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得 > 观后感 > 观后感
栏目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2-05-30 热度:77

【导语】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第1篇】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1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

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3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4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5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50字

【第2篇】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1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

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3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4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5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个人感悟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

【第3篇】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5篇

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1)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是因为她的心里一向放不下方大强。她也没有离开唐山,因为她怕方大强和方登回家,会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讲一次家的地址,讲了整整32年。母亲心里憋了32年的是对方登的愧疚,她这32年来,一向都在忍受着折磨。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方登视如己出,把她当做自我亲生的孩子,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关怀,拍得十分真实,十分震撼人心。

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2)

地震就好似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发生,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就好像是一把冰冷的匕首插入人心。这怎会是一个“痛”字所能表达的情感呢?《唐山大地震》中,讲述了一个家庭。这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了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生死关头的冒死,母亲对亲生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忠贞,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解放军叔叔的爱更使我感动。

在众多台词中,我对于“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话体会到了,正当你真正体会到它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她。与其生活在那种暗无天日的过去,倒不如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

这部影片,他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也不能预知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好好珍惜现在。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也更加明白了一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

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活得精彩!

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3)

往事不堪回首,但在汶川、玉树的大地震后,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了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前,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可爱的姐弟俩正在家里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姐姐从梦中惊醒,她赶忙叫起弟弟,他们的父母拼命回去救孩子,母亲被父亲拉回安全的地方,父亲刚进门,房子轰然倒塌,姐弟俩都被压在房梁下,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也不愿读书,自我挣钱,成为了一个公司的老板,姐姐当英语家教养活自我和女儿。32年后一家人的意外重逢,让他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震后的唐山……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好在顽强的唐山人能重建家园,让唐山更加繁荣。

“没了,才明白什么叫没了。”这句话是影片中的母亲(元妮)在地震之后的感悟,每次看到元妮孤独的身影,对于丈夫、女儿的怀念(她以为女儿也死于地震),对于外出儿子的思念……在32年后母亲与女儿的团聚,更是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涌起酸楚,当初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时该是多么痛苦的决定啊!意外的重逢,让这位母亲又想起了当时的场面,她对女儿的愧疚,毕竟是她自我抛弃了女儿啊!地震带给这位母亲的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本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仅仅23秒,让她失去了丈夫,还以为失去了女儿……

做父母的,哪个不担心自我的儿女?元妮担心出门在外的儿子,年迈的养父应对着失散多年的女儿怒而激动的大喊:“我天天担心!”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这部影片更加深了我对父母爱的认识,它也让我明白了当我们应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舍弃!

如今的唐山已经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它不仅仅是唐山人奋斗的结果,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4)

“23秒,32年”,成为影片最刺痛人心的代名词。这部改编自张翎小说《余震》的电影,在冯小刚的演绎下,用最具情感人性的表达完美诠释了原著的深厚底蕴,成就了一部民族不朽的心灵史诗。下面不妨从以下角度初探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魅力。 深厚的文学底蕴。影片在汲取原著小说营养的基础上,借电影这种独具特色的第七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地震灾难中关于灾难、亲情和忏悔的故事。沉婉哀痛的情绪基调,经由电影视听艺术手段的传达,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唐山大地震》中,恰到好处的细节俯拾皆是: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元妮对弟弟的偏爱,地震中元妮的情绪变化,方登被抛弃时的绝望……这些极富真实感的细节表现为情节的再续发展制造了故事悬念,渲染了地震及余震后惊心动魄的环境氛围,从而塑造了可触可感的人物性格,将人性的抒发上升到国家民族创伤与救赎的高度。电影与文学水乳交融,挖掘了故事深度,升华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 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听起来似乎略显俗套的故事,短暂的23秒地震造成了原本幸福的一家32年无法愈合的伤痛。然而或许正是这种最贴近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赚尽了无数观众的热泪。与其他炫技电影不同,冯小刚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建立在以超脱吸引大众眼球冲击观众视觉极限为目的电影技术基础之上的情感高度契合。

影片恰到好处地攫取了亲情这一契合点,亲情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在灾难面前亲情如同救命草挽救了弟弟,也如同一把锐利无比的匕首扼杀了姐姐求生的欲望。无疑,面对生死抉择,元妮是痛苦的,也就是这种灾难中无奈的遗弃,改变了方登的人生轨迹,也让元妮背负了32年的疼痛。准确地把握中国老百姓的观影心理。抓住了亲情,抓住了人性,把故事用最简单朴素的笔触不加渲染地勾勒出来,情节细腻真实,演员表演到位,催人泪下。 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题材的选择。随着各种题材电影的日臻成熟,任何一种电影的题材形式都不再像其诞生之初带给人无尽的新奇感。1976年的那场举世震惊的地震似乎离我们稍显久远,之所以选取这样的题材,首先是对那场灾难的哀悼和纪念,再次就是从08年开始,汶川地震、台湾水灾、舟曲泥石流……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陆续发生,让人们对灾难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尽管灾难渐远,余震留下的心理创伤依然存在,并可能从本质上微妙地改变某些东西。影片选材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这一层面上看,影片便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感,有了特殊的意义,很容易引起有相同民族情结的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 跨越时空的情节建构。

影片在时空安排上选取了一个三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08年的汶川地震,两次空前的地震灾害很自然地被联系到了一起,丝毫不影响影片风格的极致简约。在方登自愿去汶川救灾的时候,出现了几乎是戏剧性的一幕,32年前母亲艰难抉择的一幕再次重演,这种首位相连,相互呼应的环形结构模式,是回忆也是升华。一场灾难,四口人的分分合合,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磨难,也是整个国家民族32年在灾难中挣扎成长历史的缩影。元妮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女儿的忏悔之中,从失去到重逢,跨时空情节的建构将人性情感的变迁嬗变毫无保留地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完全抛弃了电影惯用的陌生化效果,给人以细腻贴切的生活气息,发自肺腑的疼痛之感。在32年的时间跨度中,在事件选取上并不显得随意,所选用的都是最能表现这段特殊时期历史特征的情节,最典型的是毛主席的逝世,两种痛苦纠结交织在一起延伸悲剧的深度。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事件入手,有利于更加直观的了解唐山地震后的历史变迁,加深对余震后痛的理解。 影片出色的电影配乐。电

影音乐作为影片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地震刚过,曾经的家园化为一片废墟,哀婉凄凉的音乐首次响起,哀鸿遍野的灾难场景触目惊心;当被抛弃的方登从尸体堆中站起来的时候,如泣如诉的音乐传达出女孩深深的绝望。这时,音乐已脱离了其本身的形式,而是化为一种绝望的情绪弥漫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导演借助音乐婉转表达出怀念哀悼的意念,对人物命运的同情,更浸染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影片的艺术构思。

至于影片末处,汶川地震时的音乐则明显多了希望的元素,表现了在灾难面前永不言败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传达出笃定的人生信念,让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获得新生。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影片主人公元妮面对这场灾难意味深长的慨叹。幸福、爱情、亲情,也许,只有经历才更懂得珍惜。悲伤中带着欣慰,在哀悼过去的同时,教会我们懂得生活依然在继续……

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5)

与其说是唐山和汶川地震带来的震撼,倒不如说是那厚重的母爱感染了我。以前不懂事,总是和妈妈吵嘴,吵后就后悔,妈妈说没关系,天底下哪有母亲会对子女记仇的呢,我不信这句话,可是看了方凳和剧中母亲的情感之后我相信了,我也明白了这份真爱。

唐山大地震距离我们太远,因为那时还没我们的生命。只记得汶川地震时,我整整一个月都没精神,没和任何人争吵过半句,因为我觉得生命能得以延续,就已经是万幸了,还有什么好争好强的呢。感激那次地震给我带来的心灵洗礼。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对自然灾害有了更多的惧怕感,不是怕对自我带来的什么,而是怕给自我的亲人、朋友、同学等等带来灾难,今年8月份又莫名的来了场泥石流灾害,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我为之伤悲。

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等,都是考验人民的经历,仅是经历而已,再大的灾难总将成为历史,大爱无疆,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往我是不以为然的,以为是用来安慰人的话,而今我深信不疑。没有奉献和爱心,剧中的方登也不可能再汶川地震中碰到失散多年的弟弟,得以对母爱的重新认识的机会。

这部电影,同时在有限的生命这个课题上也充分表露,我不明白该如何写,可是明白我会更多的珍惜我的生命,和我对家人朋友的那份情。

唐山大地震电影个人观后感5篇

【第4篇】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1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

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3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4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5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最后一段

【第5篇】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5篇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1)

地震就好似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发生,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就好像是一把冰冷的匕首插入人心。这怎会是一个“痛”字所能表达的情感呢?《唐山大地震》中,讲述了一个家庭。这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了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生死关头的冒死,母亲对亲生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忠贞,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解放军叔叔的爱更使我感动。

在众多台词中,我对于“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话体会到了,正当你真正体会到它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她。与其生活在那种暗无天日的过去,倒不如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

这部影片,他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也不能预知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好好珍惜现在。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也更加明白了一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

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活得精彩!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2)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影院好腹黑,比平时多了要了我15块,穷啊,穷啊~众:没功听你哭穷,快写!偶:555~~你们更腹黑)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谨此影评像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创致敬。

也希望大家可以幸福!最后祝大家:

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3)

今天闲来无事,与同学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4)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是因为她的心里一向放不下方大强。她也没有离开唐山,因为她怕方大强和方登回家,会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讲一次家的地址,讲了整整32年。母亲心里憋了32年的是对方登的愧疚,她这32年来,一向都在忍受着折磨。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方登视如己出,把她当做自我亲生的孩子,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关怀,拍得十分真实,十分震撼人心。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5)

与其说是唐山和汶川地震带来的震撼,倒不如说是那厚重的母爱感染了我。以前不懂事,总是和妈妈吵嘴,吵后就后悔,妈妈说没关系,天底下哪有母亲会对子女记仇的呢,我不信这句话,可是看了方凳和剧中母亲的情感之后我相信了,我也明白了这份真爱。

唐山大地震距离我们太远,因为那时还没我们的生命。只记得汶川地震时,我整整一个月都没精神,没和任何人争吵过半句,因为我觉得生命能得以延续,就已经是万幸了,还有什么好争好强的呢。感激那次地震给我带来的心灵洗礼。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对自然灾害有了更多的惧怕感,不是怕对自我带来的什么,而是怕给自我的亲人、朋友、同学等等带来灾难,今年8月份又莫名的来了场泥石流灾害,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我为之伤悲。

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等,都是考验人民的经历,仅是经历而已,再大的灾难总将成为历史,大爱无疆,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往我是不以为然的,以为是用来安慰人的话,而今我深信不疑。没有奉献和爱心,剧中的方登也不可能再汶川地震中碰到失散多年的弟弟,得以对母爱的重新认识的机会。

这部电影,同时在有限的生命这个课题上也充分表露,我不明白该如何写,可是明白我会更多的珍惜我的生命,和我对家人朋友的那份情。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生观后感5篇

【第6篇】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5篇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1)

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日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终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可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期望的城,尽管以往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期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向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明白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终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完美,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可是却一去不复返……

“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终的时候对自我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能够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期望和勇气。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2)

今日我和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一齐去看。

这部电影很感人、很煽情。讲的是唐山大地震时,方大强为救孩子被砸死在楼里,两个孩子都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身为妈妈的元妮只能选择一个,最终他选择了儿子。身为姐姐的方登被一个解放军收养了。两人成年后事业都很成功,最终在汶川的抗震救灾中姐弟俩相遇了,方登也原谅了妈妈。

看完唐山大地震后,我总觉得讲的并不是地震,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血脉亲情。母亲元妮救了儿子,却一向在斥责自我抛弃了女儿,她爱自我的女儿,方登也同样爱母亲。

但爱得越深恨得也就越深,当方登在石板下听到自我深爱着的母亲说出:“救弟弟。”这句话时,她的眼泪流了出来,精神上的压力似乎比压在她身上的石板还要重。所以成年后她才会对自我的养父说:“我不是记不得了,是忘不掉!”她一向都恨她的母亲抛弃了她,这道心灵的伤疤一向不能愈合。直到她的母亲跪倒在地上的时候,这道心灵的伤疤才愈合了。

她再也不恨她的母亲了,还后悔自我为什么不早点来看看母亲,让母亲一向以为自我已经死了。她的泪流下了,我的泪也流下了。方登不懂自我的母亲,也不懂自我的养父。她的养父养母和他的亲生母亲都一向在为她担心,她却在22岁时就生了孩子,还是有点不懂事。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人有时十分脆弱,有时却十分坚强。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3)

对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4)

今天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5)

有一种情,叫亲情;有一种爱,叫母爱。

一场无情的地震,使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两口,但那位母亲还不知自我的女儿被一位解放军叔叔收留。小女孩心中一向有阴影,因为在她和她弟弟之间,她的母亲选择了弟弟女孩长大后,在另一次地震中,最终理解了自我的母亲。

在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一向记得三个字,也是让她彻底绝望的三个字:救弟弟。对于她,这样的选择也太不公平了,有什么事,都是她做,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弟弟吃,最终连生的期望都不给她留下。

小女孩获救后,也许他对自我的生活有怨有恨,不是也许,是必须。然而她的母亲也在为失去她而痛苦。对于这位母亲,她得到两条命的喜悦,也掩盖不了失去一条命的痛苦。当初在选择时,他曾央求过:两个都救。这说明,他同样不想失去女儿。只可是条件不允许罢了。我们也再也没有理由去责怪那位母亲的偏心。

在女儿前去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挽救她女儿的生命,竟选择了锯掉她女儿的腿,而真正据掉后,她的母亲却又哭着喊要她女儿的腿。在这位母亲选择后,女儿问:“你不怕你女儿将来恨你?”她说:“恨就恨吧……”

恨就恨吧多么简便的四个字,却是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后得到的?她为了换回女儿的生命,宁愿让自我养大的女儿恨自我。

这时,女儿似乎明白了,母亲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救弟弟,她说出这三个字,经过的思想斗争也不比那位母亲少,她应当原谅她母亲,因为她母亲为她已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我最终明白:什么情都会磨灭,但亲情不是,什么爱都会黯淡,但母爱不会。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小学的观后感5篇

【第7篇】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1

唐山大地震狠狠地摇晃着唐山,一口气摇晃了23秒。震后,哀鸿遍野,一片狼籍。

一块儿水泥板,压了两个孩子,姐姐在这头,弟弟在那头。要搬开水泥板,只能撬一头,但撬了这头,那头就会砸了下去; 撬了那头,这头就会砸下去。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

在这种时候,水泥板上面的妈妈必须要放弃一个。你不放弃一个,两个都会死;只有放弃一个,另一个才能活下来。

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够得到另一些东西。那些硬抱着旧稻草的人,永远也尝不到新稻草所带来的甜头。有舍才有得,你要的是什么?

不能再犹豫!你如果还是不肯放弃旧稻草,就只有和它一起摔到地上,起不来了。水泥板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但它不好选,然而必须要选,而且要快选,不想选都不行!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硬逼着我们在舍与得之间徘徊,你若不想放弃一些东西,它就让你不得不去放弃一切;你若不想得到什么,它有时竟硬把东西塞给你!

32年后,汶川也被狠狠地摇晃了好一阵儿,房倒屋塌,惨不忍睹。

一块水泥板,压着一个孩子的腿。这块水泥板撑了个房子,要是没移的好,房子还会继续塌,就有砸死更多人的危险。

水泥板外面的妈妈就果断地放弃了孩子的腿,让水泥板继续撑着房子,换来了更多人的安全。

只有舍才能得,你必须放弃。至于放弃什么,随你便,但我们往往不想放弃任何东西。遇事果断,非常重要。

我有“选择困难症”。每次爸爸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时,我的回答总是两个字:“随便!”因为,我什么都想吃,然而又知道不能都吃,却不想放弃哪一样。

为此,我似乎错过了许多东西。

生活就只是一道道的选择题,题目也非常简单:“你要什么?”然而,你未来的路,就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中,悄悄地定局……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2

昨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心中有几个问题,为什么王登明明已经失去了知觉,为什么她又能在装尸体的车上活了过来?为什么王登的弟弟遇到地震后第一时间去救援,他不怕再给他扎死呀?看了这部电视,增加了我对亲情的理解。这就如我和弟弟之间的故事。

我和我弟弟的感情也很深,虽然我和弟弟在家里打打闹闹,我一直都不谦让他,但是他一走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

他走的时候我很亲他,妈妈还把他送到电梯口。回来我坐了一会作业,妈妈说:“正道为什么不爱学习呀!我都快愁死了。”我说“妈妈,那是因为你没有对正道全力以赴呀。我从小你就全心关注的教我学习。而现在呢?你的责任就大了,每天都读书读到1、2点,自然没有时间交正道了。”妈妈说:“哦,我知道了。看来以后还要和你多聊聊,毕竟小孩子最了解小孩子。”

到了晚上,我一个人在家也没趣,于是我就给弟弟打了个电话。我对他说:“弟弟你是我最依靠的人,请把我的玩具找到,带回来吧!”弟弟双开地说:“哥哥,没问题。”结果弟弟回来了却没带回来我的玩具,我就对弟弟说:“你骗人,我的玩具呢。”弟弟说:“是奶奶不让带,不是我不带。”我说:“哦!弟弟对不起我误会你了。”

第二天,弟弟回来了。我马上感觉不孤独了,我又是原来那个活泼的谢正天了。所以结局王登一家消除误会又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其突破 6 亿元的票房向世人证明它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确实,不愧是大导演导的电影,这部影片在催人泪下的影视效果之余,让人感触良多,笔者从个人的感觉漫谈一下该片成功的几个方面:

整个故事情节精彩而完整,前后呼应。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从著名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痛苦无奈在女儿和儿子之间,选择放弃女儿救出儿子,导致侥幸幸存下来的幼小的女儿登对此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而引出的故事为电影主线,这个故事选得非常成功,震撼人心,活生生骨肉分离的震慑力一点都不亚于《泰坦尼克号》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铺展合理,展现生命的脆弱和真、善、美的情怀。 6000 多万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地震惨烈的场面,篇幅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编剧和导演对整个影片节奏把握的功力,使人们不要忘记 30 多年前那次惨痛的大自然灾难,又紧紧围绕故事主线展开。影片中女儿登遭受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几十年不愿与母亲相见,让人觉得合理,情有可原。在养母弥留之间,她温柔的贴着养母的面说,爸爸爱你,我也爱你。这是一个很善很美的瞬间,这一刻,这位养母一定觉得为养育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人要学会感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品质,影片用这一句温柔的话昭示了这个简朴而重要的道理。而登的亲身母亲因为绝望无奈放弃登而负疚了一辈子,一样痛苦的心灵关闭了本能属于还年轻的她的幸福。经历汶川地震救灾场面的登最后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与母亲尽释前嫌相认,这些情节都过渡得相当自然感人,令人扼腕信服。

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徐帆、“老戏骨”陈道明的演绎让影片增色不少,几位年轻演员表现也出彩,有一处小的细节:高大帅气的研究生师兄在送新生登去女生宿舍的途中,示意远道而来正内急的登上洗手间,登愣住了,没想到这位酷毙了的师兄如此细心体贴,影片后来两人很快成为情侣并导致登未婚先孕也在情理之中,这种看似不经意又非常巧妙的画龙点睛之笔又完全可以与电影《阿凡达》严谨的故事设计媲美。

可以预言,成功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会是影视界众多奖项的宠儿,如果国外不对中国电影有偏见,对中国文化有一些真正的了解,笔者甚至认为,外国奖项也可以收获良多。我感动嘘唏之余,为咱们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的特定题材的影片感到振奋和高兴。而影片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与感恩的伟大更是一切奖项所不能涵盖的成就与贡献。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4

“老婆,老婆,你在哪?”(我声嘶力竭的呼喊着我的亲人,似乎忘记身上的疼痛,推开了压在我身上的家具跟瓦片,我找到了她,用尽全身力气把她抱起来喊醒在昏迷的他,我心在想是不是她被砸死了?我心痛极了……)

正在我绝望的等待死亡的时候,她睁开眼睛说:快跑,不要管我,先找孩子……我可能活不成了,你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孩子,把他们养大……(做为一个女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她的家人,而我……我很后悔,这太痛苦了,亲眼看着自己的爱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却无能为力,这是我一生的伤疤,每当夜晚来临,我都会想灾难发生那瞬间,妻子死去的那情景,这些记忆痛苦已经缠绕我33年……)

这些是我看完东方台系列记录片《唐山大地震》与少数幸存者谈话后记忆的写片段,从前听说唐山大地震可能是很熟悉的的话题,可最近看了这个节目感触很深,原来这几乎见惯的话题是这么血腥……在我看来美丽的世界发生这么大一次灾难。我认真的看,听,听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心声,生与死人性的心里的斗争,每个幸存者都很激动,但有更多是痛苦……

“我开飞机看整个唐山的时候,我非常伤心的哭着并向上级汇报情况,这个我生活这么多年的地方已经是一片废墟,这时在北京中国各部分地区派的飞机带着救援物资赶来,人们不管抢着吃,当时已经不知道手脏不脏抓起来就吃。此时的唐山已经没剩什么了……”(一位幸存者男大概50多岁,讲述这些的时候眼泪一直在流,能看出他失去的那种难过。尽管他还活着,他还是难过,我很佩服他还有勇气活下去,当什么也没有的时候还能坚强的带着痛苦活下去……看这个节目我很心酸,鼻子也一阵一阵的酸`眼泪也很自然……)

看那些记录,照片,倒塌的大楼,下面压着的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爱人,家人,朋友,可他们都压在下面,有些已经死去,有些人呼吸困难,或者流着血等待死亡……真的好痛心,原来我心里美丽的世界……我太不知道满足了,自己也知道这点不好,可是却改不了,还是不满足,满足就是放松自己!我不满足,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是跟他们比我是幸福的幸运的……祈祷世界和平,减少灾难,好人一生平安!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5

“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在经历了那场浩劫后常说的一句话。一道蓝色闪电过后,天崩地裂的23秒间,整个唐山市化作一片废墟。丈夫和她在室外,她的龙凤胎姐弟俩方登和方达正在屋里熟睡。那一刻,救孩子的欲望让她不顾安危冲向楼里,他的丈夫一下把她推开而自己冲进去,楼房瞬时倒塌,丈夫救了她而自己被掩埋。

地震过后,姐弟俩被同一块水泥板压住,救援人员告诉她只能救一个,她哭喊着说两个都要,救援人员再三让她必须做出选择时,她选择了儿子……

倒塌的楼房可以重建,痛失丈夫和女儿,却是一辈子难以愈合的伤疤!

孩子的奶奶和姑姑从山东来唐山接孙子回家,李元妮哪舍得,儿子是她在地震后留下的唯一亲人。再三争执后,她作了妥协,送她们上车后,看着车慢慢远走,自己几乎要瘫坐在地。奶奶看到这些,理解了她,对女儿说:“我们把孩子带走,这是要了她的命啊!”

车停了,孩子的一声“妈”,母亲的一声“达”——撕心裂肺,母亲与儿子抱在一起,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生离死别,伟大的母爱作了最好的诠释!

丈夫用生命诠释了对她的爱,她说她要为丈夫当一辈子媳妇;舍弃女儿是她迫不得已的选择,是她一生都无法原谅的罪过。幸运的是,方登被一场雨水浇醒,后来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她在废墟的掩埋下奄奄一息时,听到了那个对她来说就是“生”与“死”之间一念的选择。那一刻深深地烙在她的内心,长达32年。她的养父母多次让她回唐山寻找亲人,她都无法原谅过去。

2008年汶川地震时,方登从加拿大回到灾区参与救援,她亲眼目睹了一个母亲在救女儿时要求救援人员截肢时的那种痛苦,那一刻,她从内心深处开始理解母亲当年的选择。晚上休息时,她恰好遇见了也来参加救援的弟弟。她和弟弟一块儿回到了凤凰涅槃后的新唐山,母女重逢,32年内心的纠结与心痛在那一刻释然。

“我给你道个歉吧……”母亲见到自己在内心悔恨并掂记了32年的女儿活生生的回来时,“扑通”跪下,用这样一种沉重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愧疚,而方登也早已泪如雨下,跪在母亲面前,同母亲抱在一起……

——她本来是可以早点回来的,她记恨了母亲32年,她给母亲带去了32年的心痛……

最后全家去扫墓时,当方登看到自己的墓穴里整齐地放着她当年的书包和母亲每年给她买的课本时,早已泣不成声,她跪在母亲面前,连连说出“对不起” “对不起”……

——这是一部带着真情的温暖而催人泪下的电影。

地震时天崩地裂的巨大声响,恐怖而绝望!大自然对生命的催残,血腥而无情!生命的脆弱,常常让我们猝不及防!看完电影,懂得了拥有便是幸福,拥有就当珍惜!包括亲人、朋友、工作、生活……

泪水伴着心情释放,那是对至爱亲情的感动,是对自我心灵的拷问和反思。

如今,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常常在繁杂的生活压力下感到迷茫和困惑,内心日益浮躁,很少能够静心坐下来。当我们习惯于虚度光阴、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时,这部电影,如一剂强心针触痛我们的内心……

泪水中涤荡了我的心灵,像获得了重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第8篇】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1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为我们再次呈现了1976年唐山那场可怕的大地震,描写了当时灾害的无情,人们的无助,亲人的难舍,以及痛苦的创伤。淋漓尽致地表演让我们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回到那座曾被死神笼罩的城市,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故事发生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的七十年代,就在灾后救人的时候,这一观念还刻画在人物的语言、行动里。当时的情景让那位母亲痛不欲生(她的孩子是龙凤胎),因为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石板下,而孩子只能救一个,这让那位母亲措手不及,手心手背都是肉,能有什么办法呀!最后,她选择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亲一直认为姐姐死了。这让庆幸活下来的姐姐一直对她妈妈憎恨不已。就这样,时间无声无息地过去了32年,姐姐对妈妈的憎恨持续了32年,妈妈对“死去”的姐姐的愧疚也维持了32年,直到32年后的一天他们相认之后,一切的误会与惭愧才终于解开了。

我看完电影后深受感触,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惊讶的是仅仅23秒就让唐山这个大城市沦陷成一片废墟,一片血迹斑斑的废墟,一片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四万人的废墟。感动的是一位母亲,就因为救人时没有救她的女儿而惭愧,而伤心,而开始讨厌自己,这种情感竟持续了32年。32年里,每年女儿的祭日,母亲都会向女儿忏悔,诉说心中的内疚,无论儿子如何劝说,母亲都仍然执着的为女儿祭奠,32年坚持不懈。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啊!

有人说,生命像玻璃,一撞即碎,不可复原。所以生命很可贵,一定要珍惜不能让它浪费。《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真的没有了,玻璃撞碎了,谁又能重修与好呢?生命的破碎,谁又来替你平复呢?仅仅23秒的时间,也许就是你一个转身、你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让二十四万人丧失生命,从此永安于地下!人们却用了漫长的32年的岁月,重建家园,重新抚平心灵的.创伤!23秒的毁灭,32年的等待和重建!生命需要爱护!这两句话让我这个影片观后者,铭记于心!

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2

地震,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遇难的人不计其数,但在这威力无比的灾害后面,隐藏着无数个没有爹娘的小朋友们绝望的哭声,隐藏着一个个感人的亲情故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救援时,发现她的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而且撬姐姐的这一头呢,弟弟就会被压着;而撬弟弟的这一头呢,姐姐就被压着了,可两个孩子都是母亲的生命呀,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这,让那个母亲怎么做选择呀?!最后,压在水泥板下的姐姐听到了这句话,默默地哭了。震后,下了一场雨,姐姐被雨淋醒了,一户好心人家把她收养了下来。虽然她自己被那户好心人照顾的很周到,可是,她仍然很少说话。在大地震中幸存活了下来的她,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可是母亲的一句话在小女孩心灵里的创伤,却永远没有被擦去。短短的23秒地震,却造成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死离别……

这部电影十分催人下泪,非常感人,让谁看了都会忍不住流泪,使人们感到了影片中主角的感受。天灾是人们怎样也不可避免的,是可怕、无情的!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

灾难,虽然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大家都会互相帮助,剧中,最重要的就是亲情,一次,方达对他的女友说:“我妈生我三次,一次,是我出生;第二次,是两岁的肺炎,她非要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这让我明白了,亲情,是永远呵护着你的,亲情,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勇气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有义气,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3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多在危难之际涌现真情的好人,好事。也许在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中,人们更能做到雪中送炭,人们更同情和帮助弱者。

上周,我们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电影的节目,那天的电影让我念念不忘,那些过程让我刻骨铭心,名字你们都知道叫《唐山大地震》。

安妮和丈夫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本来平凡而幸福的一家过的很美好,但是,百年一遇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了整个唐山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让这个发展迅速的大城市戛然而止。整个唐山市的老百姓在凌晨三点中,熟睡的他们根本毫无反应。就连反应快的,也是衣服都顾不及穿就逃了出来,元妮这户平凡家庭,就在这时刻展现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爸爸情愿自己被砸中的情况下,把媳妇元妮和孩子都从危险区域逃离出来,而自己却非常不幸的被砸中,母亲元妮也在从女儿和儿子只能选择救一个的情况下,差点伤心欲绝。最后只能选择救儿子,儿子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胳膊,妈妈元妮一个单身女人,在如此困难的家庭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艰难把残疾儿子抚养长大。当我看电影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就被父母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真情所感动。

如果说父母这种真情是社会中的小亮点的话,那么地震过后,全国各省对唐山市的帮助应该是一个大光环,照耀着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后,善人捐款捐物,领导亲自指挥一线救援,爱国人士的加入帮助,还有外国友人的支援,哪一个不是真情流露。当我想到这些时候,我就会留下眼泪……

生活中的父母和社会,总是那么平淡无奇。但是,每当我们在家庭或者社会遇到困难和危机时,父母、我们国家总会爆发出无限的能量,保护着我们。

社会中点滴的亮点,总会照射出灿烂无限的光芒。

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4

妈妈单位发了几张《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票,因为妈妈要参加市里的培训班,不让请假,所以我就和哥哥的同学,还有姑妈一起去图书馆的放映厅去看这个大片。

这个故事是讲: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女孩她和她的弟弟同时被压在了巨大的石板下时,当时只能救一个人,这时她的妈妈选择了弟弟。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为此,这个小女孩恨死了她的妈妈。

还好,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这个小女孩活了下来,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并且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她的养父母为了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给她留了一大笔钱,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在汶川地震时,这个女孩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作,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到了弟弟家,她的亲生母亲跪在地上,请求她的宽恕。女儿通过这次汶川救援工作,体会、理解了母亲当时无奈的选择,原谅了她的母亲。

这部片子带给我的震撼不仅只有这些,还有那些在影片中,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奋不顾身,英勇拼搏,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从没发出怨言,这些人更值得我们尊敬、爱戴。

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5

唐山大地震,一个让许多人都感到痛心的自然灾害事故。当我看到影片中地震之前时的安详与美好,真的无法想象地震后的惨象。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当太阳还未来得及升起时,可怕的地震突然出现了,无数的人在惊恐与黑暗中度过这可怕的32秒。32秒,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但是对于在地震中的同胞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漫长并残酷的时间。

32秒,让唐山变成一片废墟:;32秒,让最亲的人和自己天人永隔;32秒,让我们亲眼目睹地震的可怕;32秒,让一个母亲面临这辈子最大的痛苦。地震后一对姐弟被压在大石块下,他们的母亲面临着只能救一个的抉择,母亲在痛苦的挣扎下,她选择了儿子。这句话使小女孩对母亲充满了恨意,但是最后她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红军夫妇领养。在这阴差阳错下最后姐弟俩相认。那时他们一起都奔赴汶川大地震,他们为了祖国,也因为体验过地震的残酷,所以他们想拯救更多人。当姐姐见到当初放弃她的母亲时,她的母亲竟然给女儿下跪,这个时刻仿佛时间被静止了,我不禁潸然泪下,这一跪包含着太多太多的亏欠,太多太多的内疚,太多太多的爱…。我突然感到当一位母亲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教她们怎么样去当一位母亲;从来没有人要告诉她如何面对失去女儿和丈夫的痛;从来没有人教她们要为自己的孩子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个影片只是唐山大地震中的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受难者们都不会忘记失去家人失去家的痛。这个片子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如此的幸福,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庭,还有祖国这个大家庭。如今有很多人包括孩子因为一点小事想不开就想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希望你们可以看看这个篇子,看看地震中的人们是多么的想活下来,他们对生命的坚持与珍惜是你们应该学习的。同时我也明白了祖国的强大与科技先进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当时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是否会死亡的人数会减少;是否那位母亲就不需面对那痛心的抉择;是否会让更少的人受心灵与肉体的伤害呢?我想我们应该认真的活着,因为只有认真才会活的精彩活的成功!

唐山大地震电影获奖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