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读后感 > 读后感
栏目

求学读后感(4篇)

发布时间:2023-06-28 热度:55

【导语】求学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求学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求学读后感

【第1篇】《张玉滚:照亮山里娃的求学路》读后感600字

读《张玉滚:照亮山里娃的求学路》有感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个暑假也有点特别,不能去远足,无法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只有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去赞叹祖国的千山万水!读书的时光总是很美妙,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读了很多很多书,其中有一片文章,让我感触良多,它就是——《张玉滚:照亮山里娃的求学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离不开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人的付出,“时代楷模”张玉滚便是这平凡人中的一员。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的恩师们!

张玉滚是众多师范毕业生中的一员,2001年8月,他走进了又穷又封闭的黑虎庙小学。从那天起,他再也放不下这些山里娃,为了让山里孩子有书读、读好书,这成了他扎根大山的动力。一年又一年,他教出了500多个孩子,他实现了更多“土孩子”走出去的梦想,然而他自己却一直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山里娃,从未想过离开!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大山里的孩子,而他自己更愿意做一轮明月,守望这片幸福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多么平凡的职业,但是他却用他那金子般滚烫的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前进的道路,让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去追求他们的梦想。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张玉滚”的出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无私的奉献,才有了如今中华民族的国富民强!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个这样的张玉滚,他们一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如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们,三尺讲台,一根戒尺陪伴着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如今,我也是这些小学生中的一员,我很庆幸我的老师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倾尽所有传授我知识。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们温暖的话语,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师们告诉我谦虚使人进步,脚踏实地方能走得更远!正因为千千万万个像张玉滚这样的老师的坚守,才有了祖国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虽不能像张玉滚老师一样做山里娃的守护之花,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勤奋学习!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尊重每一位老师,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长大后尽我所能去照亮他人的梦想,像张玉滚老师那样发光发热!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出发,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好准备,接过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做好接班人,将张玉滚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张玉滚:照亮山里娃的求学路》读后感600字

【第2篇】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假期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感觉受益匪浅,陶行知是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造的旗手,在深入了解中国本身国情和西学东渐浓厚风气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教育当一反“老八股”,二反“洋八股”,坚持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以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为起点,陶行知先生开辟了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并同时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关注。所以说陶行知先生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

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实在是还有其意义和价值的,因为诸如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以教人者教己等等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散发着生机和活力的,仍然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11月2号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辞,具体言之,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前者是先生,后者是学生。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故当为“教学做”,而非“教”、“学”、“做”。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强调“教学相长”,并且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教与学的互动就已经是很好得完成了“教书”的任务了,但是看到陶行知先生这一句“教学做合一”,我才恍然感觉到,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太简单了,当然,首先是在思想上就考虑得不够深入和全面。而事实上,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所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像这样的古训我们有很多,但是在现代教学中都已经被排斥在了建造优美的教室以外,透明的玻璃窗虽然不足以阻挡外面的风景,但是对于教学与做的关系而言,斩断的力度和程度都已经足够大了。于是,我们的学生能流利地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食堂的浪费仍然屡禁不止;我们的学生能痛快地答对英语的选择题,但面对外教却张嘴困难。面对这些情况,身为一名教师,我实在不敢再说,教学互动是成功的。相反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少是充当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桥梁,而且,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孩童的创造力”更是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行是知之始也是陶行知先生很重视的一点。初看起来这与教学做合一有重合之处,细想来则不尽然,“教学做合一”是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对“做”提出的要求,而“行是知之始”则是在思想上奠定了“行”在学习中的地位,这是一种对思维方式的叙述,“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就是从“行”中得来的。而闻知和说知在本质上都是对“行”的间接接受,由此可见“行”对于教学的重要性。而这种“行”绝不仅仅是“教学中的.实践”那么简单,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已经太习惯于教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作业”了,而学生认真听讲和作业的代价往往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的能力的缺失。当然,并不是说要“行”就要放弃听讲和作业,只是要明确这三者应该被提升到相当的高度上,而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只重听讲和作业而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和学习。

1927年11月3日,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寅会上演讲时又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一说,这对前面一再强调的“做”和“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为这个“做”和“行”不能是盲行盲动,不能是胡思乱想,而应该是手到心到,即“在劳力上劳心”,面对这个说法又有人用二元论将它们分开,他们认为,劳力和劳心是分开的,以至弄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但是陶行知先生则认为,劳心和劳力应当是一元并重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探寻万物之真理上有所获得,而这个任务的完成时需要教师来承担基础建设责任的。

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是陶行知先生在给正之先生的信中提到的,言“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要学生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但是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很多年了,究竟该如何“授人渔”呢?我认为当有三点值得注意:一为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否则水尽源竭,当何往之?陶行知先生也说“好学是传染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二为耐心亲切的态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关系的好坏松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的好坏,所以任何传播方式都致力于不断改善与受众的关系,课堂传播为组织传播,更需注意对受众(学生)的情绪把握。教师和善耐心,学生自然乐于接受,反之则逆反之心易出,如此一来,教师纵有五车之学八斗之才,只怕也难在那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吧。三为灵活的教学手段。注意力难集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尤其是小学生,好动难止,那么教师就要格外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否则上述两点都将成为无根之木。

陶行知先生所在的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之一“以教人者教己”则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教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必须先将自己当作学生去学习,我以为,这种学习不单是知道了要教的内容,而是要切实将自己当作学生,进一步感受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如对于一个新知识点,假设自己就是学生,我会有什么样的疑问,我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教己”的态度。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的启示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践行这些先辈的指引,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师的责任!

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第3篇】《难童求学记》读后感300字

这周,我读了《难童求学记》,深有感触。

在上海,有两对家庭——福生家和长根家,他们关系和睦,就如亲人一般,可是日军的飞机却让福生的双亲不幸去世。而长根的父母出去跑单帮,从此杳无音讯……后来他们辗转到宁波大老板竺梅先先生的灾童教养院读书。在这里,他们认识了陈桂珍,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成立了“手套党”,开了小服务社。他们还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疾病的侵袭,但是都一次次挺了过来,这是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同一个目标——打退小鬼子,为自己的亲人们报仇!

合上书,我想到我们今天和平的日子,是无数英雄和先烈为了祖国而付出和牺牲换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三十多万同胞;永远不会忘记,在危难中伸出援手的竺院长;永远不会忘记,战死在沙场上的士兵……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希望,我们应该立志报国,接过历史传递的接力棒,投入报答祖国的潮流中。让我们一起期待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吧!

《难童求学记》读后感300字

【第4篇】《读书求学》的读后感

《读书求学》的读后感

文章一:

周易与书经主要讲了:读周易是为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立世都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凝聚古人智慧的结晶,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源与源头。

读完周易与书经这个故事,我的感悟是:孔子这样一位有智慧的人,仍刻苦学习周易,读了一遍又一遍,都把竹筒的带子磨破了。可见周易是一本有智慧的书。孔子勤奋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还记得三级上学期吗我们刚刚开始接触:三字经、古诗文和诗经。一开始读一点儿读不熟练,之后,我每天很认真的去读,渐渐地把这些都读熟了,甚至有些都能背下来了。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想领会诗句的含义,想积累这些诗句,就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得次数多了,自然就会把诗句积累下来了。圣人尚且如此努力,更何况我们呢?

文章二:

通过对《读书求学(三)》的阅读,使我了解到: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的《周易》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而《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我知道了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故事,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将《周易》反复诵读,虽然难以理解,但是孔子还是非常用心地学习,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连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多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孔子这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非常优越,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有各种各样高科技感的文具,还有每天车接车送疼爱我们的家长,幸福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认真完成老师们布置的各项作业,就像阶段古诗背诵、三字经还有古诗词这样不好记忆背诵的作业,也要勤读勤背,抓紧回家后的每分每秒,只有这样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才能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诵读《三字经》,同学们知晓了辞文的内容及含义。同时也为大家深入学习指明了方向。希望你能够多读一读国学经典,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读书求学》的读后感

《求学读后感(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