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民国风度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2篇优秀的民国风度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国风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民国风度人物读后感500字1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的英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黄继光同志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早逝,他长大后当过民兵,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奔赴朝鲜,作战勇猛,在一次上甘岭的战斗中,敌人的枪疯狂的扫射着,他身上多处负伤,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其他同志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通道,因而取得了本次战斗的胜利,而黄继光却英勇的牺牲了,年仅22岁。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他让我明白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那么,我们还怕什么呢?学习上的困难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
民国风度人物读后感500字2
《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顾名思义,讲述的是各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书中的主人公并不是的,但始终有一条线索贯穿全书,_十这些英雄人物都具有的极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们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捍卫正义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一首美丽的乐章。
书中有这么一个人——邱少云。邱少云是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当时大家潜伏在枯萎的野草中的时候,敌人的炮弹引燃了干枯的野草,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当战友们看到他为了完成任务,忍着剧痛被火活活地吞噬的时候,泪如泉涌啊。谁说男子有泪不轻弹?当冲锋号吹起,满腔热血的战士们怒吼着冲向敌人,用敌人的生命和鲜血去祭奠邱少云的英灵。邱少云的牺牲没有白费,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像邱少云这样为了革命舍生取义的人还有很多:舍身炸堡垒的董存瑞,用身体堵抢眼的黄继光,宁死不屈受尽折磨的江姐,最小的共产党员刘胡兰,民族侦查英雄杨子荣等等,他们都是我们这本书中的一枚枚闪亮的星。
还有很多我国历代所出现的民族英雄人物,比如说我国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南宋时期的文天祥。郑成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先驱者和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让台湾同胞脱离殖民主义者的压迫。他为中华门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国各族任命的爱戴,被尊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南宋时期的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证券极端腐朽黑暗而且频受蒙古族侵略的时期,他看到国家的衰弱,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积极投身到政治革新中,努力去挽救奄奄一息的南宋。当忽必烈大军南下侵略的时候,他又一力主战,以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文天祥还提出在政治上实行改革,富国强兵,只可惜未被采用,反而得罪了权贵,无奈之下辞官回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主张和做法看到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此外还有女中豪杰秋瑾,中国爱国将领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本书的亮点不仅仅是人物的可敬可佩,还有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环境描写的生动形象,我从这本书的旅程中学到很多,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了。
民国风度人物读后感500字3
在以前的战争中,有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例如:赵一曼、黄继光、杨靖宇、董存瑞……他们有许多感人的事迹,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英雄董存瑞的事迹。
1948年5月25日,在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阻于敌军的桥形暗堡,部队遭受严重伤亡,当时董存瑞的左腿被敌人打断,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放置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点燃导线。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董存瑞英雄牺牲。
读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后,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深受感动。他当时仅有19岁,在战争中,虽然左腿被机枪打断,但还毅然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仍然坚持作战。为打败敌人,解放新中国,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他牺牲了,但他舍身为国的英雄事迹永垂不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董存瑞那样的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祖国。
民国风度人物读后感500字4
我看了语文书里面黄继光的故事,觉得他非常勇敢。
主要内容:1952年10月,上甘岭战争打响了,这可是发生在朝鲜最激烈的一场阵地战争,黄继光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说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快到黎明了,黄继光看着很生气,敌人的火力点还是那么凶猛,所以黄继光带着两个战士向火力点进攻。突然,敌人的子弹像雨一样压了下来,一位战士受伤了,另外一位战士牺牲了,把敌人火力点摧毁的重任就落在黄继光的肩上。最后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成功攻下597.9高地。
我的体会是,黄继光这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让我感动,我们一定要学习黄继光这种精神。
在生活中,也有像黄继光战士这种人。比如我们学校的清洁阿姨,她每天都在做工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清洁阿姨会帮我们擦玻璃;为什么我们操场那么干净,因为我们上完体育课后,阿姨们都及时打扫干净。她们虽然很平凡,但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了社会的环境做了不平凡的贡献,我们也要学习清洁阿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以后要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
民国风度人物读后感500字5
还是小孩子的雨来,性格坚强的江姐,还有那不惜生命的刘胡兰,都是多么的伟大呀!他们原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守新中国成立的秘密,是为了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着想。没有从前的牺牲,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从前先烈们的贡献,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衣食无忧,这一切都是来源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这一切都是来自于那些生命!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与祖国共存亡!”这一句句话都是从中国人口说出来的,这就代表我们都爱着祖国!每到清明节,我们就会为那些烈士们默默哀悼。每一次,我们都会比上次更伤心的想着那些死在战场上的烈士们。
那么,如果你还是中国人,就请把中国精神发扬下去,再加上一句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话:“中国人!中国心!”
民国风度人物读后感500字6
今天,我读了一个董存瑞英雄事迹舍身炸碉堡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一次,他们发现迎面的桥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暗堡里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
我读了这个故事,印象很深刻。我觉得董存瑞是个非常爱国的人,他能够不惜生命去完成上级的任务,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们应该多学习他这种爱国精神,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个人都站得很端正,都敬着队礼,都抱有一颗爱国的心。操场上听不到一点儿说话声,只能听到同学们唱国歌的声音。
其实,爱国可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如热爱祖国的江山、捡起地上的纸屑,都是爱国的表现。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怀有一颗爱国的心吧!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1
很久以前,对于历史,我一向比较喜欢古代史,尤其喜欢汉朝前期和隋唐年间的那段历史,后来,受一个三国迷的朋友影响,对三国年间的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之后由于电视剧的影响,又开始喜欢清朝年间的历史,但是至始至终,对于民国时期的那段历史却始终无法深入。
可是在渐渐接触到民国的那些历史书籍之后,心中的那个柔软的角落里开始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民国,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个年代,军阀混战,人们流离失所,各种思想的火花不断地碰撞着,属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有人将这个年代称之为能与先秦“百家争鸣”相媲美的年代,只因这是一个充满不安定因素和迅速变化的时代。
我对于民国的前后时间段是比较模糊的,只是觉得也许从国人们纷纷开始剪去辫子,学习西洋文化开始,或许就已步入民国时代。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海外归来的学子,沉浸于中国千年文化的学者,各种思想的辩论或是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局面,再加上各种军阀混战,军人的思想不同于文人的思想,于是,形成了历史上的民国辉煌。
《民国的风度》,所写的是那些在民国时代具有影响的一部分人,对于这些人的描述,不仅仅是通过他们的光明一面,而更侧重于客观地描述,每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是辉煌的,也有那么一段时光是晦暗的,这些在民国时代能领一方风骚的人物虽然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洪流中,可是历史却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生平的种种事迹。作者对于这些人的把握恰到好处,不是长篇大论般地深入描写,而是每个人千字的精简描述,旨在表现这个年代这些人物的各种风骨,独属于这民国时期的人文风貌。
历史,在时间的潮流中弥散着浓郁的香味,其实无论是那一段历史,都有这独特的人文风貌,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深刻故事,只是,当我们沉湎于那些宏大的历史故事之中时,是否还有余力来发现其余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民国时期,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国难当头的痛苦时期,可正因为那样一个混乱的时光,才造就了那些独具魅力的思想火花,潜心下来,读一读这份民国档案,品一品那段峥嵘岁月。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2
辛亥革命百年,民众各种庆祝方式,有的提笔书胸臆,有的泼墨展风采,有的欢歌唱豪情。在我看来,踏实的坐下来,点亮台灯,捧起一本讲述民国那些年发生的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庆贺的模式,一种缅怀的方法。
《民国风度》,79个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79篇民国时代的经典传奇,来自《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金牌专栏“钩沉”,“史与诗、学与识、才与情、新与旧的融会贯通”很好的总结了这本精华集的特点,栏目的定位本来为记录故去的学人点滴,却在编辑的笔下,慢慢延展,成为对一个时代的缅怀。“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距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然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书中所涉及之人物,无论是蔡公时、蒋百里这样的民族豪杰,梅贻琦、傅斯年这样的一校之长,还是胡政之、邵飘萍这样的铁胆文人,罗念生、施蛰存这样的风流名士,亦或是张申府、、吴兴华这样的英雄义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风骨”,名士的风骨是其核心,一种风骨没了,“风趣会降调。风雅会流俗”。昨日和友人吃饭,还在谈论为何当今值得称颂敬仰的文人名士越来越少,而颇多所谓“专家”的言论被世人不屑,我想在那个风骨犹存的时代,学术大家们追求的是真,而现如今追求的是名。“学术腐败”这个词,几年前成为热门词汇,各大高校都打出旗号,严格遏制学术腐败,还一片纯净学术天空,可到底是什么构成学术腐败的温床呢?我觉得无论是政府、学术机构,都有需要检讨的地方。
话题有些扯远了,回归到这本书上。本书是畅销书《民国那些人》的修订版(典藏本),在序言部分增加了著名的人文学者钱理群在北大的演讲《谈谈“民国那些人”》,我觉得这个序言值得仔细阅读,“民国那些人”的承担、独立、自由和创造的精神,而这也应该是新一代大学生所追寻的大学精神。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3
如果不是今年恰逢辛亥百年,我真不知道这一切还会发生吗?真的,这一切就如同从天而降似的,民国——那个在我们年轻时被称为“万恶的旧社会”的时代,那个被遗忘,被污蔑,被诅咒了整整六十年的时代,一下子重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原来,中华文化还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三十年!是啊,为什么要直到今天,当真正的民国人差不多已经全部离开了我们的今天,当年轻的一代要通过那些与民国气质根本毫不相干的所谓“民国电视剧”来“了解”民国的今天,我们才来“重新发现”民国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吧,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满清三百年黑暗的异族统治,中华文化被彻底篡改阉割了,读书人除了颂异族主子的”隆恩“之外,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争当”奴才“。然而,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华文化就如同浴火重生一般,只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国在每一个学术领域,是的,每一个领域,都进入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今天,每一个专业人士,不论他(她)在哪个领域工作,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还是工程技术,都可以回头想一下,在那个领域中在中国可以称之为泰斗的,有几个不是在民国时期培养的?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文化巨人如璀灿群星般涌现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相媲美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时期。
谢谢徐百柯先生,他的《民国风度》,从一个侧面,把我们带回了民国时代。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4
很久没有碰到一本让我这么激动的书了,天天揣着,边角都让我磨的不整洁了,只好去下了一本电子书。可是屏幕的感觉怎么能跟白纸黑字的感觉相比呢。
从没有给一本书照过这么多的相片,呵呵,以前都是抄书的,现在果然是懒了,或者是时间变得宝贵了吧,有点悲哀。
“那批学人生活在一个很不一样的时代:新旧交替、中西碰撞、风云际会,因而形成一种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可谓千人千面,但里内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距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然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我们这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不会感应那些老先生的。”
反观自身,单薄如秋天的落叶,好凄凉啊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5
本书的毛病主要有两点 ,一是水,二是偏。
说他水,全篇看下来,每篇文章的套路不过三五八卦配三五图片。八卦也多是从《文史资料选辑》之类的回忆资料里摘出来的。此外,绝少个人见解。不同人物之间的描写也颇不均衡,大概是有的人资料好找,有的人资料难查吧。这种文章,写着费翻书的时间,但应该不怎么耗费脑仁儿。当然,资料的汇编也不是全无意义,要在两三页纸介绍清楚人物经历、风骨面貌,确实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本书的“水”字总是逃不了的了。
说他偏,则是与选人有关,民国历史色彩纷呈,但无论如何绕不过共产主义及其同路人。而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简单又粗暴,把相关人等一概剔除。谈徐伯昕而不谈邹韬奋,就是个再显然不过的例子。或许作者要狡辩说邹韬奋、瞿秋白之类的人物以往多有介绍,无需赘言。但说实在的,现在的一般读者有几个能知道邹韬奋的事迹风骨呢?剔除此类学人,最终呈现在读者,绝说不上是完整的民国风度,顶多是去共产化的民国风度。这么做当然可以迎合当前对党失望、对国怀念的情绪,但展现的民国风度真不真实、全不全面就很难说了。
还有一点也令人诧异,说是民国风度,但某些文章不讲传主在民国时期的作为而讲其解放后的经历,是要作为民国遗老来展现还是懒得查其早期的材料?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6
初初接触到这本书,以为这本书只是人物群像而已,细细的读才发现,这本书是有着时代意义的。
书中提到的各个教授,学者,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就是有着士的精神在守着。这种士的精神被徐百柯用比较沉重的文笔写出来了,表达的是作者对当今士之精神缺乏的一种叹息以及对过去老一辈人的风骨的追忆。里面的各个人物有血有肉,有着各自的性格,或狂或绢,或憨或沉,但他们身上就是有种风骨,一种为时代而担当的精神,一种自风流的精神。
书的附录后面的几篇文章都非常发人深省,发着与当今时代截然不同的论调。我觉得当今时代就是太浮躁了,太过表面化了以致于我们忽略遗忘了一些宝贵的精神。我觉得要想对抗这种断裂,遮蔽与遗忘,一方面社会精神要大力弘扬与宣传,而且要用有趣新引人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改革制度,特别是教育制度,大学制度等。
有人或许认为,这帮人是民国时代的人,现在他们的精神品质已经不适用了。其实不然,假如能振作当年的精神,我相信从学术界到社会界一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出来。
民国风度500字读后感
20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