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观后感 > 观后感
栏目

72昼夜观后感(6篇)

发布时间:2023-02-21 热度:81

【导语】72昼夜观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6篇优秀的昼夜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72昼夜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72昼夜观后感

【第1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300字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党中央毛主席让周恩来从贵州赶赴河北去调查基层实况。可河北的公社主任郭凤林不愿让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这令人揪心的真实状况,采用欺上瞒下的方法,不让干部群众讲真话,甚至对亲爹隐瞒总理来视察的消息。

总理明察秋毫,十分清楚基层在弄虚作假糊弄自己。他深入底层访贫问苦,结识的穷朋友张二廷终于坦露了真情,而犯下大错的郭凤林羞愧万分……

这部影片中那一幕幕穷苦印记,都让我十分揪心,也十分震撼。那时候新中国刚刚起步建设不久,又面临三年的自然灾害,那时全中国都没有饭吃,过困难日子,只能吃米糠和树皮,这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可我们现在仍在抱怨生活,想一想过去,我们不知有多幸福!

所以,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要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过去!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代!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300字

【第2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革命影片,我不由得对这位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民公仆”——周恩来肃然起敬。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主要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饥荒遍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濒临崩溃的边缘。党中央毛主席通过紧急蹉商,委派各级领导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实地考察。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的陪同下,来到了困境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公社主任郭凤林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令人揪心的真实情况,他采用欺上瞒下的手段弄虚作假,最终被总理识破了,而自知犯下大错的郭凤林羞愧万分。

当我看到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接待他,准备了一盘红烧肉,而公社大食堂里正在给社员们做着难以下咽的树叶稀饭,面对基层干部进屋吃饭的盛情邀请,周恩来总理却将已跨过门槛的脚收了回来,他转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时,感受到周恩来总理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打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使我想到,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赖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我们应把这份党和群众的真情一起传承下去。”是啊,这位“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着想,关心人民,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看到周恩来总理早晨与农民妇女们一起种南瓜,被农民“教导”。晚上,突如其来的暴雨,猛烈地冲刷着脆弱的秧苗,全村人民都在大雨中努力着,我们的周总理不顾疲惫的身子,刚刚大病初愈的他就闯进了风雨之中,细心的他完成了工作后,又在厨房为村民们熬着姜糖水时,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个为官清廉正直,时时处处都想着人民的总理。”是啊,身患重病的他仍是一心想着人民,想着国家,这着实令我感动。

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战士;这位出口成章的外交官。他把自已的心血全部浇灌在了他所热爱的大地和山河,他的高尚情怀和赤子之心永远深受人民的缅怀与爱戴。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周恩来总理为人民服务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位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爱戴!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00字

【第3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650字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650字

前几天,在课余时间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以上世纪中期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难为背景,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深进革命老区调研与当地农民相处的四个昼夜发生的感人故事。

周总理走进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线路的具体实践,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此进程中,非常值得我学习和鉴戒。

周总理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工作不走过场。我们在工作中,要经常与学生、学生家长及老师们交流、沟通,在工作中,不走过场,要扎扎实实,用心与学生沟通。要时时记住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究竟是为了谁?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一个的学生,我们要让他们考上大学,要让他们优秀,要让他们成功,但我觉得,我们更要他们幸福。我个人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有句话流传很广:“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我觉得,我们当老师的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学生。

周总理态度恳切,勇于承当责任。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周总理一点也不寻觅借口,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是啊,在我的工作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去帮助他们,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去做总比不做强,比如高二体艺班同学,数学基础大家可想而知,现在,他们的数学仍然很差,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他们说以前是从来不学的。咱手把手地教,弄懂一个算一个,多懂一个是一个。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学生文化成绩不好,但他们懂礼貌,做事踏实、认真,愿意为集体牺牲自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勇于担当。当然,这与班主任胡远梅老师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有人可能不以为然,但走自己的路,让你去说吧。

总之,看了这部电影,收获颇多。向周恩来总理表示深深的敬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650字

【第4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5篇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1)

“公而为民,官而不显”“勤政为民,廉洁为政”是周总理令人最深刻的个人写照。做人民的勤务员,心中要始终有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的衣服上时刻紧扣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胸章,也始终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看纪实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被他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所折服,知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

他对自我工作的定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勤务员”,一名能够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党的普通干部。在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甘苦,不搞特殊化,注重工作方式,实事求是重调研,时刻把群众的酸与苦记在心中,殚精竭虑,苦撑危局,扎实稳步推进工作不断前进!

一个真正的人民“勤务员”,必定是时时刻刻想着人民,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这就是周总理交给我们后辈们最宝贵的财富!加入组织部大家庭半月余,一向在努力的融入到组工工作中来,以前对组织人才工作的概念是模糊的,只依稀记得旁人都在吐槽“组织部苦”“组织部加班多”“组织部……”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这是因为组织部的工作太重要了,工作太繁杂了,一环扣一环,几乎能够用“牵一发都动全身”来形容。要立足岗位,调整好自我的工作节奏,摆正心态,主动进取融入到人才科的工作中去,不懂的多请教,不了解的多看材料,勤总结,多思考,不断锤炼工作敏锐度,努力把好事办好,做一个本本分分、勤勤勉勉的党员、“勤务员”。

有时总在想,为什么人民群众对于周总理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和虔诚?是否可简而言之,是因为周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一向在教育着我们。家风相连汇民风,民风相融立国风。多期望周总理能看到今日中国的崛起,多期望周总理能看一眼现代社会的繁华,多期望能告诉周总理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2)

看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令人不禁深思,灾荒时期人民饿得头晕眼花,为什么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是什么动力让垂暮之年的老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我亲手做的抻面?究其原因,正是周总理所说的“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正是这“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和履行,才让人民群众如此的坚定的拥护共产党。

观后,我们不仅仅感动于周总理弯腰给汪教师穿鞋;雷雨天给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而让所有人感触最深的应当是周总理说的那句“让人民群众说了算”。为何让群众说了算?片中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吐出了心声。

细想一下,我国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地国家,变成世界东方的巨人;能从一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东亚病夫之国,变成56个民族大团结的统一大中华;能从一个饱受外国列强任意欺凌半殖民地的贫困之邦。变成备受世界尊重和信任的伟大民族;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党坚持让人们群众说了算。忘记了这个真理,我们党就不会有亿万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就不能走出贫穷落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常说为人民群众说了算,那就应先弄清楚新形势下怎样让人民群众说了说。首先请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有最大的参与权。让群众充分参与决策、实施和评议的全过程。我们从'工作请群众监督',期望经过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来了解群众对我们的工作的满意度。到之后,'做群众工作'就要'为群众工作',也就是'决策请群众参与'。其次坚持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有最大的发言权。千条线,万条线,最重要就是群众路线。

我们要走群路线,就是要让老百姓说心里话,让他们打开话匣子。往往有个别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话会采取压制或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使得很多人感觉到“说真话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只好缄默不语。所以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对待,进取反馈,保障群众的权利,勿挫伤群众真话的勇气。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3)

我单位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全体人员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景……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应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

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那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

我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也学习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景,广大党员干部仅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4)

一个国就如同一个家,家里有事情做家长的是最难过的,而国家的领导就如同一个家的家长,哪里发生问题或者底下欺上瞒下不汇报,这是家长最悲痛的事情。看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不禁感慨,在那个时代,国家经济陷于危难之中,虽然公社主任郭凤林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令人揪心的真实情景,为老百姓过得不好而感到难过,采取欺上瞒下、层层弄虚作假的态度来瞒着总理调研,出发点也许是善意的,但却严重影响中央了解实情,对地方政策做出正确确定。

由此延伸,在进入我们和平年代,作为基层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否也应当在把工作做实、做真,让上级领导部门真正了解基层、真正感受到群众的需要,进而方便制定政策,为百姓办实事,体现“找差距、抓落实”,一切先从“真”开始。

周总理在调研中,深入群众,把百姓的苦看在眼里、把百姓的乐当成自我的欢乐,崇高的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去,其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体察民情的恭谦礼让也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务工作者去学习的。作为基层,在应对老百姓上门办事、寻求服务时,我们是否首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接待来访群众,而不是敷衍了事。

在在接待后将百姓的诉求真正贯彻到实处,而不是草草结束,遇到真正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也不推托,而是协助居民去找相关部门协商沟通,真心实意的为民办实事。诚然,基层工作很繁琐、很难办,每一天应对形形色色的居民与各种台账、学习资料,但把做一件是一件,做一件让别人满意一件,确实是我们应当做到的事情。期望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者,能够真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说纯粹奉献这么柏拉图式精神崇高,只要做好“爱岗敬业”我想老百姓们就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对我们称赞说好了。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5)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为人民所敬爱的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伯延了解民情,从公社主任安排的虚假场面里明察秋毫,觉察到浮夸之风的严重。于是他不要当地干部陪同,到群众中访贫问苦,和群众交朋友,苦口婆心、身体力行,最终让群众坦诚直言、道出实情。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和博大、悲悯的情怀,正是他高尚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却往往胜于权力的影响力。时常听到一些干部讲,此刻人难管、兵难带,要求提了很多,道理讲了不少,效果却不佳。还有人反映一些领导说话不硬气、纠风没底气、部属不服气。原因何在?多与自身人格魅力不够有关。靠权力发号施令,能够使人服从,但未必能使人服气。

古人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本身不是道理,往往胜于空讲道理;不是规范,往往胜于硬性要求;不是命令,往往能让人不令而行。人格连着事业,也连着人心。领导者的人格魅力,随时随地都在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的人。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能不能交人交心,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关键看能否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带着感情主动与官兵沟通,多说基层官兵的语言,多参加基层的活动,多听听官兵的心里话甚至牢骚话,切实把官兵当“家人”、把官兵反映的问题当成自我的事对待,着力解决与官兵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仅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官兵的距离,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官兵。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格魅力等不来、要不来,只能来自长期的修养、严格的自律、高尚的追求。领导干部的高尚人格,体此刻勤政廉政、公而忘私上,也体此刻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雅的生活情趣上;体此刻日常的真情感人、真诚为人、帮困助人上,也体此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谦谦君子之风上。境界的高度决定人格魅力的大小,人格的完善仅有起点没有终点。领导干部应在“立言”和“立行”的高度统一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身体力行,铸造贴合时代要求的健康高尚人格,以此来赢得官兵信任和发自内心的拥护支持。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党员观后感5篇

【第5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篇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上世纪中期我国遭遇三年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1961年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到河北邯郸市武安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进行深入调研的感人故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阶段,与全局同志一齐观看这部影片,品味53年前的那四个昼夜,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

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认真听取群众的心声。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我们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考察期间,不走过场,深入群众中间,与乡亲们一齐喝稀粥吃代食窝窝头,亲自到田间与群众一齐插秧,为夜间上课的乡村教师穿鞋,这一系列行为无不体现出周总理的亲切谦和,体现出周总理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拳拳心意。同时也告诉我们仅有深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与百姓应对面接触,心贴心的沟通,才能真正的体察到民意,得到第一手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确定和决策。

我们要学习周总理清廉自律的作风,坚持一颗公仆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伯延受灾严重,周总理在考察期间,拒绝吃公社准备的红烧肉和炒鸡蛋,而是选择与乡亲们一齐吃稀粥,吃了连弟奶奶的拽面,叮嘱秘书将连弟奶奶的棺材钱送回去,周总理用自我的言行向我们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廉洁自律。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廉洁自律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俭的生活作风,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们要学习周总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经过调查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情景和真实心意后,周总理彻夜工作,总结梳理发现的问题,在与毛主席经过电话后,向大家宣布解散大食堂,这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发现问题勇于改正的优良作风。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经过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仅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实践群众路线,经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更好的实现为民务实清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周总理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仅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长盛不衰,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昌盛。我们作为一名__工作者、一名党员,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入一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深刻剖析我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批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经过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觉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要真诚、正直,要有正义感,不带有个人感情。要敢于给领导献言纳策,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团体荣誉感,都有大局观念,都能欢乐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为单位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贡献自我的微薄力量。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2)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深入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影片围绕周总理实地调研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主线,深入细节,在歌颂了总理与群众鱼水情深,引人落泪的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百态众生,发人深省。

事实与欺骗的矛盾在影片中显得尤为突出,看过影片的人大多都会觉郭凤林可恨,掩盖百姓忍饥挨饿的事实,可又可怜可爱,通过善意的谎言义正言辞的说“咱老区人民不能给国家添堵”。但粉饰太平不能带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深入调研才能了解民生疾苦。知民意方能解民忧,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可调研需要方法,谈话是一门艺术,如果群众只把周总理当成图片上的人,那么只能去敬仰,群众把周总理当成活生生的人,才会卸下心防聊生活的苦楚,人民公社的去处。因此,周总理跟连弟奶奶聊,跟张二廷聊,跟“落后分子”聊,跟那些最真实的老百姓聊,用真心,用真情,让百姓不畏强权,敢说真话,说实话。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影片中的这种调研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与可贵。走群众路线就要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实地调研就成了为民办事的必要条件。可如何让调研不走过场,发现实际问题就成了难点。就像影片中,不论郭凤林是善意隐瞒还是恶意欺骗,都代表了一种强权,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强权与老虎有多少呢?百姓是否真的敢说真话与实话,是否担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阵风吹过后遭到打击报复?因而,调研不能仅仅是调研,要注重引导,注重方法,也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从“为人民服务”到“走群众路线”,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民为贵”的实质。周总理正是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心,用四个昼夜完成了调研报告,向毛主席汇报,才解散了公社食堂。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的观察员,是政策的执行者,更要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心,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真正做到“知民意,解民忧”。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3)

为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根据部党组安排,在组织包括借调同志在内的全司党员干部观看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之后,7月31日上午,语用司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会议由姚喜双司长主持。

会上,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畅谈了各自的深切体会。大家无不被周总理处处想着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无不被周总理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所征服。大家一致表示,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的精神品质就是我们当代党员的镜子,让我们能对照自身,整好衣冠,去掉“四风”,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听完大家发言,姚喜双强调,这部电影对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深刻启示。要以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表率,一要学习他们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将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础;二要学习他们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群众当中,走访田间地头;三要学习他们求真务实的态度,看实情,听真话;四要学习他们注意解决问题的精神,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切实提高为语言文字战线、行业系统和社会大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4)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周总理身体力行来到伯延,进行调查研究。然而,伯延从公社主任到群众百姓,没有人愿意说出饥饿的实情,大家的想法仅有一个—不给国家添麻烦。在一次座谈会时,周总理讲:“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村民张二廷头一个跳起身讲:全是假话,食堂吃不饱。总理,你要是糊弄我们,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周恩来闻言猛然一震,眼里噙满泪水: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先道歉,对不起大家。四天四夜里,周总理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走访调研考察中,了解了真实情景。

周总理与毛主席通话后,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要伯延人民自我说了算!”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团体食堂的人民公社。让历史照进现实。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__难题的实招、硬招。领导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脱鞋下田、怀揣为民情怀去调研,沉到一线摸情景,真情实意解难题。

一、对照初心,找准调研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领导干部调研要奔着问题去,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关切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聚焦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结合职责分工科学确定调研题目、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和行程安排,确保方向明、思路清、方法实。

二、秉持初心,务实选择形式。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领导干部调研具体安排要经党组织书记审定,统筹安排,防止扎堆调研;不搞层层陪同,不增加基层负担;落实好联系基层制度,到情景复杂的地方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深入基层一线,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不硬性规定次数和天数,防止脱离本职工作。倡导“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调研,用脚步丈量民生,脱鞋下田,一竿子插到底,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践行初心,真心解决问题。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调查研究是途径,解决问题是目的。领导干部调研中收集到的问题意见和发现情景问题不能过筛子,要原汁原味反馈给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平台大数据分析,认真梳理调研情景,构成调研成果,做到有具体的事例支撑,有数据的统计分析,有解决的措施办法。调研中要立行立改、即查即改,能在现场给人民群众解决的,要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要和人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回去后,要列出清单、团体研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工程化设计、项目化推进,一件一件解决到位。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滋养初心,讲好专题党课。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领导干部要谨记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其他班子成员到分管领域或联系单位讲。党课要突出针对性,讲学习体会收获,讲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存在的差距和改善工作的思路措施,切实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坚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领导干部进取走进建设发展一线、走进脱贫攻坚一线、走进服务窗口一线、走进百姓生活一线,打造过硬作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领导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

在四个昼夜里,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很简便的事情,并且很早睡觉,而当我看到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我不由觉得鼻一酸,嘴微微一抿,因为我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对工作的负责,生活有多么的简朴!

回忆像一卷录像带,在我脑海中不断的回放着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语言。

当总理去老区伯延调查的时候,最醒目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树干,叶子早已不见踪影。老区党员谎称是羊啃的,总理差点信以为真,是一个小女孩拎着一筐叶子,说是人吃的,她妈妈怀孕不能吃,这是给她奶奶吃的。小孩子的话总是最天真的,可这个小女孩说的话却差点让我潸然泪下。在想想自我天天吃的大鱼大肉,心里不禁一阵绞痛。

在中午吃饭时,总理看见了老区人民每一天的饮食,一个代食窝窝头,一碗糊糊就饱了,一车水要人走几十里路才打回来,没有牲畜拉,全靠人力。可老区的郭主任把总理请进一间屋子,里面却是红烧肉和鸡蛋,总理刚刚迈进门槛的脚,抽了回来。一看到那里,我又在想,如果这些官不贪一点,让这些红烧肉哪怕分一块给老区人民,我估计他们也颜笑眉开了。

红糖水竟连姜都没有,这看似小小的食材在那儿,却有一年半载都没看见过了。为了饮食,大家把棉花地改种成了地瓜。周总理亲自下地帮乡亲们干农活,可却老是做错,“错了错了!是这样”之类的话是经常出现的,而周总理从不反驳,只是应声说:“原先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啊!”如果换做是我,我会不会去顶嘴,如果在以前,我也不明白,可自从看完这部影片,我就明白,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的去让别人教你。

记得在邮局后面有一个小房子,关着十几个人。一次总理去邮局,那儿的人趴门缝在那看,那趴门缝的对他的同伴说了一声,看,这就是毛主席画像左边的那个!他激动不已地说着,比一个游子见到老母了还要激动。周总理真受爱戴啊,谁要周总理对人都平等呢!

镜头切换到农民学校,只听见小孩子的读书声,周总理在门前等了等,进去后,一位名叫汪教师的教师,眼泪瞬间落下,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意,这是谁啊?这是任何高尚品质都能在他身上体现的周总理啊!看见打着赤脚迎接他的汪教师,我能感觉到总理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总理弯下腰来,给汪教师穿鞋,可他怎明白汪教师的脚早已肿大啊?周总理又对孩子们讲解房檐上“菁菁者莪”几个硕大的字的由来。周总理是把身份、地位看得很淡的,因为他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分。

周总理生前爱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勋章,在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走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快要结束了,周总理当着老区所有党员说到:“以后如果我不能来,每年也会派人来看望你们的。”这时,旁白说了一句“之后果然是这样。”

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那种讲诚信的优秀品质,还让我了解到了周总理对人民的帮忙与关怀。

咔嚓!影片结束了,我早已不明白泪水流过多少回了,周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让我记忆深刻。这次观影,不止使我看到了周总理四天生活的缩影,还让我能够学习到周总理那种高尚品质!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篇

【第6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一个个情景让我难忘、感动、震憾……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面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面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判断,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青年党员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2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难以平静。片中三道门槛的细节,给人以深刻启发。

影片开始的时候,周总理风尘仆仆驱车赶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开展调研,基层干部为了接待他,准备了一盘红烧肉,当时公社大食堂正在给社员们熬难以下咽的树叶粥。此时此刻,面对基层干部进屋吃饭的盛情邀请,周总理已跨过门槛的脚收了回来,他转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

影片进入高潮阶段,连弟奶奶为了给周总理做一次拽面,不惜卖掉自己的寿材去换半袋面粉。当连弟爸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拽面出现在周总理面前时,面对基层群众的真诚邀请,他和邓大姐心领神会,跨过了那道门槛,吃起了那碗饱含深情厚意的拽面。此时此刻,他们已决定出钱把老人的寿材赎回来,准备离开后还给可爱的老人。

还有一个关于门槛的细节,电影里有所反映,现实生活中更加精彩。在干部社员座谈会上,张二廷敢于揭露矛盾,帮助周总理冲破了基层干部的“信息封锁”,打开了调研的突破口。总理怕二廷会后产生心理压力,又得知他的家庭状况,第二天亲自登门拜访。据说当时真实的情况是,一下子被吓傻了的二廷返身冲进屋子关上房门不敢打开,周总理就搬个小凳子坐下来和他聊,慢慢放松下来的二廷打开了封闭的家门,也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一股脑儿地倾诉起来。周总理和二廷,一个门外一个门里,隔着门槛像亲兄弟一般谈话,还聊起了领养孩子的话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国农村最普通的群众完成了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那道门槛成为他们意见交换、情感融合的交流平台。

从某种角度而言,电影中的那道门槛极具象征意义,是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如何直面民心。在人民群众挣扎在饥饿生死线上的历史背景下,总理拒吃红烧肉,以操守赢得了民心;主动端起连弟奶奶的拽面,以真诚回应了民心;和二廷门槛边促膝交谈,以关怀温暖了民心。面对三道门槛,周总理的一退一进一次恳谈,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人格、修养,更体现了党的领袖对民心的敬畏与呵护。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执政党的未来取决于民心向背。正因如此,影片通过反映周总理在伯延四天四夜发生的真实故事,用细腻的艺术手法,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成“天下归心”“万众一心”局面的精神条件和情感密码。

——亲民的作风。影片充分反映了周总理待民以诚的人格魅力,无论是下到农田和社员一起插薯秧,坐在炕上听连弟奶奶唱戏,还是拉起郭百岁的手唤声“老哥哥”,与乡亲们一起吃稀粥和代食窝头,对伯延人民和全体观众而言,周总理的真诚质朴、善良谦和、平实亲切,使他就像自己身边的慈父、老师、兄长、朋友,消除了与大家的心理距离,凸显出周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我想,这一个“亲”字,是治愈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思想良药。

——爱民的情怀。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如周总理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让秘书找来马车送水,俯身为汪老师浮肿的脚穿鞋,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孩子换上新衣等,动情地描绘出总理与人民甘苦与共、肝胆相照的大爱。画面中反复出现周总理沉思的神态和深邃的目光,将他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悲悯凝重、焦灼愧疚充分地展现出来,不禁让人想起艾青的那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有了这一个“爱”字,就可以真正夯实党群、干群之间的情感基础,就能够激发出亿万群众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

——为民的担当。“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在伯延四天四夜的调研中,周总理践行了自己的这句名言。其实,他的种种努力就是要求证中央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为全国范围内调整政策、保障民生提供现实依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需要彻底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需要极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力挽狂澜的政治勇气。我想,这一个“为”字,标注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更强调了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艺术来自生活,观者见微知著。《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的故事发生在52年前,但直到今天,伯延人民提起周总理,仍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情感的源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形成的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良好作风和甘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从影片中周总理面对三道门槛的态度,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人民至上”的庄严信念。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周总理辞别前转身深情地望着大家,目光温暖而坚定,仿佛在说,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成功跨越前进途中考验我们的那一道道“门槛”……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

《72昼夜观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