多或少能体现的出来,更不要提后面的《所有美好的事情》《蓝色情人节》《亡命驾驶》《半个尼尔森》了,永远一副臭脸能拽到宇宙天边,角色的类型大体上都有一些大同小异,也大部分还原了高司令本身的性格特点。今年的这部《爱乐之城》对于ryan又是一个全新的突破,seb这个觉得不仅性感,因为是不得志的文艺小青年又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可是又透露着俏皮风趣,比如和石头姐暧昧期的打趣以及后半部分配合拍摄画报时的桥段,都能看出来今天ryan的这个表演似乎比以往要更贴近人群,更加有血肉,更加讨喜。
seb这个角色为什么那么成功?因为他性格的真实性,也是我说过的血肉感。年轻人的潦倒不得志、遇到心爱的人还会假装嘴硬、为了赚钱被迫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固执的有着自己的梦想、被逼无奈的放弃爱人之类的种种,其实都可以反射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实之城里,不知有多少坐在台下的年轻人都从seb的每一面当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然,还因为他帅气又有才华。
再说石头姐这次的出演,emma stone在我看来是个神奇的姑娘,她得脸并不算美,她得身材并不算极致的好,可是一套套衣服却能被她成功的降服,在任何场合几乎都是零出错的概率也是让人心悦诚服。石头姐的演技没的说,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这一次的《爱乐之城》只是更加巩固了这个真实爽朗的姑娘被推在好莱坞顶端的地位,原来这姑娘不仅演的好,穿的好,性格好,连唱和跳都那么好啊。
石头姐塑造的角色印象里一直是血肉感很强的一类,大概也是因为她善于出演情绪化较强的角色。这次的mia也不例外,和很多在加州做梦的美少女一样,她想要出名,热衷一切文艺美好的事物。mia与seb的性格特点其实如出一辙,真实透明,奋发向上。
mia的桥段最让我感到触动的片段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又与爱人发生争执,愤然离开洛城,狼狈逃回故乡的那一段,这种情绪对于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如同刚饮过的一杯苦酒,舌尖上还留着点点滋味。因为视镜中被人无端打扰,原因可能只是递一杯水,一个三明治;只说了一句话的镜头就跟你说“谢谢,再见”。面对未来,你所想到的只有被人的无视和生生的否认,这样的感觉你是否和她一样曾经有过?这种因为梦想而歇斯底里的疼痛被拉成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发展到骨髓里和性格深处,当你还在苟延残喘的挣扎,认为成功就在下一次,却不知道下一次就成了导火索点燃烧断你所有强撑的神经。
《爱乐之城》这部很多人说他俗气老套,对啊,它确实俗气又老套啊,它又在说一个个在加州奋斗迷茫的年轻人,这是多么无味创意啊,它又在说一对对怀才不遇的男女情侣在梦想和现实面前分崩离析的故事,这是多么老掉牙的桥段啊。可是无论他多么庸俗,可是他在一次次的片段里不断的冲击着你,告诉你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啊,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那么庸俗,有着那么多隐忍不堪的情绪和无奈。
感谢电影已经省去了大段的描述他们如何最后奋斗成功的片段,只用了“五年后”的画面来作为一个结尾,不然真成了《洛杉矶不相信眼泪》,对于结尾,它是那么让人心碎和又美好,心碎的是不能与你相守一生的痛汇聚在一个seb的一个眼神里,只愿陪你走过一段最难走的路,只愿在你记忆深处我一直是那个曾与你在山顶翩翩起舞的爱人。美好的是我们要感恩生活,《爱乐之城》给了我们一个幻想的空间,只要心中有梦,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看完《爱乐之城》我并没有流泪,但却给了我深刻的思考和震撼,没有人会知道你当初做出的每一个选择会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生活?没有人会知道当爱情失之交臂的同时,是否能换回一份成功的事业?我们所能掌控的人生大概只有是一餐一饭和一颗努力相信未来的心吧。
感谢你曾与我在璀璨的星空下共舞,感谢你曾陪我在晚饭后的钢琴边来一首合唱,感谢你愿意听我创作的每一首即兴爵士乐,感谢五年后当我想起这些场景,仍像当初一样。
“city of star,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city of stars, there is so much that i can't see,who knows?that now our dreams, they've finally come true.'你看,这首歌唱的是多么好啊。
爱乐之城观后感5
我从来不觉得对一部电影的褒扬会被评论为过誉,因为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形式,会引起人的共鸣,所以能与我有感情交融的电影我一定会毫不吝啬地献上赞扬,更别说在视觉上是如此靓丽的一部电影了。
电影开头穿插着介绍了两个逐梦的年轻人是如何失意,再到茫茫人海中的无数次相遇,有人会说这太巧合了,是啊,因为这彻头彻尾就是一场梦!电影里的桥段也有预示,比如在星空中舞蹈的时候,好莱坞的歌舞片似乎都喜欢把人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一边叹服它的美好,一边叹惋它的虚无。但两个人的感情绝不是虚无的,虽然不能采用普通爱情片的叙事手法,开头交代的两个人的背景已经足够推动故事的发展了。接着就是道出各自的梦想,后面的剧情其实不用多想,我想讲的是里面的歌舞。
客观来说,舞蹈的编排是赶不上黄金时代的,但导演懂得扬长避短,通过各种调度使节奏很到位,演员卡动作也很有张力,鞋子踏在地上的踢踏声悦耳清脆。为了更有代入感,剪辑很多淡出、叠影,溶化的手法,包括片头和结尾,都是极富年代感的字体和画质。服饰设计有沿用也有革新,裙子肩膀的裁剪和甩起来的裙摆都像极了黄金时代的风格,但是显得更加轻盈,裙子上也没有繁杂的装饰,融合了现代设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场景真是美绝了,对于一个很注重电影美术设计的人来说,每一处的场景构思都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美到可以让每个对憧憬美好的人做梦,你能想象一个满天繁星倒映在深色的水面上,两个人踏着星光翩翩起舞的画面吗?虽然也是借鉴,但好莱坞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还有就是导演通过镜头的晃动推拉切入到场景的镜头也要加分,让观赏的人没有停歇的机会。其实导演的剪辑能力在《爆裂鼓手》中就可见一斑了。
在渲染情感的方面,歌舞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首歌的歌词都很应景啊,再加上导演对节奏的掌控能力,情感爆发处震撼人心。相比高司令,石头的表演跨度更大,特写镜头很多,其实石头的表演能承受这么多奖项也是电影本身加成了。
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一个冰冷的事实横亘在两人面前,现实是一道跨不过的坎,有一个怀揣着独立音乐人梦想的同学告诉我说,看完后想了很久,太有带入感了。我觉得,每个向现实低头的做梦者都会感同身受,女主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让人幻想的地方,看完电影真的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但换个角度来说,都要感谢彼此的相遇,像歌词里写的
'i felt it from the first embrace i shared with you,
从我与你第一次相拥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了
that now our dream.they've finally come true
我们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结尾的蒙太奇太巧妙,前后呼应也很好,好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桥段,看一次哭一次,现实和梦境的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分崩离析, 让戏外的人驻足遐想,忘记伤痛;戏中的人载歌载舞,含泪前行。
唯梦永生!
爱乐之城观后感800字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经典范文1
《爱乐之城》首日收7000万左右,加上点映票房累计八千多万,可以算是在内地上映的歌舞片最高票房了。之前,周杰伦的《天台爱情》(2013)和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2015)已经算卖得不错,票房也才分别只有1.2亿和4700万。
《爱乐之城》大热一方面是因为它在威尼斯、多伦多,以及接下来的颁奖季持续升温,拿下了最佳女演员、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等各种大奖,并获奥斯卡14项提名,受到国内媒体和观众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它是情人节档观众最爱的类型——爱情片,还有歌舞元素,轻松、好看,加上口碑又好(豆瓣评分8.7),基本成了情人节观影的不二之选。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经典范文2
有幸看了电影的超前点映,满座的影厅除了偶尔因为片中的幽默桥段发出笑声外,几乎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沉浸在这个美丽又有点伤感的追梦故事中。
《爱乐之城》收获的赞誉已足够多,金球奖7提7中,奥斯卡惊人的14提,这些重磅奖项的加持几乎把它捧上神坛。但回归到电影本身,这确实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好片之一,它复古、怀旧,却又精致、美丽;带有淡淡的伤感,却又让人沉浸不已。所以放下那些过多的期待,也不要以神作的标尺去衡量它,就买张票,安静地坐在电影前,感受一场来自“爱乐之城”的追梦之旅,足矣。
印象中最喜欢的歌舞片还有一部《芝加哥》,同样是奥斯卡经典,《芝加哥》把现实场景和歌舞桥段分开,却又能无缝对接,流畅有新意。回到《爱乐之城》,片中的歌舞都是为剧情和人物服务,基本是故事为主,形式为辅,歌舞更像是一种精致点缀,或是推动剧情的一种轻松调剂,或是帮助人物表达内心,适可而止,颇有味道。
一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爱情歌舞片,除了用动听的音乐抓住你的耳朵外,华丽丽的舞蹈也是一种很舒服的视觉享受。而电影的画面和布景、灯光运用,完完全全就是视觉上的冲击了。
上一部画面如此干净又色彩斑斓的电影可能就是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了。
《爱乐之城》画面构图独具匠心,元素丰富而不繁杂,色彩搭配干净但不纷乱,因此每一帧画面都达到了壁纸般的水准。电影中的灯光运用也让人惊叹,或柔和、或强烈,既能够勾勒出洛城的自然美景,又能分分钟把主角推到焦点前,真正做到让光影讲述故事,混淆梦想和现实的质感!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经典范文3
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
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
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娅为着塞巴斯蒂安不为人认可的钢琴演奏迷上了他;她弃了上流社会的富裕男友,和一贫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当这对恋人租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中过着贫穷生活时,米娅从未抱怨过爱人,她没觉着爱人经济条件差是“对不起她”;相反,当塞巴斯蒂安为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乐队四处巡演时,米娅却想放弃他了,因为他“放弃了梦想”。想想我们周遭的现实,多少女人为经济的困顿抱怨男人,会为着5000美金的月薪帮男人戒断梦想,会把爱人的价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娅不是,她要“诗和远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诗和远方”,她也要陪着爱人追求“诗和远方,米娅之爱,是爱应有的样子,但世间诱惑太多,此爱难求。
米娅之爱也凸显了《爱乐之城》的高级之处:它在一个看上去很俗套的爱情故事中,加入了这一笔超凡脱俗,叫我们俗世男女反思爱的真谛。塞巴斯蒂安与米娅这对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目送对方到达了他们追求的远方,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经典范文4
飯後徘徊在棕樹街的晏架街遊樂場邊上,足球場上空無一人,旁邊的籃球場卻熱鬧非凡,傳來籃球摩擦綠色地面的吱吱聲響。
思緒萬千。
想起來香港也第六年了,時日如飛。六年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儼然已經不是同一個人。對這城市的感情,也是愈發糾結和複雜——
我,屬於香港嗎?
我對香港的感情,自然和電影脫不了關係。老師篤定地說,我拍的東西比香港人還要「香港」。我卻充滿著懷疑,究竟我愛的是電影中的「香港」,還是我生活著的這個城市?何況,我還愛現在電影中的香港嗎?
雨傘之後,對香港的感覺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經常性的,會深深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外人。不敢也不想公開評述一些事件,因為很容易就政治不正確,也討厭無謂的謾罵爭執,非黑即白的標籤。感覺很容易就被人說我其實是個「外來者」,那標籤竟然像一份原罪。
我一直有原罪。那原罪好像是一份自卑,一份抬不起頭的孱弱。我從小嚮往著都市,從縣城中跑出來,流浪了十幾年,那份原罪沒有消逝,反倒變得強烈——我究竟屬於哪裏?
想起自己對於故鄉,也總有牽扯不斷的思緒。在朋友中,我大概是最經常回家的人,對爸媽的牽掛,也好像比其他朋友來得強烈。好多人在外打拼,過年也無暇回去,但每年過年,雷打不動我卻一定要回到家中,任何工作也阻擾不了。
那時的我如此強烈的要離開故鄉,而離開後,我卻一直放不下故鄉。想起賈樟柯說:離開故鄉,才開始擁有了它——那句話打中了我的心。
我深知我多麼熱切地希望有一個「家」,有一片土地,有一個人,能讓我依戀與牽掛。「電影」是追求自由的一種方式,而自由之外,心中的另一面,我卻無比希冀著「家」這個踏實、安全的地方。
未來的那個「家」會在香港嗎?也許心裡常常冒出的是否定的答案。電影在哪裏都可以拍,但家卻只有一個。銅鑼灣書店的李波被逮捕後,香港不安的氣氛越來越濃烈,自己卻只有一份無力感。
這一年在香港,無論大環境、創作還是感情,似乎都遭遇了太多難題,但我還沒有放棄。
我相信的是,我還能繼續往前走,我也還有愛與等待的能力。
我總有一天能找到「家」的方向。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经典范文5
很开心这部电影是我自己一个人去看的,也很开心这是部真正的电影,也是一部艺术品,看完后久久不能平息。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爱情电影没有之一,他满足了我对爱情电影最好的向往,一起坚持梦想奋斗,一起诗词歌赋,一起谈一场也许不轰轰烈烈但却刻骨铭心的恋爱。
女主角是在洛杉矶中万千追梦者的一员,她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于是她扎根在此,参加各种试镜,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小角色。
男主角是在洛杉矶中万千追梦者的一员,他的愿望是开一间爵士俱乐部,用钢琴弹自己喜欢的曲子。
但现实是残酷的,女主角总是试镜失败,只能偶尔在咖啡店打工养活自己,而男主角所喜欢的音乐受众太小,只能违心加入乐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音乐。
两个追梦人在此相遇,彼此相爱,互相鼓励。
导演对长镜头和灯光的运用堪称完美,人美画美,我甚至舍不得眨眼。像好莱坞老电影致敬的情怀配上爵士音乐,让这部唯美的现代电影多了一丝复古的味道。
那一眼望穿秋水,星河中的漫步,夜光下两人翩翩起舞,困难中的互相扶持,在现实和梦想的抉择,我当然知道现实中的爱情绝不能像电影中这么美好,但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它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份爱。
看完后回味无穷想起自己的过去,最爱的人现在和自己不在一起,不爱了但也不恨了,相爱最深的两个人不一定是能走到最后的,可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我还想在音乐的旋律里再吻你一次,因为我把我美好的幻想都放在你身上的那份情是忘不掉的。
不必言谈,一个眼神足矣。而眼神里的不再是爱,是释怀。
关于影片《爱乐之城》观后感1
要知道在万恶的美帝国家,这是一部现象级好评的影片,即便国内也是豆瓣的各种好评(不过我坚持原则看之前我忍住没看评论)但最终坐立不安看完了两个多小时,随即我陷入了巨大的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我没看懂,我不太喜欢,这不是我的菜。
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我更愿意将爱乐之城看做另一个版本的如果爱,至少都是怀揣梦想的男女,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设定。爱乐之城令我困惑的原因在于,我理解不了那些梗。比如开场的大堵车,人们都停下来欢快的一首接一首,要知道作为经历过大山子和五环堵车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过于的离奇和出戏,我明明是来看电影的,你给我看春晚?马路上的春晚它也是春晚。
故事推进上不断的看女主换各种美美的衣服,然后如何坚持梦想做舞台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结婚了新郎不是男主,他们优雅得体的再次在梦想之地相遇,指尖触碰,时光倒流贡献了全篇最魔幻的一段。
我反思一下,导演没有错,肯定的,是我的预期出错了,如果爱是什么,是加了味精的甜蜜蜜,作为浸泡在生活的苦难中成长的天朝群众,这是共鸣,爱乐之城,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故事,但导演显然却想告诉我一部《美国电影发展史》或者《我与好莱坞不得不说的故事》,于是我拿到了两份观影指南,官方的和我自带的。而前所未有的状况就是,剧情一旦推进,官方指南就会告诉你这里来源于哪里哪里,有什么渊源,在像谁致敬,哪怕是表现男女主,也在不断示范者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布光和走位。
要知道,我可是怀着遇到一个好故事的心来的,从这一点上,影片的叙事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碍和干扰。我记得关于什么是一个好餐厅应有的标准,就是如果你已经注意到了勺子,那一道菜就被破坏了。
另外不得不说:音乐好听。
关于影片《爱乐之城》观后感2
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
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
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
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娅为着塞巴斯蒂安不为人认可的钢琴演奏迷上了他;她弃了上流社会的富裕男友,和一贫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当这对恋人租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中过着贫穷生活时,米娅从未抱怨过爱人,她没觉着爱人经济条件差是“对不起她”;相反,当塞巴斯蒂安为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乐队四处巡演时,米娅却想放弃他了,因为他“放弃了梦想”。
想想我们周遭的现实,多少女人为经济的困顿抱怨男人,会为着5000美金的月薪帮男人戒断梦想,会把爱人的价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娅不是,她要“诗和远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诗和远方”,她也要陪着爱人追求“诗和远方”。很多人说,《爱乐之城》告诉我们,爱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为米娅之爱求而不得。我们常常以爱之名逼爱人与现实苟且,我们常常被所谓的爱囚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表层。米娅之爱,是爱应有的样子,但世间诱惑太多,此爱难求。
米娅之爱也凸显了《爱乐之城》的高级之处:它在一个看上去很俗套的爱情故事中,加入了这一笔超凡脱俗,叫我们俗世男女反思爱的真谛。塞巴斯蒂安与米娅这对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目送对方到达了他们追求的远方,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
关于影片《爱乐之城》观后感3
刚刚闭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爱乐之城》斩获6项大奖,当人们津津乐道这部热门影片中“向经典歌舞片致敬的89个梗”时,有读者发现了《爱乐之城》中唯一致敬的一部图书——《英雄之旅》。
电影主人公捧读的一本本书、谈论的一首首诗歌,其中包含了导演编剧怎样的匠心?那些经典图书或诗篇在影片中不仅仅是附赠的“彩蛋”或装饰品,而是在结构或主题上与影片彼此打量、互为照亮。
影视故事的伏笔
就藏在书里
有人评论,作为“写给洛杉矶的情书”,《爱乐之城》深谙好莱坞影视业心照不宣的秘诀之一,那就是被诸多编剧青睐的坎贝尔总结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英雄叙述模式,这个模式影响了众多创作者,也成为不少超级英雄电影的模式“宝典”。比如《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曾偶然翻阅坎贝尔的书,一下子就迷上对神话历程的分析。《千面英雄》成为《星球大战》的重要灵感来源,坎贝尔也化身卢卡斯追随的精神导师。此外,《狮子王》《黑客帝国》《哈利·波特》《夺宝奇兵》等电影创作都受到这一模式的启发。
不少好莱坞大片都遵循“英雄之旅”模式展开叙述,这也引发了业内对“超级英雄”易陷入扁平化窠臼的指摘。
不难发现,文学读物在电影中往往牵出一条条线索。影评人丁晓洁曾做过一番有趣总结:三流导演让主角随手拿上一本书做道具,二流导演以阅读口味彰显主角的身份和性格,对一流导演来说这却是价值观层面的'事,他们每选择一本书都埋下一个彩蛋——你读什么,决定着你走向何方。
拿哪本书,在电影中大有讲究。知名导演伍迪·艾伦对“植入”文学彩蛋颇有心得,他的影片《赛末点》就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致敬了一把。男主角威尔顿躺在床上阅读的《罪与罚》,巧合的是,《罪与罚》的情节活脱脱就是男主角命运的翻版,书中青年大学生走投无路,铤而走险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为了灭口又害死妹妹,因种种巧合逃脱法律处罚,却被另一种来自心灵和道德的惩戒所困束——这不正是《赛末点》男主角的人生预言吗?
诗句点睛
让电影散发出迷人张力
在评论家木叶看来,除了埋下伏笔与暗示,有力度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提升电影的叙事高度,仿若一盏人文聚光灯,照亮并抵达了“灵魂的深”,为影视画面注入诗意。
不少影评人对休·格兰特主演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那首《葬礼蓝调》念念不忘。英国著名诗人奥登的诗句悲怆凝练:“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都摘掉/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倾泻大海,扫除森林……”当这首诗被缓缓吐出,成就了全片最严肃沉痛的华彩,与此前的轻松、幽默、浪漫片段构成一股奇异的张力,全片达到精致的平衡。
谁说这不是电影借文学之口的深情诉说呢?《星际穿越》中,当载着人类生存希望的飞船驶向太空,老布兰德博士吟出了狄兰·托马斯的知名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迸发出不屈的生命能量。狄兰·托马斯的这首诗将人本身的衰老病死,演化为时间对人的追猎,与影片隐含的主题珠联璧合。
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汤惟杰看来,无论是串联剧情,抑或展现角色波澜微妙的心理,当大众流行文化与纯文学恰到好处地交织在同一层面时,一种奇妙的共振感便会向观众涌来——文学拥有了声光色影的血肉支撑,影片被注入了人文哲思,观众和读者由此获得更为丰富的美学享受。与其说哪一种艺术样式成就了另外一种,毋宁讲这是影视与文学相拥后双重触动了人们的心弦。
关于影片《爱乐之城》观后感4
塞巴斯蒂安的音乐人生也是精心设计过的,不声不响地,浓缩了整个歌舞片的历史,也浓缩了他的人生。他出场,弹着朴素的爵士钢琴,拉着路灯灯柱,模仿《雨中曲》。渐渐地,随着他加入流行乐队,走了弯路,他的曲风变了,手下的琴,变得千姿百态,有红有黑,有金有粉,有电声键盘,有背带式键盘。但在故事的最后,他又回归到最初,弹最简单的琴、最朴素的曲。
电影里的细节,往往给人意外之喜。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仅仅一包花菇就有许多戏份,串起好几段故事。鲍起静的邻居,送了她一袋花菇,在送出手之前,先小心地撕掉包装上的标签。鲍起静拿到花菇后做成菜,和儿子一起吃。第二天再次开饭时,饭桌上是另外两道菜,但一只小碗里却盛着两只花菇,显然是头一天剩下的。花菇说明了时间,也说明了他们的节俭。
而在《八月照相馆》里,女主角身上的衣服一直在变化,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她和男主角情感的进展,她越来越会穿衣服和化妆。那些衣服,说明了她越来越深沉和缤纷的人生。
电影里的这种细节之美,像是扔给观众的礼物,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节的,就像是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了最秘密的礼物,得到最秘密的满足。一天一天,我们沉浸在这种秘密的满足里,也用这种细致的秘密的满足,去重新布置人生。这是电影不会消失的原因。
关于影片《爱乐之城》观后感5
看完爱乐之城的首映,时隔一天后,头脑里不断回味,还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悦感,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想借着片子,谈谈一些关于电影的个人理解。
在影迷这个圈子,很多电影都被戏称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爱之类的标签,言外之意,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个固定群体的认可,“豆瓣神片”简单来说,一般都是偏重情节的作品,它们或者剧情有神走向,结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谓有极深刻内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词等元素有些极强的共鸣。这些,似乎都是通过影片的一个结果,来评判的。我想说的是,其实享受电影,更应该的是享受过程,而爱乐之城,就是这个过程最完美的体验。
这么说并非贬低爱乐的剧本,但假设把导演换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仅仅成为了所谓的“豆瓣神片”,享受电影的乐趣。不仅仅体现在剧情带来的情绪中,演员的一个微妙动作,一帧巧妙的构图,一次有趣的运镜,都会带来惊喜,当影片中处处都有这种惊喜时,佳作就诞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电影中,电影同音乐剧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也成了很多音乐剧,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尴尬的地方,镜头怎么参与,怎么更立体的布景,剪辑的取舍等等都是蛮有难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惨世界,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lalaland好在作为原创,可以自由的设计这些,同时考验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场面调度能力,而达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虽然没有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摄影机的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音乐响起的时候,摄影机毫不吝啬的推进,拉回,摇动,可能在一次运动后,背景已经变得天马行空,配合着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感情的充沛,替他们由衷的快乐与伤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绪,心情的宣泄,本片对这一点把握的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作为电影,没有泛滥到无聊的曲目数量,适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听。
达米安真的是太会拍高潮了,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场面调度能力,几场歌舞戏,无论是男女主单独还是群戏,都把音乐节奏和摄影机运动,人的运动轨迹,剪辑的节奏。心里活动和背景结合的满分!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视听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从头到尾的复古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经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几分情怀加持。
所以说,过程完美大抵如此,当有人做到了,再抛去一切只说剧情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还是要说下剧情,其实这个剧情也很用心,有几处前后呼应很赞,但就像开头说的,很可能换个导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话虽如此,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那个结尾的,可以说,这是最坏的结尾,也是最聪明的结尾,作为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如果电影是场梦,我愿梦到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观后感1
刚刚在看到了一位极端讨厌此片的一星评论者,而且这一星也是给他中途退场为了等同去的妻子看完影片而去中国城吃下的一碗云吞面。 虽然我是另一极端的十星观影者,我偏偏还挺理解他的。在我看片的那场,也有开场半小时左右离场的那么几位,边行边摇晃着脑袋,好像要把自己的观点情绪传递给其他人,号召大家同时和他们离去,也许一起去吃碗云吞面。 我的简单结论就是,白菜萝卜各有所爱,这la la land不是他们的菜。 如果你只想看一部纯粹的爱情片或是音乐片或是音乐爱情片,你也许都会很失望,因为它想要给我们的更多,也许多得让人难以接受。
先看电影情节,老套的路子,美人遇才子,都怀揣着梦想在打拼,爱情将二人拴在一起,互相鼓励,可成功路对谁都不易行,都要放弃,偏偏万中之一的机遇降临于一人,而这机遇却让两人不得不分离。五年后,他们又相遇…… 音乐上,当然人人都看出是在向爵士乐致敬。如果不喜欢爵士乐的曲调,你很难投入,进而接受它在此片中传达的一切。 整部片用的是老式电影的摄像剪接风格。就是让它更像在搭制大棚里给你上演的舞台剧,外景戏也用绚丽的灯光、色彩或者大小不同场面的舞蹈介入,让你感觉到这不是现实,不断提醒我们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音乐戏剧。导演好像要向早期的电影所有的一切致敬。如果你已习惯近一二十年的大片,尤其新技术带来的震撼观感,你也许感觉是一堆影评人的好评把你骗进了一部大焖片。
然而这一切都是编剧,导演和制片的故意所为。 当你爱爵士乐,或虽不太爱却不至于被它撵出影院;当你爱老式电影风格,或根本不讨厌它;当你是两位主演或只是其中一位的粉丝,而又一路由浅入深地感觉到他们对角色的少有瑕疵的尽心演绎,你终将被打动。 没有爱情至上的信誓旦旦,没有激情床戏,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拙作的嬉闹,没有无法安放的浓情蜜语,也没有歇斯底里的吵闹。
它却在讲述着真实的理想、爱、奋斗、现实、妥协、坚持和无奈,加上人生不能没有的音乐。 如果你像我一样,安心看着两个人的这段人生,成为等到最后的一幕的那批观影者之一,十有-你会是那个为此片点赞的。也许你就知道为什么豆瓣和imdb.com都是九左右的评分。 因为最终它告诉我们也许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人生爱情不是至上的,人人都要面对现实。但是,无论爱情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都会是美好与苦痛交合的。过去的终将过去。
最好的,也许就像两个主角一样,一笑泯恩仇。恩仇在这里也许用大了,应该是旧日爱情期望的圆满结局。两个主演的表演有多好,你只要看这片尾两人回头相互而视的眼神,以及最重要,那相对一笑就知道了。美丽幻梦与平淡真实共存在一部有着美丽音乐洒脱舞姿的电影里,哪能不给它十分?
爱乐之城观后感2
这部电影评分好高,听说特别适合艺术者们看,不管是演员还是做音乐的、跳舞的,前期其实付出的确很多,特别是成名之前的黑暗期,很多坚持不下去半路转行的比比皆是,而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也是很写实,最后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但并没有在一起。电影看了还是有感触的,但并没有很多影评写的那么好,或许也是应了那句话吧:仅献给追梦的人。
我自己本身也是舞蹈行业,也经历过无数个想转行、或者路上跑偏的时期。身边感触最深的是一对情侣朋友,男生是吉他手、女生是主唱,看起来金童玉女,实际上因为两个人性格不羁,年轻也不懂得如何谦让、包容,五年分分合合,最终分道扬镳。
说到爱情挺羡慕西方人的爱情观,在一起和分手,从来都是只关乎爱与不爱。当然这样说有点以偏概全,但是国内而言,如果男人功成名就,大部分女人会选择退隐成为其背后的精神支撑。然而女主还是坚持按自己的节奏去排练、演出,如果这事儿真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动摇?毕竟成全也是爱情啊,但我个人更喜欢这种双方人格独立的爱情关系。
当有一天事业和爱情摆在你面前让你二选一的时候,你选哪个?
其实导演在最后小塞的小酒吧里也给出过答案,另一种结果,一首钢琴曲的时间就是另一种人生。然而这也仅仅是南柯一梦,曲终女主跟她的丈夫离开了。
电影里面致敬了很多经典电影,不管是背景或是人物打扮色彩很浓郁,还有采用蒙太奇和倒叙插播,有时会让人觉得不知道哪个才是现实哪个才是梦境,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南柯一梦般的艺术快闪。
记得片中男主说过一句大概这样的话:la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同时它也很残忍,不努力就意味着淘汰。相比起来,我觉得纽约更加纸醉金迷,它现实、但只要你能抓紧机会,你一样也可以功成名就。这种感觉跟国内的北漂、海漂、广漂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但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老家你能轻松供起首付、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做一份轻松工作足够开支就行,然而你还是拼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每个月交完房租还完卡数所剩无几,但这里有步履不停的电影和音乐会,有迅速抓住行业最新资讯,每天能够离梦想接近一点点。
谨以此片,和那些心怀梦想不放弃的可爱人儿,共勉。
爱乐之城观后感3
白羊座三分钟热情的小疯子一枚,趁着刚刚看完电影,赶紧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我这人或许有点太自我,说实在的,我从未成功写过影评书评,就像前任说的,我太容易把自己代入其中了。或许我真的只适合以后写自传吧。
影片有几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因为两天前才彻底告别了我的上一段感情,于是难免的,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总是无意地想起我那又美又疼的爱情。
1.男女主角的相遇与再相遇。终是有缘人啊,所以才在第一次匆匆一别后,还能再相遇,不仅再相遇,还彼此暗生情愫。和前任在一次领装备中初见,简单的寒暄后,便匆忙道别。本来世界很大,本来第二天马拉松人很多,但是缘分让我们相遇了,在那个下午,爱情降临了我的世界,我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却心甘情愿地陷进去。
2.男主给女主讲为什么爵士乐那么伟大。他说不同的力量在这不断冲突、妥协,同一首爵士乐,每一次现场都会不一样。男主对一个东西的爱,以及他对一个东西的研究与专一与我前任极为相似。我听得感动,因为他的解说,我离爱上爵士乐已经差不多了。前任说,我们都是自带世界的人,我特别喜欢这话。他确实自带世界,同样是思南路,我和他去就是不一样,同样是外滩,我看了十几遍,却唯独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开启了新世界。他的知识结构让他在和我逛这些地方的时候,能说出一二三来,不看看热闹,会看看门道。和他在一起,我开始领略到看门道的乐趣所在。我不知道我是否开启了他的新世界,或许还不够吧,关于我,他曾在票圈发过这么一段话,这段话我视若珍宝:
she is a kind-hearted, generous person,
amost charming and interesting soul,
an exceptional marathon runner,
aso conprehensive mind,
atruly trustworthy friend,
and therefore my perfect match.
这个评价让我无比地受宠若惊,我也开始相信我确实也自带世界。本来白羊就蜜汁自信,再这么一来,我对自我的好感快要爆棚了。嗯,我是真的欣赏起自己来了,爱自己爱白羊这个星座。嗯,等我以后老了,我一定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把这一路来的经验分享给后人,让看我书的人从中有所收获。
3.因为男主,女主从讨厌爵士乐变得也喜欢爵士乐了。影片的最后,男主弹琴,而女主也听懂了,如果一切重头来过,此时此刻,我会和你在琴声中拥吻……可惜的是,没有如果,于是我最后一个音终究没有弹完,没有你,不完整。可是人生啊,就像流淌的河流,过了就是过了,我们一路的选择,终于让我们错过彼此。五年后,我已为人妻、已为人母,再相遇,曾经的回忆滚滚袭来,叫我如何不难受。最后释然一笑的瞬间,我们才终于从遗憾与伤感中抽离,只要你好,那就好,曾经相爱过,我就知足。我会在心里彼此祝福。
简直了,我又写到自己身上来了,还是太关注自己。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故事,我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这点事不足以被倾听。我失恋了,我不能告诉别人我有多么难受,是怎样的一不小心就会泪流满面,我如何想念他,甚至毫无出息的期待有一天他会回来找我。这些心情,我不能对人说,写,成了我唯一可以倾诉的方式。
啊啊啊,那些心情都去哪里了,怎么突然就没了
好伤心,重写一遍吧,伤感
包括我在内,前任一共谈了三任。第一任,计划出国的他为她留在西安读研,改变了自己的未来;第二任,他整日整日的等她消息,从北京到深圳,他飞了一次又一次,他为她伤心难过以至状态跌入谷底。在他的低谷时期,我们相遇相恋了,我说不介意他的低谷,他说不,还说有一天他会因为这个原因离开我。分开时,他说,他已经把自己仅有的光和热都给了我,接下来让他一个人自生自灭。天知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多么难过。我后悔自己的作,后悔自己没有照顾到他的状态,到头来,伤到了自己最爱的人。
他总是那么用力,每一段感情,他都倾其所有。他的灵魂那么纯洁,他的内心满怀善意,却总是被伤害,他值得最好的爱情,却没有被岁月温柔以待。
我多么希望,我没有在这段关系中作过,没有任性过,在每一个节点,我都做了更好的选择,我都处理得当,我的爱像温暖的阳光,陪他走出来低谷。
可是没有,一切的假设都不为真,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我的任性,终究让我失去了他,也伤害了他。
答应我,一定要好,要幸福。你知道的,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爱乐之城观后感4
我理解的是,那是导演故意的。你因为是你你才精彩,你因为做你你才精彩。因为她们的坚持最后都在那个行业有了一个创新的举措。女主的自我发挥舞台剧或者电影是一种,男主的爵士乐队俱乐部是一种。她们都因自己的热情,让不了解的人同样和他们自己一样爱上了她们所爱的东西,他们不仅是模仿者更是创造者和传播者,就像马云。 因为所爱的人,向命运和社会妥协,接受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为一份稳定的收入,做了别人的傀儡,做了自己不爱做的事,因此没了热情。
当女主看到这一幕时,看到男主脸上的表情,听到他谭出的音乐,他明白他不在做自己了,不再和命运抗争了。曾经这个给他最强大的抗争支柱抽走了,所以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才有了出走,抽离、逃避。曾经她爱的人不见,她相信的那些信条在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上不见,她强大的挫败感,她坚持不下去了,她要逃避这些让她感觉不好的一切。
因为交流,也让男主开始反思,在现场在拍照不断的叩问自己的内心,发现那个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爱我的人都是因为我是自己才爱我,只有这我也才是在热情和激情中。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你不断的像世界发出信号,终有一天伯乐会收到。 女主同样是在“自我治愈,思考后”的男主推动下,实现了再次尝试,这一次成功了。
两个相爱,彼此支柱彼此,彼此都希望对方成功,因为那不仅是你的梦的可能也是我的梦的可能。 女主试镜成果后,一个是确定了可以勇往直前追寻的梦;一个是.......或许可以的梦。 但是两人实现梦想都需要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就不再一起。(这里没看懂,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的,或许是电影的手法)就我而言,结局其实不太重要,他或许是假的。这电影中间的冲突和内心的矛盾的真是才是最重要的。这让你明白什么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大胆、勇敢、热情、激情、你所爱的、坚持,你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你不知道大海里突然飘来什么帆,又何惧呢,过好当下。 我认为最好的爱就是,让彼此都做自己。
你认为好的“自己”,你喜欢的自己。 我理解的事,那是导演故意的。你因为是你你才精彩,你因为做你你才精彩。因为她们的坚持最后都在那个行业有了一个创新的举措。女主的自我发挥舞台剧或者电影是一种,男主的爵士乐队俱乐部是一种。她们都因自己的热情,让不了解的人同样和他们自己一样爱上了她们所爱的东西,他们不仅是模仿者更是创造者和传播者,就像马云。 因为所爱的人,向命运和社会妥协,接受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为一份稳定的收入,做了别人的傀儡,做了自己不爱做的事,因此没了热情。当女主看到这一幕时,看到男主脸上的表情,听到他谭出的音乐,他明白他不在做自己了,不再和命运抗争了。曾经这个给他最强大的抗争支柱抽走了,所以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才有了出走,抽离、逃避。曾经她爱的人不见,她相信的那些信条在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上不见,她强大的挫败感,她坚持不下去了,她要逃避这些让她感觉不好的一切。 因为交流,也让男主开始反思,在现场在拍照不断的叩问自己的内心,发现那个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爱我的人都是因为我是自己才爱我,只有这我也才是在热情和激情中。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你不断的像世界发出信号,终有一天伯乐会收到。 女主同样是在“自我治愈,思考后”的男主推动下,实现了再次尝试,这一次成功了。
两个相爱,彼此支柱彼此,彼此都希望对方成功,因为那不仅是你的梦的可能也是我的梦的可能。 女主试镜成果后,一个是确定了可以勇往直前追寻的梦;一个是.......或许可以的梦。 但是两人实现梦想都需要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就不再一起。(这里没看懂,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的,或许是电影的手法)就我而言,结局其实不太重要,他或许是假的。这电影中间的冲突和内心的矛盾的真是才是最重要的。这让你明白什么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大胆、勇敢、热情、激情、你所爱的、坚持,你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你不知道大海里突然飘来什么帆,又何惧呢,过好当下。 我认为最好的爱就是,让彼此都做自己。你认为好的“自己”,你喜欢的自己。
爱乐之城观后感5
《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近两年最好的电影节开幕片。而我,早上10点多抹着眼泪从darsena大厅出来,在颇为简陋的官方纪念品店转了一圈,就又钻进了11点15分第二场放映的等候队伍中。
纵观十几种传统影片类型中,歌舞片可能是最不受观众、影评人待见的一种类型。不知多少人看到电影中的角色突然唱起歌跳起舞就大翻白眼。确实,如果处理不好,在剧情中突兀的插入歌舞场景很容易造成观感的割裂,甚至尴尬。所以在那个歌舞片的黄金时代过后,这个类型始终在走下坡路。2002年的《芝加哥》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几乎已经是该类型的绝唱。最近10几年来,歌舞片已经逐渐走向灭亡,值得拿出来说的无非是褒贬不一的《悲惨世界》。再有,就是贩卖男色的《魔力麦克》了。
而damian chazelle带来了《爱乐之城》,这个在两年前凭借《爆裂鼓手》一片惊艳全世界的年轻人,在自己的第三部电影中使用了更大牌的卡司(emma stone和ryan gosling),和跃升数级的制作规模。且冲破新秀墙,即使在影片后半段逐渐抛弃了歌舞片形式,也可堪称拍出了应该是近十年最好的歌舞片。
《爱乐之城》中穿插始终的音乐类型,也是主角sebastian(ryan gosling饰)所追求的梦想——爵士音乐(jazz),就像歌舞片这个影片类型一样,逐渐走向死亡。而seb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最大梦想就是开设自己的爵士乐俱乐部,并一举拯救濒死的爵士乐。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在高档餐厅弹奏钢琴的乐手,靠着弹奏节日乐曲赚取聊以果腹的小费。
影片的女主角mia(emma stone饰),则是一个四处碰壁的女演员,白天在咖啡厅做一个受尽白眼的服务员,业余时间试镜了无数角色,但无一例外,均毫无音讯。事实上她没有什么梦想,卧室里挂着众多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海报,却连《无因的反叛》都没有看过。和其他3个女孩租住在一间房子,流连于无聊的约会与派对。
因为一段音乐,两人终于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样,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奋斗的理由,他们和其他我们熟知的爱情电影一样,虽然路有坎坷,但还是彼此相爱。
《爱乐之城》是一部足够好看的电影,chazelle抛弃了他在《爆裂鼓手》中备受好评的碎片式剪辑,化繁为简,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辑点,只是利用流畅唯美的运镜来展现。开场的长镜头尤为明显,一段5分钟歌舞长镜头直接镇住了场,行云流水的镜头配合着数次角色的更换,鲜艳的色彩和街头文化的融入更添色不少。虽然回头想来这段与影片主题并无太大关联,但难度极大的拍摄和出色的观感让影片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赢得现场媒体的一片掌声。
《爱乐之城》更是一部足够好听的电影,让我人生中第一次有在影院中只是听着影片中的原声就落泪的体验。爵士乐不必多讲,对mile davis,charile parker戏谑般的致敬定会让很多爵士乐迷会心一笑。john legend的友情出演,为影片加入了融合爵士(jazz fusion)和电子舞曲(edm)的现代风格。而在男女主角的爱情对手戏中,旋律动听的流行乐让影片的好听度再上一个层次。可以说,影片在各个层面上满足了几乎全部音乐类型的乐迷,“爱乐”两字名副其实。
而chazelle在《爱乐之城》中又一次展露出了自己对影片结尾的超强把控力,一段对于整部电影再解构的梦境戏,穿插了众多影史上的拍摄形式,从画面、声音、再到情感三方面冲击,让我两次为了这一场戏泪流满面。
在导演chazelle的处女作《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别为guy和madeline,而这正是雅克·德米的经典歌舞片《瑟堡的雨伞》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在《爱乐之城》中,导演也无处不在的向《瑟堡的雨伞》和那个黄金时代致敬。而这样的致敬,从布景中张贴的海报,到片中影院所放映的电影,还包括且并不局限于《无因的反叛》、《卡萨布兰卡》、《雨中曲》、《黑猫》、《绣巾蒙面盗》等等。两个主角甚至来到了《无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griffith天文台,上演了一出星空中的无重力宇宙舞蹈。
影片分为5个章节,冬、春、夏、秋、再到冬,就如同两个主角的情感经历。而据导演chazelle所说,《爱乐之城》是关乎艺术家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故事。影片也从第三章节起,就将主题聚焦在了两人追逐梦想的过程。生活所迫的seb受到金钱的诱惑走上了商业之路,坚守自己的mia却因为天赋的不足再次失败。
这可能才是导演在《爱乐之城》,甚至《爆裂鼓手》中一直想要讲述的东西:偏执的理想主义者通常都会走向两种结局,一是撞到南墙立刻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墙,而等在最后的究竟是深渊还是辉煌,全凭个人天赋。
即使抛开这所有的表达,只从最肤浅的层面去观赏《爱乐之城》,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电影。绚丽色彩、动人音乐、你可能不会对于影片中两人的情感有所共鸣,但你一定会记住seb和mia在griffith 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会忘记两人喃喃的唱出city of stars的动人模样。
你很难找到一个形容词去定义《爱乐之城》,因为它太过丰富。它关于爱情、也关乎理想;它讲述成功、又不免失败。它是艾玛·斯通的轻吟浅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声哼曲,更是他们两人在griffith公园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义者的奋不顾身,也可以是失败之后的沉沦、振作、再次尝试。它是对歌舞片黄金时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归真的电影本真。
44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