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读后感 > 读后感
栏目

老残游记读后感(6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热度:84

【导语】老残游记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6篇优秀的老残游记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残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老残游记读后感

【第1篇】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棒的书——《老残游记》,这本书是取原著里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节也更紧凑明快,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老残游记》,一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名叫老残的人旅游时所写的东西。本书作者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先生,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很喜欢科学,一心希望国家富强,但他那些谋求革新的主张,并不能被当时顽固的守旧派接受,最后受诬陷,流放新疆而死,书里的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化身。其实,《老残游记》并不全算游记,他是通过描写酷吏的主要政绩,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与残暴,表现出民间生活的.惨痛。

在这本书里,老残是以医生的身份出现的,总是摇着一串铜铃满街逛,遇见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平、为民申冤。老残的第一站就是山东的蓬莱山,老残也是在此地出的名。他走到一处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溃疡,每年都要犯几次病,谁也治不好,那日,老残正好摇着铜铃经过此地,说自己能治,说这是大禹传下来的方子,别的都不管用,黄家半信半疑,就勉强答应试试,结果,还真的药到病除,一直都没再溃疡,老残的医术就此传开。

他接着开始云游四海,遇到了玉贤和刚圣慕两位“清官”,办案从来雷厉风行,但生性残忍,采用严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刚圣慕还危害两条人命,有的当地老百姓胆大,就给老残说说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祸上身,就什么也不敢说,老残也是心里着急却什么也不能做,只得干着急。后来老残还帮助了一位妇女翠环,因为黄河闹水灾,她的家园被淹没了,被沦为妓女,后经老残相助,逃出了火坑,随老残回江南。

我很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实况,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敛财害命的所作所为,这些“清官”描边以清廉为名,实际上却用血腥手段统治和欺压人民。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很值得一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2

《老残游记》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它被鲁迅先生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一般的小说都是揭露贪官之恶的,而《老残游记》则是专门揭露清官之恶的。

小说写了一个被人称为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是老残,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仕宦。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遭受的痛苦。紧随老残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老残道听途说有关曹玉贤的“政绩”,然而这些政策里,却有无辜百姓成为玉贤苛刑的牺牲品,而玉贤因此却被山东巡抚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定为民申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不化,滞留在齐河县,遇到好友监察御史黄人瑞。经黄人瑞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里救出妓女翠环并纳为妾。

老残从黄人瑞口中得知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跟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伸。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有一户人家,五十多岁的贾老翁,有两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多岁病死,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成了家,只有十九岁的小女儿还没有出嫁。大儿子去世后,大媳妇经常回娘家,娘家只有老爹一人,这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这边贾家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氏父女二人关入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门求情,刚弼设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父亲受刑就屈打成招。刚弼很是得意,准备就此结案。

无辜的魏家父女又要惨死在刚弼手下,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巡抚,请省城令牌高明前来审案,结果老残的一封信救活了两条人命,他心中无比快活,但是佳佳是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清真相。他方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弄清楚,原来是老翁女儿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千日醉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毒药,只是活人吃了像死人一样,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草药还魂草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将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欧普他亲自往泰山寻还魂草,贾家十三口人又活了过来。从此,魏家一案了解,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二年。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之“清官”,不过是一些急于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越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衙门十二个站笼便站死了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依仗不要钱、不受赂,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所谓的“清官”却为官不仁,心如蛇蝎。这是对官场的极大讽刺。贪官可恨,“清官”更可恨,那真正对百姓负责的还有多少?老残,一个江湖医生,尚且如此关心、同情百姓的疾苦,吃俸禄、享富贵的“清官”、贪官,你们曾有过一丝的愧疚吗?

钱、权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迷失了自己我,该用什么来拯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3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哀叹,刘鹗希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写。”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20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不过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后来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4

刚刚读完了《老残游记》,老实说我以前对一些谴责小说是不大感兴趣的,也没有认真去看过一部。我会选择它,是因为以前经常听到人谈论它吧。不过当我看完它的自叙,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它一定是一本能吸引我的小说。那自叙太有文采、太有艺术性,且逻辑性极强,由婴儿堕地时的哭泣,引写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再写到由于自己感情极深,哭泣愈痛这个原因,于是写了《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清末四大著名谴责小说之一,里面塑造了两个“清官”形象。玉贤是个不要钱的“清官”,办案十分尽力,手段也十分毒辣。先头还办了几个强盗,后来给强盗摸着他的脾气,反倒被强盗利用,做了强盗的兵器。(五回)“玉太尊所办的人,大约十分中有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这些小盗。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着的。”(七回)即使玉大人知道某人是冤枉的,也不能放了他,要“斩草除根”,以防他们不甘心,将来误了玉大人的前程。刚弼也是个“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但他办案全凭主观武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刻画了玉贤、刚弼这两个不要钱的“清官”丑恶嘴脸,揭露了他们刚愎自用、视民如贼、惨无人道的酷吏本质。

另外,在《老残游记》里面使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玙姑、黄龙子与申子平的谈论,他们不仅说到佛经,还说到阿修罗。黄龙说,有一位尊者,比上帝和阿修罗还要了得的,阿修罗与上帝是平等之国,而势力尊者在他们之上。这里边还谈及儒家的“无极”和“太极”,还有日心说。由此可见,作者不仅非常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知天文,还对上帝和阿修罗的关系作出独特的理解,我很喜欢那个说法,很独特,新颖,而且很贴切。势力尊者,还隐喻势力的力量和对人的吸引力,隐射出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势力,可以不择手段,由此出现腐败,黑暗的官场,出现了许多另类“清官”。

在续集里面作者描写一段阴间的场景,从阿修罗这样的西方文化转到了阴阳间的中国文化,这应该是作者在思想上的一大改变吧。我并不喜欢用阴阳界来描写故事,因为我并不相信和世上有鬼。不过在这里面,我认为作者只是用它作为背景来写自己的观点。里面说到(八回)人身性上分善恶两根,都是历一劫增长几倍的。若善根发动,一世里立住了脚,下一世便长几倍,历世既多,以致成就了圣贤仙佛。恶根亦然,历一世长几倍。由此说出善恶的重大区别,对于恶人一定要重重惩罚,否则会害很多人。这是一种新鲜的善恶论,也体现了作者的创新。里面应该还包含了作者渴望那些贪官污吏得到重重的惩罚,渴望善良的本性。

除了上面这些,作者还塑造了玙姑与逸云这两个转型时代的特别女性。玙姑是一个与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大为不同的女性,刘鹗是把玙姑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居家待客,细心有礼,鼓瑟、吹角。须提到的是,玙姑身上所表现出的这些多方面的卓异的才华实际上也是刘鹗所具备的。与玙姑的尽美尽智相比,泰山尼姑逸云就要生活化,也要普通的多了。逸云这位女性的经历是极有意味的,她的爱情结局不同于我们在以往爱情小说中看到的悲剧模式。逸云的选择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选择。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5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

【第2篇】《老残游记》读后感600字5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1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2

文章中老残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表现皆是作者刘鹗对于当前政治形式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刘鹗从洋务派与改良派的角度,把自己的政治观点诉诸文学,以小说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一面暴露了满清官场的极端腐朽黑暗及各种社会病态一面又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幻想;一面不满于帝国主义的贪婪,但一由于对它的侵略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面又美化帝国主义的文明;一面对善良的人们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寄予同情,一面又对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恐怖万分,进而攻击辱骂,这正是对旧的失望而又看不到新的前途的思想反映。

的确,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少文人志士都急着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正因如此,才有一批批好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刘鹗的思想犹如鹤立鸡群般突出,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复杂的创作心态,正如《自叙》所言:“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而当时正是新文学成长的萌芽时期,《老残游记》正是在这以北京下出现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墓场,可惜,文化的多元化在政治的一元化下抵消,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的成就与启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谴责小说家和谴责小说的定义规定着。但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老残游记》发表一百周年的今天的时候,我们却在寻找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的新背景下发现他们新的时代价值。回到现在,其实刘鹗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在的思想仍旧需要改进,《老残游记》中所表现的政治理想、特别是吏治思想和太谷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但这种体现近代身世之情、家国之情、社会之情、种教之情的传世之作,却是一个中国人不甘屈辱,反帝反封,要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品格的充分体现。刘鹗和《老残游记》是现代话的另一种阐释,是民间力量的合理表达,清政府的极力扼杀是旧中国的历史悲剧,可幸的是,当代中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和海纳百川的理论勇气,刘鹗式的民间力量在当下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才能的环境,《老残游记》复杂的思想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对二十世纪转折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有更深的了解,这无疑是积极的,有益的,定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3

读了《老残游记》,写了一些心得。

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写。”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4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反动,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5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600字5篇

【第3篇】老残游记读后感600字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600字

【第4篇】《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5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1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2

这本书是在暑假读的,其实,暑假花点时间读几篇比较有意思的名着是很不错的,我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读了刘鹗写的《老残游记》,颇有收获。文章虽有些难懂,但韵味十足。

先看看作者吧,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在这些方面都有着作,有天算着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着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金石着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诗歌创作《铁云诗存》。《老残游记》其实是刘鹗的不经意之作,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刘鹗在当时可以说思想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个实业家,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郁郁不得志,有过多次创业的计划,但最终都一一失败了,衷心于清政府的他由于当时的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被视为“汉奸”,最终流放新疆,在1920年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作者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

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进取、具有富国救民热情的实业家,刘鹗的事业艰难坎坷,屡屡失败。《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国家的“哭泣”之作。其视角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不过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描写艺术,可谓是登峰造极,无论是景色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都突出了刘鹗文笔的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而且作者的语句都抛弃的旧的套语烂调,融入文章的都是新词,并真实的描写,因此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有独到的享受。

通读全书,你会惊叹刘鹗对于自己作品体裁定位的洒脱与随意。正篇加续集短短二十九回,小说的身份屡屡变换。一个世纪前的刘鹗仿佛和一个世纪后的文学评论家们较上了劲:你说我是世情小说,我偏给你来个断案;你刚把我划进公案小说,我这里奇峰陡起,再掺和点神怪色彩;你要开始讲神魔小说,我又谈情说爱起来……一套迷踪拳从头忽悠到底。

首叙述老残一梦,见海上一船将沉,水手在那里趁火打劫,抢夺乘客财物。有一种人又高谈阔论演说,煽动船上人反抗,结果“不过用几句文明的话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老残去献罗盘救人,反被诬为汉奸,只好落荒而逃。这种谴责小说笔法,状物要影射时局,故而倘恍迷离,未辨梦醒,乃当时几十年间文坛惯用的手段。

第二回主写明湖湖边美人绝调,说两个小姑娘说书精彩,曲调优美,摄人心弦,声音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声音虚无缥缈,峰回路转,听后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宛如天籁之音,实在是完美的描写,从这回我们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刘鹗优美的文笔,无可挑剔。

从第三回至第六回,作者称为“玉贤传”(六回原评),一反传统批赃官之恶而揭清官之恶,“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突出表现了表面上是清官,实际上却比赃官更可恶的玉大人,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新观察和新观念。

后文老残继续游历,在黄河遇到冰封河面被阻,遇黄仁瑞,救翠环,了解到黄河漫堤的惨剧。设计谋,识真相,为齐河县十三口人命案查明真相,解救了魏家翁媳,救活了众人,惩治了酷吏刚弼、花花公子吴二,让人拍手称快!

续集里讲老残挟夫人翠环与德慧生夫妇上泰山烧香,救下斗姥宫,遇到尼姑逸云靓云,谈道入迷,翠环出尘。其中讲到逸云着魔,由要入男欢女爱到看破红尘,讲得很是细致。由此就知男人不把女人当人,女人不能太下贱,必自爱然后人爱之然后写了老残游地狱,其中关于地狱刑罚的描写显然有劝人向善的意味。可惜现在的人不愿看,否则倒是蛮好的教训。后来讲到现实生活中的弊端,也不过发发牢骚罢了。

书看完了,余音绕梁,主人公的经历引人入胜却偏偏娓娓道来,不觉间让人忘却俗尘,神清气爽。老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缘极好,做事有分寸、热心、开朗、大方、口直心快的一个人,在写到玉大人时,老残直言不讳的表达出了对于他的看法: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余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煞是怪事!我若有权,此人在必杀之例。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已是少数,由此可以看出,老残并不是等闲之辈,淡泊名利更是他的特点,在文章结尾,老残帮魏,贾两家逃脱险情,之后两家各送三千银子,但是老残丝毫不收,无奈之下,两家只好准备戏班子,预留着给老残过年,没想到老残在那天夜里就回了齐河县,显示出一代英豪的风范。不仅如此,老残看淡男女之情,文章结尾写道老残的一封信,内容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潇洒的老残在离开朋友后留下了这样一封信,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残游离大江南北,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离开时清袖一挥,不留下一丝痕迹,高人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3

作者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音律等,博学多才。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小说渗透了浓重的佛教思想,解脱、放下、自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慈悲救世的佛教精神。从行医救人、姑子逸云关于“住世出世”的许多言谈,环翠的最终去向,及续集中老残梦游阴间等多个章节都有集中体现。小说对音乐、景色、心理等描写都非常精彩动人,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提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女性颇具亮点,都是集美貌、才艺、智慧、修养于一身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是男性眼中的艺术上登峰造极的表演者;可以是谈古论经博学多识不亚于男子的红颜知己;是对佛教思想领悟透彻、在出世入世中游刃有余的独立女子;是相夫教子恩惠贤德的大家闺秀。小玉、玙姑、逸云、德夫人等完全不同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对男人的依附或从属,或纠缠在感情世界里不能自拔的女子形象。个个德才兼备,有胆有识,且具有异于同时代人的独立精神和觉醒意识。从作者的男性视角来看,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态度是欣赏、钦敬、尊重,赞叹的,具有极强的平等意识,其实也寄托了自古到今男性社会里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层面男人对女性形象完美的期望。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同样极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笑)。

一、专才“小玉”。小玉说书有多好呢:“别人的好说的出,白妞的好人说不出。别人的好处人学的会,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小玉的相貌不过中人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脸那坐在远远强角子里的人,都觉着小玉看见我了”。听小玉说书会怎样呢: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她的演唱技艺之高: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陡然一落,又极力骋于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此后越唱越低,越低越细,那声音渐渐听不见…约两三分之久,这一出忽又扬起,如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乱散,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究其小玉特色由来: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一听就会,又把南方昆曲、小曲、种种腔调都装在大鼓书里面。好一个博采众家之长,善融会贯通,技艺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女艺人,金口一开迷倒众生。这是从观众视角看偶像,可看不可及的“梦中情人”。

二、聪敏智慧的玙姑。书中第九回、第十回用子平之眼描出了一个多才多艺、能言善辩、有思想的女子形象。这是个“口颊只见若带喜笑,眉眼之间又颇似振矜”的女子,通音律、会弹琴、懂茶道,解人意、饱读诗书、对时事有着独特理解、对儒释道有着精准阐释,可以说经论理,“幸见姑娘如对名师”,尤其论“理”“欲”,美人与子平握手一段尤为精彩:请问先生,这个时候,比你少年在书房里,贵业师握住你手扑作教刑的时候何如?“这样亦师亦友的红颜知己世间难寻,让人”肃然起敬“,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三、坦率泼辣通佛理的逸云。在续集第三回里出现了一个斗姥宫的姑子逸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又风雅又活泼“,在逸云和德夫人卧谈的内容涉及逸云的情爱观、对佛理的初禅与变通。她对三爷的炽烈情感到分手前柔肠百转的心理剖析真是率真可爱,对出世入世的理解参透了佛理,与”精神上有戒律形骸上无戒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老残眼中”曲高和寡“之人。她能干、洒脱、伶俐,悟道修行,并影响和指引环翠最终的归宿。书中逸云引用《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之典故,和《金刚经》”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之语。这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对人生终极境界的向往。于男性视角来说,这样的女性无异于人生的精神导师吧。

四、夫唱妇随、有德有慧的的德夫人。却说这德夫人宽怀大度,对逸云欣赏疼爱有加,以至于生了收逸云做偏房的打算:”世间哪有这样好的一个文武双全的女人?若把他弄来做个帮手,白日料理家务,晚上等下谈禅;他若肯嫁给慧生,我就不要他认嫡庶,姊妹称呼我也是心甘的“。书中只字未提慧生对逸云的评价,倒是这夫人替夫君主动安排纳妾,根本无嫉妒之意,只有相惜之感,把世间好女子收入府中共同侍奉夫君。后通过对逸云的试探、深谈,到最后逸云对德夫人的开解,”‘德’为万教根基,种子有德,再从德里生出慧来,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夫唱妇随“等言论,促使夫人认逸云为师父,如此德夫人倒也可无冒犯和冲撞佛门中人之忧,最终各得其所,功德圆满。若从男性视角来看,这样的夫人岂止是知书达理,简直是旧时代男性心理代言人,可心的解语花、肚里蛔虫,男人完全不担心”茶杯们“磕磕碰碰,倒是一派理想世界的和谐融乐。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4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县长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妓女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5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不过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后来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手摇串铃,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有侠风道骨的赤脚郎中。老残,本名铁英,因喜欢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故号补残。因作者和时代的缘故,小说不免有一股迂腐气,但对于老残这样一个人,我是很喜欢,他为人做事极为潇洒随性,既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又有竹林七贤的淡泊宁静,轻名利,重情义。让我想起了带着面具,手持佩剑在空中划出“z”的佐罗,还有小时候犯花痴的对象红叶大盗。

小说被赋予的时代是晚清时期,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吴研人鸟瞰晚清社会,作者看到的无非是三样东西: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牛鬼神蛇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刘鹗在这群乌合中顺手把清官这一类人物揪了出来,自古以来,写昏官庸官的多,清官一直是被膜拜的对象,譬如说包公,铁面无私的虚拟形象满足了多少年来人们对父母官的幻想,而小说中老残却说(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原因是“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容易刚愎自用,滥施刑罚。在这些清官的血腥统治下,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含着眼泪还夸“清官”,“好官”,所以大凡酷吏的政治外头都是好看的。小说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为例,引出两段冤残案,刚弼所掌的魏家冤案后因老残等人的介入,得以真相大白,最后几节读来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清官之祸不免让人想到商鞅,李斯一派的法家人物,在任时功绩熠熠,可最后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清官酷吏的道路以目,庸官昏官的盗贼猖狂,究竟哪一个是百姓最为惧怕的,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有的官员更懂得兼容并包,一方面拿着房地产老板的钞票,一方面逼得拆迁户跳楼自焚。身为公务员却践踏法律道德,殊不知这是脱了鞋抽自己的脸,还让别人闻臭。在封建专制的社会,清官祸国殃民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其实无论是清官还是昏官,都不过是帝王的凶器,款式不同,其杀伤力却是相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极权专制的社会,清官就会变了味,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证实。

作者刘鹗深受洋务派影响,是个保守的学习西方的爱国派,所以他想抱的还是慈禧的小脚。在文中,他借老残之口,称革命运动为北拳南革,持否定批判态度,在第一章,老残和友人在大明湖观光时看到的一艘快要触礁的船,并提议送上西方的罗盘,有的人说这是西方的代表,因此断定刘鹗是偏向西方的政治派别,这种说法未免太偏颇。充其量说明刘鹗在当时顺应了潮流,有一些思想觉醒。

《老残游记》还有后续,我不想再读了,狗尾续貂的故事太多,就到老残破案这结束刚刚好。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5篇

【第5篇】老残游记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特别是女性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知道不知道?’老残说:‘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 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贪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通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后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己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 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不过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后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知道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第2篇】

《老残游记》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它被鲁迅先生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一般的小说都是揭露贪官之恶的,而《老残游记》则是专门揭露清官之恶的。

小说写了一个被人称为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是老残,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仕宦。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遭受的痛苦。紧随老残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老残道听途说有关曹玉贤的“政绩”,然而这些政策里,却有无辜百姓成为玉贤苛刑的牺牲品,而玉贤因此却被山东巡抚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定为民申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不化,滞留在齐河县,遇到好友监察御史黄人瑞。经黄人瑞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里救出妓女翠环并纳为妾。

老残从黄人瑞口中得知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跟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伸。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有一户人家,五十多岁的贾老翁,有两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多岁病死,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成了家,只有十九岁的小女儿还没有出嫁.大儿子去世后,大媳妇经常回娘家,娘家只有老爹一人,这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这边贾家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氏父女二人关入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门求情,刚弼设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父亲受刑就屈打成招。刚弼很是得意,准备就此结案。

无辜的魏家父女又要惨死在刚弼手下,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巡抚,请省城令牌高明前来审案,结果老残的一封信救活了两条人命,他心中无比快活,但是佳佳是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清真相。他方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弄清楚,原来是老翁女儿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 千日醉 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毒药,只是活人吃了像死人一样,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草药 还魂草 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将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欧普他亲自往泰山寻还魂草,贾家十三口人又活了过来。从此,魏家一案了解,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二年.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之“清官”,不过是一些急于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越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衙门十二个站笼便站死了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依仗不要钱、不受赂,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所谓的“清官”却为官不仁,心如蛇蝎。这是对官场的极大讽刺。贪官可恨,“清官”更可恨,那真正对百姓负责的还有多少?老残,一个江湖医生,尚且如此关心、同情百姓的疾苦,吃俸禄、享富贵的“清官”、贪官,你们曾有过一丝的愧疚吗?

钱、权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迷失了自己我,该用什么来拯救?

【第3篇】

书看完了,余音绕梁,主人公的经历引人入胜却偏偏娓娓道来,不觉间让人忘却俗尘,神清气爽。老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缘极好,做事有分寸、热心、开朗、大方、口直心快的一个人,在写到玉大人时,老残直言不讳的表达出了对于他的看法: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余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煞是怪事!我若有权,此人在必杀之例。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已是少数,由此可以看出,老残并不是等闲之辈,淡泊名利更是他的特点,在文章结尾,老残帮魏,贾两家逃脱险情,之后两家各送三千银子,但是老残丝毫不收,无奈之下,两家只好准备戏班子,预留着给老残过年,没想到老残在那天夜里就回了齐河县,显示出一代英豪的风范。不仅如此,老残看淡男女之情,文章结尾写道老残的一封信,内容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潇洒的老残在离开朋友后留下了这样一封信,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残游离大江南北,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离开时清袖一挥,不留下一丝痕迹,高人啊!

文章中老残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表现皆是作者刘鹗对于当前政治形式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刘鹗从洋务派与改良派的角度,把自己的政治观点诉诸文学,以小说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一面暴露了满清官场的极端腐朽黑暗及各种社会病态一面又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幻想;一面不满于帝国主义的贪婪,但一由于对它的侵略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面又美化帝国主义的文明;一面对善良的人们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寄予同情,一面又对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恐怖万分,进而攻击辱骂,这正是对旧的失望而又看不到新的前途的思想反映。

的确,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少文人志士都急着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正因如此,才有一批批好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刘鹗的思想犹如鹤立鸡群般突出,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复杂的创作心态,正如《自叙》所言:“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而当时正是新文学成长的萌芽时期,《老残游记》正是在这以北京下出现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墓场,可惜,文化的多元化在政治的一元化下抵消,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的成就与启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谴责小说家和谴责小说的定义规定着。但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老残游记》发表一百周年的今天的时候,我们却在寻找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的新背景下发现他们新的时代价值。回到现在,其实刘鹗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在的思想仍旧需要改进,,《老残游记》中所表现的政治理想、特别是吏治思想和太谷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但这种体现近代身世之情、家国之情、社会之情、种教之情的传世之作,却是一个中国人不甘屈辱,反帝反封,要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品格的充分体现。刘鹗和《老残游记》是现代话的另一种阐释,是民间力量的合理表达,清政府的极力扼杀是旧中国的历史悲剧,可幸的是,当代中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和海纳百川的理论勇气,刘鹗式的民间力量在当下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才能的环境,《老残游记》复杂的思想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对二十世纪转折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有更深的了解,这无疑是积极的,有益的,定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4篇】

手摇串铃,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有侠风道骨的赤脚郎中。老残,本名铁英,因喜欢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故号补残。因作者和时代的缘故,小说不免有一股迂腐气,但对于老残这样一个人,我是很喜欢,他为人做事极为潇洒随性,既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又有竹林七贤的淡泊宁静,轻名利,重情义。让我想起了带着面具,手持佩剑在空中划出“z”的佐罗,还有小时候犯花痴的对象红叶大盗。

小说被赋予的时代是晚清时期,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吴研人鸟瞰晚清社会,作者看到的无非是三样东西: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牛鬼神蛇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刘鹗在这群乌合中顺手把清官这一类人物揪了出来,自古以来,写昏官庸官的多,清官一直是被膜拜的对象,譬如说包公,铁面无私的虚拟形象满足了多少年来人们对父母官的幻想,而小说中老残却说(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原因是“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容易刚愎自用,滥施刑罚。在这些清官的血腥统治下,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含着眼泪还夸“清官”,“好官”,所以大凡酷吏的政治外头都是好看的。小说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为例,引出两段冤残案,刚弼所掌的魏家冤案后因老残等人的介入,得以真相大白,最后几节读来酣畅淋漓,大快人心.。w 这清官之祸不免让人想到商鞅,李斯一派的法家人物,在任时功绩熠熠,可最后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清官酷吏的道路以目,庸官昏官的盗贼猖狂,究竟哪一个是百姓最为惧怕的,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有的官员更懂得兼容并包,一方面拿着房地产老板的钞票,一方面逼得拆迁户跳楼自焚。身为公务员却践踏法律道德,殊不知这是脱了鞋抽自己的脸,还让别人闻臭。在封建专制的社会,清官祸国殃民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其实无论是清官还是昏官,都不过是帝王的凶器,款式不同,其杀伤力却是相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极权专制的社会,清官就会变了味,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证实。

小说成书于新旧社会之交,所以书中竟有阿修罗,福尔摩斯之类的词,在一本古体书中出现,读起来有点好笑。当时基督教传入中国,书中还有一段最宗教的论述,很有意思,“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是相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惟儒教公到极处,佛道两教,就有了偏心,唯恐后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至于西洋教,都是流血成河。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自己所信奉的是儒家的太谷教。书中对女性的描述少了些大男子主义,戏子白妞,黑妞的演奏生动自然,听她唱戏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想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住在深山的玙姑,出口惊奇,颇有林下风范。被迫沦为妓女的翠环,老残不仅给她赎了身,还纳为小妾。

作者刘鹗深受洋务派影响,是个保守的学习西方的爱国派,所以他想抱的还是慈禧的小脚。在文中,他借老残之口,称革命运动为北拳南革,持否定批判态度,在第一章,老残和友人在大明湖观光时看到的一艘快要触礁的船,并提议送上西方的罗盘,有的人说这是西方的代表,因此断定刘鹗是偏向西方的政治派别,这种说法未免太偏颇。充其量说明刘鹗在当时顺应了潮流,有一些思想觉醒。

《老残游记》还有后续,我不想再读了,狗尾续貂的故事太多,就到老残破案这结束刚刚好。

【第5篇】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的方法却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

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800字

【第6篇】读《老残游记》有感600字

课余时间,我阅读了不少的名著。其中,《老残游记》是我最为喜爱的一本。“谴责”,是一个让人一听就会觉得反感的词,而将谴责写成小说,并且毫无顾忌得将社会弊病展现在人眼前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老残游记》是一本谴责小说。这本小说把晚清时代我们眼中所谓的“清官”的滥用刑权、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了“在晚清时代‘清官’比贪官更加可恨”的惨痛结论。

《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见闻,把人们口中的贤官、清官、以及德重爱才的良官等拥有美好口碑的人令人发指的行径揭示给我们看。大家都知道庸官、贪官、奸官害国,殊不知清官、贤官、良官更是如此。书中讲治盗高手玉贤的治盜良方后敢怒不敢言的民情;讲清廉的刚弼,大义拒贿,一举破解魏家十三口灭门疑案的正气凛然里的可笑和愚昧;讲一心为民、受人敬仰的张宫保废除民埝,退守大堤的壮举后的虚伪和无情;还讲围绕在这些清官周围能干的官吏们耳濡目染学到的精明……

《老残游记》中,最值得我们所学的就是描写。刘鹗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不用通常的语句敷衍过去了事,而是真正的把景物或者是人的特点写出来。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说道:“《老残游记》最擅长的就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刘鹗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做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可真是前无古人了。”

如果你有一本《老残游记》,那就请好好的阅读它,它会让你明白许多许多……

读《老残游记》有感6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