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观后感 > 观后感
栏目

连续剧观后感(4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热度:21

【导语】连续剧观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连续剧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连续剧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连续剧观后感

【第1篇】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宏大题材、高远立意、顶尖阵容、精良制作上的四大看点,将点燃大国豪情,带领观众走进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及抗美援朝运动,展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以及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崇高风范,讴歌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为代表的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难、不信邪,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改变中国命运,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总台出品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则以宏大的气势和格局,填补了荧屏空白,极具“历史美学品格”。该剧以国际视野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热情讴歌了英雄儿女,旨在弘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势下,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重大历史事件。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如今,《跨过鸭绿江》将让历史观照现实,激发观众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党爱国热情,有力地弘扬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传递“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的价值观,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世代发扬、历久弥新!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2

追忆“正义”之战 坚守“正义”之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年前,一支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唱着正义歌曲,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征程,御外来强敌,扬家国威名,打响了一场抵抗霸权欺凌、捍卫民族尊严的正义之战。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风雨70载,弹指一挥间;追忆70载,多少艰辛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强调,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望正义,无问西东。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终保持浩然正气,不惧狂风暴雨,不畏山高路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让“正义之道”薪火相传。

勇斗争,扬正义。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义旗,奋起抗争,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夺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各样的要挟威胁。“人间正道是沧桑”。广大年轻干部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涵养敢于斗争的政治本色,锤炼敢于斗争的铮铮风骨,切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敢担当,讲正义。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破坏人类和平的嚣张气焰,为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拼来了山河无恙,换来了家国安宁。革命战争年代需要担当,新时代更需要担当。在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正义力量,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勤学习,树正义。《荀子·儒效》倡导“不学问,无正义”。正义感正是来自源源不断的学习,来自革故鼎新的认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立足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科学研判,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正义之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重公道,有正义。“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美帝国主义逆历史潮流而动,恃强凌弱、侵略扩张,把战火燃烧到中朝边境,必然不得人心,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人间自有公理,公道自在人心。年轻干部一定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正气之源、处世之要,把公道放在心里,把正派作为标杆,在工作中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夹带私人感情,对任何事情都出于公心,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真正以公心换公信、以公道促公正。

多奉献,守正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民族正义、为了世界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筑就了精神丰碑。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无数革命先辈正是源于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情感、对事业的执着,默默地发挥着光和热,付出着心血和汗水。对事业不求回报的挚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广大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自觉地把无私奉献作为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坚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以建功必定有我的志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伟大而正义的事业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3

“四个无论”呼喊新时代“无畏”战士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连提四个“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四个“无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援朝英雄的民族风骨,也寄希望于新时代的建设者、奋进者——赓续抗美援朝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姿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无畏“山高”,锐意开拓,做智勇双全的战士。70年前的那场战争,条件极为艰苦,敌我力量极为悬殊。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志愿军战士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机动战术,迅速改善装备、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能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创造出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新经验和新战法。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特区建设者为代表的开拓者们摸着石头过河,敢闯新路、勇立潮头,在重重困境中拼搏出一条光明大道,在探索创新中寻找到正确答案。今天,内外部环境的压力交织,难啃的“硬骨头”很多,既要冲锋陷阵,也要运筹帷幄。但只要中华民族破旧立新的智慧不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守正创新、奋勇向前,就能攻坚克难,开创战无不胜的新局面。

无畏“路远”,众志成城,做勠力同心的战士。毛泽东同志曾揭示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真理在每一项伟大事业中能得到充分的印证——朝鲜前线的胜利,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积极响应;我国全面小康的实现,需要万千家庭同心协力,汇涓成海;中国梦的实现,更须和衷共济,接续奋斗。伟业由英雄引领,而历史靠人民创造,无数矢志不渝的个体诠释忠诚、彰显执着,方能建立不朽功勋。正因如此,更应将“发展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谨记于心,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共同擘画共和国的壮美蓝图。

无畏“水险”,胸怀大义,做舍生忘死的战士。忆往昔,朝鲜战场上涌现出“将不畏死,兵不惜命”“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的壮烈景象,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立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看今朝,“舍小家为大家”的抗疫精神何不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续?不怕牺牲,向死而生,无数冲锋陷阵的抗疫英雄,何不是以“慷慨舍身”的外化行为,淬炼出“为国为民”的内在本质?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或是筚路蓝缕的创业时期,还是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都需要无畏的“逆行战士”,怀“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

斗转星移七十载,神州大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深深熔铸进中华民族的血脉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忘强国之志,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尖刀战士”。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4

用抗美援朝精神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

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时代发扬。

70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经历近代百年的战争后,百废待兴、百废待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的严厉警告,肆意越过北纬38度纬线,侵袭我国东北地区的领空、领土。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中国经过仔细权衡战略形势后作出了支援朝鲜的伟大抉择。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武装到牙齿、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殊死对抗。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在风霜雨雪中毅然前行,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

这是一场正义之战、和平之战,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197653名中国人民战死朝鲜,涌现出一批批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有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忍受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等大批战斗英雄。英雄们用他们的英勇顽强、壮烈牺牲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英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英雄们这种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责任与担当正是中华民族血性的显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同仇敌忾、保卫国家和建设的决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中国的大国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和平的意志和决心,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地挺胸抬头站起来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70年的栉风沐雨,70年的风雨兼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黯然失色,在岁月的长河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的中国人翻山越岭,闯关夺隘,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抗美援朝战争为祖国换来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铭记英雄。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要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顽强毅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要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初心勇挑重担、敢作敢为,要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本思想,带领中国人民一起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5

做新时代“打工人”

最近,“打工人”一词走红网络。这个称谓,在平凡中透露着追求,于辛酸里表现出倔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了一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们要以英雄为榜样、以模范为标杆,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做信仰如磐的打工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始终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密切协同作战,顶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克服了高山、严寒、后勤供应紧张、常常缺衣少食、武器比较落后等种种困难,拼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岁月静好。如果说志愿军战士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那么“坚定的信仰”,就是这个“特殊材料”的重要配方。“志在顶峰者,不会半坡退却。”信仰坚定了,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锁定方向,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在培植精神家园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以“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坚毅,“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接好历史接力棒,跑好我们这一程。

涵养亮剑强敌、沉着应战的坚毅品质,做意志坚定的打工人。“狭路相逢勇者胜。”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抗美援朝战场上,26岁的邱少云为了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以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惊世之举,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收录了一首诗《油污衣》:“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白衣纯白干净,倘若沾上一滴油,哪怕洗尽千江水,也难以回到淳朴的本质。“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当下,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让人的欲望膨胀,多元文化的影响也让价值观趋向多元,一些干部上班期间炒股票、玩游戏、看电影的“迷惑行为”屡见报端,暴露了其理想信念的沦丧、宗旨意识的弱化以及党性意识的淡漠。党员干部一旦意志消沉,思想阵地就会杂草丛生,庸俗消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党性意识就留下一道阴影,党纪国法就被践踏一寸。《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处长”,因为没有抵挡住商人的一次宴请,一步步打开了贪欲的阀门,最终走向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党员干部一定要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时刻加强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多问问公与私、荣与辱、对与错,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办每一件事都要有“捻断数根须”的谨小慎微,每一次用权都要有“扣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一丝不苟,防微杜渐通盘考量、反复计较算清账本、持之以恒扭紧阀门。

涵养机智灵活、富于创造的打赢勇气,做斗争坚决的打工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胜强敌,离不开排除万难、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战斗精神,也离不开行动中的灵活处理与战法运用中的创新发展,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以近战、夜战、坑道战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我们深切感受到“有一种安全叫‘我在中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有严峻复杂的世界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多元多变的思想潮流。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越是承平日久,越要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勇于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摆脱惯性思维束缚,坚持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勇于开拓、大胆干事,既敢闯不合时宜的“禁区”,敢涉前人未曾进入的“盲区”,还敢破矛盾交错的“难区”,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跨过鸭绿江个人感悟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观后感

【第2篇】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

经过记过难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读完了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页,古人说开卷有益,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已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梦幻中,绊缠绕,头脑中难舍难弃,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激起无数涟漪,荡起层层波澜。

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带领一家人,从贫穷“饿着肚子劳动”过日子,一年一年长大,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田润叶“忍泪分手”,同爱人秀莲相亲相爱成为眷属,艰难过日子,并肩携手,为脱贫致富,不畏艰苦辛勤劳动的经过,深感生活的艰难人生坎坷。

以其弟少平为中心所牵扯的周围一群人和场景,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和蔼可亲的曹书记一家人,充满田园风格的信天游,活泼热情的金波一家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活泼潇洒,温柔体贴的田晓霞的不幸早逝,遗留下的古塔山杜梨树下的盟约,几经海誓山盟梦幻亲爱的人就在身边。“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远去,消失。”令人心碎,茫然之余,深感人生短暂,生命可贵爱情伟大。最后放弃了多情贤惠的美丽姑娘金秀的爱恋,同师傅遗孀惠英嫂的结合,高尚的人品令人佩服。

作家在作品中,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怎样生活,“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的与所爱的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

合上书卷轻轻思考,虽然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不顺心,饱受世俗偏见不公平冷遇,与书中人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那茫然的心灵深处“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勇敢投入生活,潇洒看尘世平平常常过一生。

正像歌中唱的那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困难的挑战,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地拼搏吧!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2

路遥的代表作有两部:一部是1982年的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了在时代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双重影响下,农村知识分子高加林的痛苦和悲剧,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在文学史上评价很高;另一部便是1986年开始发表的长篇史诗巨著《平凡的世界》,继续考察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在改变命运过程中的悲喜苦乐,被无数人奉为成长励志的“圣经”。

对这种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可谓是一把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双刃剑。一方面因为有深厚的文学做基础,只要不出现大的偏颇,质量不会太差,同时不用刻意宣传就能引起收视关注;另一方面由于观众对小说太有感情,所以容易挑毛病,造成吃力不讨好。

而毛卫宁执导的这部电视剧,尽管还是没能透彻地传递出路遥小说那种悲悯和人文气质,在改编、造型和叙事上存有诸多争议,但基本还是完成了从文字叙说到影像呈现的任务,营造出了浓厚的感染力。

从剧情上来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化繁就简,以颇具代表性的孙少安、孙少平和田福军三个人物为主来结构情节,舍弃了与主线关系不大的其他人物,或者把小说中几个人的性格组合在一起,形成电视剧中的一个人,比如田润生这个角色就有很多原著中金波的影子。

而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上,该剧还是迎合了当下整个国产影视剧的趋势,加重了爱情戏在人物命运中的份量,以至于前半部分的叙事基本以少安和少平的爱情经历为主,他们都彷徨在一段三角恋关系中,品尝着炽热的情感在面对生活残酷时的无奈。

不管如何,距《平凡的世界》小说出版近三十年的时间后,终于有了电视剧的改编,已经算是一次进步和成功。相比荧屏上那些日夜不停播放的抗日神剧来说,该剧无论在创作质量还是对观众的正面影响上都要优秀很多。

借剧中田晓霞送给孙少平的话来说:“只有永不遏止地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地凋谢。”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也要有始终不放弃的态度,即使正在咀嚼的是黑面馍,也要从中品尝到白面馍的味道,因为苦难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3

一直以来我偏爱看一些死去的人写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书或散问或笔记至少经过时间的筛选,到现在都能存在就是一个证据。所以较少看现代的,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下有幸阅读了《平凡的世界》后,虽谈不上荡气回肠,却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们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不平凡,不简单的,是人,是我们自己^

路遥用深厚的基础,描绘了多个人物的性格,不失客观地书写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各种小人物闪烁的人性光芒,我无心去理会别的,使我震撼的,是孙家两兄弟,和他们的恋人,农村与城市双重撞击下的各种美德。

无疑少安与少平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读一样多年的书,他们的各方面几乎是惊人的相似的。但是命不由人,少安13岁就开始了当时看来永无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在大哥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就是因为读完高中!他们的人生观在几乎相同的时候又几乎完全不相同!少平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他与钱财无关,与前途无关,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只是不甘心一辈子与土地依伴的心理,这是我的理解,因为我自己正处在这样的挣扎。路遥写得如此深刻,写得如此真实,身为80后,不看<平凡的世界>;,实在是一种遗憾。这句话可能有广告的嫌疑,呵呵。

少安是一种比较老成的性格,这是由于他身为兄长的一种天性。当了老大,血液里总有一种照顾小弟小妹们的情感,我家族的大伯当年也是如此,少安!就象我父亲的义弟,我的叔叔,他们这类人,勤勤恳恳,不怕苦吃,只为了家里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自己,无所谓。他们可以说是自私的,因为他们只为了家人,亲人。他们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寻找。少安面对爱情时的退缩,胆怯,可以说是理智的选择,虽说贫富悬殊已不是问题,可是要看你悬殊到如何的境界。我不可以想象润叶可以象秀莲一样下地干火,烧砖,磨满手老茧,整天灰头土脸,少安如果与润叶结婚,幸福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

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无数,辉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缤纷至极,让人恨不得一个一个地读到骨子里去。强烈推荐。特别是少安与少平,或许能让我们懂得,人,为什么活着。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4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成千上万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遥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喧嚣浮躁,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怀揣着梦想追求着自己的快乐生活,而快乐与否往往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人应该活得乐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用更广阔的眼界去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才能不至于将自己囚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人生才是更加充实的。这样对人生才能更有独特的理解,也才能豁出自己的个性来。也许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琐碎的事,不公平的事,可是只要我们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会选择与放弃,学会善待自己,那么我们就会从中体会到快乐,所谓日升日落,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为何不欢欢喜喜地去面对每一天呢!

希望我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让大家以一种愉快地心情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有苦难来临,我们也要支撑起自己弱小的双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毕竟这就是人生,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都在期盼一个美好的明天。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5

《平凡的世界》——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天小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划到了极致,而且我自己就感觉我就是孙少平身边的一个人,一个默默关注它的人。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们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第3篇】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

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1

最近我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在网上观看了30集电视剧《全家福》,感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剧中的两个家庭组合成了一个“小分队”,七口人六个姓,从此开始共同走上了一段既充满温馨、又饱尝艰辛的人生路。

我竟然迷上了这部电视连续剧!或许很多了解我的人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我是最不喜欢追连续剧的了,可现在为什么变得这样迷恋连我自己也有点搞不清楚了。或许那就好像某个人所说的那样,因为现实生活中缺少某种东西,所以就想办法在虚拟的世界里补偿吧!其实有时候觉得看电视剧除了可以消磨时间之外,真的还可以让我在心灵上有很多震憾和感触!……

30年前,某小城的纺织女工张红秀与退伍军人周天平在患难中结为夫妇,在这个大家庭中,随着年代的更替,围绕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生活中的繁琐之事,每个成员的不同个性在相互冲撞着,由此繁衍出一个又一个冲突,其过程和结果有时候令人啼笑皆非;而正是由于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善良,使得这一家人在磕磕碰碰中一步步走得更近,他们相互温暖着、搀扶着、鼓励着,步履艰难走到了今天。

这部电视剧的结尾也很完美,80岁的老奶奶也有了新的工作,当上了红秀养老院的院长,那个开心的镜头让人回味。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从生活中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善良、宽容、健康和爱才是最为宝贵并值得永远坚守的财富,才是真正意义的“全家福”。

我是一个喜欢怀念的人,总是纠缠在回忆里,无法将心挪移。在每一次提笔想要写下感触的时候,总喜欢为自己沏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绕在我的身旁,让我的思绪随着这清新的香气,萦绕出属于那份心灵悠然的静谧。

我总在回味着曾经的美好,总是在过去的时光里走不出来,因为我可以在夜阑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想念。当一个人拥有了一份思念和幻想,也不失为一种愉悦和欣慰,如果没有牵挂,那么,生存也就变成了机械。

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2

3月1日晚上7点30分,在我局的统一组织下,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观看豫剧《全家福》,接受了一场生动而又深刻的廉政教育。

该剧讲述了归国留学生韩琳琳回国结婚,却恰逢担任常务副市长的父亲因经济问题被“双规”,爷爷珍藏多年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出了一个农村家庭两代人令人感叹的奋斗史。一个曾经让这个家庭引以为豪的成功典范,却在金钱的诱惑下跌入了-的深渊。巨大的震动和落差,引起了韩琳琳痛苦的反思及追寻。

当演员们唱到“功是功,过是过,查到谁都不留情时”、“在反腐败的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时,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交音乐都淹没啦。最后,老父亲训斥儿子“国家提拔你当干部,你偏给国家坏良心;百姓抬举你担重任,你坑百姓不算人”,唱出了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的深恶痛绝。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全家福》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洁身自好,守住底线,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到问心无愧,坦荡做人。在工作中一定要牢记责任担当,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主动防范、堵塞各种制度漏洞而不是放任或者故意钻制度的漏洞,小处着眼,防微杜渐,筑牢思想和行动的防线,不给任何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监狱里深深地忏悔,留给亲人的只有深深的伤痛,每个人都应该警醒。

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3

孔圣人《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一千多年后,我们重读三字经,仍然觉得此言真理所在。人的各种欲望,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所造就的。

4月18日周六下午,笔者在北京梅蔺芳大剧院观看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大型现代廉政豫剧《全家福》,剧场内掌声不绝,很受教育,对人具思想和灵魂震动很大。在党和国家深入进行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演出大型现代廉政豫剧,很有说服力和震慑力。也能教育一批被社会大环境影响,而心旌摇动、不能自己的干部,让其心归原位,重思为国、为民之策,共谋国家强胜之计。

大型现代豫剧《全家福》是由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直机关纪委、河南省直工委、河南省文化厅、河南豫剧团承办,河南豫剧三团排练演出。此剧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手法,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呼应了当前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大潮的总形势。该豫剧从一个家庭切入,深刻揭露批判了腐败分子给社会、给人民、给个人家庭带来的惨怛。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分子,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社会矛盾上升。用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话说“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廉政文化精品力作”。演员们精湛的演出技艺,使剧中人物刻化得惟妙惟肖,真实感人,笔者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剧中讲述了海外留学的韩琳琳回国结婚,恰逢担任某市副市长的父亲韩英杰,因经济问题被纪检部门“双规”,爷爷从乡下带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出了一个农民家庭令人感叹唏嘘的奋斗史。故事讲述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韩长路老人,膝下一双儿女,女儿和儿子学习都非常用功,而且女儿读小学和初中在学校成绩排名第一,由于家庭困难,供不起2个学生,韩老汉由受男儿传家封建思想的影响,决定让女儿肆学,让儿子韩英杰继续留校读书。为不能继续读书,姐姐哭得感天动地,小小年纪,便担起了家庭重担。儿子韩英杰也不负众望,经过十几年勤学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全家人为这张来之不易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悲喜交加,一家三口,捧住录取通知书照了一张全家福。韩英杰上大学期间,姐姐在劳动中因事故不幸牺牲,韩英杰忍住失去亲人的伤痛,读完了大学。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韩英杰,为了报答父亲和姐姐的养育之恩,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走上了工作岗位,刻苦勤奋,一丝不苟,工作业绩很好,受到组织和领导的赏识,也从一个普通职员,逐步提升为某市副市长的领导岗位。在社会大环境影响和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韩逐渐失去了警觉,当初励志奋斗、报效祖国的初心被淹没。开始追求个人享受,忘记了父母和亲人的嘱托,忘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忘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滑向了深渊,由人民的功臣沦为人民的罪人。

记得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难处。韩英杰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他的腐败贪婪,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推向了悲惨的世界,而且,因为他的不负责任和过错,又给无数因拆迁拿不到补偿的家庭带来了痛苦和悲惨。

初心,不只是善良,还有奋斗精神,远大的理想抱负,这种心境,是由亲情,友情、师生情,感恩之情,组织的培养共同冶炼出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有的经过各种历练变得更加坚固而强大,有的就向被风折了的花枝,黯然失色。韩英杰就是一位没能守住初心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担负着组织和人民托付的重大责任。领导干部的不负责任,不但对自己造成伤害,对家庭、对组织,对人民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道出了培养造就一个人才的不易。每当一个腐败分子被揪出来,大快人心之时,也引人深入思考,仔细一想,损失最大,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组织,几十年培养、教育一个领导干部,一夜之间被权力、金钱、美色、享乐主义的炮弹所击中,经济方面的损失不说,对组织的形象影响多大呀!农民种树时,为了保证树木健康成长,不受外界的影响,年年都会为树木进行修枝打权,确保树木不受枝权干扰,一心向上,确保养料输入树木主干,为其生长助力。培养一个人,要比种一棵参天大树难十倍。所以,更要精心呵护,认真修剪。提拔一个领导干部,从以开始就要切实认真负责地去考察,而绝不能走过场,送人情。上升到政治高度来讲,就是要替人民负责,从党长期执政理念出发,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去考察考核一个干部,意志不坚强,信念不坚定的干部坚决不能提拔使用。从个人来讲,不论权力有多大,只要心中装着人民,装着党的光辉事业,守住初心,无论是糖衣炮弹间或是山呼海啸都不会为其所动。

交通部门提醒司机注意安全有一句话“亲人盼您归”。幸福的标准不是拥有金钱的多少,而是家庭成员的健康和睦。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都要从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想一想出门时,亲人的期待和嘱托,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孝顺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忠于国家和民族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会做出错误选择的。为了您的全家幸福美满,为了党的光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坚守初心,不懈奋斗,为前人增光,为后人铺路,每一个人肩负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每一代人肩负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伟大的中国梦,会越来越辉煌,越做越壮丽!

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4

6月1日,一部以宣传廉政建设为主题的大型现代豫剧《全家福》在阜阳大戏院上演。省委第七巡视组组长张正耀、市人大会主任亓龙、市政协主席耿玲、市委副书记叶露中、省委第七巡视组副组长李东亮,市领导卢仕仁、余向东、-伟、汤春和、刘立兵、李光、王厚亮等到场观看演出。

《全家福》由河南省纪委联合河南省直工委、河南省文化厅共同打造,河南省豫剧三团具体承演。故事以一张全家福照片为主线,以一个家庭两代人令人感叹、唏嘘的奋斗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在海外留学的韩琳琳回国结婚,却恰逢担任常务副市长的父亲韩英杰因经济问题被“双规”,一个曾经让家庭和亲人引为骄傲的“励志明星”、“成功典范”,却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跌入了贪腐的深渊,巨大的震动和落差,引起了韩琳琳痛苦的反思和追寻。该剧以独特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充分表现了腐败罪行对人民群众的深重伤害和当事者家庭亲人付出的惨痛代价,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

15时整,时长约两个小时的《全家福》正式开演。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全家福》是一部触碰心灵的作品,看后内心深受震撼。颍上县县长窦灿辉说,党员领导干部若在贪欲面前失去控制力,势必会走向人生的反面,留给家人无法磨灭的伤痛。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珍惜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牢记“三严三实”教诲,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市妇联副主席高颍利也表示,当事人的贪念私欲让“全家福”跌入了“全家苦”、“全家哭”的结局,整部剧耐人回味、令人警醒。而探究当事人蜕化变质的原因,其家人也担负了一定责任。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名节,不断加强家风建设,让家庭成为抵御消极腐败的“防疫站”,让良好家风涵养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用清正廉洁守护好“全家福”。

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5

说实话,作为“80后”的我,很少有机观看话剧表演的机会,观看豫剧这种戏曲种类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今年4月17日,在直属机关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我与局机关其他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大型廉政话剧《全家福》,“反腐题材+传统戏曲”的“混搭”,一方面为反腐倡廉宣传提供了新的形式,并刷新了我对传统戏曲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是对观看观众的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警示教育。

《全家福》是由河南豫剧院三团集合全团最优秀的演出创作团队所精心打造的的一部廉政警示教剧。该剧情节生动流畅,紧扣当前反腐倡廉主题,具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强大的心灵震撼力。剧中的主人公韩英杰,出身贫寒农家,背负着父亲和姐姐的期盼、付出与牺牲考上大学,通过自己努力,一步步从基层摸爬滚打走上了副市长的领导岗位,但就在即将提拔为市长的时候,终因贪腐问题被调查、双规。韩英杰政治前途的断送也断送整个家庭的美好和幸福: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女儿与未婚夫分手,妻子精神失常,年迈的老父亲也经受不住打击而撒手人寰,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幸福家庭就此堕入深渊。

时下,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换档的“新常态”,而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零容忍”反对腐败已成为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当前,反腐败进入治标关键期和改革深水区,腐败滋生漫延的土壤依然存在,腐败易发多发高发频发的问题依然严峻。廉政警示剧《全家福》恰到时机地吹响了新一轮反腐败斗争的号角。观看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反思之后,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是反腐败斗争要警钟长鸣,扎紧廉洁从政的篱笆,从点滴处着眼,坚决与贪腐堕落划清界线。剧人主人公韩英杰起初也是对送礼行为坚决说不,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其堕落也恰恰源于小红包和小礼物,直到后来欲壑难填,数百万的贿赂他也欣然接受,这正是温水煮青蛙,饮鸩止渴的一个典型实例。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反腐倡廉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时刻牢记底线思维,坚守党员的道德底线,坚决不碰触党纪国法的高压线,自觉把把防腐拒变融入自己工作生活之中。

二是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守得住清贫,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告诫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过分看重个人手中的权力,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等物质利益和金钱的利诱,一步步滑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剧中人韩英杰,没能守得住清贫,以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交换,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私利,以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为女儿出国攒学费和生活费等种种借口,大肆收受贿赂,甚至在接受纪检部门审查之时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所谓“功劳”。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做人民的公仆,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从思想根源上杜绝“金钱万能论”、“灯红酒绿”等腐败侵蚀。工作上有了成绩,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当作追名逐利的踏脚石。

三是加深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权力监督的理解,“有权不可任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幕徐徐拉开的历史性时刻,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也将会更加凸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将成为一种新常态。通过法治建设,要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不能再“任性”,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反腐倡廉大环境,同时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有效保护。剧中人韩英杰的堕落始于其所分管的城市基建领域巨额的利益输送。试想如果城建招标相关法律程序完备并且被严格地执行,韩英杰手握的行政审批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各方力量的有效监督,也许他仍然是一名勤劳肯干、年轻有为的好干部。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通过艺术家们的再创造,这一反腐的典型案例摆脱了通报式的“干巴巴”,获得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效果上也更上一层楼。眼下,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正在协调推进,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在反思之后更应把注意力放在身体力行上去,从思想上坚决与贪腐堕落划清界线,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政绩观,具备自觉维护法律并严格依法执政的意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实干苦干,稳扎稳打,为国家的防震减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

电视连续剧观后感范文

【第4篇】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

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1

读完《红楼梦》,千百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

喜,为宝玉黛玉迎春等人一起放风筝时的快乐;那欢声笑语能飘出去好几公里,与散发着淡香的海棠融为一体。姐妹们好久没有那么快乐的团聚了,个个都剪了风筝线放走晦气,此情此景,似掬一捧如水的柔软于心间,阳光温淡,岁月静好,只希望时光在这一刻停泊。

怒,为薛姨妈的计谋;看似慈祥,内心波涛四起,凶猛的如一只恶虎,不仅想争夺二奶奶之地位,还假意劝说把黛玉许配给宝玉,却用她的一言一行悄悄地将宝钗向宝玉移进,把宝钗插入她们之间。可知,黛玉和宝玉是相互依靠的灵石和仙草,从小又一起长大,深情厚谊。将他们分开,不知道要哭倒多少座长城呢!黛玉化作香魂,跟薛姨妈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悲,为黛玉的死;她流过那么多泪,有一大部分是因宝玉:宝玉惹她了,宝玉和其他人玩耍时吃醋了……最重要的是,宝玉和宝钗结婚之时,可怜黛玉泪都流干了,血都止不住了。回想起父母双亡,和宝玉打闹时的时光,加上重病在身,身体薄弱,就这么断了气。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才貌双全的美人——林黛玉,就这么烟消云散。

红楼的梦,是一场五味杂陈的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的背后,是红楼曾经的辉煌,是作者曹雪芹经历过的起落人生……

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2

划几许流光,落几许苍凉,一世繁花似锦,奈何离散使人伤。情太真,意太浓,红楼一梦,惹人怎敢忘。

《红楼梦》既是女子的歌颂,却又是女子的悲剧,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巨著,在以往的中国你,古典文学中尽管有许多美丽的女子形象被塑造,但最高也不过像《牡丹亭》这类,敢于为自己的爱和幸福而斗争的“女子觉醒”形象,而红楼梦中却带来的是全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对女子的尊重,就像曹雪芹本人所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依他所想而写,也因此写出了不朽。

《红楼梦》是对女子的颂歌,赞美黛玉“世外仙妹寂寞林”宝钗“山中高土晶莹雪”,湘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寄月光风耀玉堂”,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孤僻世罕见。”……但又是女子的悲剧,含恨结郁而死的是林黛玉,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执,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而死的是贾迎春,远嫁他方的是贾探春,对人生悲观绝望而出家的是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含冤而亡的事秦可卿和鸳鸯,被强盗强抢去的是妙玉……她们都是“红颜薄命”是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悲剧震撼人心,使人荡气回肠,不仅仅写了一群青年女子的毁灭,也写了整个贾府的衰落。许多人曾说这就是整个封建社会衰落的象征。但从精神上、思想上,却是因贾宝玉,这种新思想人的出现,宣诉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性,这才是封建社会衰落的真正预兆。

宝玉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封建社会末期孕育的一个“新人”,他尊重女子,爱惜女子,她从小就宣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尊敬每一位女子。鲁迅就曾深刻的指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意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也。”他爱惜他身边的每一位女子。把她们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关心注念中,几千年来被否认的女子价值,仅在宝玉眼中充分反映,几千年来被遮掩的女子悲剧,也仅宝玉眼前展开,所以鲁迅又说;“悲凉之物,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着,独宝玉而已。”

云卷云舒,踏遍世间繁华,风气风停,荡涤红尘烟波,昔日纵使荣华再过,到头来,不过一梦而已,终究曲了人皆散,究竟谁奏的挽歌?又该为谁悲伤?红楼一梦,阅尽世间沧桑!

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以梦为题,书中关乎梦的描写大都起到暗示隐喻的作用,梦境对应着现实,暗示着大观园中小姐丫鬟的命运。《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了十二首曲子,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第三首即是《枉凝眉》。全书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中众多青年男女的可悲命运,写出了没落社会对人的心灵的束缚和摧残。正如歌中所唱“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两人既可说是有缘又可说是无缘。无缘,此生却又相遇;有缘,却又不能在一起。正如水中月、镜中花,是虚无缥缈的。只能为这段无望的感情流泪。

赏析红楼,自然要从人物开始说起。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有时虽然娇气、刻薄了一些,但想想她的身世,失去亲人,成为孤儿,自然养成了她事事敏感的心。进入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做错一星半点,招人耻笑,这更说明了黛玉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孤自一人,寄人篱下,也难免会有孤傲的性格。

黛玉的文学修养也是大观园中无人能及的,单单是平日说话也是需要再回想一番。“我平日和你说的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快!”这本是黛玉说雪雁,其实是奚落宝玉才听了宝钗的话,不再和冷酒,一语双关,委婉的的表达出来。葬花时,见花从枝上落,常人觉得这只不过是寻常的自然景观罢了,而黛玉却将自己比作那些花儿,由一曲《葬花吟》抒发了黛玉内心的悲苦及其高洁的志趣。每每读到这里都会觉得,这落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她的高洁的命运,也最终像那些花儿,随风飘散,可悲!可叹!

黛玉的结局虽以悲剧结尾,但她曾经毕竟去追逐过她的幸福。可书中另一主人公薛宝钗,虽已是宝玉的妻子,但她终究得不到幸福。她是大家喜爱的对象,但没有为自己活过。宝钗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世故、圆滑、虚伪、奸诈,无情、冷、会做人、善用手段,都成为薛宝钗这一形象的标志。可是像这一段: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也许人们会说她虚伪,但是宝钗博得老人开心,也许是一种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表现。她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在看待宝钗这个人物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先辩证的看待封建道德,再来判断。

红楼一梦几多愁,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大观园的最后结局竟是如此下场,在为宝黛的凄惨爱情而叹息时,更应该叹息封建社会的悲凉。成由勤俭败由奢,昔日大观园中的繁盛景象,如今不会再有,

封建贵族生活的奢侈、腐朽也不会再来。

合上书久久不能平复,每读一遍,那大观园中的昔日往事都浮现在眼前。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4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5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此书是在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完成的作品,该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主要资料,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构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连续剧观后感

《连续剧观后感(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