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读后感 > 读后感
栏目

反思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05-20 热度:26

【导语】反思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反思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思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反思读后感

【第1篇】《写读后感》教学反思范文

《写读后感》教学反思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读后感》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上完了“学写读后感”这堂作文课后,我没有半点兴奋和激动,听到同级组的老师说很好,我有些许欣慰。因为我所上的这节课是超常态的课,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课。

当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难对策的行动研究》作为本年级组研究的这个小课题后,我们就立即分工合作了。我很享受这个合作的过程,也非常乐意承担公开课的'任务。

我之所以选择上“学写读后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据需要而上吧)。开学初,学生们交上来的读后感,不是原文的缩写,就是满纸都是大道理,满肚子的大话、空话。概括一下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无病呻吟。

第二、“读”和“感”在文章之中两分天下,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选不好感受点,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看来,学生们还没有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于是我便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就选择了教“学写读后感”。

为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我设计了这一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给“读后感”下定义(写读后感,就是在读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方向。然后通过范文《勤能补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引路,让学生通过读、思、议等形式,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领悟并归纳出写读后感的方法——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联系实际,有感而发;观点明确,叙议结合;格式正确,过渡自然。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词汇,要求达到读准确,读流利;懂意思,快速记,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来,这里也是教会学生积累和运用。然后在学生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流沙岁月》这个故事,讨论并解决解决两个问题: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二、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正在酝酿“珍珠”的河蚌,还是一只贪玩的河蚌?最后让学生拟题习作。

课上完了,我觉得自己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如果接下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动笔,老师能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作及时指导,并对作品进行及时点评,可能收效更大。

其实,学生要写好读后感,首先做到对给出的文章用心地读,用情地读;其次要选好“感受点”,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可写的感受点很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或身边的实际选择一个自己最善于写的来写;最后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因为没有情感的读后感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总之,不管上什么课,一定要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要落到实处,绝不能蜻蜓点水。若果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及内容的重难点后,能根据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难点,过渡自然,随机应变,在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看这节课就算成功了。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写读后感》教学反思范文

【第2篇】读《教师教育范式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读《教师教育范式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浪潮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教师教育范式研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近年来,范式研究受到了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

何菊玲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说起,引出对范式研究的评介。较为细致地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现象学等理论和思潮的不断影响下,范式研究的发展所经历的从事实描述到意义解释,从论证理论到建构现实,从追求科学到重视人文,从客观性到主体间性,从写语言到写文化,从宏大理论到地域性知识,从学术研究到实践行动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范式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方法分支。《教师教育范式研究》对其中的.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获得为什么是它们构成质性研究。书中指出,它们之所以成为范式研究的组成部分,是因为都有共同的关注点,那就是“意义”。 随后,本书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来探讨教育正在怎样被质性研究的方式所研究着。

这样一种理论探讨和实践中的探讨是同时进行的。研究中有笔者自己的实践成分,以期从一种实践感受和经验提炼的角度来回答教育质性研究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本文的研究由此走向本体论的探讨, 教育在根本上是实践的,它是一个在“生活世界”中通过“理解”使“意义”不断展开和实现的过程。本文在“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一章中探讨了教育质性研究与教育本身相契合之处。以一种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去接近教育质性研究、去接近教育,我们发现,教育质性研究对“意义”的关注与教育的实践性质一致,使其成为了适合于教育研究的最为根本的方式。

本书从题目到写作,更为看重的是方法的背后。本文是从以下这些层面来讨论方法背后的。其一,方法不能凌驾于“存在”之上,对方法应有正确的认识;其二,对方法应进行本体论的追问,本体论的追问是为了获得对教育实践本质的理解。我们不是要否认方法,只是认为有必要强调方法在什么层面上使用。

当方法是在根本的层面上使用时,教育的实践性质削弱了方法的规定性,决定了方法是不具有规定性的,因为一种固定的有规定性的方法并不可能从根本上支配人的实践。方法仅仅意味着一种实现意义的方式、途径,方法的使用不应该成为对人的控制。教育实践性质要求“方”而不“法”;当不在根本的层面上使用时,方法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严格的和科学的。

读完何菊玲留守的《教师教育范式研究》,让我明白如果把这样的研究结果用于教师教育最根本的层面上,是需要做出解释的。要做到既有“方”又有“法”。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什么层面上来使用方法,而并非绝对强调“方”而不“法”。

读《教师教育范式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第3篇】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篇1

在学校首届读书节活动中,为了使孩子们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作为一(3)班的班主任老师,我着重做好引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构建--自由阅读

我们主要是倡导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提出了“广泛读书、丰富内涵,伴我成长”的读书口号;建立班级读书角,充实阅读资源;开设每周一节“自由阅读课”,提供相对的阅读时空;建立班级读书心得“周周谈”制度,体现读书与交流并重。

二、拓宽空间--引导阅读

1、为学生开出推荐书目

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经验,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孩子们作选择阅读。同时,我们还通过对孩子和家长的调查,了解当代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并经常性地做好推荐书目的调整和完善工作,努力使推荐书目能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2、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

为了使孩子们读书走向持久性发展,我们逐步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我们为孩子们规定了每人一学期的最低阅读量为6万字,写读书心得不少于8篇。还在阅读的体裁、题材、书目进度、时间和计划安排上提出了供学生选择的建议,并让孩子们制定出读书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有步骤地读书。

3、适时点拨和引导

首先我们对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倾向性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他们理解读书与自我成长的特殊关系,进而提高读书活动的层次和品位。然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利用周三午间的时间作为导读课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让他们能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4、倡导家庭阅读

我们积极倡导家庭阅读,并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督促孩子在家阅读,不断完善阅读文化的整体建构。我们在开展读书交流、展示活动时,还邀请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活动,目的是使家长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展示,从而心中感慨万千,进而把阅读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由课内向课外延续的阅读时空,一个弘扬个性、充满幸福和智慧的发展空间。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篇2

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本学期里,我们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在班级里继续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

开学初,我班就结合本班的具体的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好班级的读书计划。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中来。还动员学生向班级捐献自己平时的爱看的各种图书,并能主动地介绍给其他同学。引领每一位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以书为友,努力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为了筹集到更多的书本,满足学生的课余阅读。首先,发动学生向班级自觉捐献,建立本班的小书库。并且,派专人管理。每天有鲁敏捷同学整理好书报架的书报。其次,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教育学生自觉爱护每一本书,自觉地到班级图书管理员那里作好借书、还书登记工作。看后,在书的后面写上自己看后的心得或体会。还发动学生向其他班级借阅,平时,能按照学校的规定,星期二坚持经典朗读部分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以及学校规定读书篇目。教育学生充分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以及星期天双休日,进行阅读其他报纸和杂志。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面。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看书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学生能习惯地跑到班级的后面的书报架上拿书、看书了。学生还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还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我校结合本次读书节而举办的“我心中的好书”的手抄报比赛中,我班的赵宇飞同学获得了年级组的第一名,刘梦依获得了年级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相信,一定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书香校园!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篇3

书籍,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为了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学生与书为友,“一路书香,快乐成长”,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文明水平,让浓浓的书香伴随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要求,为了班级能够书香盈室,为了孩子们能够宁静志远,使其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班级拟定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我们要有良好的班风。在班级建设上,我与学生共同努力,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环境来引导学生走入“书香”。班级的书香氛围营造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利用好板报这一有效宣传窗口。用心出好每期的黑板报。板报内容内容包含诗歌、成语、美文诵读、名言警句等。在内容选择上尽量围绕每期不同的主体,选取不同的内容供学生诵读品味,积累运用。其次建设好班级专栏。班级中我们共开辟四个专栏,分别是:书海之旅、读书卡片、阅读作业、图书角。“书海之旅”专栏旨在激励学生热爱读书。在不同时期,将学生中在阅读过程中写的读书体会、感悟,摘抄的好词好句、美文片段,张贴到上面,以此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作业”专栏的开设是通过在学生中征集从而开设的新专栏。里面展现的是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中、生活中一些巧妙的手工、绘画、诗文、书法等特色成果。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展示空间,让学习生活变得活泼生动而充满生趣。“读书卡片”是学生每读一本书记录的作家资料、历史人物、作品人物分析等制成的卡片,美观实在,选优登出。“图书角”里摆放着同学们自己凑的书籍和从图书室里借来的书籍,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借出、收回,做好记载、保管,每遇破损则及时补修。图书角让学生们每天走进教室都能在书籍中开启新的一天--与书为伴。

二、开展丰富的书香活动

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我更多的是思考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如何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在班级氛围中,开辟专栏用来展示学生特色、专长而外,通过平时开展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如我们每月必须要进行的就是阅读之星评比。这项活动由班委会统一组织。通过学生的自我推荐、小组内的推荐、然后结合一周来的阅读数量跟读书随笔的质量来评定。通过我一个学期的实践,这项工作可以说是我们班的特色活动了。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每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如六年级上学期师生共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下学期读的是《西游记》。另外我还向同学们推荐了高年级必读书目二十多本,如《青铜葵花》《我要做好孩子》《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我们不仅读,还交流感悟,做读书笔记,演讲等。另外还组织全班同学将自己喜欢的书向大家推荐,并且有自己充分的推荐理由,从而形成好书大家读,读整本的书。不仅让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读学生推荐的好书,和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3、建立自己的小书库:

召开题为“我是这样建立小书库的”班队会,大家集思广益,谈论如何买书、存书、读书。

4、建立好书交换站:

(1)同学与同学之间,我们班与平行班之间建立了“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2)每个学生每学期向班级捐一本书,书后附上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进一步充实班级图书角。

5、做好读书手册的填写工作:

鼓励每个学生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6、制作、评比书签、读书卡:

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有的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有的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还有的在书签上写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句。被评上的“特色书签”,老师贴上一个鲜艳的五角星以示鼓励。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书签格外珍惜,每次看完书后,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把书签夹进去。学生每看完一本,就在自己的书签上写上书名,比比谁在一个学期中看的书最多。提倡孩子讲一年的读书书签作为节日的礼物赠送给自己的老师和亲人。

7、倡导家庭读书乐。(即亲子共读)

学生的读书活动也影响了家庭的娱乐,也影响了父母的读书。我班许多家庭都不由自主地形成了家庭读书乐。家庭读书,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程度不同,职业需求不同,还有兴趣爱好不同,所选择的读书内容也应因人而异。而家庭读书又有其特殊的意义所在,它除了能够提高我们个人的文化素质外,还能够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搞好家庭读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8、开展读书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读书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书签制作、报刊剪辑等活动。

9、读书活动评价:期末小学生素质报告书也反映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10、教师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我能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生活,撰写工作随笔,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总结自我,超越自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好多学生都表示喜欢上了看书。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班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读更多的好书,获取更多的知识。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篇4

书,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芳草地。书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对于人的人格的塑造、灵魂的净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借着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东风,我们二年级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魅力,让学生们在书香的熏陶下健康成长。现把读书活动总结如下几点:

1、营造书香氛围

把班级的布置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班级在学习园地开辟了“读书之星”专栏,张贴了爱读书的学生照片,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很大的促动作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以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建立管理机制

班级成立了以班干部为首的领读小组,在每天的早读时间、午休时间督促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在午休阅读时间,护班老师和学生一道读书,引领全班学生自觉阅读。

3、建立协进机制

为了筹集到更多的书本,满足学生的课余阅读。首先,发动学生向班级自觉捐献,建立本班的小书库。为了更好地保护书籍,让学生养成爱书的好习惯,我选派了两名有责任心的女生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给同学们登记借书、还书,整理好书架的书本。其次,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教育学生自觉爱护每一本书,自觉地到班级图书管理员那里作好借书、还书登记工作。并要求每一个家庭都有藏书。这样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书读。书丰富了,每一位学生也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4、保证读书时间

虽然现在学生的作业多,空闲的时间不多,但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班级还是硬性规定读书的时间,保证他们有充分的阅读量。如上午20分钟早读、中午30分钟的午休时间,晚上布置30分钟读书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5、读书成果展示

我们举办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手抄报比赛、古诗文诵读竞赛。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十一月份的“我爱读书”中队活动,同学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背诵读书名言,讲名人读书故事,演小话剧,做书签,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看书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学生能习惯地跑到班级的后面的书报架上拿书、看书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朗读背诵了不少古诗,故事,我把《古诗文选》和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诗都罗列在一张表格上,让学生带回去,请家长帮助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从家长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孩子能背诵15首以上的古诗,《亲近母语》上的故事也基本读完。本学期,新华书店来我校设摊售书,我们班学生积极购买,并将这些书捐给班级书架上交流,学生看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千零一夜》等很多童话故事,扩大了知识面,知识素养得到了提高。

当然,在本学期读书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本学期自己个人的事务较多,没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词好句的摘抄工作,一部分学生读书的范围比较窄,局限于一些漫画类的书籍,今后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读书内容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篇5

本学期将读书作为班级特色,围绕这一特色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我们的口号是“读好书,好读书,与好书为友”,这也是我们特色创建的目标。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学习的氛围,我在创建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整个过程,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期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有许多感慨:有取得了成绩而带来的喜悦,有面对一些不足而产生的遗憾;有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刻,也有让人苦恼的短暂瞬间;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有取得成绩后的幸喜和快乐。总之,这学期的创建工作使我想起了很多。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做以总结,也算是前车之鉴吧。

一、起初创建工作,忙碌是快乐

起初,学校要求各班创建特色班级,并要围绕特色主题拟定工作计划。一接到工作,我就开始思索起来,心里想着要为孩子们制定一份有意义的特色计划,让他们在活动中获益。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抓紧对学校各项纪律规定,行为规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一边强化入学教育,如在行为上,从开学第一天开始,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严格校纪,不迟到早退。放学后的路队要整齐,有精神,讲文明,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同学间要学会宽容,要融洽相处……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我还创设真诚的教育氛围和实践的机会,使班级工作便很快上轨,为今后班级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边则着手特色班级的工作。

1、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是特色创建的主人。晨会课,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创建特色班级的事,一来征求他们的意见,二则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意在让学生能全程参与,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自主地将其执行完成。学生各说己见,最后我们将目标锁定读书。

2、用心布置教室。特色内容敲定后,我马上写计划。另一头忙着搜集资料,布置教室。我想,既然是创建读书特色班级,就该把教室布置出具有浓浓书香味的韵味来。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特色内容:在教室前门正上方贴上明显的特色标志;在教室两边的墙壁上,一边帖着“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的对联,另一边则是用英文注释的特色标语。同一时期,我还出了一期全新的黑板报,在不停手的忙碌中,教室终于布置一新。看着学生如此充满浓浓书香的教室里学习,心里真高兴。晨会课,我向学生介绍班级布置的意义,要求他们能在课间仔细去阅读,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特色班级正式成立,我们要按照计划努力做好制定的工作。

3、忙碌中收获快乐。期初是个繁忙的阶段,特色创建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那几天,我的办公桌成了一个微型作坊台,画呀,剪呀,贴呀,发现需要补充的内容,立刻跑打印室。然后,做好一样就贴上墙,接着再做下一个。最后,我们班在校“洁齐美”评比中,被评为年级优胜。面对荣誉,我想收获是快乐的,这是大家对我工作肯定。每当看见孩子们驻足观望教室文化的时候,我想着:忙碌也是快乐的,它给了我更多的信心。

二、创建工程,往复和提高

整个创建工作,我始终以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为中心,吸引学生坚持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汲取养分,与好书结成朋友,将创建工作积极的开展下去。

1、利用晨会、班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介绍一些同龄儿童读书受益的先进事迹,并定期开展古诗词小小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2、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有关读书方面的主题队会,如故事会、朗诵诗词大赛、科学知识竞赛、精品故事大赛等等,给学生架设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提供进行互相交流,彼此学习的机会,同时增长知识,增进了解和友谊。

3、充分发挥班干部、小小读书迷的模范作用,经常召开小干部座谈会,商讨、研究班级特色工作,肯定长处,指出不足,逐步带动整体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活动中,涌现一批故事大王和小小读书迷。学生在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4、利用家庭的力量,亲子读书收益颇丰。班级的读书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热情地为孩子选书买书,还一起参与活动,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孩子更有信心和兴趣把书一一读好读完。

三、读书与常规互促互进

特色创建的同时,我也不忘抓班级常规,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保证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成长。

1、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

我班学生多为调皮好动性,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而且农村外地孩子较多,家长工作繁忙,其教育功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显得较自由散漫,学习上有上进心,但又缺乏毅力,缺乏自主和自控能力。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了班级目标,即:文明礼仪每一刻,安全活动每一时,健康快乐每一天,静心学习每一周,团结向上每一月。利用班会并逐句进行讲解。同时,联系同学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反复教育,使同学们的行为大大改观了。

2、抓班级礼仪、卫生建设

班级的礼仪、卫生建设如何,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如何,因此,在抓常规教育的同时,把礼仪、卫生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在礼仪建设方面,建立了“我发现我学习”,“我成长”“我清楚”三个方面,第一块主要展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良好行为成果和向别人学习;第二块主要展示个人礼仪行为方面的进步星的争夺情况,旨在营造竞争和向上的氛围。第三块主要是各类行为情况的记载,并把班级管理目标和班级制度粘贴在其中,从而激励同学们前进;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定期更换黑板报的内容。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有一个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

在卫生建设方面,环境卫生责任到人,天天小扫,每周大扫。地面,黑板,桌椅,门窗始终保持明亮整洁,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要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关键在民主管理。我班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在组建班委会、在开展评优活动中、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和制度等方面,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同学们的民主权利。因此,在班干的组建和评优活动中,令同学们满意。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反思

【第4篇】《修炼专业反思力:教育叙事80例》读后感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蒲大勇先生编着的《修炼专业反思力:教育叙事80例》。本书分两部分,综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10种专业能力。第一部为管理篇,包括立足校本教研增速成长力、追寻专业理想锻造思想力、关注教育现象磨砺观察力、静思教育行为激活思辨力、经营智慧管理铸就实践力;第二部为教学篇,包括诊断教学事件培养分析力、切磋教学技艺促进研究力、利用微格教学磨炼精进力、建构有效经验发展逻辑力、开发课程资源培育创新力。

该书专业性比较强,很多的观点与理论需要去消化与吸收。在目前“盛产”书的时代,能看到一本源自草根的专业性书籍,实属不易。作者不但对“专业反思力”进行了阐释——“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而且还将专业反思力归纳为成长力、思想力、观察力、思辨力、实践力、分析力、研究力、精进力、逻辑力、创新力十种能力,并一一解释说明,同时,这也是反思的着力点,即反思点。

该书在前言中阐释何谓“专业反思力”后,又从“管理篇”和“教学篇”两个部分具体地论述“怎样修炼专业反思力”。给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绘制了一个修炼专业反思力的路线图,更提供了一个怎样撰写教育叙事的范本。该书适合教育界的任何群体与个人阅读,不论是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还是一线教师,不论是教研与培训机构,还是教育行政科室。文中的理论化身为一个个故事,让枯燥的理论说教变得鲜活与盎然有趣,原来这些故事这些点滴的思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就在我们眼之所见的角落,只不过我们少了一双发现的眼、一颗触动的心、一双动笔的手。

通过认真阅读,让我深深认识到真正会反思的教师就是要能俯身写教育叙事。听与读是一回事,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写,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审视自己、比照自己、盘点自己,然后躬身体察、运用实践、总结提炼、融合内化,才能真正地提升完善自我。

《修炼专业反思力:教育叙事80例》读后感

【第5篇】小班绘本阅读《快来不及了》课后教学反思

小班绘本阅读《快来不及了》课后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当中,幼儿往往会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如:小便来不及、穿衣服来不及、排队来不及等等。特别是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年龄较小,动手能力方面较弱。为了更好地缓解这一现象,我带着本班幼儿一起学习了绘本故事《快来不及了》。

这个绘本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小动物们听到大公鸡“喔喔喔”的叫声后,都说“快来不及了。”说完跳起来就跑,可是小蜗牛爬得很慢。小动物们跑过山冈,去看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最后只剩下小蜗牛还在路上慢慢地爬。这个故事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小班幼儿也很喜欢,故事里的大白鹅、小狗、小绵羊、奶牛等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模仿这些动物们的'叫声。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绘本教学,一点经验也没有。在上之前我和本班组的老师反复探讨研究,观察绘本上的每一幅画、阅读绘本故事中的每一段文字,理解绘本故事隐藏的教育价值。在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我开始备课,制定目标,制作教具。活动中我在每本绘本书中粘贴了彩色的小问号,提供了一些常见的会发出叫声的小动物,尝试让幼儿进行创编。然而在创编中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只考虑了幼儿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但没考虑到动物是否有脚。”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拿到小蛇时就说:“小蛇没有脚呀,它怎么跳起来就跑呢?”当时我一听心想无法创编绘本中的语句,如“xxx,xx听见了,跳起来就跑。”于是我尝试让幼儿改编,如:“叽叽叽,快来不及了,小鸟听见了,拍拍翅膀就飞”;“嘶嘶嘶,快来不及了,小蛇听见了,急忙就游。”通过这样简单的调整,让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在这次的教研课中,让我感悟到教师是否读懂绘本是关键,读得越深,领悟的知识会更多。因此,在我们每一次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前期经验的准备及教师对绘本的解读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去实践,才能发现更多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小班绘本阅读《快来不及了》课后教学反思

【第6篇】《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

《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1

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到自己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在这1分的处理上却没有认真考虑过。我们都知道检查性考试是一种督促鼓励学生努力的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有无分数都是次要的,而知识的掌握情况才是更主要的。这1分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及格的分界线,而是给了孩子一个机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希望,更加努力学习的希望。以后我们尽可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经比课上询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但军训时,军事化的管理是纯粹上下级关系,是军人绝对服从的要求,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习把试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试卷拿回家去,高高兴兴地把签字送给老师看。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习惯教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习惯这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2

魏书生的《反思教育习惯》一书,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个教育的细微的操作中所应该蕴含的理念,启示我们教师一同进行反思。最使人有兴趣的是,说的这些事让人感觉那么熟悉,似乎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发生着。

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尊重教育要教会学生“尊重”的价值,当然也要教会他们思考、表达这一基础价值的行为习惯。所以老师们已经开始的对于教育习惯的反思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反思决不意味着只破不立、一时痛快,反思应是一种活动。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太需要“尊重”了。我这里说的是教师对儿童、对学生的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平等的教育是互动。

然而,以往我们把这种不平等扩大化了,比如老师对学生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有的老师的“口头禅”就是“你给我如何如何……”,像“你给我坐好了,别跟一摊烂泥似的”、“你给我每个字抄八遍”、“你给我回家把作业写好了”等等,等等。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毫无平等可言。鲁迅先生说的“长者需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是命令者”,就不可能了。没有平等,当然会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校园里、家庭中,挫伤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由于成年人一味蛮做而大碍于孩子发展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应该是互动而非“一边倒”的,是“教学相长”的。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老师们围绕着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学生,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等,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思考:我该怎样办或怎样做更好,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提升。

《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

【第7篇】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的反思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的反思

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学,在进行每课文的教学设计前我都要查阅一些资料,或上网、或看书,期望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影子》一课也不例外。只是这一次,我从吕丽勤老师的《影子》教学实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先摘录吕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一句子时的教学过程:

生: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最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现在,哪组的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

师:说得不错,影子是黑色的。那么,为什么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呢?

生6:我认为是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

(这时,教师又叫了几个学生起来回答。从学生们的发言中,教师发现他们还没有理解为什么说影子就像小黑狗。)

师:哪位小朋友家曾喂过小狗?

(生7举手了,教师请他起来。)

师: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

生7: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

师:你说得真棒。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图。

(教师利用活动挂图演示给学生看:只要有太阳照着,小朋友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吗?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明白了。)

从整个过程粗略地看,吕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一句子是到位的,也是精彩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不仅设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呢?”来帮助学生摆脱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来推进学生的理解。这一过程结合生活现象,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在想,对这么一个简单的句子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解释,值得吗?或者,为什么那么简单的关联,我们的孩子会理解不到呢?

细细去想,学生真的“明白了”吗?按理,“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答案就在这句话的前半句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因为影子常和人伴随左右,才像一只小黑狗的`。可学生为什么发现不了呢?虽然教师作了许多努力,学生还是讲一些不是很本质的理解,如“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等,以致于老师动用很多方法去讲析这一句子的意思,教学似乎又返回到繁琐的词句分析上。

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还缺少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狗”,而是“影子”。对狗,孩子们是有足够的经验的。孩子们轻松地说出: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狗和大家形影不离孩子们都很熟悉。对影子,孩子们虽然也有一些经验,但不多,而且零碎,这些经验还不足以形成影子和人(或者物体)形影不离的概念。所以,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能顺利进行迁移,把影子和狗因为与人形影不离而联系起来。

如果孩子对影子的经验很丰富,如果事先让孩子获取一些影子的信息,使得他们熟悉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那么……

我的教学思路逐步形成,并进行了有效地实践。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可能是太少和学生一块活动的有缘故,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随后,我让学生席地而坐,交流玩影子的发现。下面是我记录的部分孩子的发言:

生1:我发现影子是黑的。

生2:我发现,当太阳在我前面时,影子在我后面;我转个身,太阳在我后面时,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太阳在我左面的时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阳在我右面时,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我发现影子可以变长变短,当我蹲下时,影子就变短了,当我踮起脚时,影子会有点变长。

生5:我弯腰时,影子也可以变短的。

生6:(侧身对太阳)我这样站时,影子会变细。

生7:我躲在大树后面时,我的影子不见了!

生8:我跑到孙老师的后面时,我的影子也不见了,被孙老师的影子盖住了。

生9:当我和xx在玩的时候,我们俩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你们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让我的影子站着,你们信吗?(边说边跑到墙边,教室里也能看到影子),你们看墙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我不得不惊讶于孩子们的能力。只要给他们研究的时间,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有了这样的铺垫,我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阅读体会,以下是一个片段教学实录: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知道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是因为我们人在动。

师:怎么动?

生1:有时面对着太阳,有时背对着太阳。

生2:我读懂了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因为影子是黑的。

生3:我家的小狗经常要跟着我,赶它也不肯走,影子也是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

生4:我知道影子为什么是黑的,因为太阳照在我们身上,光被挡牢了,后面就有影子了。

我发现我的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竟是那么轻松,那么顺理成章,一点都无须教师引导。阅读感悟过程那么简洁,又是那么深刻!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我虽然心中有数,但为了能充分说明问题,我特意请另一个老师尝试了吕老师的教法(先学习课文再玩影子游戏),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也是很难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不用说,原因在于我的学生先玩了影子游戏,拥有了关于影子的较为全面的经验,这种经验促进了孩子的阅读理解。而吕老师的教法,虽然也有玩影子的活动,但学习在前,活动在后,学习感悟时学生缺少较多的影子经验进行支撑。

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使我对“生活经验”有了新的看法。

调用生活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来说确实大有裨益。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要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

但是,当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瞎调动。教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看能否支持教学,这就是新理念下“备学生”的一个关键。如果学生经验还不够,教学就不能急于进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在学生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感悟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不会让学生得到很有效的提升。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的反思

【第8篇】大班早期阅读《理发狮和被理发狮》课后教学反思

大班早期阅读《理发狮和被理发狮》课后教学反思

10月12日,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早期阅读《理发狮与被理发狮》。该活动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不同职业的用处,知道能够被大家需要的工作就是最光荣的;二是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猜想式、开放式、递进式提问来阅读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阅读活动中,提问式阅读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使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合理想象。如在集体阅读环节中,我采用猜想式提问,依次让幼儿猜猜狮子们的理想。这时,幼儿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最佳答案。在看图阅读中,让幼儿积极动脑,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从阅读中了解不同职业的人的`不同工作,从而也激励孩子从小要有理想,为了理想而努力。在故事的结尾,我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如“后来,老八的理发店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接下来,老九还会去做什么呢?”等,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猜想老九还会去做什么,让幼儿明白能够被大家需要的工作就是最光荣的。活动最后以游戏拼拼乐来结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各种工作人的形象。

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对于被理发狮的理解还不清楚。应把重点放在被理发狮上,让幼儿理解什么叫被理发狮。

结合《纲要》精神,语言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营造想说、敢说、乐意说的氛围。整个教学活动还算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环节还算清晰,幼儿们很配合,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目标却未能较好的达成,在第二个目标中,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表达不够明确。对于早期阅读活动,还需要更加透彻的剖析教材,才能让阅读活动完成得更顺利。

大班早期阅读《理发狮和被理发狮》课后教学反思

《反思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