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70周观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周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70周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022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6次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沙场阅兵。以下是第一心得范文网整理的朱日和沙场阅兵观看心得体会,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观后感,欢迎阅读。
朱日和沙场阅兵观看心得体会(一)
今天是一个正义的人民都应该欢呼呐喊的日子7月30日——90周年阅兵的日子,随着三军仪仗队通过检阅会场。八月一号阅兵仪式隆重开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这是几千万中华儿女共同奋力抗战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这场阅兵是给那些艰苦抗战并保卫祖国的英雄们的庆功会,是给我们沐浴在和平日子人民的警钟,是给敢于抹杀历史重蹈覆辙的敌人们的警示。我们要紧记历史,把握今天,展望未来。
整个阅兵式都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情绪中,其中又不乏激动和感动。首先开进阅兵场的人们都是英雄,他们都是那场战争中最强有力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胜利欢呼的机会,他们用生命和伤痛换回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都是我们的恩人。
紧随抗战老英雄们身后的是我们庄严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们,他们使我们现代和平的守护者,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用誓言来证实自己青春的美丽。他们的步伐每一步都透露着坚定、信仰和力量。
机械方阵是我国这几十年来科技发展、技术强军的体现,是我们保卫和平的法宝。他们的出现代表着我们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科技的强盛是民族的凝聚力,每一辆战车的通过都是那么的振奋人心。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天空,我们的军队都能够无时不刻的保卫着我们。
朱日和沙场阅兵观看心得体会(二)
2022年7月30日上午九时,与家人一同观看中央卫视4台播放的“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阅兵”仪式。
朱日和沙场点兵,是一次更为精彩的三军阅兵!阅兵仪式精彩、壮观且震撼!三军仪仗队的阵势,令我想起《精忠报国》那首歌中所唱的那样: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观后,感受到的是,幸福、安定、团结下的祖国如此强大!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在浩瀚的朱日和沙场,不仅生龙活虎,更是军魂威武!红色基因代代传,强国之梦,强军之梦,耀我军威,扬我军威,稳固山河,振兴中华!
漫长而艰辛的九十年,三军仪仗队在时间的洗礼中显示出了人民军队的荣光,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这是一次伟大而有意义的军队集结与检阅,这是又一次改革的胜利与划时代的转折,这还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里程碑!
今天的阅兵,是精彩的,是特殊的,是特别的,在朱日和,今天是不同凡响的,是难忘的。从1927年8月1日,直到今天,这走过的九十年,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曾受过血雨腥风的洗礼,曾有过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血泪涤荡,九十年,是长征的胜利,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昨天的胜利走向今天的胜利。
看到三军仪仗队的气势磅礴、恢弘雄浑的铁甲战车、飞机坦克,还有那雄纠纠气昂昂的军威和铁骨铮铮的铿锵步履,以及每一位军人眼神中凝聚的军魂与军威的力量,都令我和家人感受到了今天生活的幸福与安宁!以及人民军队的强盛,还有民族自信的发展与繁荣!是啊,这是先烈的功勋与血泪换来的今天,有人民军队强悍的维护与捍卫,换来的必是祖国的安宁,人民生活的安定。
于这难忘的瞬间,为我们国家有这样雄浑威武的军队而骄傲,为我们国家有这样威严魁梧的军人而自豪!为昨天的耻辱、为今天的幸福、为祖国的未来,更加深爱中国,深爱党,深爱人民,深爱军队,深爱这个伟大的中华民族!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高呼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军队万岁,人民万岁,和平万岁!
静静地用心观赏激动人心、庄严神圣、壮观肃穆的三军仪仗队阅兵仪式。如今的祖国,拥有了强大的军队,中国真正地崛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着,强大的祖国发展着,人民的军队强壮着,又以今天这样的威武、荣耀、光辉强盛着!浩然之气的强军之路,必将强悍祖国“富起来,强起来!”
雄壮威武的三军仪仗队以整齐的军容,昭示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军队!特别是那振奋人心的军威步履,震憾着国人,震慑着世界,并昭告天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将以人道主义精神,捍卫和平!
和平的年代,军威与和谐,彰显着中国的伟大昌盛、繁荣富强、和风顺畅!中国人也向世界呼吁倡议:作为地球人,我们要热爱地球,热爱和平,热爱世界,热爱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
当阅兵仪式圆满而顺利地结束时,我和家人仍沉浸在尘土飞扬、壮观精彩的阅兵仪式之中,久久回味着:广阔的蓝天下,点军朱日和,三军齐上阵,尘土飞扬,生机蓬勃,军魂伟岸,铿锵的军队,如雄狮飞奔,似飞龙在天,若蛟龙入海。让我们向伟大的中国致敬!让我们向强大的人民军队致敬!
强军时代,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屹立于民族之林,历史的丰碑将再一次镌刻不朽的篇章!
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是第一次以大阅兵来庆祝抗战胜利,也应该是第一次正式邀请外国领导人和外国军队出席阅兵式的伟大举措。我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的电视实况节目。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千疮百孔,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为有一个强大的坚强的祖国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七十个春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堪回首的悲壮历史。永远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抗战岁月。要铭记那段历史带给我们难得的坚毅;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昨天”的国耻,他们那种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可敬可爱!是我们中华民族魂!
祖国纪念抗战70周年的大阅兵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是向全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威和军威。是向全世界郑重地宣告:我们伟大祖国崛起在世界科技和文化之巅的综合实力。是毅立在世界之巅的强国强民。是世界人民的友好邻邦。我们炎黄子孙要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誓死捍卫祖国的疆土,捍卫人民,他们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回首往昔;那段不寻常的悲壮历史,它能像警钟一样时时告诫和鞭策我们保持警醒的头脑,踏实前进,自强不息,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示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如今,我们的祖国这处在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迅猛发展阶段,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为发扬光大,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国学的智慧来惠及社会和人民。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中华儿女及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
在我们光荣历史的伟大感召下,我们还要再接再厉,继承先贤和先烈们的遗志,构筑和谐精神文明的社会,为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人民安泰!为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为我们的炎黄子孙,为全人类的和平事业贡献出我们的毕生精力。
九月北京阅兵展,蔚蓝天空盛典赞。
抗战胜利七十年,祖国风貌新画卷。
三军将士英姿爽,铁骨铮铮亮剑炫。
中华儿女豪情志,万众一心震宇寰。
科技武装铸军魂,笑傲九州冲霄汉。
银鹰翱翔绘彩虹, 盔甲雄狮气宇轩。
气壮山河扬国威, 四海宾朋颂礼赞。
捍卫人类立奇功,创建和谐保家园。
爱我中华,扬我国威。转眼间,建军已有90周年了,在这建军90周年的生日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军90周年阅兵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更多文章在第一心得范文网栏目,希望您关注与阅读。
建军90周年阅兵观后感三军亮剑,沙场点兵。上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阅兵在朱日和拉开帷幕,这次阅兵,就是一次实战训练,全体受阅官兵都来自战斗部队,全部本色出演,展露实战本领。恢宏的阅兵场景不禁感慨我国的军事水平日新月异,军事实力显著提升,强军梦即将实现!作为有志青年应该身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从自己做起,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采众长学理论。要不断学习现代军事理论,用知识武装头脑。学习国内外前沿军事战略,做个内行人。
千锤百炼重训练。实战训练是巩固理论的必经之路,是收获作战经验的重要抓手,作为军人,更要加大自己的训练水平,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军事训练;作为普通人,要加强空余时间的队列训练,开展正步、踏步、齐步等基础演练。让军民融合思想深入人心,进入骨髓。
脚踏实地践梦想。强军梦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奋斗。用自己脚踏实地去承诺对强军梦的坚守和付出,用实打实的工作去兑现对于强军的渴望和执着!
建军90周年阅兵观后感就介绍到这里,查看更多优质范文,请上第一心得范文网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生动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影片以1973年身患重症时的周恩来总理回到已经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为主线,通过再现回到延安的20多小时真实经历,充分展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感人画卷,大力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以延安为代表的老区人民,始终永葆革命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使命和伟大精神。
看了影片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总理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老乡将仅有的一袋小米给总理的情节,让人无比感动,一代伟人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从小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的年轻人要认真学习的,要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大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
联系到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任劳任怨和一丝不苟,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繁琐的工作,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和默默奉献精神。做档案工作要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苦,乐于奉献,要兢兢业业。同时,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要熟悉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政策方针,熟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要掌握档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档案操作节能,除了业务知识外,要掌握网络计算机知识学习,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的需要。再次,要树立主动工作意识,关注了解公司生产发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主动收集材料,不断丰富库存,要能有效利用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公司生产发展服务。
了解历史,走进伟人,感受魅力,接受洗礼,励志自己。以上是我此次的观看心得。
作为一名非党员,我有幸观看了机场公司组织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影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着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重回延安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通过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更加了解了我党奋斗历史和优良作风。
曾几何时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关于当时的评论:1973年6月10日上午10时,周总理陪同外宾登上飞机离开延安,临走时,他留给延安人民的最后一句话是:“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后来,人民才知道:1973年,敬爱的周总理身上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还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地工作;他为延安的领导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而干杯;他承诺等到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时候还会回来,他和延安的同志亲切交谈亲如一家……这一切让人们一想起来就为之动容。
在三年后那个料峭的早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许下的“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的诺言也无法兑现,但他在延安度过的紧张的22小时却永远清晰地留在延安人民的记忆中。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看完这部电影结合自身工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平日工作中缺乏主动、完全、彻底的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来机关工作两年有余,更应该把基层的工作经验与现在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主动作为,看问题要真正看透问题的根部,而不是只是表象,针对突出问题,应该走出办公室,放下电话机,才能有效开展工作,虽然不是党员,但也应该以党员的标准时刻警醒自己。二是求真务实没有周总理那样的追求、睿智和本领。周总理在延安工作时,白天和群众同吃同劳动,甚至冒着倾盆大雨和农民一起看护刚刚栽好的地瓜苗,晚上还要坚持在办公室工作,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深夜不止、直到凌晨三、四点,亲力亲为,不依赖“二传手”,不留“夹生饭”,坚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为了把民情民意弄明白,全然不顾个人身体状况。这种人民第一、工作第一的劲头,这种自觉吃苦、奉献为乐的耐力,是异乎寻常的,是感动人心的。我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平日的工作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对一些重点工作的跟踪问效还是力度不大,还是缺乏忘我的精神。特别是对基层单位,缺乏当天工作当天完的严格要求。工作效率不够高,仍然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机关病”。三是担当负责没有周总理那样的勇气、远见和境界。在周总理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是毛主席睡觉也要为老百姓的事情让步。这种“小我”“大人民”的担当和境界,使我们肃然起敬。周总理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距上一次去延安,已是十年之前,今年看了《周恩来回延安》,仿佛经历了又一次洗礼,片中的枣园、杨家岭等等勾起了脑海中很多的记忆。影片朴实惹泪却又饱含深情,就如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谦逊、低调,却能在细微之处,将温暖和感动传递。
儿时起,提到周总理,我的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意,却因他的离去而有一丝酸楚。他的身上集聚了无数优良品德,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从他的身上,我才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的公仆。影片中的周总理,身患重病,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延安,还在为国为人民而日理万机,
“心里装着老百姓,百姓心里必然有总理”。总理不管到哪里,都会和老乡、普通百姓聊一聊,丝毫没有架子,聊过之后,把百姓的心声深深记在心里,看到人民过的依然贫苦,总理心疼又愧疚 。看到老乡吃小米饭时,吃的又快又急,知道老乡们很少能吃上这么香的饭,生活还是非常艰苦,总理眼睛里充满了泪花,而我不知不觉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我们有这样一位贴心的总理而感到欣慰。面对几十年不见的老邻居,也是一下子能叫出对方的名字,试问这样的总理,谁能不爱戴,因为总理心里装着百姓,待人平等,那么人民心里自然有总理。影片中总理将要离开时,一位老乡将自己珍藏的一袋小米送给总理,把抓出来的一把又放了回去,这一细节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老人对总理那深深的、质朴的爱,让我非常感动。
“人民公仆为人民”。当年新中国百姓的生活贫苦,总理自己更是节约至极。衣服总是补了又补,袜子上补丁落补丁,从来不特殊化,种种细节在影片中举不胜数,一次次被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让我感慨良多。平凡的举动却在一名伟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让我对“伟人”这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伟人:并非要做出惊天动地之举,寻常细节更能打动人心。革命领导人如此不易,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在新中国最艰难的时期,总理带领着大家一点一点实现了温饱,迈向小康,我们更加要牢记历史的使命,不忘初心,这才能不辜负总理的期望!而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当敢作为、有担当,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要坚信未来都会更好!
“延安精神”的又一次洗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内容丰富且内涵深刻。它既是五千多年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发展和升华。从根本上来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而影片名为“周恩来回延安”,回顾和展现革命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国内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回顾历史,着眼当下,遥望未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同筑就的大国崛起之路。
联想到近日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美国有美国的规则,用他自己的逻辑对我国企业制造封锁威胁,我也坚信“对于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我大中国的崛起,正是由世世代代革命领导人的坚定理想信念铸就的,希望此次国企以当年“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壮志、以“延安精神”打赢这次贸易之战!
影片最后,时空回转到现在,延安平静而富饶,人民过着富足而幸福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的延安,而这些总理已经无法看到,想到这里不禁让我心酸垂泪。希望影院给此类红色影片多一些档期,给更多的青年观看的机会。
5月26日在公司的组织下看来《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感触颇深。
电影中的主人公周恩来总理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
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吃饭时,老区人民都好像饥饿已久,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还很少很少能吃得上这么香的小米饭。周恩来总理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心绪。
周恩来总理离开前,一位老邻居将自家仅有的一小袋小米(原本是家人留给他70岁生日的)装起来送给总理。一句“家乡的小米,香”,就把人看的感动连连,泣不成声。总理的亲切和蔼,百姓的质朴无华,总理与百姓心连心。
周恩来总理袜子上的补丁一层又一层。服务员为周恩来总理洗白衬衫时被工作人员提醒“洗衣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因为衣领已经快烂了。周恩爱总理去看望曹大娘时帮曹大娘穿针,还将线头在嘴里抿了一下......
如此种种感人且温馨的生活化细节,在《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里不胜枚举。虽然这些镜头只有几秒有的甚至是不到一秒的一闪而过,却在方方面面都展示出了周恩来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而让周总理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饱满。真正做到了一代伟人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看这部《周恩来回延安》,感触良多也感慨万千。在一次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纯善朴实感动后,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强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73年6月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二个小时的故事。一个半小时时长的影片要展现二十二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在大量的历史真实的事件面前做出了很好的选择。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其实就是他的历史背景和这个题材的切入点。它没有大的情节的跌宕起伏;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很强烈的矛盾,全是周恩来总理内心世界的活动。所以说在二十二个小时里面如何来取舍来叙事真的是一件难事。但是本片经过四年对剧本的打磨用四个时空来再现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二十二个小时。周恩来总理他在延安待了十三年,他最熟悉这个地方,这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说他对延安是一往情深的、饱含深情的。这个就是本片要表现的重点——就是他的闪回,而且本片通过这个闪回把延安对周恩来心灵撞击最大的时刻呈现了出来。例如他在飞机上看见下面的沟壑,看见了陕北的原,他就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马上往椅背上一靠、一闭眼就是他们当时骑着马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北的画面,紧接着他看见自己当时穿着一个飞行服处理完西安事变以后回到延安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去接他的一张合影,他的思绪马上就跳跃到了那个瞬间,甚至看见穿着飞行服的自己从照片里向观众走来。本片就是用他的这种不断地虚实变化的思绪把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梳理了起来。
这部历经四年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精心筹备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着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重回延安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通过周恩来总理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13年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4个时空交错叙事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创新而巧妙地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周恩来回延安》创新性地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角及情感脉落为情节推动力,通过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的手法回顾和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新中国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部回顾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的电影,体现了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共同筑就大国崛起之路的。除叙事视角、艺术手法的创新和成功塑造老年周总理形象外,《周恩来回延安》在重现历史的同时,还主打“情感牌”。一是表现了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袖,与延安干部、百姓、知青的深情,他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作出贡献,更坚信祖国必然强大;二是彰显了周恩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和革命战士,与延安的老邻居、老朋友,为救自己牺牲的战士小曹、陈友才,小曹的母亲曹大嫂等人的深情,他追忆与延安老友的旧日岁月,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牵挂为革命失去家人的老大嫂。饱满的情感始终贯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虽然已经看了多次关于周恩来的电影但是每一次都觉得是第一次观看这样的故事,每一次都是新的尝试、新的探索。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刘劲扮演了二十四年周恩来,到《周恩来回延安》这部影片的时候是第六十七部。在过去主演过的电影里他多次塑造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周恩来形象。电影《相伴永远》是写周恩来留法,那个时候的周恩来是朝气蓬勃气宇轩昂充满了革命的理想的,电影《八月一日》里面讲述了南昌起义,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那是的周恩来是刚毅的、满怀壮志斗志昂扬的,但在这部影片中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剧情的推进主要是靠主人公情感上的变化。这一点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难题就是空间大了反而是一种挑战。例如总理到了延安以后他经常要避开老百姓就怕惊扰他们,结果没想到车一下就陷到河里了情况很焦急。这个时候老百姓看见了,从四面八方跑过来躬下身子把总理的吉普车一步一步地从河边抬到岸上。当他下来以后给老乡们道谢跟他们握手说:“我代表毛主席、朱老总回来看你们来了!”有位老乡说:“总理我们看不见你,你能不能站高一点?”这里特别朴实的一句话就是总理站到车上以后老乡们说:“我们这回看见你了。”然后总理说:“我也看见你们了。”说完这句就情不自已在现场哽咽了。所以这种剧情的设计不是为眼泪而眼泪,而是通过一件件小事,通过内心的一点一点地剥离,情感一步一步变化去撞击人物的内心同时撞击观众、打动观众。演员要追求表演的一种境界就是要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相结合。这个在舞台上有的时候瞬间可以做到因为舞台剧的表演是连贯的但电影是片段,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拍摄组接的蒙太奇,所以要在一个镜头里面达到这种境界是十分难得的。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在这场戏里演员做到了。其实这部电影包括这一类反映伟人生活的电影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一个“真”字,可以看到在这部电影当中演员在塑造伟人的新时期形象时特别希望能够想和现在的年轻观众对话,也希望年轻观众能够通过看这样的影片记住这段历史,被这样的精神所感染。
这部影片深情演绎了一代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展现了周恩来总理时隔二十六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二十二小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观看这部影片使我更加全面深入了解伟人、了解我党奋斗历史和优良作风、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富强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那段艰难的历史,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应该继承先烈们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在这和平年代更应该努力学习,为了我们更美好的国家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0xx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两篇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观后感,希望你能喜欢。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第六集观后感
从12月2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十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每天播出两集。
无论刮风下雨,在这个时间点全家人都必定雷打不动的守在电视机前,这成了我和家人最幸福时刻。
这部纪录片是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
内容非常的震撼,也非常的激动人心。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4日晚上播出的第六集《爱拼才会赢》,这一集主要讲述了非公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它聚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诞生和发展。通过中国第一批个体户、中国第一位私营企业主、刘永好的“新希望”、李书福的造车梦等故事,讲述从允许非公经济主体参与社会财富创造,到给予他们平等的市场机会,从确立市场地位到参与改革顶层设计,国家一步步以政策、法规、制度等方式,肯定非公经济主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之前,即便是倒腾针头线脑,也是不允许的。那个年代,只允许国营和集体企业做生意。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发展个体经济,这一决定在当年可谓石破天惊。改革的突破立竿见影,全国大约有10多万人加入到个体户的行列。
然而,个体经济的放开也并非一马平川。冯爱倩是浙江义乌最早摆摊的小商贩。当城市的个体户们拿到营业执照的时候,在农村,因为没有政策,冯爱倩他们还得偷偷摸摸,被抓住,还是会以“投机倒把”论处。1982年8月,义乌先于全国,撕开了一道市场的口子,允许设立临时商贩聚集点摆摊卖货。冯爱倩他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搞经营了。从街巷起步,以一张张的小门脸为舞台,个体户们,用汗水挥洒着人生。
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今天的他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战略领域已向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石油、电信、航空、核电,在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民企和国企携手并肩,一同锻造着国家脊梁。
是啊,爱拼才会赢,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改革40周年,我们的祖国才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
从1978年到20xx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走过来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进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与开放,四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四十年的繁荣与发展,四十年一代代儿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伟大的中国!让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40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数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崭新的社会肌理,彰显了大国荣耀与勇气。对于一些人来说,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记忆并未走远,新的生活已然扑面而来。吃穿住行物质极大丰富、品质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普通大众对改革的感受是生动而具体的,每个人经历过改革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恢复高考、下海创业、南下打工、留学海外、取消农业税、教育医疗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影响和改善着数以亿计普通民众的生活,甚至是命运。仔细想想,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于决策、决心与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20xx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举行……事实证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轮大发展大飞跃,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突破。
可以说,中国改革的大幕首先从农村拉开,从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到设立经济特区,从开发南方城市到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40年间,从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到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鸡毛换糖的小个体到世界500强企业,从一颗高铁螺丝钉也要向国外进口到国产大飞机开出“中国速度”。4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焕发蓬勃生机。从改革开放第一村,第一届春晚,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个个第一,标记了我们40年所走过的路。
40年改革开放历程启发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时期世界发展大势,有待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改革开放刻在中国大地上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刻在人们心里的,又何尝不是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为祖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坚定信念!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回望过往,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20xx年10月1日,是我们祖国的71岁生日,也是全国人民举国同欢的日子,而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迎来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式还没开始,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透过电视看到旗帜飘扬,花团锦簇,人们情绪高涨,此时我的内心也是格外激动,为祖国的伟大强盛感到无比高兴。
在庄严的天安门前,军人们整齐有序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伴随着义勇军的进行曲,一支支受阅方队映入眼帘,阅兵就要开始啦!
一列列有序的方队踏着整齐的步伐,他们身穿整洁的军装,表情严肃端庄,手持精良的武器,依次进行亮相。接下来各式坦克车、战车一个接着一个,看着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我十分激动,想当初的中国只有“小米加步枪”这样简陋的武器,如今70年过去了,要多精良有多精良!
当阅兵的飞机从空中划过,气势如虹,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可有谁曾想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受阅的飞机仅仅只有17架,为了让场面看起来更壮观一些,周总理想到了一个办法,让第一排的飞机飞两遍,在飞机通过天安门后,迅速掉头回到东门,紧接着最后的一组,再一次飞向受阅航线。如今我们国富民强,飞机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用飞两遍来充数了。光阴倏忽而过,这盛世,已经如你所愿!
这一次的国庆大阅兵,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我们可以从军人挺拔的身姿、琳琅满目的武器装备、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飞机中,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我们的祖国用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诠释我们的实力,我们的中国啊,不再是沉睡的狮子,他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了!
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更要感激祖国为我们打造的这个盛世。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未来的蓬勃发展需要我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奋进,将祖国发扬光大,让祖国因为有我们而骄傲!
71周年阅兵观后感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领袖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迎接党的98岁生日,7月1日矿业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柞水县逾辉影城观看《周恩来回延安》的革命电影。影片讲述了身患癌症的周总理1973年陪同外国友人,重回阔别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为背景,深情演绎了总理在短短22小时内和延安百姓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也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不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铺陈故事,不是群像塑造讲述伟人的丰功伟绩,而是以日理万机的总理对革命根据地延安百姓日夜牵挂的第一视角,用人物饱满充沛的情感串起全片的故事,通过总理与延安百姓、知青、当地领导的互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的形成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的延续,展现了一代伟人周总理和延安人民难以割舍的情谊、不忘初心的情怀。
影片从总理宴请老乡的小米饭和回忆感恩当年曹大娘的小米饭,导出埋在总理心中深深的“小米情结”以及这背后蕴藏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延安百姓眼里,总理是带领共产党人抗日的红军,是搬掉压在延安百姓和全国穷苦百姓头上“三座大山”的共产党人,是让老百姓当家做主的恩人。影片中,带领百姓撤退延安的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帮牛娃找到了牛,总理知道,这头牛就是这个孩子一家人未来生活的希望。无论是地方军阀还是国民党,谁都不可能像共产党人这样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所以,即便是在那样困难的特殊时期,尽管人民的生活那样的艰苦,但是“延安精神”没有丢。我们在片中看到,郝大爷拿出家人为其七十大寿留存的小米送给总理,在一抓一放之间,将延安百姓对总理的爱戴,对共产党人的信任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曹大娘这儿,总理就是他们的家人。所以看到消瘦的总理,她拿出鸡蛋;总理不舍得吃,她还怪总理生分了。尽管片中延安百姓的日子依然艰苦,但是他们相信跟着共产党走,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而正是延安百姓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总理更加百感交集,许愿一定会再回延安。
《周恩来回延安》用平实的老百姓语言来描述伟人情怀,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后,延安百姓依然吃不饱饭,总理在与省地市干部吃饭时再三要求一定要抓生产,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需要水利人才等生产上的帮助,中央一定大力支持。总理没有鸿篇大论,只是重重地与当地干部握手,每一个握手,都是一句无声的嘱托。当总理听到地方领导立下三年变样、五年亩产翻番的军令状时,已经尿血的总理不顾重病的身体,用颤抖的手为大家斟酒,举杯一饮而尽。
本片通过描述周恩来总理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做出贡献,深情呈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另一方面,通过众人延河抬车、曹大娘拿出攒下的几枚鸡蛋让总理补补身子,缺米少粮的老邻居凑出半袋小米让总理带回去,延安青年受老父亲的嘱托从十几里外赶来带着一袋大枣看望总理等细节,刻画了延安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体现了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的永恒信任。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员身份,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2022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和家人等在电视机前,心中按捺不住激动,希望阅兵仪式可以快点开始。虽然我不在现场,未着军装,但那颗为祖国祝福的心,都在接受共同的检阅。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上午10点,当主持人宣布庆祝仪式正式开始,七十声礼炮轰然响起,响彻大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历了14年的战争获得了解放,是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伤亡人数超过了3500万人,经历了战争的人们会更加珍惜和平......在斗志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的伴随下,一支支受阅方队徐徐的映入大家的眼帘,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威武庄严的神情,一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迈着整齐一致的步伐走过主席台前。仔细观看,不禁为之赞叹不已:每一个士兵的体型基本一致,步伐一致,没有一个人打乱整体,犹如一人在行走。三千人的队伍啊!想要做到这么整齐,他们得在台下练习多长时间啊!我不禁肃然起敬。尤其是受阅飞机飞过上空时,拉出那一条条彩色的烟雾道,犹如彩虹般五彩缤纷,令人惊叹。这是多么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啊!更令人惊奇的是那“空中加油”的壮观场面,前面一架大飞机,后面两架小飞机,呈三角状,大飞机两侧尾翼伸出两条加油管道指向小飞机,实现空中对接,从而实现空中加油。这是以前历次阅兵所没有的,是我国高科技的体现。2022年9.3阅兵观后感2022年9.3阅兵观后感。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实现空中加油这项神奇的高科技呢!
国庆阅兵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国家的强大,军人的强悍,科技的先进,同时也表达了我们爱好和平的愿望。回眸历史,翻开令我们骄傲的一页,古代多少英雄豪杰浴血奋战,那时的中国是强大的,外国人根本不敢侵略我国。但是到了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多少屈辱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中国成了待宰的羔羊,这些历史令我们愤恨不已。
1949年,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今天,盛大的阅兵式不就是祖国母亲七十年来繁荣昌盛的体现吗!今天,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明天,祖国将由我们建设,历史将由我们谱写!
祝愿祖国万岁!永远繁荣昌盛!
24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