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树下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树下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树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槭树下的家》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
翻开这本席慕容的《槭树下的家》的扉页,上面的小字记着购于20xx年末,那时的我还在上大学,买来闲时无聊打发些时间,当时读来是只是觉得她的文笔很细腻,让人感觉心灵顿时变得很安静。而现在再读时,已是而立之年,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过她的文字,你会发现她善于发现身边很多的美好,也许你我和她一样生活着,会出门散步,会忙着煮菜烧饭,会和家人一起玩乐……,但你是否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所淹没,而忽略了其中的美好。从她笔下的天地里,你会感觉到她那种对亲人、对朋友、对人生的热爱。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她被鸟的鸣声吵醒。几十只小鸟在窗外的槭树上集合吵闹,那声音特别细又特别娇,可以听出来它们的雀悦和欢喜。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树下。仔细分辨,孩子们有的坐在矮墙上,有的是趴在树上,他们不时发出叽叽咯咯地笑声,那种极单纯的快乐。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们清脆和圆润的笑声比喻成“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在文中丈夫呵止孩子们“小声一点儿”。她把这平常人也都有过的,平平淡淡又细致入微地关爱当作了一杯美酒,细细地品味。她写道:“其实这时,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他给我的关怀。”她描绘的画面永远是那样的温馨,纯粹,安静与感动。朴质的生命,原来可以这么的精彩与美丽。
山坡上的野草,孤独的大树,匆匆的过客,顽皮的小孩,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她描写的那些的平凡琐事,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相对于那些卷帙浩繁、气势磅礴的巨作,席慕容的作品就像一股涓涓细流。带给你遐想,带给你甘香。
她说:“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没有一朵花不知道感谢。”她滤掉了生命的琐碎,只让最悠长的美来定格人生。她还原了生命最初的底色。
如果你也被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所烦累,不妨读一读她的书,放松一下心情,对生活多一份体会,对所拥有的多一份珍惜。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2
“我只想回到,这个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才能够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还没来得及翻开书本,就瞧见了这句话,我不禁感到讶异,在这个奢靡浮华的年代,人人都向往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作者却选择停留下来,安心地去生活……
这本书中,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有朋友间道不尽的浓厚情谊;有游客对小贩无法言语的感激之情;有路人对美好风景的无限向往;还有世人对生命的独到见解……但这所有的一切,都脱离不了一个字——爱。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必定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每当你阅读此书时,它会毫无保留地去包容你,那感觉就像一粒种子在不知不觉中萌芽,生根、长出枝叶,最后成为一棵挺拔伟岸的大树。作者就像一位长者一样,用她的经历告诉你,什么是需要忍痛割爱的,什么是需要珍重爱惜的。没有说教,没有规劝,只有那样轻柔地向你娓娓道来,而每每翻阅书本,也会发现内心又强大了一些。
人生真的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光景而已,在这几十年里,还免不了要有误解,要有争战,要有悲愁病痛和别离。但作者在这本书里告诉了我,这些现在看似痛苦的事情,在多少年后忆起是多么回味无穷,所以试这放慢我们的脚步,去欣赏“人生”这一条漫长道路上的风景罢,无论它明媚与否。
我终于还是明白了封面上那一句话的含义,那不过是一个漂泊者最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不过是整个社会中各类人的梦想罢。但又有谁能想到“安心的生活”,城市中太过忙碌,喧嚣。作者说过,她写这本书时,不受鞭策,不赶进度,享有那在创作时难得的完全自由,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只希望把生命中极为珍惜的一部分认真整理好,仅此而已。
看了这本书,就像黎明的微光,早晨的光芒——你似乎能想象太阳的光晕愈来愈大,直到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那光芒照得人全身暖烘烘的,但那并非灼热,而是发自内心的温暖与感动。
要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3
这是我第一次凭直觉买书,不问出身,不看内容,不论口碑,只是淡淡的看一眼,便欣然买下了,于20xx年末。
因为,槭树下的家,让我觉得温暖。
读席慕容老师的书,要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了,总是感觉文笔细腻,清新而阳光,平平静静,实实在在,一切看似淡而无味,却总能让人体会到生活意义。
我想,这是我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了,因为它是一段段的生活片段,读读停停,伴随着时刻的心情,在想念的时候,所以,它一直都在身边。
不是很喜欢它的写作风格,因为总像自己的手笔,字里行间看似琐碎,却透着深深的感情,含蓄且暧昧,总是会给别人留下猜想的空间,不是故意,只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会懂得的感受,如此而已。
小时候就很喜欢槭树,只是那时不懂,常常把它唤作枫,犹记得那年于香山拾获的叶子,保存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槭树,那一片片耀眼的红,看起来就是暖暖甜甜,很幸福的味道。若是真的可以住在院子里种满槭树的房子里,想必一定是快乐的日子。后来才知道,槭树区别于枫树的地方就是它的叶片是两两相对而生,且叶落较慢,所以才会整株红红的,异常漂亮。
以前,我喜欢在心烦的时候读这本书,借书中的平淡无奇来弥补急于看到结果的心,在作者一个个真实的境遇中比较,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安好,该来的总会来,于是,我耐心等待。在不开心的时候,也会默默地读上一小段,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那真正存在于美丽的槭树下,属于我的家。然而,期待往往是空的,画面编织得再温馨却也比不上那短短一刻中真实的温度,于是,
我渐渐懂得,渐渐失望。我不求什么结果,但我渴望一份安定,平淡而温馨,有根有果,有兴有败,在阳光下切实地存在着,总好过浮萍一只,游离于人世,却总是与风为伍,无意无情。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4
读完了席慕容的《槭树下的家》。
这不是她的诗集,而是一本散文集。正如书名,里面很多文章都涉及到
她的家和家人。这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位女诗人。
她很会画画。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多次获金牌奖。在绘画上,席慕容有很强的企图心,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可以从<悠长的等待>一文中找到答案。
她不会做面点。
“我急着要给读小学的女儿送中饭。小红帆布包里装着热热的便当, 还 放了水壶、水果和几片小饼干。”《黄梁梦里》
“对于想给女儿童年一份幸福感的努力,终于在满厨房的面糊、满垃圾箱的蛋壳以及满冰箱的”艺术珍品“的浩劫中结束,一如我那首诗的结局: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 是我所必须放弃的” ,《刘家炸酱面》一文,席慕容用幽默自嘲的语言写了自己为孩子们制作糕点的事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我们读懂了那颗爱孩子的心。
她想唱可是不敢唱。
我自己觉得我的嗓子还不错,可是,因为有一个专修声乐的姊姊,因为她有着一副珠圆玉润得天独厚的歌喉,所以,从小在家里,我们这些其他的儿女就都养成了小声唱歌的习惯,偶尔忘形了,大声地唱了几句,母亲就会从隔壁屋子里问过来:“怎么?又牙疼了吗?”我们就只好噤声了。《说梦》
她是要写一辈子情诗的艺术家。
她说,“30岁的时候,曾有人问我说‘你总不能写情诗写到50岁吧’,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我想说不是只有少女才有情怀,老人也有,我还是在写情诗,而且还在写爱情,想念从前的爱情,为什么不能到了六十几岁还在想念爱情?”,现在70多岁的席慕容还在写着情诗。
她的丈夫刘海北于20xx年去世。在席慕蓉新的作品集中,有许多首诗就是写给她过世的丈夫,她说:“对我来说,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都只能追悔。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追悔爱情,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5
元旦三天假,女儿带回席慕蓉的散文集《槭树下的家》。
我曾在青春少年时代读过席慕蓉的诗集,说不出的感动,说不出的感伤,淡淡的,轻轻的拂过我的心头。而读她的散文集还是第一次,并且是在步入人生的三重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后,那些她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很感动,读来朴素但却深刻。一个故事,一次思索,一种顿悟,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平凡却不会贫乏的生活。
也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很少,而能品读散文的人就更少了。 读散文,能陶冶性情,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畅游,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将书捧在手中,心灵随着文字的跃入而怦然跳动,这些浪漫凄美的文字在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追忆似水年华,那么多温暖 而珍贵的回忆在心间一点点地晕染开来,像一湖回忆的水面,常因几颗不经意的石子,荡开美丽的涟漪。晚上枕着书儿入睡,更感觉是一次心灵的自由翱翔。
也曾想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净化为淡淡的文字,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把生命中极为珍惜的这一部分保存下来。在落寞的时候可以回到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细细品味,珍槭树下的家读后感藏。然后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恍若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经历也一直在变。那些留有少年青春痕迹以及成年后的记忆、喜欢单纯、喜欢简单、喜欢花草树木、喜欢自然界里的一切风花雪月……也随着一次次变动而渐少渐失。
而在这二十年后,随着《槭树下的家》,我才发现,所有的都清晰地跃入脑海中,以前的那些痕迹,其实一直都存在,从来不曾消失。
原来,有些东西真的是一直都存在的,不会因时光的流动而改变。原来,这种喜欢简单美好的心情,一直都在,从不曾改变。即使现实生活是多么琐碎繁杂,也一直喜欢从自然的美好中寻求心灵的安静,单纯的喜悦!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6
当初认识席慕容,是从她的诗开始的。《七里香》,在那里她问,“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很哀婉的那种,细水长流。
但不知是否是我对诗歌不感冒,我倒是觉得她的散文回味更悠长些。那是一种生活的琐碎与闲适,没有颓废,没有忧伤,是被诗意化的生活,是被现实化的诗歌。在这里,她是一个参与其中的旁观者,注意,参与其中,这个淡定女子从来不将用嘲讽的态度与致命的清醒灌输给读者,席慕容宁愿保持着某种可爱的醉态,刻意将生命里那些细节朦胧化,去除毛边与瑕疵,只省美好。即使难免有令人遗憾的故事,在她的笔下也波澜不惊,最多最多只是一缕伤感,仅限哀伤。有时是亲情的记载,有时是初恋的描述,有时是旅游的见闻……甚至,有时只是惊鸿照影的花草树木,也被扯出一大长串感性的思维,在跳脱的文字里熠熠生辉。
席慕容除了作家的身份,还是位画家,曾在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校进修,科班出身的。我没有看过她的画,但大抵从她的文字里可以推断出那是怎样的笔触。很柔软,很随意,也很有女子的细腻,决不华丽,是清雅的水彩。犹记得在她那篇〈胡凡小姐的故事〉里,她记叙了她在布鲁塞尔留学时在大学里认识的胡凡小姐,胡凡小姐年老而憔悴,深受女学生们的漠视,但一次,她却听到了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当年还年轻美丽的胡凡小姐曾与一个男孩相爱,那男孩却在订婚那天为了看她,永远地睡在了,通往她家的那片积雪的森林。文章的结尾是这么写的:
“……假如搬上了银幕,最后的镜头应该是一片白茫茫的森林,女主角孤单寂落的背影越走越远,美丽的长发随风飘起,悲怆的音乐紧扣住观众的心,剧终的字幕从下方慢慢升起,女主角一直往前走,没有再回过头来……可是,我看到的剧终,放在四十年后,却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剧终,虽然真实,却很难令人欣赏:一个古怪的白发老妇,走在喧嚣狭窄的街市上,在她光秃秃的屋里,只有一张床。”
刹那,岁月的流逝,就在不经意间淌满心扉,席慕容给我们的故事,总是那些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或听说过的,光阴里的沉积。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7
第一次读《槭树下的家》这本书时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种温柔细腻,如细水长流般清新典雅的文字,那种如香醇的龙井般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使我想起了《张晓风散文》。同样是满含着温情与爱的散文,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槭树下的家》总能让我发现一些与其他散文所不一样的东西,那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在寒冷的冬日温暖我的心。
说起这本书里我最爱的文章不得不提到《几何惊梦》一文。当读完这篇文章时,我不知不觉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平时,我的数学成绩也差到了极点,每每努力过后却还是无力回天。对此,我似乎与作者找到了共鸣。是那种“老师叫我起来,我张口结舌,无法出声”的感觉,是那种“心里好像压着一块重东西,非要深呼吸几次才能好转,才能完全恢复清醒”的感觉,是那种考试过后“本该落泪可当时并没有流一滴泪,只是低下头来等着那一刹那过去,等着让时间来冲淡一起、补救一切”的感觉……我曾经也有想到过放弃,但身边的人给了我希望继续走下去。席慕容那富有亲和力的文字更是让我有所启发:当我们陷入某种困境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选自己最不拿手的办法,走别的路子照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淡出深陷已久的噩梦。
还有就是《葱蒜的联想》一文,虽说不是最喜爱的,但给我的感触也不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做饭的过程中对平日里常见的葱蒜的巨大作用的感悟与联想,引出了人生的哲理。其实光凭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作者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细节,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往往都隐藏在那些我们曾经未关注过的小事里。有时当我们偶遇某种良机,总会拼命为之而奋斗,但在取得一些成就后,就会有所松懈,甚至变得有些疏懒。我想说的正像作者的文章中写到:有着丰盛的资源当然很好,但若是因此失掉了感谢与敬业的心,便是一种可怕的浪费了。
《槭树下的家》中还有很多值得一读的文章,我只是拿了两篇自己感悟较深的写罢了。因为席慕容的这本书,我的内心更加充实了,嘈杂的声音渐渐飘远、消散……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8
席慕容,是我最喜爱的女作家之一。席慕容的文字是敏感而又细腻的,与其说是画家的散文,不如说是诗人的散文。她的散文,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优美的水域。
我最喜欢的文章,就属《一个春日的下午》了。“在离别之后,却能得到一种相聚时无法得到的心情,那么,又何妨微笑地面对这种命运呢?”人生自古伤离别。一起长大的玩伴,六年同窗的好友。当离别无可避免地到来,无尽的伤感让人撕心裂肺。是席慕容的文章,教会了我如何勇敢面对离愁别绪。有得亦有失,换个角度看事物、看人生、看世界,你将会大有收获。请记住,失去是为了更好地获得,离别是为了再次地重聚。世间万物,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将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心灵的对白》吧。“世间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也无法说清的,我们必须要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了。”记得小升初的那场考试,原本信心满满的我,无法直面那不能接受的分数。于是,对于命运,我有新的认识。在命运面前,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有些事物是你无法为它画出一张准确的画像的。或许,真的变精确了以后,那原来最美的哪一点就会消失。世间万物,美在不可预测性。只要,我努力了、尽力了,就勇敢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南下的火车上》,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在一切的痛苦与欢乐之下,生命仍然要静静地流逝,永不再重回。”人的一生就像是在乘坐一辆列车,时快时慢,可永远都在向前行驶。无论你欢乐也好、痛苦也罢,错过了便是错过了,列车不能回头,人生不能重来,美丽的风景只能记在心里。相信吧,在某一个站口,会有更为美丽的风景。
读《槭树下的家》,如同一位老朋友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在感怀之余,又增长了许多人生的阅历。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9
这个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书架里又多了一位新的“朋友”——《槭树下的家》。吸引我的不只是那富有墨香气息的封面,更让我欣赏的是席慕蓉那精练而又不失淡雅的语言。
细细的品味她的书,咀嚼着她那细腻的文字,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位女作家。她似乎总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的琐事时悟出一些什么,再用她那满肚子的优美语句生动传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总能让我们眼前一亮,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槭树下的家》中,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生命的滋味》这篇文章。文章中写道“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这一段话虽短,可是容纳了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呀,不要为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去后悔与懊恼。因为你在后悔与懊恼中不知不觉中已经浪费了你自己的生命与时间。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请千万不要放弃,你千万要记住,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留下印记。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都会在你的最终结果中得到体现。请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从容地品味着人生美妙的滋味。
《爱的絮语》这篇文章在我读完整本书之后,同样在我的心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文章中华丽的语句将父母对我们的爱,一一具体化,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甚至是烙在了心里。以前母亲和一个少女一样,喜爱着玫瑰,可是自从有了孩子,它代表着危险。因为它的刺会伤到孩子。以前的母亲爱奔跑,而自从有了脚很小很弱的孩子,母亲必须慢慢走。以前的母亲惧怕着一切可怕的事物,可是有了孩子,她们必须克服一切,必须保护孩子。母亲为了我们付出太多太多,舍弃了太多,我们不论做什么也及不上母亲对们的爱。只有用我们的爱来回报母亲。
翻开《槭树下的家》好似可以读懂席慕蓉,读懂生活。翻开《槭树下的家》让生命的真谛飞入你的思绪。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
席慕荣在《槭树下的家》一文描写了一个温馨的、幸福的家庭,另人羡慕。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她被鸟的鸣声吵醒。几十只小鸟在窗外的槭树上集合吵闹,那声音特别细又特别娇,可以听出来它们的雀悦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树下。仔细分辨,孩子们有的坐在矮墙上,有的是趴在树上,他们不时发出叽叽咯咯地笑声,那种极单纯的快乐。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们清脆和圆润的笑声比喻成“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把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有色的露珠,这种瞬间的感觉,她都能及时扑捉,表现了席慕荣细腻的笔法和敏锐的情怀。
她说:“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
看过席慕荣写的《槭树下的家》,我不禁联想到自家院中的那棵高大挺拔的香椿树。
春天也长出好软好软的叶子,嫩紫色的叶舒展开后就变成变成淡绿色,夏天出投下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也是要多晾快有多凉快……
秋天,叶子逐渐落了,铺在地上,像等待飞翔的红黄色的蝴蝶,我无限怜惜地捡起三五片夹在书页中,写上年、月、日,然后把它们珍藏起来。我想表达的是,这片叶子不同于别的任何岁月的叶子,它属于我的独特的记忆!然而,我在第二年的秋天,清扫落叶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吟道:“一叶知秋”,“时光如水” ……
冬天树叶都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让我不禁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岁月无意,落叶有情。我愿意让自己也变成一片叶子,珍惜春色,珍惜生活,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尽情享受家人给予的温情和关爱,从从容容地循序生长,让繁茂的枝枝叶叶,为家遮风挡雨。
友情or爱情
读完整本书,我感触很深。这本《愿望树下的呼吸》写的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七七、金剀、韩东和优偌之间的友情,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友情的珍贵。
这本书写了一个早熟而又具有文学气质的女生优偌通过聪明善良而又单纯的七七接触到了金剀和韩东,他为金剀的帅气和优秀而动心,可是由于七七和自己强烈的自尊心一直阻碍着她。最终七七和金剀在了一起,而一直温厚的韩东却在一边默默地喜欢着优偌,最终四人都得到了一份珍贵的友情。在这种爱情与友情的纠缠下,她们都为彼此而陷入到这种纠缠下,每个人都很痛苦。
也许友情和爱情对于中学时期的我们或许真的很重要,但是这一种起伏而单纯的纠缠或许真的不适合我们。友情或许可以长存,但爱情对于我们,实在是太深不可测了。它是令人感到不安的,这一份感情永远都是不稳定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它有多么可怕,美好的便很美好。但也会有虚假的,它会让你陷入下去,最终又会让你伤心欲绝。
记起前段时间上网,在以往小学的群上看到了一条一条关于八卦的绯闻,比如,某人有女朋友了,某人有男朋友了。甚至得知连死党都有男朋友了,而她只是为了躲避班里女生的追打而已。见到她时,我甚至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只剩我一个了。”有的人找男女朋友纯粹是为了消遣,这是不好的,现在的我们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你本来就把它看得不重,那又需要它干什么?不如丢掉它,好好投入学习本身,现在还没到时候,那又为什么用它来消遣。这种愚不可及的方式实在令人厌恶,更令人恶心。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儿戏。现在的中学生往往总是喜欢聊八卦,尤其是女生。有一些人只是在游戏别人的感情,以取自己的乐趣。有时候许许多多的闲言碎语都有可能成为一种伤害,一种对他人的伤害,或许你认为没什么,可别人却并不这么认为。
其实,没有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只能尽力压抑自己,保持理智。我认为友情才更好,友情真诚纯洁,有如一杯淡淡的清茶,有时让你感觉苦涩·;有如一瓶甜美的橙汁,有时让你感觉酸甜;有如一口白开水,有时让你感觉冷淡;有如一杯红酒,有时让你感觉陶醉。友情其实也有好有坏,如果别人和你之间的友情只是一种利用,那么这份友情·不要也罢。它会给你造成伤害,这份友情并不值得你去维护,所以友情一定要是真的不然表面上好的不得了,可心里巴不得对方·倒霉,这不叫友情。
友情永远是在风雨的打磨下慢慢磨炼出来的,但爱情似乎你永远都不知道它是真是假,它到底有没有存在过,有时候你口中所谓的爱情也只是一种依赖而已,所以一定要慎重。
但有时爱情和友情也有共同点,比如它们都会给人带来快乐和痛苦,都需要几个人共同面对。所以爱情爱情同友情一样有好有坏,同样也需要你慎重选择,一份好的友情和爱情都会影响你的一生。
合上《愿望树下的呼吸》,我沉默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这个故事,欢乐又悲伤,温暖又心酸,虽然没有一些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轰轰烈烈,但是那种浅色调的温暖,也能在心中挥之不去。
优偌是一个早熟而富有文学气质的女生,与纯洁善良的可爱闺蜜七七认识了两个高三的男生:金剀和韩东。金剀英俊优秀,像是小说中走出来的完美男主角;韩东温厚老实,是一个讨喜的邻家大男孩。优偌被金剀所吸引,忽视了一直默默喜欢她却没有勇气说出口的韩东。碍于七七,她没有流露出对金剀的情感,骄傲的她后来打碎了金剀亲手送给她的水晶愿望树。后来,优偌去了加拿大留学,在一天接到金剀的电话后得知韩东参加大学登山社不幸遇难的消息……
优偌打碎水晶愿望树的那一刻,尖锐的碎片也划伤了她有点小脆弱的心吧,只是表面的她,天生傲骨,所以忍住不表达,这个女孩傻傻地以为孤独的灵魂不知道痛苦,但当它为了另一个看得见的灵魂默默守望的时候,也会体会到痛苦与绝望的感觉。书里提到过《小王子》中的一个画面:小王子离开了,狐狸却笑着说:“没关系,我不是一无所有,我还有麦田的颜色,像小王子好看的金发。”那是只等爱的狐狸。优偌和大学好友就像那只狐狸,在等待他们的“小王子”。当听到韩东登山遇难的消息时,优偌应该很无助吧,我似乎能微妙地感觉到,那种突然地不知所措,真的毫无一点头绪。那个张开双臂,自信勃勃说他是“雄鹰”的少年,却已长眠地下……祝愿他的灵魂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安歇……
有很多读者是喜欢优偌的,我也不例外,大概这就是所谓世俗的眼光吧。可是对于她,我又多了一丝心疼。我想,她其实不快乐。大家的眼睛都放在漂亮的七七身上,遮掩了她的光芒,她没有什么朋友,只有无声的书伴着她,她内心有些封闭,不太和人说话……一切都表明,优偌太寂寞了,之后又暗自庆幸好在她没有一直这样下去,她有金剀,有jane,有韩东,还有七七……所以,她又是个幸运的女孩。
这就是那些青春少男少女简单的写照,有欢有悲,那才叫真正的生活,生活中没有世外桃源也没有无边地狱,是天堂,是囚笼,只看你自己的认知。况且,无论风雨多大,过去以后天边总会有一道亮丽的彩虹在等你。
读完《在邱吉尔这棵大树下》,我忽然想起了在学习初一思品课《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学生举到的一个例子,似乎有异曲同工之意。
故事是这样的: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出现了一道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捅破,让蝴蝶脱蛹而出。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当时,许多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笔记上,如:
生1:我觉得这个小孩不应该把这只蛹捅破,这样不仅帮不了这只蝴蝶,反而害了它。
生2:我觉得也是,这只蝴蝶本来可以自己出来,但是提前让它从蛹里出来,它的身体就会比较嫩,无法适应外界的生活,所以死了。我觉得很可惜。
生3:也就是说一只蛹需要它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磨炼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如果我们不让它经历挫折,它就无法变成蝴蝶。正如我们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同样,我们如果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就要多磨炼自己,不要惧怕困难和挫折,而应借助这些机会锻炼自己,让自己茁壮成长起来。
生4: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一点,我得觉得这个小孩很有爱心,虽然他没有真正帮助这只蛹,但是善于观察,并敢去用剪刀捅破蛹,我挺佩服他的。
生5:我记得生物老师说过,生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破坏了规律这些生命就会变成畸形。也就是说材料中的小孩破坏了这个规律,所以蝴蝶死了。
同学们的表述虽不一样,但是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违背了生物发展的规律,就会过早的夭折。蛹不经过挣扎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人不经历生活的风雨就无法战胜人生道路上的挫折。邱吉尔的几个孩子就是因为受大树的呵护太久太多,没有自己体验过生活的苦难,所以,婚变这种对平常人来说只是一般挫折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时却变成了致命的打击。
万物皆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成长有成长必经的风雨,学习有学习必受的苦,少了这些就不能修成正果,就像僧佛得道一样。
想想自己作为母亲,为女儿做了也似乎多了些,每晚为她剥铅笔、整理书包,还督促她写作业,其实这是她作为学生应该做的,可是现在她却认为是我应该做的,从小就缺乏责任意识,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自强的人。如果她今后真的这样,责任不在她,而在我这个启蒙老师做了本应她做的事情。
做个好父母不只是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还应该给她独立生活的机会,给她吃苦受累的机会,吃苦是福吧!
想想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做法,也有不少是越俎代庖之事。有时为了让教学进度快一些,便给学生的提纲细一些,其实学生少了动脑思考的机会;有时,为了让学生展示中少一些失误,便会在预习时直接给他们提示,却让他们失却了宝贵的犯错误的机会,也就少了一次吸取经验的机会……如此的事情很多。现在想来,似乎真的是剥夺了学生好多学生过程中必经的环节,只是为了所谓的完美,所谓的精彩,却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试想等我们的学生像邱吉尔的几个孩子一样无法独立的学习时,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心里都会充满着愧疚与不安!
做个好老师,不仅要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还要给他犯错的机会,用经验让他们知道今后怎样不犯错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别为眼前的幸福输掉未来。
读《愿望树下的呼唤》有感
“未来”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字眼,我想每个人都想看清未来的自己,但未来总是似梦似幻,让途中的我们永远无法上前,终于有一天我才发现,未来是无法找寻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的仅仅是等待,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才可以等到静候在岁月那一头长大的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很多人只是漫长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我不知道在十几岁这样如花若梦的年纪种话题是否成熟,但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七七”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孩子,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莲花女孩”的气息,未被俗世浮尘沾染又携带孩子本身的纯洁清澈,我特别喜欢“七七”,但喜欢她同时,我又觉得“优诺”却又是那么的值得同情。不是因为最后悲剧的上演,而是因为她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表达;她被别人喜欢却又失去。
我曾经看过不少文章,有写到关于喜欢和自尊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女生暗恋一个男生,那个男生也喜欢自己,有一次男孩子无意中的一句话伤了女孩的自尊,女生再也不和他往来,男孩也碍于自尊心不去道歉。文末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自尊心斌不代表尊严。
“优诺”自以为小心翼翼的守护尊严,其实他只是被可悲的自尊压抑着情感尊严是傲骨的灵魂,是不屈的品格,但尊严不代表自尊。人不可以没有自尊,但自尊心过胜会导致的后果就是虚荣。人人都爱慕虚荣,关键是自恃,自觉,自制,自律。“优诺”就是碍于骄傲,碍于虚荣,碍于自己的,逃也逃不掉,不是自己的求也求不来。
爱和喜欢是不同的。一朵玫瑰你爱它你就会为它浇水、施肥、呵护它,以它为中心,而你喜欢它便会把它摘走。其实现实中的爱也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有人说“爱就是当我爱上你时,我会愿意牺牲自己的自由去换取你的自由。”很多人都奉承“真爱至上”熟不知还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有时爱情是两个人的游戏,会因一方的退出而结束。往昔缠绵,怎敌你一句永不相见,沧海桑田只沦为过眼云烟。但爱情也可以是一个人的相思有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的凄美…
故事的结尾是悲惨而又孤独。“优诺”“韩东”“金凯”三人的关系是稳定的三角,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想要打破平衡必须有一方退出。最后随着“韩东”以生命为代价的退出为故事画上悲凉的句号。
无论如何,路在脚下,总会有一个人在未来的路上等你。夏初的星海和霓虹里,谁的似水流年等到谁的细水长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只见那人手提一盏琉璃灯,盈盈的守在灯火阑珊处……
【第1篇】
暑假的生活丰富多彩,当然,多彩的生活少不了书的陪伴。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做《愿望树下的呼唤》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
《愿望树下的呼唤》这本书中包含着两个故事:《愿望树下的呼唤》,《亲亲姊妹坡》。它们都含有一个感人而又凄美的故事。
《愿望树下的呼唤》主要写了早熟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优诺,通过善良透明的死党七七认识了两个大男生:韩东和金凯。通过交流,优诺发现自己对金凯有好感,但碍于七七,还有自己的那份骄傲,优诺把这件事一直埋在心里。而韩东也以默默的方式喜欢着优诺。在一个下雪的夜晚,优诺将金凯送给她的愿望树打碎了。在一系列的纠缠中,每个人都陷入美好之中。最后,优诺选择去加拿大留学,却在留学中意外得知韩东在大学登山队中失踪死亡的消息……而最后,优诺选择尊重他的意愿——让他们在离天空、自由最近的地方去安息。
《亲亲姊妹坡》这部作品,描写了一对破碎家庭的姊妹之间的恩恩怨怨。把小女生的要强、嫉妒、自私偏狭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写了一对之间姊妹惠珊和惠美的故事,最终,惠珊去世的故事。在文章的末尾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珍惜友情、亲情和生命中的任何一段情——这是惠珊留给我们的启示”。
在这两个故事中,我喜欢《愿望树下的呼唤》,这个故事的结局凄美,能让人在末尾流泪,而那一滴滴泪就是这个故事最圆满的“句号”。
《愿望树下的呼唤》让我感触颇深。
【第2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阳光姐姐写的小说——《愿望树下的呼唤》。这里面还写了一部作品——《亲亲姐妹坡》讲的是一对破碎家庭姐妹之间的恩恩怨怨,直到惠美(妹妹)的姐姐(惠姗)离世。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亲情。
《愿望树下的呼唤》这本书中讲的是一个早熟而有文学气质的女生优诺,通过善良而透明的好朋友七七人事两大男生进剀和韩东。她被英俊优秀的进剀所吸引,但碍于七七,还有自己的骄傲,一直自尊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最后打碎了金剀亲手送给她的水晶愿望树。温厚的韩东一直以默默的方式喜欢着她。在一起伏而单纯的纠缠中,每个人都陷入了美好的痛苦中,后来,优诺选择去加拿大留学。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得到韩东参加大学登山队不幸遇难的消息,后来她才知道自己就在机场分别的那天,她已经喜欢上了韩东。
你可能会说这是一本言情小说,那是一个大错特错、很愚蠢的一种想法。如果你反复去读、去体会,你就会知道,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写校园友情的小说,大家可能也会想到“喜欢”这个词,对这个词会很敏感。但是在我看来,在校园生活中,异性之间的相互倾慕,在一起相互学习,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同学之间的相互喜欢、尊重,是最纯真的感受。
世界上有一种友谊,它不低于爱情,但绝不是暧昧,它叫做蓝颜。优诺、齐七七、金剀和韩东他们之间不就是这种友谊吗?我们这种友谊是单纯的,大人们总是很抵制这种友谊,甚至男同学和女同学玩也反对。大人们的思想总是那么复杂,一点儿也不像我们小孩子那样简简单单呢?大人们需要的是一颗简简单单的童心,如果大人们有了这颗童心,就会理解我们同学之间的蓝颜友谊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亲情,告诉我要珍惜,不要错过了才知道要去珍惜!
“流浪了那么多年,终于发现,这里才是我唯一的家。我只想回到这个对自己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才能够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这是席慕蓉写的,第一次读到它,我还不能看懂太多,只觉得这段文字很美。于是,我喜欢上她的文章,买了一本《槭树下的家》。
《槭树下的家》是一本散文集,它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幸福的家庭,美好得令人羡慕。席慕蓉笔下的家,有她亲手种下的树,有细密的草丛,还有湖边那个爱笑的短发圆脸女孩……书中的文章,没有气势磅礴,只是记下了她平淡生活中的幸福与感动,却更为真实,更让人有感触。很多我们总是忽略的事情或是不起眼的东西,却成了席慕蓉的哲学老师。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离别的痛苦、成长的烦恼、现实的事与愿违。这些,似乎我们都正在经历着,并且以后必定会遇到更多。而这本书告诉我:不必畏惧,我们也可以在不完美的生活中磨砺出好的自己。我们总是在抱怨:学习压力太大,作业太多,不断地有烦心事。而在席慕蓉看来,回忆起这些都是美好的。所以,苦一苦,将来的阳光明媚,终会属于你的。
席慕蓉用只言片语记录下了她的经历,写下一段段发人深省的道理,在这本书里,我懂了很多,我想我将会像她那样,从容地面对生活带给我的酸甜苦辣。
【第1篇】
这个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书架里又多了一位新的“朋友”——《槭树下的家》。吸引我的不只是那富有墨香气息的封面,更让我欣赏的是席慕蓉那精练而又不失淡雅的语言。
细细的品味她的书,咀嚼着她那细腻的文字,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位女作家。她似乎总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的琐事时悟出一些什么,再用她那满肚子的优美语句生动传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总能让我们眼前一亮,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槭树下的家》中,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生命的滋味》这篇文章。文章中写道“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这一段话虽短,可是容纳了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呀,不要为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去后悔与懊恼。因为你在后悔与懊恼中不知不觉中已经浪费了你自己的生命与时间。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请千万不要放弃,你千万要记住,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留下印记。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都会在你的最终结果中得到体现。请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从容地品味着人生美妙的滋味。
《爱的絮语》这篇文章在我读完整本书之后,同样在我的心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文章中华丽的语句将父母对我们的爱,一一具体化,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甚至是烙在了心里。以前母亲和一个少女一样,喜爱着玫瑰,可是自从有了孩子,它代表着危险。因为它的刺会伤到孩子。以前的母亲爱奔跑,而自从有了脚很小很弱的孩子,母亲必须慢慢走。以前的母亲惧怕着一切可怕的事物,可是有了孩子,她们必须克服一切,必须保护孩子。母亲为了我们付出太多太多,舍弃了太多,我们不论做什么也及不上母亲对们的爱。只有用我们的爱来回报母亲。
翻开《槭树下的家》好似可以读懂席慕蓉,读懂生活。翻开《槭树下的家》让生命的真谛飞入你的思绪。
【第2篇】
席慕荣在《槭树下的家》一文描写了一个温馨的、幸福的家庭,另人羡慕。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她被鸟的鸣声吵醒。几十只小鸟在窗外的槭树上集合吵闹,那声音特别细又特别娇,可以听出来它们的雀悦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树下。仔细分辨,孩子们有的坐在矮墙上,有的是趴在树上,他们不时发出叽叽咯咯地笑声,那种极单纯的快乐。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们清脆和圆润的笑声比喻成“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把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有色的露珠,这种瞬间的感觉,她都能及时扑捉,表现了席慕荣细腻的笔法和敏锐的情怀。
她说:“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
看过席慕荣写的《槭树下的家》,我不禁联想到自家院中的那棵高大挺拔的香椿树。
春天也长出好软好软的叶子,嫩紫色的叶舒展开后就变成变成淡绿色,夏天出投下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也是要多晾快有多凉快……
秋天,叶子逐渐落了,铺在地上,像等待飞翔的红黄色的蝴蝶,我无限怜惜地捡起三五片夹在书页中,写上年、月、日,然后把它们珍藏起来。我想表达的是,这片叶子不同于别的任何岁月的叶子,它属于我的独特的记忆!然而,我在第二年的秋天,清扫落叶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吟道:“一叶知秋”,“时光如水” ……
冬天树叶都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让我不禁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岁月无意,落叶有情。我愿意让自己也变成一片叶子,珍惜春色,珍惜生活,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尽情享受家人给予的温情和关爱,从从容容地循序生长,让繁茂的枝枝叶叶,为家遮风挡雨。
【第3篇】
当初认识席慕容,是从她的诗开始的。《七里香》,在那里她问,“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很哀婉的那种,细水长流。
但不知是否是我对诗歌不感冒,我倒是觉得她的散文回味更悠长些。那是一种生活的琐碎与闲适,没有颓废,没有忧伤,是被诗意化的生活,是被现实化的诗歌。在这里,她是一个参与其中的旁观者——注意,参与其中,——这个淡定女子从来不将用嘲讽的态度与致命的清醒灌输给读者,席慕容宁愿保持着某种可爱的醉态,刻意将生命里那些细节朦胧化,去除毛边与瑕疵,只省美好。即使难免有令人遗憾的故事,在她的笔下也波澜不惊,最多最多只是一缕伤感,仅限哀伤。有时是亲情的记载,有时是初恋的描述,有时是旅游的见闻……甚至,有时只是惊鸿照影的花草树木,也被扯出一大长串感性的思维,在跳脱的文字里熠熠生辉。
席慕容除了作家的身份,还是位画家,曾在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校进修,科班出身的。我没有看过她的画,但大抵从她的文字里可以推断出那是怎样的笔触。很柔软,很随意,也很有女子的细腻,决不华丽,是清雅的水彩。犹记得在她那篇〈胡凡小姐的故事〉里,她记叙了她在布鲁塞尔留学时在大学里认识的胡凡小姐,胡凡小姐年老而憔悴,深受女学生们的漠视,但一次,她却听到了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当年还年轻美丽的胡凡小姐曾与一个男孩相爱,那男孩却在订婚那天为了看她,永远地睡在了,通往她家的那片积雪的森林。文章的结尾是这么写的:
“……假如搬上了银幕,最后的镜头应该是一片白茫茫的森林,女主角孤单寂落的背影越走越远,美丽的长发随风飘起,悲怆的音乐紧扣住观众的心,剧终的字幕从下方慢慢升起,女主角一直往前走,没有再回过头来……可是,我看到的剧终,放在四十年后,却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剧终,虽然真实,却很难令人欣赏:一个古怪的白发老妇,走在喧嚣狭窄的街市上,在她光秃秃的屋里,只有一张床。”
刹那,岁月的流逝,就在不经意间淌满心扉,席慕容给我们的故事,总是那些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或听说过的,光阴里的沉积。
【第4篇】
元旦三天假,女儿带回席慕蓉的散文集《槭树下的家》。
我曾在青春少年时代读过席慕蓉的诗集,说不出的感动,说不出的感伤,淡淡的,轻轻的拂过我的心头。而读她的散文集还是第一次,并且是在步入人生的三重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后,那些她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很感动,读来朴素但却深刻。一个故事,一次思索,一种顿悟,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平凡却不会贫乏的生活。
也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很少,而能品读散文的人就更少了。 读散文,能陶冶性情,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畅游,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将书捧在手中,心灵随着文字的跃入而怦然跳动,这些浪漫凄美的文字在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追忆似水年华,那么多温暖 而珍贵的回忆在心间一点点地晕染开来,像一湖回忆的水面,常因几颗不经意的石子,荡开美丽的涟漪。晚上枕着书儿入睡,更感觉是一次心灵的自由翱翔。
也曾想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净化为淡淡的文字,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把生命中极为珍惜的这一部分保存下来。在落寞的时候可以回到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细细品味,珍槭树下的家读后感藏。然后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恍若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经历也一直在变。那些留有少年青春痕迹以及成年后的记忆、喜欢单纯、喜欢简单、喜欢花草树木、喜欢自然界里的一切风花雪月……也随着一次次变动而渐少渐失。
而在这二十年后,随着《槭树下的家》,我才发现,所有的都清晰地跃入脑海中,以前的那些痕迹,其实一直都存在,从来不曾消失。
原来,有些东西真的是一直都存在的,不会因时光的流动而改变。原来,这种喜欢简单美好的心情,一直都在,从不曾改变。即使现实生活是多么琐碎繁杂,也一直喜欢从自然的美好中寻求心灵的安静,单纯的喜悦!
【第5篇】
读完了席慕容的《槭树下的家》。
这不是她的诗集,而是一本散文集。正如书名,里面很多文章都涉及到
她的家和家人。这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位女诗人。
她很会画画。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多次获金牌奖。在绘画上,席慕容有很强的企图心,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可以从<悠长的等待>一文中找到答案。
她不会做面点。
“我急着要给读小学的女儿送中饭。小红帆布包里装着热热的便当, 还 放了水壶、水果和几片小饼干。”——《黄梁梦里》
“对于想给女儿童年一份幸福感的努力,终于在满厨房的面糊、满垃圾箱的蛋壳以及满冰箱的”艺术珍品“的浩劫中结束,一如我那首诗的结局: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 是我所必须放弃的” ——《刘家炸酱面》一文,席慕容用幽默自嘲的语言写了自己为孩子们制作糕点的事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我们读懂了那颗爱孩子的心。
她想唱可是不敢唱。
我自己觉得我的嗓子还不错,可是,因为有一个专修声乐的姊姊,因为她有着一副珠圆玉润得天独厚的歌喉,所以,从小在家里,我们这些其他的儿女就都养成了小声唱歌的习惯,偶尔忘形了,大声地唱了几句,母亲就会从隔壁屋子里问过来:“怎么?又牙疼了吗?”我们就只好噤声了。——《说梦》
她是要写一辈子情诗的艺术家。
她说,“30岁的时候,曾有人问我说‘你总不能写情诗写到50岁吧’,现
在我已经60多岁了。我想说不是只有少女才有情怀,老人也有,我还是在写情诗,而且还在写爱情,想念从前的爱情,为什么不能到了六十几岁还在想念爱情?”——现在70多岁的席慕容还在写着情诗。
她的丈夫刘海北于2009年去世。在席慕蓉新的作品集中,有许多首诗就是写给她过世的丈夫,她说:“对我来说,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都只能追悔。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追悔爱情,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30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