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读后感 > 读后感
栏目

莫言蛙读后感(4篇)

发布时间:2023-02-06 热度:15

【导语】莫言蛙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莫言蛙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莫言蛙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莫言蛙读后感

【第1篇】莫言蛙读后感800字高三

莫言蛙读后感1

“莫言得奖了,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下子在学校里传开了,哪本书啊?《蛙》!写的什么啊……

放假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急忙打开手机下载了一本电子书《蛙》,看了有好几天,人物有点多,肖上唇、肖下唇、袁脸、陈额、陈鼻这些古怪名字,看的我一头的雾水,但我还是想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整天唠唠叨叨老爸去给我买书。上完课回来,书没有买回来,我还埋怨了老爸几句。

书终于到手了,晚上就读了起来,之前有看过电子书,但我没有看懂,还是从第一页读起。读着读着,不知为什么,我居然少有的拿出了荧光笔,在洁白的书页上图图划划起来……我不怎么喜欢看书,也没有什么时间看。说出来挺惭愧,上次我认认真真看书,是在小学了吧!法布尔的《昆虫记》。

那天读书读到很晚,我没有感觉,用手擎着笔,对着看似平淡的句子点点划划。手上的书已经成了一张唱碟,而这笔就俨然就是那播针,悠悠然,刷刷的划线之声就从中跳出。不,这不仅仅是一张唱碟,它还有图画:我们在吃煤,我们在嬉笑,我们的脸,我们的黑手,我们的姑姑,我们的时代……我很想一口气看完,但是不行,太晚了,太累了,连到手上的荧光笔都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着我,怎么,是没墨了么?

那夜,我睡不着,是因为我读不懂,我没见过这样写成的书。翻开目录,第一部~第五部,后跟话剧。开始的几十页是令人煎熬的,蝌蚪写的书信,很乱,就像断了线的珍珠项链散落一地,这就是所谓的大师?中国诺奖第一人?我心有疑虑,老外看的懂?更加使我加深了兴趣继续读着。姑姑登场了,我找到了线头,姑姑赶走了老娘婆,姑姑救下了陈鼻,小跑(蝌蚪),村子上的孕妇们。姑姑也变成了送子娘娘,是神。孩子多了,祖国先是奖励多生,后来感到了压力,又实行计划生育。姑姑坚决执行党的任务,严查超生,村民称她为魔鬼,__时期自然遭到了批斗。我读到这,自然而然想到了刘少奇,姑姑相比也和他一样。血从头上流下来,姑姑依然腰板直挺……

我想我一定是十分敬佩姑姑的,就像蝌蚪一样……莫言的话语很俗,不是低俗,而是平淡,平淡到没有味道,所有人都能读懂。

第二天,我破天荒的和妈谈论了这本书,妈妈饶有兴趣的问我:为什么叫《蛙》?“因为主人公叫蝌蚪,长大就是蛙了吧!”我猜测着说,心中泛起了这样的疑虑:“是啊,为什么叫《蛙》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翻开了书。

问题在最后有了答案,蛙-娲-娃就是这个,莫言的文字游戏,在第五部结尾,我大致有了答案。但是我又有了新的问题,五部之中还没有给出答案,好在后有话剧。我喜欢这话剧,悲剧性意味十足的话剧。陈眉疯了,陈鼻疯了,姑姑疯了,小狮子疯了,蝌蚪疯了,没错最后都疯了。那个社会也疯了,想到电视上那些事,二奶三奶四奶五奶六奶,本是些我这个小孩,在这个年龄,不该知道的东西,因为它的频繁出现,循环播出有所听闻,有所通晓。人之初,心本善。时间推移,最后人心都黑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肖上唇的儿子肖下唇,考上了大学,成了大老板。陈额开起了代孕公司,发了财。小狮子、蝌蚪最终也沉沦了、最可怜的莫过于陈家了,陈额、陈眉……不想多说了。一直看到最后一页,一只双头荧光笔也没了墨。

莫言蛙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过《蛙》。那是一段血诉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之期发生在乡村的计划生育史加上进入新时期以后知识青年在投机分子面前的悲哀的往事。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第一次捧起莫言之《蛙》并不明书名为何会取作为“蛙”,

。“蛙”到底象征着什么呢?那些不断鸣叫、有着旺盛的繁殖能力却又是如此“低贱平常”的生物,却是承载着莫言的深刻思考。初一乍觉全文似是与“蛙”无多大关联,后来才明白作者莫言取该名的意义何在。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不得不说它是整本书的一个亮点,也只有读懂该书的人才能体会其中意味。

尽管书中是有几分小说般的虚幻,可描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口暴涨年代中国的模样。从《蛙》中尽管是管中窥豹,却真切地窥到了计划生育的弊端。

中国梦,我的梦。也许正是因为当年的几分不知变通地落实这以国策,才减少了新中国过量砖瓦以后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才有了如今蒸蒸日上的新中国。

而经过当年那近乎野蛮的计划生育淘汰以后新时期出生的我们——我们90后,作为新时期祖国建设者不得不说我们的命运和新中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中国梦是挽回明清之后落后于社会的现状,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的伟大复兴,而我的梦,我们的梦也是和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相联。从此以后,中国梦不再是一个巨大的梦想,中国梦已经被分解成了十三亿个梦想,十三亿人一起携手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个人和国家、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每个人的具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中国梦,我的梦,如果正如李君如先生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那么我的梦就是现在的努力换回不久之后的高考上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再或是八年的又一轮寒窗,最后就是成为可以真正能够为实现中国梦献身的人,可以真正给中国增砖添瓦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追根究底是人民梦。”这是说中国梦的实现靠的不仅仅是伟大gcd的伟大领导,更多的是我们多大十三亿的人民。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载入史籍的伟人,可我们努力我们坚持我们奋进,我们一起用双手用实际行动一起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透过莫言之《蛙》,我们可以做到的不应该只是看着“姑姑”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青春不顾一切,中国梦靠的不是一张张空洞的白纸或是现在我们在看着其他人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梦是意念,实现靠的是行动。

来吧!中国的梦就是我们的梦!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崛起就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每一个人的崛起!只有在实现梦想中暂时被打趴下的中国人,却不会有倒下的中国梦!

少点观望,多点行动。中国梦,我的梦!

莫言蛙读后感3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莫言蛙读后感4

当初不明书名为何会取作为“蛙”,全文似是与“蛙”无多大关联,后来才明白作者莫言取该名的意义何在。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不得不说它是整本书的一个亮点也只有读懂该书的人才能体会其中意味。

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

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

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这是一部悲喜交加凸显人性多面性的小说,这里有辛酸,有向往,有期待,有梦想,有幽默,有无知,更有愚昧,同时还有善良的味道,将姑姑在一大串的小人物中塑造描写,普通的村子,普通的人物,不一样的思想意识,缔造了不一样的命运和人生,爱过,恨过,残忍过,平凡里有辛酸,感动中有泪花,讽刺里记录史实,在幽默中挥洒人性的曲变。

就像作者莫言说的一样,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人一出生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人性都是差不多的,要说好大家都是好的,说不好大家都一样,新生命的诞生不光身体是赤裸裸,神圣的精神那贮藏人性的精神同样也是赤裸裸的,正如我们伟大的老师所说:性相近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刽子手,每个人也都可能是罪犯。你是五毛也好,你是基民也罢,你是毛左你是毛右,你所处的环境,或者说决定你现在状况的当时环境,那个才是导致我们变成当今摸样的,我们的人性是受后天环境深深影响,并且永远是变化的

莫言的《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每一个身处当时的人,都会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

莫言蛙读后感5

从新闻中得知莫言的《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一方面是出于好奇,想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是什么样子;一方面纯粹是为了时尚,在那个电视、广播、网络大肆宣扬莫言的日子里自己不显得那么落伍。这本书是我读了一周。

看到《蛙》这个书名(题目),我以为是关于青蛙的什么事情,但看完故事,方知这一猜想大错特错。即然是讲计划生育的,为什么不用“蚁”作题目呢?人生如蚁啊,人多得像蚂蚁,也确实需要控制生育啊。但看完这个小说,我不得不佩服用“蛙”作题目的妙处,它不仅精准而且大有深意。因为蛙是由蝌蚪蜕变而来,而蝌蚪又与显微镜下的人的精子十分相像,据说也与人体胚胎初期发育形状相像,而且蛙的生殖能力十分强大,是支持计划生育的强大论点。同时,我认为名字越短越能激发人的探知欲。《蛙》的一声,莫老师的这个目的也实现了。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我也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通览全篇,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又互相影响、相互交叉,人与人互相纠缠,故事情节相互纠缠,形成一幅人头攒动攒动、人事纷纭的画卷。

莫言蛙读后感800字高三

【第2篇】莫言蛙读后感800字

莫言蛙读后感1

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蛙读后感2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这一矛盾。通过蝌蚪与日本作家的来信来贯穿整个始终,虽然比较传统,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这条线。特别是姑姑在小说中多次不同场合不同语气,每每搬出与日本人作斗争的事情,让人会心一笑,可爱与可悲。比照现实,周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一件事从小讲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故事的开始就新颖逗趣地写到“命名”。名字在每个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乡这个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诙谐的形势存在,好像我们小时候随口给别人起的外号。

故事从一开始的阴暗到后来的荒诞,只是从蝌蚪与小狮子的来回高密乡就完成了,又通过堂吉诃德来串烧,虽然我觉得衔接有点困难,尤其是蝌蚪性格的变化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军人,怎么会被一小破孩追跑,而这人早前还能用军人的身份劝架?总之,最后我觉得是愈往荒诞发展,可通读下来,也能与现实接轨,不得不说现实与荒诞也许只隔一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独》,通篇的荒诞奇幻,真真假假,演绎了触目惊心的现实。

总之,这也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小说,值得一看。

莫言蛙读后感3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这一矛盾。通过蝌蚪与日本作家的来信来贯穿整个始终,虽然比较传统,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这条线。特别是姑姑在小说中多次不同场合不同语气,每每搬出与日本人作斗争的事情,让人会心一笑,可爱与可悲。比照现实,周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一件事从小讲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故事的开始就新颖逗趣地写到“命名”。名字在每个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乡这个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诙谐的形势存在,好像我们小时候随口给别人起的外号。

故事从一开始的阴暗到后来的荒诞,只是从蝌蚪与小狮子的来回高密乡就完成了,又通过堂吉诃德来串烧,虽然我觉得衔接有点困难,尤其是蝌蚪性格的变化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军人,怎么会被一小破孩追跑,而这人早前还能用军人的身份劝架?总之,最后我觉得是愈往荒诞发展,可通读下来,也能与现实接轨,不得不说现实与荒诞也许只隔一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独》,通篇的荒诞奇幻,真真假假,演绎了触目惊心的现实。

总之,这也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小说,值得一看

莫言蛙读后感4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wenge波澜“小弦切切如私语”将读者引入故事中,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

莫言蛙读后感5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莫言蛙读后感800字

【第3篇】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

莫言蛙读后感1

二零一二年,莫言和他的《蛙》一块儿轰动世界,我这个草根也跟着欣欣然自豪了好久,心情沉静下来就开始了对《蛙》的慢慢品读,到二零一三年来临时才品完。品书和品茶一样,只有慢慢来才能感受到袅袅的香气。

《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万足也就是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就临危不惧,敢和日寇怒目相视,建国后凭借红色出身和过硬的医护本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妇产科专家,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使群众们接受了新法接生,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群众敬仰她,称之为送子观音。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计生政策,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子万小跑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怀孕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由一名送子菩萨变成了戕害生命的魔鬼。进入晚年,国家的计生工作随着经济的开放搞活也“开放”了,大款生,官员生,就是无权无钱的小职员们不能生,看透人生的万心摇身一变又成了送子观音,一副所谓的“转龙换风”的药丸要价不菲,专门卖给那些贪污受贿发民财的“大人物”们,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寻求心灵的安定。

主人公万心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她的爱情轨迹也是坎坷的。一枝花的年龄时在如云的崇拜者中“众里寻他三百度”,选中了潇洒地飞行员王小倜,马上要结婚了,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受到牵连,经历一番世态炎凉,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县委书记杨林。轰轰烈烈的wenge中她和杨林一块儿受到冲击,杨林在会上受不住造反派的折磨胡说八道,伤害了万心也葬送了她的第二次感情。就这样万心的终身大事耽误了,一直到临近退休,才和民间泥塑大师郝大手结合。万心和郝大师结合是完美的,万心描述被流掉胎儿的特征,大师按描述创作泥娃娃,然后供在一间屋子里,投生到来求娃娃的善男信女家。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wenge波澜“小弦切切如私语”将读者引入故事中,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只有扎根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使然,现实中农村的计生现状就是这样的,《蛙》有生活基础,《蛙》是当之不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

《蛙》获诺奖,不是偶然。

莫言蛙读后感2

《蛙》通过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几十年来中国乡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了中国在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

不知道你们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是什么印象,我小时候的同伴基本都被罚过款,虽然那个时候几百块钱真的很值钱,但幸好大家都是在出生后才被罚款,并没有耽误来到人间。就在差不多十几年前,我在村里还会听说某某家姑娘为生二胎而躲回娘家,关键是娘家这边搞计生的人也会时不时来“抓捕”她,听得我真是为她捏一把汗,也特别不理解为了多生一个孩子何必冒这么大风险。

2010年我当大学生村官在镇里负责的就是计生工作,不过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名存实亡。我们每月只负责统计辖区内出生多少孩子,政策内的正常上户,政策外的需要交罚款,然后上户,后来罚款也是可以分期付的,也就是你先交个首付,孩子就可以上户。

当时我就发现个现象,超生这件事基本是发生在两类极端的人身上,一类是特别有钱,即便交罚款也不是问题,一类是比较穷的农村,反正交点儿罚款就可以给孩子上户,而且扶养孩子的成本也不是很大,所以多生一个也无妨。反而是我们镇上那些“中产阶级”,像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收入较高且稳定,愿意为了孩子投入教育成本,而且也有能力,但因为政策不允许,恰恰生不了二胎。也幸好,随着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转化,随着数亿农民获得了流动和就业自由,独生子女政策已难以落实,最终,二胎政策全面放开。

再说到姑姑,她意志坚定,忠于党和国家,她工作几十年来接生近万个孩子,也有不少生命还未见到世界的光明就被她堵死在黑暗中。她一面接生,一面“杀生”。书中写了几个孕妇为了逃避姑姑的“追杀”,有的跳进河里逃生被淹死,有的在逃跑过程中难产而死,有的死在引产的手术台上。

我上班的时候也经常听前辈讲述那段历史,在政策的高压下,凡是超生的,不论几个月,只要被发现,他们都有权利直接带到医院手术,即便是足月甚至还差几天就可以生的,也不例外,所以书中说的虽然感觉有点儿荒唐,但肯定是真实的。

正如姑姑说,不出“锅门”,就是一块肉,该刮就刮,该流就流;一出“锅门”,那就是个人,哪怕是缺胳膊少腿也是个人,是人就受国家法律保护。但实际上足月的婴儿即便是引产,也有一些是活着的,却并没有被当人保护。

姑姑的晚年充满忏悔,她说自己手上沾着鲜血,但是如果没有姑姑这样一批忠心耿耿的人,国家的政策也落实不了,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万里长城,金字塔,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所以姑姑在她六十岁的时候选择嫁给捏泥人的郝大手,靠丈夫捏泥娃娃来悼念因自己而不能降临人世的两千八百多个孩子。后来,她被失眠和梦魇折磨,她说,有罪的人必须活着,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种方式赎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年来,的确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但无疑也发生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件,它涉及到政治,经济,人伦,道德等诸多方面问题,这么复杂的问题我并不懂,但只是觉得如果当时这个政策可以循序渐进一些会不会好一点儿。

莫言蛙读后感3

最近一些年来,我读过不少长篇小说,比如刘醒龙的《天行者》,张伟《古船》、闫真的《沧浪之水》、阿来《尘埃落定》,还有新出版的五卷《李自成》等等。在工作之余还读过我们自己的业余作家的作品,比如县教研室老主任向东方老师的《那个年代》,周沟中学任建新老师《六二班的孩子们》。监利农民高启伟的《乡祭》也在10年前读过。前年买了一本贾平凹的《秦腔》,我实在读不下去而搁置在书柜里。莫言的小说,还是20多年前在《新华文摘》上读过中篇《红高梁》。后来也知道莫言出版过很多小说,比如《丰乳肥臀》什么的,可惜都没有读。这几天听说莫言的小说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去书店看看有没有这本书,打算买一本回来看看。但是却脱销了,书店里没有。只好到网上找。于是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蛙》全书共40个页面。我便在四到五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当然,这种快速阅读,对其中一些渲染气氛的非实质描写一目十行晃过去。这么读完,也就大致知道了这部获得世界大奖的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了。

《蛙》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出生军官的儿子的通信。书名只所以取“蛙”,实际上是“娃”的谐音。当然书中也写了蛙,那不过是对书名的一种交待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去写“蛙”。

全书通过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特别是她的前半生接生和抓计划生育工作,为超计划生育的大龄产妇做人工引产的悲剧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具体工作中反人性残忍的一面。故事的后半部是写最近一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象当初那样偏激,但是却又走向了另外的一面,这就是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可以生二胎三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地下代孕公司。作者描写了“蝌蝌”本人也被不能生育的妻子背着取精到地下代孕公司生子的过程。作品的最后是用剧本的形式,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妇女代人怀孕的悲剧。全书在“姑姑”痛苦的自责和认罪中结束。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这本书是莫言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控诉或揭露。但是,我的一个感觉则是,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莫言今年55岁,我们是同年人。我们出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正是新中国对立以后的和平建设年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人的生育也在这一个时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毛主席他老人家从战争中过来,他就是喜欢人多。蒋家王朝的推翻靠的是人民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是靠的人民战争。他说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毛主席的观点,也正好迎合了传统社会中的中国农民。这一下好了,每一个农民的家庭,一对夫妇生育5-6个孩子已经为常态。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到故乡嵊县浦口镇调查发现,他自家的侄儿,一下生了9个孩子。马寅初深感震惊。他又到工厂调查,查阅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高达22%。他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达到50亿!可是,马寅初的呼喊不仅没有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赞成,而且还被批得个半死!于是乎,全国人民就这么一路生下来,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膨胀已经无可收拾了,已经病入膏肓的毛主席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堵吧,一直到他老人家长离人世,计划生育的政策仍然没有制定出来。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

但是这样的政策却是一剂猛药,农村人口可接受不了。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政策也就等于形同虚设。因而很多象小说中描写的“姑姑”所做过的那样一些过激行为都出现了。我也曾经是乡里的党委书记,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也许有的时候比“姑姑”的行为还要过激。比如把双方的父母捉到乡里办“学习班”,出门躲计划生育的子女不回来就这么一直关着。等等。应该说,作者对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是赞同的。也是蝌蝌的领导,军队抓计划生育的杨主任那句话:“计划生育就是要以小不人道换取大人道”。这就是说,个人生育与否是一种小人道,更大的人道是要控制中国人口的总量。在外界看来,侵犯个人的生育权,尤其是强制孕妇引产,这简直不可理解,简直就没有人性,简直就是对人的残忍。因此这也正是“姑姑”忏悔的原因。

一方面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和认可,另一方面又对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谴责,这就是莫言在小说中无论如何也摆不平“大人道”与“小人道”的矛盾心理。小说中很多次地向姑姑表明“这不能怪你!”但是不怪“姑姑”又怪谁呢?可以说,作者的这种纠结自始至终都贯穿在小说之中。莫言在他的演讲中多次地表白,他的作品并不为政治服务,也不是写政治,他是关注人,关注人性。可是人却生活在政治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政治所支配,只写人性是不够的。挪威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莫言小说的语言和思想的一种高度概括。由此也可见到莫言的作品并不是象他自己说的那样只写了人性而没有表现政治。我倒是认为,莫言至今都可能在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纠结。从这里,可看出莫言是一个对祖国,对社会负责的作家。

写到这里,要顺便说一下,我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莫言的侯明清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出卖灵魂者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他说莫言“出卖灵魂”的依据是两条,一是莫言是中党员,一是莫言手抄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不知道这两个问题和出卖灵魂怎么能够联系上去。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就不能写出好作品吗?非要是所谓体制之外的反政府的作家就能写出好作品?抄写毛主席的作品了怎么就是出卖了灵魂?我们今天安定的繁荣的国度是怎么来的?占中国人口80%的中国农民都清楚,是毛主席才有农民当家作主的日子啊!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想用最简单的话表明我自己的观点:在中国,毛主席的影响不是用骂声能够消除的。我们应该永远记得毛主席!这时我忽然想起,侯清明出是山东人,应该不是对山东老乡莫言取得了如此大成功的嫉妒吧!

莫言蛙读后感4

姑姑从来不是一个犹豫柔软的人,国家政策的执行也像当初她扞卫新生儿的生命那样坚决。乡里有人冒风险偷偷怀上了孩子,哪怕是姑姑的亲侄子“我”的妻子也难逃厄运。姑姑像丧心病狂了一样,用挖挖机拉塌了我妻子邻居家的大叔,并威胁我岳父如果不交出孩子,就拉他邻居的房子,在邻居的哀声咒骂,姑姑的强逼下,我的妻子做了流产手术。

就在这时,小说的矛盾达到了高潮,我的妻子死了!这样的场景让我疑惑,大家都没有错,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惨状呢?国家为了人民,人民生孩子也是合理的,错就错在了人民利益与国家政策的暂时冲突,人民是国家政策的承受者,自然要努力去符合政策的要求,若不能做到,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想要依旧独特的生活下去,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在之后,姑姑强迫给人做结扎手术,追逐即将临产的孕妇……这些场面不断加深我对悲剧的无奈之感,内心沧桑,这就是艺术的效果。

而姑姑的晚年生活的描写,其艺术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姑姑先前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除了怕青蛙)可她到了晚年,却时常做恶梦,我想,大概是她内心深处无尽的愧疚吧。姑姑的出嫁过程也挺新颖的:在一个月夜下,她最怕的蛙成群结队来到她身边,剥光了她的衣服,到她逃脱时,她遇见了未来的丈夫——一个泥塑人。而后,姑姑与她的丈夫秦河一起,姑姑描述每一个被自己残害的生命的模样,秦河把他们捏成娃娃,月光如水,姑姑的忏悔是那样清明。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白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关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莫言蛙读后感5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

【第4篇】莫言蛙800字的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1

一开始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好奇的心态,毕竟这是中国第一部得到诺贝尔奖的作品。看完这书之后,心中有种淡淡的苦,我不知道为什么,是姑姑的一生感染了我,还是那些被姑姑逼着打掉胎的人,还是文章最后陈鼻的那个本来貌美如花最后却惨遭毁容做代孕女的女儿。总之在山东高密那个地方发生的事都让人心中深深的触动,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这个年代才有计划生育,原来那个年代就有,还进行的那么激烈。

文中最让人同情的是姑姑,她的一生前面是多么的荣耀,用科学的方法接生小孩,让邻里都很尊重爱戴她,她的前半生真的很辉煌,而人生的转机发生在姑姑的那个男朋友,本以为那个男朋友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谁知道最后叛逃台湾,还连累了姑姑,姑姑的父亲是一个烈士,这样的结果让姑姑的心里有多大的一道埂啊,她用鲜血证明她的清白。但是即使这样姑姑的人生也有了瑕疵,

姑姑身边的那个从上海来的黄秋雅,本来的身份不是她能够选择的,但是她的人生真的很苦,从资本 家的小姐成为一个落难凤凰,姑姑之所以能够成为声名远扬的妇科大夫,和黄秋雅的医术精湛不无关系。她的经历让我想起了麦家的《暗算》里面的那个黄依依,生自东方,来自西方,她有神的智慧,有天使的一面,而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天使的一面似乎常常被误解为魔鬼的一面,她的人生最后以一个植物人的身份和安在天在一起。虽然文中对于黄秋雅的描写不多,但是我暗地觉得真的觉得她们真的很像,都是拥有一种自由的精神,但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只能屈尊于现实,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她们被现实逼得人格出现了扭曲,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姑姑对于黄秋雅是尊重的,虽然平时打架,但是在评价黄秋雅时,姑姑毫不犹豫的说她是一个伟大的妇科大夫。对于专业认同,姑姑对于黄秋雅有种惺惺相惜,是承认别人技高一筹的宽广。

书中姑姑在恋人叛逃那件事的风波之后,计划生育这件事就开始了。以前大家看见姑姑都是前簇后拥的,现在是躲都来不及。姑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一个固执的人,即使付出了那么多,她终生都在为那个而奋斗着。她也会觉得内疚,毕竟死掉的那些都是生命,但是理想的崇高让她在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有负罪感,但是一到老了,那种感觉就总是缠着她。姑姑的一生也是可悲的,她所做的事情没有理解,无怪乎大家说莫言的这个诺贝尔是讽刺中国,现在的潮流是尊重生命,堕胎这些事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违法的,而中国堕胎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用内容是计划生育的书得到文学最高奖,不是一种讽刺吗?她们用这种方法来取笑中国的泯灭人性,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知道,计划生育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实行的话,中国的人口现在不知道有多少,我们已经有那么多人了,中国的资源分布情况总是资源多,基数大,一除就很少很少。

肖上唇是我在文中最讨厌的人物,他真的是一个很猥琐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实当年很多人都做过,但是说觉得他就是投机取巧,他是个趁机报复的人,对于当年叫他结扎这件事恨恨不忘。

黄秋雅在__时对姑姑进行陷害,更显出了她的可悲。姑姑可怜的被称为“破鞋’,这个称呼是姑姑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她反抗了,那些人折磨她,把他和县委书记杨林放在一起,逼她承认他们通奸,姑姑的一生就是这个时候最屈辱吧,但是她是烈士的女儿,是伟大的妇产科大夫,她的脊梁即使打击也不能歪,她的意志永远不屈服。

万小跑是文中给日本作家写信的人,是书中的讲述者,他以旁观者的角度讲述姑姑的事情,讲述那个发生在山东高密乡下的计划生育的事情。他其实也很可怜,他的妻子王仁美在第二次怀孕的时候还被姑姑逼着去流产,结果死在了手术台上,他离开家回来后女儿燕都不认识他了,真的很可悲啊。最后他和小狮子结婚,但是一直都没有孩子,结果最后还是在陈鼻的女儿的代孕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小狮子跟着姑姑一起帮人打胎,但是她对孩子还是有着渴望,这说明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来了。

在快结尾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牛蛙养殖场开业的时候,姑姑看见青蛙的样子就吐了,青蛙是姑姑脑海中的梦魇,每天她听见外面的蛙叫就是当年那些他打掉的那些孩子在哭,这对于姑姑的精神是进一步的折磨,其实谁做那些事心里能够不怕呢,年轻的时候是心中的坚持,老了就怕了,这和一些人是一样的,有的人年轻的时候做坏事,老了就开始后怕,姑姑大概也是这个心态吧。

魔幻现实主义的目的是揭露社会弊端,抨击暴暗现实。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创造了一个政治经济落后于文明的步伐而其文学成就却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奇迹,莫言的蛙和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雷同,它的背景虽然不是拉美,但是也同样是正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发生在60年代后的中国,经济落后,小狮子最后没怀孕但是却有乳汁,这是母性吧。或许这是莫言开创的属于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蛙读后感2

对于文学来讲,我彻底是个门外汉。读了《蛙》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文学(诺奖)的语言不必华丽炫目、不必高深莫测,完全可以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而这个老百姓的故事承载着的道理以及反射出的人性的特征应该是超越种族和国界的。也就是说越是好的文学作品越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反过来说也对。

另外,文学作品一定不能受政治的影响,否则就变样、变调、变味。《蛙》描写的“__”的片段与细节,我相信是真实的。计划生育这个话题,我则有设身处地的体会。我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见证或耳闻了不少案例。免费避孕套吹成的气球,我和表弟也一起玩过。

一个作家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大无畏的敢说实话会说实话的气魄,有一双透过现象看透本质的慧眼,有淡泊明志甘于寂寞的心。写作不仅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

莫言蛙读后感3

一口气读完了莫言酝酿十年而铸就的新作《蛙》。此时已泪流满面了。故事中所描述的不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吗?

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那戏虐,调侃是对超生夫妻们的讽刺与规劝。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蛙》描述的是高密东北乡的“超生游击队”从东躲西-藏的男人和女人们的疼痛与哀号。许多母亲们要从腹中未曾出世的孩子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相信我读完《蛙》,你也会为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感到羞愧的

《蛙》的主人公是一名叫万心的共产党员,她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却成为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

20__年是我们生命中最黯淡的一年,作为女人我不幸”怀孕了,计划外的,也就是腹中的这个“孽种”开始了我们的恶梦。后来政府知道了,后来多次带人上门,恐吓,吓的我们夫妻俩带着腹中的这个“孽种”一路逃亡,辗转苏北,后来由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又亡命与南京,由于整日东躲西-藏,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最后在市幼剖腹产下奄奄一息的男婴,三天之后不幸夭折了。此时镇政府已惨无人的拆除了我家的楼房。这是何等的绝望让人撕心裂肺。而后只要看到人家怀中的小孩便不由自主道要是我家的孩子在也这大了。丈夫劝我说你不要这样了你可不要成为祥林嫂呀。的确这是祥林嫂念念不忘阿毛那句只能与丈夫抱头痛哭蛙里发生着1也的确是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那些有着顽强的身体曾经遭遇了怎样的磨难,被追赶的孕妇张拳的老婆多么渴望跳到河里逃脱已生下她那快足月的孩子,——被救上时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她双腿间流下的鲜血及她和孩子都行将死亡,而对无情姑姑,这个女人留下了最真切的诅咒;“万心,你不好死!”

姑姑晚年充满了负罪感,在一个夜晚她听到了蛙鸣。仿佛成千上万个婴儿在哭泣和控诉。

感谢莫言,他的蛙提供给我们这个时代的译质力量,它们是珍贵的。

莫言蛙读后感4

10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留在心底的震撼去迟迟不能消退。

《蛙》,一部简短而直面现实的小说。读罢该书,就像走过了国人的心灵长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寻了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历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实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心机,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宁可血流成河,也坚决不会让超生一个。在她强大的攻势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许,我们会禁不住的厌恶计划生育政策,对“姑姑”也会产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没有就此停笔,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姑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超生却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读完这部书,留下的不只是对心灵的震撼,还有是对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始终是国人内心的伤痛,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像“姑姑”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现实往往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很多。

我们有活着的权力,但未必有有出生的权力,这就是人性要服从社会。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人的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无法剥夺人生存的权力。

莫言蛙读后感5

蛙和人类是同一个祖先,蛙和娃同音,为何造人的女神叫女娲,娲与蛙同音都说明蛙与人类不可分割的感情与联系。

刚刚看完莫言的著作《蛙》,此刻内心感触良多。人性中有太多的摇摆不定的因素,到底何谓善何谓恶?姑姑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善非善,恶非恶,是恶魔又是圣母。她的双手上沾的鲜血,既是对姑姑圣母的见证,又是姑姑无情的千万个鲜活的生命扼杀的证据。读到后来,姑姑的忏悔,姑姑所受的折磨,我开始慢慢同情她了。她有什么错,她所做的都是对工作负责的体现,都是对国家对党的忠诚。如果她不做,也会有其他的人做的。对于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对蛙却有无尽的害怕和恐惧,看出了姑姑对所做的时的后悔和忏悔。我和姑姑一样是个相信命运的人,不,姑姑是后来才信命的,所有高密乡东北村的人都信姑姑是嫁给皇帝做皇后的料,可是封建制度已经过去了。大家相信姑姑所嫁的人肯定非富即贵,姑姑的第一个男友王小倜虽然没有高官厚禄,但是飞行员的身份也让大家觉得幸运,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抛弃了姑姑,自己逃到了台湾。后来与姑姑在__时期有着说不清是干系的杨林工作地位和姑姑也是十分的相配,但是姑姑拒绝了。我一直以为姑姑一定会和秦河在一起的,秦河对姑姑的爱,有目共睹,姑姑没有结婚他就一直等,姑姑结婚了,我以为他和王肝一样病也好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过,是否正如《海上钢琴师》那样,一个人习惯了一样东西一样事,便不敢也不愿意再接触其他的了。秦河习惯了爱姑姑这样的一个女人便不再看其他的女人。姑姑和郝大手的结合是命中注定的,郝大手通过泥娃娃的制作满足了姑姑对自己所做的错事的忏悔。他们三个人一起是最合理的组合。

蝌蚪,一个作家,对他唯一一点好的印象就是他依旧还在怀念他的前妻王仁美。我可以感觉到他的无奈,他不爱小狮子,一点也不。只是他有女儿需要照顾,以及姑姑的再三撮合,作为对姑姑的尊敬,他不好拒绝。和小狮子的散步他感觉是在履行义务,权利大家都喜欢使用,可履行义务是所有人的无奈之举,陪妻子是作为丈夫的一项权利,而蝌蚪把它当成义务去做,我们可以了解他对小狮子的感情只是尽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我的确是喜欢王仁美,虽然她很二杆子,说话做事都不经大脑,甚至闹了很多笑话,让自己的丈夫婆婆感到羞愧,但她没有那么多的城府,心直口快,单纯可爱。

王肝,痴情种,不,应该说他在追小狮子的那十几年是个痴情种。我无法了解为何他会如此的爱一个人,就算众叛亲离也好,他愿意出卖他的全部来换取小狮子的一个微笑,就算是出卖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妹妹。我原以为小狮子 结婚了他会死去活来,结果他活过来了。爱一个人是一种病,不爱了病就好了,从此他再也没生病过,做一个只爱自己的人。

姑姑和小狮子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妇科工作者,都深爱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孩子,最重要的是都没有嫁给最爱自己的那个人,却都嫁给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也许,真的这个世界有一个主宰命运的上帝,我们都只是一群被命运排布的棋子。

莫言蛙800字的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