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读后感写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6篇优秀的如何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读后感写,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能光会读哦,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写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后感是我们学生常接触的文章类型。而要写好的读后感,即要下一翻工夫了。以下谈谈我对写读后感的一些个人体会。
从结构上看,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地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
值得一读的书,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读一本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为自己会读书,以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我自以为的读书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问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书读好,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加入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加入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较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机会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较好操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
终于重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教授如何阅读的书,她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诠释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作为一个成年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大多数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础阅读这个最低的层次上。
诠释阅读是稍微高一层次的阅读方法,主要是利用阅读书名、目录和序言等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你对此有何评价?这本书对读者本人有什么用?
分析阅读是第三层次的阅读,也是非常耗费心力的阅读方式通过更深入的阅读,进一步回答上一层次阅读中的四个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阅读方法。我认为分析阅读,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关键字词,进而找出作者的观点和主旨,针对作者的观点,读者要认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书。需要说明的是,值得分析阅读的书,世界上不超过一千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籍不超过100本,对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与分析阅读最大的区别在关注点不同,分析阅读的关注点在以作者的观点为中心,主题阅读的关注点应该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各种不同书的作者来参与自己主题的讨论,然后自己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方法也是一项技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变成我们能够运用自如的技能。
阅读点亮生活,阅读让自己的心智获得成长,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
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这本书有点阅读门槛,提到的各类书,如果有过接触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和阅读技法。而且本书涉猎的内容很难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适合目前遇到哪方面问题就先在实践中具体试试看,一步步来。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说到底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动阅读,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去回答问题,专心致志,边读边思考。这本书总体在谈些什么,想办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论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你有怎样的关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对书籍内容探索更强,收获也更多。说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书,最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现在越发觉得不做笔记就像没读过一样。做笔记除了帮助记忆、锻炼表达能力,还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主动阅读。有时读完一本书,我们觉得自己有被触动到,内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其实这只能说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阅读效率和理解程度,而阅读速度就和两者有关,多数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读不同书用不同速度,根据书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阅读速度。每一种书有适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到效率。
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
同样一本书,为什么别人读得津津有味,我却读成昏昏欲睡?
今天读了莫提默—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他有这么一个解释,听上去还是蛮有道理的。他说之所以别人读得津津有味,你却读成昏昏欲睡,就是你们两个人在阅读时的主动程度不一样。?简单点说,别人是主动的想从作者那里获得东西,所以他得到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这个结果会强化他寻找下一个目标的信心,从而更好的保持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你只是被动的等待作者给你东西,所以你得到的就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你的注意力就会持续的下降,最后产生疲惫感。
按照我的理解,“主动阅读”的核心应该有两点:
阅读的时候要投入了足够的心智资源。
阅读的时候要经常与作者的观点互动。
或者可以问这么几个问题:
阅读的时候我的注意力有没有集中?我有没有想一些和我现在阅读的这本书的主题完全没什么关系的东西?
然后就是我有没有思考作者说的观点是不是道理?有没有把作者的观点和我自己的经验或者知识连系起来。这是重点——就是一定要建立起新知识和我已有知识之间的连系。因为这既能增加内容的记忆强度也能增加内容的提取强度。
应该就是我没有做主动阅读。没有投入足够的心智资源,也没有与作者的观点产生互动。这可能也是我经常不能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或者就算勉强读完了之后却没什么收获的原因。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每每听着f4的《第一时间》,“累了不要见外,把我挖起来,吐个痛快,看不惯朋友有难,谁还冷冷的围观,为你握起来”、“朋友只要你被孤单压的叫不出来,我第一时间送出关怀“、“就算你我在热闹喧哗中走散,友情会第一时间赶来”,心里都会有那么的一点苦涩,我是否有这种友情、友谊的陪伴呢?
朝阳失去了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好苦涩。仰天而坐,心中的苦闷都被叠加在了一起,在身边的就只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了。远方的朋友,我需要你,而你在想我了么……
上一学年我们商学院图书馆借阅最多的书籍就是《追风筝的人》,很好奇它为什么美丽如此之大?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呢,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讲述的是友情之间的纯粹故事。乌云压头而至,我坐在幽暗处,闭着眼,带着淡淡的伤怀,回忆起文章的内容:多么单纯的孩提时光,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
处处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异样的目光,加之战火的侵袭,让原本亲和的世界失去了本应快乐的儿时天地。大人的情感愁楚给了他们,在坏小孩面前,阿米尔产生了畏惧,然而,善良可爱的哈桑却时时都在保护着阿米尔,不让阿米尔受到任何伤害,他做这些,并不是因为阿米尔是他主人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友之约。然而,哈桑被打,被欺骗,被误解都因阿米尔的心境过于懦弱所制。最后,哈桑选择了离开,阿米尔的内心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十几年后,阿米尔用行动弥补了多年前的过错,挽回了自己儿时的懦弱之行。”文章里的风筝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哈桑在给阿米尔捡风筝时受到欺辱,而阿米尔却看之不理。事后,他们都在无声的躲避什么?”
哈桑幼小的心里面并没责备阿米尔的意思,他选择了默默承受。时间与地域的推移并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情变质。细细想我与她之间的友情呢?是不是随时间的消逝而变了质?
漆黑的夜空下,月光倾斜,我倚窗望影凝思:“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试着用心的去感受他们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自己的朋友,如果你进一步去感受他的心境,你就会发现,你与他的心境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因为这一点,它才时不时的会触动你的情感线,让彼此的心境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哈桑就是明白了阿米尔的心境才离开的。但我们要明白,不真挚的友谊好似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阿米尔因为儿时的不勇敢,在哈桑受欺负时抛弃了他,之后又故意让他爸爸误解他。单纯的哈桑就像单纯的我们,误解了友谊的真谛。依光写下:“真正的友情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时间长了,这种友情也会如咖啡一样浓厚了。就像阿米尔与哈桑,他们的友情就是源于心底的最深处的结果。”好想告诉你,其实我的默默关心是。
时间在我的记忆力划过了二十个秋季。身影匆匆地穿梭在自己的人生小路上,我用心寻找着属于我的那份友情。今夜,我发现,我与她之间的误解解开了。
培根说:”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过多的关心,不会打破友谊的。因为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夜幕中,我把她装进树影里。一直以来,我都以真心对待她,即使偶尔的相遇对视,让彼此陌生了,这种陌生也是最真挚的。从写一张纸条给她:“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价钱可讲的。你需要朋友的时候我会不请自来,你有难的时候我也会奋不顾身。”
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位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笔,写出一生一世。
编者按:如何避免越努力,成绩越差?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极具建构性的“整体性学习法”。
有一类人,明明很努力地在学习,但是最终的学习成绩始终差强人意,而另外一类人,轻轻松松就学出了成绩。并且,这些成绩差的人面对结果时,依然自我安慰道:“下次努力就好了”。然而,可怕的恶性循环出现了:努力,成绩差,越努力,成绩越差......
这是为什么呢?
成绩好的学生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成绩差的学生居然不知道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学习方法。加拿大学神斯科特·杨在他多年研究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写出了《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极具建构性的“整体性学习法”。
一句话概括“整体性学习法”就是:知识之间联系越广越紧密,学到的就越深越多,就像渔民在大海中捕鱼一样,他们的渔网越大越密,捕到的鱼就越多。
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介绍了运用比喻法、图像、笔记、听觉等感官、内在化等一系列整体性学习技术来获取、理解、拓展和应用知识。例如:“读书就像潜水一样,潜得越深,所见越美”一句运用比喻法形象地描绘出读书时应出现的状态,令人终生难忘,这肯定比死记硬背强。对于应用知识,就像我们学习开车,如果教练和我们说一万遍如何发动车子却不让驾驶员操作一遍,说得再天花乱坠学员在难以学会。
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在书的结尾“更上一层楼”,提出了高效率学生超越整体性学习法的方法:
一是管理能量即(保持体型 健康饮食 不熬夜 一周休息一天);
二是不要“学习”;
三是绝不拖延;
四是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
五是有组织。
针对像我这样的自学者,作者提出了自我教育的主要办法:
一是养成良好习惯;
二是克服挫折障碍;
三是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
这些与我正在看的李笑来所著的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第三章“管理”提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贰h
公众号:彭坤荣的每日书评
如何帮助智能障碍的孩子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帮助智能障碍的孩子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当我看到这本书是台湾出版的心里很是高兴,毕竟台湾特殊教育比内地起步早发展的也更好,我想借鉴台湾的先进理念了解帮助智能障碍的孩子。我这个人读书不爱看序言,这次可悲催了,等把书看完才发现这本书的出版时间竟然是1987年,三十年前出版的!这可偏离了我看书的初衷,但读后还是有所受益,虽说人们所处的时代在快速发展,可是几十年前有智能障碍孩子的家庭面临的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比如:智障孩子的社会福利问题,成立专门收养智障患者的教养中心或者残障之家,让他们的.未来生活有所保障等等问题。
本书的作者查尔斯。汉南是一位高中教师,他和太太是晚婚者,他们在三十五岁以后结婚生子,谁知他们热切盼望的的新生儿竟然是蒙古症患者(唐氏综合征),同其他有共同遭遇的家长一样,他们也经历了痛苦挣扎的心路里程,不同的是查尔斯先生一位很要强的人,他决定出书呼吁人们关注这些特殊孩子,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及福利帮助这些家庭。
本书共分为两大篇章:第章不受欢迎的新生命,第章漫长的成长岁月。查尔斯通过自述患有蒙古症孩子大卫的出现,让他们夫妇震惊、失望之余,还充满了愤怒和埋怨老天的不公平,好在不久之后他们先后迎来了两位正常的孩子,同时他们也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积极寻找帮助孩子的方法,查尔斯还采访很多其他类似遭遇的家庭,让我们了解到这些智能障碍的孩子的出生带给家庭的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及无助,在每章节的后面都会有给院方、社会团体、父母、邻居的建议,通过这些建议我们可以更加真实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父母及家庭所面临的困境、需求、帮助,这一点儿我觉得作者做得比较好,让社会各界能了解这群特殊的群体从而积极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让政府及职能人事来分担其应有的责任。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这些孩子的辛苦,但是与他们的父母相比这点儿苦算得了什么?特别是我成为母亲后更能体会照顾孩子的辛苦,更别说这些特殊家庭为照料孩子所付出的艰辛,我记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假如身为朋友或者邻居的你,真心实意关心你的友人,最好的安慰或同情的方式是:主动带这个孩子去公园走走或者其他什么都可以你,让你的朋友有个短暂的休息机会。'我们可以想象身为一位智能障碍的孩子母亲得承受多大的身体负荷啊!另外还有一句我自己很受启发的话:父母得先鼓励自己,才能鼓励孩子,因为我们不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包括信心和勇气。祝福我们所有的父母及孩子,都能活在爱中。
51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