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读后感 > 读后感
栏目

老张读后感(2篇)

发布时间:2022-10-15 热度:85

【导语】老张读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2篇优秀的老张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老张读后感

【第1篇】读老张的哲学有感

老舍的小说,典型的刻画了民国初年的市井众生相,接地气生活气。民国时期虽然离现在并不久,但依然能产生两个不同时代的感觉,国家氛围对国民的影响使然。那个年代旧有的封建秩序尚未完全崩塌,新入侵的外国观念还处于博弈阶段,加上国家独立性不强,国民荣誉感有限,所以众生相值得一看,毕竟曾经是国民的历史,自然会在基因中有相关的印记。

最典型老张。老张的形象直到今天还能从很多人身上看出来,典型的实用主义,唯钱是图。金钱就是他的道德,除此之外,什么都是可以变通的。然而神奇的是,钱对他究竟意味着什么?蹭吃蹭喝,亏待自己,亏待家人,不,老张没有家人,对他而言家人只是工具。甚至老张还不如葛朗台,至少这位吝啬鬼还有数钱和闻钱的快乐,而老张,全书中他的快乐是在脑子里盘算自己能赚多少钱,能占多少钱的便宜,能如何用最少钱做最大的排场。

想想老张的人生,真的无趣的紧,为了钱没有尊严,没有道德,坑蒙拐骗偷抢,无所不为。办学时对学生作威作福,吃拿卡要,生活中拆散两对小爱人,让两个妙龄少女做妾;成天在别人家混吃混喝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低买高买、两面三刀,除了自己谁都骗,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形容词给到老张这个让我厌弃的人物形象。然而又很神奇,隐隐觉得老张此人此行为方式很熟悉,行为逻辑相同,只是程度不一致,可以说,唯钱是图的不要脸逻辑是相同的,不过是内心中的羞耻心比老张多了那么一点点。

在现在浮躁的社会中,金钱成为很多人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甚至是唯一标准。正因如此,实用主义大兴大道,为了往钱看望厚赚,自觉不自觉的忽略很多东西,比如家庭,陪伴,亲情,爱情,友情。人的欲望总是无休无止,正如永远不知道永远有多远一般,人心的'难测,欲壑的难填,永无尽头。安宁,从自制开始,而自制,从内心坚定的自我认可标准开始。

王德,理想主义青年。这个形象很脆弱,毕竟没有脚踏实地,理想主义永远只能漂浮在空中。王德的家庭小康,才有理想主义滋生的土壤,但这种理想主义不接地气十分脆弱。上学时因不喜欢校长的行为,直接放弃学业;工作时因不喜欢工作内容和性质,赋闲在家,游手好闲,挑三拣四,眼高手低;好不容易选定在报社工作,办报的艰难和人际关系的残酷,有一次当了逃兵。终于在个人感情问题上有担当了一把,王德喜欢李静,在面临即将被老张拆散甚至逼迫李静成为妾侍的情况下,终于想办法反击,闹现场拖时间,最终柳暗花明。这个人物形象应该是老舍偏爱的,所以最后给了王德延续安稳的小康生活的结局,当然是在埋葬了对理想的追求之心后。

李英,有行动力但最后迷失方向的青年。作为王德退学的引路热,李英是在考虑了家庭和老张两方面因素后自我果断选择退学。因为家庭并不能给与过多的支持,在找工作屡屡碰壁后,退而求其次先解决生计问题,主动选择当小螺丝钉的工作。强大的行动力和适应能力,李英最终成为有钱人,而且是保留了内心善良尤其是对家庭爱护有加的有钱人。在爱情上,李英没有王德那么勇敢,面临被老张拆散的命运,李英没有拉紧心上人龙凤的手,而是采取放任自流的自我放逐。可见从小缺少经济实力作为底气,就缺少坚定的反抗的精神,也没有理想这个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动力十足的源动力,李英快乐吗,我看未必。

姑母,对晚辈真心疼惜的母性形象。姑母爱李静,从小到大,含辛茹苦,嘘寒问暖,不说捧在手心里,至少是捧在手臂上。李静心情不好,姑母急匆匆去买鸡蛋安慰,甚至因着急摔跤弄伤自己,也是第一时间给李静做吃食,哄她开心。但姑母也被时代所限制,她不允许李静自由恋爱,甚至做主将李静给老张做妾,而且还认为做妾一事对李静好处多多:一来帮父亲还债、二来给李静后半辈子依靠。姑母觉得老张虽然年级大,但有钱有家底,即便李静自己并不愿意断送在老张身上,姑母却从头到尾一直劝李静安分守己,极力促成纳妾一事。对姑母,心情复杂,叹息。

赵四,新力量,未来的希望。当车夫的赵四虽然生活清贫,但能自给自足,自我评价中肯,有朴素的道德约束,所以赵四是最后救出两个女娃娃的关键。不论对哪个青年,王德、李英、龙凤、李静,赵四都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的帮助,所以他是新力量,是希望。想起老舍的另一个典型形象骆驼祥子,像年轻时的祥子,希望赵四别和祥子一般,最后只能暗淡,成为泯然下层的乌合之众。

当然,这书还有很多人物形象很丰富很饱满。沉静、有牺牲精神、自我认知中肯的李静;大方泼辣、有自我意识的龙凤;希望能保护家人、有一定作为、因债务纠葛无法彻底反抗的龙凤她爹;爱护家人,缠绵于债务纠纷、最终自杀的叔叔。人物等等,众生平等,多面百相,不一而足。这些有趣的人物,都在《老张的哲学》一书中,等着你去发现。

读老张的哲学有感

【第2篇】《老张的哲学》读后感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

“乡下人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对于皇帝,总统,或皇后当权,是不大注意的。城里的人们却大不同了:他们走在街上,坐在茶肆,睡在家里,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似的。由学堂出身的人们,坐在公园的竹椅上,拿着报纸,四六句儿的念,更是毫无疑惑的自认为国家的主人翁。责任义务且先不用说,反正国家的主人翁是有发财升官的机会,是有财上加财,官上加官的机会的。谁敢说我想的不对,谁敢说我没得权柄?呕!米更贵了,兵更多了,税更重了,管他作甚。那是乡下人的事,那是乡下人的事!……”

按人多少,所占比重,先挑多的说。考虑到这一点,老舍先生先从乡下人开笔。从挂什么“旗”开始,到究竟什么人说了算,寥寥数语,把乡下人不关心政治的心态、精神,说明白了。城里人毕竟是少数,自然是同乡下人比较。城里人究竟是怎样的心态与精神呢?不管在哪儿,在街上走也好,坐在茶馆里也好,睡在床上也好,都觉得权柄在自己手里。老舍先生说的城里,指的是京城,指的是“天子”脚下。有文化的城里人呢,拿着报纸,四六句的念,“毫不疑惑”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翁。到底究竟是不是主人翁呢?下边有明确的注释:“反正国家主人翁是有发财升官的机会,是有财上加财,官上加官的机会的”。至于“米更贵了,兵更多了,税更重了,那是乡下人的事,那是乡下人的事!”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先生的早期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小说中描写的故事,也就发生在那个时候。上边引述的一个自然段,文字虽然不多,却把当时中国的黑暗,黑暗下的中国人的心态以及社会情形,基本轮廓,用白描的手法,很真实的勾勒出来了。虽然笔墨不多,但几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用的,都饱含着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理解。同时,揭露了乱世的具体表现,粮食的价格更贵,军阀更猖獗,苛捐杂税更重,但“那是乡下人的事,那是乡下人的事!”

简单、粗略地分析了上边的这段文字,我对所谓的纯文学加重了一层感情,是愈发觉得还是纯文学作品好。究竟好在哪里呢?似乎该有这样几点:

第一,写的是正经事情。家事国事天下事,全都涉及到了。从什么“旗”,到什么人当政;从乡下人的表现到城里人的.表现,从吃饭,到军阀,再到税重不堪负,足以证明。读者读了这段文字,应该是有感想的,甚或要产生联想,浮想联翩,也说不定。这就是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第二,给人的启迪或教益。行分五行八作,人分三六九等,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混哪碗饭吃的,也不论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位置,更不讲文化水平的高低,只要是读了正经的文学作品,总要或多或少得到一点或一些启示甚或教益。就上边的那段文字,读者也许没任何表情,那肯定是心理麻木的;也或许苦笑,那说不定就是农民;还或许是生出某种得意,挂在嘴角,那一定是得了什么便宜。

第三,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老百姓的日子愈来愈好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们决不能忘了还有“老张”的存在,可以说,城里有“老张”,乡下也有“老张”,政界有“老张”,学界也不乏“老张”,演艺界的“老张”的身影更多,晃动得也更加频繁。因此,老舍先生的《老张的哲学》很值得人们一读,加上读后的一想。至于以为纯文学作品没有出路的,更有必要重新认识,到底怎样的作品,才是纯文学。真的明白了,总不至于再随声附和了。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

《老张读后感(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