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观察观后感三百字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观察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观后感三百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观察竹子有感
竹子
竹子,一种常见植物,外型美观。一个一个的竹节,细细长长的竹叶,犹如一把剑,枝干不是很粗,却很有韧性,不易折断。竹子四季常青,给人感到无穷的生命力。竹子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它那不畏风雪的精神,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古今中外,数不清的人赞美竹子,诗人赞颂它的精神,画家描绘它英姿,竹子的精神已家喻户晓。然而,当我亲眼目睹它那股“倔劲”时,我才彻底的被它那顽强的精神所折服。
上个星期天,我去拜山,那里有一片竹林。我走进竹林,顿时,一阵风吹来,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竹香,把我心中的乌云都吹散了。翠竹也随风漫舞,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欢迎着客人。我微笑着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份宁静。突然,沙沙的声音打乱了我的思绪,我睁开眼睛。一群小孩正在用力拔着一根竹子,又拉又扯,可是竹子依然没有被弄断,那小孩索性与竹子玩起了拔河,弄了半天,竹子还是没拔下来,那群小孩只好放弃,打闹着跑开了。我不由的被竹子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折服。
当我离开是,我又看了一眼竹子,她又挺直了腰干,在微风中笑着,像是守卫边疆的战士,守卫着这片土地。看到这。我想起了一首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爱竹子美观的外型,更钦佩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与它那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读《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依据毕生经历和研究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作品。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昆虫记》中,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充满爱意地描绘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各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独有的眼光。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书中还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记录了在昆虫世界的漫游历程。与其说是介绍知识,不如说是描述体验。
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性格各异,个个是能工巧匠:蜘蛛是织网能手,黄蜂是凶悍的猎人,蟋蟀是建筑专家,蝉是向往光明的歌唱家。法布尔观察它们的出生、成长历程习性以及婚姻与死亡。
法布尔观察昆虫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引人入胜。比如,他写性格宽厚的蝉好不容易在树上钻了一口“水井”,却被“侵略者”霸占的有趣场景:
那些个子小的为了走近清泉,便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脚,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了,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乱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尘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法布尔在描述他的昆虫“朋友们”时,笔下充满了生动的情趣,同时他能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的错误,并劝诫人们不要想当然地褒贬任何一种昆虫。这样的巨著,只有对昆虫生活有亲眼观察、亲身体验的人才能写出来。
法布尔是昆虫世界的一名最佳导游,把人们引入个生动有趣的昆虫世界,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出一部生命的乐章。
观察蚂蚁有感
“这饼干真甜啊,不知斑点那只小花狗想不想品尝一下呢?”说着我便向地上扔了一块夹心饼干,可谁知它毫不知情地跑去追蝴蝶玩了。“唉,说不定一会就招来了一堆蚂蚁了。”
果不其然,三三两两来了几只“侦察兵”,看它们上闻闻下嗅嗅可真仔细,莫不成还怕有毒吗不大一会,又来了一队秩序井然、浩浩荡荡的小分队,你看看那领头的'大将军可真威风,一声令下后,大家统统按部就班地在自己岗位上发力起来,可这小小的夹心饼干对它们来说还是太重了,像背了一座小山一样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来。
当我正想这小分队会不会就此放弃呢?还是会坚持呢?蚂蚁大军卷土而来,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踏着有力的步子迅速把“小山”包抄起来。我可真想帮它们一把,可惜我连它们的家都不知道在哪,送哪去啊?就在这时,“小山”动了,我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那座会移动的夹心饼干,夹心饼干好像长了脚一样,晃晃悠悠地越走越快,我好奇的目光紧跟了上去,在不远处找到了那座规模浩大的“地下宫殿”。但蚂蚁们似乎并不欢迎我这个跟踪的不速之客,纷纷钻进了“城堡”,也不忘把战利品带回家去。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感叹:你们真了不起啊!
使用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观察表有感范文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时常有“小幸运星”相伴的人。正是这些“小幸运星”把我推到了秀峰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团队里,并使我有机会加入到林湘老师的“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中。
以前,在参加培训或者上网时,偶尔看到过“以学论教”的相关内容,却从没有用心去了解。进入课题组之后,才开始想要了解与之有关的信息。经过对比和学习,我发现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与别人的区别还不小。特别是林老师花了大量心思研制出的这套“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观察表,以其特有的方式指引着老师们的学习和研究,使包括我在内的课题组年轻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成长。
说实话,在没有使用”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观测表之前,作为观课教师的`我基本上是根据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如: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精简、能否吸引我,让我有耐心听完整节课等从总体上作为自己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然后评课时再稍微谈几句自己的观点,以应付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参加课题组后,林老师要求我们听课时用上这些表,说实话,刚开始还有真些不太愿意,觉得既麻烦又复杂。但为了完成任务,也不至于被批评,只能强迫自己“按要求办事”,于是,听课时再敢开小差了。比如在听飞风小学杨风梅老师的《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复习》一课时我就深有体会。课前林老师让我们要用这套表格中的一份,于是我选了表3(教师教学细节记录表)。虽然表格中的内容可以课后再写,但脑袋不能歇着了。这边要把杨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提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忙着写到听课笔记本上,那边马上就想:这个问题问得到不到位,活动设计好不好,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什么帮助。课后,我根据表3上的要求认真回忆和记录了杨老师设计的这样一个活动片段:小卡片找家。学生每人有一张算式卡片,到黑板上找到卡片的位置贴好来,最后贴成一幅完整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然后记录下了“我的感悟”:一、活动设计好,符合低年纪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教学活动在小朋友帮卡片找到家之后就结束了,是否可以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行或一列算式读一读、算一算,更直观的感受到表中隐藏的规律,把活动用好、用透。同时,针对本节课的“课堂亮点”、“存在问题及建议”也做了相应的记录。当我把表交给林老师后,发现自己心里居然有了一丝丝“得意”:只要认真听课,用心去体会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就会对这节课有一个新的、完整的感受。
有了与观察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后用起来就熟练多了。在每一份表都用过几次之后,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做到“手中无表似有表”,也就是说,会根据观察表中的内容、思路去评价一节课、欣赏一节课。不再有对观察表的“应付”心态、不再有对观察表的“厌烦”心理、不再有对观察表的“冷漠”对待,居然还羡慕起上课的老师来。心里常常在想:如果林老师要求我上这么一次课就好了,真想看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提问、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配合等等会被老师们以怎样的文字记录在这套观察表里。因为我非常想知道,在十几个老师们的眼中,我本人、我的课堂、我的学生们会有什么不同。我真的很期待,你呢?
20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