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观后感 > 观后感
栏目

百年一课观后感8(4篇)

发布时间:2022-11-08 热度:40

【导语】百年一课观后感8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百年一课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百年一课观后感8,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百年一课观后感8

【第1篇】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篇一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叫《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的节目,使我深有感触。

这是一个讲述毛泽东少年时和其他长沙第一师范同学在校期间的故事。那时的毛泽东渴望知识、有着崇高而又坚定的理想。他的好友箫氏二兄弟和他一样热爱学习。他们都希望报考北京大学,可是由于家庭条件等问题,最终考取了长沙第一师范。这是一所主要面向贫困学生招生的学校,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现代知识与思想的新一代学生,从而唤醒这个正在沉睡的国家。

有一句台词说的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乃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要想使这头沉睡的狮子重振雄风,必须要以教育为本;青少年也要努力学好知识,报效祖国。

在这部节目中,有一个叫刘俊卿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形成鲜明对比。他也是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他父亲靠卖臭豆腐赚几个钱,妹妹为大户人家当女佣,这样才勉强维持生计。当他看到同舍的一个少爷的皮鞋,他便以买书为借口向家中要钱,并且吃完饭乱倒剩饭剩菜。这是什么,这是浪费,是可耻!

后来他当了兵他所在的军阀吃了败仗,打到了长沙。他和同伙进城打探军情时被自己的同学所捕。终于改过自新却又被同伙杀了。但正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以。”可以说死得其所。

当长沙这个古城面临一场浩劫时,毛泽东站了出来,凭借他惊人的智慧,及当地警察的帮助,以两百多人迫使有着三千人的军队缴枪。这充分说明毛泽东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并且有着远大的志向。

这部节目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毛泽东像他老师一样,在早晨用冰冷刺骨的井水沐浴,陶冶肉体;大声朗诵文章,陶冶心灵。我们虽然不必像他一样,但一天之际在于晨,我们要好好利用这美好的时光,加强记忆力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看完节目,我想到了我自己。他们是贫困学生,我们的家庭虽算不上富,却比他们好,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刻苦努力,我们呢……那是个社会动荡的年代,他们立志报效祖国,我们呢……

我们与他们一样,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总有一天,我们将拥抱成功。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篇二

看完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内心从来没有如此澎湃过,这个节目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是什么,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这个节目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就,除了带着努力和坚持上路外,我想就连上帝也不知道该带些什么了。为了克服注意力不集中,毛泽东每天带着书本在市场上朗读任他人来人往,终成过目不忘的本领。为了强健身体,毛泽东每天锻炼不说而且越是刮风下雨他锻炼的越精神。正式在这青年时锻炼的强健体魄,支撑着他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使的他在76岁的高龄畅游长江击水三千里。起早贪黑是他的惯性,求知好学是他的秉性,坚韧不屈是他的个性。

夫行非常之事,方有非常之功。毛泽东国文成绩开始很是糟糕,有一次毛泽东顶撞了国学老师,为了求得老师原谅他深夜拜访老师家,在外面一站就是一夜。那夜的雨下的很长很大。不过只有两个人晓得,第二天老师把他叫了进来,对他文章几句话的指点迷津,就领毛泽东茅塞顿开,随后老师把文学最有精华的《昌黎先生集》借给毛泽东,可以说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无不与老师的指点有关。毛泽东带着同学游渡大河,洋溢着少年的激情;他带着同学身无分文的行走湖南,体味着游子的艰辛;他带着200多学生兵智斗3000溃败军阀,裸露着少年的胆识。

一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他身边的人。与同学谈天说地,不失为一种乐趣,与同学塞外游玩,不失为一种情趣,与同学激扬争执,不失为一种交流,与同学共渡难关,不失为一种感动。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久然就会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融入大家的群体才是人的社会。

被搁置的个人感情问题,为了理想而奋斗。花季的年龄谁不会心动,然而我们的毛泽东却将个人问题搁置了,只因为他心中一直有着远大的理想。他的心容不得半点杂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一个人要学会耐的住寂寞。不要让自己的内心骚动起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马不加疾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一个人过的不风华自如并不是钱少,而是指:才贫,智贫,德贫。才贫则智漏,智漏则德乏,德乏则社会不容。所以一个大学生真正应该追求的并不是金钱利禄,我们应该做的是修德,培智,增才。

回想自己在过去一年里的事情,可谓是感慨万千。身上的陋习与漏德不由而出。自己虽起的很早,但体育锻炼并没有一直坚持。自己虽每天看书,但并没有认真的钻研过思考过什么。虽多次豪言壮语的说要有胆有识,但自己又常常会怯懦和犹豫。虽多次要求自己要慷慨大方,可自己也不时自私狭隘,曾告诫自己愤怒激动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却也爆发了冲动和蛮横。

然而 ,一个人只要有理想他就不会堕落,有正确的理想他就不会走错误的路子。今观毛泽东少年时代,不禁感慨:大学生亦当如此;有个性而不失得体,有沉着而不失胆识,有挫折而不失激情,有游玩而不失奋斗,有自强而不失群体,有情义而不失理想。

未来的路还很长,然而有了方向并不遥远。生有何忧,死亦何患。如果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那就让它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篇三

观看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我收获满满。

曹植曾用“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描绘舍己为国的青年。毛泽东也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飞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的年轻人,褪去了少年时期的天真幼稚,却又没有中年人的老成。在历史发展的的长河中,用自己守护着这个国。

在此次疫情期间,这些90,00的青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切。00后韩伟明在得知父亲要去往雷神山项目建设中时,再三恳请父亲带他一同参与施工。90后甘如意跨月千山万水,只为奔赴抗疫战场。去帮助那些身在混沌的人点亮光明。他们也害怕死亡,但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恰同学少年,是年轻人将恐惧深埋心底,拼命向前冲的勇气。

最近,一首叫《少年》的歌火了,歌词中尽显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疫情中,我们的年轻人在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离开自己时,并不是一昧的悲伤与哭泣,而是披上战衣,擦去眼泪,继续坚守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恰同学少年,是年轻人将痛楚埋在心底,擦干泪向前冲的坚毅。

宁缺说:“我身在黑暗,心向光明”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的青年们,他们并未自暴自弃,虽在黑暗,却永远相信自己能够看到光明,我们的年轻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也还能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他们戴着氧气瓶,手里拿着笔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恰同学少年,是年轻人将理想埋在心底,用知识谱写成光明的神气。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之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劈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青年之力正在于此,从古至今,我们的年轻人都是最好的年轻人。他们接受质疑,嘲笑,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让大家刮目相看。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不再是孩子,而是可以扛起重任的英雄!

100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还萦绕于耳,100多年后,我们的年轻人将它变成现实。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飞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篇四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泽东身材魁梧、天庭饱满。爱吸烟。讲起话来一手叉腰。对,不讲普通话。余下,就是历史书上文字描述的军事家,影视剧中形象高大的政治家。看一千遍,也只不过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人物,虽然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敬仰这个名字。浅读《毛泽东诗词》,知道了文学家这样的称谓是真金白银买不来的,然而毛泽东这个名字仍然是不生动的。

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是一部反映毛泽东少年时代师范生活的纪录片。我第一次从那样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历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那时的毛泽东19岁!也许是湖南第一师范和谐、青春的气息吸引我,也许是导演的长短镜头吸引我,也许是演员谷智鑫一张满是生气的脸吸引我……总之,我看进去了,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热泪盈眶,有;开怀大笑,有,提心吊胆,有;豁然开朗,有;如沐春风,有;醍醐灌顶,有……这些感受,相信您看了也会有。看着看着,毛泽东这个名字突然就鲜活了。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壮志豪情……无一处不牵情。且请您耐心来看《恰同学少年》之《亲情》。

少年毛泽东是贫穷的。为求学,他走遍了长沙所有能读得起的学校,并向往着北大。然而,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钱——无疑是最沉重的负担。当石三伢子从长沙回到湘潭韶山冲,向家人提出北大求学的申请后,父亲暴怒,把他锁在屋子里。半夜,弟弟泽民帮他打开窗户,让他快走。母亲立在院中,背上是打好的包袱。送三伢子走到村口,母亲从怀里掏出层层包裹着的十几块大洋,颤颤巍巍地说:“我这一世的积蓄都给你带上。妈不好,没那么多钱!”面对志存高远但前途未卜的儿子,她不曾想过:儿子能否顺利求学?这沉甸甸的大洋攒得何其不易?明天、后天……是不是要好久见不到儿子?这个单纯的母亲,她只想到:我的儿子想要理想的生活,他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穷其一生,心甘情愿。那一刻,毛泽东的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睛。

多真实的场景啊!因为情真意切的母亲,毛泽东这个名字一下子鲜活了。原来,他和我一样为人子女;原来他和我一样,有一个最亲的人——母亲。还记得少年时,我到外地读书。因为想家,总是往一个邻居家里打电话。那个时候,固定电话是有钱人家或者是有领导背景的人家才能安装得起的。有一次,我又打电话过去,邻居家的女主人犯了心脏病。中间还有哪些言语往来我是无从得知的。后来,母亲咬咬牙,花了一千多块安上了电话。一千多块啊!就这样我每周都可以打电话回家,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电话线的两头连着的是父亲母亲和我……那部散发着柔和的红色光芒的电话机,直到现在还保存着。

父亲,从来都是感情不外露的。听不到一遍又一遍的叮咛,看不到分别时的泪洒衣襟……他总是那样平静地表现着父亲的刚毅形象。真的是情感从不外露吗?细心地观察总有些蛛丝马迹泄露父亲的秘密。每次离家时,总是父亲早早捆绑好行李,一遍遍地注视车驶来的方向,再悄悄地把行李放在最方便取的位置上,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到了来电话!车子发动了,驶出很远。不经意地回头,发现淡淡的汽车尾烟中,父亲久久地站在当地,那平静的脸是在张望着我吧?

当石三伢子接过母亲手里的十多块大洋刚刚转身时,惊慌地发现父亲拦在村口,倒背着手,手里拿着烟袋。天色很黑,看不清父亲的神情。父亲笔直地走过来,依旧看不清神情。出逃的石三伢子是惊慌的,也许还要被锁回小屋里吧!就那样静静地等待。父亲笔直地走过来,就在要越过他身边的时候,突然一甩手,一个小布包裹散落地面,叮叮当当,几十块银元应声落地。父亲仍是那样暴怒着,说:“再学不进,就莫回来。”走着、甩手、说着话,父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甚至不曾瞥一眼儿子的脸。可石三伢子知道,父亲定是一晚没睡的。捡起地上散落的银元,捡起暴怒着的父爱。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篇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是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激情呐喊,这是一曲青春飞扬的篇章。

看完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心中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激动。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他毛泽东就能成为百年才出一个的伟人?

的确,他的成长不同凡响。当时的中国,外有日本强权压迫,内有袁世凯祸国殃民做着不可一世的皇帝梦。刚成立的中华民国,旧的一切尚未打破,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历经重重劫难的中华民族在新旧交替的满目疮痍中,苦苦探寻着未来的出路,也悄然孕育着那微薄也终将照亮前程的阳光。不可否认,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以及他们所领导的新民学会,推而广之到全中国青年成为了这抹责无旁贷的曙光。而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给了他们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他们遇见了像孔昭绶、杨昌济等具有新式教育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就像千里马遇到伯乐,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们辨析了小节与大义,继承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明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这个“匹夫”不是指除自己以外的别人,首先应该包括自己的道理,立下了爱国救国治国的理想。和朋友相处时,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读经世的伦理著作,思我中华之如何崛起,办读书会,练学生军,搞工人夜学,推翻袁世凯,用仅区区二百手无寸铁的学生军硬是逼降了三千人的正规军队。他们制造了一项项不可思议的奇迹。试问,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这样一批壮志青年,这个国家何愁无法崛起,何愁不强大?

节目中,全体同学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少年。当初那个动乱的中国,“她”的希望在于毛泽东他们,而如今的中国,“她”的未来在于我,在于我们。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开启了民智,吼出了学生中的最强音;现在的我们,虽时代不同,但不可否认,他们身上那种不畏强权,不愿被规矩束缚,读书求真理,敢于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书生意气穿越了时代,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在感慨的同时也应该认真思考,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可以那样做,现在的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效力于我们的国家,在危亡时,以己之力,挽救起整个中华民族。但面对这个崇高的理想,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恰同学少年》给了我们最肯定也最正确的答案:读书。读书求真理,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非如此,不可为未来之中国积蓄力量。好好用功,为了将来,做好准备吧!但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书,读书的目的、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去做事,做一些于国于民都有用的事。这与原先读书是为了自己有个好出路,可以过更好的生活的志向是相违背的,也可以说是更扩充了一步,所多的恰恰就是一颗忧国忧民的责任心,我们的肩上不只扛着我们的未来,家人的生计,更担负着国家的兴亡。——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而细节决定成败,毛泽东的成功与他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读报时,数不清的小纸条;每天早起的晨浴;足球场上的守门健将……强健的体魄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个观点让我感到很新颖,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最让人难忘的是毛泽东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他毛泽东的眼里,没有能不能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他可以预言二十年内,中国必定打败日本,更可以发誓要让全中国每一个人都看得起病,不再出现他母亲的悲剧。事实证明,无论是一时兴起的豪言壮语还是他深思熟虑的一生志向,他都做到了。

他的胆识与才略注定了他将是救中国于水火的伟人,他解放了全中国,解放了全人民,解放了全民族,解放了一个时代。

他的雄才大略注定他在橘子洲头可以呐喊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如今看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完此文,甚感肚中笔墨之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和启示900字

【第2篇】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一

我看《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竞觉不亦乐乎!《恰同学少年》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把一代领袖、伟人毛泽东的形象,鲜活的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总感觉这个戏拍得特别好,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过时的、僵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艺术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使节目中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老师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我特别同意这一点。

看到这里我在想,许多报道都在通篇长论80后的年轻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气、毅志,精神食粮匮乏等等,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或艺术形式能给他们以生动的启示。看完《恰同学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成功不是偶然。这句话每一个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从他们一生的成长足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时代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时代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去效仿他(她)们,但是那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鼓舞我们前进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好作品,《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二

我看了湖南卫视热播的《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刚刚看完这部节目,写点心里的感觉。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时间,这部节目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看完之后,不得不佩服毛主席超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在民国战乱时期,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敢于跟命运抗争,从关注自身命运到关心民众的命运,以其超人的胆识和睿智,力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学习知识,组织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成立学生军,维护社会秩序,在没有一支枪一颗子弹的情况下,用他的胆识和谋略,领导学生们降服三千北洋军,当他换上便装,跟蔡和森萧子升一起走进抗着枪的三千士兵中,去跟北洋军谈判时,三个年轻人的风采和胆略足以让每个人折服!

毛泽东是伟大的,那个时代是混乱的,当年五四运动发起时,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在做些什么,而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在五四这天又在做些什么,面对历史,我们应该反思,应该进取!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三

我看了让人终生难忘的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主要讲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的五年学习生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在上学期间,同学们都很敬重他、听他的话,表现出青年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毛泽东读书很刻苦,而且极其用心,知识面很宽,文笔非常好,写出的文章能够在中国最有名的期刊《新青年》上发表。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令我印像最深的是,在长沙面临危机的时刻,毛泽东率领他训练出来的两百名拿烧火棍当枪的学生军,让三千多北洋溃兵交了枪。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学生军把溃兵包围在猴子石后,用计谋让溃兵相信他们是正规军,然后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凭着智慧和胆识与团长谈判,在警察的帮助下,让三千北洋溃兵交枪投降,使长沙父老免受兵灾之苦,保护了历史名城长沙。

看了这个节目后,我非常敬佩毛泽东的勇气和胆识,也很佩服蔡和森的智慧。正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不但要有勇气、有智谋,更要有强健的体魄,那样才能在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我要加强锻炼,做一个有勇有谋、身强体壮、有益于社会的人。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出自毛泽东的一首《泌园春•长沙》。前一段时间,电视上正在热播一部红色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学校也鼓励大家观看。

这个节目讲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节目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少年,他们有着豪情壮志,发奋图强,立志要报效祖国。

怎样救国救民,这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中回荡。少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活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走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已经给大家立了一个榜样。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是这部电视节目最好的见证!因为当时有了那群优秀的少年,才有了那之后这个富强的中国!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五

双休日,休息在家,观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它短短的几分钟就让我这位中国人对它欲罢不能,激动不已。

这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内容不能不与所有的中国人共勉。孔昭绶校长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动员大会上这样讲到:日本人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是对中国人的极大的侮辱与蔑视,孔校长查阅了荷兰大辞典,其中对“支那”这样解释: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看到这里,实在不能不让人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恨得人牙痒痒。我想每一个有正义的中国人都会与我同感。

“人不可不知耻,人有个人之耻,亦有国家之耻。袁世凯政府竟答应日本的二十一条,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实为国之大耻”。毛润之为《明耻篇》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动员全体师生拿起手中的笔唤醒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学会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

片中提到教育虽说不能直接救国,但人会进步,社会会进步,国家会进步,而进步,是离不开教育的。身为教师的我们看到这里又会有什么的感受呢?我想惟有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充满爱国心的中国人。虽然听上去让人感觉好高骛远,说大话,不实在。但这确实是本人这时的真实想法。莫笑莫笑……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六

星期五,我就欣赏到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一看这个名字我就乐了,是以前上学学过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其中一句。结果这节目果然是讲毛泽东的,也的的确确是讲他的“同学少年”的生活。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我真羡慕他们那个年代,读书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他们那个时候的友谊、相处方式与现在真是大不同了。他们是多么的落落大方、坦诚相待,实在叫人好生羡慕。

里面的台词也对人大有启发。感觉我的思想也开阔不少。

而那样的毛泽东,那个与我年纪还相仿的毛泽东,也是我从未这样真切的感受过的。而看完这个节目,那么鲜活的一个人,好像就在我的周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读书,开始他新的大学生活。

看着这个节目,令人想到许多社会问题。也令人憣然醒悟,学生是那样,我们是那样的,求学的目的是那样的,我们之间是应该那样地相处的。

感概叹怀,如我出生在那样的时期,与毛泽东那样一群有志之士相处,我又会是如何的呢。如我出生在那样的时期,萝卜白菜有什么好介意,精神上得到伸展,人才是真正地充实而快乐。

现在就是现在。我活在现在。我不能扭转乾坤,我但求尽圆吾志。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篇七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一部历史节目,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挺不错的节目,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有很深刻的影响作用。

看了这一部节目,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青年文摘》看到的一篇文章《竹篮打水》。顾名思义,一看到竹篮打水,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不然,文章打破了我们的惯性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

一位爷爷,每天都会孜孜不倦的看书,受爷爷的影响,小男孩也总是看书。爷爷总推荐他看名著。

一天天的看,小男孩觉得很莫名,名著对于他来说,一知半解。

于是,有点想放弃的小男孩,就问爷爷:“我看名著,可我很多地方并不理解”。爷爷说:“看名著就像竹篮打水'.不明白的小男孩就想试一试。于是他拿了竹篮,灌满水之后,快速的跑道爷爷身边,可是,除了湿透的竹篮,里面一滴水也没有。不解的小男孩,不懈的几次尝试,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实在不理解,读书怎么和竹篮打水联系在一起呢。

爷爷让他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哦,小男孩仔细观察:“竹篮变的干净了”。爷爷说:“看书,尽管有不理解的地方,可是看得多了,你的心灵就会被净化”。

一部好的节目也是如此!这部红色经典节目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和激励,它似一个悠远然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彻我们平庸的思想领空,让我们去思考,身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该怎样做才算合格!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400字

【第3篇】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篇一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刚刚落下帷幕,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就被它深深吸引,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恰同学少年》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该节目吸引我的另一点是跟大多青春节目一样,这部节目充满了俊男美女,节目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节目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这部节目也使我想起刚刚离开的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明白那段的光阴是最珍贵的。好怀念大学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同学,一点点,一幕幕,大学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还会想起那花园的假山和喷泉,那秋天里红红火火的海棠,雪天里冰凉的景色,那是充满烂漫幻想的时候啊,我们太多的憧憬,却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大学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给了我们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震撼吧!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篇二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一部历史节目,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挺不错的节目,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有很深刻的影响作用。

看了这一部节目,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青年文摘》看到的一篇文章《竹篮打水》。顾名思义,一看到竹篮打水,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不然,文章打破了我们的惯性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

一位爷爷,每天都会孜孜不倦的看书,受爷爷的影响,小男孩也总是看书。爷爷总推荐他看名著。

一天天的看,小男孩觉得很莫名,名著对于他来说,一知半解。

于是,有点想放弃的小男孩,就问爷爷:“我看名著,可我很多地方并不理解”。爷爷说:“看名著就像竹篮打水'.不明白的小男孩就想试一试。于是他拿了竹篮,灌满水之后,快速的跑道爷爷身边,可是,除了湿透的竹篮,里面一滴水也没有。不解的小男孩,不懈的几次尝试,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实在不理解,读书怎么和竹篮打水联系在一起呢。

爷爷让他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哦,小男孩仔细观察:“竹篮变的干净了”。爷爷说:“看书,尽管有不理解的地方,可是看得多了,你的心灵就会被净化”。

一部好的节目也是如此!这部红色经典节目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和激励,它似一个悠远然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彻我们平庸的思想领空,让我们去思考,身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该怎样做才算合格!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篇三

趁着休息日,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在家休息,应该是来补这么一课了啊!说真的,我倒是有些羡慕他们,更钦佩他们的求学之精神!

少年的毛泽东啊,可谓胸怀大志,气宇非凡啊!论学识,别人管他叫“事事通”,更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大哥啊!而且啊,这位将才并不恃才为傲,反而很谦虚,很友善。对于学习,他总是不懂就要问,非得问出个所以然来。每天起的最早的是他,睡得最晚的还是他。我很佩服这位伟人,这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所不能比的啊!

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他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总是会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将才,应该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毛泽东以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自由,则中国自由!对于知识,毛泽东认为应当: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即知识应该有较大的涉猎范围,而并不拘泥于某几科。于是乎,就有了他的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就有了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于戏台下看书,于闹市练习口语,即闹中取静,来使自己那颗浮躁的心静下来。我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恐怕早已没有这份心境了吧。

看这部节目,还有的颇多的感受啊!比如蔡和森,能够体谅家里的困难,用空余时间,拉下所谓的颜面去给别人擦鞋,勤工俭学以减轻加家里的负担。我觉得这点很可贵,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毕竟这是一种独立,能够傲然屹立于这个社会。还有毛泽东,鞋破了有啥关系呢?他并不在乎外表啊,正如那位先生所说,贫和富,不看物质,而看精神。在深夜时,精神上的空虚,应该是有些可悲的啊!看过后,我突然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

看着这样一群热血青年,想起《老子》里的两句话: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篇四

双休日,休息在家,观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它短短的几分钟就让我这位中国人对它欲罢不能,激动不已。

这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内容不能不与所有的中国人共勉。孔昭绶校长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动员大会上这样讲到:日本人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是对中国人的极大的侮辱与蔑视,孔校长查阅了荷兰大辞典,其中对“支那”这样解释: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看到这里,实在不能不让人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恨得人牙痒痒。我想每一个有正义的中国人都会与我同感。

“人不可不知耻,人有个人之耻,亦有国家之耻。袁世凯政府竟答应日本的二十一条,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实为国之大耻”。毛润之为《明耻篇》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动员全体师生拿起手中的笔唤醒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学会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

片中提到教育虽说不能直接救国,但人会进步,社会会进步,国家会进步,而进步,是离不开教育的。身为教师的我们看到这里又会有什么的感受呢?我想惟有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充满爱国心的中国人。虽然听上去让人感觉好高骛远,说大话,不实在。但这确实是本人这时的真实想法。莫笑莫笑……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篇五

观看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我收获满满。

曹植曾用“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描绘舍己为国的青年。毛泽东也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飞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的年轻人,褪去了少年时期的天真幼稚,却又没有中年人的老成。在历史发展的的长河中,用自己守护着这个国。

在此次疫情期间,这些90,00的青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切。00后韩伟明在得知父亲要去往雷神山项目建设中时,再三恳请父亲带他一同参与施工。90后甘如意跨月千山万水,只为奔赴抗疫战场。去帮助那些身在混沌的人点亮光明。他们也害怕死亡,但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恰同学少年,是年轻人将恐惧深埋心底,拼命向前冲的勇气。

最近,一首叫《少年》的歌火了,歌词中尽显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疫情中,我们的年轻人在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离开自己时,并不是一昧的悲伤与哭泣,而是披上战衣,擦去眼泪,继续坚守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恰同学少年,是年轻人将痛楚埋在心底,擦干泪向前冲的坚毅。

宁缺说:“我身在黑暗,心向光明”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的青年们,他们并未自暴自弃,虽在黑暗,却永远相信自己能够看到光明,我们的年轻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也还能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他们戴着氧气瓶,手里拿着笔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恰同学少年,是年轻人将理想埋在心底,用知识谱写成光明的神气。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之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劈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青年之力正在于此,从古至今,我们的年轻人都是最好的年轻人。他们接受质疑,嘲笑,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让大家刮目相看。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不再是孩子,而是可以扛起重任的英雄!

100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还萦绕于耳,100多年后,我们的年轻人将它变成现实。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飞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篇六

最近,我看了一部十分精彩的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

这部节目主要讲了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勤奋求学,探索真理的感人事迹。它把我们全家人深深吸引著了,我们会跟节目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难过,一起开心;一起提心吊胆……该节目中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就是被当时湖南一师的同学们称为“人渣”的刘俊卿。这个人虚荣心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他的父亲是卖臭豆腐的,他的妹妹因家境贫寒典给富人家做丫环。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刘俊卿身上,希望他能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有一次,湖南一师开学了,体弱多病的父亲怕刘俊卿累着,自己帮他挑行李。可刘俊卿毫不领情,当着大家的面,说他是自己的挑夫!这让含辛茹苦的父亲伤透了心。刘俊卿为了虚荣,看阔少爷有双皮鞋,自己竟把父亲买药钱拿去买皮鞋;在毕业考的时候,刘俊卿作弊,当场被袁老师发现。校长准备开除他,可父亲跪下来求校长,他才又有机会继续读下去。他的这些行为正巧与蔡和森相反。蔡和森的家同样贫寒,可他不愿意母亲在他身上花很多钱,为减轻加重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在街头擦皮鞋。在学校,他有时居然吃别人的剩饭。暑假,因为家中租得一间房子到期了,所以蔡和森他不勉强母亲,自己到爱晚亭睡,露宿野外。前后对比,反映出了两个人不同的人生观。

在我们这个时代,青少年普遍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都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这买那与同学相攀比。我想,就算“攀比成功”又有什么意义?通过正当途径追求正当名利是值得提倡的。我所反对的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弄虚作假换取不正当名利,结果因此而丢掉传统美德。诸如,某些同学通过考场作弊获取高分;某些官员通过坑害百姓利益换取虚假政绩等。这些自欺欺人的行为的后果,必定像刘俊卿一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想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

收看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

【第4篇】2021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一

我观看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看后,我思绪万千。

这是关于毛泽东的少年学期与他的同学。我认识了与众不同的毛泽东,才高八斗的萧子声、蔡和森,乐观的向警予、杨开慧,六亲不认的刘俊卿,舍己救人的刘老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面,毛泽东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他始终为祖国而奋斗。萧子声、蔡和森虽然是老观念,但还 是和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向警予、杨开慧是非常活泼的女孩子,他们的家境很好,但是从不摆大小姐的架子。刘俊卿的理想是当官,他认为只要学习就是为了当官,还说自己家境很好,却不知道那是用父亲和妹妹的血汗钱买的皮鞋,他忘恩负义,让我恨之入骨。刘老汉是刘俊卿的父亲,他为了让品德极好的校长逃走,他舍己救人,为了校长,他牺牲了一条珍贵的生命!

总之,我只有一个感想,那就是:人不能忘本!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出自毛泽东的一首《泌园春·长沙》。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红色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学校也鼓励大家观看。

这个节目讲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节目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少年,他们有着豪情壮志,发奋图强,立志要报效祖国。

怎样救国救民,这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中回荡。少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活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走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已经给大家立了一个榜样。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是这部节目最好的见证!因为当时有了那群优秀的少年,才有了那之后这个富强的中国!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三

我观看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深有所感所思。

在那黑暗的时代,有那末一群人制造着一个未来的中国的梦:有一天,中国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有医院可寻,有病可看;不再有人流离失所,家家富足; 国人可以立足于世界:饱经沧桑的古老中国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主权……

在那个时代,中国是如此的封建,如此的怯弱,如此的黑暗,就连作这样的梦都需要极大的勇气。然而就有那末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作者那神圣的梦,并为实现他而不懈努力着,他们坚信,即使是付出任何代价,包括生命与鲜血也在所不惜地去完成,并且一定可以完成。

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个体累计,沉淀,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坚定的脊梁;他们如入了所有中国人永远不屈的血液;他们坚实了中华大地那生生不息的土地!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四

我看《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竞觉不亦乐乎!《恰同学少年》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把一代领袖、伟人毛泽东的形象,鲜活的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总感觉这个戏拍得特别好,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过时的、僵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艺术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使节目中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老师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我特别同意这一点。

看到这里我在想,许多报道都在通篇长论80后的年轻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气、毅志,精神食粮匮乏等等,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或艺术形式能给他们以生动的启示。看完《恰同学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成功不是偶然。这句话每一个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从他们一生的成长足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时代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时代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去效仿他(她)们,但是那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鼓舞我们前进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好作品,《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五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一部历史节目,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挺不错的节目,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有很深刻的影响作用。

看了这一部节目,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青年文摘》看到的一篇文章《竹篮打水》。顾名思义,一看到竹篮打水,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不然,文章打破了我们的惯性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

一位爷爷,每天都会孜孜不倦的看书,受爷爷的影响,小男孩也总是看书。爷爷总推荐他看名著。

一天天的看,小男孩觉得很莫名,名著对于他来说,一知半解。

于是,有点想放弃的小男孩,就问爷爷:“我看名著,可我很多地方并不理解”。爷爷说:“看名著就像竹篮打水'.不明白的小男孩就想试一试。于是他拿了竹篮,灌满水之后,快速的跑道爷爷身边,可是,除了湿透的竹篮,里面一滴水也没有。不解的小男孩,不懈的几次尝试,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实在不理解,读书怎么和竹篮打水联系在一起呢.

爷爷让他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哦,小男孩仔细观察:“竹篮变的干净了”。爷爷说:“看书,尽管有不理解的地方,可是看得多了,你的心灵就会被净化”。

一部好的节目也是如此!这部红色经典剧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和激励,它似一个悠远然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彻我们平庸的思想领空,让我们去思考,身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该怎样做才算合格!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六

趁着休息日,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在家休息,应该是来补这么一课了啊!说真的,我倒是有些羡慕他们,更钦佩他们的求学之精神!

少年的毛泽东啊,可谓胸怀大志,气宇非凡啊!论学识,别人管他叫“事事通”,更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大哥啊!而且啊,这位将才并不恃才为傲,反而很谦虚,很友善。对于学习,他总是不懂就要问,非得问出个所以然来。每天起的最早的是他,睡得最晚的还是他。我很佩服这位伟人,这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所不能比的啊!

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他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总是会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将才,应该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毛泽东以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自由,则中国自由!对于知识,毛泽东认为应当: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即知识应该有较大的涉猎范围,而并不拘泥于某几科。于是乎,就有了他的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就有了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于戏台下看书,于闹市练习口语,即闹中取静,来使自己那颗浮躁的心静下来。我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恐怕早已没有这份心境了吧。

看这部节目,还有的颇多的感受啊!比如蔡和森,能够体谅家里的困难,用空余时间,拉下所谓的颜面去给别人擦鞋,勤工俭学以减轻加家里的负担。我觉得这点很可贵,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毕竟这是一种独立,能够傲然屹立于这个社会。还有毛泽东,鞋破了有啥关系呢?他并不在乎外表啊,正如那位先生所说,贫和富,不看物质,而看精神。在深夜时,精神上的空虚,应该是有些可悲的啊!看过后,我突然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

看着这样一群热血青年,想起《老子》里的两句话: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七

我看了湖南卫视热播的《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刚刚看完这部节目,写点心里的感觉。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时间,这部节目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看完之后,不得不佩服毛主席超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在民国战乱时期,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敢于跟命运抗争,从关注自身命运到关心民众的命运,以其超人的胆识和睿智,力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学习知识,组织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成立学生军,维护社会秩序,在没有一支枪一颗子弹的情况下,用他的胆识和谋略,领导学生们降服三千北洋军,当他换上便装,跟蔡和森萧子升一起走进抗着枪的三千士兵中,去跟北洋军谈判时,三个年轻人的风采和胆略足以让每个人折服!

毛泽东是伟大的,那个时代是混乱的,当年五四运动发起时,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在做些什么,而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在五四这天又在做些什么,面对历史,我们应该反思,应该进取!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八

双休日,休息在家,观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它短短的几分钟就让我这位中国人对它欲罢不能,激动不已。

这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内容不能不与所有的中国人共勉。孔昭绶校长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动员大会上这样讲到:日本人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是对中国人的极大的侮辱与蔑视,孔校长查阅了荷兰大辞典,其中对“支那”这样解释: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看到这里,实在不能不让人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恨得人牙痒痒。我想每一个有正义的中国人都会与我同感。

“人不可不知耻,人有个人之耻,亦有国家之耻。袁世凯政府竟答应日本的二十一条,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实为国之大耻”。毛润之为《明耻篇》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动员全体师生拿起手中的笔唤醒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学会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

片中提到教育虽说不能直接救国,但人会进步,社会会进步,国家会进步,而进步,是离不开教育的。身为教师的我们看到这里又会有什么的感受呢?我想惟有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充满爱国心的中国人。虽然听上去让人感觉好高骛远,说大话,不实在。但这确实是本人这时的真实想法。莫笑莫笑……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九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吸引了我,观看之后,受益匪浅。

我感觉《恰同学少年》虽然说的民国时期那帮风华正茂的少年的点点滴滴,但其故事中蕴含的某种精神,对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孩子,现在父母,仍有着很多积极的教益。细细品味“杨昌济的晨浴晨诵”,“毛泽东的偏科争执”,“毛泽东的证友活动”,“哲学读书会”,“毛泽东的忘我读书精神”,“蔡和森于清贫中的奋斗”,“向警予的女性不服输”等等……你都会品出些味道。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新四军》,那种正义、激情和军人的浪漫,深深吸引了我。这部片子似乎和《新四军》一样,也同样洋溢着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教人正义,给人积极,迫人上进,让人思考,那种感觉,我真喜欢!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十

星期五,我就欣赏到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一看这个名字我就乐了,是以前上学学过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其中一句。结果这节目果然是讲毛泽东的,也的的确确是讲他的“同学少年”的生活。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我真羡慕他们那个年代,读书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他们那个时候的友谊、相处方式与现在真是大不同了。他们是多么的落落大方、坦诚相待,实在叫人好生羡慕。

里面的台词也对人大有启发。感觉我的思想也开阔不少。

而那样的毛泽东,那个与我年纪还相仿的毛泽东,也是我从未这样真切的感受过的。而看完这个节目,那么鲜活的一个人,好像就在我的周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读书,开始他新的大学生活。

看着这个节目,令人想到许多社会问题。也令人憣然醒悟,学生是那样,我们是那样的,求学的目的是那样的,我们之间是应该那样地相处的。

感概叹怀,如我出生在那样的时期,与毛泽东那样一群有志之士相处,我又会是如何的呢。如我出生在那样的时期,萝卜白菜有什么好介意,精神上得到伸展,人才是真正地充实而快乐。

现在就是现在。我活在现在。我不能扭转乾坤,我但求尽圆吾志。

2021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

《百年一课观后感8(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